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的蜂窝织炎

患部热、痛、肿明显,触诊初为捏粉样,后为坚实感,皮肤紧张,有压痛,化脓后局部柔软有波动。其特点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形成浆液性、化脓性或腐败性渗出液,病变迅速扩散,向深部组织蔓延,与正常组织无明显界限,伴有全身反应;如体温升高,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寒战,机能障碍,疼痛剧烈。多发于背部、前臂部、小腿部的皮下、肌间、软骨周围、直肠周围和腹膜下的浅在或深部的蜂窝织炎。重症可引发败血症,继发血管炎和神经炎。

急性弥漫性蜂窝织炎转为慢性时,皮下结缔组织增生,肿胀消退,皮肤硬化,丧失弹性,常引发肌肉痉挛;内脏器官周围的蜂窝织炎恢复后,可引起广泛粘连或内脏狭窄:严重的引起胃肠道弛缓,排粪排尿等机能障碍。


严防病因,减少炎症,控制感染,促进消散,增强抗力。病初用复方醋酸铅散(醋酸10克、明矾5克、樟脑2克、薄荷脑1克、白陶土82克用醋调和)、10%鱼石脂软膏等涂敷。患部周围用0.25%普鲁卡因青霉素液作点状注射封闭。1~2天后热敷、红外线照射、按摩、超短波电子场疗法,以促进炎症产物吸收。在初期治疗无效、症状加剧时,为减轻组织内压,防止组织坏死,立即进行患部深层手术切开,病变范围大时,作几个平行切开或作反对孔,充分止血,用纯乙醇处理创口,放人高渗溶液作引流条,每天或隔日更换一次。同时注重全身疗法,应用青霉素1万~2万单位/干克体重-次;链霉毒10毫克/千克体重-次;神E新锋(含环丙沙星等)0.08~0.1毫升/千克体重-次(广西北海市兽药厂生产);红霉素2~6毫克/千克体重-次,以上用药均为每天2次肌注;头孢噻吩钠(先锋霉素I)10~20毫克/干克体重-次,每天3~4次肌注。或静脉注射用30 乙醇溶液(用生理盐水配制)50-70毫升,或碳酸氢钠40~120毫升,均为每日1次,并配合输液及维生素应用。

扩展阅读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疾病名称猪传染性脑脊髓炎

检疫分类外检(进境二类)

发病历史1929年,本病最先发现于原捷克斯洛伐克的捷申地区,故又称为捷申病。1931年由Klobouk氏作为一种新病而描述。随后在中欧、西欧、北美以及澳大利亚和非洲也相继有了报道。1955年-1957年,丹麦和英国发现猪的一种轻症麻痹病,称为泰法病,也称台劳病,良性地方性轻瘫。后来证明其病原体也是猪传染性脑脊髓炎病毒,只是其毒力较弱。严重病型只见于中欧和马达加斯加。中欧的流行区包括原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以及相邻的波兰、南斯拉夫和匈牙利地区,在这些国家呈地方性流行。散发的病例见于瑞士、意大利北部、法国和德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和末期,此病流行特别严重,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来,本病广泛分布于丹麦、英国、加拿大、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地。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可危害各种年龄的猪,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源肠道病毒Ⅰ型(PEV);属微RNA病毒科。

流行病学特点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病猪无论是在临诊症状期还是在潜伏期都具有传染性,最危险的阶段是在潜伏期和发病初期。本病在发病第一天传染率为存栏头数的15%-40%,随后逐渐降低。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猪的脑脊髓中,但在感染后几周内可随分泌物(唾液等)和排泄物(粪便)排出。外观正常的猪,特别是4-8周龄以上的猪体内,常可以分离到病毒。说明健康猪带毒现象或隐性感染普遍存在。只有强毒毒株才能引起暴发流行。因此,在临诊上隐性感染的猪,对疫病的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随分泌物、粪便等排出的病毒,可以通过饲料、饮水、用具、铺垫物传染给健康猪;工作人员也可能机械传播。不排除鸟类、啮齿类动物及飞蝇对病毒的传播。 有报道,PEV还可经呼吸道传染,但在Romanenko,VF的实验中,曾将三头小猪置于空气唾沫传染状态下,另外两头在其周围撒上病猪的尿液,都未能使其感染。 人工感染可经口、脑内或鼻内接种等方法。皮下注入病毒很难发生猪感染。PEV只感染猪,包括家猪和野猪。幼龄仔猪,特别是2-6个月龄的断奶仔猪和架子猪最易感染,而成年猪多为隐性感染,很少发病。哺乳仔猪的肠道中很少能够分离到病毒,这可能是吮乳仔猪随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缘故。自然感染后猪只能产生免疫性。 实验证明给小鼠、大鼠、豚鼠和家兔等实验动物,以及牛、马、羊等牲畜作人工病毒接种,不能引起感染。对鸡胚也不能感染。 各血清型的致病力有较大差异,因此,发病率、死亡率和流行形式也往往不同。在新发病的猪群中,本病常呈暴发式,逐渐蔓延全群,老疫区常为散发。 本病可在一年内的任何季节发生,但在深秋和初春更为严重。

症状临床上分为4个型:即: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和隐性型。 本病潜伏期为2-28天,病猪首先出现体温升高,多在40.0-41.1℃左右或更高,病猪表现为厌食、倦怠、呕吐、严重鼻炎、腹泻及行动失调。1-2天后,体温降至正常,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寒战、感觉过敏、抽搐、共济失调,四肢僵直(特别是后肢)、角弓反张和昏迷,接着发生麻痹,病猪呈犬坐姿势或于一侧卧地,前肢作划水样,受声响或触摸刺激时,可引起四肢不协调的运动,或角弓反张,也可见面部麻痹和失音。病猪发生便秘。传染性脑脊髓炎的病程发展迅猛,瘫痪出现后的2到3天,就有80%-95%的病猪可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有些病猪死于吸入性肺炎,有些病例于急性期之后食欲有所恢复,如能精心护理常可耐过,但见消瘦并有麻痹症状。 该病的亚急性期为6-8天,死亡较少。 慢性传染性脑脊髓炎多发于成年猪,病程为几周到几个月,特征为沉郁、行动困难、尾部麻痹、前肢瘫痪。其中有20%的病猪因肺炎、褥疮、败血症等原因而死亡。 由毒力较低的毒株引起的则症状较轻,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低,主要侵害仔猪。病初体温升高,运动失调和背部软弱。这些症状大多可在几天内消失,但有些病猪则随后出现易兴奋、发抖、平衡失调、运动失控、最后肢体麻痹等症状。

致病原因麻痹症状是中枢神经系统受到感染的结果。病毒是通过血液或神经的途径达到中枢神经系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病毒在肠道上皮和局部淋巴结中繁殖;病毒随着血液循环到全身;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繁殖。 感染过程可能在任何一个阶段趋于静止,在临诊上表现为从急性型到亚急性型和隐性型各种过渡。 经口摄入以后,病毒起初留于咽腔以及肠道下端和局部淋巴结中,在上皮中也许还在淋巴组织中繁殖。在肠道淋巴阶段,24小时后可在扁桃体、咽淋巴结以及小肠和直肠中查出大量病毒,第2天还存在于肠系膜淋巴结中。直到第8天还可以在扁桃体和小肠中找到病毒。此后许多星期则只存在于直肠中。在许多猪只,感染只限于这个阶段,不能察见症状,但能通过血清学方法查出感染。 在另一些病例,病毒能够通过局部淋巴结侵入血液中。经口感染后第3-5天存在于血液中,在第5天还能在肝、肝淋巴结、肾、脾和膈肌中查出病毒。在临诊上,这一病毒血症阶段可能不被察觉,或伴有发热。 经鼻感染后,病毒还可以通过神经的途径从鼻粘膜的嗅区经过嗅神经侵入嗅球,24小时后便可在嗅球中查出。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进一步散布也许是通过嗅束来进行的。 病理解剖肉眼观察,一般看不到十分明显的病理变化。可见鼻粘膜充血,脑膜及脑实质血管高度扩张充血,脑膜水肿,心内、外膜条状或点状出血,心肌脂肪变性,肺水肿,胃肠卡他性出血性炎症,肠系膜血管淤血,肝、脾充血,膀胱充满尿液,心肌、骨骼肌轻度萎缩。 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病理变化为非化脓性脑脊髓炎病变,主要表现为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胶质细胞浸润形成管套。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崩解。小脑蒲金野氏细胞坏死更明显。神经细胞浆内可见嗜酸性包涵体。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聚集,并有明显的噬神经现象。这些变化主要出现在小脑灰质和脊髓腹角,也见于丘脑、延脑、桥脑和中脑,而大脑较少。脊髓膜炎症变化也主要见于小脑,大脑较轻。

检疫方法根据临诊、流行病学、病理学特别是病理组织学检查,可以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需依靠病毒的分离鉴定及进一步的血清学试验。

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验与防控


近两年来,猪链球菌病的流行主要发生于断奶前后的仔猪,仔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主要呈地方性流行。该病在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温度较高的夏季和秋初比较常见。病猪饲料转化率下降,生长发育缓慢,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死亡,应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猪关节炎型链球菌病的发病机理是猪通过呼吸道或者消化道感染病原菌,进入体内后经由血液循环传播,主要在四肢关节定居,从而导致关节肿胀、发炎,影响正常机能,且伴有全身症状。任何品种、年龄的猪感染链球菌后都可能发生慢性或者急性关节炎,其中仔猪最容易,通常认为是由于脐部感染而引起。猪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链球菌,如呼吸道分泌物、阴道分泌物以及母乳中都普遍存在病菌,甚至健康仔猪的扁桃体内也能够分离得到该菌。猪能够经由肚脐以及扁桃体、蹄部、皮肤损伤感染病菌,尤其是哺乳仔猪或者保育仔猪饲养在粗糙地面且没有铺垫垫料时容易使腿部皮肤发生损伤.从而就容易通过伤口感染链球菌而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猪通常是后肢出现跛行,关节发生肿胀,往往呈躺卧状,人为驱赶会由于疼痛而大声尖叫。如果关节严重肿胀,将肿胀部切开会有少量混杂血液的黄白色脓汁流出。随着病程的进展,病猪多个关节周围肌肉会发生肿胀,伴有疼痛,呈现跛行,且肌肉逐渐发生萎缩,走动严重困难或者发生瘫痪而无法站起。另外,体温一般升高达到39-40.5℃。部分病猪的一侧前肢或者后肢上部发生明显肿大,用手触摸具有坚硬感,且伴有疼痛反应,但之后不断变软,肿胀处发生溃烂,并长时间有白色脓汁流出;食欲不振,尿液呈淡赤色,粪便稍干,被毛粗乱,日渐消瘦,最终由于严重衰竭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持续3-5周。

3、病理变化

病猪主要病变是四肢关节发生肿大,且关节囊内存在大量呈胶样状的淡黄色液体,个别会存在纤维素化脓性物质;鼻、喉黏膜发生充血、肿胀、出血,且表面附着黏液;全身淋巴结都发生程度不同的充血、肿大以及出血,特别是肠系膜淋巴结比较严重;肝脏呈暗红色,发生肿大,肝叶下缘覆盖有纤维素;心肌色泽变暗,心包积液,且其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絮片;肺脏存在淤血,发生肿胀、水肿,气管内含有大量呈泡沫状的灰白色液体;脾脏呈黑紫色,明显肿大,质地变脆且柔软;肾脏色泽暗淡,发生轻度肿大,质地较脆,被膜以及表面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点;胃肠黏膜明显充血、出血。

4、实验室检验

镜检。在病猪关节腔内先后使用灭菌注射器抽取6份关节液用于检测,取少量病料制成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少量革兰氏阳性球菌,呈卵圆形或者圆形。

分离培养。取6份病料以划线的方式分别接种于5%~10%的绵羊鲜血琼脂平板,置于37℃条件下进行24-48h的分离培养,发现都能够长出细菌,且48h后都会长出直径为o.5-0.8mm的圆形、灰白色小菌落,明显隆起,且菌落周围由于发生不完全性溶血而呈草绿色。挑取病菌先后在营养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接种,都没有长出细菌。取病菌在马丁肉汤(添加10%血清)中,细菌能够生长,经过24h上面变得澄清,且管底存在颗粒状沉淀。另外,该菌接种血琼脂后置于10℃下也能够生长,说明其具有适应较低温度的能力。先后挑取马丁肉汤中的细菌和血平板上的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都可见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单个、成对排列,或者3-5个呈链状。

生化反应。取分离菌的纯培养物在生化反应培养基上接种,结果表明该菌能够使乳糖、蔗糖、水杨酸、山梨醇发酵,而不能够使甘露醇、果糖、菊糖、棉子糖发酵,且淀粉水解呈阳性结果。

5、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对于容易发生、流行该病的地区,可选择使用猪链球菌弱毒菌苗进行免疫接种。妊娠母猪可在产前5周接种,每头注射3-4头份链球菌菌苗,从而使其所产后代仔猪在吮食初乳时得到免疫抗体。对于新生仔猪,要在1周龄内进行首免,每头肌肉注射1头份菌苗,并在断奶后再注射1头份菌苗。如果猪场条件允许,最好给猪群免疫接种自家疫苗,即从本场分离得到的链球菌来制成灭活苗。

药物治疗。关节炎型链球菌病常使用头孢噻呋、阿莫西林等药物进行治疗。病猪可按体重使用3万-4万IUjkg氨苄青霉素或者4万-5万IUjkg青霉素,并与适量的安乃近或者复方氨基比林混合均匀后用于肌肉注射,每天2次,同时配合按体重肌肉注射o.015-o.02gjkg复方磺胺对甲氧嘧啶或者复方磺胺嘧啶钠,注意首次用量加倍,每12h用药1次,连续使用2-3天。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多发性关节炎,一个或多个关节周围肌肉肿胀,疼痛,跛行,难以站立,有的后肢瘫痪,卧地不起,触诊关节局部有波动感,少数变硬,皮肤增厚。患猪体温升高,被毛粗乱,食欲不佳,逐渐消瘦。
解剖病变:剖检患病关节可见浆液纤维素性炎症,关节囊膜面充血、粗糙滑液混浊,并含有黄白色奶酪样块状物。有的关节周围皮下有胶样水肿,重者关节软骨坏死,关节周围组织有多发性化脓灶、坏死。
实验室检查:无菌采取病猪肿胀关节的关节囊液,制成涂片,用革兰氏染色液染色,显微镜检查,见到大量单个、成对、短链或呈长链排列的圆形紫色球菌,为革兰氏阳性菌。
诊断: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解剖病变和实验室检查,可诊断为链球菌感染引起的关节炎。
治疗:及时隔离病猪,对病猪、可疑病猪进行治疗。根据细菌的敏感性和感染类型,选择抗猪链球菌感染最有效的抗菌药物:强效阿莫西林(恒丰强动物药业生产)15-20mg/kg.w+地塞米松10mg/kg.w+30%的安乃近0.05g/kg.w,混合肌肉注射,每天一次,连用4天。用药四天后,病猪的关节肿胀现象消失,行走基本正常,食欲也恢复。
讨论:链球菌是引发猪病的重要致病性细菌,能引起猪的多种疾病:急性常为出血性败血症和脑炎,慢性以关节炎、心内膜炎、淋巴结化脓及组织化脓等为特征。随着气温升高,阴雨潮湿等系列环境诱因,尤其易引发关节炎,如不进行及时防治,很快就会波及全群,严重的也会引起死亡。
对链球菌敏感的药物有很多:青链霉素、头孢噻呋、头孢拉定、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磺胺类等,但由于链球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时治疗剂量要足,疗程要完整,可考虑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从此次治疗结果看,目前阿莫西林治疗链球菌引起的猪关节炎效果还可以。
此外,对猪舍加强消毒工作,用5%石炭酸、2%福尔马林均能在10分钟内杀死链球菌,改善饲养环境,降低密度,加强通风,减少应激,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抗病力,减少猪感染细菌发病的机会。
猪链球菌病是由一种致病性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的猪只均能感染,但以中小猪多发,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随之降低。过去,猪链球菌病症状以形成局部脓肿的较多,败血型仅为个别散发;但近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来势猛、传染快、病程短、死亡率高的败血型链球菌病,对养猪业的发展威胁很大。
【病原】链球菌呈球形或卵圆形,单个、成双或形成不同长度的链条,革兰氏染色为阳性。链球菌存在于大多数哺乳动物的扁桃体和鼻腔内。当引入带菌的种猪、仔猪时,加之饲养密度大、通风不好、猪群混杂等应激条件,即可引起本病的发生。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其次是皮肤创口感染。链球菌能被各种消毒剂杀死。
【主症】猪的链球菌感染有三种类型,分别由不同的菌型引起。不同类型的主症、剖检变化都不尽相同,比较复杂,不易确诊。
链球菌性淋巴结脓肿主要由E群链球菌引起。多见于颌下淋巴结、咽部淋巴结和颈部淋巴结发生化脓性炎症,并有全身症状。也可以在此基础上通过血源扩散,引起其他部位脓肿。
链球菌性败血症由C群兽疫链球菌引起。表现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到40-42℃,全身衰弱,精神委顿,腹下有紫红斑,死亡率高。最急性病例,往往头晚未见任何症状,次晨就死亡。有的便秘或腹泻,尿含血液,皮肤有出血点或紫红斑;有些病猪呈现肺炎症状,呼吸浅快,有浆液性鼻漏;有的跛行,甚至卧地不起。一般经-12-18小时死亡,有的转为亚急性或慢性。
链球菌性脑膜脑炎由C群链球菌引起,多发于8周龄仔猪。病初体温可升高到40.5-42.5℃,有的中后期的体温可降至正常。有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空嚼、磨牙,伏卧,继而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运动,甚至昏迷不醒,经30-36小时死亡。
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如病初体温一般升高,但也有不升高的;有的不呈现症状时,体温升高到40-41.5℃,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其体温可降至正常。所以在诊断时应一一鉴别,以免误诊。
剖检变化可见胸、腹及四肢下端呈紫红色,胸腔或腹腔内常有黄色水液,会厌软骨点状出血,气管内常有暗红色泡沫,肺部瘀血水肿,呈暗红色,肝、脾有时肿大,血液凝固不良,淋巴结瘀血水肿。脑炎型的可见脑膜和脑实质充血、出血。
【防治】每年定期进行链球菌苗预防注射,一般在断乳后进行免疫1次,免疫期为半年,如是种猪应隔6个月后再免疫1次。对发病的猪群应及早诊断,进行隔离治疗,猪舍、场地、用具可用10%石灰乳或2%烧碱消毒。同时采用药物预防,每吨饲料中加入四环素125g,饲喂4-6周,也可以预防本病的发生。
治疗以西药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为主,辅用中药治疗。
1.青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万-3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连用3天;最好配合使用链霉素0.5-lg肌肉注射,其效果更佳。
2.复方磺胺嘧啶钠按每千克体重0.1g肌肉注射,首次倍量,每天2次,连用4-5天。
3.对淋巴结脓肿型的按外科常规治疗,先切开排脓,而后抗菌消炎。
4.对脑炎型的病猪应采用林可霉素(洁霉素)或红霉素治疗:林可霉素按每千克体重5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用3-5天;红霉素按每千克体重6mg缓慢静注或分点肌注,每日2次,连用3-5天。
5-野菊花60g忍冬藤60g紫花地丁30g白毛夏枯草60g七叶一枝花15g,煎汁,拌料喂服。
6.蒲公英30g地丁草30g,煎汁,拌料喂服,每日2次,连服3天。
7.钩吻藤(亦称胡蔓藤、大茶药)用于败血性链球菌病的预防、治疗:以去皮干藤计算,大猪20-30g,中猪10-20g,小猪5-10g,加水煎1-2小时,灌服,每日2次,连服3天。此药有毒性,宜慎用。


猪脑脊髓炎


症伏

潜伏期2~28天或稍长。主要是该病毒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的肌肉抽搐、共济失调肢体麻痹等症状。

急性的病初体温40~4度或更高达数日,倦怠,厌食;随后出现脑炎症状,有寒战,运动共济失调;重症有肌肉抽搐,眼球震颤,四肢僵硬,犬坐状或侧卧。食欲废绝,呕吐,受声响或触摸刺激时,引发四肢不协调活动,角弓反张和大声尖叫。1~2天后体温下降,发生昏迷、麻痹,于第3~4天死亡。

亚急性由低毒株引起本病(英国的塔番病),症状轻,死亡少。但14日龄内乳猪发病多而严重,3周龄以上猪少见发病;常见体温升高,运动失控,平衡失调,感觉过敏,肌肉震颤,关节着地,最后肢体麻痹。

防治要点


病猪康复后有坚强免疫力达几个月。欧洲现用福尔马林灭活氢氧化铝吸附疫苗,注射2~3次,间隔10~14天,免疫期约保持6个月。可采用加强护理和对症疗法。可试用广西北海市兽药厂生产的链脑心康,1次量0.08~0.1毫升肌注或静注,1日2~3次,连用2~3日。或河南森隆兽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森抗特号(新广谱抗病毒药),1次量0.2~0.3毫升斤克体重肌注,每日1次,连用数日。

猪的配种


配种是提高繁殖力,实现高产,降低生,。成本的重要环节。一方面要提高公猪的性欲,增加射精量,改进清液品质,提高配种能力,另一方面,要促使母猪正常发情和多排活力强的卵子,然
后实施先进的配种技术,做到适时配种.提高受胎率。

1.提高精液的质量

养公猪的目的就是为了配种,在本交的情况下1头公猪可繁殖仔猪近万头,可见,公猪在猪群增殖中起着重要作用。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和配种能力,应当经常、持营养、运动、配种利用之间的平衡。三者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如其间失去平衡,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假如在营养丰富,运动不足的情况下,公猪肥胖,影响配种利用:如在营养不足,运动或配种利用过度的情况下,公猪会消瘦,射精量减少,精子活力不强,影响配种效果。

2.母猪分娩后的发情规律

母猪分娩后通常在不长时间内出现3次发情:第一次出现在产后2-7天,发情征状不明显,不能正常排卵受胎,是一次不孕的发情期;第2次发情出现在产后22-32天,征状亦不很明显,但若配种可以受胎,也不会影响泌乳和产仔成绩,是一次应该利用的配种时机;第3次是断乳后3-7天。据统计,在正常饲养管理条件下,大群母猪中,仔猪35日龄断乳后,7天发情的母猪占85%,是一次必须抓住的配种时机。

3.促进母猪正常发情排卵

仔猪的个体发生,起源于受精卵。要繁殖大量品质优良的仔猪,除获得量多质优的精液外,还必须使每头繁殖母猪正常发情和排出大量健壮的卵子。仔猪是发展养猪生产的物质基础,饲养母猪在于保持种用体况正常的性机能,达到繁殖力高,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的目的

猪是多胎高产的家畜.母猪卵巢中约有卵原细胞11万个,在它一生繁殖利用年限内只排卵400个左右。一般情况下,经产母猪在一个发情期排卵20个左右,将排卵数称为潜在繁殖力。但每胎实际产仔仅为10头左右,故将产仔数称为实际繁殖力。约有30%-40%的卵子中途死亡,可见实际繁殖力具有良好作用。

配种前应保持母猪的种用状况,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对排卵数量、卵子品质、排卵的一致性和正常受精均有良好效果。最初期的受精卵处于游离状态,发育所需营养主要靠卵子本身的营养来维持,发育良好的卵子,各种营养齐全,不仅容易受精,而且受精后发育正常。对母猪实行10-14天配种前短期优饲催情,以利正常发情排卵,在生产中常用的促进母猪发情的办法有:试情、并圈、按摩乳房、运动、并窝和控制哺乳时间等。

猪痢疾的临床症状 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猪痢疾又叫猪血痢,是由猪痢疾密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肠道传染病,主要临诊症状为严重的粘液性出血性下痢,急性型以出血性下痢为主,亚急性和慢性以粘液性腹泻为期为主。剖检病理特征为大肠粘膜发生卡他性、出血性及坏死性炎症。通常是小于5月龄的仔猪容易发生,尤其是2~4月龄最容易出现发病,而哺乳仔猪基本不会发病。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痢疾的临床症状猪痢疾的防治措施。

1、病因分析

营养因素。仔猪由于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消化机能,如果饲喂含有过多油脂的饲料,或者含有过高米糠、鱼粉、豆饼等高蛋白饲料,其消化机能容易发生紊乱,从而导致腹泻,造成机体抵抗力减弱,进而引起该病。另外,使用某些质量不合格的原料配制饲料,或者饲料没有进行妥善保管而发霉变质等,也都能够导致机体抵抗力减弱,从而诱发该病。

哺乳母猪带病。如果哺乳母猪感染疾病,会导致生理代谢发生紊乱,使后代仔猪往往会吮食变质的乳汁,从而使其沉积感染病原体,且在体内大量繁殖,进而导致机体发生消化不良而引发该病。另外,如果母猪代谢发生紊乱,导致泌乳量下降,使后代仔猪无法饱食,往往会出现采食污染病原体的粪尿,促使肠道发生卡他性炎症,从而引起痢疾。

应激反应。圈舍内没有及时铺设垫草或者未经常进行更换,同时在夏季温度过高时没有及时进行防暑降温,而秋冬季节为加强保暖而关闭所有门窗,导致舍内空气无法流通,从而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进而引起该病。另外,仔猪在进行长途运输时,也能够使其发生应激反应,从而造成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感染病原体而发生肠道炎症,最终引发该病。

环境卫生差。如果圈舍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尤其是夏秋阴雨时节,仔猪圈舍往往过于潮湿,容易滋生大量的病菌,再加上仔猪的消化道还没有发育健全,无法产生足够的游离盐酸,从而无法抑制病原菌。在仔猪消化道内侵入病原菌后,会使肠道黏膜受到刺激而发生肠道卡他性炎症,使其吸收功能减弱,最终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该病具有1~2周的潜伏期,长时能够达到2~3个月。根据病程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通常可分成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最急性型,流行初期,少数病猪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大多数病猪会发生严重下痢,食欲完全废绝,早期排出质地较软的灰黄色粪便,接着发生水泻,排出混杂黏液、血块,甚至是混杂脱落黏膜或者纤维素渗出物碎片的粪便,并散发腥臭味,最终肛门明显松弛,精神萎靡,眼球下陷,明显寒颤,往往在抽搐后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只能够持续12~24h。急性型,是暴发该病时比较常见的类型,病猪初期排出质地较软的稀粪,之后则排出混杂大量半透明黏液的胶样粪便,且往往会混杂有凝血块及脱落的黑红色黏膜组织碎片,食欲不振,增加饮水,伴有腹痛,机体日渐消瘦,耐过会变成慢性型,病程一般持续7~10天。慢性型,通常在流行中后期出现,病猪食欲不振或者基本正常,贫血,机体消瘦,下痢时排出混杂黑红色黏液及血液的粪便,呈现里急后重,容易出现复发,病程至少能够持续4周,有些甚至在康复后出现复发,形成不容易净化的顽固性疾病。

3、类症鉴别

猪胃肠炎。二者相似之处是都具有传染性,病猪体温升高达到39.5~40.5℃,排出混杂血液的水样稀粪,并散发腥臭味,且渴欲增强等。区别是猪胃肠炎通常在每年12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最容易发生,而夏季基本不会发生,新疫区全部猪都会出现发病,小于10日龄的仔猪基本上全部发生死亡,而架子猪会发生喷水状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二者相似之处都具有传染性,病猪食欲废绝,发生腹泻,初期排出黄色粪便,后期变成水样。区别是猪流行性腹泻通常在冬季即12月份到第二年2月份发生,且通常是断奶猪容易发生,育成猪患病后症状较轻,持续4~7天腹泻,成年猪患病后会经常出现呕吐,食欲减退。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病猪出现1天腹泻,可使用止泻药物进行治疗,一般选择使用四环素族抗生素,按每吨饲料添加100~200g,连续使用3~5天;也可在每吨饲料中添加300g呋喃唑酮或者硫酸新霉素,连续使用14天。此外,也可使用壮观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来防治该病。病猪病程持续超过2天时,可在使用止泻药物的同时,配合在饮水中添加氨基维他、电解多维,及时补充机体大量消耗的维生素,并配合使用消炎药物。病猪病程持续超过3天时,要先进行补水补盐,如果出现衰竭症状还要进行强心,在症状缓解后使用大剂量的止泻、消炎药物进行1~2天治疗,在止泻后还要使用健胃剂促使消化功能恢复。

加强饲养管理。禁止从疫区购买猪,到场后必须进行至少1个月的隔离检疫。猪场最好采取全进全出的单一饲养制度,尽可能避免各种能够引起应激因素的出现。猪舍、环境要保持清洁卫生良好,定期进行消毒,粪便要及时清除。对于没有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只要出现病猪最好及时采取淘汰处理,并对圈舍及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清扫,并使用1%来苏儿进行严格消毒。

痢疾是夏秋季节最常见的一种肠道传染病。它的主要症状是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中带脓血,俗称赤白痢。现代医学则把痢疾分为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和阿米巴痢疾两种。

一、细菌性痢疾

有的人突然发冷发热,有时还恶心,呕吐、头痛、周身乏力,而最主要的是腹坠痛,腹泻次数增多,有的一天拉上30~40次。大便起初是稀粪水,很快转变为脓和血,然而每次只拉一点点,刚拉过又想拉。后面这种现象就叫“里急后重”或“下坠”。具有这些症状,十之六七是得上了菌痢。
轻型菌痢就有上述主要表现,但大便次数不太多,便中仅含粘液,无脓血,有的可能不治“自愈”。
急性中毒型菌痢大多发生在2~7岁体质较好的儿童。通常突然高烧谵语,浑身出冷汗,往往病儿还未拉稀,只听肚里咕咕作响,就已出现紧急情况,病死率较高。因此,夏秋季遇到类似情况,要立即送医院。只要抢救及时,绝大多数可转危为安。
粪便是痢疾传播的主要来源。首先是急性病人的粪便;其次,慢性病人的粪便中也有这种细菌;第三,恢复期病人,表面上看病已经好了,但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细菌还随着粪便排出;最被人忽视的是健康的带菌者。这种人看起来挺健康,但他的大便中却带有痢疾杆菌。
当带有痢疾杆菌的粪便污染了人的手、通过手又传染了各种生熟食品,或者是苍蝇把细菌直接带到饭菜,瓜果上,或者是粪便污染了饮水,这时,不讲究卫生,好喝生水和不洁的冷饮,好吃凉菜或瓜果的人,就很容易传染上菌痢。
急性菌痢患者必须卧床休息,�按照肠道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消毒、隔离,粪便也要消毒处理。病人需多喝开水(多次少量的喝),还要注意饮食;初发病的几天只能吃流质,如豆浆、牛奶、藕粉等,稍好后再改吃挂面、稀粥、鸡蛋;有渣和粗纤维的食物,必须等痊愈后一段时间才能吃。
治疗菌痢目前国内应用最多的叫复方新诺明片(它是磺胺甲基异恶唑SMZ和甲氧苄氨嘧啶TMP的联合制剂),成人每次两片,小儿按SMZ计算为50~75毫克/公斤/日,均每天服两次;也可用磺胺二甲基嘧啶SM2或磺胺嘧啶SD或磺胺噻唑ST代替SMZ,但都需加服等量碳酸氢钠,如用磺胺眯SG、肽磺胺嘧唑PST等代替则不必服碳酸氢钠片。对磺胺过敏或严重肝病、肾病、出血性紫癜、白细胞减少者忌用。服药一般5~7天,要一直服到症状消失,大便正常之后一两天,才能停药。有些人吃一两天药后就轻易停药,这样最容易变为慢性菌痢。如服用磺胺类药一两天效果不显著,则应改服痢特灵(0.1克,每天4次),无效则选用氯霉素(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四环素、土霉素等。中药黄连(黄连粉或黄连素片,成人100~300毫克/次,小儿10~20毫克/公斤/日,分8~4次服)有很好效果,香连丸也不错(每次服6~9克,一天2次)。此外,大蒜,马齿苋、茶叶、辣蓼、地锦等单方,对轻型菌痢也有作用。针灸疗法(主要穴位是天枢、足三里)也有一定效果。
要预防菌痢一是不喝生水,不吃腐烂的瓜果,不随地大小便,饭前便后洗手,吃瓜果要洗净消毒(用高锰酸钾水);二是要坚决消灭苍蝇;三要用凉开水洗净凉菜(韭可多放一点醋,半小时后食用能杀菌);四是最好每天吃一两瓣大蒜;五是要彻底治疗慢性菌痢患者和健康带菌者(特别是炊事人员)。

二、阿米巴痢疾
阿米巴痢疾是由痢疾变形虫,而不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它的传播方式和菌痢完全一样。它的症状比菌痢来得缓和,大便次数也较少(一般每天10次以下),大便颜色多为暗褐色,脓比较少,臭味较重,而且大便时总有一些粪质,不全是脓和血,下坠的感觉也不明显,这些可以和菌痢相鉴别。
由于阿米巴原虫有溶解组织的能力,它还能到处游走,因此,阿米巴痢疾有时能并发其他的严重疾病如腹膜炎、肝脓肿、肺脓肿、脑脓肿等,所以也不能忽视。另一方面,它如不被彻底治疗,也会变成慢性带包囊的患者,所以需注意彻底治疗。药物可选用吐根素注射(病人必须住医院进行);也可用灭滴灵(每次0.4~0.6克,小儿50毫克/公斤/日,均连服5~10日,每日3次)、药特灵,巴龙霉素等口服。中药鸦胆子仁,每次服10~20粒,每天3次,连服10天,效果很好(但这种药对口腔刺激大,需装在胶囊里或裹在馒头皮或桂元肉内吞服)。

猪湿疹的临床症状 猪湿疹的治疗措施


猪湿疹又称猪湿毒症,主要是猪长期生活在嘲湿的环境中造成的,是一种过敏反应,主要是由于表皮和真皮上皮感染致敏物质而发病,通常在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容易发生,主要特征是病猪皮肤上存在红斑、疹疮,且明显瘙痒,且由于食欲减退,往往会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或者停止,严重损害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湿疹的临床症状猪湿疹的治疗措施。

1、病因分析

该病的发生通常与来自外部或者猪体内部产生的某些致敏物质相关,如圈舍环境卫生恶劣、通风较差、采取湿热熏蒸、饲养密度大、体表皮肤不清洁、饲喂饲料单一以及缺乏营养,尤其是摄取矿物质、维生素以及缺锌。另外,如果垫草中残留有较多的农药,采食某种有毒植物或者腐烂变质的饲料,体表被吸血昆虫叮咬,以及患有内分泌机能障碍、新陈代谢紊乱、慢性消化不良、慢性肾脏病,以及体内寄生虫产生的毒素等,也都能够发生该病。

2、临床症状

急性湿疹。根据不同病性及经过,可分成几个时期。红斑期,即发病初期由于患处皮肤发生充血,会在无色素部位出现不同大小的红斑,且伴有轻度肿胀,用手指按压会发生褪色,叫做红斑性湿疹。丘疹期,即随着炎症的进一步加重,血管渗出的浆液导致皮肤乳头层被浸润,出现分界清晰的粟粒或者豌豆大小的隆起,通过触诊感到坚硬,叫做丘疹性湿疹。水疱期,即在丘疹炎症产生较多的炎性渗出物,导致皮肤角质层发生分离,从而会在表皮下出现透明浆液性水疱,叫做水疱性湿疹。脓疱期,即由于水疱期发生感染而化脓时,会导致水疱逐渐变成小脓疱,叫做脓疱性湿疹。糜烂期,即小水疱或者小脓疱发生破裂,有鲜红色的糜烂面露出,且会产生脓性渗出物.导致创面湿润,叫做湿润性湿疹或者糜烂性湿疹。结痂期,即随着糜烂面上存在的渗出物发生凝固干燥,变成褐色或者黄色痂皮,叫做结痂性湿疹。鳞屑期,也就是急性湿疹的末期,由于痂皮发生脱落,新生上皮不断发生增生角化,然后脱落,如同糠秕状,叫做鳞屑性湿疹。在发病过程中,某些时期可能占有较大优势,而其他各期相对不明显,甚至停止在某个时期,病变处逐渐结痂、脱屑,然后康复。

慢性湿疹。症状基本与急性型相同,主要特点是病程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容易出现复发,且不会存在明显的病期界限,患处具有较少的渗出物,皮肤变得干燥,有所增厚。

3、类症鉴别

疥螨病,是由于寄生有疥螨导致,能够快速传播,临床症状及痒感类似于湿疹,但取渗出液进行涂片镜检,能够看到大量的疥螨虫体,而湿疹只会导致少数猪发病,且无法检出虫体。皮肤瘙痒症,是在体内和外界各种不良因素反射性作用下影响皮肤机能,使其出现瘙痒,尽管皮肤瘙痒但能够保持完整,没有损伤,且不存在湿疹病的充血、潮红、水疱、脓疱等现象。皮炎,主要症状是病猪患处红、肿、热、痛,但不会出现瘙痒。晒斑,通常是白猪和仔猪容易发生,主要是由于在强烈的阳光下照射而导致皮肤发生炎症,临床上会具有明显的疼痛,但不会造成严重的瘙痒。

4、治疗措施

西药治疗。主要采取局部处理,病猪患处可使用2%的明矾水、3%的硼酸水或者2%-3%的来苏儿进行刷洗,接着涂擦适量的氟氢松软膏或者氧化锌软膏。如果患处发生破溃,要先涂擦碘酒进行消毒,接着涂擦适量的消炎软膏,如红霉素或者磺胺软膏等。对于细菌性湿疹,病猪可先用o.1%呋喃西林液对患处冲洗,然后涂沫适量的碘氟;或者先对患处使用O.l%的高锰酸钾水清洗,接着取等量的生石灰和醋,混合均匀,晒干后研成粉末,在患处涂擦,每天2次。也可取3g明矾、10g敌百虫、50mL酒精,混合均匀后用药棉蘸取对患处擦洗,每天1次,连续使用2天。另外,病猪也可静脉注射钙制剂,每只使用10%10-20mL氯化钙溶液或者葡萄糖酸钙,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此外,也可取2-4mL地塞米松注射液、2-4mL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混合均匀后注射,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

中药治疗。急性湿疹,其中热盛型主要采取凉血解毒、清热利湿,可取30g白鲜皮、15g大青叶、30g白茅根、30g生石膏、15g生地、15g黄芩、15g车前草、15g胆草、15g六一散,方中白鲜皮具有止痒、利湿驱风作用,大青叶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生地、白茅根具有清热凉血作用,生石膏具有清热作用,黄芩、胆草具有清肝胆热作用,六一散、车前草具有清热利湿作用;湿盛型主要采取健脾利湿,同时配合清热,可取15g陈皮、15g苡仁米、15g干生地、10g苦参、30g白鲜皮、15g白术、15g地肤子、15g云茯皮、10g焦槟榔,方中焦槟榔、陈皮具有和中导湿滞作用,苡仁米、白术、云茯皮具有健脾利湿作用,苦参具有清热除湿作用,地肤子、白鲜皮具有止痒、利湿祛风作用,生地具有清热凉血作用。慢性湿疹,主要采取健脾利湿、活血生津,可取30g白鲜皮、15g茯苓、15g苍术、10g桃仁、15g当归、15g党参、15g赤芍、15g丹参、15g白术、15g生芪、6g红花。方中白鲜皮具有利湿止痒作用,红花、丹参、赤芍、当归、桃仁具有凉血活血生津作用,苍术、茯苓、党参、生芪、白术具有健脾利湿作用。

猪湿疹的症状
急性患猪大多发病突然,病初猪的颌下、腹部和会阴两侧皮肤发红,同时出现蚕豆大的结节,并瘙痒不安,以后随着病情加重患猪皮肤出现水泡、丘疹,水泡、丘疹破裂后常伴有黄色渗出液,最后结痂或转化成鳞屑等。急性患猪若治疗不及时常会转成慢性,因皮肤初厚、瘙痒,猪常揩墙、擦树止痒,导致全身被毛脱落,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久之猪体消瘦,虚弱而死。
诊断鉴别
根据饲养管理情况和临床症状容易作出诊断
预防
高温季节不要在猪舍内积肥,而应该常清扫猪圈,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圈内漏雨,并勤把垫草置于太阳下曝晒。墙壁湿度大的还可撒一些石灰除潮。
防制措施
(一)治疗
1、急性型的治疗:可给病猪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10~20mL,同时内服维生素A5000IU,维生素C片和复合维生素B片各0.5~2g,必要时可注射肾上腺素0.5~1.5mL。对于患部出现潮红、丘疹的病猪,可用鱼石脂1g,水杨酸1g,氧化锌软膏30g,混合后涂擦,每天1次。患部渗出液较多时,可涂擦3%~5%的龙胆紫酒精溶液或撒上等份的硼酸和鞣酸混合粉剂。
2、对慢性型的治疗:取红花9g,当归15g,党参14g,苍术9g,桃仁9g,生芪15g,茯苓9g,赤芍12g,丹参15g,煎水,去除药渣后掺入少量精料给病猪喂服。外洗治疗可先用肥皂水洗净患部,再涂擦10%的硫磺煤焦油软膏。如果病猪患部化脓,可先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再撒上消炎粉。如患部结痂、鳞屑积聚,可先用3%的双氧水冲洗干净,再涂上鱼石脂软膏。
(二)预防经常清扫猪圈,保持舍内清洁干燥,防止圈内漏雨,勤晒垫草。墙壁湿度大的还可撒一些石灰除潮。

猪的直肠脱


直肠脱见肛门外有圆柱形下垂的肿胀物,在患猪卧地或排粪时不能缩回,在肛门括约肌的压力下循环障碍,水肿加重,表面干燥,污秽不洁,呈暗红色或紫黑色,甚至发生龟裂、出血、糜烂、坏死和继发损伤;同时伴有全身症状,体温升高,精神欠佳,食欲不振,频频努责,排粪困难。若并发肠套叠时,圆柱肿胀物向上弯曲,手指可沿直肠脱出物和肛门之间插入;若并发结肠套叠或肠管破裂,可发生败血症。脱肛是直肠末端黏膜脱出,为暗红色半球状,表面轮状皱缩,病初可自行回缩;如脱出 膜发炎、水肿,无法回缩,肛门处见圆球状物,色淡红或暗红色肿胀。


针对病因做好防制工作。在治疗原发病如腹泻、便秘的同时,对直肠脱或脱肛及时用高渗盐水、0.1%高锰酸钾液、3%明矾水、0.5%新洁尔灭液将脱出 膜清洗干净,除壬污物或坏死 膜,热敷,缓慢地将脱出粘膜还纳于肛门内;若脱出黏膜严重水肿,边洗边用手掐破水肿的 膜,涂上枯矾与食油或五倍子粉,选在不努责时将脱出部分送回;若脱出 膜坏死,剪去干裂坏死组织,涂1%~2%碘甘油送人肛门内;整复后努责不断,可进行荷包缝合,留两指大的排粪口,打成活结,一周左右拆线;或距肛门孔2~3厘米处的上方和左右两侧直肠旁组织内各点注入70%酒精3~8毫升、2%普鲁卡因液3~5升,诱发直肠周围炎性反应,容积增大,借以固定防脱;若脱出直肠很多,无法整复,且有坏死组织、穿孔或套叠,则需直肠部分切除术,先进行清洗、消毒、麻醉后,在近肛门处健康肠管上,用消毒的2根长针相互垂直或成十字形刺入,固定肠管,在距固定针后2厘米处切除坏死肠管,充分止血。用细缝线和圆针对肠管两断端浆膜肌层和 膜层分别做多个结节缝合,用消毒药水洗净,涂以碘甘油或抗生素药液,除去固定针,将直肠还纳于肛门内;若并发肠套叠时,力求整复或切开脱出直肠外壁,将套叠肠管整复原位,并配合全身疗法。

猪的纯种选育


纯种选育即同一品种的公、母猪交配,对所生后裔进行选育。目的在于保持和提高该品种的优良特性,扩大优良个体的比例,生产大量品质优秀的纯种后代,一方面为育种提供遗传资源和育种材料,另一方面为杂交利用提供统一纯度高、质量好的亲本。

1.血系繁育
保持一定数量的血统(4个以上),按血统分组.采用组内和组间循环交配,各家系等量留种.以控制近交增量,达到保持品种优良的目的。

一个血系,公猪12^-20头.母猪50-100头,一个血系要保持4个血统,一个血统公猪4头,母猪16-20头,血系是在同一品种内含有一定独立血统的群体,血统是指同一品种在一定世代内有共同祖先,遗传上并具有一定相似的小群体。这一方法,虽能保持品种优良特性,但对提高品种的品质效果不明显。

2.品系选育

在同一品种中建立不同品系,进行多世代的闭锁繁殖、增育和选择,有效地提高纯种的性能。

3.良种登记

这一办法鼓励育种者选择和培育良种的积极性,既有利于良种性能的提高,又有利于良种的推广与利用。

长白猪的生长特点 外来优良猪种


长白猪又称为兰德瑞斯猪,原产于丹麦,目前世界上养猪业发达的国家均有饲养,是世界上最著名,分布最广的主导瘦肉型猪种,是养猪生产不可或缺的优秀猪种。长白猪现有丹系、法系、加系、美系、英系等几个品系。

长白猪由于体型特长,毛色全白,故在我国称它为长白猪。体躯呈流线型,头小,鼻嘴直,狭长,两耳向前下平行直伸,背腰特长,后躯发达,臀腿丰满,rǔ头数7~8对。

长白猪性情温驯,行为不易受惊,对外来刺激反映温和,不打斗。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等优良特点。

经产母猪产仔数可达11.8头,仔猪初生重可达1.3千克以上,多作母本,在国外三元杂交中长白猪常作为第一父本或母本。该猪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优良猪种之一,许多国家的猪种改良都引入了该猪种血源。猪成年体重,公猪可达450公斤左右,母猪可达350公斤左右。

品种特征:体型特别长、毛色全白,故称长白猪。全身被毛白色,头小轻秀、颜面平直,体躯呈流线型,耳向前倾,胸部窄,背线平直稍呈弓形,后躯肌肉特别丰满,背腰特长,四肢结实,rǔ头一般7-8对,颜面直,耳大向前倾,背腰长,体形前窄后宽,呈流线型,体驱长,有16对肋骨,大腿丰满。

繁殖性能:产仔数12头,初生重1.4千克左右,60天断奶重18千克左右,6月龄肉猪体重90千克左右,屠宰率为75%;胴体瘦肉率为58.1%,成年公猪体重400千克左右,母猪300千克左右。

育肥性能:6月令体重超过90公斤,日增重550800克,料重比3.0-3.5:1,屠宰率72%,胴体瘦肉率6365%。

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生长发育迅速,6月龄体重可达90千克以上。体重90千克时屠宰,屠宰率为70%一78%。月同体瘦肉率为55%一63%。母猪性成熟较晚,6月龄达性成熟,10月龄可开始配种,母猪发情周期为21-23天,发情持续期2-3天,初产母猪产仔数9头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2头以上,60日龄窝重150千克以上。

杂交利用:在饲养条件较好的地区,以长白猪为父本,与地方猪种或我国的培育猪种杂交,均能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由于其繁殖能力较强,所以国外多用此为母本,与杜洛克或大白猪杂交。我国现在大部分地区多以长白猪为母本,以大白猪为第一父本生产的杂种母猪(习称长大杂良种母猪),再以杜洛克或汉普夏公猪为第二父本进行三元杂交生产商品瘦肉型猪,能取得产仔多、成活率高、断奶窝重大、生长速度快、规格一致、胴体质量高的最佳效果,这种杂交组合适合于外向出口型猪场,为我国现行推广的猪种杂交组合,应用范围日趋扩大。

长白猪的选育:

长白猪对饲养要求很高,体质较弱,抗逆性差,极易发生繁殖及裂蹄等疾病,所以长白猪的选育工作很重要。

在选育过程中要注意协调客户和选育目标的矛盾。即:既要满足客户挑选种猪时对种猪外形的要求,又要兼顾种猪本身具有的优良性能;在选育过程中有时为了改良某一性状,大胆地有的放矢地引入杂交品系的血缘再加以固定也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首先要看猪的繁殖性能:要求产活仔数初产为8.5头,经产活仔数为11头,21天龄窝重45公斤,断奶成活率90%。

其次要看猪生产性能:要求日增重760克,饲料报酬平均2.24:1,背膘1.15厘米,瘦肉率65%,眼肌面积33平方厘米,肉色3分。

最后,要以生产出适应性强,产活仔多,增重快,饲料报酬高,背膘薄,后躯丰满的新型长白猪为标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11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牛乳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