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高溶氧水体养殖草鱼品质高

—、池塘条件

选择的养殖点水源直接来自小溪流或水渠,水量充沛,水位常保持在2~2.5m,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50cm,排灌方便,pH值为7.0~8.5,春季溶氧量≥5毫克/升,夏秋溶氧量在5~6毫克/升,10月后溶氧量在6毫克/升以上。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草鱼养殖要求。

二、放养前的准备

1、清池:放养前排干池水、曝晒池底,清除杂物、残饵、鱼粪、腐殖质以及过多淤泥,对池塘进行底质改良。然后采用干塘方式消毒,每亩生石灰用量75~100kg(溶化带热全池泼洒)。清塘消毒7~10天后,注水深达0.8m左右。

2、培肥水质:放鱼前3~5天每亩施入250kg左右发酵后的粪肥,以培肥水质、繁育天然饵料。

三、鱼种放养

1、品种选择:选择体形正常,鮱条、鳞片完整,体表光滑,色泽正常,游动活泼,规格尽量整齐的苗种。

2、鱼种消毒:鱼种放养前使用20~40mg/L二氧化氯、3%食盐水、20mg/L高锰酸钾、10mg/L的漂白粉等溶液进行鱼体消毒,时间一般为5~20分钟,浸洗液一次限用三批鱼种,超过须重新配制。

3、放养时间一般在3月到4月中旬。

4、放养品种、规格:草鱼种占70﹪左右,搭配其他鱼种(鲢、鳙、鲤、鲫等)占30%左右。每亩具体放养草鱼鱼种600~900尾,搭配放养鲢鱼鱼种100~150尾、鳙鱼鱼种20~30尾、鲫鱼鱼种100~200尾。放养个体规格为草鱼200~300克/尾,鲢、鳙鱼150克/尾左右。

四、养殖管理

1、日常管理:①投喂:饵料以颗粒饲料为主,根据需要加入40~50%的轻草粉或稻草粉,满足草鱼对纤维素等特殊营养的需求。搭配投喂经消毒的新鲜、适口水旱草。投饵要坚持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原则,投喂次数为:3月中旬~5月每日2~3次,6~8月中旬每日3次,8月中旬~10月每日4次。每次投料应少喂,以七成饱为宜。②注意巡塘: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以便发现异常现象及时采取措施。

2、保持水体高溶氧状态:1)春季水温20℃以下,保持池塘流水,水体透明度维持在40cm左右;进入夏秋季,逐步加大注水量,水体透明度应大于40cm;进入成鱼大量起捕阶段,水体透明物维持在50cm以上。2)阶段性提高水位:春季水位保持0.8~1.0m,以后每隔15天左右逐次加高水位到5月份满塘水位(1.5~2.5m)。水质调节注意:①进水口设置过滤网;②选择在清晨加大注水量;③结合巡塘,根据水质、鱼类生活状况,考虑是否立即加大注水量。3)应根据养殖池塘溶氧变化规律和溶氧量选择增氧机开机时机。4)使用增氧剂:泼洒增氧剂能起到对池水增氧的作用。5)轮捕轮放:从8月下旬开始采取捕大留小、轮捕轮放方式,将已达商品规格的鱼类捕捞上市。

3、鱼病防治:以防为主,在草鱼的主要生长季节,坚持每15天定期每亩用生石灰20千克兑水全池泼洒一次,使水体pH保持7.0~8.5;每15天定期用二氧化氯全池泼洒一次。草料投喂前用2%的食盐水消毒,每周对草鱼的食场进行一次消毒,每半月内服一个疗程的预防药饵进行预防。发生疑似病情时,采用外洒二氧化氯,与内服药物如氟苯尼考、大黄素、土霉素、三黄粉及黄芪多糖等药饵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鱼起捕前10天停药。

相关知识

高体鮈


中文名称高体鮈

拉丁名称Gobio soldatovi Berg

英文名称Pacific gudeon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鲤形目

拉丁目名Cyprin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鲤亚目

拉丁亚目名Cyprinoidei

中文科名鲤科

拉丁科名Cyprinidae

中文属名鮈属

拉丁属名Gobio Cuvier,1817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黑龙江、辽河水系,及内蒙古。

形态特征
背鳍Ⅲ7,臀鳍Ⅲ6,侧线鳞37-40,鳃耙3-4,下咽齿二行,25-52(35-53)。

头长为体长的22.6%-28.5%,体高为体长的22.6%-25.5%,尾柄长为体长的20.4%-24.5%,尾柄高为体长的9.3%-10.3%,吻长为头长的30.5%-35.6%,眼径为头长的21.6%-23.7%。

体长侧扁,前躯高,尾柄低。头长大于体高。吻钝,口下位,呈弧形。唇薄。口角须一对,后延至眼球正中下方,长度于眼径相仿。鳃耙不明显,下咽齿内行呈钩状。胸部裸露无鳞。

背鳍无硬刺,胸鳍较大。胸鳍、腹鳍和臀鳍末端较圆,尾鳍叶尖。肛门近于臀鳍起点。

腹腔膜白色。鳔二室,后室长为前室的一点五倍。

背部黑色,体侧较浅,有一条灰黑色纹带,头部有二条黑纹,在体背侧上有许多不规律的小黑点。背鳍和尾鳍布有小黑点,形成条状。其它鳍灰白色。

生活习性
高体鮈栖居于湖泊,体长4.6厘米性成熟。怀卵量1 500-5 300粒。产卵于砂砾底质的场所,以底栖动物为食。

淡水生。

高菱鲷


中文名称高菱鲷

拉丁名称Antigonia capros Lowe

英文名称Deepbody boarfish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海鲂目

拉丁目名Zeiformes

中文科名菱鲷科

拉丁科名Caproidae

中文属名菱鲷属

拉丁属名Antigonia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热带、亚热带海域。我国见于东海和南海。

形态特征
体菱形,侧扁,被小栉鳞。口小,上翘,近垂直状。两颌各具1行小牙。犁骨、腭骨无齿。体侧从背鳍基底至臀鳍鳍条具1条红色横带。

生活习性
暖水性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深50-70米深处。全长可达250毫米。

海(洋)生。

红罗非鱼养殖池塘亚硝酸盐高PH值高的处理方案




基本信息:
1、时间:20xx年6月7日-20xx年6月14日
2、地点:福建漳州芗城区天宝镇月岭村
3、案例跟进技术人员:福建海大-陈勇军
6月7日,月岭村客户韩老板,养殖水面2亩鱼苗塘,养殖品种:红罗非鱼苗。客户反映鱼不吃料,小鱼活跃度不好。
池塘现状:
1、通过观察,发现池塘水色较正常,比较清澈。表面没有油膜和气泡。
2、通过询问,客户今年清塘后,加了石灰。然后加水,但亚硝酸很快起来。通过加水和醋酸,酸碱度都没有降下去。
3、通过检测水质指标发现:亚硝酸高于0.35mg/l,非常高;Ph为9.0左右。
分析原因:
由于是鱼苗塘,所以投喂量比较少,藻类未得到快速繁殖,藻类丰度与活度不够,影响产氧量,影响对氨氮与硝酸盐的吸收,总体来讲,氮循环不顺畅。同时由于使用石灰,PH值持续偏高,影响鱼体质,影响其活跃度。
解决思路:补菌+增氧
产品方案:强力倍生源(复合菌,低耗氧)+202(长效增氧)+105(乳酸菌等调节碱度)
使用方案明细:
6月7号:使用海联科202(6斤),海联科强力倍生源(1包)
6月8号:使用海联科105(1瓶)
回访效果:
在6月10、14号下午了解方案效果情况:
1、鱼苗活跃度明显增强,走到塘边时会跟着人走。
2、10号亚硝酸降到0.20mg/l,14号降到0.10mg/l,明显下降。Ph值检测降到8.0左右。

用方案前水质指标如下:
用方案后,10号检测水质指标如下:
用方案后,14号下午检测水质指标如下:
注1:本方案是复合菌降指标,属缓慢改善型,稳定,不易反弹,本案例还在持续跟进中
注2:本方案需在晴天用,同时搭配海联科202及增氧机使用,效果佳

组合产品方案介绍:

高黎贡山猪


高黎贡山猪(GaoliGongshanpig)因主产于云南怒江州高黎贡山地区而得名。

一、一般情况

(一)中心产区及分布

高黎贡山猪是怒江州海拔1800~2300m的山区、半山区养猪生产的当家品种,以泸水县的洛本卓乡、古登乡、秤杆乡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丙中洛乡、独龙江乡六个乡为中心产区。怒江州的泸水县、贡山县和福贡县的其他乡镇也有分布。

(二)产区自然生态条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位于北纬25o33~28o23、东经98o07~99o39,地处云南省西北部的青藏高原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全州地处三江并流腹地,属世界自然地理遗产保护区。地质构造复杂,富含水、林产和矿产资源,林木茂盛。低温高湿,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11.1~15.1℃,一山上下,头戴白帽,身穿绿衣,脚踏花海等罕见的自然景观随处可见,全州的农业属常年四季种,一年四季收的粗放立体农业,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荞麦、甘薯等,饲料以玉米、荞麦、甘薯和青饲料为主。

高黎贡山猪适应了怒江高山峡谷、低温高湿环境。环境条件恶劣,当地农户多采用仔猪和架仔猪阶段白天与牛、羊混群放牧,自由觅食鲜嫩野生植物及草根等野生饲草,早晚进行适当补饲玉米和青饲料混合的稀汤料,圈舍用木棍搭成或在人住屋的下面用木棍圈成,非常简陋。由于交通不便,在怒江州不同的区域形成不同的高黎贡山猪类群,形成高黎贡山猪适应低温高湿环境,具有耐粗饲、抗病性强、体型中等、生长慢、产仔数较低、肉质好的特点,是该地区独具特色的当家猪种。

二、品种来源与变化

(一)品种形成

产区是一个典型的民族自治州,全州辖泸水、福贡、贡山和兰坪四个县共29个乡(镇)、260个村委会,总人口49.2万,以傈僳族为主体,有怒、独龙、白、汉、普米、景颇、藏等22个民族,其中傈僳族占51.09%,是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怒族和独龙族是怒江州独有民族。

产区山高坡陡,交通闭塞,由于当地特殊的自然、地理及社会经济条件,外来猪种较少,高黎贡山猪一直处于一种封闭、自然近交和放养的半野生状态。

据《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志》记载,怒江州养猪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前就驯养了猪,生活在怒江的祖先们在狩猎中逐渐懂得了动物的驯养,高黎贡山猪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居住的少数民族长期选育、饲养的猪种,当地人称之为西南山地型猪种,各民族历来都有选留公、母猪的习惯,但没有专门饲养成年公猪的习惯,多用选留母猪自产的小公猪进行交配,配种后即去势育肥,长期闭塞、封闭形成了自繁自养的近交群体,历史上怒江各民族都有宰食仔猪的习惯,至今仍保留。

(二)群体数量和变化情况

据怒江州2007年统计,全州存栏纯种高黎贡山猪3.06万头左右,约占全州能繁母猪的30%。中心产区六个乡有纯种能繁母猪1.49万头。近20年来,怒江州高黎贡山猪饲养数量随外来猪种的引入逐年减少,高黎贡山猪1988年存栏约26万头,1993年存栏约22万头,1998年存栏约19万头。在怒江边交通方便之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已很少饲养高黎贡山猪;在半山区和山区由于交通不便仍饲养着高黎贡山猪,但总的数量在逐年下降。

三、品种特征和性能

(一)体型外貌特征

1.外貌特征高黎贡山猪体型中等,全身被毛以纯黑为主,部分有麂子毛、六白、四脚白、额顶白、尾尖白;鬃毛有的较长、密,延伸至肩部,部分中等或短。头中等大小,嘴筒尖、直;两耳较小,多数外展,部分前倾,直立。背腰平直或微凹,腹大、稍下垂,四肢短小,蹄坚实,体型紧凑结实。高黎贡山猪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由于长期闭锁繁育,加上高山峡谷特殊地形的阻隔,使高黎贡山猪类群和个体间外形特征不一致。

2.体重和体尺2010年3~5月在泸水县和贡山县,由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组教师和泸水县畜牧局和贡山县畜牧局相关成员,分别在泸水县的鲁掌镇、秤杆乡、六库镇、古登乡和洛本卓乡,贡山县的茨开镇六个乡镇,对1岁以上40头高黎贡山种母猪进行了测量,见表1。

(二)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通过对泸水县的洛本卓乡、古登乡、秤杆乡、大兴地乡和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丙中洛乡、独龙江乡六个乡126头高黎贡山初产母猪调查,窝产仔数(6.50.07)头,对107头高黎贡山经产母猪调查,窝产仔数(8.80.10)头。

2.育肥性能高黎贡山猪生长缓慢。经调查,产区以吊架子方式育肥,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不平衡,一般育肥10个月以上,体重55~60kg,日增重仅200g左右,料重比5以上。

20062008年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组曾3次到该猪种的核心产区,购买农户育肥10个月的高黎贡山猪12头,进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

对上述12头猪的肉质进行了测定,pH16.50.14,肉色(3.380.10)分,大理石纹(3.50.11)分,熟肉率59.35%0.93%,失水率15.29%+0.29%,贮存损失3.74%0.07%。

2007年12月由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和怒江州泸水县畜牧局、贡山县畜牧局,在泸水县的鲁掌镇和秤杆乡、贡山县的丙中洛乡和独龙江乡4个点通过购买农户饲养的猪进行屠宰并取样(16份),由云南省动物营养与饲料重点实验室进行检测(鲜样),其肌肉中含:水分68.32%0.27%、干物质31.68%0.27%,粗蛋白22.25%0.26%,粗脂肪7.08%0.12%,粗灰分1.09%0.02%。

在屠宰测定的同时,2006、2007、2008年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对12头高黎贡山猪的眼肌、背脂和腹脂中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分析,几种组织中均不含低级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

四、品种保护和研究利用

尚未建立高黎贡山猪保护区和保种场,未进行系统选育,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

高黎贡山猪是怒江州名优特产老窝火腿的原料,由于交通不便,产区高黎贡山猪饲养量较大。怒江州1958年就开始引进其他猪种,到1978年杂种猪占猪总饲养量的6%。

20世纪80年代后曾引入过杜洛克猪、汉普夏猪、大约克夏猪、长白猪等,进行杂交,在怒江沿线推广,在交通长期闭塞的山区和半山区基本没有进行。

五、品种评价

高黎贡山猪是怒江州养猪生产中的当家品种,体型中等偏小,生长速度较慢,肉质优良,肉味鲜美,肉中必需脂肪酸含量较高。在怒江州原始产区,处于农户半放养的自生自灭状态。今后应在怒江州高黎贡山猪产区建立自然保种区,并进行有序的开发利用。

高体若鲹


中文名称高体若鲹


拉丁名称Carangoides equula Temminck et Schlegel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鲈亚目

拉丁亚目名Percoidei

中文科名鲹科

拉丁科名Carangidae

中文属名若鲹属

拉丁属名Carangoides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红海,印度,西太平洋,东至澳大利亚、汤加,北至夏威夷群岛。我国多产于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或长椭圆形,侧扁。脂眼睑不发达。上下颌、犁骨和舌上均有绒毛状齿。胸部被鳞,或仅胸部腹面无鳞,棱鳞弱,侧线上棱鳞22-30。第2背鳍具21-25鳍条,其前间和臀鳍前部鳍条都不延长呈镰刀形,体长为体高的1.8-2.2倍。

生活习性
海(洋)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6723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