草鱼疾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

文/湖北省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周治山

在池塘大宗淡水鱼的养殖中,对草鱼疾病的防治仍然是当前整个鱼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渔民迫切期盼解决的突出问题。笔者从近几年对本地区草鱼疾病诊治的实践中了解到,对草鱼危害严重的主要疾病有:指环虫病、车轮虫病、肠炎、烂鳃、赤皮病、肝胆疾病、细菌性败血症、病毒性出血病以及因水质恶化引起的发病死亡。熟知这些草鱼疾病的发生规律,因时因病因池采取有效的防治方法,是成功防治草鱼疾病的关键。

1、草鱼疾病的发生规律

1.1指环虫病、车轮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3~5月常常因指环虫病引起鱼大量死亡,5月始以后车轮虫病危害十分严重,且频繁发生。当水温已回升到10℃以上,在正常天气草鱼不吃草或不摄食或衔草窜游;草鱼沿池边乏力地缓慢游动,有的可见尾鳍发白;或聚集在下风处、半水处暗浮头;水色好,水面平静,吃食正常,早晨却突然发现死鱼,这种现象大多在阴雨天时出现,一天的死亡量有的达几十上百尾之多;目检病鱼外观基本正常,只是体表粘液多,有的尾鳍边缘略发白,鳍条部分缺损,掀开鳃盖,只见鳃丝鲜红,粘液多。上述病症说明池鱼很可能感染了指环虫或者车轮虫病,最好作进一步镜检确诊。

1.25~6月是草鱼肠炎并伴有早期肝胆病和烂鳃、赤皮病的高发期。这一阶段是“大麦黄”和夏至梅雨季节,随着初夏的来临,气温、水温已较高,水体各种病原体滋生繁殖,侵袭鱼体;虽然初夏气温总体回升,但春夏之交的气候变化无常,梅雨季节连绵阴雨,鱼的应激反应强烈,抗病力下降;如果投喂黑麦草过量,或在青精饲料转换阶段,一开始就投喂颗粒饲料过猛,极易引发肠炎,加之梅雨季节溶氧不足,直接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加重肠炎病情;许多渔民在春季对鳃上寄生虫的杀灭不及时,不彻底,鳃组织已经被寄生虫破坏,也为继发细菌性烂鳃埋下了祸根,多种因素使这一阶段的草鱼发病率、死亡率升高。发病池的主要特征有:池边无力游动的草鱼头部背部发黑;投喂颗粒饲料20~30min后草鱼出现“蛙泳”现象;死亡的草鱼大多数为50~500g规格的鱼种;检查病鱼,有的鳃上粘液多,有的附着污泥,有的鳞片脱落,几乎所有发病鱼的肝呈土黄色,胆肿大发黑或萎缩无胆汗,肠壁充血发红,肠内无食,胀气,有黄色粘液或气泡。

1.37~8月高温期,草鱼的发病情况与5~6月相比总体趋于平稳。但随着颗粒饲料的加量投喂,水质不断恶化,草鱼的肠炎和肝胆疾病进一步加重,因水质恶化常引起草鱼应激性死亡,接踵而来的还有草鱼细菌性败血症。所以部分池草鱼的死亡仍很严重,大小鱼都死,每天死亡量十多尾、几十尾、多至上百尾。草鱼肝脏颜色与5~6月相比有所变化,除肝呈土黄色外,以肝发白居多,胆特大发黑,大部分肠发红、无食。患细菌性败血症的草鱼,口腔、鳍基、眼眶、鳃丝充血,严重的有血水从肛门流出。几乎所有发病池亚硝酸盐含量在0.3mg/L以上。

1.49~10月,是池塘养殖促生长攻产量必须牢牢把握住的最后阶段,因此,颗粒饲料的投喂量比中、前期更大,池塘负荷加重甚至超负荷运行,水质恶化程度较7~8月更严重,如果“秋老虎”发威或昼夜温差大,也会出现草鱼应激性死亡,发病死亡的草鱼和相对健康的草鱼,都有肝胆病变,除黄肝、白肝外,还有花肝、绿肝、脂肪肝。白露前后草鱼种的病毒性出血病开始流行,如2009年草鱼种的病毒性出血病非常严重。

2、草鱼疾病的防治要点

2.1预防关键环节和重点内容

2.1.1搞好鱼池清塘消毒、鱼种消毒和合理放养三项基础工作。

2.1.23~5月杀好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3月底前第1天用蠕虫净或指环杀星,第2天用阿维菌素;黑麦草吃完后与投喂颗粒饲料之前,用90%敌百虫+96%硫酸铜+硫酸亚铁“三合一”杀虫,用量分别为1m水深500-750g、450g、180g/亩,或在4月底5月初用车轮虫特杀,或车轮出血止+神农特杀专杀1次车轮虫。以后根据情况做到有虫必杀。培育当年草鱼种的鱼池,在白露之前分别用指环杀星和纤蠕净杀好指环虫和车轮虫。

2.1.3投喂优质颗粒饲料,是提高养殖鱼产量和养鱼经济效益的根本保障,是实施池塘健康养殖,减少草鱼发病率、提高草鱼成活率的前提条件。选择饲料不要只注重价格,更要注重价值。劣质饲料虽然价格低,但饲养不久,草鱼就开始发病死亡,且越喂越死,越死越多,中期不得不停料,得不偿失。真正优质的饲料喂鱼不仅长得快,而且发病少,更加能防病。

2.1.4开始投喂颗粒饲料后,随之就要及时、定期的内服三黄粉、大蒜素、肝胆利康散等中草药,适当补充维生素C、免疫多糖,每次喂3~5d,有效预防肠炎和肝胆疾病。立秋之后,饲养草鱼种要及时内服三黄粉、免疫多糖、板蓝根,预防病毒性出血病。

2.1.5科学喂料,严格控制投饲量。5~6月这一阶段的草鱼大多数为500g左右规格的鱼种,抢食能力特强,尤其要注意控制投饲量,投饵率不超过2%,刚开始以吃四成饱为宜;7~10月投饵率不超过3%,以吃八分饱为宜。按上述标准投喂,当草鱼吃食异常旺盛时,千万不要以为是投食不足,鱼吃不饱,盲目加量。

2.1.6始终把水质调控作为鱼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保持池水丰富溶氧量和正常PH值,防止氨氮、亚硝酸盐超标是硬指标。首先把经常加注新水、适时开启增氧机、合理施肥、注重增施磷肥,保持水质肥、活、嫩、爽等常规措施落到实处,其次使用化学药物和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方法调节水质。春季水质发黑,氨氮超标现象较多,可用水质保护解毒剂或神农活嫩爽处理,7~10月亚硝酸盐超标严重,可用亚硝酸盐降解剂处理,水温20℃以上时,每10d左右使用一次调水师或科洋益生菌调水。

2.1.7适当使用消毒杀菌药物,如硫醚沙星、二氧化氯、溴氯海因、大黄精华、聚维酮碘、戊二醛。鱼种投放后紧接着使用硫醚沙星可有效避免水霉病、赤皮病的发生,鱼池拉网后使用硫醚沙星可有效防止因鱼体受伤感染出血病。

2.1.8连续阴雨、持续高温和气温突变、忽高忽低时及时使用抗应激药物应对恶劣气候,拉网前使用神网一号,避免拉网后出现大量死鱼。

2.2综合治疗方案和注意事项

中后期草鱼发病死亡往往不是一种疾病所致,而是多种疾病或者说多种致病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治疗鱼病时一定要先经过诊断,查明发病原因后分步骤地实施综合治疗,切不可盲目用药。

2.2.1当水体氨氮或者亚硝酸盐超标时,第一步用腐底宝处理水质底质,若配合灭毒救命片使用效果更好或用亚硝酸盐降解剂进行处理。

2.2.2若检查有寄生虫,第二步在调水之后的第二天,则有针对性地使用杀虫药。杀灭指环虫,可用指环杀星或蠕虫净;杀灭车轮虫,可用车轮虫特杀或车轮出血止+神农特杀,按1m水深车轮出血止500g/1.3亩与神农特杀100ml/2亩的用量混合后均匀泼洒,或用纤蠕净,用量为1m水深500ml/1.5亩,严重时连用2d。

2.2.3第三步,在杀虫之后的第2天,使用消毒杀菌药物,病情严重的连用2d。一般可选用二氧化氯或溴氯海因;若出血症状明显,则用戊二醛和苯扎溴铵泼洒;若烂鳃严重,用科洋杀毒灵或毒菌一扫光泼洒。

2.2.4从治疗的第1天开始,饲料减半后拌内服药投喂。黄肝:用神农沙星,用量为每40㎏饲料拌125~250g,连喂5~7d;白肝:用神农沙星+肝胆利康散,连喂5~7d;绿肝:用鱼服菌毒清+红肠肝肾康,连喂5d。或者停止投喂原来的所有饲料改为投喂康佳药饵,每天1次,每次投喂量占吃食鱼体重的2%~3%,连喂5~7d,效果好,对草鱼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草鱼细菌性肠炎,可首选神农鱼康,每50kg饲料拌600g,连喂5d。

2.2.5治疗结束后,用调水师或氨基酸益藻解毒剂调水。

3几点体会

3.1当草鱼疾病是由水质、寄生虫、病菌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时,一定要按照先调水、再杀虫、后杀菌的治疗程序用药,水质不先处理好,寄生虫不杀灭,直接用杀菌药是徒劳无益的。治病过程中对水质的优先处理,必须采取化学方法,而非使用生物制剂。其理由有四点:一是可以快速补充水体溶解氧,降解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或缓解鱼的应激反应;二是使用化学方法调节水质后紧接着可以实施下一步治疗方案,即可以使用杀虫杀菌药物,不耽误治疗时间,假如用生物制剂,至少要等到3~5d后才能用药;三是大多数化学类调水产品在阴雨天时也可以使用,而大多数生物制剂必须选择晴天才能使用;四是使用化学方法调节水质后,可提高杀虫、杀菌和内服药物的疗效。

3.2治疗单纯的草鱼细菌性烂鳃病,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后,连用两次高含量的强氯精,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当草鱼有严重肝胆病变时,千万不要乱用刺激性太强的杀虫、杀菌药物,比如代森铵、高含量强氯精、次氯酸钠。以代森铵为例,代森铵目前广泛用于杀灭车轮虫,虽然效果较好,但副作用也较大,特别对患有肝胆疾病的草鱼种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引起草鱼持续死亡,如果使用后遇阴雨天气,则死亡量更大、死亡时间更长。

3.3对治疗患肠炎、肝胆病变的草鱼疾病,一定要减食后使用内服药。减食可以减轻肠道、肝脏的代谢负担,对疾病的治愈非常重要,有时甚至比药物治疗更灵验、更有效。治疗黄肝、白肝疾病和肠炎、烂鳃、败血症时还是要内服抗生素药消炎抗菌,单纯地内服保肝药效果缓慢,甚至效果很差。有一种观点认为,当草鱼出现肝胆病变后,不能先服用抗生素,应先保肝护肝一星期左右后再用抗生素或完全不用抗生素,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第一、当草鱼单纯地表现出肝发黄或发绿或发白而无烂鳃、肠炎、出血症状时,可只用板蓝根、三黄散等中草药和免疫多糖、Vc保肝护肝,如果有肝胆病,并伴有烂鳃、肠炎、出血等症,就必须先用抗生素快速抗菌消炎;第二、抗生素有副作用,因用于治疗的时间一般只有5~7d,除磺胺类药物外,短期内不会对肝脏造成大的损伤,况且肝脏本身具有解毒功能,只有长期投入抗生素或严重超量使用才会导致肝肾损伤,我们强调不要在平时预防中添加抗生素,但也不能因为抗生素有副作用就惧怕用于治疗;第三、鱼真正得了肝胆病,也不是几天内通过内服保肝药就能使病变的肝脏逆转的,真正减轻肝脏负担的是减食、调水,不用刺激性强的泼洒药,其中减食、调水是关键。病鱼停止死亡后还要继续减食喂养,内服中草药巩固疗效,防止鱼病反弹。

相关知识

家禽鸡鸭养殖疾病的发生与防治对策


家禽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养殖环境和养殖技术存在问题,导致禽类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很多疾病,这些疾病对家禽的健康生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不及时对疾病进行防治很容易造成禽类大范围死亡的现象。因此,加强对家禽常见疾病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本文主要对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的几种疾病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开展家禽的疾病预防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我国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我国的家禽养殖户的数量不断的增加,给农民带来了较高的经济收入,家禽饲养的技术更加的合理和科学,并逐渐向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但是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很多常见家禽疾病的爆发给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尤其是最近几年,家禽饲养的品种不断增加,饲养的密度和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一些很多疾病出现了复杂化的现象,在养殖过程中,如何科学的认识这些家禽疾病,并能够针对性的对其进行防治是未来家禽养殖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难题。

一、家禽常见易发疾病的种类以及表现

1.禽流感

禽流感的发生主要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疾病,主要对鸡产生严重的危害,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能够导致家禽大面积的死亡,目前其已经被列为国际兽疫局A类疾病,该种疾病具有极高的危害性,主要通过粪便或者直接接触病毒点等多种形式进行大面积传播,并也能在人类群体中大范围的传播,感染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的人类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死亡概率。其是最近几年对我国家禽饲养业打击最大的一种家禽疾病之一。该种病毒的传播渠道主要有呼吸道传染、消化道传染、眼结膜传染以及皮肤接触传染等多种传染途径,尤其是在发病区域的车辆以及人员往来等都是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

2.球虫病

球虫病是一种对家禽肠道造成损害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其寄生虫可以在家禽的小肠内成倍的增殖,最后对家禽的器官和组织造成严重的损伤,降低家禽的采食量和地饲料中养分的吸收效果,造成家禽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导致血液损失,给家禽的肉和蛋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最近几年,换这种疾病的患病数量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患病家禽的死亡率也在不断的上升。其已成为家禽饲养业的一大严重威胁。家禽感染该种疾病之后,一般会出现呆立、腹泻、出血等症状。一旦发现禽类出现这种症状要对其进行及时的隔离治疗,如果病情得不到控制,导致病情扩散会给家禽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家禽大面积死亡,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鸡白痢

鸡白痢是养殖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主要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其粪便等排泄物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同时,这种疾病也可以通过鸡蛋进行传播。患病的雏鸡主要表现为身体蜷缩,翅膀下垂,进食量大大降低,精神萎靡,呼吸困难,排泄物呈现淡绿色或者黄绿色的稀便,在雏鸡的肛门有时会出现被硬结的粪便封闭的情况。成年的鸡患病之后主要症状变为为精神萎靡,排泄物出现黄绿色的稀便,相对而言,这种疾病对雏鸡的危害性较大,病变特征主要表现为雏鸡脱水,眼睛下凹,脚趾干枯肿大,肝脏内部可以看到很多黄白色的小坏死点。

二、对厂家家禽易发疾病的防治对策

1.科学的控制家禽的养殖密度

家禽在养殖过程中,养殖的密度直接决定着出现疫情之后影响的范围和数量,所以有效的控制家禽的养殖密度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对家禽的影响。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养殖的密度过大,势必会对养殖场的温度和湿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就给家禽疾病的发生提出了一个适宜的环境,一旦爆发传染性较强的疾病之后,就可能在大范围内进行传播,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如果养殖密度较小,由于对温度和光照强度比较容易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家禽的疾病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如果发生疾病,由于养殖规模比较小,因此对农户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少。

2.做好不同季节的疾病防治工作

一般情况下,当季节交替,温度和湿度变化情况较大时,会比较容易发生各种传染性疾病。一般说来,在冬季家禽的生活环境、温度和湿度都会明显的下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病情的发展,但同时也会降低家禽的免疫力,比较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而夏季温度和湿度升高,一旦养殖环境不好就很容易导致出现疾病。所以在不同的季节应该采用保温或者降温的方式创造一个适当养殖环境,并及时的对养殖圈舍进行消毒,抑制病菌和病毒的滋生,保护家禽免受病毒的入侵,切实做好对易发疾病的防治工作。

3.做好家禽的接种免疫工作

接种疫苗是预防各种疾病发生的最为有效地方法,尤其是对于一些致死率很高的疾病,能够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应该定期的为家禽注射疫苗,提前进行防治。作为家禽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定要定期的为家禽注射疫苗,但是在免疫注射过程中应该做好疫苗注射相应的防治工作,避免因为注射卫生问题给疾病爆发留下安全隐患。

三、结语

家禽易发疾病对我国的家禽养殖行业能够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就还要求我们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对这些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采取积极的措施将疾病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的范围之内,切实提高养殖户的各项效益。

浅谈家禽养殖疾病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最近几年随着畜牧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家禽规模化养殖兴起,饲养家禽已经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并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养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疾病给养殖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兽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此,了解并掌握家禽发病的的症状,对保障家禽养殖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加强对家禽养殖疾病发病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及时的研究出防治对策,切实解决好家禽养殖疾病给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对家禽养殖过程中常见疾病的发病特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希望本次研究对更好的提高家禽养殖业效益有一定的帮助。

一、鸡瘟和鸭瘟

1.发病特点

鸡瘟和鸭瘟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两季多发。不论品种和大小均感染。病禽最初精神不好,垂头缩颈,少食或不食,拉稀粪,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有的伸直头颈张口呼吸,并发出咚咚的怪叫声,病程较长的病禽出现神经症状,如动作失调,伏地转圈等。

2.防治对策

加强平时的防疫工作,不要引进病禽及带毒禽,严禁将病禽及死禽肉送往集市出售。平时注意环境和鸡舍的卫生,定期消毒,消毒药有3~5%烧碱、10~20的漂白粉、10~20%的生石灰。空气消毒可用过氧乙酸。(鸭)瘟无特效药治疗,发病时,一般实行鸡(鸭)瘟菌苗紧急接种,同时添加抗生素防继发感染。

二、禽霍乱

1.发病特点

禽霍乱又称禽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鸡鸭鹅都能感染,且死亡很快,发病季节性不明显。最急性型,病鸡突然死亡,死前看不出任何症状。剖检可见肝脏上有许多针尖大的灰白坏死小点。

2.防治对策

应注意平时的饲养管理,严格禽场消毒卫生制度。常发本病的地方接种禽霍乱苗,3个月以上的鸡鸭每只肌注2毫升,并辅助投喂预防药。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磺胺类均有很好疗效。饲料中添加0.5%至1%的磺胺二甲基嘧啶或在饲料中添加0.19/5磺胺喹口恶林,连喂3~4天,效果较好。

三、白痢

1.发病特点

白痢是幼禽最常见的一种细菌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禽,患病小禽大多死亡。大禽感染后无明显症状,成为慢性带菌者。小禽的突发症状是干痢;粪便呈白色或灰白色;粘性糊状,肛门附近的绒毛常被粪便粘结成团,以致排便困难,吱吱叽叫,精神差,以5~15日龄小禽死亡最多。

2.预防对策

预防本病,雏禽出壳后第二天即按饲料比例加入0.02%的痢特灵,连喂7天(痢特灵毒性大,在使用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剂量和投喂时间,防止中毒),或0.2~0.5%的磺胺类药物,连喂7天。治疗白痢,按饲料0.04%的浓度拌入呋喃唑酮或四环素,金霉素按0.2%比例拌料,均连续喂7天。氯霉素0.2~0.5%拌料,连喂3~4天。也可磺胺类0.5%拌料使用。

四、鸡痘

1.发病症状

鸡痘是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一年四季均能发生,尤以秋、冬两季最易流行。首先,皮肤型。在皮肤无毛或少毛部分,特别是头部的冠、肉垂、眼及嘴部分,有大小不同的痘疮,往往因看不见和觅食难而死亡;其次,白喉型、病变主要在口腔、咽喉和气管等粘膜表面,先在粘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稍突于粘膜表面,以后小结节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酪样的假膜,覆盖在粘膜上面,病鸡采食困难,有时嘴无法闭合、张口呼吸,死亡率较高;最后,混合型。以上二种同时出现,病势最为严重。

2.防治对策

预防鸡痘,最可靠的办法是接种鸡痘防毒苗。经常保持鸡舍清洁、干燥,特别要做好灭蚊防蚊工作。治疗鸡痘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和防止并发症。皮肤上的痘痂,一般不作治疗,必要时用清洁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酒或紫药水。对白喉型鸡痘治疗作用不大,宜尽快淘汰。

五、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1.发病特点

本病由病毒引起,一般认为3~6周龄鸡最易感染,4周龄最多,成年鸡一般不感染。雏鸡常突然发病,病程多为一周左右。本病感染率常为100%,死亡率0~36%不等。继发感染其它疾病时,死亡率可高达50%。发病鸡精神差,感染后2~3日拉白色水样稀便,体温高达43℃。病鸡常脱水,趾爪干燥。病鸡无食欲。腿部、腹部及胸部的肌肉常见血条纹或出血斑。肾肿,尿酸盐沉积,法氏囊肿大、出血。腺胃乳头周围常充血。本病对鸡马立克病和鸡新城疫所免疫干扰明显。

2.防治对策

预防本病必须制定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选择有效的福尔马林进行薰蒸流水线。0.2%的过氧乙酸喷雾效果好。治疗在发病初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卵黄抗体注射的越早,其治疗效果越好,而在发病的中、后期注射高免卵黄抗体,其治疗效果不明显)。同时用抗生素拌饲,预防继发感染。

六、禽曲霉菌病

1.发病症状

家禽曲霉病是一种常见的霉菌病.其主要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肺和气囊)。主要发生于幼禽,发病率高,可造成大批死亡。污染的垫料、木屑、空气、土壤、饲料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传染源。幼禽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而感染发病,育雏阶段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不良是引起本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鸡得病后可见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减食或不吃食。病程在一周左右,如不及时采取措施,死亡率可达50%以上。

2.防治对策

对该病目前还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据报道用制霉菌素防治有一定疗效,剂量每100只鸡用50万单位,日服2次,连用3天,也有资料介绍可用碘化钾、硫酸铜液让禽饮用进行防治。发现该病后立即更换垫料或换去发霉饲料,加入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

夏季草鱼三大疾病的防治


夏季随着水温上升。鱼的摄食量增加,水质变化快,再加上草食性鱼类的放养密度大,草鱼疾病就愈来愈多,且难控制,极易造成大量死亡。提早预防草鱼三大病,是夏季草鱼养殖中的关键。
1.草鱼发病菌源及症状。①草鱼细菌性并发症(赤皮、烂鳃、肠炎并发症)。该病的致病菌是由多种细菌引起的,患此病的鱼兼具赤皮、烂鳃和肠炎3种症状:病鱼体色和头部发黑,离群独游。反应迟钝,腹部膨大,两侧常有红斑,明显蛀鳍,肛门红肿突出,成紫红色,轻压腹部,有黄色黏液和血脓流出。剖开腹部,可见腹腔积液,肠壁充血发炎,后肠尤甚,肠黏膜细胞往往溃烂脱落,并与血液混合而成血污,充塞于肠管中:肝脏亦常有红色斑点淤血:病鱼鳃丝点状充血,末端腐烂,软骨外露,致使边缘发白,鳃丝上带有黏液和淤泥。严重时鳃盖骨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往往被腐灼成一圆形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体表局部发炎,鳞片松动脱落,腹部两侧明显,鳍基充血,末端腐烂,鳞片脱落或鳍条腐烂处常有水霉寄生。
②草鱼病毒性出血病。患病早期,从外观观察,病鱼的口腔、腹部、鳃盖、眼眶、鳍条及鱼体两侧呈轻度充血症状。剖开腹腔、肠道尚见少量食物。随着病情的发展,上述体表充血现象加剧,骨肉呈现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剖开腹腔,内积有黄色或红色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且无食物。鳃灰白显示贫血,有时呈紫色且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
③草鱼肝胆综合症。发病初期,池中病鱼漂游池边,反应迟钝,食量减少,目测体表无明显症状,仅有少部分鱼的眼球及眼眶发红,鳃丝肿胀,镜检无寄生虫。解剖发现,肠道无食,肝脏肿胀,呈白色、绿色或黄色,严重的肝脏呈糜散状与肠黏膜及脂肪粘连在一起,充塞于胸腔,胆囊有时肿大变黑,有时变无,腹水严重。发病一段时间后,死鱼数量激增。该病发生原因较复杂,投喂变质饲料。饲料中脂肪含量超标或长期投喂含喹乙醇饲料和养鱼水体受铜、氨等物质污染都会引发该病。
2.发病原因。①长期投喂不合格饲料或高蛋白饲料,导致鱼类营养代谢不良,体质下降,体脂积累。
②部分饲料生产厂家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大量添加激素,导致肝脏病变。
③水质长时间恶化,池塘中硫化氢、氨态氮、亚硝酸盐严重超标,使得鱼类慢性中毒。
④别养殖者为防草鱼三病在池塘内过频过重用药。
3.治疗措施。草鱼在养殖过程中较其他鱼类品种更易发病,()且多数是并发症,控制不好则造成大量死亡。据笔者观察,78月规格2550克的草鱼发病多。平时日常管理除定期换水,用漂白粉、生石灰、二溴海因等消毒剂消毒调节水质,采取内服外用、中西结合综合防治,投喂口服药要按鱼体重喂足药饵,前重后轻集中治疗。如果草鱼患的是病毒病,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再加内服病毒克星,每100千克鱼体重5克,每天1次,连用57天,同时用强氯精或二氧化氯进行全塘泼洒消毒,连用2次。
4.预防措施。①科学放养,是提高产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养殖过密时,由于大量投饵,每天都有很多残渣剩饵和排泄物在池底积累,致使鱼类易感染各种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因此,草鱼养殖密度要合理,规格要大,成鱼一般放养500600尾每亩左右:鱼苗一般每亩放养800010000尾。
②加强饲养管理,及早发现病情。在饲养管理过程中必须始终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将鱼病的防治工作贯穿到整个养殖周期中,以免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③对鱼塘鱼苗进行消毒与免疫至关重要。鱼苗下塘前,鱼塘及鱼苗要消毒。放苗前1周,鱼塘用生石灰150千克每亩带水全池泼洒消毒。放苗时,用1020克每立方米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鱼苗20分钟。经消毒的鱼种还要使用草鱼三联疫苗及草鱼出血病疫苗浸浴或体内注射,可防病害发生。
④精青结合。养殖前期投喂些浮萍、水草。这是根据草鱼的生物学特性,补充维生素和其他物质,以增强其抗病能力。另外,可在饲料中掺一些细米糠、麸皮等,增加维生素和粗纤维含量,以提高草鱼的抵抗力。
⑤鱼塘定期消毒或杀虫。平时每隔15天消毒1次,发病季节7天进行1次消毒或杀虫。使用高效无毒的药物,如强氯精、二氧化氯、阿维菌素等。
胡文月

猪养殖常见疾病发生原因与对策


河南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大省,养猪产业历史悠久,畜牧业在河南农业中占有很大比例。然而由于养猪环境的恶化、预防体系的不完善、管理粗放、随意引种、盲目用药等原因,猪的常见疾病发生较为频繁,给养猪户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结合本地养猪业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几种猪常见疾病,分析了其发生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就防治对策作出几点建议。

一、猪疾病发生原因

1.防疫工作不到位

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免疫抵制工作做得不到位。就饲料免疫来说,由于饲料中含有大量微量元素,如果控制得当,它们对猪的发育是能够起到促进作用的,但如果这些微量元素如铜、砷超标的话,猪食用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红、粪便发黑的状况,从而导致猪的发病率升高。就疾病免疫来说,诸如伪狂犬病、血液虫病等疾病,如果注射疫苗达不到应有的抗体高度,一旦应激就会发病。就药物免疫来说,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是绝对应该避免的,因为长期使用不仅会造成猪免疫功能的下降,严重者还会引起二重感染和内源性感染。

此外。在疫苗运输和保管方面,有些养殖户对保管常识不够了解,导致疫苗效用降低乃至失效。

2.管理粗放

目前,随着市场化浪潮的推进,养猪户作为市场中经纪人,受经济利益的驱逐,他们倾向于采取各种手段降低成本,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一些养猪户为了节省成本而选用质次价低的原料,尤其在夏季高温潮湿的环境中,很容易发生霉变而产生霉菌毒素,进而导致猪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降低。

此外,猪舍的环境卫生对于猪的健康成长无疑有着重要影响。随着猪数量的增加,猪群的密度也在迅速增加,此时如果不对猪舍环境卫生严加监控,就很容易发生传染病。有些地方的检疫工作把关不严、检疫人员职业素质、职业技术水平低、基础设施不齐全,一些患有传染病的猪就很有可能趁机进入养殖场、消费市场,导致大面积流行暴发。

3.养殖方式落后

我省虽然有着悠久的养猪历史,也积累了不少养猪经验。但是,传统的东西不一定全是好的。我国现已进入市场经济,以前那种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对市场作出积极的响应,显示出了滞后性。大部分养殖户都是散养户,他们欠缺基本的养殖知识,不仅在观念上陈旧落后,在技术上也不能胜任越来越现代化的养猪模式。

4.随意引种

正如一棵树的好坏关键在于它的根苗,一只猪的优劣正在于它的品种是否优良。随着养殖培育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猪品种被开发出来,这些品种经过在实际养殖中和市场销售中的检验,显示出了传统猪种不具备的优势,如抗病能力强,繁殖能力强等。正因此,很多养猪户把目光投向了这些新兴猪种的身上。他们为了扩大贸易和改进品种质量,以顺应市场发展,不断引进新的品种。但与此同时,一些猪病也随之而来。近年来发现的诸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等,正是在引进先进的养猪技术和优良猪种时进入我国乃至我省的。

5.盲目用药

俗话说:病从口入。虽然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药物不是能够随意服用的,尤其对于养猪行业来说,很多疾病都是从食物、药物中感染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养殖户在猪发病时,没有能够做到对症用药、合理用药,而是出于尽快治好病的急切心理,盲目用药,比如剂量过大或药品选择不当等。这些对病猪来说,不仅并不能治好,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二、常见猪病防治对策

1.猪瘟的防治对策

猪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主要的症状表现为食量减少甚至拒食、胃寒、便秘、粪便干硬、呕吐、眼部有浓稠的粘液分泌物、嗜睡、体温升高等。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对猪瘟进行防治,一方面,平时要加强对猪场环境卫生的管理和检测,及时排除污水,保护猪场水源,及时清理猪场粪便,及时做好消毒工作,对死猪进行严格的无害化处理,注意灭鼠灭虫工作等。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发生疫情的养殖场则要及时进行封锁以防交叉感染。

2.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对策

猪呼吸道疾病与猪的居住环境、饲养密度及防疫管理等有着密切联系。一般来说,在卫生差、通风不良、炎热潮湿的环境下,尤其在每年的初春、秋末和冬季,这种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针对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要对症施药、控制药量、适时停药,同时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药物保健。

3.猪流行性腹泻的防治对策

猪流行性腹泻是家猪常见的疾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感染。发病猪前期体温会出现升高状况,也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水肿等症状,后期一般会发生腹泻和呕吐情况。而且,这种病的症状严重程度会随着猪年龄增加而增大。

防治猪流行性腹泻,要加强猪舍环境卫生监测和消毒管理,猪群在脏乱差的环境下,加之猪群密度较小,极易导致细菌的散播。在该病高发季节应注意猪场周边可能携带病原的人、物进入猪舍,并且要定期对猪场内人流密集地方进行消毒。对发病猪的治疗,要及时进行隔离。除了采用康复猪血疗法、疫苗注射外,一些中药药物如藿香正气水对于这类流行性腹泻也具有很好地效果。此外,水对患有流行性腹泻的病猪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要保证发病猪有充足的饮用水,也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糖分和盐分,以补充能量。

4.猪蛔虫病的防治对策

猪蛔虫病是一种仔猪幼崽和产后母猪易患有得常见疾病。发病猪一般出现食欲下降、咳嗽、身体虚弱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死亡。

预防本病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水源、饲料的管理力度,防止污染,做好入口处的严格把关;及时消灭虫卵,对于清理出的粪便、草料等污物,要送至污物处理区进行专门的发酵处理以彻底杀死虫卵。

猪发病后,对于被药物驱出的蛔虫要及时清除以防被猪吃掉;合理选用杀虫药物以尽快且彻底地驱杀虫体。

三、小结

猪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疾病是很常见的,关键在于如何提前预防并在发生时及时处理、及时治疗。养猪户应主动加强基础养殖知识和技术培训,在观念上跟上时代发展;合理建舍,科学饲养。希望广大养殖户要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原因,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促进本地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83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