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季节草鱼厌食症的原因分析与方案浅析

草鱼厌食症指的是由于寄生虫、环境、天气及饵料等原因引起的食欲不旺的一种不正常现象,而尤其在早春也即每年3~5月份这种情况发生尤其频繁,给养殖户的全年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下面就草鱼早春厌食症的症状、原因及解决方案作一个浅析!

【症状】

刚开始投喂时吃食正常,经过一段时间后逐渐采食量下降,甚至有时突然不吃草或显著减少吃草量的反常现象,鱼或有集群在水体表层游动,或在食台附近叼着草游动但很少摄食的情况;

【原因分析】

早春常见的原因有环境恶化、寄生虫感染、天气突变、杀虫剂中毒、饵料问题等原因,经多年的总结与分析,环境因素是导致早春厌食的主要原因;

天气突变:由于早春季节交替,早晚温差大,由于天气突变引起的应激以及水层上下对流频繁;

寄生虫感染:早春3~5月份是锚头蚤、中华蚤、车轮虫、指环虫的发生器,大量寄生虫的寄生也会引起厌食;

环境恶化:早春引起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和底质和粪便残饵有很大关系,在温度逐渐升高的情况下,沉积一个冬天的有害物质开始加速分解并释放出有害的硫化氢、含氮废物(如氨氮等)、残饵粪便的大量沉积加速分解也会消耗水体氧气,降低水体PH值,导致血液的供氧能力和供氧数量都大大降低,影响摄食;

杀虫剂中毒:特别是一些精养程度不高的地区,很多养殖户在开春第一次杀虫时容易加大剂量,如敌百虫,大剂量的施用有机磷杀虫剂会导致鱼类神经中毒,出现摄食下降的情况;

饲料问题:早春的部分饲料或原料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出现变质的情况,也会引起鱼类厌食;

另外还有一些原因,如水体肥度不够、氮肥施用过多、深度过浅、水体碱度硬度偏低等原因也都会导致草鱼厌食;

【防治措施】

预防:

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晒塘,有助于减少底质中的有害物质的影响,提升水体碱度硬度;

杀好寄生虫:早春在清明节前后可用伊维菌素溶液、阿维菌素溶液等杀灭中华蚤锚头蚤等甲壳类寄生虫,最好间隔一周连用2次,杀灭效果更彻底;另针对此阶段高发的车轮虫及指环虫,可提前使用中药杀虫安全又持效;

肥好一塘水:大部分草鱼早春厌食的终极原因都和鱼体氧气供应相关联,水体藻类丰富,氧气充足,既有助于消除转化水体有害物质,又能尽量保证鱼体供氧;低温肥水相对高温难度大一些,可使用“氨基酸肽肥”+“藻立生”,肥效更佳;m.yz023.com

【治疗】:

针对车轮虫引起的早春厌食,可第一天用伊维菌素+硫酸铜配合杀灭,既能杀虫杀菌又能收敛鳞片,很好的降低了后期赤皮病的发生概率,第二天用“排毒爽水宝”或“氨基酸解毒精华液”解毒,提升水体透明度,促进优质藻类的繁殖;

针对草料投喂较多,粪便残饵大量积累的池塘,可上午施用“益生源(超浓缩光合细菌粉)”分解底质中的有机废物,下午施用“解毒应激灵”解毒;第二天用对有机质有高效分解能力的“超浓缩EM”+“超浓缩复合芽孢杆菌(调水型)”调整水色;

对有机磷类杀虫剂中毒可用“氨基酸解毒精华液”解毒,对菊酯类或其他杀虫剂中毒可用“解毒应激灵”;

肥水:“氨基酸肽肥”+“藻立生”,既起到培藻肥水作用,又能调整水色,保持水体清爽。

相关阅读

草鱼烂鳃病的原因分析对比


一、现状描述

5月份早期处理的两个鱼病案例分析:

养殖户姓名:吴长清

水质:理化指标正常范围,水绿色,藻丰富

鱼病:每天死亡小草鱼80尾左右。烂鳃,肠炎,检查少量车轮虫

处理方案:内服抗生素,3505,蚌毒灵散5天,外用二氧化氯消毒连续两次

结果:2天后死亡明显下降,80条-50条,20条-10条-10条-3条

养殖户姓名:张培建

水质:理化指标正常范围,水浑浊

鱼病:每天死亡小草鱼100尾左右。5条左右大草鱼。烂鳃,肠炎,前期没有镜检查虫

处理方案:内服抗生素,3505,蚌毒灵散5天,外用二氧化氯消毒连续两次

结果:7天没有好转迹象;后来镜检发现大量车轮虫,杀车轮虫,第二天死亡明显下降。

通过这两个案例发现,5月份草鱼烂鳃不仅仅是由于细菌性疾病引起,寄生虫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所以5月份的烂鳃处理一定要先查虫,根据镜检结果再考虑后续治疗方案,有虫必须先杀虫。

总结之后,按照这个思路,陆续处理好了几个草鱼烂鳃的案例,案例如下:

二、草鱼烂鳃治疗成功案例

养殖户姓名:朱光林

水质:理化指标正常范围,水清瘦

鱼病:每天死亡大小草鱼鲫鱼共100尾左右。烂鳃,出血病,镜检车轮虫非常多

处理方案:硫酸铜敌百虫亚铁杀虫后,聚维酮碘消毒,内服抗生素,3505,蚌毒灵散5天,

结果:杀虫第二天死亡降到30条,消毒后每天死亡不超过10条。

养殖户姓名:王怀林

水质:理化指标正常范围,水清瘦

鱼病:拉网后每天死亡大小草鱼鲫鱼共300尾左右。烂鳃,出血病,镜检车轮虫非常多

处理方案:硫酸铜敌百虫亚铁杀虫后,聚维酮碘消毒,内服抗生素,3505,蚌毒灵散5天。

结果:杀虫后第二天死亡降到80尾左右。目前维持死亡30-40尾左右。

从案例看,5月份的小草鱼烂鳃病中很大一部分烂鳃与寄生虫的关系比较大,所以5月份小草鱼烂鳃疾病治疗一定要先查虫,根据查虫结果再考虑后续的治疗方案。

案例分析

之前处理吴长青死鱼案例比较成功,后面遇到死鱼都是借鉴这个处理方案,但是发现有的没有效果了,如张培建的案例。后面才发现车轮虫特别多,杀虫后死亡明显下降。再后面遇到死鱼问题都会要求用户先镜检虫,有虫先杀虫,再消毒。这个处理方法一般遇到烂鳃的情况成功率相当高。但是出血病另外考虑。

引起烂鳃的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

1、细菌引起的烂鳃,一般有开天窗,水浑浊。这类烂鳃处理一定要把水搞好,不能浑浊,外用消毒,内服抗生素;

2、虫引起的烂鳃,主要是车轮虫指环虫,虫特别多时鳃发白。这类烂鳃,抗生素内服无效,要先杀虫;

3、鳃霉引起的烂鳃,一般发生在3、4月左右,现阶段几乎没有。

针对五六月分草鱼烂鳃造成的死亡问题,一定要深入地了解造成烂鳃的原因,分清相同症状的不同诱因,针对根源对症下药,疾病才能更有效地治愈。

草鱼鲈鱼肝胆综合症治疗方案分享


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养殖环境恶化,鱼病的暴发和流行,从而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新的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给水产养殖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然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方法却各有千秋。小鱼今日以两则案例为例,给大家简单讲讲治疗的一些原则。

案例一

【基本情况】

高邮宋老板,养殖30亩2斤左右的草鱼,每天死亡60多条。解剖显示肝脏发白,肠道发炎。测水显示氨氮超标,亚盐严重超标。

经了解,客户已反复多次使用氟苯尼考,没有效果。

【病理分析】

此案例是典型的肝胆综合症和肠炎,加上长期服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性,用药时考虑换抗生素。

【治疗建议】

使用草鱼二合一(6套)+氟甲喹粉+复合维生素K3粉拌80斤饲料,连续使用4天。并且配合使用安消酶30ml/亩调水。

【处理结果】

四天后,死鱼控制在10条内。一周后,不死鱼,水质恢复正常。

案例二

【基本情况】

苏州吴江李老板,养殖加州鲈鱼20亩塘,每天死鱼200多条,目测水面有一些离群独游的不吃食的鱼,有烂尾和畸形,解剖内脏肝变,肠道没有食物并且有充血。

经了解,李老板长期给加州鲈喂食冰鲜鱼,并且长期使用外用药不用内服。

【病理分析】

冰鲜鱼含有大量细菌与病毒,鱼体长期外用药,不内服抗菌,因此有严重的肝脏受损与肠炎两大主要病症。同时,未摄入的冰鲜鱼对水质和底质也造成了破坏,氨氮、亚盐均超标。

【治疗建议】

内服鱼病康套餐(4套)+氟甲喹粉+板黄散(4包)拌40斤冰鲜鱼,连续投喂3天以上,同时配合抑菌底安,杀菌净水改底。

肝胆综合症的判断极其重要,经常有误诊为其他鱼病,用药不对症,导致大量死亡的案例发生。要尽量弄清病原,治病求本,标本兼治。既要对症治疗,又要消除病因。治疗原则是解毒、补肝、强肝、疏理、消肿,促进肝细胞再生及胆功能恢复正常。一般不建议使用药效强烈的西药,建议温和的产品并搭配具有解毒护肝、疏肝理气、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中药组合,适当补充维生素与微量元素,加强水质的管理,莫等严重超标时再去下狠药治疗,以防用药不善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一例草鱼肝胆综合症的治疗方案


1池塘基本情况

时间2011年4月20

地点湖南衡阳市祁东县

天气发病前5天内气温回升,天晴,气温在25度左右,之前一个月多是连续阴雨天气,天气湿冷,气温10多度。

12亩左右,平均水深1米,放养草鱼约3万尾。pH约7.8左右,氨氮基本正常,亚硝酸盐稍稍偏高,但是硫化氢偏高三倍。发病当天死鱼三百尾左右,之前没有死鱼。多是一到二两大小。部分鱼有眼睛外凸的现象,尾鳍发白,有烂尾的现象。鳃上有少量的指环虫,解剖发现肝颜色较浅,肝组织纤维化。肠道有少量出血。

2治病方案

用药:第1天调水解毒灵10包

第2天硫酸铜和硫酸亚铁(670g)6包

内服肝胆康1包+维生素k32包+三病灵2包连喂三天

第4天、第5天内服小檗碱+环丙沙星1包+维生素c连喂2天

第4天溴氯海因消毒5包大溴

3分析

看到鱼有部分眼部突出,判断是水质变坏,亚硝酸盐或氨氮,硫化氢偏高引起的中毒反映。鳃上发现了虫,用调水解毒灵改善水质,降低虫对环境的依赖。内服肝胆康k3是护肝止血作用。尾鳍发白,判断是维生素严重缺乏。西药内服起到消炎作用。考虑到成本,加上指环虫尚未变成成虫,个体较小。用硫酸铜用来杀灭部分指环虫。

跟踪回访:后几天没有接到养殖户电话,预计配方起到了效果。一个礼拜后给养殖户打电话第二天后死亡量就开始减少就5天后几乎没有死亡了,建议养殖户后续注意调水预防。

牛碘紊乱症的病因分析 牛碘紊乱症的诊断与防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越来越收到人民的喜爱,养殖肉牛的养殖场也越来越多,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碘紊乱症的病因分析牛碘紊乱症的诊断与防治。

1、病因分析

碘在机体的唯一功能作用,就是组成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T3控制着基础代谢率。该激素的形成是通过四碘甲腺原氨酸(T4)的去碘作用形成,是甲状腺合成的生理失活形式。日粮中缺碘或吞食了致甲状腺肿物而损害了碘代谢,可致紊乱。在冬季气温较低的地区,对碘的需求可能随每千克活体重的能量消耗而增加,从而使新生犊牛极易患碘紊乱症。碘缺乏时,可激活数种脱碘酶而增加引发碘紊乱症的危险。摄入某些植物,如豆科植物、芸薹以及副产品,无机生氰的致甲状腺肿物,使瘤胃生成硫氰酸盐,从而损害甲状腺摄取碘。有机硫尿嘧啶类致甲状腺肿物可影响甲状腺中的碘进入T4,并在组织中影响其转运到T3。接触上述两类致甲状腺肿物可增加碘紊乱的危险性,而只有前一种形式的紊乱可通过添加碘而加以预防。

2、临床症状

碘缺乏不等同于甲状腺肿,新生犊牛却具有最常见的表现,缺碘也可特异性地影响脑部发育,而对生长、生育、泌乳量和皮肤及其附属物的影响为非特异性的。

3、尸体剖检

甲状腺增生是机体对碘缺乏的适应性反应,毫无疑问,这提供了可能缺碘的第一证据。从临床意义而言,慢性病例出生前后碘缺乏,甲状腺增生是整体的,没有必要称取其重量。很难准确说明碘缺乏的程度及其相应变化。碘缺乏可致甲状腺重量达到0.79g/kg活体重,而不引起死产。肉母牛添加碘可明显降低甲状腺的重量,但犊牛死亡率和死产率并不下降。合理的解释则需要一个0.3~0.8g/kg活体重的临界值。因一般性水肿而引发难产性创伤时,甲状腺重量可能会发生假性增加。

4、诊断

甲状腺素:T4通过结合到蛋白质而转运到血浆,但血液中的浓度作为功能性碘水平的指标却不可信。正确评价碘功能障碍需测定T3、T3∶T4比率以及因碘缺乏而由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素(TSH)。检出血流中TSH浓度升高,表明动物需要更多的T3,从而促使甲状腺增加激素合成。试验表明,测定T4不现实。给妊娠小母牛饲喂足够低碘的日粮,新生犊牛的甲状腺重量与补碘对照组相比可增加2.5倍。两组间母牛和子代牛血浆T4浓度没有显著差异,平均值在正常范围内。

血清碘:整体检测该元素或通过检测血清中可沉淀蛋白质、丁醇浓缩形式检测该元素,但已确诊为临床或亚临床缺乏的病例很少进行检测,且诊断范围仅是暂时设定的。碘过量与补碘不足相比,各种参数更易检测。

甲状腺碘:甲状腺碘浓度极大地反应了甲状腺球蛋白的碘含量,这是储存的碘。因为在发生细胞变化之前,储存的碘可被消耗,细胞变化增加了甲状腺的体积,仅通过组织中碘的浓度来判定腺体总碘量是有局限性的。

乳碘:牛乳中的碘浓度与碘摄入量成线性相关,且也已证实在母羊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国外学者推荐乳碘值<25ug/L,表明母牛缺碘,这比母羊的乳碘值低,可能与临界范围重复。

组织学标准:TSH刺激甲状腺时,该器官发生细胞超微变化。首先,以胶体形式储存的过剩甲状腺素被排出,虽然消耗很完全,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变化已经发展到临床阶段或危及生命的阶段。随着储存的甲状腺球蛋白被消耗,生成甲状腺素的上皮细胞首先在数量上增加,而后在体积上增大,随后发生肉眼可见的具有临床意义的甲状腺肿。正常犊牛出生时的甲状腺可发生增生,可能是由于产犊延时产生应激引起的。

5、防治

应对先天性甲状腺肿加以预防,因为治疗没有效果,只有年龄较大的动物发生慢性碘紊乱时,治疗才会奏效。单纯的硫氰酸诱导的碘缺乏,可在碘盐中添加无机碘添加剂加以预防。缓释丸剂正在开发中,而长效的非肠道给药已使用较久,尽管在一些国家因未及时更新产品注册而无法获得。使用经选育的芥子油苷含量低的品种及其副产品,可避免有机促甲状腺肿素诱发的疾病。对隔离动物的瘤胃微生物系统进行调控,可控制灌木中的含羞草氨酸合成内源性的促甲状腺肿素。

浅析鸭病的防治与监控


近几年来随着养鸭的发展和规模化、集约化养鸭的增多,鸭病已成为阻碍养鸭发展的重要因素。鸭病的种类繁多,疫病复杂,加之鸭的合群性强,流动性大,感染疫病的机会多,稍有不慎,极容易感染暴发流行性疫病,造成大批鸭死亡,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在筹建、设计、规划、布局养鸭场时,需要认真考虑鸭病的防治工作,从多方面保障鸭场的健康发展,减少鸭病的损失,降低养鸭成本,提高养鸭的效益,实现养鸭致富的目的。

鸭病的种类

规模化养鸭厂的鸭病种类较多,其发病原因也十分复杂,它包括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因体内外寄生虫侵袭引起的寄生虫病;因饲料配合不当、营养失调引起的营养代谢病以及某些有毒物质及用药配比不当、饲料霉变引起的中毒病;因机械损伤物质刺激引起的一些常见杂症。

鸭的传染病

传染病的发生凡是由病原微生物侵入鸭体,在其体内定居增殖后引起鸭的病理变态,有一定潜伏期和临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疫病,称为传染病。鸭传染病的发生,首先是由病原体的入侵在体内定居,大量繁殖称为传染或感染。当鸭发生生理的、形态学异常变态出现病理变化和有临床症状时,就发生了传染病。如果因为入侵鸭的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少,致病力弱,机体有抵抗力,不出现病理变化或临床症状,这称为隐性感染;相反,因病原微生物入侵机体的毒力强、繁殖数量多、机体抵抗力差,出现明显的体温升高、炎症、出血等症状即为显性感染。在鸭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中无论是隐性感染或是显性感染,它们都能从体内向体外排出具有传染性的病原微生物,都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和扑灭传染源。鸭传染病的表现多种多样,但都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有传染性、流行性和感染鸭能获得特异性免疫,并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其共同特征,能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疫病加以区别。

鸭传染病的发生根据发展过程,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转归期% 个阶段。潜伏期是指从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开始到出现临床症状为止,潜伏期的长短因不同传染病而有所不同。前驱期是指疫病预兆阶段不表现明显的特征症状,仅出现一般症状,如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一般只有数小时至1-2d。明显期是指疫病发展到高峰阶段,在这一时期出现很多有代表性的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转归期是指疫病发展的后期,一般转归是有 2种可能:(1)疫病发展严重,日趋恶化、衰竭死亡;(2)由于机体得到及时的治疗,抗病力,免疫力增强,控制疫病发展,病情好转,症状逐渐消失,完全恢复健康。但有的鸭感染后虽然恢复健康,症状消失,但在一定时间内仍然带毒菌、排毒(菌),有的会留有后遗症。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在鸭群中发生、传播和终止的过程,也就是说从个体感染发病到群体发病的过程称为流行过程。这个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鸭群的3个基本条件,是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3个环节,若切断某一环节,流行过程就此而终止。传染源,即传染的来源,是指某些传染病的病原体在鸭体中定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的感染鸭。包括显性感染和隐性鸭,同时处在潜伏期和康复期的病鸭同样会带菌、排菌,不可忽视。传染源一般是通过粪,尿,鼻液、眼泪等分泌物向外排菌,污染环境、饲料、水、用具以及饲养人员、鸟类、鼠、昆虫等机械扩散蔓延而传播疫病。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带菌鸭体内排出后经过一定方式再侵入易感鸭所经过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它可分为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2种方式。对鸭来说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病很少,而多数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垫草、饮水、空气等媒介间接接触传播。在同代鸭或基本同代鸭之间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伤口等途径传播的称为水平传播或叫平行传播。通过被病原体感染的卵、输卵管经过蛋传播给孵出的下一代雏鸭的传播方式称为垂直传播或经蛋传播。易感鸭群是指鸭对某种传染病的病原体缺乏免疫力,易引起发病的鸭群。鸭群中易感鸭越多,造成传染病的规模越大。易感性与鸭的品种、年龄、免疫状况、体质强弱等不同情况,有很大差别,如雏鸭对鸭病毒性肝炎易感,而成年鸭感染后不发病。因此采用免疫预防的方法,用某种疫苗接种来提高鸭群对某种鸭传染病的免疫力,来减少或消灭易感鸭群,以破坏或消灭传染病发生的! 个环节,达到控制或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鸭的寄生虫病

鸭的寄生虫病是由鸭的体内、外寄生虫侵袭鸭体而引起的一种疫病。主要有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球虫等蠕虫及原虫,尤其是以吸虫为多,体外寄生虫比较少。鸭寄生虫的感染主要是经口感染和经皮肤、接触感染。经口感染是最为常见的感染方式,是鸭吞食了被寄生虫感染具有侵袭力的虫卵、卵囊或者幼虫所污染的饲料、饮水,以及含有幼虫的中间宿主而造成的感染。经皮肤感染有2 种方式:(1)由吸血昆虫吸血时以接种的方式,将昆虫体内有感染性的虫卵或幼虫注入鸭体内;(2)具有感染性的幼虫主动钻入鸭的皮肤内而造成感染,如鸭血吸虫接触感染。通过患病鸭与健康鸭之间直接接触感染或通过被污染的场地、垫草而感染一般多为鸭羽搔等体外寄生虫病。鸭的每一种寄生虫都有一定途径进入鸭体内或侵入体表,以吸取鸭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及组织等形式掠夺鸭的营养并产生有毒物质,影响鸭的正常生理功能,造成鸭尤其是小鸭的营养不良、贫血、消瘦、生长发育迟缓,降低鸭的抵抗力,严重时甚至引起鸭的死亡。

鸭的营养代谢与中毒病

鸭的营养代谢与中毒病是常见的 类非传染性疾病,在鸭的饲养过程中往往由于饲料配合不当或饲料单一,引起维生素A、B、D,甚至蛋白质缺乏,而发生营养障碍性疾病影响鸭的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此外,由于饲料配比不当或用药物添加剂时配比不准、拌和不均匀,以及饲料霉变都能发生中毒性疾病。中毒病的发生多为突然出现,因而需要尽快采取措施,对鸭饲料、饲养环境、饮水等作调查分析,做出初步诊断,在排出传染病可疑时,应迅速停喂原有饲料,更换饮水,并将可疑样品送有关部门作毒物分析检验,查出病因后采取相应对症防治措施抢救病鸭,挽回损失.

鸭病的综合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防疫消毒制度为了提高养鸭的经济效益,减少疫病带来的损失,必须加强鸭的饲养管理,首先必须保证鸭体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素和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注意日粮的科学合理搭配,并根据不同品种鸭生产的需要调节日粮组合,有条件的场应尽量多给优质全价配合饲料,保障鸭体生长需要和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在鸭的饲养管理方面,要经常对饲养人员进行鸭病防疫的宣传、培训,增强防疫知识,认真做好清洁卫生、消毒等工作,并应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免疫预防、定期驱虫等防疫卫生消毒制度。鸭场的防疫消毒制度是防治疫病发生的重要技术措施,养鸭场,特别是规模较大的鸭场或种鸭场都必须建立防疫消毒制度,其主要内容有:(1)严格禁止场外非工作人员及车辆进入生产区,一般情况应谢绝参观。(2)本场的人员进入生产区必须更衣消毒,有条件的鸭场还应沐浴更衣。(3)鸭场内不得饲养与生产无关的禽、鸟、犬等动物,饲养人员及鸭场工作人员家庭不能养禽,不能到集贸市场购买或接触活鸭、水禽及其他禽类。(4)未经严格检疫不能从外地引进种鸭、种蛋,非经消毒的运输车辆、用品一律不能带入场内生产区。(5)种蛋孵化时应对孵化室、孵化器械、用具、育雏室反复消毒,出售雏鸭箱、饲料袋未经消毒不得重复使用。(6)鸭场周围应筑防疫墙,鸭场大门口,鸭舍门口应设立消毒池,生产区大门处应设更衣室,紫外线消毒室等卫生防疫设施。(7)采取有效的措施灭鼠、杀虫,防止野生水禽及飞鸟进入场内。(8)建立定期清扫鸭舍、鸭棚的消毒卫生制度,按时清扫消毒,确保鸭场环境、鸭舍、设施、用具、饲料、饮水的卫生。(9)放牧鸭放牧时应避免与场外水禽或野禽一起混群放牧,防止传入疾病。(10)按场内制定的免疫程序,认真及时进行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和定期驱虫,预防疾病的发生。

坚持自孵自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养鸭场除新建或需要更换品种时必须到外地购进种蛋和种雏外,一般应在场内坚持自孵自养,从场外引进的种蛋、种雏鸭,为防止带入疫病必须对引进鸭场的疫情进行调查了解,并请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检疫,必要时进行抽样检验,防止因引种带入蛋源性疫病,引回种蛋需要单独孵化,孵出的雏鸭和引回的种雏都要隔离饲养观察3周,确定无传染病表现时方可混群饲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鸭场特别是规模化养鸭场必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不得将不同日龄的鸭混合在一起饲养。如果入舍时,同一批鸭雏的数量不足,用其他日龄的雏鸭补充时,其日龄最多不得相差1 周,不能连续不断的分2、3 批进舍,而必须是同时进舍,当雏鸭育成后出笼时应整栋鸭全部出完后,对所有的用具、鸭舍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空置1-2周后再进行第2批育雏。这种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可大大减少鸭的疫病发生。因为不同日龄的鸭有不同易感易发的疫病,如果一栋鸭舍内饲养不同日龄的鸭,一些日龄较大的患病鸭或病愈鸭可能带菌传给易感的小龄的鸭,如此反复一批一批地感染下去使疫病长期在场内传播,造成经济损失。如果鸭病毒性肝炎主要感染雏鸭,而病愈鸭或感染30 日龄以上的大鸭不发病,但带毒,排毒,这批未离开鸭舍,而又进一批易感雏鸭在同一栋饲养,这批鸭就又感染鸭病毒性肝炎,长期下去,场内的病毒性肝炎就无法得到控制或扑灭,如果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又进行彻底消毒,空舍1-2(周再进雏鸭,就减少了感染机会,防止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因此实行全进全出饲养是预防疾病,提高雏鸭成活率和经济效益的最有效的技术措施。

防止鸭与野生水禽接触传播疫病野生水禽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储存宿主或传播媒介,如果经常与野生水禽在同一个水域放牧,或接触过野生水禽出没的水域,很容易感染疫病。因此要防止与野生水禽发生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另外,在户外喂鸭时,因残留的饲料和饲槽上的残留物,常引来野生水禽、鸟类,而易污染饲料、饮水,或与家鸭发生密切接触也极易传播疫病。因此,要加强清洁卫生和饲养场地的消毒,应尽量到清洁无污染的水域放牧,有条件的场应固定放牧水域。在户外饲喂的用具要随时收集清洗,采取多种方法避免与野生水禽发生接触。

建立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适时进行免疫接种和定期驱虫规模化养鸭场,特别是种鸭场,要控制传染病的发生,除做好鸭场的卫生、消毒工作外,还要制定和实施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和定期驱虫计划。免疫程序是指从雏鸭孵出开始到出售或淘汰为止,在整个生长过程中,对危害鸭的主要传染病的免疫接种定出一定的计划。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应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选择合理的疫苗、接种方法、剂量以及各种疫苗之间的配合,来确定每年疫苗接种的时间、次数、间隔时间等多种因素来制定,以期达到经济、省力和最佳的免疫效果。制定一个好的免疫程序,要从本场的实际出发,不好硬性照搬别场制定的程序。一旦确定了一个好的程序,就必须切实执行,不要无根据的随意变动,扰乱免疫程序。同时在实施过程中,可根据场内鸭群的变化和场周围疫病流行动态进行必要的调查和增、减免疫的种类或次数。所以,一个免疫程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鸭场还应定期用药物进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减轻寄生虫病的危害,驱虫时应选择广谱、高效、低毒、低廉使用方便的药物。同时要根据驱虫对象选择合适的药物,注意防止选用单一药物而产生抗药性,在使用时一定要正确掌握剂量和投药次数,防止用药不当发生中毒死亡现象。

小草鱼放苗死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


技术员:李友义

地点:湖北洪湖市龙口镇

填表时间:2015-5-29

检测项及检测结果

(一)基本情况

面积:2大亩

水深:2m

主养品种:小草鱼

水色:老绿色

吃食状况:未投食

死亡情况:100多尾/天

近期用药情况:未用药

(二)水质检测

pH值:8.6

氨氮:0.1

亚硝酸盐:0.05

溶氧:未测

(三)镜检情况:车轮虫

(四)内脏情况:白肝、绿肝

(五)目测:烂鳃、黑头

问题分析

养殖户放苗时,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同时放苗后也没有及时杀菌解毒,水质也未调节,水质变为老绿水;分析原因主要是放苗时未采取低应激措施,同时放苗后未杀菌,造成苗种体质过差,大量寄生车轮虫和细菌感染,综合引起死亡!

处理方案

4000水体

第一天:水博士2瓶+抗激灵2包+黄金多糖2包,下午强效底净3包

第二天:世纪一号2包

第三天:超碘2瓶

第四天:活肥1包+20斤尿素+活力益水素2包

处理后跟踪结果

1、水质情况:

pH值:8.0

氨氮:0.3

亚硝酸盐:0.1

溶氧:未测

2、养殖动物情况:

解毒后第一天,死亡量减至80多条;杀虫后死亡量减半;下肥调水后鱼苗死亡量控制在10条左右,后面数量逐渐减少,后续无死亡

使用前后图片对比

使用前:

使用后:

案例分析

1、该小草鱼疾病,主要是由于放苗后未及时杀虫杀菌和肥水,导致鱼苗体质差,大量寄生虫寄生和细菌感染而造成的死亡;

2、因该养殖户还未开始投食,因此出该疾病时无法拌饲料内服保健,但是用药后还是需要提醒客户后续喂饲料时及时加内服保健,增强鱼体体质。

3、小草鱼前期体质普遍较差,在杀虫杀菌前,建议外泼抗激灵或黄金多糖,减少鱼体应激,增强体质!

螃蟹夹草的原因分析与处理方法



在大闸蟹养殖过程中许多塘口都会出现伊乐藻夹草、苦草夹草、轮叶黑藻夹草等,特别是苦草夹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去打捞,因此塘口出现夹草或者夹草增多,要加以判断以判断是不螃蟹出现了问题。
常见夹草原因
1、投喂不足:主要是在阴雨天或者连续阴雨天,或者脱壳后会出现大量夹草,这时候需要适当增投饵料。
2、缺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螃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来代谢,但由于塘口水草、藻类等对微量元素需求大,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适当往水体中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螃蟹夹苦草
3、应激反应:由于天气原因以及水质原因等,导致螃蟹在不良的环境中出现应激,而出现夹草,因此在不良天气或者水质变差时及时改底解毒,外泼抗应激类药品非常重要。
4、缺乏动物性饵料:由于饲料、玉米等适口性差,导致长期投喂水质变差,可以在夹草后适当的投放螺蛳解决。
蟹塘放螺蛳
5、纤毛虫寄生:出现纤毛虫寄生体质变差,应激性大,因此在5、6月份塘口及时杀灭纤毛虫特别重要。
螃蟹是杂食性,适当夹草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每天捞起量变化不大,且塘口水韭菜量变化不大属于正常现象,如果水韭菜在不断减少,属于异常现象。正常阴雨天过后夹草增加,主要是因为阴雨天吃食少,天气转好饵料不够大量夹草。脱壳后也会大量夹草,脱壳后吃食量增加,对矿物质需求也增加。

春季小草鱼代谢障碍综合症治疗成功案例分享


案例背景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乐安湖,卜立君老板,养殖面积13亩,水深1.3米养殖品种:主养小草鱼,放养密度:当初放苗情况,草鱼15000尾(20~30斤/尾),鲫鱼3500尾(20尾/斤),鳙鱼1500尾(5尾/斤),鲢鱼100尾(10尾/斤)。

发病史

2017年4月18日开始死鱼情况严重,一度死鱼达到300多尾(主要死草鱼);

4月19日死鱼200多尾;

4月19日经查看鱼塘情况,水色浓绿,水质经检测,氨氮、亚盐正常,pH达到9.4,结合鱼体解剖,主要出现烂鳃、烂尾、脱鳞、肠炎(不是特别严重)、赤皮、花肝、土黄肝、尾鳍呈V字形透明带等,在池塘中的表现为乌头乌背(鱼体颜色色泽不一),游边(见下图),不吃料,然后出现大批死亡,综上所述,除了pH值偏高导致死鱼,还有就是这些死鱼都不同程度得了代谢障碍综合症。

用药方案及效果

4月19日开始停料,外用6瓶应激解毒灵对水体解毒降pH值

4月20日使用4瓶温和型消毒剂复合碘对水体消毒

4月21日开始内服板黄散+应激宁+板蓝息毒敏(以1:1:2.5的比例),已连服4天,尽管目前(4.24)仍有少量死鱼,但没有像之前死得那么疯狂,基本上是控制住了,养殖户表示由于用了消毒剂,这几天恐怕要下雨,等天好再使用绿藻组合来调水肥水。

案例分析

今年湖南这边很多养殖户投苗比较早,今年行情好,养殖户在喂饲料的料量上不注意控制,肆意投喂,误以为只要饲料投喂得多鱼就长得快,再加上没有给草鱼护肝护肠的概念,早早地就让草鱼得了代谢障碍综合症(此病病程时间较长,短期内难以恢复,只有通过控制饲料的投喂量和内服护肝的药来慢慢调理),这边有很多养殖户死草鱼死得厉害,死鱼从一到三两不等,这也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有不少养殖户出现大量死鱼想象不去分析主要原因就开始心急有病乱投医,使用各种“神药”,恨不得“一泼停”,这无疑是在做无用功,这也同时给本来就体弱的鱼增加负担,也败坏了养殖水体。

案例小结

建议养殖户每月定期内服两次华扬内服药:应激宁+三黄散/板黄散+优肠乐来护肝护肠增加鱼的体质,每次5~7天;再加上温度起来了,建议每隔10~15天使用绿源多肽+益水藻元来改底调水肥水,使水体达到“肥活嫩爽”的状态,给鱼一个良好的环境。

武汉华扬动物保健集团

湖南办事处:周洋

草鱼疾病久治不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微山湖区是山东省最大的草鱼养殖基地,几乎98%以上的用户都以养殖草鱼为主,再加上今年的草鱼价格很好,更刺激了草鱼养殖的积极性,苗种的短缺导致用户对放苗的把关不严,良莠不齐的苗种质量给鱼病的爆发买下了伏笔。刚度过草鱼养殖的春季之殇,夏季水温的升高、细菌繁殖速度的加快、再加上预防工作不力,导致疾病大量蔓延。草鱼老三病甚是猖獗,再加上鲢鱼出血性败血病、寄生虫病等,养殖户真是愁容满面、心情低落,再加上有些疾病久治不愈,真是苦不堪言,备受打击。

我们所说的鱼病大部分是由条件致病菌所引起,正常菌群与宿主间的生态平衡在某些情况下可被打破,形成生态失调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这样,正常时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为条件致病菌.鱼病的发生需具备三个要素:

当现有的平衡被打破时,鱼病开始发生。

一、但凡发生鱼病的池塘,要么鱼比较瘦弱,易于被病原感染,要么病原菌大量繁殖侵袭健康鱼类,要么水环境较差,导致鱼抵抗力降低诱发疾病。

二、久治不愈的的鱼病往往具有以下特征:

1、池塘水质较差,有害物质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含量超标,鱼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一旦感染疾病很难恢复。像这样的池塘一定注意先调理好水质,否则用药治标不治本,而且用药效果极差,鱼用药后死亡下降,停药后反复。

2、鱼体瘦弱,抗病能力较差,感染疾病后痊愈困难,恢复时间长。注意增强鱼的体质,建议选择易消化、高品质饲料投喂增强鱼体抵抗力。

3、池塘常年不清淤,底泥过厚,蕴藏大量病原微生物,消毒不彻底,病原菌滋生快,导致疾病多发、复发。这种池塘应经常进行改底、调水给鱼类生长,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抑制疾病发生。

三、久治不愈的疾病还有可能是以下原因造成

1、诊断不准,有些养殖户把病毒性出血当成细菌性出血病防治,尽管投喂了大量的抗菌药物但抗病毒效果不佳,疗效甚微,久治不愈。应分清症状、对症下药。

2、寄生虫引起的烂鳃当成细菌性烂鳃防治,只泼洒消毒药,伤口愈合后又被寄生虫侵袭,疾病复发,久治不愈。应先杀灭寄生虫、再进行消毒处理。

3、常年累月选用一种药物预防鱼病,病菌或寄生虫产生抗药性,导致疗效欠佳,疾病久治不愈。应交替用药,或做药敏试验针对性选用药物。

4、一味地认为药量越大越好,随意加大药量,外用药物泼洒过量反而伤及鱼体,造成鱼鳃及皮肤受损反而加重病情。内服药物拌服过量伤及鱼的肝脏。

5、疗程不够或过度治疗,一般鱼病发生,外用药物应泼洒2次以上维持药效,内服药物5-7为一个疗程,疗程不够会发生反复。有的几乎天天泼药,导致水体的藻相菌相严重破坏,反而不利于鱼病恢复。泼洒药物发挥效用后应及时解毒,维护水体藻相平衡。

6、鱼体肝胆不健康,有黄肝、花肝、绿肝等现象,往往因饲料发霉、过度投喂、水质过差、药物中毒等造成,痊愈疗程较长,不易治愈,应针对实际情况减食、投喂保肝药物、调节好水质等加以细心调理。

7、有的认为只要调好水,鱼就不会得病,此种论断固然有一定道理,但有时水质很好,鱼病照样发生,在此建议还是养成定期消毒习惯,消毒后及时向水体补充有益菌,形成优势菌群,既有调水功效,又能预防疾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692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