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突然发病死亡,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看不到病兆


昨天公众号发布了有关海南正强技术总监朱行超将赴如东进行技术指导的消息后,如东一带养殖户反应很热烈,许多养殖户通过海南正强技术交流群找到朱工,纷纷将自己目前养殖的情况或出现的问题告知朱工,希望朱工能给予意见,更希望朱工到时可以下到虾塘现场指导。

谈话间朱工发现了一个目前在养殖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就是不少养殖户都以为自己的虾长得很好,但仔细观察后发现养殖户口中所谓的“健康活力虾”其实问题重重。正因为很多人缺乏这种观察判断经验,见到小苗活奔乱跳的就以为健康,没能提前留意到一些病害的征兆早作防治,所以才会出现对虾突然发病措手不及,以致造成很多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

如东何丫镇的何老板,是当地的一个南美白对虾养殖户,由于之前跟朱工有过合作,此次听闻朱工要赴如东,便第一时间找朱工进行了沟通咨询。

何老板今年的第一批锅炉苗养的并不顺利,标粗不久苗就发病全部排掉了,又重新补放了一批苗,虾苗在母棚标粗情况很好,但是分棚以后的情况却很不理想。

通过何老板的描述,目前分棚后的苗出现体表发红、空肠现象,肝脏也呈现不正常表象,并且有掉苗现象。应朱工要求,何老板捞虾拍照,照片如下:
后来经何老板介绍,分棚的虾苗已养殖6天,目前肝脏发红,经常捞到死苗。何老板很焦急的反应,发病池的虾感觉虾苗生长快就这样排掉很可惜。之前使用其他公司技术员给的产品处理了3天,感觉没有效果,反而死苗越来越多!对方认为虾苗得的是红体病,基本没得治。经朱工要求又拍了如下图片:
从图中可以看出,虾有明显的红尾现象,朱工建议何老板上午先用水毒净3克/立方米+鱼虾卫士1克/立方米混合使用。傍晚用福地安+降解灵片干撒氧化底质抑制产毒。

后朱工又要求何老板拍了母棚的虾苗情况,何老板一直认为母棚的虾生长状况良好,然而经朱工查看,原来虾的健康只是“误以为的健康”。
图中可以看出虾明显体色发黄,不是正常虾色,这是中毒的表现,朱工认为是由于底泥亚缺氧淤化产生毒素所致。建议按照发病小棚的处理方案处理,2天后再刮底泥观察现象。

投喂方面朱工建议发病棚停料半天,母棚停料一天以上。

技术支持/朱行超
图文整合/辛沛媛


小编推荐

龙虾入塘后大量死亡,是因为什么?


小龙虾苗入塘一周以内,出现少量伤亡,那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出现大量死亡,那就要引起重视了。

小龙虾入塘以后出现大量死亡,主要可能有三方面原因造成:

第一:引进的苗种有问题,入塘以后可以造成小龙虾的大量死亡!

第二:运输不当,造成龙虾损伤,入塘以后会引起小龙虾大量死亡!

第三:池塘没有达到放虾标准,小龙虾入塘以后会出现大量死亡!

关于苗种的质量和运输方式不当引起的死伤,只要前期引起重视,一般是可以规避这一块的风险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养殖朋友会舍本逐末,过多的关注苗种质量和运输方式,往往忽略了自己池塘的环境!

很多养殖朋友的池塘,可能只是简单的用生石灰消了一下毒,然后把水草种上以后,就以为把池塘已经处理好了,就开始到处找优质虾苗,最后买回的优质苗,入塘以后依然出现大量的伤亡,实际上问题出现在我们的池塘,根本达不到放虾的标准。

实际上我们可以问一下自己,

你有给你的池塘解过毒吗?

你有给你的池塘投放有益藻吗?

你有给你的池塘投放有益菌吗?

你有检测过你的池塘水质各项化学指标吗?比如亚硝酸盐超标吗?硫化氢超标吗?氨氮超标吗?

溶解氧够吗?

PH值达标吗?

如果这些准备工作你都没有做,放苗出现大量伤亡,那是正常现象,不出现那可能就是你的运气!

每一件事情的成功,都不是偶然,都是一步一步的积累,但我们不可否认运气也是一方面,但是我们不可能把一件事情的成功寄托在运气上的。尤其对于养殖,更是一步一个脚印,可能一个步骤的缺失,从而造成满盘的失败!针对龙虾养殖,要么麻烦在前面,前面费点功夫,把池塘处理好了,龙虾入塘的时候,死亡率低一点,养的过程中也不容易生病。要么麻烦在养殖过程中,那时候可能费时费力也不一定能够处理好。凡事谋定而后动,方能百发百中。

南美白对虾发病的征兆解析



虾病一直是对虾养殖的一道沟壑,而且说来就来,很难控制,人常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虾病来的时候可能都来不及救治就已经大面积出现伤亡,即使是治好了对于对虾来说也是致命的打击,体质,活力,吃料情况都会大打折扣,影响一年的收益。那么,我们作为对虾养殖的从业人员,常年工作在一线的技术员、养殖户就要懂得如何来判断对虾前期发病的征兆,怎么样来预防和调节养虾的每个环节,然后才是去治疗,下面我们从水质、底质、体质三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一、水质

水质决定虾的生长环境。一塘水的好坏最常规的判断是用肉眼观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肥、活、嫩、爽”,这是直观分析。接下来会检测各种化学指标,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溶解氧,有的专业一点会检测一下水体总硬度。但更需要深度的分析水质变化的根源,需要我们技术人员观其“形”、闻其“味”,就像人医一样”望、闻、问、切”。首先是水体颜色:发黑、发红、过浓、过清、浑浊、白浊等。水体颜色虽然不能直接判断对虾发病,但长时间保持这样会引起池塘理化指标的改变,间接造成对虾发病。其次是水的味道:很多时候下塘口会闻到空气中飘来很大的气味,腥臭刺鼻,那么我们闻味而上就会找到气味的源头。然后会产生各种解决方案,选择最恰当的一种方法来处理。养殖户也为这样的水头疼,寻求最快速的办法,殊不知处理后改变的越快整塘虾越容易出现问题,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这类事件往好的方向发展呢?笔者认为:池塘水体无论变的多坏我们要遵从一个原则,慢调微调。对虾在一个生长环境适应后快速的去调节会造成对虾出现严重应激,而且水体指标也会随之改变,对虾会出现相应亚健康状态,也容易发病。

二、底质

底质决定虾的生存环境。池底是对虾赖以生存的重要场所,对虾的生活习性是长期趴伏池底,只有在吃料或者出现问题时才会活动,随着养殖密度的升高,对虾规格的不断增大,投喂量相应的增加,整个池塘底部就是一个垃圾处理厂,处理和转化的越快对于指标的变化越容易控制,越慢说明池塘中的某一个环节已经出现问题了。死亡藻类、浮游动物尸体、残饵、粪便、药物残渣、池塘中残存的有机物、泥土中的有机物等沉积在池底,相当于对池底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长时间的沉积会使底质严重恶化,发黑、发臭、发热,在溶氧缺乏下,由于物质的转化不完全会使池底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迅速产生,水体指标也会增高,从而引起对虾慢性或者急性中毒。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首先反应出对虾的摄食和活动情况上,吃料量下降,有的池塘甚至不吃,虾活动力下降明显,游泳缓慢。几天过后,毒性在对虾体内贮存,肝胰脏运转速度加快,造成肝坏死、萎缩、糜烂、白肝、花肝,随后出现死亡。我们如果想控制这种情况,首先是根据自己塘口来判断什么时间改底,多长时间改底一次,用多大的计量,用哪一类的底改产品效果更好等,才能更优质的控制池塘底部的状况。不能无的放矢,比葫芦画瓢,真正做到对自己塘口的了解。其次,一定要保证池塘中溶氧的充足,特别是底层溶氧,所有的耗氧物质全在底部,溶氧不足直接会引起一连串的负面效应,比如虾光吃不长,蜕壳不遂或者蜕壳后硬壳时间长等。所以底质的好坏严重影响的对虾的生存环境,为确保不因为底质恶化造成对虾发病,请广大养殖户要时刻了解和监测池塘底质情况,做到万无一失。

三、体质

体质决定虾的生命环境。体质方面还是以疾病方面为主,对虾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是很强的,但是在养殖过程中,能让对虾减产的还是疾病,前几年的红体和白斑都是对虾大规模减产的罪魁祸首,而现在的弧菌病可以说比红体和白斑这些病毒性的疾病还要厉害,弧菌疾病虽然没有病毒疾病那样能够迅速造成大规模的死亡,但是它比病毒强的是它的适应性会更强一些,定值能力更强,适应性强,毒性强,粘附性强,环境限制因素小,这也是弧菌疾病开始大规模爆发的根本问题所在。南美白对虾早起患病,症状不明显,人们在表象上很难看的出来。等到症状表现出来时,很多疾病都很难治疗了。从理论上讲我们要了解对虾发病的症状表现,以便我们更好的判断和治疗。

(一)对虾发病时机体活动情况:

摄食减少或变慢;
游动异常(大量顺水流游动。游动速度比水流快很多、大量缓慢游水、离群独游等);
人靠近或蹬脚不见对虾跳开;
池边挖坑静伏其中;
软弱无力,容易抓捕;
白天大量惊跳。

(二)养殖环境变化情况:

水色、水化、水味(含气味)、土色等的变化。

(三)最根本的就是对虾体表症状

(1)触须
黑须(触须变黑,是中毒症状);
红须(整根触须发红,是应激、中毒或细菌症状);
断须(触须短过体长,是缺乏营养或慢性肠炎症状);
花白须(触须色斑杂乱不一,是应激、中毒或细菌症状);
断须(触须断裂或断掉,是缺钙,细菌、纤毛虫或中毒症状);
长须(触须超过体长的1.5倍,是中毒、IHHNV病、等慢大症状)。

(2)头壳
斑块(是IHHNV病毒症状);
白斑(是白斑病毒或细菌感染症状);
虾枪弯曲或粗短(中毒、慢性病毒病或蜕壳障碍症状);
水肿(头壳两翼肿起水泡,是缺钙、中毒或蜕壳障碍症状)。

(3)鳃部
绿鳃(藻类附着症状);
蓝鳃(蓝藻附着症状);
烂鳃(细菌或中毒症状);
红鳃(重金属或中毒症状);
黄鳃(细菌、藻类、真菌、纤毛虫症状);
黑鳃(藻类、细菌、纤毛虫、真菌或中毒症状)。

(4)肝脏
黄肝(是病变早期预兆);
白肝(肝脏完全坏死的初期症状);
黑肝(是肝脏细胞开始坏死的症状);
肿肝(肝脏肿大,是病变早期预兆);
缩肝(肝脏萎缩,是病变后期症状);
红肝(急性应激、中毒或长期消化不良症状);
空肝(又叫玻璃肝,肝脏变透明,是肝脏完全坏死症状)。

(5)步足游泳足
红腿(细菌症状);
黑脚(严重中毒症状);
红脚(应激、细菌中后期或中毒初期症状);
黄脚(步足游泳足前端发黄,应激或细菌初期症状);
黄腿(步足游泳足后段发黄,细菌或纤毛虫初期症状)。

(6)肠胃
红肠(急性肠炎症状);
白肠(慢性肠炎症状);
断肠(消化不良症状);
空肠(中肠后盲囊中空,严重病害症状);
空胃(贲门胃中空,长时间不进食症状)。

(7)腹节
分节(慢性病害早期症状);
弯弓(即抽筋,营养不良或严重应激症状);
软壳(甲壳偏软,桃拉病毒或轻度缺钙症状);
硬壳(即厚壳,甲壳偏硬偏厚,长时间脱壳障碍症状);
毛壳(甲壳附着大量纤毛虫,严重缺钙或纤毛虫寄生症状);
烂壳(即褐斑,严重缺钙与细菌症状);
红体(桃拉病毒或细菌症状);
白浊(寄生虫、应激或营养不良症状);
肌肉坏死(病毒或中毒症状)。

(8)尾扇
红尾(桃拉病毒或细菌症状);
毛尾(纤毛虫附着症状);
烂尾(桃拉病毒或中毒症状);
断尾(严重中毒或细菌症状)。

这些都是我们通过肉眼初步判断得出的结果,也是表象上的东西,具体的诊断还需要更深入的观察水环境、外部环境等,然后根据虾体的特征,表现出来的症状来判断和诊疗。

综上所述:对虾发病无非就是三方面的原因,水环境、底环境、体环境。只要我们实时监测,对池塘的了解多一分相应的风险就会降低一分,养虾养的是效益,收获才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河蟹塘套养龙虾发病死亡的防治方法


根据近几年小龙虾发病的情况来看,蟹塘套养龙虾的池塘,每年进入5~6月份龙虾就开始发病,并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今年的情况较往年,龙虾发病有所提前。

首先是投放的龙虾苗(每斤300头),进塘后10~15天发现很多死亡,主要特征是壳软,空肠空胃。分析其主要原因:前期积温低,苗种体弱,环境改变后应激反应强,加之防治工作不到位,导致龙虾苗应激性免疫能力下降,继而诱发细菌病死亡。近期,又发现上年留塘的龙虾开始发病死亡,主要特征是前期吃料减少,活力下降;后期反应迟钝,螯足无力,上草伏边,进地笼后易死亡;常表现为大龙虾先死,然后小龙虾死亡。活体解剖时可见,龙虾体色发暗无光泽,甲壳松软,拉出的肠道呈空肠,并伴有细菌性脓肿,头胸部积水,肝胰腺肿大。分析其原因:留塘龙虾种群无法优化,加上清塘药物伤害,水源污染和土壤残留,使得龙虾肝胰腺受损,自身抗体功能下降,易受细菌感染而发病。

根据上述龙虾发病的情况,一般的诊治方法都是:针对导致龙虾发病的细菌进行用药,如副溶血弧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等。养殖户都选择聚维酮碘、戊二醛等消毒杀菌剂进行防治,但是成效甚微,有时还会造成消杀越多,伤亡越多,形成一个“病急乱投医”的窘境。盲目的消杀,严重破坏了龙虾的自身免疫能力和体内菌群的平衡,不但没有抑制住龙虾的死亡,反而引发健康龙虾和混养动物自身抗体的损伤,造成龙虾的病情没有好转,又导致河蟹出现伤亡的现象。

经过实践总结,对于龙虾和河蟹混养的池塘,选用新菌克防病治病。利用其主要成分中的噬菌肽和溶菌酶,达到抑菌的作用,并定向针对革兰氏阴性菌进行灭杀,有效阻断了有害菌的繁殖和传染,同时改善水环境,维护水生动物的自身免疫力,起到了很好的养护和治疗效果。用药2~3天后,龙虾和河蟹的活力明显增强,此时可根据发病程度再追用一次,5天后伤亡减少,吃料增加,水色明显好转。在此基础上为巩固治疗效果,可以用本草大康+活性蒜宝全池泼洒,健胃助消化,增强龙虾和河蟹的抗病能力。同时,注重水质和底质的维护,定期将六控底健康+粒粒神和乐底交叉使用,改善池底环境,这对龙虾和河蟹混养的池塘至关重要。另一个要点就是科学投喂,每天按3:7的比例进行投喂,上午占投喂总量的3成,傍晚则投喂7成。龙虾比较贪吃,所以饵料品种要多样化,阴雨天还要减量投喂。

按照以上方法进行防治,基本上控制或消除了龙虾和河蟹混养池塘的发病与伤亡。

关于9月份龙虾发病死亡的注意事项



最近有养殖户反映龙虾放苗出现死亡,以及塘里的龙虾在发病死亡等现象。由于9月份的水温在20-28度之间,与5-6月份的水温相近,同时昼夜温差大,造成水温有一定幅度的波动,9月份是龙虾发病的第二个季节,需要引起养殖户朋友的重视。

1、放苗死虾

9月份出现投苗死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苗种自身问题,质量不好,或者是运输造成龙虾损伤;第二方面是水温和气温的温差,造成龙虾下塘产生应激反应,这种情况下,龙虾会从放苗后第三天到第七天开始发生死虾,持续时间会超过半个月。

建议水体使用抗应激的药物(如海联科应激灵+3201,虾苗下塘当天使用效果更佳)全池泼洒,同时可以使用药物拌饲料内服(如海联科康力沙+3505+草本精粹,连服三天)。

2、虾田发病死虾
9月份龙虾发病,主要是昼夜温差大,加上水温适宜细菌生长,双重作用下极易引起龙虾发病。这个情况下,建议虾田可以先换水,换20公分左右底层水,之后使用底倍健(2-3亩/袋)改底杀菌,第二天在使用3201调水解毒。

yz023.com养殖网龙虾养殖栏目为您提供最新最科学的虾养方法,其中《对虾突然发病死亡,很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看不到病兆》内容包含丰富的虾养技巧,如不满足请访问“为什么养的土鸡得了很多种病”专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14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