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水疱病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预防呢?

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猪水疱病能发于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猪,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环境卫生不佳所引起的,对猪只的生长发育会有很大的影响。那么猪水疱病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预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临诊症状:

病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主要症状是在蹄冠、蹄叉、蹄踵或副蹄出现水疱和溃烂,病猪跛行,喜卧;重者继发感染,蹄壳脱落;部分病猪(5%―10%)在鼻端、口腔粘膜出现水疱和溃烂;部分哺乳母猪(约8%)乳房上也出现水疱,多因疼痛不愿哺乳,致使仔猪无奶而死。

预防措施:

平时的预防措施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是防止本病传入。因此,在引进猪和猪产品时,必须严格检疫。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对猪舍、环境、运输工具用有效消毒药(如5%氨水、10%漂白粉、3%福尔马林和3%的热氢氧化钠等溶液)进行定期消毒。在本病常发地区进行免疫预防,用猪水疱病高免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有良好效果,免疫期达1个月以上。目前使用的疫苗主要有鼠化弱毒疫苗和细胞培养弱毒疫苗,前者可以和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共用,不影响各自的效果,免疫期可达6个月;后者对猪可能产生轻微的反应,但不引起同居感染,是目前安全性较好的弱毒苗。除此之个还有灭活疫苗,主要是细胞灭活疫苗,该疫苗安全可靠,注射后7~10天产生免疫力,保护率在80%以上,注射后4个月仍有坚强的免疫力。

以上就是猪水疱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此病的危害严重,养殖户一定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相关的检查检疫工作,及时为猪只接种疫苗,发生本病时,要及时向上级动物防疫部门报告。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扩展阅读

猪水疱病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上次有养殖户反映口蹄疫和水疱病太相似,不知道怎么鉴别,治疗起来很困难,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讲猪水疱病

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猪的蹄部、口腔、鼻端和母猪乳头周围发生水疱。急性病症,水疱很快破裂露出溃疡面,严重时造成蹄壳脱落,仔猪多见于鼻盘发生水疱,体温升高,水疱破后体温降低,隐性型,发病后,少数猪出现精神症状,乱转乱咬,强直性痉挛抽搐。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猪口蹄疫一般多发于冬春季节,直接和间接接触都能使猪患病,如病猪、被污染的饲养用具及运输工具等都能传播。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仔猪会发生心肌炎,死亡率高(60-80%),用药治疗伤口会在7左右结痂恢复,妊娠母猪会流产。

1,口蹄疫常常发烧,传播速度快,仔猪常伴随心肌炎,肠胃炎,四蹄一起发病,天冷时多发,水泡皮薄而透明,触碰有痛感,口蹄疫水泡剪开创面呈鲜红,感染口蹄疫尽量避免打针和惊吓病猪,以免诱发心肌炎。

2,水疱病一般不发烧,以散发居多,没有细菌感染就不会死亡,一个蹄子或两个蹄子发病,水泡皮厚而不透明,弄破也不会很痛,水泡病水泡剪开创面呈白色。

口蹄疫和水泡病症状表现极其相似,养猪户发现猪只感染后,需仔细辨别,不要盲目治疗,仔细辨别确诊后再对症治疗。不论是水泡病还是口蹄疫,都要尽快隔离病猪,以免感染全群。

猪水疱病的诊断 以及预防猪水疱病的方法


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是由肠道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临诊的主要特征是猪的蹄部、鼻端、口腔粘膜、甚至乳房皮肤发生水疱。由于本病传染速度快、发病率高,对养猪业的发展是一严重威胁,必须十分重视本病的预防工作。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水疱病的诊断以及预防猪水疱病的方法。

1、病因

猪水疱病毒为小核糖核酸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病毒粒子呈球形,无类脂囊膜。猪水疱病毒对环境和消毒药物的抵抗力很强,在粪便和腌肉中能存活较长时间,在50℃经30min仍不失感染力。1%过氧乙酸60min可杀死该病毒。消毒药中以5%氨水、0.5%菌毒杀、复合酚类及0.5%~1%次氯酸钠消毒效果良好。常用的消毒剂如70%酒精、3%~5%来苏儿和10%生石灰都不能杀死该病毒。

2、流行情况

该病只感染猪,其他家畜不发病,但对人类也有一定的易感性。猪水疱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在冬、春寒冷季节流行最多。该病传播速度很快,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由10%—100%不等。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粪尿、鼻液、口腔分泌物、水疱皮、水疱液都含有大量病毒,并可向外界传播病毒。猪感染该病,首先是由于病猪、带毒猪及其肉制品调入引起;其次,是由于饲喂未煮沸消毒的泔水和屠宰的下脚料;再次,是经污染的车船、用具和饲养人员传播。病毒可经损伤的皮肤、消化道等途径感染健康猪。

3、临床症状

典型水疱病。其特征性的水疱,常见于主趾和附趾的蹄冠上。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5~42℃,在蹄冠和蹄踵的角质与皮肤结合部苍白肿胀,不久出现一个或多个黄豆至蚕豆大的水疱,继而水疱融合扩大,充满水疱液,1~2天后水疱破裂形成溃疡,露出鲜红的溃疡面,常围绕蹄冠皮肤和蹄壳之间裂开,疼痛加剧,出现跛行,多卧地不起,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猪由于继发细菌感染而局部化脓,造成蹄壳脱落,病猪卧地不起,食欲减退,精神沉郁。水疱有时也见于鼻盘、舌、唇和母猪乳头上,但出现的水疱较蹄部晚,仔猪发生该病多数是在鼻盘上发生水疱。一般情况下,若不并发其他疾病不会引起死亡,10天左右可以自愈,但初生仔猪可以造成死亡,有2%的病猪偶见出现神经系统紊乱症状,表现为前冲、转圈、用牙齿咬用具,个别猪出现强直性痉挛。

温和型水疱病。只有少数猪发病,仅在蹄部发生一两个水疱,全身症状轻微,传播缓慢并且恢复快,一般不易察觉。

隐性型水疱病。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但血清学检查,有滴度相当高的中和抗体,能产生坚强的免疫力。这种猪可能排出病毒,对易感猪有很大的危险性,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4、病理变化

特征性病变主要在蹄部。约有10%的病猪鼻端、口腔有水疱病变,口部的水疱通常比蹄部出现晚。病死猪剖检时,除个别病例心肌上有条状出血斑,其他脏器无可见病变。

5诊断要点

根据病猪蹄部、口唇和鼻盘有特征性水疱,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但该病在临床上与猪口蹄疫、猪水疱性口炎、猪水疱疹等病相似,从水疱上难以鉴别,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具体做法是采取早期病猪水疱液装入青霉素小瓶内,制成1:5混悬液,每毫升加入青霉素1000万IU、链霉素1mg,放室温下2~4h,取上清液0.1mL分别接种1~2日龄乳小鼠和7~9日龄乳小鼠各5只,接种后如两组小鼠都死亡为口蹄疫;仅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为猪水疱病。6预防措施

“三个加强”。首先,要加强进出境检疫,禁止从有该病的国家输入活畜或动物产品,杜绝境外疫源传人我国境内;其次,要加强流通领域里的检疫,要以检疫诊断为中心,在收购、调运猪时逐头进行检疫,要做到“两看”(即看食欲、看跛行)和“三查”(即查蹄部、查口腔、查体温),若发现问题,应就地处理,不准外调。最根本的是要加强猪群的科学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

“三个不要”。首先,不要从有该病的疫区购人种猪及猪肉产品,防止引进传染源;其次,不要生喂屠宰猪的下脚料和泔水。需要喂时,必须经煮沸消毒后再饲喂;再次,不要收购、运输、屠宰无免疫耳标的动物,要堵住外来的传染源。

“三个消毒”。首先,要搞好带猪消毒,切断感染途径。平时养猪舍内的带猪消毒,要做到每周消毒1~2次,可选用百毒杀消毒剂,浓度为1:1000,喷雾带猪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积用消毒药300~400mL。其次,要搞好舍外环境消毒,净化环境,减少发病率,要做到每半个月消毒1次,可选用菌毒敌,浓度为1/100,进行喷洒消毒,每平方米表面积用消毒药400~500mL或用5%氨水消毒。再次,要搞好运输猪的车、船等交通工具的消毒,可选用5%氨水彻底消毒,或选用3%~5%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彻底消灭病原体。

猪水疱病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诊断要点
1、发病特点在各种家畜中,只有猪可感染发病,其它动物不发病,人类有一定的感受性;各种品种、年龄、性别的猪都可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不同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由10%-100%不等;猪群高度集中、调运频繁、猪仓库、屠宰场、铁路沿线等处传播快,发病率高;分散饲养的农村和家户,少见发生和流行。
2、临诊症状病猪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主要症状是在蹄冠、蹄叉、蹄踵或副蹄出现水疱和溃烂,病猪跛行,喜卧;重者继发感染,蹄壳脱落;部分病猪(5%-10%)在鼻端、口腔粘膜出现水疱和溃烂;部分哺乳母猪(约8%)乳房上也出现水疱,多因疼痛不愿哺乳,致使仔猪无奶而死。
3、鉴别诊断本病在临诊上与口蹄疫、水疱性口炎及水疱疹极为相似,尤其是单纯口蹄疫还能引起牛、羊、骆驼等偶蹄动物发病;水疱性口炎除传染牛、羊、猪外,尚能传染马;水疱疹及水疱病只传染猪,不传染其它家畜。因此,该病的确诊,还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主要有:
(1)动物接种将病料分别接种1-2日龄小鼠和7-9日龄小鼠,如果两组小鼠均发病死亡,可诊断为口蹄疫;如果1-2日龄小鼠死亡,而7-9日龄小鼠不死,则可诊断为猪水疱病。病料在pH3-5缓冲液处理30min后,接种1-2日龄小鼠,小鼠死亡者为猪水疱病。反之则为口蹄疫。
(2)病毒分离培养与鉴定。
(3)血清学诊断常用的有补体结合试验、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和免疫荧光试验。
防治方法
参照口蹄疫一节中的办法。在威胁区和疫区可用乳鼠化弱毒疫苗预防注射。

口蹄疫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呢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猪、牛、羊、骆驼、鹿等)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烈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猪口腔黏膜、鼻吻部,蹄部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很高,传染快,流行广,对仔猪可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世界各国对口蹄疫都十分重视。

【病原】为口蹄疫病毒,该病毒具有多型性及易变性的特点,已知有7个主型和80多个亚型。该病毒有五怕:怕高温、怕阳光(紫外线)、怕酸、怕碱、怕福尔马林。我们可抓住这特点做好消毒工作。

【症状】潜伏期1-2天,病猪以蹄部水疱为特征,病初体温升高(40℃41℃),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吃。蹄冠、蹄叉,蹄踵发红,形成水疱和溃烂,有继发感染时,蹄壳可能脱落,病猪跛行,喜卧,病猪鼻盘,口腔,齿龈,舌,乳房(主要是哺乳母猪)也可以见到水疱和烂斑,仔猪可因急性肠炎、心肌炎死亡。

防控措施

1、预防:做好猪的基础营养供给,尤其是给不同阶段猪群补充特殊的营养成分,可在饲料中添加0.5%奥得曼A,全面改善猪的非特异性免疫力,提高猪群的抗病力。

2、进行科学的免疫接种:选择与当地病毒株同血清型疫苗,经产母猪每年免疫3次。后备种猪30-35日龄首免,60-65日龄2免,以后每隔4-6个月免疫一次。商品猪30-35日龄首免,一个月后进行2免;猪场在疫病高发期或周边地区发病致感染压力大须紧急免疫。

3、加强猪场环境控制:注意保温和通风换气,特别是注意保温,坚持自繁自养制度,严禁从疫区购买猪肉及精液等相关产品,猪舍内外应严格消毒,选择敏感性的弱酸性消毒液如食醋,过氧乙酸等;保持猪舍干燥,可全场喷撒护舍安(1次/周,注意不能与消毒剂同时使用)。

4、对发生疑似口蹄疫猪群的处理措施:早期内服1-2%奥得曼A(拌料或饮水),必要时可肌注一针长效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0.1%的高锰酸钾水喷洗溃烂面,促进溃烂的快速修复;蹄部喷撒护舍安,可收良效。

5、确诊为口蹄疫则按兽医防疫部门规定处理

猪缺乏维生素A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防治?


我们在养猪过程中,除了要提供干净充足的饲料之外,也要合理搭配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不少养殖场的仔猪和育肥猪都曾出现维生素A缺乏症,此病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会导致猪只生长缓慢、繁殖机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那么猪缺乏维生素A都有哪些症状?又该如何防治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发病特点

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猪舍阳光不足,空气不流通,猪只缺乏运动及患胃肠病等可促使发病。

二、临床症状

仔猪呈现明显的神经症状,头颈向一侧歪斜,步样瞒珊,共济失调,不久即倒地并发出尖叫声。目光凝视,瞬膜外露,继发抽搐,角弓反张,四肢呈游泳状。有的表现皮脂溢出,周身表皮分泌褐色渗出物,可见夜自症。视神经萎缩及继发性肺炎。育成猪后躯麻痹,步态瞒珊。后躯摇晃,后期不能站立,针刺反应减退或丧失。母猪发情异常、流产、死产、胎儿畸形,如无眼、独眼、小眼、愕裂等。公猪皋丸退化缩小,精液质量差。

三、诊断

根据饲养管理状况、病史、临诊症状、维生素A治疗效果,可做出初诊,确诊须进行血液、肝脏、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含量测定等。

四、治疗

1.内服鱼肝油,仔猪5-10毫升,育成猪20-50毫升,每天1次,连用数天。

2.尚未吃食的猪,可灌服鱼肝油2-5毫升,每天2次,其拌人料中,任其自食。肌内注射维生素A、维生素D,2-5毫升,隔天1次。

五、预防

主要是保持饲料中有足够的维生素A原或维生素A,日粮中应有足量的青绿饲料、优质干草、胡萝卜、块根类等富含维生素A的饲料。妊娠母猪需在分娩前40-50天注射维生素A或内服鱼肝油、维生素A浓油剂,可有效地预防初生仔猪的维生素A缺乏。

以上就是猪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以及防治措施,在饲养过程中一定要合理搭配饲料,同时加强猪舍通风,适当的要猪只运动,增强光照。饲养人员也要多注意观察猪只状态,一旦有病情出现要及时治疗。想了解更多猪病防治技术,请关注。

猪喘气病的症状、治疗和预防


随着畜牧业向商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各种猪的传染病也越来越复杂,由以前的单纯感染发展为现在的多种混合感染,其中原发性猪喘气病和继发性混合性猪喘气病是较为突出的一种。猪喘气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猪群中可造成地方流行性,主要特征是咳嗽、喘气。病变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隔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根据诊治实践,选出几个典型病例及诊治方法进行探讨,以供同行和养殖户参考。

1病例及治疗
病例1:本地农民李某送来病猪1头,重约30kg,诊治检测体温40.50℃,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像拉风箱,呈腹式呼吸,吸气时腹壁呈波浪式抖动,趴地喘气,发出喘鸣声,咳嗽,常流灰色黏性或脓性鼻汁,精神不振,不愿走动,不愿进食。病症与猪喘气病病症几乎完全相同,故初步诊断该猪患喘气病,用以下药物进行了治疗:西药针剂:青霉素80万单位10mL,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0万单位2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mL,安乃近注射液10mL,安基比林注射液10mL。中草药针剂:鱼腥草注射液20mL,柴胡注射液20mL。所有药物均采取颈部肌肉注射方法。
病例2:一曹姓农民送来病猪1头,重约45kg,猪生病4d,前期粪便干臭,现转为腹泻。体温41℃,表现高烧不退,精神沉郁,不吃食,不饮水,怕冷,眼结膜潮红,口黏膜有血点和紫斑点,体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像拉风箱,呈腹式呼吸,吸气时腹壁呈气浪式抖动,趴地喘气,发出喘鸣声。初步定为猪瘟和猪喘气病并发。药物治疗如下:西药针剂:采用病例1的药物,剂量增加,中草药针剂:清热解毒注射液10mL,鱼腥草注射液20mL。所有药物颈部肌肉注射,1d注射1次。
病例3:一次在乡下搞防疫时发现,农户高某有一猪约35kg,检测体温一般症状表现不显,重要症状是咳嗽,生长发育停滞。呼吸急迫,行走摇摆,精神萎靡,日见消瘦,呈明显的腹式呼吸,有节奏的煽动,有时鼻腔堵塞,甚至发出吱吱声,喘气病状加重时,病猪减食或完全停食,粪便中可检出肺丝虫幼虫。后期喘气加重,常张口喘气,发出喘鸣声,身体消瘦,不愿走动。经诊断初步定为猪肺丝虫引起喘气病,治疗如下:西药:盐酸左旋咪唑片,每次喂13片;盐酸左旋咪唑注射液6mL,一次肌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0万单位10mL,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2mL混合一次性气管注射;中西药针剂:青霉素80万单位10mL,酪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0万单位20mL,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0mL,鱼腥草注射液10mL。以上药物颈部肌肉注射,1d注射1次。

2治疗效果
病例1除当天进行药物治疗外,该猪由畜主带回,按方剂1d肌肉注射1次,连用6d后,完全治愈。病例2当天治疗完后,该猪畜主带回,按方剂1d肌肉注射1次,1周后,该猪不再咳嗽,喘气,但愈后生长发育不良,有慢性猪瘟的症状。病例3在初步诊断为猪肺丝虫继发喘气病后,进行了全面治疗后,畜主按照原方剂,连用4d后,病状明显减轻。

3讨论
3.1猪喘气病的诊断方法
3.1.1流行病学本病冬春寒冷季节多见,四季均可发生,不同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均能感染,其中以哺rǔ猪和幼猪最易感,其次是妊娠后期的母猪和哺rǔ母猪,育肥猪发病较少,母猪和成年猪多呈慢性和隐性感染。
3.1.2临床症状一般猪喘气病潜伏期11~16d,体温无多大变化,喘气厉害,病初饮食正常。急性型:见于新发猪群,以仔猪、妊娠母猪和哺rǔ仔猪多发。病猪剧喘,腹式呼吸或犬坐姿势,时发痉挛性阵咳。有继发感染则体温升高,食欲大减或废绝,日渐消瘦。病程约1周,病猪常因窒息而死,病死率高。慢性型:多见于老疫区的架子猪、育肥猪和后备母猪。长期咳嗽,清晨进食前后及剧烈运动时最明显,严重的可发生痉挛性咳嗽。随着饲养条件和气候的改变,症状会时而缓和。病猪体温不高,但消瘦,发育不良,被毛粗乱。病程长达2~3个月,甚至半年以上,病死率不高。急性感染者易与猪流感混淆,同时要与猪肺疫、传染性胸膜肺炎及猪肺丝虫病和蛔虫病相区分。对慢性病猪,用X射线检查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3.2治疗
3.2.1治喘灵按病猪体重每5kg颈部两侧肌肉注射1mL;一般用量小猪每头3~4mL,中等猪6~8mL,大猪最多只需12mL,大剂量可在颈部两侧行深部肌肉分点轮流注射,每5d治疗1次,一般治疗1~2次。此外,重病猪配合卡那霉素4~6mL/头肌注,20%~50%葡萄糖生理盐水50~100mL,腹腔注射;对一般病猪(见有连续干性咳嗽和有轻度腹式呼吸)可同时一次性进行治喘灵、卡那霉素颈部肌注,1~2次即可治愈;轻病猪(排除寄生虫外,仍有连续干性咳嗽的猪只)仅使用治喘灵治疗1~2次(间隔5d注射1次),即可收到良好效果。
3.2.2盐酸土霉素用量按每千克体重日量30mg计算(第一次用量加倍),用0.25%普鲁卡因或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5~6d为1个疗程。重症者可适当延长1个疗程。盐酸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6mg作气管内注射效果更好。
3.2.3林可霉素每千克体重50mL量,5d1个疗程,连用4周。对于腹式呼吸明显,已减食的重病猪,除延长林可霉素疗程外,同时须作对症疗法和加强护理。轻病群每吨饲料加入200g林可霉素,连续喂3周。
3.2.4中草药制剂①艾叶灰30g,蜂蜜30g,枯矾20g,头发灰15g,白萝卜籽10g,煎汁一次喂服,每天1剂,连用3~5剂。②曼陀罗花60g,细花百部20g,白鹤藤15g,东风桔15g,野颠茄20g,鸡矢藤30g,崩大碗25g,桑叶30g,塘葛菜40g,晒干研末,每日1剂,分早晚2次喂服,7d为1个疗程。总之,多种药物对气喘病治疗均有疗效,特别是一些新药、特效药。治疗时根据发病的严重程度及有无呼吸道病复合体的发生进行用药,感染初期一次用治喘灵即可治愈,重病猪一般都有继发感染,须配合轮换使用多种广谱抗菌素,1个疗程5~7d。

4小结
在我国,养猪业各种体系并不是十分完善,种苗来源复杂,进猪苗、防疫、治病各不统一,导致健康猪与病猪相互交叉感染。猪喘气病的防治方法,大多数不易根除病原,且疗效与病情、猪的抵抗力、饲养管理条件、气候等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对于猪喘气病应该是防重于治,做好前期预防是关键。对后备母猪1a进行1次防疫和仔猪普遍进行2次早期免疫;及时检疫、立即隔离发病猪;对隐性感染猪和有临床症状猪进行药物治疗;有计划地进行场舍的卫生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法和早期隔离断奶技术,从系统观念上采取严格的生物防护措施,有助于建立和保持无喘气病净化场。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0668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