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中提高草鱼成活率的技术关键

随着池塘全价颗粒饲料养鱼的普及,单位面积产量普遍提高,但养殖户盲目追求高产,过大提高草鱼苗种放养密度,池塘养殖水体不断富营养化,主要表现为缺氧和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含量过高,草鱼疾病发生频繁,同时,还因养殖户缺乏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康养殖观念和科学的防病治病技术,导致在池塘养殖中草鱼成活率普遍较低。

鱼虫杀星,按1米水深每瓶(100毫升)3亩剂量化水沿池边泼洒,杀死部分大型浮游动物,同时补充肥料,适时再投放鱼苗。

匀、足、好,因地制宜,灵活掌握,做好以下工作:M.yz023.cOM

天气晴朗,风向正常,应抓住时机适当多投,先投草料再投精料。严禁投喂腐烂变质的饲料。

三病并发症

三病并发症。

鳃充血发炎、腐烂带有污泥;鳃盖表皮充血发炎、腐烂,中间部分形成一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鳃丝肿胀,粘液增多,末端缺损。

乌头瘟表现,蛀鳍。其典型症状还有腹部膨大,肛门红肿突出,轻压腹部有黄色粘液和脓血流出。

鳍基充血或糜烂呈扫帚状,蛀鳍严重。

三病采用外消和内服综合治疗,其治愈率可达90%以上。具体如下:(1)外消药用量,每立方水体用二溴海因0.4克或二氧化氯0.3克,全箱均匀泼洒,上、下午各1次,连用2天。(2)内服药用量:每100公斤鱼用败血宁50克和大蒜素20克或氟苯尼考10克或环丙沙星25克。加入面粉制成药面糊,凉后与鲜嫩青草拌和投喂,连续投喂5天为1疗程。

尾巴病。

防治措施一是每50公斤饲料拌和敌百虫500克,连续投喂3天。二是每立方水体用敌百虫1克化水全箱泼洒,上、下午各1次。

相关知识

提高蟹苗前期成活率的关键点



河蟹养殖过程中大多数塘口很少看见死蟹,但最终的成活率却不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二壳之前的“偷死”是导致蟹塘成活率低的关键。二壳之前蟹苗太小,温度偏低,大多数死蟹都沉在塘底,不易发现;二壳之后随着河蟹慢慢长大,温度也升高,此时的死蟹会浮出水面。如何保证河蟹养殖前期的成活率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定期解毒、降药残
很多蟹塘清塘时会选择毒性较大的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杀灭池塘里的野杂鱼、小龙虾等,这些农药残留时间长,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代谢很慢,对来年放苗有很大的影响,药残严重的池塘蟹苗上岸现象很明显(图1),导致成活率很低。建议尽量不要使用毒性大的农药清塘,如果已经使用,可定期5-7天使用一次“碧水安”、“底加氧”解毒,减少药残的影响。
图1蟹苗上岸后“撑爪”的中毒症状
二、挑选体质较好的蟹苗
蟹苗体质好,放苗后抗应激能力强,容易早摄食,能保证蟹苗前期正常生长。放苗时可以使用“LY-生命素+激活”泡苗,可进一步增强蟹苗体质,促进蟹苗早摄食。
三、加强放苗后的营养积累
河蟹越冬后,体质相对较差,又马上面临第一次蜕壳,蜕壳时会消耗大量的营养,此时的营养积累至关重要,放苗后应及早投喂。前期适当投喂冰鲜鱼诱食驯化蟹苗摄食,喂料拌食“营养套餐”(“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可起到诱食、保肝、增强体质的作用。气温超过10℃就要天天投喂,投喂量为蟹苗体重的2%-3%,低于10℃可根据实际情况2-3天投喂一次。
四、保证深水位
河蟹前两次蜕壳恰逢春季,天气易变,早晚温差大,水质不稳定,适当加深沟中水位到80-100cm(图2),有利于保证底层水温稳定,水质变化小,减小蟹苗应激。
图2保证深水位放苗
五、适当肥水
池塘合理肥水,透明度控制在40-50cm为宜,适当肥水培养藻类降低透明度,能减少光照对河蟹的刺激,控制青苔的暴发,促进水草生长,保证充足的溶氧,有利于蟹苗吃料。但是肥水要根据池塘自身的情况,切不可盲目施肥,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过高(图3),最好选择全溶、低氮、高碳的有机肥。
图3用肥不当导致氨氮、亚硝酸盐过高

如何提高仔猪成活率


尽管对妊娠母猪饲养管理很到位,但也难免会有生下弱胎和小胎,而且新生子猪本身适应能力差,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胃肠消化机能低,极易患病死亡,给生猪的养殖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就能提高生产效率、过挣钱,所以让仔猪都能成活下来是关键。而众所周知,如何提高子猪的成活率是广大养殖户需要解决的难题。笔者在生产中对初生子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规律,采取以下措施,有效降低了子猪死亡率,从而显著提高了养猪的经济效益。

做好保温工作:

子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子猪出生后6小时内为35℃;2日龄~4日龄为34℃;7日龄为30℃;8日龄~14日龄为26℃~28℃。新生子猪的组织器官和机能处于未成熟状态,子猪毛稀、皮薄、油脂少,缺乏自身调温能力,低温环境很容易造成子猪冻僵、冻死。现在已步入晚秋,晚上温度已在18℃以下,此时如子猪再不能及时吃上初rǔ,很容易变成弱子,甚至会造成伤亡。特别是在严寒季节产子,特别要做好猪舍的保温工作,可在猪舍内为子猪设置保温箱并安装红外线保温灯或加热板,保持舍内恒温;采取半封闭式的饲养方式,即喂完猪后把猪赶到舍外排粪便,其余时间在舍内饲养,这样不但有利于保持舍内干燥,而且有利于保持舍内温度。

采用产床产子母猪采用产床产子便于管理,可有效改善母猪踩压子猪及子猪环境卫生条件,可有效减少子猪伤亡和疾病的发生,子猪健壮整齐,为生长肥育阶段打下良好基础。

固定rǔ头吃好初rǔ:

仔猪产下时就要按照其大小强弱固定好rǔ头,务必使每只仔猪都能得到充足的rǔ汁供应。

子猪出生后2天~3天内让子猪及时吃上初rǔ是提高子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之一。产后及时哺rǔ可使子猪获得母源抗体,产生免疫力。人工帮助子猪固定rǔ头,即人为将子猪放于母猪rǔ头边,并帮助其固定rǔ头,吃上初rǔ。让子猪养成固定rǔ头吮rǔ的习惯。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前边的rǔ头,让体重较大的吃后边的rǔ头,因为前边的泌rǔ量比后边的多。这样可以让体重小的子猪吃到足够的rǔ汁,提高子猪整齐度和成活率。

实施早期断奶技术:

早期断奶可以缩短母猪的繁殖周期,增加年产子数和窝数,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饲料消耗,提高子猪体重和均匀度,减少子猪死亡。子猪1月龄左右食量增加,是由吃奶过渡到全部采食饲料、独立生活的重要准备时期,在这过程中,必须抓好四个过渡:一是子猪断奶要逐步过渡,采取逐步减少吃奶次数的办法进行。二是饲料成分的改变要逐步过渡,让子猪的消化道有个适应过程,尽量减少应激反应,断奶l个月后可逐步改变饲料成分。三是饲喂次数的改变要逐步过渡,断奶1个月后可逐渐减少子猪饲喂次数,这样有利于胃肠道发育,防止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四是饲料量的增加要逐步过渡,断奶后逐步增加饲料喂量,掌握八分饱的原则,严禁暴食暴饮,确保断奶子猪健康生长。

及时补铁:

新生仔猪补铁是一项容易被忽视而又非常重要的措施。子猪生长快,铁元素需要量大,母猪在哺rǔ期间供给子猪的铁量不足5%时,子猪出生后很容易发生缺铁性贫血。缺铁子猪常表现为精神不振、生长缓慢、诱食困难,易发白痢、肺炎等,解决的唯一办法是补铁。

供应充足的铁或其他微量元素,具体做法是:黄土22.5公斤、红黏土22.5公斤、骨粉2.5公斤、硫酸亚铁250克、硫酸锌100克、硫酸铜150克,过磷酸钙0.25公斤、碘化钾30-50克,共同捣碎混匀备用。从仔猪3日龄起,每10头仔猪栏内放一小块以上混合物,让仔猪自由舔食即可。

预防子猪贫血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子猪生后3日龄、10日龄内肌肉注射补铁剂。

及早补料:

哺rǔ21天后,母猪泌rǔ高峰期已过,泌rǔ量会明显减少,而仔猪此时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为此,为满足仔猪对营养的需要,哺rǔ21天后就要提早给仔猪补料,如稀粥、豆浆、稀释的奶粉等,补料可涂在棍子上或手指上,或涂在母猪rǔ头上诱使仔猪采食;

早期补料的仔猪生长快速,适应性强,在断奶时应激小。可根据子猪消化器官发育的特点,配制适口性强、营养全价的饲料,在5日龄~7日龄时对子猪进行补料,即将子猪关在保温箱内,待子猪饥饿时放置饲料,使之被动觅食,每天要训练2次~4次。子猪早期觅食可促进胃酸的形成,从而激活胃蛋白酶消化饲料,为提前断奶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寄养:

当子猪吃奶不够时须采取寄养,寄养时须选择两头产子时间间隔不超过3天的母猪,且子猪均由人工辅助,吃1天~2天的初rǔ。子猪并窝前要将寄养的子猪和本栏的子猪涂上同一种有强烈异味的药液(如碘酊),否则嗅觉灵敏的母猪会因别窝子猪气味不同而将其咬死或拒绝哺rǔ。

做好预防工作:

首先应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隔离、无害化处理等工作,其次定期给母猪接种猪瘟、口蹄疫、蓝耳病、猪丹毒及肺疫、乙脑等疫苗,初产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射细小病毒,经产母猪在产前1个月注射伪狂犬和产前20天左右注射大肠杆菌三价苗等疫苗,这样可有效降低子猪疫病发生,明显提高仔猪成活率和养猪的经济效益。

提高雏鸡成活率的科学育雏技术


鸡的育雏期是指从出壳到6周龄,育雏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雏鸡的成活率,还关系着整个肉鸡生长过程,因此,养好雏鸡必须从育雏抓起,掌握好科学的育雏技术是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雏鸡具有代谢旺盛、生长快、敏感性强、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消化机能弱、抗病力低等特点,该特点决定了育雏期的饲养管理、卫生消毒和防疫工作十分重要,根据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注意的几项技术措施,供养鸡场户参考。
1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进雏前,要做好鸡舍的修缮工作。鸡舍保温性能要良好,做到不透风,不漏雨,不潮湿,无鼠害。进雏前育雏舍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先把地面和墙壁冲洗干净,然后用0.3%强力消毒灵溶液、0.5%百毒杀溶液或3%烧碱热溶液进行喷洒消毒,彻底杀灭各种病毒和细菌。进雏前几天,将鸡舍内粪便、污物清扫干净,并用清水刷洗干净,然后用2%的火碱水或0.1%的新洁尔灭喷洒消毒;也可将料槽、水槽等设备搬入鸡舍内同时消毒,封闭门窗,将室温升至20℃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然后按每立方米40ml福尔马林溶液和20g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h,消毒完毕后打开门窗实行空气对流。
育雏舍经消毒后,严禁把未经消毒的用具搬入舍内,以免重新污染。育雏鸡舍进出口设置消毒池,始终保持卫生,以消除疾病发生的条件,并安排责任心强、善于细心观察和素质高的饲养员负责育雏工作。
2做好幼雏运输工作
幼雏的运输是育雏过程中重要一环,是育雏成功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运输途中除要防寒外,还要防压、防热、防晒、防雨淋、防颠簸。保温笼(箱、车)的温度以28℃~30℃为宜。路途远、条件差的运输还应随时注意观察雏鸡的动态,以防止发生意外。
3雏鸡的选择标准
3.1选择无疫病无污染的育雏场家进雏
若雏鸡来自不健康鸡群的种蛋或来自出雏后健雏率不高的种蛋,则雏鸡早期死亡率会显著增高。因此,在选购雏鸡时,要弄清入孵种蛋的来源、种鸡群的健康状况,从无鸡白痢等疾病污染、孵化场管理严格的种鸡场进雏。
3.2选择饲养健壮雏鸡
健康的雏鸡绒毛洁净,眼睛明亮,转动灵活,叫声清脆,抓握在手中有弹性且挣钆有力,腹部大小适中、柔软,脐部愈合良好。
3.3对雏鸡进行个体选择
选择的标准主要有4条:(1)肛门要干净,没有黄白色的稀粪粘着。(2)脐带要吸收良好,没有血痕存在。(3)腹部要收缩良好,不能是大肚子雏鸡。(4)喙、眼、腿、爪等不能是畸形。凡是符合以上4条标准的就是健康雏鸡,若有其中一条不符合标准就不能选用,因为弱雏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不宜饲养。
4饲养管理
雏鸡运到育雏舍后,按雏鸡强弱分群,弱雏放到室温较高的地方,约lh后供水,初期喂温糖水或浓度低的高锰酸钾水,后改为常水自由饮用。雏鸡有生长发育快、胃肠容积小,对食物的消化能力较差的特点,应饲喂雏鸡易消化的全价料。有些育雏工作者往往忽视因营养不全面引起的慢性病,它不仅使雏鸡生长发育减弱,而且对终身的生产性能可产生不易改变的影响。
4.1注意对雏鸡及早喂水
水是有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代谢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雏鸡进舍后应尽快供给饮水,最好在雏鸡出壳后24h内能饮上水。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的雏鸡,雏鸡本身贮存的营养物质已不能维持其正常代谢需要,靠消耗机体内的营养物质来满足,如不及早补水易造成雏鸡脚干,精神不振,羽毛松乱,生长受阻甚至死亡。经过长途运输或冬天的雏鸡,头一天要喂给5%的葡萄糖水,或开食补盐水,能迅速有效地补充体液消耗,提高抗应激力和抗病力。在寒冷季节,要提前把饮用水放入育雏室预热或饮温水,其温度要求与舍内温度基本一致。
4.2选择新鲜优质全价雏鸡颗粒料,适时喂食
全价营养是保证雏鸡迅速生长的物质基础,雏鸡必须从饲料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才能保持正常生长发育,雏鸡饲料所含营养成分其代谢能2.9~3.0cal/kg、粗蛋白20%、钙1%,磷0.75%、食盐0.32%。雏鸡出壳后24h开始喂食较适宜,雏鸡要先饮水0.5h后方可喂料开食,如运输时间较长,需在饮水1~2h后方投料开食。雏鸡胃肠容积小、消化力差,但生长发育快,新陈代谢旺盛,因而要增加喂餐次数,少放勤添,一般2周龄内喂8次/d,2周龄后6次/d。
4.3严格免疫程序,及时接种免疫
鸡的传染病一旦传染开来,就很难控制。因此,应本着预防为主的方针,按照免疫程序进行主动免疫。要根据本场或本区病原微生物种类制订免疫程序。引进鸡苗时,须向供种单位索要有效的免疫程序,如当地没有某种传染病流行,应暂不接种此种疫苗,以免因接种疫苗而污染了这个地区,如有过这种疾病发生和流行,要及时用此种疫苗接种。
4.4保持温度、湿度平稳,加强通风换气
温度偏低或过高、空气污浊、温度急剧变化或使用潮湿、污染的垫料和霉变的饲料等,均是导致幼雏肺炎的原因。有的强调保温,不注意通风,导致雏鸡闷死;有的用高功率灯泡供温,因温度过高而热死雏鸡;温度过高、湿度不够可导致雏鸡脱水,脚爪干瘪。所以说温度最为重要,育雏期所采用的温度,随季节、气候、育雏器种类、雏鸡体质、日龄等情况灵活掌握,在保持育雏舍温度的同时,千万不要忽略通风换气,但切忌贼风和穿堂风。育雏头10d,室内相对湿度保持60%~65%,育雏中后期注意防潮。
综上所述,育雏技术措施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关键性措施和有力的保证,只有认真细致地做好,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和总结经验,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雏鸡的育雏成活率,从而促进养鸡业的健康发展,以获得更好的效益。
参考文献
刘金笔,林伟峰.略阳鸡育雏技术探讨.养禽与禽病防治.2011(05).
吴合云.提高雏鸡成活率的关键技术措施.福建农业.2011(07).
梁文英,汪海,常玉君.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有效方法.黑龙江动物繁殖.2012(01).
易福海.商品蛋鸡育雏技术.湖北畜牧兽医.2011(1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82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