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认识猪瘟,并防止好猪瘟呢?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由猪瘟病毒引起,属于一类动物传染病,在我国流行了100多年,至今仍然对养猪户造成重大危害,猪瘟传染性大,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据数据分析,在我国,病死的猪有30%以上是由于猪瘟致死的。那么怎样认识猪瘟,并防止好猪瘟呢?

当前猪瘟的流行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养殖户应该如何有效诊断、控制、预防猪瘟的发生!
1,传播广泛,病情温和,猪瘟流行毒株经过分析,来自全国的绝大部分地区,有一半的猪场发生猪瘟是因为从外边购进仔猪导致的,引起猪瘟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是生猪的市场交易行为和跨省运输。我国常见的是非典型猪瘟,病程延长。
2,散发为主,多发于小猪,一般在全国零星散发,往往局限于某个地区,某个猪场,没有明显季节性和地域性,发病的猪都是90天内的猪,断奶前后和10天内的猪发病率高,种猪和育肥猪很少发病。养殖户应该如何有效诊断、控制、预防猪瘟的发生!
3,持续感染,免疫力低,母猪体型较大,抵抗力强,猪瘟病毒感染母猪后,会通过胎盘将猪瘟病毒传递给猪胎,持续感染会造成母猪带毒,母猪会发生流产,死胎,弱仔等繁殖障碍病。我国大部分猪场是做过猪瘟疫苗的,但是经过免疫的猪场,也是会发生猪瘟疫情,这主要是因为免疫耐受和免疫剂量不足造成的。
4,混合感染,猪瘟最大的危害是和其他疾病造成混合感染,增加了发病的可能性,使病情复杂化。常见的混合感染是猪瘟和蓝耳,猪瘟和伪狂犬,猪瘟和圆环,猪瘟和丹毒,猪瘟和猪肺疫,猪瘟和大肠杆菌,猪瘟和链球菌等。
猪场确定有猪瘟之后,要做好以下几点:养殖户应该如何有效诊断、控制、预防猪瘟的发生!
1,慎重引进仔猪,全进全出,从外地引进仔猪要严格把关,严禁从疫区和发病猪场引进仔猪,要从健康的猪场进猪,新进猪之后应该隔离饲养一个月左右,及时注射相关的疫苗,确定没有任何问题后再混圈饲养。对猪场的猪要全进全出,至少产房和保育舍要全进全出。猪舍要做好消毒,空圈一周后再进猪。
2,检测抗体,控制传染源,要定期检测抗体水平,调整免疫程序,猪场的病死猪和死胎,要进行深埋无害化处理,要及时清除粪尿,杀蚊灭鼠。养殖户应该如何有效诊断、控制、预防猪瘟的发生!
3,科学免疫程序,猪在25日龄和65日龄需要各免疫一次,怀孕母猪在配种前15天或者仔猪断奶时要注射猪瘟疫苗,配种或者怀孕期不要注射猪瘟疫苗,种猪每半年要注射一次猪瘟疫苗。
4,使用超前免疫,超前免疫是在仔猪出生后立刻注射猪瘟疫苗,免疫之后1.5小时后再吃初乳,这样可以解除母源抗体干扰,迅速提高仔猪的抗体水平。

1临床症状
1.1急性型
以发病急、高热稽留和败血症为临床特征;常突然发病,体温上升至40.5~41.5℃,常不表现其他症状,而在1~2天死亡。病猪表现高热稽留不退,食欲减退或废绝,精神沉郁,喜卧嗜睡,恶寒拱背,步态不稳。病猪有眼结膜炎,两眼有多量脓性分泌物。嘴唇内面、齿龈、口角、眼结膜、肛门和阴门,常有出血斑点。病初便秘、随后下痢,粪便内常混有黏液和血液。有的病猪出现神经症状如磨牙、全身痉挛等。病程约1~3周,后期常并发肺炎、坏死性肠炎或继发其他传染病,使病情恶化而死亡。
1.2慢性型
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为临床症状;症状似急性型,但较和缓,病情时好时坏。主要表现消瘦、贫血、行走摇摆无力、食欲不振、异嗜、便秘与腹泻交替,()皮肤有紫斑或坏死痂,生长发育迟缓,病程常在一个月以上,一些病猪可因体质恶化或继发感染而死亡,一些耐过的可康复。
2实验室检查
常采用的方法有:血清学检查、猪瘟兔化弱毒免体交互免疫试验、生物学试验(非免疫猪种)、荧光抗体试验等。
近些年来,急性猪瘟少发,常有非典型性猪瘟(温和型)病猪出现,其特点是病情温和,病热缓慢,病变局限,呈散发等不典型表现,这就须经实验室检验方可做出可靠的诊断和鉴别。
3防治
目前还没有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在病的早期,可采用注射高免血清进行被动免疫来抢救。
3.1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
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适时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活疫苗进行免疫。选择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3.2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
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进行实验室猪瘟抗原检测阴性,方可混群饲养。
3.3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
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以防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库、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
4免疫预防
(1)对一般猪场,由于母源抗体的存在,仔猪出生20日龄初次免疫接种猪瘟脾淋苗1头份,在60日龄时进行第二次免疫接种2~3头份。公猪一年免疫两次,母猪于断奶前2~3天进行免疫注射。
(2)对曾经严重发生猪瘟的猪场(也适用于散发性猪瘟的发病场),可超前免疫,即在仔猪出生后立即肌注1头份猪瘟疫苗,间隔1小时后再让初生仔猪哺乳,至60日龄时再免疫一次,剂量为4~5头份。
(3)对于正在发生猪瘟的猪场,要采取“超剂量免疫”,每头猪一次接种8~10头份猪瘟疫苗,先注射无临床症状的猪,再注射发病猪,一猪一针头,使猪群迅速建立坚强确实的免疫力。
为确保免疫效果,疫苗注射前后10天内,不要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相关推荐

猪瘟的病因分析 猪瘟的防治技术


猪瘟是规模化养猪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疾病,而且这种疾病与普通的感冒发烧不同,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因此,在养猪场如何做好猪瘟的预防工作,一直是人们关心的一件事情,做好这项工作直接关系着养殖户的利益。下面一起具体了解一下:猪瘟的病因分析猪瘟的防治技术。

1、病因分析

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猪瘟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病猪直接的传染,还有就是接触一些污染物也可以使猪瘟发生,以下就是对猪瘟产生的原因和他的病因进行的一系列分析。

1.1发生原因

猪瘟是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消化道、鼻腔黏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病猪是主要的传染源,其排泄物和分泌物可以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1.2潜伏期

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性四类。最急性病猪没有什么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病猪主要症状有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急性病猪精神差,发热时体温在40~42℃,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病猪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病猪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黏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慢性病猪体温不稳定,食欲不好,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1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温和性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2、防治技术

防治技术不只是从科技和医疗等方面来说的,科技和医疗技术固然重要,但是还要从基本的猪舍和猪的卫生来进行一系列的防治,因为猪瘟不仅是由于传染而导致,还有污染物,从而导致猪的发病,所以预防措施要从几方面来进行。

2..1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可以进行疫苗和疫苗接种,进行防治。现在市场上预防猪瘟的疫苗主要有乳兔苗、细胞苗、淋脾苗,接下来可以进行免疫监控,定期对猪做一个健康检查,及时对带有疾病的病猪进行处理,以免发生传染、扩散。最后要注意猪舍的卫生环境,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打扫和消毒,为保持猪舍的卫生也可以在猪的食物中定期加一些抗生素药物。

2..2疫情处理

一旦发现猪瘟疫情,应该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及时就诊,不可以耽误时间,以免错过最佳治疗阶段,发生大规模的疫情。等待上级划分疫点,把猪安排在疫点,进行疫点或疫区封闭,为了防止大规模猪的感染,对病猪进行处理,为了防止病猪尸体再次进行传染,必须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那些健康的猪及时进行接种,接种猪瘟疫苗,以免进行感染,最后对疫区进行一次认真的大规模的消毒,对猪舍、场地、用具等进行消毒,对粪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

3、结论

通过对猪瘟的病因分析与防治技术的研究,可以发现猪瘟的发病期长短不一,必须对猪进行一个全面的免疫监控,以此防止猪瘟的大规模发生,通过本文还可以发现猪瘟的发病不仅仅是通过病猪之间的传染,还有一些污染物的长时间存在也会导致猪瘟的发生,必须要时常对猪舍和场地以及用具进行打扫和消毒,保持一个干净卫生的环境,也可以防止猪瘟的发生。

猪瘟的病因流行特点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
潜伏期
简介
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四种类型。
急性型
1.病猪常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2.病猪精神差,发热,体温在40—42℃之间,呈现稽留热,喜卧、弓背、寒颤及行走摇晃。食欲减退或废绝,喜欢饮水,有的发生呕吐。结膜发炎,流脓性分泌物,将上下眼睑粘住,不能张开,鼻流脓性鼻液。初期便秘,干硬的粪球表面附有大量白色的肠粘液,后期腹泻,粪便恶臭,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粘膜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小猪可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及游泳状,甚至昏迷等。
症状:全身皮肤、浆膜、粘膜和内脏器官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全身淋巴结肿胀,
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粘膜及扁桃体出血。膀胱粘膜有散在的出血点。胃、肠粘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形成纽扣状溃疡。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转变而来,体温时高时低,食欲不振,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行走不稳。有些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长达一个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极高。
症状: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
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温和型
又称非典型,主要发生较多的是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较长体温稽留在40℃左右,皮肤无出血小点,但有淤血和坏死,食欲时好时坏,粪便时干时稀,病猪十分瘦弱,致死率较高,也有耐过的,但生长发育严重受阻。
防治措施
预防:A、免疫接种。B、开展免疫监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
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监测。C、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D、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E、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疫情处理
A、立即报告,及时诊断。B、划定疫点。C、封锁疫点、疫区。D、处理病猪,做出无害化处理。E、紧急预防接种。疫区里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即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F、消毒,认真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猪瘟(hogcholera,HC或SWliqefever,sF)
疫苗种类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非常强的传染病,常给养猪业造成毁灭性损失。预防猪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猪瘟疫苗。为了使广大养猪户正确选择和有效使用猪瘟疫苗,这里将猪瘟疫苗的种类和使用方法简介如下:疫苗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预防猪瘟的疫苗主要有以下三种:
1.猪瘟活疫苗(I)———乳兔苗。
2.猪瘟活疫苗(II)———细胞苗。
3.猪瘟活疫苗(I)———淋脾苗。
使用方法
猪瘟活疫苗(I)———乳兔苗的用法该疫苗为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为1毫升。该疫苗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注射本苗后可能有少数猪在1天-2天内发生反应,但3日后即可恢复正常。注苗后如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注射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该疫苗要在-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该疫苗稀释后,应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结冰,如气温在15℃以下,6小时内要用完;如气温在15℃-27℃,应在3小时内用完。注射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
猪瘟活疫苗(II)———细胞苗的用法该疫苗大小猪都可使用。按标签注明头份,每头份加入无菌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大小猪均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注射4天后即可产生免疫力,注射后免疫期可达12个月。该疫苗宜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为18个月。注射前应了解当地确无疫病流行。随用随稀释,稀释后的疫苗应放冷暗处,并限2小时内用完。断奶前仔猪可接种4头份疫苗,以防母源抗体干扰。
猪瘟活疫苗(I)———淋脾苗的用法该疫苗为肌肉或皮下注射。使用时按瓶签注明头份用无菌生理盐水按每头份1毫升稀释,大小猪均1毫升。该疫苗应在-15℃以下避光保存,有效期为12个月。疫苗稀释后,应放在冷藏容器内,严禁结冰。如气温在15℃以下,6小时内用完。如气温在15℃-27℃,则应在3小时内用完。注射的时间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
注意事项
以上三种疫苗在没有猪瘟流行的地区,断奶后无母源抗体的仔猪,注射1次即可。
在有疫情威胁时,仔猪可在21日龄-30日龄和65日龄左右各注射1次。
被注射疫苗的猪必须健康无病,如猪体质瘦弱、有病,体温升高或食欲不振等均不应注射。
注射免疫用各种工具,须在用前消毒。每注射1头猪,必须更换一次煮沸消毒过的针头,严禁打“飞针”。
注射部位应先剪毛,然后用碘酒消毒,再进行注射。
以上三种疫苗如果在有猪瘟发生的地区使用,必须由兽医严格指导,注射后防疫人员应在1周内进行逐日观察。

猪瘟能治好吗 慢性猪瘟怎么治疗


猪肉是我们每天都必然会吃的一种肉类,且每年的猪肉销量也是非常的高,故而有很多人纷纷创业养猪。创业养猪确实是一项比较热门的养殖项目,但是也存在这一定风险,因为若是养殖不当,猪就比较容易等猪瘟。那么如果猪得猪瘟了还能不能治好呢?

猪瘟能治好吗

如果你能够做好治疗,选对用药,是可以治好的。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慢性猪瘟怎么治疗

1、对全场2周龄以上猪实行紧急强化免疫,健康群每头5头份,免疫按距离疫群从远到近的顺序进行。疑似猪群进行超大剂量的强化免疫,以形成群体分离,每头20头份,注射后猪群很快会出现群体分离,将分离群隔离,分别管理;病猪群可用血清治疗并用抗生素等药物控制继发感染,或进行淘汰,做无害化处理;健康猪消毒并隔离饲养。

2、对持续感染或可疑的新生仔猪进行乳前免疫,第二天,再皮下注射抗猪瘟高免血清,每头2ml,以增强血中抗体浓度来对抗强毒。

3、对病猪、体温升高猪以及与病猪同栏但未发病的猪,一律用猪瘟高免血清紧急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0.5ml,每天1次,连用3d。其中,同栏尚未发病的猪注射血清,21天后再注苗1次。同时,连续数天使用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4、另外,采取消毒、隔离、封锁、重病和死猪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经采取上述综合性措施,几天后,猪场疫情逐渐平息,可挽救大部分潜伏期和早期病猪,仔猪存活率明显提高。在预防和控制方面,应对母猪开展猪瘟抗体检测,抗体偏低的可用5头份疫苗再次加强免疫,直到抗体达标为止。如反复免疫注射疫苗后抗体仍然达不到合格时,应将带毒母猪坚决淘汰。

如何预防猪瘟的发生

1、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做好猪瘟的预防注射工作,是防止猪瘟发生的关键措施。每年采取定期注射和经常补针相结合的办法,用猪瘟免化弱毒冻干苗,稀释后大小猪一律肌肉注射1ml。注射后第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可达1年以上。选择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

2、实行自繁自养的办法:若需要从外地购买猪种,运回后还须隔离饲养半个月左右,并进行疫苗注射,方可混群饲养。

3、加强集市管理和运输检疫:杜绝病猪在集市出售和收购、运输、传播疫病。生猪交易市场、猪库、屠宰场等猪只集中场所,特别应加强兽医卫生管理及检疫措施。

4、改善饲管:改善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的兽医卫生、消毒工作。

5、发生猪瘟时的紧急措施: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猪瘟。早期诊断,及时采取措施,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减少经济损失有重要意义。

猪瘟的症状

发病猪体温升高至41℃左右,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怀孕母猪以流产为主,多在怀孕后期;肥猪多表现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喜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咳嗽严重,多见有流鼻涕、打喷嚏、眼角分泌物增多;病猪多有消化道疾病,呕吐、腹泻、便秘与胃溃疡,尿色多数为黄或酱色;部分患猪皮肤发红,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也有紫色斑块;病程长的病猪肤色苍白,被毛粗乱。

如上所述,所以大家在饲养猪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预防猪瘟的发生,因为猪瘟可能会造成你损失惨重哦!而且猪瘟一但发生,一定要注意分群隔离,做好无害化处理。

猪瘟症状及猪瘟防冶的正确方法


目前在我国的养猪业生产中,猪瘟严重威胁着整个养猪业的生产和发展,也是导致和引起与其它疾病混合感染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它的存在使养猪业蒙受了巨大损失。全国每年在死亡猪的总数中,仅猪瘟导致死亡就占1/3,众所周知,2006~2007年的高热病综合征肆虐了我国大江南北,重创了我国的养猪业,也使所有的养猪人惊恐不安,一度众说纷纭,但最终经过多方的检测和剖析后,确认所谓的高热综合征不外乎就是多重感染所致。其中最主要的病源是由变异毒株引起的蓝耳病,猪瘟也紧随其后,虽然各个猪场有所不同,但猪瘟始终是榜上有名。充分证明了猪瘟是导致此次疫病流行的一大重要因素。

2009年的养猪业看似平静了许多,但究其原因却是当疫病流行过后,许多感染和耐过的猪建立起了特异性免疫力,使猪群得到了暂时性的保护。但是由于这些带毒母猪的普遍存在,排毒和散毒现象非常严重。面对这种局面,国内的养猪业还会不会重蹈覆辙?因此我们一定要痛定思痛,吸取以往的教训,不要让类似高热综合征的疫病再次危害我们的养猪业,使养猪人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只有科学的养猪,满足猪的需求,才能使养猪人受益,才能使整个养猪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下去。笔者就如何防控猪瘟工作归纳出几点意见和措施仅供大家参考。

1发生猪瘟的主要根源是带毒母猪

由于大多数猪场和散养户在疫病防控上不能做到科学监测,只是按常规和经验对猪群进行免疫,以至对自家猪场的抗体水平及其消长规律都不清楚,只是效仿和抄袭别人的免疫程序,由于免疫程序存在严重的不合理因素,结果导致了免疫失败。使猪群抗体水平参差不齐,猪群感染增多,使猪场进入了恶性循环。用于生产繁殖的母猪感染后其自身并不会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却会通过胎盘垂直感染胎猪,出现了死胎、木乃伊和弱仔等现象。有的仔猪出生后[临床症状表现为沉郁、震颤、间歇性腹泻,有的发生呕吐和运动失调,皮肤出现血斑块,皮下水肿等症状,有的则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死亡的情况也不同。可能与母猪带毒的多寡有关。而有的带毒母猪所产的仔猪表面看似健康,实际在胎猪时就已经感染,形成了先天免疫耐受猪,成为了亚临床感染的带毒猪。如未及时检测,这些猪就有可能被选做后备母猪,进行繁殖。如此周而复始地进行生产和繁殖,必将会使猪群感染压力增强,以至持续感染会在猪群中长期存在。感染猪虽无明显症状,但会终身带毒、散毒,成为猪瘟病毒主要宿主。致使猪群大面积发病和流行,如再不及时采取净化措施,斩断其恶性循环链条,猪群便会因此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招来更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高热综合征的出现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2提高认识科学防控

当今猪场所存在的疾病都不再是单一的,多是综合性的混合感染,而且新的病种层出不穷,造成老病未除,新病又至的局面。面对这些实际情况,就不得不让养猪工作者们冷静下来,重新思考和定位。从源头处抓起,在根本上控制猪瘟的发生,更关键的是要同时控制好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如蓝耳病、伪狂犬、猪流感、圆环病毒等。即使对这些传染病做不到净化和清除,也要使其与猪群保持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有赖于在养猪工作中一定要分清孰轻孰重,科学地解读和剖析,做到有的放矢,不要单一和片面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对猪群应积极采取和推广康乐养猪法,还给它们一份自由、一份健康。只有通过提高和增强其自身的机体抵抗能力,建立好猪群的非特异性抗体,才有助于其特异性抗体的构建,才能使猪群不再受类似高热综合征的侵袭,使猪瘟这些老大难的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3解读疫苗科学免疫强化免疫管理

我国的猪瘟兔化弱毒苗(C株)是国际公认的最佳疫苗株。疫苗的免疫效果主要是以防止临床感染为标准,而检验疫苗的免疫效果主要是在免疫后各个阶段用强毒进行攻毒后而保证猪只不发病。使猪群处于完全或大部分的保护状态(例如,笔者所工作的猪场。2006年开始使用福州大北农生产的诸稳康猪瘟脾淋苗,采用疫苗免疫和净化措施同步进行,并对免疫猪群的各个阶段做攻毒试验,保护率可达85%以上)。但多数猪场通过疫苗免疫后却普遍存在猪瘟的亚临床感染和持续性感染,给猪场带来了很大的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疫苗使用剂量

我国规定的每头猪免疫剂量为150RID,而欧洲药典规定的是400RID,我国台湾规定的是450RID。从这方面看我国的免疫剂量偏低,规定比现实表现明显滞后,而各个生产厂家所推荐的免疫剂量又都是各自为政,自立学说,让养猪人和猪场一头雾水,而且又都在搞花样翻新,新种类层出不穷。实际上如果猪场能够采取正确的防控方法和免疫程序,使用合格的疫苗,用任何一个种类都能够有效控制猪瘟的发生和流行。

3.2当前疫苗污染问题相当严重

据相关资料显示,从多个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中,大部分疫苗都被检测出了BVD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如果使用这种被污染的疫苗来免疫猪只,很容易使免疫猪只出现严重的临床感染症状。如胎猪在子宫内就受到感染,将会导致持续性感染和免疫耐受等。

3.3免疫程序不合理

现在多数猪场使用的免疫程序基本都是生搬硬套,常规的免疫程序是在仔猪20日龄时母子同时免疫,60日龄给仔猪进行二免。笔者曾经到过很多猪场,并与其管理人员谈到此事,他们也都认为这么做是不合理的。因为这会因母源抗体的干扰和已经被野毒感染,导致免疫失败。而如果按正确科学的方法去制定新的免疫程序,要为此付出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所以都不愿意去做。这就使本来可以得到解决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让自己的猪场在这种模糊的意识和行为下自酿了一杯苦酒。笔者在这里建议和呼吁,在给猪场制定免疫程序时,一定要通过实验室检验,了解自家猪群免疫水平和母源抗体的消长规律,从而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猪场的免疫剂量和个性化免疫程序。使猪群获得最佳的保护。

3.4疫苗保管和运输环节令人堪忧

多数猪场为了正确的保管疫苗,大都购置了保存设备,但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大部分的猪场都建立在相对偏远的地区,有时要受到运输冷链和停电问题的影响,但同时却又未能做好相应的应急措施和补偿。这是现在大多数猪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都以善小而不为,却以恶小而为之。导致了猪场大问题的出现,另外一个严重的环节就是疫苗从生产厂家、中间环节到猪场的这个过程,因为这个过程是猪场自身不能控制的。无论是企业的黑心,还是销售人员的不负责任都会使猪场为此支付高额的费用,所以在选择疫苗时,首先要选择信誉良好的生产厂家,更要对销售人员的行为细心观察和检视,将不合格产品拒之门外。

3.5强化免疫行为

猪群进行免疫时,首先要对疫苗进行外观及真空的检查,对发现有问题的疫苗坚决弃用。疫苗从冰柜取出后一定要和所用稀释,液温度接近,否则会给疫苗造成稀释打击,使疫苗的质量严重受损。疫苗开封稀释后,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用完,坚决杜绝打飞针的现象出现。针头长度要适合被免疫猪的要求,免疫期间禁止使用抗病毒类药物或可以造成免疫抑制的药物,猪群应处于健康和无应激的状态。给母猪免疫时要做到一猪一针一管,即使给仔猪免疫也要做到一窝一针一管。有菌器械和无菌器械要严格分开使用,操作时至少应有两人以上,同时要做好注射前猪只和人员的消毒工作,防止人为的传播。

3.6做好免疫记录

接种疫苗时,防止漏免和错免,对按程序不能实施免疫的猪群(发病猪只)要及时做好补救措施并按时补免。

4净化是猪瘟防控的根本措施

就国内养猪业现状而言,猪瘟的存在对养猪业造成的损失仍是巨大的。虽然我们对猪瘟的防控采取了很多措施,但猪瘟仍然猖獗泛滥。在猪群中此起彼伏,特别是近几年非典型、温和型、迟发型猪瘟在众多猪群中占据了主流,除其自身的特点外,与其它病毒、细菌等混合型感染使其变得越来越复杂化,也使猪瘟防控工作更加扑朔迷离。但究其根源带毒母猪是罪魁祸首,它是导致猪瘟频发的始作俑者。所以对猪瘟采取净化措施就显得格外重要。只有采取净化,才能更有效的控制猪瘟的发生和流行。

笔者所从事工作的猪场早在2006年就与福州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定期对全场繁殖猪群采取扁桃体检测,现已经实施了五次检测。从2009年开始每一年进行一次检测,对检测到的带毒猪坚决淘汰,决不姑息(淘汰猪应是抗原呈阳性,而不是以抗体呈阳性为判定标准)。从2006年第一次检测到抗原阳性率22.4%,到2009年1月份抗原阳性率下降为8.7%,分娩率由74.6%上升到89.8%,窝均产活仔数由原来的8.7头上升到11.6头。从以上生产成绩看,猪瘟净化工作势在必行(/yangzhujishu/),也是控制猪瘟发生和流行的根本。虽然在净化初期会为此付出很大的代价,但却能还给猪群一份安宁。同时也会给猪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我们从事养猪事业的工作者们都应积极致力于猪瘟的净化工作。

国外利用中国猪瘟兔化弱毒(C株)疫苗使其猪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净化。而我国虽然拥有世界最好的猪瘟疫苗,但猪瘟却普遍存在和发生。所以我们要科学解读疫苗、综合防控,并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不要再在这个怪圈里徘徊,应该去寻求解决问题的真谛。

5综合防控才是硬道理

在我国现今养猪业中,所谓综合征,如归纳起来一箩筐。通过现代化养猪业的打压,病毒和细菌也要做到适者生存,所以当今的猪病是层出不穷,混合性的感染也让许多老病变成了顽疾,使养猪业倍受折磨和打击。而我国的养猪业所面临的是养殖品种全球一体化,而养殖水平和技术却相对落后,导致国内养猪业大多数是有规模,无效益,猪场的PSY(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头数)水平和国外相差甚远。如加拿大、美国已经把PSY提高到30头。而国内大多数的猪场只把药物保健和治疗放在了首位,忽视了比其更重要的环节。更有甚者使其成为必须做的流程,片面追求猪群一时的安定。

据相关资料报道,猪场的耐药性表现非常普遍,我们是否问过自己,当有一天猪场无抗生素可用时怎么办?笔者认为养猪首要的重点应放在营养和管理上,而不是单一的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和保健。应通过营养免疫构建良好的非特异性抗体,切实抓好综合管理使猪健康快乐生存。猪场应切记,药物的使用多是在防疫不能奏效后的一种补救办法,因为在猪病中,传染病就占70%左右,直到目前为止,对大多数传染病都无有效的治疗药物。特别是病毒类传染病。而有很多的兽药厂家,出于自身利益和考虑不切实际地夸大使用功效,使很多猪场误把某种药物当做灵丹妙药用来医治百病,这也是目前养猪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和现象。又因国内养猪业的大环境所致,单纯想从一个方面来解决全面的问题是不可能的。只有360度全面地看待问题和采取综合性的措施,才能得到比较圆满的结局。笔者多年从事猪场工作,从实战的角度出发,揣摩出一套综合的经营管理模式,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后,颇感满意,决定拿出来与大家共同分享,希望能以此给养猪同仁们一个启示和借鉴。图1所示。

由于当前的猪病众多,有很多是全球共患的疾病,也是人类尚无法根除和净化的。目前能做到的就是与其共存,与其共舞,使其与猪保持一种平衡状态。正如图1所示,要通过营养、环境、管理、防疫、保健治疗、生物安全、动物福利等诸多环节来提高猪群的健康,如果我们只侧重某一个环节而忽视了全面,其结果会导致皮球转动和位移。只有通过全面、综合性的措施,才能将皮球牢牢的控制住并将其压入水中。实际上用一根利器将皮球刺破,让代表问题的皮球永远沉入水中是最好的结局。可惜的是,像类似圆环病毒、蓝耳病、猪瘟、伪狂犬这些疾病等于给皮球穿上了坚硬的盔甲,我们暂时还寻求不到刺破它的利器。最好的办法也只能是与其和平相处,使猪群的感染压力最小化,从而提高猪场的生产水平,使养猪人的利益得到保障。

非洲猪瘟来源


针对中国境内不断出现的非洲猪瘟疫情,农业农村部今天明确表示,我国的非洲猪瘟疫情由国外传入,接下来一段时间该病仍会呈现点状散发态势,但是出现区域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

通常非洲猪瘟跨国境传入的途径主要有四类:一是生猪及其产品国际贸易和走私,二是国际旅客携带的猪肉及其产品,三是国际运输工具上的餐厨剩余物,四是野猪迁徙。

我国首例非洲猪瘟疫情发现后,我们立即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从目前流行病学调查情况看,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可能途径也主要是上述几类。我国与发生非洲猪瘟国家人员交流、货物贸易往来频繁;猪肉价格高于周边国家,走私活动屡打不绝;边境地区野猪数量和种群密度持续增加,疫情传入的风险比其他国家更高。目前,我部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联合溯源调查,并采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以进一步查明来源途径。

在做好疫情防控方面,农业农村部2018年11月21日刚刚公布《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八条禁令》明确,严禁瞒报、谎报、迟报、漏报、阻碍他人报告动物疫情;严禁接到动物疫情举报不受理、不核查;三、严禁动物疫情排查不到场、不到位;严禁不履行动物疫病检测职责、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严禁不检疫就出证、违规出证;严禁违规使用、倒卖动物卫生证章标志;严禁违规处置染疫或者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及相关物品;严禁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不查处。

猪瘟的临床症状 猪瘟的防控要点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由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发热、接触性传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致死性。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临床上较难控制,治疗效果不理想,就算治愈好了,也可能成为带病猪,感染其他健康猪,病死率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瘟的临床症状猪瘟的防控要点。

1、病原

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病毒形态近似球形,具有囊膜的单链RNA病毒。目前确定猪瘟病毒有2个血清型。病毒广泛分布于病猪各个组织器官及体液中,特别在淋巴结、脾脏和血液中含量较高。猪瘟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对腐败介质特别敏感,尸体腐败后2~3天即失去毒力。在日光直射下5~9小时可破坏病毒。pH过高或过低可使病毒失去活性。乙醚、氯仿、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都可使病毒迅速失去活性。

2、流行特点

猪瘟的发生和流行无明显季节性特点,但以深秋、冬季、初春等气温较低的季节发病率较高。主要以地方散发性流行为主。在自然条件下,只有猪发生感染,各年龄和品种的猪都具有易感性,但以仔猪发病率较高,临床症状最明显。目前,猪瘟病毒在传播过程中,由于受消毒剂、免疫接种等措施的影响,病毒毒力大大下降,导致一些非典型的病理变化出现。虽然病猪死亡率明显下降,但是生产性能依然受到影响。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多数通过消化道传染,也可经呼吸道传染、眼结膜、皮肤创口感染。健康猪通过直接接触病猪或通过被病猪污染的饲料、饮水、器具等途径而被感染,还可通过昆虫等媒介被感染。妊娠母猪带毒,还可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弱胎、死胎、畸形胎等,而且在分娩时还会大量排出病毒。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5~7天,最短2天,最长可达21天。根据病程长短和临床症状,可将猪瘟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四种类型。

最急性型多见于猪瘟的流行初期和初次发生猪瘟的猪场。临床表现为毫无征兆的突然发病,体温升高至41℃以上,病猪全身痉挛、四肢抽搐,可视黏膜、耳尖和黏膜发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倒地不起,很快死亡。病程1~5天,死亡率高达90%以上。死后剖检,病理变化不明显,黏膜、浆膜和内脏有少量出血点,淋巴结轻度肿胀和出血。

急性型为临床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41~42℃,稽留不退。病猪精神不振,行动缓慢,嗜睡,食欲减退甚至废绝,病程初期发生急性结膜炎,眼内有大量黏脓性物质,严重时眼睑黏连,口腔黏膜、四肢、腹下、耳尖等部位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公猪包皮内积有尿液,用手积压后,流出浑浊恶臭尿液。病猪发生便秘,随病程发展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死亡前体温下降至常温以下,病程一般1~2周左右,死亡率可达50%~60%。该型死后剖检可见病变以败血性病变为主,全身淋巴结肿胀、充血、出血,呈暗红色,切面呈弥漫性出血,中心部呈红白相间大理石花纹状,脾脏肿大,边缘和尖端有出血性或贫血性坏死灶,呈结节状,这是猪瘟的典型病变。肾脏色暗,呈土黄色,皮质部可见数量不等的针尖或米粒大小的出血点,小肠发生卡他性炎症,回肠、盲肠、结肠发生特征性坏死、溃烂,最终形成纽扣状坏死。

亚急性型多见于猪瘟常发地区或饲养管理较差的猪场,临床症状与急性型基本相似,但发病症状较为缓和,后期病猪体质消瘦,运动失调,最终衰竭而死。病程3~4周,死亡率可达30%~40%。剖检可见,全身出血性症状较急性型轻,但坏死性肠炎和肺炎变化明显。

慢性型多见于猪瘟呈常年流行或卫生防疫条件较差的猪场,病猪表现为被毛枯燥,身体消瘦,精神状态不佳,嗜睡,行走无力,贫血,体温不稳定时高时低,食欲时好时坏,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的病猪可在耳尖、尾尖以及四肢皮肤等处出现紫斑或坏死痂,病程1~2个月,病猪很难康复,即便耐过也会成为僵猪,表现生长发育迟缓,失去饲养价值。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不明显,特征性病变在盲肠、回肠、结肠黏膜上的纽扣状溃疡。由于钙磷代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交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

4、防控要点

该病的防控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控措施。一是充分发挥疫苗在防控过程中的效果,应当加强猪瘟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根据猪瘟病毒的实际变化,研发针对性较强的疫苗用于猪瘟的防控。确保疫苗的质量合格,在疫苗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按照免疫规程,适当加大疫苗注射剂量,有条件的猪场可开展免疫检测,通过监测母源抗体以及猪群残留抗体水平,适时开展免疫接种。二是加强检疫。防止外来传染源传人,保证猪种引进过程的安全性。做好疫病监测,及时发现患病猪及隐性感染猪,对阳性猪要坚决淘汰,对尸体进行无害处理。三是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及时打扫猪舍,并定期进行消毒,还要认真做好驱虫、灭鼠工作。厂区进出车辆、人员、物品应进行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

病情特点:
1、急性猪瘟呈败血性变化,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猪瘟表现为坏死性肠炎。
2、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或由于接触污染的媒介物而发病。消化道、鼻腔粘膜和破裂的皮肤均是感染途径。
3、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多雨季节为多。
4、常表现粘膜苍白,眼睑有出血点。皮肤出现紫斑,病猪消瘦。死亡以小猪为多,成年猪多可以耐过好转。非典型病猪临诊症状不明显。
5、弱毒感染的母猪可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
临床症状:
1、公猪包皮发炎,积尿,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大腿内侧有不同程度的红色出血点,喜喝脏水,体温发烧40—40.5度。
2、母猪体温发烧,流产,胎儿死亡或弱胎。
3、肉猪耳后根耳尖、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肛门等处发青发紫,粘膜有的出现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退色。
4、小猪出现神经症状,表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游泳状、不吃、喜饮水、个别呕吐。眼炎、流脓性分泌物、眼睑粘住、鼻流脓性鼻液,小猪死亡高。
5、非典型猪瘟主要发生断奶后的仔猪及架子猪,临床表现症状轻微,不典型,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主要影响生长。
诊断结果:根据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诊,实验室可采用免疫萤光技术确诊。
预防管理:
1、消毒,认真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病死猪。
2、及时淘汰隐性感染带毒种猪,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
治疗方案:
1、发现猪瘟猪场先用药4天后再紧急接种疫苗,有利于猪病恢复。
2、方案采用农大三代中医世家经典组方天篷乐牧黄连解毒散+板青颗粒+解热舒,拌料连用5—7天,不吃食猪可先用板青颗粒+解热舒饮水。

猪瘟的流行情况 猪瘟的诊断与预防


猪瘟属于急性的发热并且具有基础性的传染病,引起发病的是黄病毒科、猪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本病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死性,主要威胁养猪生产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各地经常有猪瘟流行,尤其以非典型性猪瘟(又称温和性猪瘟)流行更为广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养猪者对猪瘟的认识及防治工作存在不少疏漏之处。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瘟的流行情况猪瘟的诊断与预防。

1、流行情况

猪瘟在自然条件下仅仅有猪会感染,所有年龄、性别、品种的猪以及野猪均容易感染,全年各季都能发生。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猪瘟病毒,患猪的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以及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的饲料,饮水等能将病毒进行散播,猪瘟主要是通过接触或者消化道进行感染。除此之外,患病母猪和感染弱毒株的母猪都垂直感染胎儿,主要是经过胎盘进行的,会导致体弱仔猪、死胎、木乃伊胎等的产生。

2、临床症状

猪瘟的潜伏期一般是5~7天,根据患猪的临床表现,可以将其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温和型。最急性型患猪一般都没有明显的患病表现,就会突然死亡,在猪瘟的初次发病地区和猪瘟流行的初期比较多见此类型患猪。急性型患猪的精神萎靡,体温升高到40~42℃,表现稽留热,喜欢躺卧、弓背、寒颤而且走路摇晃。食欲减退甚至废绝,喜欢饮水,个别患猪会出现呕吐表现。结膜发炎,有脓性分泌物流出,上下眼睑被粘住,张不开眼,有脓性鼻液从鼻孔流出。猪只感染初期有便秘情况,有多量的白色肠粘液附在干硬的粪球表面,疾病感染的后期患猪腹泻,粪便具有恶臭气味,带有粘液或血液。病猪的鼻端、耳后根、腹部及四肢内侧的皮肤及齿龈、唇内、肛门等处黏膜有针尖状出血点,指压不褪色,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公猪患病以后,包皮发炎,阴鞘积尿,用手挤压可见恶臭浑浊的液体射出。仔猪患病会表现神经症状,出现磨牙、后退、转圈、强直、侧卧且呈游泳状,有的甚至出现昏迷等。慢性型患猪通常都是由急性型病猪转变的,体温不稳定,食欲下降,经常可见便秘与腹泻交替的症状,患猪逐渐消瘦、贫血,衰弱,被毛粗乱,行走时两后肢摇晃无力,走路步态不稳。个别病猪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表现蓝紫色或坏死、脱落,病程可有的可以长达超过1个月,最后会因为体质衰弱而导致死亡,而且具有特别高的死亡率。温和型一般也称为非典型,断奶后的仔猪和架子猪是主要被侵袭的对象,临床可见患猪发病轻微,不表现典型病变,病情缓和,病理变化不明显,病程比较长的患猪,一般体温会升高至40℃,皮肤不见小点的出血,可见淤血和坏死,食欲状况不稳定,排出干稀交替的粪便,病猪极度瘦弱,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个别患猪可以耐过,但是会阻碍以后的生长发育,而且非常严重。

3、剖检变化

急性型病死猪可见全身皮肤、浆膜、黏膜和内脏器官出血,但是程度不相同。全身淋巴结肿胀、多汁、充血、出血、外表呈现紫黑色,切面如大理石状,肾脏色淡,皮质有针尖至小米状的出血点,脾脏有梗寒,以边缘多见,呈色黑小紫块,喉头黏膜和扁桃体出血。可见散在的出血点在膀胱黏膜表面。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大肠的回盲瓣处可见到纽扣状溃疡形成。慢性型病死猪可见坏死性肠炎,全身性出血变化但是不明显。断奶病死猪的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变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主要是由于钙磷的代谢紊乱导致。

4、实验室检验

在临床检查以及饲养者口述诊断的基础上,还可以采用免疫荧光抗体检查、酶标记组织抗原定位法、血清中和试验、猪瘟单克隆抗体纯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方法,做进一步的确诊。

5、预防

预防猪瘟可以给猪只进行免疫接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监测。发现隐性感染的带毒种猪,要及早进行淘汰处理。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确保实施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猪场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要确实到位,避免猪瘟病毒的入侵。

发现猪瘟疫情应该立即报告,便于及时进行诊断。将疫点划定清楚,并且封锁疫点和疫区。将发现的病猪,统一进行无害化的处理。疫区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应该立即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被污染的场地、圈舍和用具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将粪便堆积发酵、力争将猪瘟进行无害化处理。

1.猪瘟的病原学、流行特点
1.1猪瘟的病原学:猪瘟病毒归属为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猪瘟病毒具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病毒粒子具有二十面体的非螺旋形核衣壳,。本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既能在冷冻条件下存活,也能在烟熏烤晒加工的肉品中存活;但不耐热,仅部分毒株可抵抗56℃温度。pH3.0或pH11.0可灭活;对乙醚、氯仿;能被2%氢氧化钠、1%福尔马林、碳酸钠的磷酸灭活。
1.2流行特点:该病发生于亚洲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中美及南美、非洲及部分欧洲国家。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母猪及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该病呈流行性或地方流行性传播。猪瘟的传播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此外,也可经眼结膜、伤口、输精感染,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伊胎等。病猪、愈后带毒和潜伏期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的脏器和尸体、急宰病猪的血、肉、内脏、精液,废水、废水污染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
2.猪瘟的临床症状、剖检病变
2.1临床症状潜伏期一般为5—7天,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慢性型和温和性型四种类型。
2.1.1最急性型:猪场有些病猪常物明显症状,突然死亡,一般出现在初发病地区和流行初期。
2.1.2急性型:猪场大部分猪都患有急性猪瘟,潜伏期一般为24~72h,病猪精谢的扰乱,断奶病猪可见肋骨末端和软骨组织交界处,因骨化障碍而形成的黄色骨化线,永不消失。
3.诊断
3.1临诊诊断和尸体剖检诊断:详细了解猪群的发病情况,包括发病经过、发病猪头数、传播的媒介、主要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结果、病程和死亡的情况。详细观察病猪的症状,如精神状态、体温变化、食欲、粪便的形状、口腔黏膜、体表可触及的淋巴结肿大情况等。病猪急宰或死亡后,应进行剖检,检查各内脏器官的眼观病理变化,特别注意肾脏、淋巴结、咽喉部、膀胱、胆囊、肠道等脏器的出血性变化。3.2实验室检查:采取病猪的淋巴结和脾脏等组织一小块,用冰冻切片切成片,自然干燥,滴加冷内酮数滴,置4℃固定15min,用PBS液漂洗3次,最后用纯净水冲洗,凉干后,加数滴缓冲甘油,加盖玻片封闭,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如果在淋巴结、脾脏等胞浆中呈现闪烁的黄绿色荧光,可诊断为病料中含有猪瘟病毒。
4.猪瘟的防治
4.1防治措施:治疗方案:虽然没有特效药,但可以进行对症治疗和预防继发感染。
4.1.1进行猪瘟疫苗的主动免疫确诊为猪瘟后,应该迅速的进行全猪群的紧急猪瘟疫苗免疫,免疫的剂量在每头6~10头份。
4.1.2因为在猪瘟发生后,往往并发猪的其它细菌病、原虫病,所以在紧急免疫的同时,应该同时用抗生素进行猪瘟的并发症的对症治疗,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等。出现高热现象的病猪,应该使用氨基比林、安乃近等注射液进行退热治疗。
4.1.3使用中草药剂、维生素制剂进行辅助治疗,可以增强病猪的体质,促进病猪病情的恢复。可以选用如:黄芪多糖、VB1、VC等。
4.2预防
4.2.1免疫接种。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或与猪丹毒、猪肺疫制成的二联苗或三联苗。
4.2.2开展免疫检测。定期从免疫猪群中抽检免疫猪是否达到保护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等方法开展免疫抗体检测。
4.2.3加大免疫剂量。应用4倍量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可繁母猪进行配种前注射,结合检测淘汰隐性感染猪即可有效切断持续感染(亚临床感染)一胎盘感染一母猪繁殖障碍一仔猪持续感染的恶性循环。4.2.4制定科学合理免疫程序,提高免疫密度。
4.2.5及时淘汰一些经免疫后抗体水平仍然低下、或病原血清检测阳性猪,净化种猪群。
4.2.6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建立种公猪及种母猪血清监督系统和有效的公猪认证及记录系统,并与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兽医站建立有效的联系。
4.2.7做好猪场、猪舍的隔离、卫生、消毒和杀虫工作,减少猪瘟病毒的侵入。
4.3疫情处理
4.3.1发生猪瘟的地区或猪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规定采取紧急、强制性的控制和扑灭措施。
4.3.2立即向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报告,包括发病猪的数量、死亡的数量、发病地点及范围、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并逐级上报至国务院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4.3.3由当地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疫区、疫点。
4.3.4由县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布封锁令,对疫区实行封锁。控制疫区内猪及其产品的流动。4.3.5处理病猪,做出无害化处理。
4.3.6紧急预防接种。疫区里的假定健康猪和受威胁地区的生猪立即接种猪瘟免弱毒疫苗。注射时每头猪要换一个针头,并可适当增加剂量至2~5头份,但不得应用与猪丹毒、猪肺疫制成的二联苗或三联苗。
4.3.7消毒:严格消毒被污染的场地、圈舍、用具等,污水和污物要严格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粪便堆积发酵、无害化处理。对疫情采取紧急措施后,详细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上、下游地区传染情况。对疫区以及周边地区进行监督。最后一头病猪死亡或扑杀后,经过一个潜伏期的观察,并经彻底消毒,可报请原发布封锁令的政府解除封锁。

猪瘟如何治疗


猪瘟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疾病,往往会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损失,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那么猪瘟如何治疗呢?

一、猪瘟如何治疗?

到目前为主,猪瘟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是靠平时的预防。在发病的初期,如果能够及时的做好治疗,对症下药,还是可以治好的。

二、预防方法

1.定期预防注射,每年春、秋两季,除对成年猪普遍进行一次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注射外,对断奶仔猪及新购进的猪都要及时防疫注射。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按瓶签说明加生理盐水稀释,大、小猪一律肌内注射1毫升,注射后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

2.猪瘟常发疫区,仔猪出生后25~30日龄注射一次,55~60日龄仔猪断奶后再注射一次,保护率可达100%。

3.给怀孕母猪注射疫苗,能增强母子抵抗猪瘟病毒的能力。一般于母猪分娩前一个半月进行一次预防注射。

4.紧急免疫接种,在已发生疫情的猪群中,做紧急预防注射,能起到控制疫情和防止疫情蔓延的作用,注射时可先从周围无病区和无病猪舍的猪开始,后注射同群猪,病猪一般不注射。为加强免疫力,注射时可适当增加剂量。

5.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猪圈消毒,提高猪群整体抗病力,杜绝从疫区购猪。新购入的猪应隔离观察30天,证实无病,并注射猪瘟疫苗后方可混群。

6.在猪瘟流行期间,饲养用具每隔3~5天消毒一次。病猪消毒后,彻底消除粪便、污物,铲除表土,垫上新土,猪粪应堆积发酵。

在猪瘟发生的时候,一定要做好预防措施,以免发生猪瘟,造成大规模的减产。如果发病了,要及时的隔离开,并且接受治疗。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040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