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全的猪场猪粪处理方法

我国是养猪大国,猪及猪肉产品约占世界产量一半!怎样去处理猪粪,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学习啦

一、猪粪还田

(1)用作肥料猪粪还田是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环节,粮猪一肥一粮型传统的农业生产,即猪多肥多、肥多粮多是比较典型的生态农业,猪粪还田在改良土壤、提高农业产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猪粪便污水还田的方式,与清粪工艺直接相关。世界上有些国家养猪采用水冲清粪,将粪水发酵后采用罐车随播种或专用机具破土埋在耕地里施用,这种方法比较简单,但要有足够的发酵池或发酵罐。采用干清粪方式养猪,粪便可以通过土壤的自净作用处理,土壤获得肥料的同时净化粪污,节省了处理费用。

二、腐熟堆肥

但是土壤的净化能力有限,施用过多容易造成污染,鲜粪在土壤里发酵产热及其分解物对作物生长发育不利,所以施用量受到限制,每公顷耕地鲜粪施用量7.5-9吨。对鲜粪进行腐熟堆肥后施用,可以解决上述矛盾,又能提高肥力。在猪粪腐熟的过程中,温度可达到50-70℃,杀灭粪中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寄生虫卵和杂草种子,处理后的肥料含水量低、无臭味,属于迟效性肥料,使用安全方便.腐熟堆肥简单的方法是:在水泥地或铺有塑料膜的地面上,或在水泥槽中,将拌好的物料堆成长条状,高1.5-2.O米、宽1.5-3.0米,长度根据场地决定。

三、制沼气

制沼气粪便污水可以用于制沼气,沼气是厌氧微生物(主要是甲烷细菌)分解粪污中的含碳有机物而产生的混合气体。沼气是一种能源,可用于照明、作燃料、发电等。发酵后的沼渣可作为肥料,沼液可以排人鱼塘进行生物处理。沼气发酵的类型有:高温发酵(45-55℃)、中温发酵(35-40℃)和常温发酵(30-35℃)。在我国普遍采用的是常温发酵,其适宜的条件是:①)温度25-35℃;②酸碱度(pH)6.5-7.5,pH低时可用石灰石或草木灰调节;③碳氮比25-30:1;④足够的有机物,一般每立方米沼气池加入1.6-1.8千克的固态原料为宜;⑤适宜的容积,发酵池的容积以每头猪0.15立方米常温发酵效率低,只是一级处理,沼液、沼渣需经进一步处理,否则可造成二次污染。如果采用中温或高温发酵,提高产气效率、缩短发酵时间,也可以减轻二次处理的难度,减少二次污染。猪粪制沼气在北方,由于气温低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在南方地区应用比较广泛。

四、种植水生饲料

利用有机废水种植水葫芦和细绿萍等水生饲料,其中水葫芦耐高浓度粪水,细绿萍耐中浓度粪水,高浓度有机粪水在水葫芦池中经7天~8天可达到吸收净化。当然呢养猪场产生猪粪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污水,污水处理也是养殖业重要的一部分。特意附上一张养殖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相关推荐

史上最全的鹅粪处理及利用


如果资金足够周转可以试试发酵床养鹅,与发酵床养猪相似,达到节省70%劳动力,节约用水,提高鹅肉品质,显著改善鹅的外观,显著降低发病率(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等),鹅舍几乎闻不到臭味,改善了劳作环境,并达到零排放,不污染环境,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史上最全的鹅粪处理及利用

①饲料报酬大大提高,料肉比大大降低,效益大增;

②排出的粪便臭味大大减少,减少了发酵床发酵粪便的压力,延长了发酵床的使用寿命和发酵效率;

③鹅舍内的空气质量更好,鹅更加健康,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当然鹅场的粪便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处理的。规模化养鹅场,鹅粪便的产量很大,对环境是污染,还传播疾病,如经适当加工处理,可制成优质肥料、生物能源和燃料等。

一、鹅粪可作肥料鹅粪含氮、磷、钾等主要植物养分,鹅粪中其他一些重要微量元素的含量亦很丰富,作肥料也始终是鹅粪的主要用途。如果鹅粪施用量以氮素平衡为基础来确定,则磷和钾的供给一般会超过谷类作物需要量。

二、生产沼气采用鹅粪生产沼气,一般在厌氧环境中,有机物质在特殊的微生物作用下,生成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占6%~7%。沼气可用于鹅舍采暖和农户照明、做饭及供暖,是一种优质、清洁、生物能源。

三、鹅粪可作燃料采用平养、床上等方式饲养,清粪时间较长,只要舍内通风良好,饮水器不漏水,收集到的鹅粪都比较干燥。如果鹅粪含水量在30%以下,可以直接用作燃料来供热,每千克鹅粪发热量约为12.5MJ。

鹅舍场地的选择

1、有充足的水源。

2、有饲料生产基地,以便种植绿色饲料。优质的牧草可以供鹅60%~80%的日粮营养。

3、环境清静,空气清鲜,有树木遮荫。

4、远离村镇,利于卫生防疫。

5、鹅舍应建在地势高燥、平坦或缓坡地带,南向或东南向,土质以透水性好的沙嚷为宜,这样阳光照好并利于排水,同时利于防热、防潮与防寒。既可搭建简易棚舍,周围用竹篱笆或粗网围护饲养,也可利用沟、河等流动水源将棚舍建在沟、河边围养。采用转木结构的鹅舍要特别注意夏季通风散热问题,前后墙需要设置上下两排地窗,下排窗户的下缘以距地30厘米为宜。

鹅的育肥方法

1、放牧肥育法。放牧肥育法是最经济的一种育肥方法,在农村采用较为广泛。主要利用收割后茬地残留的残稻株落谷进行肥育。放牧肥育必须充分掌握当地农作物的收获季节,预先育雏,制订好放牧育肥的计划。茬地放牧结束,必须用大量精料才能保持肥度,否则鹅群就会掉膘。

2、舍饲肥育法。舍饲肥育法比较适合于专业户进行短期肥育。在光线暗淡的肥育舍内进行,限制鹅的运动,喂给含有丰富碳水化合物的谷实或块根饲料,每天喂3~4次,使体内脂肪迅速沉积,同时供给充足的饮水,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经过半个月左右即可宰杀。

3、填饲肥育法。填鹅方法和填鸭差不多,此法能缩短肥育期,肥育效果好,但比较麻烦。将粉料(最好是玉米粉)拌湿制成条状食团,然后稍蒸一下,使之产生一定的硬度,用强制的方法将食团塞入鹅的食道,每天填3~4次,填后放在安静的舍内休息,约经10天填饲,体内脂肪增多,肉嫩味美。

生活中养鹅的人有很多,但是养殖鹅的同时也会制造出很多的垃圾,比如鹅的粪便,因此合理的处理好这些垃圾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因为养殖处理不当造成环境的破坏。

猪场免疫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对策


猪场免疫是给猪体注射疫苗,使猪群获得特异性抵抗力的技术常规措施,以达到增强猪体免疫力,抵抗疾病的目的。然而,猪场免疫受疫苗、猪群、病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由于免疫失败的原因导致猪群发病的事例经常发生。下面笔者就影响免疫效果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猪场免疫存在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对策。

1、免疫存在的问题

疫苗质量。比如,疫苗含毒量不符合要求,免疫效价低、佐剂不佳、疫苗纯度不高以及活苗中病毒丧失等,都能引起免疫失败。

运输、保存和使用疫苗的方法不正确。疫苗的化学成分大部分是蛋白质,若是长时间将疫苗暴露在强光和高温环境中,会导致其失去效力。使用疫苗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将疫苗稀释之后长时间不进行注射;有的没有用专用稀释剂对疫苗进行稀释;工作人员以及接种用具没有进行严格的消毒,而将其他病原微生物带入;免疫剂量和接种时间不准确等,都会导致免疫失败。

猪群体质状况包括母源抗体的干扰和猪群患免疫抑制性疾病两个方面。母源抗体,就是猪只从母体中获得的被动性免疫抗体,疫苗的免疫效果受其含量高低的直接影响,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能够增强。但是首次免疫效果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特别是弱毒疫苗。体内没有消失的母源抗体中和了注射的疫苗,仔猪主动免疫的产生会受到影响。母源抗体具有一定的消长规律,当母源抗体水平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给猪只进行免疫接种,以期能够达到预期的免疫效果。免疫注射之后,猪群产生抗体之前,猪群处于某种疫病的潜伏期,机体对免疫应答的反应降低,未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对疫病加以防御,证明此次免疫失败。

免疫程序不合理。首先,在给猪群进行免疫之前,没有对疫情进行监测,选择的免疫时机不合适,没有发现病猪。其次,没有重视二次免疫,很多疫苗都要经过2次以上的重复接种,对于猪只的免疫力能够得到提高,同时达到加强免疫的效果。

环境应激因素包括高温、寒冷等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对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产生抑制,抗原免疫应答的能力降低,降低疫苗免疫保护力。

2、处理方法

对疫苗质量加以认真的检查。猪场给猪只进行免疫接种的时候,要逐个对疫苗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瓶体是否存在破损变质、破乳分层情况,封口的严密性和标签的完整性,以及有效日期、使用方法、头份登记是否进行清楚记录。

正确对疫苗进行运输、保存和使用。通常都采取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对大部分的活疫苗进行冻干和保存,这样能够将疫苗的保存时间延长,使疫苗的效价得到保持。油佐剂灭活疫苗中的油佐剂,可以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质进行缓慢的释放,继而疫苗的作用时间得到延长。这类疫苗应该保存于2~8℃的环境中,要严格防止其发生冻结。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控制疫苗的使用剂量。采用专用的稀释剂或者是生理盐水对疫苗进行稀释,现用现配,通常要求在3h内用完。严格的对接种用具进行消毒,通常会用75%的酒精或2%~3%的碘酊进行消毒。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实际的临床生产中,规模较小的猪只饲养场通常会完全照搬其他饲养场制定的免疫程序,或者是在出现问题以后对免疫程序进行随意的调整,个别猪只饲养场甚至没有制定免疫程序,仅凭借饲养者的主观意识给猪群进行防疫,特别容易导致免疫失败。每个饲养场都应该在每个季度内对空怀或是超期未配的母猪进行一次口蹄疫和猪瘟疫苗的集中免疫注射。猪场如果制定了合理的免疫程序,就可以抵抗传染病的侵袭,保障生猪健康发展;可是如果猪场没有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生猪就得不到有效的免疫保护,有可能感染发病。虽然不同饲养场的免疫程序都不相同,但是如果确定了免疫程序,应该保持1~2年内的程序相对稳定,并且严格进行执行。不提倡给大型猪场进行季节性的免疫,而是应该按照生产流程,分猪群、分阶段、分批次的进行规律性的免疫。

保证环境安静并且卫生,降低应激刺激。改善猪舍的饲养环境,确保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无害化处理病猪的粪尿和病死猪,避免疫情流行。将猪群的饲养密度降低。冬季猪舍要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降温,猪舍保持安静,降低应激刺激。

一、免疫存在的问题

(一)疫苗本身质量问题比如,疫苗含毒量不符合要求,免疫效价低、佐剂不佳、疫苗纯度不高以及活苗中病毒发生失活等原因均可能导致免疫失败。

(二)疫苗在运输、保存和使用操作中方法不当疫苗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如果长时间在强光和高温环境下,就会失效。在使用过程中,稀释后长时间不注射;一些疫苗没有使用专用稀释剂;由于接种人员及接种用具消毒不严带入其他病原微生物;免疫剂量和注射时间不准确等等都可能成为免疫失败的原因。

(三)猪群体质状况

1.母源抗体干扰。母源抗体是从母体中获得的被动性免疫抗体,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疫苗的免疫效果。这样可以增强仔猪对疾病的抵抗力。但是母源抗体可干扰首次免疫的效果,尤其是用弱毒疫苗。体内未消失的母源抗体与注射疫苗中和,影响了仔猪主动免疫的产生。母源抗体有一定的消长规律,需待母源抗体水平降到一定程度时,方可进行免疫接种,否则不能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

2.猪群患免疫抑制性疾病。免疫注射后,猪群产生抗体之前猪群处于某种疫病的潜伏期,其机体对免疫应答反应减弱,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来防御疫病,表现免疫失败。例如,猪群感染圆环病毒病、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等病毒性疾病后,病毒主要攻击动物的淋巴系统,使免疫能力降低,注射疫苗后不产生免疫应答。

(四)免疫程序不科学猪场未根据当地猪病流行规律和本场实际,制定出合理的免疫程序,盲目免疫。一是免疫前,没有开展疫情监测,免疫时机选择不当,未能发现病猪。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圆环病毒病等,由于病毒主要攻击动物的淋巴系统,造成免疫应答降低,免疫接种后不能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二是不重视二次免疫。许多疫苗需经过二次以上的重复接种,可提高免疫力达到加强免疫的目的。例如口蹄疫、伪狂犬病、乙型脑炎等疫苗需经过二次以上的免疫接种,才能达到最佳的免疫效果。

(五)环境应激因素高温、寒冷、惊吓等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急能抑制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抗原免疫应答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疫苗免疫保护力下降。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认真检查疫苗质量在进行防疫接种时,应逐瓶检查有无破损变质、破乳分层、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完整,有效日期、使用方法、头份等记载是否清楚。

(二)正确运输、保存和使用疫苗按照我国《兽医生物制品规程》运输、保存要求,避免高温、强光和重金属的影响。大多数的活疫苗都采用冷冻真空干燥的方式冻干保存,可延长疫苗的保存时间,保持疫苗的效价。油佐剂灭活疫苗中的油佐剂能使疫苗中的抗原物质缓慢释放,从而延长疫苗的作用时间。这类疫苗2℃~8℃保存,严防冻结。剂量的使用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稀释疫苗要使用专用稀释剂或者生理盐水,现用现配,一般在3小时内用完。严格消毒接种用具,一般消毒用75%的酒精或2%~3%的碘酊。

(三)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应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畜禽种类、年龄、饲养管理水平、母源抗体水平、疫苗的特性、免疫途径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制定,并加强监测,及时调整,实行“以监定免”。例如,猪瘟免疫时,要进行母源抗体水平监测,以确定首免时间。定期监测猪瘟、猪伪狂犬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细小病毒病等病的血清抗体,以确定猪群免疫力和野毒感染情况。在生产实际中,一些规模较小的养猪场往往盲目照搬它场的免疫程序,或发生问题后随意调整免疫程序,一些养殖场甚至没有免疫程序,完全凭生产者的主观意识去防疫,这些都很容易造成疫苗的免疫失败。

(四)保持环境安静、卫生,减少应激改善猪舍饲养环境,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卫生,做好猪舍的通风、换气,降低氨气浓度,以保证和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做好病猪粪尿和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以避免疫情传播。减少猪群的饲养密度;注意冬季保暖、夏季降温,保持猪舍的安静,减少应激发生;用具和环境定期消毒。


黑水虻处理猪粪场地建设的方案措施


黑水虻处理猪粪场地建设方案案例目前全国各地特别是东南沿海经济较发达的地方,养猪与环保的矛盾日趋激化,“限养令”、“禁养令”及强行拆移已履见不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黑水虻处理猪粪场地建设的方案措施。

为此有很多新兴技术层出不穷,也让大家蠢蠢欲动。
猪只食量大、粪尿多,粪尿污水浓度高。
一个存栏6000头的猪场,每天消耗饲料约12吨,约产生猪粪12吨、猪尿19吨、污水约70吨~150吨,排放量很大。
一个万头猪场的排污量相当于2.5万人的排污量。
此外,猪粪尿污水cod浓度很高,猪粪约为21000mg/l,猪尿约为18000mg/l,污水约为12000mg/l。
许多政府主管部门和养猪户对养猪场粪尿污水排放量之大和污染之严重缺乏足够的认识,以致只管养猪不管排污,先污染后治理。
下面介绍一下无两生科-黑水虻处理猪粪的场地建造及投资
无两生科致力于开发废弃物资源及黑水虻产业,兢兢业业
让大家有个更好的衡量:
一、场地选择
1、黑水虻养殖场应该选择靠近原料处,远离生活水源,并与人类居住地方有适当的距离;
2、养殖场应有较好的交通条件,便于原料、成品虫及有机肥的运输;
3、养殖场应具有适当的水文和地质条件,满足通风、温湿度适宜要求
二、厂房规划
中间是过道,然后根据日产猪粪的量进行设计水泥池,高效利用黑水虻处理干清粪
土豪的玩具,湖南客户进行百万投资的场房。这是我见过最好的基建了
1、简易的塑料大棚可以遮风避雨,保证厂房的通风性良好,避免日晒及维持大棚室内温度不会变化很大,高2m-2.5m即可;
2、养殖池的建设单个池规格300cm*500cm*20-30cm

三、养殖规模
单个池处理能力在0.5吨左右一般猪粪处理,幼虫需要10-15天可以生长成成虫。
四、厂房建设
简易大棚、水泥池、小型粉碎机、发酵池、小推车或者高压泵、铲、筛子或者分筛机
五、基建成本
表1.利用黑水虻处理猪粪的产值比(5吨猪粪/天)
项规模年成本/收益备注
养殖面积1000m2-1千元农业用地年租金
基础建设水泥地、大棚-2万元10万元(5年回本)
设备费粉碎机、振动机-1万元3万元(3年回本)
猪粪5吨/天-3万元100元/天
种虫费250g/天-15万元500元/天
人工费4000元/月-9.6万元2*4000=8000元
年生产成本300天-30.7万元
黑水虻幼虫0.625吨/天56.25万元3000元/吨
虫粪1.875吨/天22.5万元400元/吨
年收益1500吨猪粪78.75万元300天计,日收益2025元
年毛利润48.05万元
备注七日龄幼虫,处理猪粪需要8天,每天处理5吨鲜猪粪;每吨猪粪产250斤幼虫,750斤虫粪

六、幼虫生长效益分析
表.猪粪和发酵猪粪对黑水虻幼虫饲料料重比及转化率的影响
(注:此批猪粪水分约为70.29%)
料重比(FCR)干重转化率(ECD)

平均S.E.平均S.E.
猪粪6.850.1790.280.033
发酵猪粪7.971.0140.230.035
表.原料对黑水虻幼虫饲料料重比及转化率的影响
处理料重比转化率ECD
猪粪1.87±0.019b0.32±0.006BC
表.原料对黑水虻幼虫饲料料重比及转化率的影响
备注:料重比计算以饲料绝对干重/虫鲜重。
*处理对黑水虻幼虫的料重比及转化率的影响差异显著(P0.001;P=0.001)
(1)幼虫生长体重增加倍数
试验结论:
a.从卵孵化到长成商品虫体重增加倍数约为3383.97倍;
b.从整个生长周期体重变化趋势来看,幼虫在6-8日龄开始快速采食生长。
表7.幼虫生长体重增加倍数统计

猪场养殖废水的处理技术


下面一起来看看养殖废水的处理方法

1自然处理法

利用大自然(天然水体、土壤等)对污水进行自我净化的原理来发挥作用。包括土地处理系统和水生植物处理系统。常见的有生物塘、土壤处理法、人工湿地处理法等。氧化塘是利用天然或人工修筑的池塘来进行污水生物处理。污水在塘内停留时间长,而水中的微生物可代谢降解有机污染物,溶解氧则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塘面的复氧作用来实现,可大大降低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并在一定程度上去除水中的氮和磷,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对水进行自然净化的一种方法,利用水生植物、碎石煤屑床、微生物的构成与污水发生过滤、吸附、置换等物理过程及微生物的吸收与降解等生物作用,最终实现净化水质的目的,它也属于好氧处理方法的一种。可以利用废弃或闲置的农田、洼地或水塘加以改造而成,但相对占地面积较大、超负荷运转易造成堵塞。

自然处理法由于投资少、运作费用低,在足够土地可供利用的条件下,颇为经济,比较适用于小型养殖场的废水处理。

2人工厌氧处理法

厌氧处理或称沼气工程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开发出多种处理技术,主要是以提高污泥浓度和改善废水与污泥混合效果为基础的一系列高负荷反应器的发展来处理废水。厌氧处理的特点是占地少、能量需求低,还可以产生沼气,处理过程并不需要氧,具有较高的有机物负荷潜力,能降解一些好氧微生物所不能降解的部分。

目前国内猪场废水处理主要采用的是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及升流式固体反应器工艺。经厌氧处理后的污水,若有可供利用土地的条件下能够作为液态有机肥还田,但是往往排放量比较大,运输、施用都不太方便,一般情况下须经多级好氧处理后达标排放为宜。

3人工好氧处理法

好氧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好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同时合成自身细胞(活性污泥),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最终可被完全氧化为简单的无机物。包括活性污泥、接触氧化和生物转盘等。而氧化沟、sbr和a/o属于改进的活性污泥法。一般无法使用一级好氧的方法将猪场污水处理达标,必须进行多级串联,如采取酸化和三级接触氧化工艺处理猪场污水。

4厌氧-好氧处理法

猪场废水是比较难处理的有机废水,因为其排量大、温度低、废水中固液混杂,有机物含量高,氮、磷含量丰富且不易去除,单纯使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都很难达到排放要求。厌氧法bod(生化需氧量)负荷大,好氧法bod负荷小,在污水厌氧处理过程中,处理后水体仍具有一定的臭味,各项指标并不一定能达到国家排放的标准。

一般来说需要采取多种处理方法相结合的工艺,常采用进一步的好氧处理(氧化塘等)来作为厌氧处理的二级净化,这也是目前处理高浓度有机物污水的一种好方法,也是许多规模猪场采用的废水处理方法。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基本都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但最后一般设置排入鱼塘,一方面通过鱼塘起到更进一步氧化塘的作用,同时藻类复氧提高溶解氧含量,同时促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鱼的生长,形成氮、磷藻类鱼生物链,减少氮磷的环境污染。

养殖废水处理作为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遵循生态学原理,结合多种处理方法来形成科学的综合利用,实现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猪场用水,有效改善养殖环境,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威胁。

猪场猪瘟防疫技术 养猪场防疫的方法


猪瘟是制约养猪业重要传染病之一,特别是对规模养猪场影响更大.猪瘟发病急、死亡率高是目前危害我国养猪业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养殖场要制定严格的防疫方案,定期清圈消毒,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给猪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使猪健康生长.坚持自繁自养,最好不外购仔猪.如果需要外购仔猪,一定要对当地流行病进行调查,不从猪瘟高发区购猪,引进的仔猪要隔离饲养1周后方可混群,避免传染病的侵入.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场猪瘟防疫技术养猪场防疫的方法。

1、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种公猪要在每年的春秋分别注射1次猪瘟疫苗,母猪在生产后25天左右就要注射猪瘟疫苗,注射5头份细胞苗或者1头/份的淋脾毒组织苗。注射过猪瘟疫苗的母猪乳汁中有母源抗体仔猪吮食乳汁后能获得抗体。3日龄左右的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是1:64-1:128,此时仔猪对猪瘟的免疫力很强,20日龄左右的仔猪体内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在高于1:32,这时的仔猪能达到75%左右保护率,这时候的仔猪能抵御猪瘟的侵袭,1月龄仔猪的母源抗体中和效价下降到1:16以下,此时对猪瘟病毒没有免疫力。所以仔猪猪瘟疫苗首免时间是25-30日龄,选用猪瘟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或猪瘟细胞苗4头/份;65日龄左右二次免疫,选用猪瘟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或猪瘟细胞苗4头/份;受威胁的猪场或养殖户或猪瘟高发区,仔猪可以在此免疫基础上超前免疫1次,使用淋脾毒组织苗1头/份或细胞苗2头/份。

2、增强猪体质提高免疫力

2..1严把饲料质量

只有健康的猪接种疫苗时才能够获得有效的免疫力,那些营养不良、体质瘦弱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猪接种疫苗也很难产生抗体。所以要保证饲料质量优良,每天供给全价的饲料,切忌饲喂霉变的饲料,发霉变质饲料中含有黄曲霉等多种毒素,侵害肝脏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以及淋巴结病变,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的免疫抑制,不能产生免疫力,所以要严把饲料的质量关。

2..2避免外购仔猪

养殖场要制定严格的防疫方案,定期清圈消毒,在饲养密度、温度、湿度、光照和空气质量等方面采取措施,给猪创造一个干净卫生的生长环境,使猪健康生长。坚持自繁自养,最好不外购仔猪。如果需要外购仔猪,一定要对当地流行病进行调查,不从猪瘟高发区购猪,引进的仔猪要隔离饲养1周后方可混群,避免传染病的侵入。

3、防疫时的注意事项

3.1规范使用药物

那些免疫抑制性的药物对菌苗有灭活抑制作用对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很大,因此免疫前后用药一定要注意。还有些药物象卡那霉素、氟苯尼考、磺胺类和病毒唑等会抑制机体B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对病毒性疫苗的免疫效果产生影响,猪群在注射猪瘟疫苗前使用上述的药物,就会导致机体的白细胞降低,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乃至导致猪瘟免疫失败,这就是猪注射疫苗却还是得了猪瘟的原因。

3.2配备抗过敏药物

出现过敏反应时,要立即皮下或肌内注射肾上腺素,每头注射o.2-1mL,如果是静脉注射则需要做10倍稀释。

3.3疫苗注射

注射疫苗前要对猪进行健康检查,病猪、弱猪暂时不能注射疫苗,等到恢复健康后再补针,哺乳期的仔猪(超前免疫除外)不能免疫,断奶后再补针,怀孕后期的母猪不能进行免疫接种。

注射疫苗时不要一个针头打到底,要一头猪换一次针头,避免人为地把处在潜伏期的猪体内的猪瘟病毒传染给健康的猪群。免疫前要对针头进行蒸汽消毒,注射时要禁止用消毒液消毒针头,用碘酊消毒注射部位后要用棉球擦干,以免造成疫苗失活或注射量无保证。严禁使用大号针头注射或者打飞针。

4、及时报告疫情

发现患有猪瘟或疑似猪瘟的猪,都要及时上报给当地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接到当地的疫情报告后要严格执行国家动物疫情报告管理的有关规定。一旦确诊发生了猪瘟,严格执行国家动物疫情管理的有关规定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兽医主管部门严格划定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并且及时上报同级人民政府封锁疫区,逐级上报到国务院兽医主管部门,及时报邻近地区。

养猪场防疫的方法

1、引种要严格检疫
猪传染病发生的原因很多,但引种不检疫是把外地疫病引到本省、本场的主要原因之一,甚至通过引种把国外一些猪的疫病也引到我国来,这种实例在生产中并不鲜见,不少养殖场或养殖户希望能得到质量好的猪,往往从多个猪场购进母猪,选购种猪时几乎不作严格的检疫,结果把多个猪场的猪病都带进自己的猪场,再加上抗猪病的免疫程序不完善,有的仅免疫猪瘟,有的只给猪免疫注射三联苗(猪瘟、猪肺炎、猪丹毒),这种免疫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猪传染病发生的实际情况和猪病发展的新动向。例如,在有的地区和猪场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猪细小病毒的感染率高达50-80%以上,有的猪群里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阳性率也很高,其它若干病毒性传染病的情况也类似,这样,有的人就误认为“天下乌鸦一般黑”,国内、国外情况也差不多,随波逐流,听之传之,只要购进的母猪不死就算成功,殊不知祸要已被埋下,迟早会发生问题。据此,建议从国外或从外地购进种猪时慎重,要严格检疫,更不能从多个猪场购进种猪。通过检疫搞清楚种猪的情况,即使检出呈阳性反应的猪只也不怕,也可以制定出相应的根除计划,以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2、制定正确、合理的免疫程序
依据各场的实际情况,要制定相应的免疫计划,不能千篇一律,用三联苗对公、母猪一年进行2次免疫。防止母猪繁殖障碍性疫病,用伪狂犬病疫苗和细小病毒疫苗,对后备公、母猪于配种前30天免疫,头胎、2胎母猪于产后1周免疫,妊娠母猪于产前30天免疫。控制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可用猪萎鼻二联苗,孕猪产前30天免疫,乳猪于1周龄和4周龄各免疫注射1次,公、母猪1年2次。防止猪瘟最好用猪瘟弱毒疫苗,猪病三联苗不如单苗,因免疫期较短,乳猪在3周龄和6周龄用猪瘟弱毒苗各免疫1次,母猪1年2次,母猪在妊娠期间不宜注射猪瘟疫苗。4周龄仔猪注射链球菌疫苗,5周龄注射副伤寒疫苗,妊娠母猪于产前3周用黄白痢苗注射1次。总之,使用疫苗要按疫苗说明执行,不得随意改变剂量和使用方
3、创造安全、舒适的环境
在规模饲养条件下,兽医工作的重点是防病不是治病,要强调猪群的安全不是个体,所采取的一切措施要从群体出发,有益群体。如猪舍与猪舍之间空隙地的绿化,舍内的通风换气,冬季的保温、防湿,夏季的防暑,适宜的光照以及卫生消毒等都是为养猪创造良好的环境。但目前,由于环境控制不力,一些猪场和养殖户的养猪条件差,设施不完善,猪舍简陋,不规范,防疫卫生措施不到位或不健全等,造成一些疫病的持续存在,尤其是在高密度饲养情况下,存在着较多的应激因素,例如气候突变、高湿、酷暑、严寒、断水、断料、仔猪断奶、转群、换料、抓猪打针、投药、惊吓、沙尘、调换饲养人员等均可诱发“环境病”和其它多种疾病。因此,对猪群的健康状况要进行经常性的检查,通过良好的管理和满足全价、平衡的优质饲料,使猪具有很强的抗病力和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通过环境和抗体水平的检测,也可了解环境卫生状况及免疫接种效果,从而为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和严格的防疫制度提供依据。据此,一定要创造安全、舒适的养猪环境,不断提高猪体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
4、有针对性地进行药物预防
有的疫病尚没有疫苗预防,特别是一些细菌性传染病,用药物预防有良好效果,但必须要针对性强,如许多猪场里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猪气喘病,针对此病可用抗生素防治,对妊娠母猪分娩前2周—3周到分娩后3周—4周内,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来预防;猪弓形体病用磺胺类药物有防治作用;猪痢疾用抗生素或在饲料内添加一定量的痢菌净,效果十分明显;尤其在仔猪阶段或环境条件多变时,采用金霉素、土霉素和白地霉素等防病的效果很不错,虽然用抗生素能防治一些细菌性传染病,但会产生耐药性的菌株,这对人们的健康是一个威胁,因此,切切不可乱用抗生素。

猪场正确养猪的方法 小型养猪场获得高效的七个方法


目前,养猪的经济效益比较可观,所以我国猪的饲养量不断增加,但是因为饲养水平和技术的不同,饲养猪的情况也都大不相同,所以生产中要求饲养者应该掌握基本的饲养技巧,以应对不时之需。种猪是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实际生产中必须给予足够且正确的饲养方式,以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场正确养猪的方法小型养猪场获得高效的七个方法。

1、保证种猪的饲料品质

种公猪:目前,实际生产中饲养种公猪已经不再是为了与母猪进行交配而生产仔猪,现在饲养种公猪主要就是为了强化其配种能力,同时能够得到比较优质的精液。而营养因素是主要影响种公猪精液品质的因素,所以,临床生产中必须关注种公猪的饲料营养状况,绝不可以忽视。种公猪日常采食的饲料成分主要是精饲料,其中蛋白质的质量会直接影响种猪产出精液的质量。猪日常采食的饲料中粗蛋白质比例适宜控制在13%-15%,而消化能比较合适的比例大概是12.5-13.7MJjkg,能够保证猪的需要并且促进健康生长。如果猪采食的饲料中消耗能过高,种猪采食之后就会导致肥胖的情况出现,而降低其产生精液的质量,从而会对种公猪的繁殖性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而如果猪日常采食的饲料中含有的消耗能过低,就会导致种猪采食之后出现偏瘦的情况,同样也会对精液的质量和繁殖能力产生相应的影响。

种母猪:在我国现有的情况下,目前各品种的种母猪并没有将全部的潜能都发挥出来,大约有30%的潜能会损失掉,主要是因为营养和饲养管理的措施不到位。营养是保证猪机体健康的基础,种母猪的最佳营养水平因生长阶段的不同而搭配不同。通常母猪都要在产仔和泌乳之后的一段时期为空怀期,此时饲料中要提供给母猪足够需要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以及维生素。在种母猪的妊娠前期应该采食营养全面的饲料,同时还要在饲料中补充维生素等营养元素,以此确保受精卵也能够保持发育的正常。处于妊娠中期的种母猪具有比较旺盛的食欲,所以要在饲料中添加足够的粗饲料。母猪到妊娠后期要保证有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摄入,饲料中应该添加一定量的精料和矿物质,特别是钙的供给,这样能够满足胎儿的发育,同时还能够为其产后的哺乳情况进行能量储备。

2、完善种猪的疫病防控体系

强化猪场的卫生和消毒措施:保证种猪的机体健康,并且促使其发挥正常或者是超常的生产性能,就应该建立相应的种猪疫病防控体系,以此能够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平时生产中种猪场引发疫病会存在很多的因素,但是外来病原菌的传人是主要影响猪场效益的因素,所以生产中一定要将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落实到位。种猪场的消毒区域应该覆盖场区入口、生产区入口、猪舍入口、猪群办公区等位置。但是因为猪场的消毒位置不同而应该相应的采取不同的消毒药物和相适宜的消毒方法。同时还要保证猪舍内的通风情况良好,此外还要及时的对场内的粪污加以合理的处理。

保证猪场的免疫程序完整:种公猪、种母猪以及仔猪都要分别进行相应的疫苗接种,并且要实施有计划且有步骤的免疫消毒程序,实际临床中通常应该免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仔猪应该按计划接种副伤寒、口蹄疫细小病毒、猪日本乙型脑炎、猪蓝耳病、伪狂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和K88、K99、987P、F-41四价仔猪大肠杆菌苗、仔猪水肿病疫苗、红痢菌苗、萎缩性鼻炎灭活苗等。生产中通常要将灭活疫苗保存在4-8℃的环境条件中,而活苗则必须保存在低温冷冻的条件中。

3、重视种母猪的饲养状况

空怀期母猪的初配月龄必须熟练的掌握,切忌初配过早或者过晚,以免影响其产仔数。对于母猪的发情鉴定应该准确判断,如果母猪的发情表现不明显,实际生产中可以采用公猪试情的方法对此进行鉴定。母猪在配种之后应该继续进行细心的观察,妊娠母猪采取分群饲养的方式,避免母猪出现跌倒、鞭打或追赶、惊吓等情况。

妊娠前期日粮的饲喂量较低,而后期应提高饲喂量。供给妊娠期母猪充足的饮水,避免其冬季饮用冷水。生产中要避免人为的刺激,以免影响母猪的安全状况,母猪如果出现异常的表现要及时的给予正确合适的对症疗法,谨慎对其用药,避免影响母猪妊娠。

种母猪在生产之前1周改喂哺乳料,同时可以相应的增加粗料的含量,这样能够减少种母猪的便秘情况。提前将产房的卫生和消毒工作落实到位,为保证产床的清洁,可以减少种母猪生产当天的饲喂量。接产用具要提前准备并且将消毒工作做好。母猪在分娩之应该适时注射催产素,以促进胎衣和子宫内容物及时排出,不对母猪产生不利的影响。

通常哺乳期母猪的体重都会相应的降低,所以可以在其采食的饲料中增加蛋白质的含量,并且同时可以增加饲喂的次数,以保证母猪在哺乳期的营养需要。尽量给母猪创造安静、清洁并且舒适温暖的生活环境。仔细观察母猪的乳房,及时针对乳房炎进行正确且及时的治疗,生产的仔猪应该实行早期断奶的措施。

一要饲养瘦肉型品种。目前生猪商品市场总体要求是以优质优价效益高的瘦肉型猪为主,用纯种瘦肉型公猪与当地母猪杂交,形成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一般二元杂交瘦肉率51%,三元杂交瘦肉率58%,比当地猪高13%~20%,而且肥育期可缩短70~80天。

二要适宜的饲养规模。一是自繁自养型规模,基础母猪饲养量为100头左右,年出栏商品猪1600头左右。二是仔猪育肥型规模,年出栏商品猪1600头左右。三是繁育仔猪型规模,基础母猪饲养量100头左右。

三要适宜的饲养密度。小型养猪场空间较小,场主为获得较高利润,猪群饲养密度较大。正常的饲养密度为每头断奶仔猪占栏面积0.7平方米,育肥猪每头1.2平方米,每群以10~15头为宜。若低于这个标准,易造成猪舍空气质量差,呼吸道疾病频发。

四要优化饲养管理。为了达到瘦肉型生产定向目的,优化饲养管理是关键,重点要做到“一促、二控、三加”。“一促”是:生长早期,足量投饲能量饲料,促肉、骨生长,主要是以红薯、玉米等淀粉主含量饲料,混以高蛋白饲料,特别要注意充足蛋白质饲料的供应。因为猪瘦肉中蛋白质高达21%,其主体是饲料中粗蛋白转化的结果,所以一般在猪的生长过程中,要分阶段投饲适量的蛋白质饲料。

关于猪粪处理,两种不用投资环保还能养猪模式可选择


适用于北方或者干旱地区的发酵床养猪模式。

通过在肥猪舍种铺上一层垫料,垫料里边加入益生菌,将猪群排泄出来的粪便尿液发酵分解掉,优点是成本低、无污染,不影响规模化养殖,还能提高育肥效率,使用后的垫料可以做成有机肥出售或者种植农作物,是真正的零排放。

但在猪场的实际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不少问题。米糠、谷壳、木屑等垫料需求量大,采购途径少,难以保证长期稳定的供应;益生菌的品质和稳定性是制约因素,技术要求高,且益生菌对抗生素非常敏感,不少猪场使用后管理不当出现死床现象;容易受环境和气候影响产生高湿高热,影响猪群的健康;垫料需要经常翻动,粪便要掩埋,相比水冲粪工作量大。

适用于南方或者多雨水、气温高地区的生态放养模式。

猪是杂食动物,喜欢吃草拱地,比较适合放养,如果能够利用荒山、树林和果园等进行分区放养,补充牧草和饲料,让粪污直接排放到山林地之间还田,成为林地的肥料,而且放养的生猪运动范围大,体质更强,发病概率小;肉质鲜美风味浓,消费者更喜爱。

此模式也存在缺陷。猪群喜欢拱土对地表植被破坏性大,尤其是果园,猪粪还会产生果蝇破坏果实;放养猪群长速慢,育肥周期长,容易染上寄生虫,需要更多的饲料来育肥;对于流行性疾病预防难度高,占地面积广消毒防疫难;长期养殖土壤容易富营养化,如果周边有水源,雨水季节容易渗入影响水质;放养同样需要建设猪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552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