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养殖废水的处理技术

下面一起来看看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1自然处理法

利用大自然(天然水体、土壤等)对污水进行自我净化的原理来发挥作用。包括土地处理系统和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常见的有生物塘、土壤处理法、人工湿地处理法等。氧化塘是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来进行污水生物处理。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长,而水中的微生物可代谢降解有机污染物,溶解氧则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塘面的复氧作用来实现,可大大降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中的氮和磷,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水进行自然净化的一种方法,利用水生植物、碎石煤屑床、微生物的构成与污水发生过滤、吸附、置换等物理过程及微生物的吸收与降解等生物作用,最终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它也属于好氧处理方法的一种。可以利用废弃或闲置的农田、洼地或水塘加以改造而成,但相对占地面积较大、超负荷运转易造成堵塞。

自然处理法由于投资少、运作费用低,在足够土地可供利用的条件下,颇为经济,比较适用于小型养殖场的废水处理。

2人工厌氧处理法

厌氧处理或称沼气工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开发出多种处理技术,主要是以提高污泥浓度和改善废水与污泥混合效果为基础的一系列高负荷反应器的发展来处理废水。厌氧处理的特点是占地少、能量需求低,还可以产生沼气,处理过程并不需要氧,具有较高的有机物负荷潜力,能降解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部分。

目前国内猪场废水处理主要采用的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及升流式固体反应器工艺。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若有可供利用土地的条件下能够作为液态有机肥还田,但是往往排放量比较大,运输、施用都不太方便,一般情况下须经多级好氧处理后达标排放为宜。

3人工好氧处理法

好氧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细胞(活性污泥),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最终可被完全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包括活性污泥、接触氧化和生物转盘等。而氧化沟、sbr和a/o属于改进的活性污泥法。一般无法使用一级好氧的方法将猪场污水处理达标,必须进行多级串联,如采取酸化和三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猪场污水。

4厌氧-好氧处理法

猪场废水是比较难处理的有机废水,因为其排量大、温度低、废水中固液混杂,有机物含量高,氮、磷含量丰富且不易去除,单纯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都很难达到排放要求。厌氧法bod(生化需氧量)负荷大,好氧法bod负荷小,在污水厌氧处理过程中,处理后水体仍具有一定的臭味,各项指标并不一定能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

一般来说需要采取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的工艺,常采用进一步的好氧处理(氧化塘等)来作为厌氧处理的二级净化,这也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物污水的一种好方法,也是许多规模猪场采用的废水处理方法。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基本都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最后一般设置排入鱼塘,一方面通过鱼塘起到更进一步氧化塘的作用,同时藻类复氧提高溶解氧含量,同时促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的生长,形成氮、磷藻类鱼生物链,减少氮磷的环境污染。

养殖废水处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生态学原理,结合多种处理方法来形成科学的综合利用,实现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猪场用水,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威胁。

相关推荐

史上最全的猪场猪粪处理方法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及猪肉产品约占世界产量一半!怎样去处理猪粪,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

一、猪粪还田

(1)用作肥料猪粪还田是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环节,粮猪一肥一粮型传统的农业生产,即猪多肥多、肥多粮多是比较典型的生态农业,猪粪还田在改良土壤、提高农业产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猪粪便污水还田的方式,与清粪工艺直接相关。世界上有些国家养猪采用水冲清粪,将粪水发酵后采用罐车随播种或专用机具破土埋在耕地里施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有足够的发酵池或发酵罐。采用干清粪方式养猪,粪便可以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处理,土壤获得肥料的同时净化粪污,节省了处理费用。

二、腐熟堆肥

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有限,施用过多容易造成污染,鲜粪在土壤里发酵产热及其分解物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所以施用量受到限制,每公顷耕地鲜粪施用量7.5-9吨。对鲜粪进行腐熟堆肥后施用,可以解决上述矛盾,又能提高肥力。在猪粪腐熟的过程中,温度可达到50-70℃,杀灭粪中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处理后的肥料含水量低、无臭味,属于迟效性肥料,使用安全方便.腐熟堆肥简单的方法是:在水泥地或铺有塑料膜的地面上,或在水泥槽中,将拌好的物料堆成长条状,高1.5-2.O米、宽1.5-3.0米,长度根据场地决定。

三、制沼气

制沼气粪便污水可以用于制沼气,沼气是厌氧微生物(主要是甲烷细菌)分解粪污中的含碳有机物而产生的混合气体。沼气是一种能源,可用于照明、作燃料、发电等。发酵后的沼渣可作为肥料,沼液可以排人鱼塘进行生物处理。沼气发酵的类型有:高温发酵(45-55℃)、中温发酵(35-40℃)和常温发酵(30-35℃)。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常温发酵,其适宜的条件是:①)温度25-35℃;②酸碱度(pH)6.5-7.5,pH低时可用石灰石或草木灰调节;③碳氮比25-30:1;④足够的有机物,一般每立方米沼气池加入1.6-1.8千克的固态原料为宜;⑤适宜的容积,发酵池的容积以每头猪0.15立方米常温发酵效率低,只是一级处理,沼液、沼渣需经进一步处理,否则可造成二次污染。如果采用中温或高温发酵,提高产气效率、缩短发酵时间,也可以减轻二次处理的难度,减少二次污染。猪粪制沼气在北方,由于气温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南方地区应用比较广泛。

四、种植水生饲料

利用有机废水种植水葫芦和细绿萍等水生饲料,其中水葫芦耐高浓度粪水,细绿萍耐中浓度粪水,高浓度有机粪水在水葫芦池中经7天~8天可达到吸收净化。当然呢养猪场产生猪粪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水处理也是养殖业重要的一部分。特意附上一张养殖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养猪场污水处理应用技术


污水包括猪粪、猪尿和猪舍冲洗水,一般人工清除的猪粪,可运送至封闭粪场处理,猪尿和冲舍粪水可流入污水系统处理,系统处理过的粪便和人工清理的粪便,可进行堆积发酵,加工制作成有机肥、复合肥售卖,产生的沼气可用于供热、发电、食堂炊事等。

养猪场污水处理方法

1、养猪场污水包括有猪尿、猪粪、猪舍冲洗水,属于高浓度有机污水,而且氨氮和悬浮物含量大,如果污水未经处理流入自然水体后,会导致水中固体悬浮物、有机物、微生物含量增高,从而改变水体的化学、物理、生物群落组成,给水质造成污染。

2、污水中含有很多的病原微生物,会通过水体或水生动植物进行传播,给人畜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为了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相结合,因此需要对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

3、猪舍内人工清理的猪粪,可运送到封闭粪场,猪尿和少量冲舍粪水可流入污水系统处理,进入初沉池沉淀少量的悬浮物,悬浮物与人工清理的的粪渣,可直接运送到粪场。

4、这种处理方法虽然增加了人工费用,但会使每天用水量减少,一般要比水冲粪法,减少2/3,排出的污水BOD值,只有前法的40-50%,SS只有前法的50-70%,而COD值只有前法的75%左右,这样的污水处理比较简单,污水池的投资少、占地面积小、日常维持费用低,

5、对养殖上万头肉猪的猪场来说,干清粪法要比水冲粪法,每天可减少排污水量100吨左右,全年可减少污水排放量36500吨左右。

6、根据养猪场污水的水质特性与排水情况,可在处理污水系统前端设置固液分离段,这样能使粪便和污水初步分离,从而减少污水处理量,分离后的粪便和人工清理的粪便,可进行推放发酵,然后加工为有机肥售卖。

7、分离后的污水会自动进入沉沙池、调节池,污水经过沉淀、酸化、均衡调节后,然后清除部分水解污泥,流入至污泥干化池,污水经过泵提升后,会流入折流式厌氧反应池,然后开始第1级生化处理,而产生的沼气可用于发电、供热、食堂饮事等。

8、沉淀污泥经过污泥干化池干化后,可运送至堆肥场和人工清理的粪便,进行堆放发酵,加工成为复合肥使用,经过折流式厌氧池处理后,粪污水BOD、COD降解,平均可达80%以上。

9、污水经过中间调节池再流入溪流氧化沟,进行2级生化处理,污水经过进一步的脱磷、脱氨后,其中降解指标BOD、COD、NH3-N去除率,可超过97%以上,基本符合排放标准,污水经过处理后可进行排放。

10、因为折流式厌氧池的运行管理,要比升流式厌氧池快捷简单,而且对高悬浮固体污水的适应性比较强,当中没有三相分离器,工程成本比较少,因此可选择用折流式池型取代升流式池型。

猪场免疫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对策


猪场免疫是给猪体注射疫苗,使猪群获得特异性抵抗力的技术常规措施,以达到增强猪体免疫力,抵抗疾病的目的。然而,猪场免疫受疫苗、猪群、病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免疫失败的原因导致猪群发病的事例经常发生。下面笔者就影响免疫效果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场免疫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对策。

1、免疫存在的问题

疫苗质量。比如,疫苗含毒量不符合要求,免疫效价低、佐剂不佳、疫苗纯度不高以及活苗中病毒丧失等,都能引起免疫失败。

运输、保存和使用疫苗的方法不正确。疫苗的化学成分大部分是蛋白质,若是长时间将疫苗暴露在强光和高温环境中,会导致其失去效力。使用疫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将疫苗稀释之后长时间不进行注射;有的没有用专用稀释剂对疫苗进行稀释;工作人员以及接种用具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而将其他病原微生物带入;免疫剂量和接种时间不准确等,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猪群体质状况包括母源抗体的干扰和猪群患免疫抑制性疾病两个方面。母源抗体,就是猪只从母体中获得的被动性免疫抗体,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其含量高低的直接影响,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能够增强。但是首次免疫效果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特别是弱毒疫苗。体内没有消失的母源抗体中和了注射的疫苗,仔猪主动免疫的产生会受到影响。母源抗体具有一定的消长规律,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给猪只进行免疫接种,以期能够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免疫注射之后,猪群产生抗体之前,猪群处于某种疫病的潜伏期,机体对免疫应答的反应降低,未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对疫病加以防御,证明此次免疫失败。

免疫程序不合理。首先,在给猪群进行免疫之前,没有对疫情进行监测,选择的免疫时机不合适,没有发现病猪。其次,没有重视二次免疫,很多疫苗都要经过2次以上的重复接种,对于猪只的免疫力能够得到提高,同时达到加强免疫的效果。

环境应激因素包括高温、寒冷等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抑制,抗原免疫应答的能力降低,降低疫苗免疫保护力。

2、处理方法

对疫苗质量加以认真的检查。猪场给猪只进行免疫接种的时候,要逐个对疫苗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瓶体是否存在破损变质、破乳分层情况,封口的严密性和标签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日期、使用方法、头份登记是否进行清楚记录。

正确对疫苗进行运输、保存和使用。通常都采取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对大部分的活疫苗进行冻干和保存,这样能够将疫苗的保存时间延长,使疫苗的效价得到保持。油佐剂灭活疫苗中的油佐剂,可以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质进行缓慢的释放,继而疫苗的作用时间得到延长。这类疫苗应该保存于2~8℃的环境中,要严格防止其发生冻结。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控制疫苗的使用剂量。采用专用的稀释剂或者是生理盐水对疫苗进行稀释,现用现配,通常要求在3h内用完。严格的对接种用具进行消毒,通常会用75%的酒精或2%~3%的碘酊进行消毒。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实际的临床生产中,规模较小的猪只饲养场通常会完全照搬其他饲养场制定的免疫程序,或者是在出现问题以后对免疫程序进行随意的调整,个别猪只饲养场甚至没有制定免疫程序,仅凭借饲养者的主观意识给猪群进行防疫,特别容易导致免疫失败。每个饲养场都应该在每个季度内对空怀或是超期未配的母猪进行一次口蹄疫和猪瘟疫苗的集中免疫注射。猪场如果制定了合理的免疫程序,就可以抵抗传染病的侵袭,保障生猪健康发展;可是如果猪场没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生猪就得不到有效的免疫保护,有可能感染发病。虽然不同饲养场的免疫程序都不相同,但是如果确定了免疫程序,应该保持1~2年内的程序相对稳定,并且严格进行执行。不提倡给大型猪场进行季节性的免疫,而是应该按照生产流程,分猪群、分阶段、分批次的进行规律性的免疫。

保证环境安静并且卫生,降低应激刺激。改善猪舍的饲养环境,确保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无害化处理病猪的粪尿和病死猪,避免疫情流行。将猪群的饲养密度降低。冬季猪舍要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降温,猪舍保持安静,降低应激刺激。

一、免疫存在的问题

(一)疫苗本身质量问题比如,疫苗含毒量不符合要求,免疫效价低、佐剂不佳、疫苗纯度不高以及活苗中病毒发生失活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二)疫苗在运输、保存和使用操作中方法不当疫苗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如果长时间在强光和高温环境下,就会失效。在使用过程中,稀释后长时间不注射;一些疫苗没有使用专用稀释剂;由于接种人员及接种用具消毒不严带入其他病原微生物;免疫剂量和注射时间不准确等等都可能成为免疫失败的原因。

(三)猪群体质状况

1.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是从母体中获得的被动性免疫抗体,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这样可以增强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但是母源抗体可干扰首次免疫的效果,尤其是用弱毒疫苗。体内未消失的母源抗体与注射疫苗中和,影响了仔猪主动免疫的产生。母源抗体有一定的消长规律,需待母源抗体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时,方可进行免疫接种,否则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

2.猪群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注射后,猪群产生抗体之前猪群处于某种疫病的潜伏期,其机体对免疫应答反应减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防御疫病,表现免疫失败。例如,猪群感染圆环病毒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后,病毒主要攻击动物的淋巴系统,使免疫能力降低,注射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

(四)免疫程序不科学猪场未根据当地猪病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盲目免疫。一是免疫前,没有开展疫情监测,免疫时机选择不当,未能发现病猪。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等,由于病毒主要攻击动物的淋巴系统,造成免疫应答降低,免疫接种后不能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二是不重视二次免疫。许多疫苗需经过二次以上的重复接种,可提高免疫力达到加强免疫的目的。例如口蹄疫、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等疫苗需经过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种,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五)环境应激因素高温、寒冷、惊吓等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急能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抗原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疫苗免疫保护力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认真检查疫苗质量在进行防疫接种时,应逐瓶检查有无破损变质、破乳分层、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有效日期、使用方法、头份等记载是否清楚。

(二)正确运输、保存和使用疫苗按照我国《兽医生物制品规程》运输、保存要求,避免高温、强光和重金属的影响。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油佐剂灭活疫苗中的油佐剂能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缓慢释放,从而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这类疫苗2℃~8℃保存,严防冻结。剂量的使用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稀释疫苗要使用专用稀释剂或者生理盐水,现用现配,一般在3小时内用完。严格消毒接种用具,一般消毒用75%的酒精或2%~3%的碘酊。

(三)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应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畜禽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水平、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特性、免疫途径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制定,并加强监测,及时调整,实行“以监定免”。例如,猪瘟免疫时,要进行母源抗体水平监测,以确定首免时间。定期监测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等病的血清抗体,以确定猪群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况。在生产实际中,一些规模较小的养猪场往往盲目照搬它场的免疫程序,或发生问题后随意调整免疫程序,一些养殖场甚至没有免疫程序,完全凭生产者的主观意识去防疫,这些都很容易造成疫苗的免疫失败。

(四)保持环境安静、卫生,减少应激改善猪舍饲养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做好病猪粪尿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以避免疫情传播。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保持猪舍的安静,减少应激发生;用具和环境定期消毒。


猪场猪瘟防疫技术 养猪场防疫的方法


猪瘟是制约养猪业重要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对规模养猪场影响更大.猪瘟发病急、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养殖场要制定严格的防疫方案,定期清圈消毒,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给猪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使猪健康生长.坚持自繁自养,最好不外购仔猪.如果需要外购仔猪,一定要对当地流行病进行调查,不从猪瘟高发区购猪,引进的仔猪要隔离饲养1周后方可混群,避免传染病的侵入.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场猪瘟防疫技术养猪场防疫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种公猪要在每年的春秋分别注射1次猪瘟疫苗,母猪在生产后25天左右就要注射猪瘟疫苗,注射5头份细胞苗或者1头/份的淋脾毒组织苗。注射过猪瘟疫苗的母猪乳汁中有母源抗体仔猪吮食乳汁后能获得抗体。3日龄左右的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是1:64-1:128,此时仔猪对猪瘟的免疫力很强,20日龄左右的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在高于1:32,这时的仔猪能达到75%左右保护率,这时候的仔猪能抵御猪瘟的侵袭,1月龄仔猪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下降到1:16以下,此时对猪瘟病毒没有免疫力。所以仔猪猪瘟疫苗首免时间是25-30日龄,选用猪瘟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或猪瘟细胞苗4头/份;65日龄左右二次免疫,选用猪瘟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或猪瘟细胞苗4头/份;受威胁的猪场或养殖户或猪瘟高发区,仔猪可以在此免疫基础上超前免疫1次,使用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或细胞苗2头/份。

2、增强猪体质提高免疫力

2..1严把饲料质量

只有健康的猪接种疫苗时才能够获得有效的免疫力,那些营养不良、体质瘦弱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猪接种疫苗也很难产生抗体。所以要保证饲料质量优良,每天供给全价的饲料,切忌饲喂霉变的饲料,发霉变质饲料中含有黄曲霉等多种毒素,侵害肝脏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淋巴结病变,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不能产生免疫力,所以要严把饲料的质量关。

2..2避免外购仔猪

养殖场要制定严格的防疫方案,定期清圈消毒,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给猪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使猪健康生长。坚持自繁自养,最好不外购仔猪。如果需要外购仔猪,一定要对当地流行病进行调查,不从猪瘟高发区购猪,引进的仔猪要隔离饲养1周后方可混群,避免传染病的侵入。

3、防疫时的注意事项

3.1规范使用药物

那些免疫抑制性的药物对菌苗有灭活抑制作用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很大,因此免疫前后用药一定要注意。还有些药物象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和病毒唑等会抑制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对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效果产生影响,猪群在注射猪瘟疫苗前使用上述的药物,就会导致机体的白细胞降低,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乃至导致猪瘟免疫失败,这就是猪注射疫苗却还是得了猪瘟的原因。

3.2配备抗过敏药物

出现过敏反应时,要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每头注射o.2-1mL,如果是静脉注射则需要做10倍稀释。

3.3疫苗注射

注射疫苗前要对猪进行健康检查,病猪、弱猪暂时不能注射疫苗,等到恢复健康后再补针,哺乳期的仔猪(超前免疫除外)不能免疫,断奶后再补针,怀孕后期的母猪不能进行免疫接种。

注射疫苗时不要一个针头打到底,要一头猪换一次针头,避免人为地把处在潜伏期的猪体内的猪瘟病毒传染给健康的猪群。免疫前要对针头进行蒸汽消毒,注射时要禁止用消毒液消毒针头,用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后要用棉球擦干,以免造成疫苗失活或注射量无保证。严禁使用大号针头注射或者打飞针。

4、及时报告疫情

发现患有猪瘟或疑似猪瘟的猪,都要及时上报给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当地的疫情报告后要严格执行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一旦确诊发生了猪瘟,严格执行国家动物疫情管理的有关规定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严格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且及时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封锁疫区,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及时报邻近地区。

养猪场防疫的方法

1、引种要严格检疫
猪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引种不检疫是把外地疫病引到本省、本场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通过引种把国外一些猪的疫病也引到我国来,这种实例在生产中并不鲜见,不少养殖场或养殖户希望能得到质量好的猪,往往从多个猪场购进母猪,选购种猪时几乎不作严格的检疫,结果把多个猪场的猪病都带进自己的猪场,再加上抗猪病的免疫程序不完善,有的仅免疫猪瘟,有的只给猪免疫注射三联苗(猪瘟、猪肺炎、猪丹毒),这种免疫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猪传染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和猪病发展的新动向。例如,在有的地区和猪场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猪细小病毒的感染率高达50-80%以上,有的猪群里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阳性率也很高,其它若干病毒性传染病的情况也类似,这样,有的人就误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国内、国外情况也差不多,随波逐流,听之传之,只要购进的母猪不死就算成功,殊不知祸要已被埋下,迟早会发生问题。据此,建议从国外或从外地购进种猪时慎重,要严格检疫,更不能从多个猪场购进种猪。通过检疫搞清楚种猪的情况,即使检出呈阳性反应的猪只也不怕,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根除计划,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制定正确、合理的免疫程序
依据各场的实际情况,要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不能千篇一律,用三联苗对公、母猪一年进行2次免疫。防止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用伪狂犬病疫苗和细小病毒疫苗,对后备公、母猪于配种前30天免疫,头胎、2胎母猪于产后1周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免疫。控制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可用猪萎鼻二联苗,孕猪产前30天免疫,乳猪于1周龄和4周龄各免疫注射1次,公、母猪1年2次。防止猪瘟最好用猪瘟弱毒疫苗,猪病三联苗不如单苗,因免疫期较短,乳猪在3周龄和6周龄用猪瘟弱毒苗各免疫1次,母猪1年2次,母猪在妊娠期间不宜注射猪瘟疫苗。4周龄仔猪注射链球菌疫苗,5周龄注射副伤寒疫苗,妊娠母猪于产前3周用黄白痢苗注射1次。总之,使用疫苗要按疫苗说明执行,不得随意改变剂量和使用方
3、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在规模饲养条件下,兽医工作的重点是防病不是治病,要强调猪群的安全不是个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要从群体出发,有益群体。如猪舍与猪舍之间空隙地的绿化,舍内的通风换气,冬季的保温、防湿,夏季的防暑,适宜的光照以及卫生消毒等都是为养猪创造良好的环境。但目前,由于环境控制不力,一些猪场和养殖户的养猪条件差,设施不完善,猪舍简陋,不规范,防疫卫生措施不到位或不健全等,造成一些疫病的持续存在,尤其是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存在着较多的应激因素,例如气候突变、高湿、酷暑、严寒、断水、断料、仔猪断奶、转群、换料、抓猪打针、投药、惊吓、沙尘、调换饲养人员等均可诱发“环境病”和其它多种疾病。因此,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通过良好的管理和满足全价、平衡的优质饲料,使猪具有很强的抗病力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通过环境和抗体水平的检测,也可了解环境卫生状况及免疫接种效果,从而为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严格的防疫制度提供依据。据此,一定要创造安全、舒适的养猪环境,不断提高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4、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
有的疫病尚没有疫苗预防,特别是一些细菌性传染病,用药物预防有良好效果,但必须要针对性强,如许多猪场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猪气喘病,针对此病可用抗生素防治,对妊娠母猪分娩前2周—3周到分娩后3周—4周内,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来预防;猪弓形体病用磺胺类药物有防治作用;猪痢疾用抗生素或在饲料内添加一定量的痢菌净,效果十分明显;尤其在仔猪阶段或环境条件多变时,采用金霉素、土霉素和白地霉素等防病的效果很不错,虽然用抗生素能防治一些细菌性传染病,但会产生耐药性的菌株,这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威胁,因此,切切不可乱用抗生素。

养殖池塘“转水”的应急处理技术


养殖池塘转水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养殖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池鱼在前一天还吃得好好的,只是鱼池有一股腥臭味,第二天早上发现池鱼全部浮起来了,到中午还不下去,开动增氧机也没出现好转现象,甚至几天几夜都不下去,这时就要考虑池塘转水了。近年来,由于这种水质的突然恶化,导致泛塘的现象屡有发生,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养殖池塘中转水的应急处理方法。所谓转水,就是指池塘的水体产氧能力、水体自净能力严重不足,导致水体中溶氧的含量极低,有害气体和物质大量积聚,进而引起池鱼长时间浮头的现象。养殖生产的表现:天气正常或突变,水由油绿色变成茶褐色,有时带有腥臭味,存塘鱼并不多,但出现几天浮头不下沉的现象。

一、转水的过程转水使池水由原来的浓绿、蓝绿、茶褐色急剧变为乳白色或暗黑色,以后逐渐变得澄清透明。这种水体中浮游植物残存极少,光合作用较弱,而且在原来有机质已很浓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大量浮游植物的死骸,所以,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过程很强烈。有机质因缺氧分解的有毒产物(如分子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甲烷)等浓度会急剧升高。如果是蓝藻造成的还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毒物(羟氨、硫化氢等)。

二、转水的原因一是鱼塘中的浮游生物比例失调,()水体中浮游动物过多,如轮虫、枝角类等,大量吞食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的繁殖速度低于浮游动物对它的吞食速度,致使鱼塘中浮游动物过量繁殖,而浮游植物被吞食至尽,于是出现了水体产氧能力极低,氨氮、亚硝酸过高等,即转水。二是天气突然变化、施用药物等后,导致水体中浮游植物大量死亡,引起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氨氮、亚硝酸盐过高。两者可通过镜检加以区分,前者可发现水体中有大量的轮虫、枝角类,后者则无。

三、转水的前兆转水发生前大都有征兆,通常转水的征兆有:水体过肥,多为浓绿、蓝绿、茶褐色;水体发黑或呈红色;开动增氧机时,水体有腥臭味,并会泛出大量泡沫;池鱼吃食缓慢,食量减少。

四、转水的应急处理处理转水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换水,应一边加注新水,一边抽出底水;对水源有限的池塘,可使用化学药物和物理办法调节水质:第一步:开增氧机。第二步:降低有害物质。第三步:肥水。肥水是转水处理后必须采取的一个主要措施。水质处理完后,可施肥水素或肥水先锋等肥水。因为转水后水体中总氮含量均偏高,调节水体氮、磷比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同时也降低了水体中氮的浓度,使水体实现生态平衡,达到肥水的目的。

猪场免疫失败导致猪场毁灭的阵痛


【摘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以及城镇化发展和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养殖业已逐步由传统养殖方式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小规模大群体的散养方式已逐渐退出养殖历史舞台。但在中国的广大基层,一些养殖场仍受技术的限制,基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的一些技术水平不高的人员瞎指导、乱指挥,使一些养殖场蒙受了巨大经济损失。笔者本文就本县(云南罗平)九龙镇一养殖场因免疫技术问题而导致养猪场彻底毁灭的经过和笔者的一些建议进行阐述,供广大养殖户及基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技术人员参考。

1猪场免疫失败导致毁灭的经过

2010年3月,罗平县九龙镇以洪村委会一外出打工农户从外地打工凑集了30余万元资金回家兴办了一个200余头养殖规模的养猪场。办厂之初到县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乡镇畜牧站进行了项目申报和技术咨询,但只咨询到一些简单的生产管理技术,就以为已经掌握了一全套养殖技术,之后在建厂规划、生猪上栏、厂区消毒、隔离、观察、实时免疫等方面没有考虑周全,完全不知道巨大的风险正在向该猪场逼近。2010年6月建厂结束,上栏了60头LY二元杂交母猪和110头DLY三元杂优质商品猪开始了养殖生涯。上栏之后,在不了解该批猪具体免疫情况的前提下,到县畜牧兽医局随便购买了几种国家招投标采购的联合疫苗进行了防疫注射,根本没有考虑购买单苗进行单病种预防免疫,且在进行猪瘟猪肺疫联合苗注射时,因按规定剂量进行注射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反应,由于不懂免疫反应的原理而造成了恐慌,之后的口蹄疫、副伤寒、圆环、蓝耳、黄白痢等预防注射时剂量按规定的减半进行,虽未出现免疫反应,大不知已留下隐患。2010年11月,该猪场的商品猪开始发病,1个月后,该批商品猪死亡殆尽,少数母猪也零星发病,2011年1月,母猪死亡58头,至此,该猪场宣告毁灭。

2预防免疫操作技术存在的误区

事后通过调查了解,导致该猪场毁灭的原因主要是消毒未形成制度化和预防免疫技术操作失误两大方面的问题。

2.1消毒

消毒在养殖上看似不重要(/),其实消毒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猪场的许多病原微生物可以通过消毒工作来达到杀灭和抑制其传播的效果。但是,一些猪场在实施消毒的过程中往往会误入以下歧途:一是消毒药浓度配比不准确,达不到消毒效果。二是消毒不到位、不彻底,留有消毒的死角地带,达不到消毒目的。三是消毒不同步,使病原菌有扩散和传播的机会而达不到消毒效果。

2.2预防

对猪场不同猪群的猪只进行不同的疫苗接种是保障猪场安全生产的基础,给猪只接种疫苗,可以抑制猪场疾病的发生。但是,在猪场的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几个误区。

2.2.1免疫程序不合理

免疫程序的制定,必须以当地疫情的发展规律和猪场猪群的健康状况为依据,不能固定的套用某个地区或某个猪场的免疫程序。如果猪群的免疫程序制定的不科学、不合理,一方面使猪场的某种疾病漏防,另一方面可能引发其他的疾病,导致猪场出现疫情,给猪场的生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2.2疫苗质量不过关

猪场给猪群接种疫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猪场的命运。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疫苗很多,同一个种类的疫苗就有多个生产厂家,但是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如果购买稍有不慎,就会给猪场带来致命的打击。所以,猪场在选择疫苗时必须谨慎,应选择信誉度高、知名厂家生产的疫苗。

2.2.3在免疫过程中操作不规范

免疫不规范或操作错误是猪场的最大隐患,诸如疫苗稀释不规范、运输保管不严谨、免疫注射深度、注射位置不准确,甚至如上所说注射剂量不规范等都是导致养殖场遭受损失甚至毁灭的重要因素。

3阵痛后的思考

现如今在全国大大小小的规模养殖场如春笋般拱土而起,这对带动规模化养殖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由于一些养殖场对预防免疫重视程度不够和技术上的缺失,以及基层畜牧兽医技术指导部门的技术指导不到位,使一些刚涉足养殖的养殖户蒙受巨大损失。在此,笔者建议养殖户一要重视预防免疫的重要性;二要向一些真正懂技术的专家进行技术咨询,不要随便听信那些技术水平不高的技术人员的瞎指导;三要严格按照规模养殖场的管理规范进行生产管理;四要严格按照动物免疫程序进行疫病预防;最后,笔者建议,从建厂开始就聘请资深专家作为养殖场技术顾问,这样可有效解决养殖的后顾之忧。

影响猪场效益的因素 提高猪场效益的措施


很多养猪户只是简单的看到了眼前效益,不考虑其他,尤其是在养猪发展的形势和养猪技术上的经验,知识过于片面;随意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盲目的养殖,没有科学性和正确的养殖观念,这样的后果只会导致猪场效益不断下降。要想养殖能得到持续发展,有些影响猪场效益的因素要了解,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影响猪场效益的因素提高猪场效益的措施。

1、影响猪场效益的因素

很多养猪户只是简单的看到了眼前效益,不考虑其他,尤其是在养猪发展的形势和养猪技术上的经验,知识过于片面;随意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盲目的养殖,没有科学性和正确的养殖观念,这样的后果只会导致猪场效益不断下降。

自从国家开始实行对外政策以后,考虑到技术检测上的问题,很多小型猪舍没有自养自繁的能力,只有从外地引进猪只,但是对于这些引进来的猪并没有做任何检查,与自家猪饲养在一起,引进猪来源不清,随时都会将一些病毒传人,有时候管理不严,死亡率会很高。

很多饲养户不注重猪舍的环境问题,很多污染的猪舍分布在农村的各个角落,猪舍粪便的处理和猪舍的卫生都被忽略,猪群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生活,很容易出现呼吸问题,最终导致猪场效益受到影响。

饲养者每年都会定期给猪接种疫苗,以防止疾病感染。但是疫苗的运输是重要的问题,运输过程中储存不当会对疫苗药效有影响,光照温度过高过低都不可以,空气进入疫苗会导致失去药效或者发生副作用。当然疫苗使用不当也会有影响,疫苗稀释液不当,稀释浓度不当,疫苗中混入其他药物等其他情况,都会使猪场效益受损。

很多饲养者对猪舍进行消毒都只是敷衍,或许是没有意识到消毒的重要性,消毒的不彻底会给猪带来很多问题,有的猪舍不注重消毒的严重性,没有指定相应的消毒方案,或者是消毒不彻底,会直接导致养猪户的经济效益。

要充分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转化率,降低饲料的成本,必须要有科学的饲料配制,经过调查发现大约40%的猪舍只是按照其他饲养场的饲料配制解决自家的问题,这样会导致饲料配制不和谐,对于猪的吸收来讲也是不平衡的,造成饲料浪费,降低猪场经营效益。

2、提高猪场效益的措施

饲养户在看到养猪带来的利益后,要全面的进行考察,无论是经济上还是能力上以及知识的储备上,俗话说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养猪也是一样的,对于这个信息发展快速的时代,要求养猪户的思想观念要跟得上时代的变化,讲究科学性。

不少的猪舍常常在引进猪苗时带进一些病毒,造成疫病的大面积蔓延,因此针对引猪的问题,我们要不断的提高我国的技术检测水平,为了减少疾病的发生,尽量做到自养自繁,如果必须要引进外来猪,引进之前,做全面的调查,并在畜牧业部门登记,将必要的手续与检查都做好,掌握最基本的资料,如果长期需要引进猪,最好选择在相同地区引种。

对于养猪户来说,不管猪舍的大小,都要特别注意猪舍的环境卫生,首先在选址上应该将猪舍选择在地势较高,背风向阳,水电供应方便,有充分的隔离条件的地方同时。猪舍选址一定要远离居民区,这样不容易发生猪粪污染现象,猪舍内的环境也必须保持干燥、通风、向阳,这样的环境有利于猪群生长。冬季猪舍除了用垫草保温,还可以采取保温灯,夏季做好降温工作,尤其注意粪便不能随意堆放,要及时的处理。

疫苗在运输管理上要实行严格的措施,很多疫苗需要冰冻,那么在运输过程中在疫苗周围放入冰块,不使疫苗死亡,切记疫苗光照的温度,尽量将疫苗放在阴凉处,避免光照;在疫苗的使用上要掌握疫苗的浓度,把握好疫苗的药效反应,不可乱用药。

对于养猪户,可以成立一个养猪队伍,大家在一起互相学习彼此的经验,或者可以请专家上课,使大家充分了解养猪的相关知识,对于消毒一定要用行动证明,进入猪舍时,统一穿上工作服并严格消毒,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实行,对于猪舍的消毒正确的方法是:清理一冲洗一冲涮一药物消毒一再消毒一空置2天后再将猪进入,预防疾病发生。

由于每个饲养场的体制大小不同,因此在饲料的选择上要因猪而异,小猪或者体质弱的猪,饲料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易于消化的、可以增加健康的饲料;较大或者体质好的猪可以喂些玉米饲料、玉米杆,这些饲料都可以快速吸收。

猪场口蹄疫的预防


猪口蹄疫病毒是以引起猪群高热,口腔粘膜、鼻镜、蹄部、母猪乳房发生水泡,仔猪心肌炎为主的病毒性传染病,以前以秋冬为主要发病季节,随着病毒压力的加大,病毒变异,现在一年四季多有发生,以多血清型混合感染为主,在我国主要以O型、A型为主要传播形式,病毒主要通过鼠类、鸟类及空气传播,病猪为主要传染源。

猪场圆环病毒、蓝耳病毒会明显影响口蹄疫疫苗的临床效果,加强病毒的传播和加重病猪的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

以蹄部、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和糜烂为特征。病初体温升高达40℃~41℃,精神不振,减食或废绝,行走时呈明显的跛行,继而在蹄冠、蹄叉、趾间、鼻镜、口腔黏膜、乳房皮肤等处发红,出现数量不等的米粒大小的水疱,水疱内的液体初期呈淡黄色、透明,后呈粉红色,自行破裂后形成鲜红色烂斑,病猪行走时表现极端痛苦,如不及时治疗常发生化脓、坏死,形成溃疡,如继发感染,蹄壳脱落,病猪不能行走,卧地不起,最后形成僵猪。

仔猪常以急性心肌炎,急性胃肠炎而引起死亡,病程很短,仔猪致死率常达60%以上,成年猪如无继发感染,常经过一至两周恢复正常。

临床解剖:

可见胃、小肠、大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心包膜呈弥漫性或点状出血,心肌松软似煮熟样,切面有淡黄色或灰白色斑点或条纹,称为虎斑心。

预防:

1、加强猪群的饲养管理,降低密度,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饲料中添加参芪粉300g+黄芩解毒散400g拌料1000kg,每个月连用两周。

2、每年种猪免疫4次,生长猪根据母猪母源抗体确定初免时间或45日龄初免,一个月后加强免疫一次,140日龄再免疫一次。

3、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减少病原传入机会,尽量减少外购猪源,猪场场内道路、外部道路生石灰泼洒,大门消毒池火碱消毒,猪舍内定期戊二醛与聚维酮碘交换使用消毒。

治疗:

1、蹄部等破溃处用聚维酮碘涂抹,口腔破溃可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或直接喷洒枯矾粉末效果很好。

2、参芪粉1kg+西米杆特1kg拌料1000kg,或饮水2000kg,连续使用两周。

参芪粉含70%的多糖对提升猪机体特异性免疫及非特异性免疫效果显着,其中的黄芪甲苷可以显着地改善因病毒引起的心肌炎病理变化,减少仔猪死亡,西米杆特对预防皮肤、粘膜组织细菌性继发感染具有强大的阻断力,两者合用可以显着缩短发病猪群的病程,减少因心肌炎引起的仔猪死亡,减少猪场损失。

规模养殖猪场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本文主要介绍了我省规模猪场防疫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它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河南规模猪场养殖的优势,接着从六个方面展现防疫上存在的问题,再指出防疫对经济发展,公共卫生的重要性,最后从政府,市场,猪场三个角度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河南规模猪场养殖的地理区位优势

河南省距离北方环渤海经济圈较近。比如北京,天津等地,这些地区人口密集,消费能力强,猪肉需求大。随着近几年高速公路,高铁的快速发展,我省到达到北京,天津的时间大幅缩短。所以交通运输的便利有利于我省的猪场规模养殖。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都出台多项措施,保证市场猪肉供应不断档,不脱销。我省劳动力丰富。我省养殖由来已久,养殖技术发达。但是我省在规模猪场防疫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我省的竞争力。

二、河南规模猪场防疫存在的不足

1.养殖思维落后

我省养殖业历史悠久,但设备更新慢,使用周期长,养猪场的规划布局不科学产生了人畜同在屋檐下的现象,这样很容易导致人畜之间的疾病传播。

2.规模养猪场的疫苗接种混乱,规格不统一

不同的猪种需要不同的疫苗,而且注射疫苗的时间也不会统一。部分猪场将已经受疫的猪种却没有标记免疫标识的猪卖给散养农户。散养农户很有可能会注射第二次。这样不仅造成了疫苗的浪费,而且会使得猪体内的有效免疫抗体滴度降低,导致免疫的失败。再有,每个猪场的实际情况不一样,所以他们也会在不一样的时间引进不一样的猪种。养殖户容易忽视其猪场的独特性而按普遍规律注射疫苗。引进后备猪种和自留后辈猪种也会因为猪种的不同需要接受不一样的疫苗。注射疫苗的针头长度也是按照猪的品种和大小有着不同的标准。

3.疫苗市场的混乱

养殖场有多种渠道来购买疫苗。有的是从有质量保证的动物防疫部门购买,有的是从都买饲料,猪种的地方购买,更有甚者自行配置。近年来,多起与之相关的恶性事件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之所以养殖场会购买了不合格的疫苗导致生猪大量死亡,追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养殖场忽视疫苗的重要性;二,养殖场因为压低成本而选择购买劣质疫苗。

4.养殖场滥用抗生素

任何商家都想尽可能赚更多的钱。为了使自家的猪快速增长,快速增肥,许多养殖场会选择给猪注射大量的抗生素。这种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影响疫苗的效果,并且降低猪肉的品质。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猪种的大量死亡。而养殖场又有可能将死去的病猪猪肉进行再加工让它成为百姓的口中的美食。这种行为严重不利于消费者的健康。

5.养殖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技能不高

饲养员专业养殖技术的不足,其养殖思维还停留在传统模式上,这也是对猪场养殖不利的。

6.养殖环境不达标

猪场养殖环境脏乱差得不到及时的处理,或者打扫不彻底,导致细菌繁衍,疫情爆发。

三、解决这些问题有着重大的意义

猪场需要规模发展,提高效益的首要前提就是做好防疫工作。养殖场区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做好防疫工作,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需要做好防疫工作,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安全需要做好防疫工作。一旦疫情爆发,不但养殖场受到冲击,而且还不利于到整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规模猪场防疫工作的有效实施不仅仅为了保护动物健康,促进规模养殖发展,也是为了保护人体健康。许多动物体内含有的病毒也可以传染给人,使人患病。规模猪场养殖户从经济利益出发,重视猪的饲料和体重,忽视了防疫方向的重要性。一旦疫情爆发,生猪会死亡,饲养员甚至也感染上病毒。还有,养殖户引进带有病毒的猪种,传染整群,造成全场生猪大量死亡,为养殖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制定完善相关的防疫制度,预防,控制和扑灭疫情,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大作用。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对养殖业发展,产品安全,农户增收以及公共卫生安全等均有重大意义。

四、规模猪场防疫的对策

1.政府

动物防疫局应建立完善防疫制度,向猪场无偿的提供相应的技术和补贴,制定有关部门防疫卫生责任制,指挥传染病,普通病的预防工作,有效地控制和消灭。工商部门执法必严,坚决打击不合格疫苗的销售渠道。畜牧局加大对饲养场户的监督力度,引导养殖场户科学养殖,加强管理,抓好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基础免疫,加强疫情监测预警,强化流通环节检疫监管,强化应急准备,果断处理突发疫情,积极推进种猪场垂直传播疾病监测净化工作。

2.市场

市场经济体制本身也存在不足。一些黑心企业为紧压成本,以劣质材料当作高端产品。商家将过期的,破损的,不达标的疫苗卖与养殖户以追求最大利益。所以企业应遵守相关部门所颁布的法规,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形象,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自身竞争力,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3.养猪场

养殖场作为直接的受益人,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养殖场管理人员应科学合理地规划产业布局,将日常生活区与工作区区别开来。猪场设立严格的管理系统,闲车勿进。饲养员应遵守相关卫生制度,定期打扫卫生和做大扫除,及时更换消毒药液和处理粪便,做到消毒彻底。工作人员在进入生产车间都要消毒,以免携带病菌入场。饲养员应遵守生产流程规章制度,勿偷懒忽视某些程序。养殖场负责人须通过正规的渠道购买猪种,确保猪种的健康与优良。养殖场应积极学习科学的防疫技术,掌握相应的系统理论知识,吸引人才,合理规划养殖场格局,引进良种,优化饲料搭配,定期对养殖场进行消毒,做到人畜分离,自觉遵守防疫制度,为爆发疫情做好充足的准备。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521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