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熊猫猪—湖南长沙宁乡花猪

宁乡花猪可以说是我国的国宝熊猫猪,宁乡花猪系中国四大名猪之首,原产于湖南长沙宁乡县草冲和流沙河一带,主要分布于与宁乡毗邻的益阳、安化、连源、湘乡及怀化、邵阳等地区。因其全身黑白花毛色,故俗名花猪子,具有适应性广、早熟易肥、蓄脂力强、肉质鲜嫩等特点。

宁乡花猪是由宋朝王氏农户驯养而成,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饲养历史。由于相对封闭的生活空间以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宁乡花猪一直保持纯正血统的严密传承,千年未曾中断或同化,这就使宁乡花猪拥有原汁原味的独特口感,符合人们对原生态食品的要求,血统纯正有效保护了宁乡花猪较少受到外界病害侵袭,因此,宁乡花猪一直高抗病性引起的特点为自豪,也赢得了健康猪肉的美誉。

乌云盖白雪,脖戴银项圈,丝颈葫芦肚,耳薄体毛稀,这是对宁乡猪体貌的传神写照。宁乡花猪皮薄毛稀,后腿高于前躯;大腿欠丰满,皮肤又褶皱,俗名穿裤腿;尾很粗,垂直不卷曲,成为泥鳅尾;四肢开张,蹄形如猴掌,故称猴子腿;毛色光泽,额部有白斑,胸腹部下方和四肢为白色,肩肿骨部前方有一白色环带,其他部位均为黑色覆盖,故有乌云盖雪银颈圈之美称。黑与白的完美交融,彰显出宁乡花猪的珍贵品质。因与大熊猫同色,是珍稀品种,赢得了东方国保之美誉。宁乡猪依毛色分布不同有乌云盖雪、大黑花、烂布花三类型;依头型差异,有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三种。

宁乡猪属偏脂肪型猪种,具有早熟易肥,边长边肥,蓄脂力强,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性情温顺,适应性强,体躯深宽短促,体质松疏等特点。宁乡猪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进食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宁乡猪三胎以上产仔10头。宁乡猪在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饲养,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外种猪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最高优势率达19.12%。

宁乡花猪除了品种特别外,饲养方面非常严格,生猪饲养要经历圈养、林地放养、山地放养、集中喂养四个标准严格的饲养程序。遵循传统养殖也是宁乡花猪保持独特的原因之一,所有的宁乡花猪均采用熟食的传统喂养方式。饲养以喂熟食为主,青料为辅,不添加任何精饲料、添加剂及药剂,熟食是将稻谷、红薯、小麦、玉米、大米、谷粉糠煮成糊状,亦可将青料加入其中一起煮熟。青料如薯藤、菜叶、小白菜、罗卜等。青料要求洗的净,切的细、猪潲要求煮得发,捏得烂。喂养的过程:1每天都会采集新鲜的青菜,然后洗净,人工粉碎。2事先准备好的自家种植的纯天然玉米大米将青菜拌在里面3将搅拌后的混合物放入锅中煮熟,冷却后再进行喂食。

宁乡花猪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经权威部门检测表明:宁乡土花猪除了含有大量钾、钙、钠、镁、铜、锌等40余种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之外,有机营养成分含量也非常丰富,如:肌肉脂肪、亚油酸、a-亚麻酸、油酸、不饱和脂肪酸、必需氨基酸。其中亚油酸有血管清道夫的美誉,具有软化心脑血管、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和血压、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和减缓衰老等功用。a-亚麻酸经人体自身酶将其转化为DHA,DHA俗称脑黄金,是人的大脑发育和成长的重要物质之一。宁乡土花猪肉基本不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可以有效防止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发生。

以上就是关于宁乡花猪的具体知识介绍,综上所诉,我们可以了解到宁乡花猪是四大明猪之首,距今有1500余年的饲养历史,还具有健康猪肉的美名。对于养殖户来说,如果要饲养该品种的话,因为宁乡花猪对饲养方面非常严格,所以自身养猪场的管理要做好。

延伸阅读

宁乡猪 地方优良猪品种


宁乡猪(又称草冲猪、流沙河猪)产于湖南省宁乡县的流沙河及草冲一带,后推广应用到附近市县,是湖南省四大名猪种之一,上世纪70年代曾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推荐品种。宁乡猪是我国少有的地方优良猪种和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与武冈铜鹅、湘莲并称湖南农业三宝。宁乡猪具有早熟,边长边肥,蓄积脂肪能力强,生长发育快,耐粗饲,皮薄骨细肉嫩,肉的品质好,脂肪多等优点。

一、品种特征

宁乡猪体型中等,头中等大小,额部有形状和深浅不一的横行皱纹,耳较小、下垂,颈粗短,有垂肉,背腰宽,背线多凹陷,肋骨拱曲,腹大下垂,四肢粗短,大腿欠丰满,多卧系,撒蹄,群众称猴子脚板,毛色有乌云盖雪、大黑花和小散花几种。rǔ头12-14个,最多17个,按头型分三种类型:狮子头、福字头、阉鸡头。

二、生产性能

宁乡猪肥育期日增重为368克,饲料利用率较高,体重75~80千克时屠宰为宜,屠宰率为70%,膘厚4.6厘米,眼肌面积18.42平方厘米,瘦肉率为34.7%。宁乡猪三胎以上产仔10头左右,仔猪初生重0.8千克,60天断奶重11千克。10月龄体重75千克左右,屠宰率70%,成年公猪体重90千克左右,成年母猪体重90千克左右。

三、品种利用

宁乡猪在华北、东北、西北、华南等地饲养,均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与外种猪杂交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最高优势率达19.12%。1981年国家标准总局核准颁布了《宁乡猪标准》,代号为GB2773-81宁乡猪,正式确定宁乡猪为全国三大优良地方品种之一。进入八十年代末期后,宁乡农户养猪基本实现杂交化。省市有关部门以宁乡猪原产地草冲农户为基础、县种猪场为核心,对宁乡猪实行保种。从此,宁乡猪进入保种繁育阶段。

28日上午,宁乡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进行公告。这也是全国唯一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护的畜牧养殖产品。

皖南花猪(兰田花猪)


中国养猪历史悠久,全国各地很多地方都有养猪,在不同的地方因为不同的生态环境和漫长的养殖岁月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自己独有的地方猪种。这些猪种伴随着华夏先民。哪怕到了现在这些猪种还是我们饭桌上难得的美味。今天介绍的安徽省的地方猪种皖南花猪。

1.产地与分布

皖南花猪是安徽省的优良地方猪种,原名兰田花猪。主要产在休宁、歙县、青阳和黟县。旌德、祁门、绩溪、太平县以及屯溪市也有分布。

2.类型与特征

由于山岭阻隔,皖南花猪被迫在许多较小的范围内闭锁繁育,形成了三种类形:

(1)狮头型:偏于脂用型,主要分布在屯溪市东部和歙县。体型较大,四肢粗壮,皮肤多皱褶,被毛粗稀。头大额宽,嘴筒稍短微翘。面部皱纹深,如狮头。耳大宽厚,下垂达嘴筒以下。颈较短,俗称虎颈。背腰平直,臀部倾斜。性情温顺,行动迟缓。

(2)马睑型:偏于肉用型,主要分布在休宁和黟县。体型中等,皮肤皱褶浅,被毛细密。额较窄,脸平直,似马脸。面部皱纹稍浅。额部下方的纹路多纵向,似川字,与上部横向纹路形成寿字形。耳中等大小,下垂不超过嘴筒。颈部细长,俗称羊颈。行动灵活,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

(3)桩头型:属肉脂兼用型,主要分布在休宁县南部和青阳县,在青阳县称凌阳花猪。体型矮小紧凑,形似枣核。四肢细短。头小嘴尖,嘴筒平直似削尖的木桩,故名桩头。额部皱纹少,体躯皮肤平展无皱。耳较小,耳根较硬,呈八字形伸向前下方。性情活泼,早熟易肥。

皖南花猪的主要特征是,被毛颜色有一定规律:四肢末端、前胸和下腹部为白色;体躯其他部位因黑色分布不同有马鞍花、两头乌、乌云盖雪等;额部有不同形状的白色流星,黑毛与白毛连接处有宽窜不等黑皮白毛的晕带,显得很美观。

3.饲养管理

特点饲养上,皖南花猪能大量利用野生青绿饲料,使用量可高达全部饲料量的80%。一头母猪年用精料量,包括仔猪补饲在内,只需250公斤左右。管理上,农户养猪是暗室软圈,终生舍饲。猪圈四周竹木密闭,以防兽害。对公猪都是单圈饲养。仔猪生后1周以内,随母猪关在圈内,1周后任其外出活动,20天后,开始补料,40天左右断奶。

4.生产性能

(1)繁殖性能:性成熟早。小公猪是在六月龄、体重25公斤以后开始配种,受胎率都在90%以上,利用年限可达lo年。小母猪五月龄左右始发情,发情周期为202l天,群众习惯在第三次发情、体重20一25公斤时给予配种,如至810月龄还不给予配种,则发情症候逐渐变得不明显,以后往往造成失配。每次发情持续时间,青年母猪45天,成年母猪34天I适宜配种时间分别在发情后的第三天和第二天.怀孕时间据113胎统计,平均为113.7天。

皖南花猪还具有哺乳期发情的特点,多在产后20天左右,如果饲养条件好,缩短哺乳期,可争取年产两窝半仔猪。据对34头母猪调查统计,就有20头曾在哺乳期发情,这时给予配种,都能正常受孕、产仔。

皖南花猪的产仔、泌乳、哺育性能均较好。一般窝产活仔1112头,据调查,10胎以上的老龄母猪,产仔性能没有减退现象,这是很可宝贵的(见表2)。母猪有效奶头数,多为78对,泌乳力(仔猪20日龄窝重)35公斤左右(见表3)。母猪的母性也很好,产仔后行动谨慎,起卧小心,很少发生踩伤、压死仔猪现象,哺育率达84%以上(见表3)。

(2)育肥性髓;皖南花猪不拣食,耐粗饲,在大量利用青饲料的情况下,饲养期1年,约用精饲料180公斤,屠宰体重75公斤,屠宰率70%左右,全期平均日增重210克;饲养条件稍加改善则日增重为300克左右,如在50公斤体重时催肥2个月,日增重可达500克。

皖南花猪的肉质很好,腌制的火腿、腊肉,风味醇厚,有的可存放五、六年之久,被视为待客佳肴。

5.杂交利用

试验表明,皖南花猪与约克夏、巴克夏、长白、苏白等晶种公猪杂交,杂种一代的生产性能都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与约克夏公猪杂交效果更为明显,据113窝统计,平均窝产活仔13.32头,比纯种皖南花猪提高0.45头;初生窝重11.35公斤,提高1.13公斤1个体初生重0.87公斤,提高0.06公斤。育肥性能的杂交效果也很显著(www.nczfj.com/),据试验,中约克夏公猪与皖南花母猪杂交的一代京种诸平均日增重,比纯种皖南花猪提高15.2%。现在徽州地区普遍推广中约克夏公猪与皖南花母猪的杂交组合;在城郊和饲料条件好的地方,推广长白或大约克夏公猪与皖南花母猪的杂交组合,群众也很欢迎。屯溪市现在基本上实现了出栏肥猪杂交一代化。

据测定,中约克夏公猪与皖南花母猪的杂交一代猪,瘦肉率为41.2%,比纯种皖南花猪提高7.4%,肥肉率降低4.7%,膘厚降低0.99厘米,眼肌面积增大37.5%。

兰溪花猪


黑白色不止是熊猫还可能是兰溪花猪,这种数量稀少的黑白猪种,已经被列入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目前兰溪花猪数量开始多起来最少的时候数量生猪不足百头,现在好多了但也不足千头是真的数量稀少的猪种。

全身只有黑与白两种颜色,憨态可掬,别以为这是国宝熊猫,这是因数量稀少而被列入《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兰溪花猪。

兰溪花猪俗称寿字头、老虎头,是在兰溪当地特殊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下,依靠人们自觉不自觉地选育而成。它与其他品种的猪相比,因生长缓慢、四肢粗壮等遗传特性,具有肉质细嫩、色泽鲜艳、口感纯正等特点。

兰溪花猪繁盛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游埠、永昌、女埠等地饲养最多。据1980年6月进行的畜牧系统调查显示,当时全市存栏15500余头成年母花猪,80%农户饲养花猪。随着外来品种猪的引进,兰溪花猪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萎缩。兰溪花猪饲养期至少10个月,而其他品种的猪只需6个月。在金达利养猪场专门饲养兰溪花猪的徐建红、柴建芬夫妇告诉记者,花猪由于生长缓慢,经济效益远不如其他品种。因此,农户纷纷养起外来品种的猪。到2008年,兰溪市仅有花猪80头,其中公猪5头,母猪16头,后备种猪7头,仔猪52头。

兰溪花猪的保种,与保护大熊猫的目的一样,就是为了保持生物的多样性。金达利公司董事长助理吴建光说。为此,兰溪市农业部门决定实施兰溪花猪种质资源保护项目,实施周期为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并委托该公司承担,具体实施原种猪收集、保种群选育、性能测定、系谱登记、实验室建设等。

通过一年多的项目实施,我们成功将兰溪花猪繁育至705头,并能向市场提供商品猪,圆满完成了保种任务。吴建光告诉记者,去年,该公司向社会提供商品花猪500头,实现产值96万元,利润19.3万元。接下来,兰溪花猪保种还将继续,并将带动1000户养殖户发展花猪养殖,进而在全市推广。

仙居花猪——中华名猪


中国很多地方猪种,分布非常小,可能只有一个小县城的范围但这些猪种有的却非常优秀,比如仙居花猪,其产地就是仙居县,主要分布在横溪、田市、城峰三个区而几个邻县也有饲养,这仙居花猪那可是中华明珠,当年也是有几万数量的地方猪种。

仙居县地处浙江省东部,东邻临海、黄岩,南毗永嘉,西连缙云,北接天台、磐安,是台州、温州、丽水、金华四个地区的接合部。年平均气温17.2℃,无霜期240天;年降水量1644mm,年蒸发量1261mm;年平均日照时数1933h。

据清光绪年间(1875)修缮的《仙居县志》记载:猪其种不一。《台州府志》记载:猪,大日彘,小日豚,色黑,有白蹄者名花猪。可见当地养猪历史悠久。据调查,在200多年前仙居就大量饲养和繁殖小猪,并建立了小猪市场,以仙居城关市场为最大,交易最多时,每市可达1000多头。由于母猪多、基础好,养猪生产发展较快,农民家庭收入显著增加。

2006年11月,存栏仙居花猪856头,其中母猪850头、公猪6头。主要在仙居县境内。在20世纪6080年代,仙居花猪曾经是台州地区的当家品种,据《浙江省畜禽品种志》记载,1980年时仙居县有母猪1.59万头,临海县有母猪1.34万头。1983年仙居全市存栏母猪8.42万头,其中仙居花猪3.32万头,占39.95%,有存栏母猪1.41万头,仙居花猪母猪占98.97%。90年代以后,仙居花猪存栏量急剧下降。

仙居花猪的头型可分老鼠头和寿字头两种。根据其花斑大小可分大白花猪(即白花猪)、小白花猪(即乌铁猪)两个品系,以乌铁猪稍多。仙居花猪具有八白特征,即鼻端、额心、尾尖有白毛,四肢、下腹或腹侧为白色,大白花猪体躯白色多一些,黑白分明;乌铁猪则四肢、下腹部为白色。

仙居花猪被毛中等长,鬃毛不发达,体型较大。额宽面平,额部皱纹浅而少,呈纵行。耳大小中等,耳根硬而平举,耳壳软而下垂。颈粗细适中,胸宽而深,背宽广而平直,腰部较长较平整,少数猪微凹,荐部稍高于髫甲部,腹部大而稍下垂。乳头多为7对。四肢较高,骨质坚硬有力,臀部倾斜,后腿部不够丰满,具有肉脂兼用型体型。

仙居花猪尚未建立仙居花猪保护区和保种场,处于农户自繁自养状态。在19801986年间仙居县农业局先后在县柑橘场、县良种场建立仙居花猪群体世代选育基地,开展保种和选育工作,同时以仙居花猪为母本,与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进行两品种或三品种杂交试验,均获得省饲料、增重快、瘦肉率高、饲养周期短等杂交优势。

官庄花猪


当年国外瘦肉型猪种和商品猪对我国本土猪冲击有多大。官庄花猪作为的福建省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在瘦肉猪的冲击下也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击几乎濒临灭绝。让这个基因优良的脂肪猪种危在旦夕,好在进入新世纪才有所好转。

官庄花猪是福建省八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原产于福建省上杭县官庄乡、珊瑚乡一带,已有几百年历史,主要分布于上杭、武平、长汀、连城4个县的才溪、通贤、南阳、中堡、武东、宣城、新泉等20多个乡镇。

官庄花猪主产区官庄乡位于闽西中部丘陵山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是典型的农业乡镇,盛产大米和甘薯。小麦、大豆、花生、玉米等也有少量种植。官庄花猪在当地适应性强、抗病力好、耐粗、性格温顺、早熟易肥、肉质细嫩,是小型早熟脂肪型。

长期以来,山区交通不便,粮食及农副产品难于外运,大多就地用作饲料养猪。饲料蛋白质不足,主要以米糠、大米、甘薯等碳水化合物为主,易于沉积脂肪,而猪油是当地群众的主要食油,猪粪又是农田的重要肥源,同时为防兽害,猪被长期关在狭窄的猪圈里养。又因当地农民选种标准以体躯矮胖、四肢短小、性情温顺、长膘快、生长周期短为好,经长期培育官庄花猪成为性格温顺、早熟易肥的小型脂用品种。

官庄花猪8月龄公猪38kg、母猪56kg,成年公猪74kg,3胎以后母猪90kg;60日龄断奶至300日龄日增重300~4OOg,肥育期日增重可达450g;饲料转化率为4.4~4.8:1;300日龄屠宰测定结果:胴体重45.5kg,平均屠宰率为72.15%,平均瘦肉率37.4%,脂肪占胴体35.9%,6~7肋背部脂肪平均厚度4.4cm,平均背膘厚度3.64cm,眼肌面积9.101112,皮厚5.8mm;对3头不满60日龄的乳猪屠宰测定,平均含板油75.83g。

另据调查,1924年当地群众从广东兴宁南口地区引进南口花猪与当地土生土长的小型花猪杂交,经长期培育而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利益驱动,大量引进外种猪开展官庄花猪经济杂交,特别是90年代以来,养猪追求高瘦肉率和生长速度,官庄花猪数量急剧减少,其优良遗传基因濒临消亡危险。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057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