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化酶养猪育肥有特效

粮化酶是由rǔ酸菌、芽胞杆菌、枯草杆菌等多种有益菌和消化酶组成的复合生物菌酶产品。在畜牧业生产中用于生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统糠)制作秸秆生化饲料(简称生化饲料)饲喂草食牲畜,与传统农作物秸秆青(干)贮饲料相比,具有营养价值提高、适口性好、家畜采食充分,消化吸收好、生态环保、粪便无臭味、少有蚊、蝇、蛆孳生,抗病能力增强、较好解决二次发酵和增效显著等特点。为了验证粮化酶及其生化饲料在生长育肥猪生产中的效果,笔者于2010年4月15日至6月20日在淅川县东沟猪场进行了育肥试验,现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粮化酶,500g/袋,郑州金百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专利号:ZL031262861.4;生化饲料,淅川县东沟养猪场自己加工调制;主料:红薯秧粉+稻糠粉+麦麸+粮化酶;配合饲料,淅川县东沟养猪场自配,消化能13MJ/kg左右,粗蛋白水平15%左右。

1.2试验动物与分组

试验选择健康、体重35kg左右生长育肥猪70头,随机分为7组,适当调整各组总体重在(3503)kg,且公母相当。公猪阉割,母猪去势。试验设计及分组情况见表1。

1.3试验方法

按表1设计内容,对照组全部使用猪场自配配合饲料,试验组按设计比例添加粮化酶及生化饲料。试验过渡期7d,正式试验期60d。所有猪圈为同一栋封闭猪舍,环境条件一致,各组单独分圈,按猪场常规管理,日投料2次,自由采食与饮水。加强日常观察,记录饲料用量、体型变化、粪便性状、发病、蚊蝇等情况。试验结束时统一称重。

2结果与分析

试验结果见表2,养殖经济效益情况见表3。

由表2、表3可以看出,直接将粮化酶加入配合饲料中,育肥猪增重增效效果明显,分别比对照组多增重105kg、132kg、139kg,多增效343元、429元、439元,但随粮化酶由1.0增至1.5,即每吨配合饲料添加粮化酶由2袋(1kg)增至3袋(1.5kg),增重增效效果很有限。就添加生化饲料而言,可明显降低配合饲料用量,减少资金投入,增重情况以添加5%~10%较适宜,分别比对照组多增重84kg、17kg;添加生化饲料超过10%,增重效果不如对照组,添加15%时增重比对照组低38kg。添加生化饲料5%、10%、15%,其经济增效比较明显,分别比对照组增收387元、302元、178元,这与生化饲料替代部分配合饲料有关。从发病和环保情况看,添加粮化酶和生化饲料,生猪抗病力增强,疾病减少,且粪便臭味降低,蚊蝇大幅减少。

3小结与讨论

复合生物菌酶粮化酶在生长育肥猪生产中适量添加能明显提高育肥效果,促进提前出栏,提高经济效益,其中以直接将粮化酶添加到配合饲料中饲喂生长效果最佳,添加比例以1.0左右为宜。生化饲料适度添加到配合饲料中饲喂生长育肥猪,能代替部分配合饲料,降低饲养成本,但添加比例应控制在5%~10%,太多则影响生长,延长饲养期。在养猪微利或无利时期适度添加生化饲料,降低成本,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配合饲料添加粮化酶或生化饲料饲喂生猪,能明显改善生猪采食效果,提高消化吸收率,提高抗病力,减少药费支出,同时能降低粪便臭味,减少蚊、蝇、蛆孳生,有较好的环保作用。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动物肠道内有上百种、数百亿计的细菌形成肠内菌丛。肠内菌丛在发挥各种营养生理学作用的同时,还可以发挥抑制病原菌增殖等防御感染的作用。作为一种微生态制剂,粮化酶富含芽孢杆菌、枯草杆菌、rǔ酸菌等多种有益菌,一是直接参与秸秆(统糠)饲料生化过程。粮化酶所含大量微生物能将植物中不易消化吸收的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降解为糖类、酯类和rǔ酸,从而大大提高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二是作为饲料进入畜体内,能迅速繁殖,除大量菌体蛋白被畜体转化为畜体蛋白,还在宿主体内形成正常微生物菌群,为宿主合成主要维生素提供营养和抑制其他有害菌生长、阻止致病菌入侵。

近年来,市场上各类微生态制剂甚多,多为单菌制剂,效果参差不齐。粮化酶在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方面表现良好,可能与其自身是一种菌酶联合制剂,除组合多种有益菌外,还联合多种消化酶类,可增强消化系统活化功能,强化生化代谢反应,而动物消化道内的酸性环境又是激活酶制剂的重要因素等有关。同时芽孢杆菌在大肠中可产生氨基氧化酶和解硫化物酶类,可以将臭源吲哚类化合物完全氧化成无臭无毒害、对环境无污染的物质。

本试验仅在生长育肥猪生产环节做一些尝试,在其他养猪环节效果如何,有待进一步试验和研究。<M.Yz023.COM/p>

相关阅读

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


现在养殖户很多,虽然受到猪瘟影响,但是养猪户并没有退缩。那么您知道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是怎样的吗?

一、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

每个地区的规模化养猪场建设标准都不相同。各省可结合产业发展基础、建设需求等情况;根据下达的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因地制宜确定建设数量,科学设置分档补助标准。

二、养多少头猪算规模养殖场

1、当前全国养猪场众多,年出栏量在万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就有3000-3500个,想要申请到补助资金,竞争较激烈,小型猪场获得补贴的难度较大。对一个1万头出栏量的大型养猪场来说,中央一次性拨付的50万-500万元补贴资金落实到每头猪身上可能是50-500元不等。

2、在盈亏方面,若根据当前每头猪1545元的利润计算,一个年出栏量为1万头的大型养猪场一年可获利润大致为1545万元,按照中央最高500万元的补贴标准,加上地方政府补贴,尚能够覆盖其获得首笔收益前投入的2000万-3000万元养殖成本。

总的来说,规模化的具体养猪标准大家可以根据地区而定,养殖之前找相关部门了解清楚很重要。

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方式疾病的流行方式


生猪生产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骨干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各项有关生猪生产奖励扶持政策的逐步落实,生猪生产发展形势迅猛,并逐步由家庭饲养向集约化、工厂化饲养方式转变,与此同时,集约化、工厂化猪场疫病的发生流行也有很大变化,因此,掌握集约化、工厂化猪场疫病的发生流行特点,对疫病诊断、防治工作有极大的便利。下面一起具体来了解一下:集约化、工厂化养猪方式疾病的流行方式.

随着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猪业的发展,大量从国外引进种猪,生产规模扩大,仔猪、育肥猪及其产品流通频繁,渠道增多,长途贩运等给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造成养猪生产中传染病时有发生。而且疫病种类较多,新病较多,混合感染较多,疫情十分复杂,给防疫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1、猪的易感性增高,新病不断出现

由于目前我国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刚刚起步,规模越来越大、密度很高,但养猪技术水平还不适应,管理不善、卫生防疫不严、猪舍通风换气不良、猪场及环境污染严重,加之各种应激、不良因素增多,使得猪体抵抗力降低,导致猪群对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增高。随着对外引种的增多,猪的易感性增高、猪只流动频繁等情况出现,加之检疫、诊断与监测手段滞后,把一些诸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等新病引种进入我国,在猪群中发生,并随着猪只流动在国内传播。

2、病原出现新的变异,疫病非典型化

在疫病流行过程中,受环境和猪体免疫力影响,某些病原的毒力出现增强或减弱等变化,出现新的变异株或血清型。加上猪群免疫水平不高或高低不等,导致某些疫病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等方面从典型向非典型转变;从周期性流行转向频繁的大流行。例如,猪瘟弱毒株的出现或由于猪瘟弱毒苗应用中免疫程序错误而导致温和型猪瘟出现。口蹄疫的大流行存在着周期性,每个周期大约是10年,但从1999年至今,口蹄疫全世界的流行间隔时间越来越短,从每5年到每3年大流行1次;又从每3年到每年流行1次,甚至1年流行多次,流行周期大大缩短,流行规律相对无序,给疫病诊断、免疫和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3、繁殖障碍与呼吸系统疫病增多

在猪群中繁殖障碍性疫病过去很少,布氏杆菌病等少数几种疫病曾一度得到控制,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该病又有所抬头。不但如此,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伪狂犬病、细小病毒和乙型脑炎等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在不少猪场频频出现,甚至两种或多种病在一个场同时存在,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的比例逐天增多,流行最严重的猪场,一头母猪每年产两胎,只有2~5个活仔,种猪的生产性能大大下降。

在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中由于饲养密度加大、圈舍通风换气不良,为呼吸系统疫病的发生流行创造了良机。近年来猪支原体肺炎、猪传染性胸膜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及猪流感等呼吸系统疫病,在各日龄的猪群中发病率、死亡率都增高,危害严重。

4、混合感染性疫病突出

在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中,由于防疫和生物安全措施不到位、环境污染和多种传染原的存在,加之猪群易感性增强,导致两种或多种病原体所致的多重性感染或混合感染增多。例如临床上常见的保育猪高热呼吸综合征常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猪喘气病、猪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大肠杆菌等混合感染。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瘟和伪狂犬病混合感染;猪瘟和蓝耳病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和伪狂犬和混合感染;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和猪瘟的混合感染。

5、免疫抑制性疾病不断涌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伪狂犬病、应激综合征、流感和霉菌毒素中毒等疾病都能造成猪体免疫抑制,损伤元气。

6、结语

上述猪病流行特点显示,在集约化、工厂化养猪生产中,应该特别注重猪的福利,给猪群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实行各生长阶段的保健,提高猪的体质,提高猪的免疫力,增强抗病力,这样才能保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台湾养猪状元林国忠建现代化养猪场


住着宽敞明亮的花园洋房,吃着精心配比的营养套餐,夏天热了开空调,冬天冷了吹暖气,开心的时候在地毯上跳跳舞,困了累了就到私家游泳池里泡泡澡,打个喷嚏医生立马出现在眼前,一天24小时还有专业保安随叫随到羡慕吧,告诉你,这不是人过的日子,是猪的生活,你相信吗?看了那些场景,嘴里经常迸出的那句口头禅像猪一样活着,说着说着就从以前的鄙夷飞快地变成忌妒了。不错,厦门台商林国忠为他的猪宝贝们提供的这种五星级豪华服务现在已是羡煞五湖四海了,全国十余省份人士纷纷上门求亲,林老板每天乐得左挑右选看亲家呢。

昨日,记者带着好奇赶往位于同安竹坝华侨经济开发区的厦门国寿种猪开发有限公司,整个工场坐落在绿意浓浓的青山绿水间,绿瓦白墙在六月雨后的清晨里显得格外清晰。

消毒,一个都不能少

一进大门就感到很特别,人走消毒通道,车也不例外,其貌不扬的大门上机关很多,车一通过就有六个方向的消毒喷水把汽车上下清个透。林国忠介绍说为了防止外界的尘菌带入工场引起猪宝贝们感染而特别设制了这样的装置,真是一个有心人!

在设备先进的监控室里,一墙的屏幕显示器清晰地展示着工场里各个环节的工作状态,母猪舍、公猪舍、分娩产房、保育室、肥育室、种猪检定舍等一目了然,猪宝贝们各就各位、自得其乐。记者看到,有的公猪在游泳池里惬意地闲聊,产房里的准妈妈们则安静地待产,保育房里,刚出生的小BABY围在妈妈身边正甜甜地吃着奶,还有一些偷懒的家伙吃饱喝足后在睡早上的回笼觉。

猪睡1800,我睡180

猪宝贝们憨态可掬,自如放松,工作人员则是全副武装做服务。林国忠说,为了宝贝们健康成长,我们这些人可是要吃苦头,每天进出数次的上下消毒,全身还要穿上封闭式的防护服来回不停观察检测,对一头种猪的一天生活进行全程跟踪、记录、分析,包括吃多少东西、喝多少水、排粪量是多少等等。为了跟进科学饲养,林国忠在工场里配置了6部电脑,应用GBS、GPS等育种软件提高产猪效率,他说,这在大陆养猪工场里也是第一个。

除了前面那些豪华服务,林国忠还特别提到了两个他为猪宝贝们改良创新的装置。一个是水帘式空调,能保证大猪20-25摄氏度、崽猪25-28摄氏度的全年恒温;另一个是分娩室产床上的防压架,有效防止崽猪被压死,林国忠说这个装置在大陆独一无二,减少的损失每年每床能给工场增加1000元的效益。说到此,林国忠幽默地自嘲起来,当年来厦创业时,给猪妈妈们配置的是1800元的产床,而自己睡的床却只有180元,这个段子至今还被同业人士当做笑话津津乐道。

猪宝贝飞来飞去全国作秀

精心伺候下的种猪很争气,体重嗖嗖上蹿,没两年就达1000多斤直逼吉尼斯纪录。据了解,国寿工场现有原种猪1200多头,分别为台系杜洛克、瑞系长白、大约克等种类,每年向市场提供祖代、父母代种猪和商品猪20000余头。2003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首届种猪擂台邀请赛上,国寿种猪荣获长白种猪第二名、杜洛克种猪第三名的好成绩。之后,国寿种猪频频坐飞机在全国各地比擂夺标,名声大噪,林国忠因此也获得养猪大王的称号。目前,福建5个中国种猪联合育种基地中,林国忠的种猪场就占了3个。

亲家个个都满意

记者昨日经过二次消毒进入林国忠特别设计的看猪台时,有幸目睹了这些重达千斤的猪大腕们。记者透过密封的玻璃幕墙看到,猪小姐猪先生们款款走上与我们视线平行的展示台,如选美大赛一样,时而搔首弄姿、时而凑到玻璃前与我们打个招呼,亲密接触的距离最近也不过二三厘米,这些白色的、棕色的种猪看起来更像是原始森林里的熊大王,体长近两米、毛色纯净、作风粗犷,有一只杜洛克公猪凑到玻璃前不停吐着白色泡沫,林国忠笑说,这只杜洛克是看到美女流口水呢。其实这是评判种猪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口水多的公猪说明性欲好,繁殖力强,后代生命力旺盛。难怪林国忠要把展台设得如此高,让客户对每一头交易的种猪都能轻松地看清楚猪的腿部、rǔ房等全部细节。

林国忠说,卖猪如嫁女,要让每一个来的亲家都全面了解、满意归去是他的经营宗旨,所以他在公司的大门上大大地标注着欢迎亲家光临几个大字。从1998年来厦创业至今,林国忠的诚信经营赢得了无数客户赞誉,锦旗和荣誉几年中纷纷洒洒从未断过。

颠覆常人对猪场的印象

在国寿种猪场,记者还注意到林国忠是一个特别的环保人士。工场中沼气的充分利用是林国忠养猪大王之外又一个吸引人的焦点。他在场内建了一个280立方米的沼气池,把所有猪粪经过沼气发酵再通过脱硫完全燃烧应用于全工场50多个炉灶,崽猪保温、产床保温、办公室、厨房、员工生活等一并解决,连工场大门前的爱心茶水也是用沼气煮开的。

他还把一般人对养猪场脏乱臭的印象彻底颠覆,变成了一个种类各异的大园林,他修建鱼池盆景和瀑布,把从台湾带来的十余种特殊花卉种植在工场里,有大王椰子树、樱花、紫檀、罗汉松、榆树等,还有一种不长在藤上长在树上的树葡萄让许多来参观的人大开眼界。他说现代化的养猪场应该也是一个让人赏心悦目的园林休闲地。

当年小猪倌而今猪状元

参观完一圈后,林国忠才坐下娓娓道出他的创业史。上世纪70年代初,18岁的林国忠高中毕业后开始养猪生涯,他以三头肉猪起家,数十载拼搏成为台湾有名的养猪状元。谈起初衷,他说只是为了不欠债才做起了猪倌,没想到有今天的成就。1990年,他获得台湾10大农业金荷奖,并成为台湾养猪十大杰出青年。目前他在台湾的养猪场里还养着2000头肉猪,是台湾的模范养猪场,生产也系统化、规模化了,制作的肉干、肉块系列产品供不应求。1998年,他到大陆来发展,除了同安这个130亩的工场外,他还在江西投资了另一个面积达320亩的猪场。

他说,当初来厦投资,所有亲属都反对,只有太太一人支持,现在规模扩大发展迅速了,亲属们纷纷支持了,却只有太太因为长年见不着他而反对。幸运的是我坚持下来了,当初如果退缩了,回去了,现在再来就没有那么好的机会了。自谦是个小农民的林国忠自从到大陆发展后,就一直沉浸在养猪的乐趣中,他说,台湾农民做农业就应该到大陆来,大陆土地广阔、市场大、人才多、人工优势台湾不可比,我在大陆实现了多年的理想。

要办一个世界猪博物馆

在林国忠的眼里,他来大陆推广新技术并不是简单地和大陆的对手竞争,而是和来自日、韩的先进农业进行技术竞争。他说,台湾技术目前仍比大陆先进,但是不进则退,所以科技研发也是其工场的重点方向。他现在还在筹划着另一件事,就是在种猪场附近开办一个世界猪博物馆,把全球各地的猪种都引进到这里来展览生产,他认为大陆最有条件建这样的博物馆,因为全球猪的种类只有祖国大陆最多。

规模化高效优质肉牛育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肉牛饲养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除满足国内市场外,出口创汇成为了该产业大发展的重要课题。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肉牛饲养上还未能摆脱小农经济的影响,肉牛饲养存在规模小、牛肉品质差、育肥期长、育肥技术落后等诸多问题,加之人们消费习惯,肉牛生产的方法与国际上有较大不同,造成市场消费能力低下,肉牛生产的经济效益不佳。为了指导肉牛业生产优质牛肉,缩短肉牛育肥期,提高竞争能力。现就研修掌握的日本肉牛业的一些育肥作法,结合本地实际,提出技术性操作要领。

1坚持繁殖与育肥分离,选好优质仔牛

繁殖与育肥分离是提高肉牛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在日本有专门从事肉牛繁殖的农产,负责母牛饲养、配种、犊牛的饲养,这些农户一般在水草茂盛、粗饲料丰富的山区和浅山区,以放牧为主,补饲精饲料,因而犊牛的饲养成本较低。肉牛肥育的农产一般在农区,精饲料较充足,市场信息灵通,交通便利,饲养管理技术精湛。坚持繁殖和育月巴分离,专业分工,可以促进精细化饲养,规模化经营,使农产规模与当地经济水平相适应,形成肉牛产业化。

选好优质肉用仔牛是取得良好效益和优质肉品的前提。

1.1用秦川牛或杂交肉牛品种

秦川牛是关中的主要黄牛品种,其肉用性能在国际、国内享有盛誉,牛肉色泽鲜红,细嫩多汁,肉纹美观,味美醇香,肉质可与有名的日本黑毛和牛媲美。但育肥慢,载肉性能不佳。有条件的可选用秦川牛和优质国外肉用种公牛的杂交仔牛,可提高肉品质、屠宰率和生长性能。条件不许可,可用奶牛的公犊和淘汰仔母牛。

1.2体质健康,结构紧凑

健康仔牛举止活泼,反应灵敏,四肢干净,毛色光亮,胸阔臀宽厚,嘴鼻干净湿润,举耳精灵,这些牛的生长和载肉性能好,不易发生脂肪局部堆积。

1.3完全断奶,已采食饲草和饲料,但不偏食

一般肉仔牛在出售时,月龄8个月以上,体重约240~250kg。如在繁殖农户完全断奶,并顺利完成了适应采食饲草、饲料的过程,在进入肥育农户后就容易适应环境,很快进入肥育期。另外在采购时观察仔牛的采食情况,可以判断食欲和是否偏食,偏食牛是很难矫正的,且生长发育迟缓,影响肉的品质。

1.4完成了去势、驱虫、防疫

这些工作在繁殖区完成,出现意外伤亡的可能性极低,可防止疫情和寄生虫交叉接触感染,确保成活率和生长潜力的发挥。

2肥育期的饲养管理

2.1分群及密度标准

对于新购进的仔牛,根据体格大小、品种和个体强弱分群,一群仔牛大约为12~15头,每头仔牛的活动面积平均为4平方米,以利仔牛充分活动,强壮体质。当肥育体重达到300kg左右时,每群5~6头,每头牛的活动面积为3平方米,直至出栏。

2.2肉牛的饲养管理

2.2.1购入3周内的管理

购入3周内叫驯化饲养,这3周时间,虽然占肥育期18个月的4%左右,但它是一个重要的时期。3周内,前2周继续按繁殖农产的饲养方法,适应环境,第3周开始慢慢调整为肥育饲料。购入前2周的管理:从市场购入的仔牛由于运输、环境、饲养的急剧变化,会引起应激反应,但适时管理可以减少对肥育的影响。在此段时间,尽量供给在繁殖农产时的育成用标准饲料,肥育管理上必要的免疫、耳标、除角等作业尽量集中进行,虽然牛受到很大的痛苦,应激反应相应强烈一些,但比长痛对牛的影响要小的多。第3周主要是缓慢完成由仔牛育成料转化成肥育用料,平稳进入肥育期。

2.2.2育肥肉牛的管理

在3周后,仔牛就进入肉牛快速育肥期,经过10个月肥育,牛的体重可达到480~550kg,个别牛达到600kg。但必须注意的是体重越重的牛,肉质不一定就越好。这一时期是确定肉牛生长、肉品质量及经营效益的关键时期,要坚持生长迅速和肉品质量的综合统一平衡,才能有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米用3~4个月的短期肥育办法单纯追求生长速度,是不可能肥育出好的肉质,短期肥育之前的不规范饲养管理,使肉质基本定型,短期肥育只能增加脂肪的体内堆积,无法改变肉质。要达到以上目的,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一是肥育期不得低于10个月;二是控制一个相对稳定的适于肉牛生活的环境;三是饲养方法上,自由采食粗饲料,增加干草采食量,控制精料供给,定量定时坚持早晚供料,中午少量采食,暂短休息,保持适当运动;四是采用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中增加蛋白质饲料的含量,根据牛群过肥过瘦,及时缓慢增减能量饲料的含量,满足牛体肌肉生长的需要;五是肥育后期,特别注意优质干草的饲喂、精料的组成和供给量,确保肉质。

2.2.3饲料饲草的供给

应该分阶段进行,首先,在购入后前2周,饲料饲草要优质,构成不要发生大的变化,采用牛喜食的粗饲料。仔牛在繁殖农产生后1个月每天给饲料0.5kg、干草0.1kg;2~3个月每日给饲料0.5kg、干草0.5kg;4~5个月每头日均2.5~3.0kg精料、1~2kg干草;6~7个月每头日均3.5~4.0kg精料、2.5kg干草。参照此标准购入后前2周每日给配合饲料3kg,粗饲料4kg。尽量供足干草,如果每天吃不完4kg干草,就应更换干草的品种,为了让肉牛吃足干草,也可以把精料减少1kg,如果饲料饲草的绝对量不足,牛的体重就会减少,因此要尽力避免减少牛体重的饲养方法。每日给饲料饲草2次,精料每次的量为总量的1/2,粗饲料早为1/3量,晚为总量的2/3量,如果不足应补充粗饲料。其次在第3周,逐步采用肥育料,使牛瘤胃内的微生物能够适应饲料饲草的变化,此时应把精料和粗饲料混合起来,每日给精料4kg,粗饲料4kg以上,精料大约在10~15min内吃完比较合适。第三是正常肥育期的饲料供给约为肉牛体重的1.2%左右,随体重增加而增加,粗饲料最低为牛体重的2.0%,尽量让牛自由采食。精料分早7∶00,下午16∶00~17∶00供给,每次供给前必须打扫干净牛槽。有条件的补饲每日每头约2kg干草。育成肉牛饲料组成的主要成份玉米40%、麸皮30%、豆粕10%、大麦片10%、10%的其它添加成分。最好加工成颗粒状。

2.2.4注意纠正肉牛育肥中的问题

2.2.4.1过肥的牛是指牛的肥胖一看就与其月龄不相当,指压感到皮下脂肪很厚。一般凭肉眼可以判断,但也可用超声波在肩胛骨后缘探测,8月龄脂肪厚1cm,就可判为过肥牛,也可用体重与体高之比的肥育度判断。过肥的主要原因有:育成精料量过多;哺育期肥育饲料过早饲喂;育成期大量使用玉米和豆粕。纠正办法为调整精饲料的组成和量,使每天给精料3~4kg,大量采用粗饲料。使皮下脂肪消耗,减少蓄积。

2.2.4.2断奶过迟有些农产为了在市场上卖好价钱,对仔牛断奶过迟,这些牛虽好看,但在肥育农产,易出现食欲不振、鸣叫、体重下降,影响肉量和肉质,而且容易感冒、腹泻。对这些牛定量定时喂适口性好的草料,可以纠正。

2.2.4.3偏食的牛对饲料、饲草有选择性的挑食,牛的营养状况就会恶化,纠正方法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精料的饲喂次数,由于每次饲料量少,牛群内争相采食,偏食就会减少。

3环境卫生管理

环境卫生管理是肉牛肥育中重要环节,它与饲草饲料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重喂轻管,或重管轻喂都是不可能获得好的经济效益。应该严格按照要求,作好环境卫生管理。在我国目前经济条件下,不可能作到全封闭,环境卫生完全控制管理。但应该严格按照要求,抓住重要环节。

3.1合理设计牛舍

牛舍设计的好坏,综合性影响牛的环境卫生,因此不能为节约资金,轻视牛舍设计建设。合理的牛舍,应长轴东西向,双排饲养,中间的路和槽合并不得少于2.5m宽,每排牛床以长4m宽5m,用钢管分栏,牛舍跨度不得低于13.0m,牛舍高度不得低于4m,四周敞开,用围栏限制活动范围,牛床用水泥硬化厚度不得低于10cm。由于肉牛密度较大,要以降温为重点。每座肉牛育肥牛舍按120~150头设计建设较为合理。

3.2肉牛育肥温度要适宜,饮水要自由

温度掌握的原则是初期宜高、后期宜低、小群宜高、大群宜低、晴天宜低、夜间宜高、冬天宜高、夏天宜低。肉牛群饲牛舍温度一般控制在22~24℃左右。冬春为了保温,可将牛舍四周用简易且可移动的材料,如石棉瓦遮堵1/2高度,夏秋将牛舍西侧遮阳2/3高度,牛舍南侧遮阳1/3。最好设制温控大功率电扇,将牛舍温度控制在22℃左右,通过转速调整控制室温。牛舍内安装自动饮水器,让牛自由饮水,可满足牛体需要,对降温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3.3空气新鲜,光照要恰当

在秋夏由于四周大面积开放,加之电扇作用,牛舍空气与舍外空气无很大差别,基本可以保证新鲜。重要的是冬春,在牛舍东西两侧必须安装换气扇,并定时开放,可保持牛舍空气质量。由于肉牛的快育成长性和草料完全人为控制,就必须注意光照,夏秋光照充足,无需特别措施,冬春一定要及时调整牛舍四周挡风屏障的安装位置,主要是牛舍南侧,以保证良好的角度,使阳光照在牛床上。

3.4牛床要干净、干燥

由于牛床的卫生状况对牛体及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是环境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要做到干净、干燥,就必须及时清粪及时铺垫。可用垫土,有条件的可用锯沫、稻皮等铺垫,保证牛舍不潮湿。牛床垫层超过30cm,就应及时清理出牛舍,在室外堆积发酵,可保持牛舍卫生良好。

4适时出栏,确保肉质、体重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国内肉牛大都以体重计算价值,因而饲养户采用填鸭式的饲养办法,尽量使牛的体重很大,这种办法无论如何是不能得到优质的牛肉。近来的加工单位和活牛出口单位,根据客户的需求和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开始以质论价,这就要求饲养户必须适时出栏,确保肉质、体重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一般原则是育肥牛的月龄不要低于18个月,让肉牛的生长潜力得以发挥;肉牛的体重达到480~550kg,牛体紧凑,膘情适中,就可以出栏。如果过肥,皮下脂肪过厚,牛腹部和颈部肥大,就应调整饲料,以干草为重点饲喂,让肉牛很快趋于正常,如果过瘦,就延长肥育,调整精料成份,供应优质草料,使肌肉和脂肪结合适当,就可以出栏,对于无法短期矫正的过肥、过瘦肉牛就应及时出栏,确保效益原则。

5注意观察,早防疫病

勤观察是可以直接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视了。再好的草料、仔牛和环境卫生,只有通过详细的观察,因情况而异而调整组合采用。要固定有专业知识、责任心强的人员从早上7∶00到晚上19∶00,12h巡回观察,主要观察牛的运动、采食、环境卫生、体表、粪便、行为和牛的反应能力。并根据观察到的综合情况及时调整饲养管理措施,这样可以减少浪费和损失,降低牛群的发病率和不良生长倾向的发生,并及时予以纠正。牛舍和饲管器具要定期消毒,出栏、入栏前后要彻底消毒。禁止动物和闲散人员进入牛舍,以免带来病菌,引起传染病。要及时治疗牛体的疾病,常见有感冒、胃炎、食欲不振、体表创伤、牛蹄病、气管炎、肠炎等。按照兽医防疫要求,及时进行焦虫病、布病、结核、五号病、牛流行热的免疫,对已发病牛要及时隔离;防止发生严重的传染病。

现代化小型养猪场管理要点


当前,生猪价格有所回升,有一部分农户想投资养猪。兴建生产规模在300~500头猪的小型养猪场,为使小型养猪场获得高效,必须严格恪守科学管理规程进行科学饲养,笔者根据多年的饲养经验总结出几条供小型养猪场参考,更要特别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场址选择的卫生要求。

小型养猪场要建筑在地势较高、排水方便、水源充足的地点,远离居民点,距公路、河道、城镇、工厂、学校500米以外,场周围应筑以土沟或围墙。场址最好应设置于种植区内,有利于种、养结合,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病猪隔离舍应建在场外,地势低于健康猪舍和人住房屋并处于下风方向。猪场大门及猪舍入口要消毒池,更衣、消毒室。饲料贮存库和母猪舍应建在猪场内上风头。粪便须送到围墙外,在处理池内发酵处理,最好建沼气池配套。整个猪场按流水作业线的要求布局,做到不出现交叉污染。

二、尽量避免养殖场受外部环境影响。

外来人员不得进处生产猪舍,确需进猪舍的,必须在消毒房内经更衣、换鞋洗手、消毒后方能进入。猪场从外引入的种猪,要先在隔离舍中饲养。观察一个月以上,确认健康并经过预防注射后方能转入生产区。

三要适宜的饲养规模。

一是自繁自养型规模,基础母猪饲养量为100头左右,年出栏商品猪1600头左右。二是仔猪育肥型规模,年出栏商品猪1600头左右。三是繁育仔猪型规模,基础母猪饲养量100头左右。一般来说,小型养猪场要尽量饲养瘦肉型品种。目前生猪商品市场总体要求是以优质优价效益高的瘦肉型猪为主,用纯种瘦肉型公猪与当地母猪杂交,形成二元、三元杂交商品猪。一般二元杂交瘦肉率51%,三元杂交瘦肉率58%,比当地猪高13~20%,而且肥育期可缩短70~80天。

四要优化饲养管理。

为了达到瘦肉型生产定向目的,优化饲养管理是关键,重点要做到一促、二控、三加。一促是:生长早期,足量投饲能量饲料,促肉、骨生长,主要是以红薯、玉米等淀粉主含量饲料,混以高蛋白饲料,特别要注意充足蛋白质饲料的供应。因为猪瘦肉中蛋白质高达21%,其主体是饲料中粗蛋白转化的结果,所以一般在猪的生长过程中,要分阶段投饲适量的蛋白质饲料。前期猪体重在20~45千克,投料蛋白质含量为20%左右较好。中期猪体重在45~70千克,投饲蛋白质含量16%为好。后期不少于14%,整体要比脂肪型猪饲料蛋白质高4%~10%。二控是:生长后期抑制能量饲料投放量,一般不超过总食量的85%,控制脂肪沉积,可提升瘦肉率含量。三加是:适度合理投用添加剂。有些用户过量使用添加剂,导致效果低下和浪费。杜仲粉可促进肌肉纤维发育,令肉质鲜美,一般用量在0.2%~0.3%为宜;腐殖酸有抑制猪后期脂肪沉积作用,一般最大用量不应超过0.6%。

五要提供适宜环境。瘦肉型猪生长,要求外部最适宜温度应在18~21℃,温度过高,采食下降,日增重缓慢。所以,夏季应采取遮荫、喷水、通风透气等措施,冬天应采取温棚饲养、挡风、增温等措施,形成促进脂肪生成,阻碍蛋白质沉积的适宜温度。

六要加强疫病防治。对小型养猪场来说,免疫规范化、科学化非常重要。主要应做到四个规范:一是规范设施设备,坚持科学设计、科学预防为主;二是规范防疫程序,坚持正规防疫;三是规范猪源防病,坚持自繁自诊;四是规范出栏防病,坚持整进整出、场外交易和售后消毒。同时,要采取科学的消毒方法,不但要定期消毒,用足用药量,而且要多种消毒药、杀病毒与杀细菌的消毒剂交替使用,才能达到消灭多种病原微生物的目的。

七要选择最佳出栏期。最佳出栏期,可为养猪创造最高效益。按时出栏,一般为3月龄左右,且多以实际体重为难。常取二元猪为80~85千克,三元猪为85~90千克为佳,过早或过晚都有损饲养效益。

八要注意严格消毒。

猪场采用人工打扫、冲洗和使用各种化学消毒药物相配合的方法进行消毒,消灭病原。

1、进场消毒:(l)在大门入口处设消毒池,消毒药物用2%烧碱,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注意:车身消毒最易忽视。(2)进入场区的消毒:在猪场正门的出入口处,要建消毒房,内设6根紫外线灯管(四个墙角各安装一个,房顶吊两个)。消毒盆和消毒池。进场人员必须在此换鞋、更衣。要用紫外线灯照射15分钟,之后在消毒盆内用来苏地消毒液洗手,然后再从盛有5%苛性钠溶液的消毒池中越过进入。(3)参观人员经过在消毒间消毒后,按指定的路线参观。

2、猪舍消毒:根据猪场生产特点必须对各类猪舍实行全进全出的消毒方法。即每批猪转出后至下批猪转入该舍前,应将前批猪留下的粪尿、剩料、垫草、饮水、污物等,全部清理干净,然后用清水彻底冲洗地面、猪床、走道、饲槽、围栏、用具、下水道等处,待晾干后再用高压消毒机用2%苛性钠溶液进行严格冲洗,7天后方可转进下批猪只。

3、场区的消毒:整个场区每半个月要用2%~3%的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一次,不留死角;各栋舍内走道每5~7天用3%苛性钠溶液喷洒消毒一次。必要时可增加消毒次数或用1:800的消毒威带猪消毒。

4、饲养管理用具:饲槽及其他用具需每天洗刷,定期用0.1%新洁尔灭消毒,或饮水用1:2000消毒威消毒。

5、走廊过道及运动场:定期用2%烧碱或1:300消毒威或菌毒灭消毒。

6、猪体:用0.1%新洁尔灭,2%~3%来苏尔或0.5%过氧乙酸或l:2000消毒威等进行喷雾消毒。

7、产房:地面和设施用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用福尔马林熏蒸2小时,再用烧碱或菌毒灭等消毒一次,事毕,用干净水冲去残药,最后用10%石灰乳刷地面和墙壁。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洗刷干净,再用0.l%新洁尔灭消毒全身后进入产房。母猪分娩前用0.l%高锰酸钾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完毕,再用消毒药抹拭乳房、阴部和后躯,清理胎衣和产房。

如何经营规模化养猪场


规模化猪场的运营涉及范围很广,现就各环节重点应关注的问题介绍如下: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前期论证

1.社会关系:遵守和依靠现行政策法规,与当地政府及周边群众充分沟通协调相关事宜,构筑和谐、合法的经营氛围。

2.生态环保:预测周边人文环境与猪场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如饮用水质、排污等。

3.资金筹措: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所需资金来源,多途径确保资金链安全。

4.规模性质:量力而行,适度规模。经营种猪繁殖推广,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并获国家相关部门认证许可。

5.人才技术:关键管理技术人员要先期聘任。

6.市场预测:把握引种时机极为重要,在猪价低谷时期引进后备母猪符合猪场的长远利益。

二、规模化养猪场的选址建场

1.选址科学:场址要远离村庄及交通要道,地势应开阔高燥,水源充足,排污便畅。

2.良好的生产周边环境:社会关系和谐友好,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

3.布局结构合理:猪场规划要适应现代养猪生产流程,栏舍构造符合猪的生长繁育要求,具备良好的通风设备和温度控制设施。

三、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经营

1.品种:种猪主要有杜洛克、长白、大约克和长大二元母猪,一般商品猪场普遍采用长大二元母猪与杜洛克公猪进行三元杂交育肥。

2.饲料:应配置饲料加工设备。依照猪的品种、类型、生长阶段配制不同的全价饲料,要求营养全面均衡,符合猪的生长繁育需求,使生产性能得以充分发挥。饲料粉碎粒度合乎要求。原料新鲜无霉变,水分、杂质含量不超标。储备仓库通风干燥,防雨、防鼠,物品堆放有序,先进先出。

3.管理:

(1)经营管理。组织结构清晰,责、权、利分明,产、供、销衔接。财务账目明白清楚,生产数据准确无误。杜绝弄虚作假,严防贪污腐化。部门运作程序化,人员考评制度化,日常管理纪律化。

(2)技术管理。规范生产环节操作流程及细则,定人定岗,责任明确,确保技术措施落实到位。管理技术人员加强学习交流,适时组织培训,重视知识更新和理论联系实际。

(3)目标管理。结合当前实际及同行业水平,制定各生产岗位绩效考核指标数据,奖优罚劣。条件成熟也可实行全额承包。

4.防疫:

(1)消毒。定期常规消毒与突击针对性消毒相结合,根据不同阶段、季节猪病流行特点及猪场自身疫病发生情况,合理选择消毒剂种类及消毒方式。控制外来人员、车辆进出并严格消毒。

(2)免疫。规模化养猪场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非常关键。猪瘟、伪狂犬、高致病性蓝耳病、口蹄疫是国家强制免疫的四大疫病。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圆环病毒、支原体肺炎、细小病毒、乙型脑炎、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等可选择免疫/。疫苗接种必须注意运输储藏环节以及猪群阶段、健康状况、注射部位、接种剂量、不同疫苗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时间间隔等问题。接种效果可通过定期血样抗体检测掌控。

(3)保健。重视治未病。在猪生产环节的关键节点上采取阶段性脉冲式投药有利于猪群健康和平稳过渡,如疫苗接种期、母猪产仔哺乳期、仔猪断奶转群期、炎热及疫病流行多发季节,应在饲料中有选择地投入适量抗菌、抗应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营养保健类药物。

(4)驱虫。这是养猪生产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包括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5)治疗。无论群体治疗还是个体治疗,都应做好隔离消毒工作。看准病,选对药,合理配伍,不滥用抗生素。细菌性疾病发病初期及时合理用药效果较好,病毒性疾病须采取针对性防制措施,如紧急免疫接种、使用干扰素或抗病毒药控制继发感染等。

(6)其他。规模化养猪场坚持自繁自养是杜绝外来传染源、减少疫病发生的有效途径。

(江西省吉安县桐坪镇下田村江西红牧畜禽有限公司甘金明邮编:343100)

​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危害 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近年来,伴随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养猪业逐步由家庭副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的现代化养殖方式,这些都对防止重大疫病发生、提升猪肉质量安全水平、满足猪肉市场供给能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从我国养猪业发展来看,传统养猪业,以家庭分散养猪为主,猪粪尿可给农田施肥,促进农作物生长。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发展,规模化养猪场迅猛增多,随之,猪业所产生的排泄物数量必然也会明显增多,如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就会导致囤积,随时都会对人类和养殖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甚至出现到处粪臭味,苍蝇满天飞,还会间接地对水源、土壤等产生的污染。据测算,1头猪平均日排鲜粪2.5kg、尿4kg,一个万头猪场日排粪量150t。所以对养猪场环境的控制已迫在眉睫。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危害规模化养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1、规模化养猪场对环境污染的危害性

1.1规模化养猪场对大气的污染

养猪场产生的病原微生物、粉尘、有毒有害气体等排人大气后,可随大气扩散和传播。当这些物质的排出量超过大气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将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据测,一个年出栏20万头的猪场,每小时可向大气排出近296kg氨气(NH3)、27.okg硫化氢(HzS)、48kg粉尘和24亿个菌体,这些物质的污染半径可达5km,而尘埃和病微生物可随风传播30km以上。

1.2规模化养猪场对水体的污染

养猪场对水体的污染主要为有机物污染、微生物污染、有毒有害物污染。养猪场粪污中含有大量的氨、磷、病原微生物、抗生素、重金属等,粪污经人为冲洗和降雨冲刷,大量的营养元素流人江河湖泊池塘或渗入地下水,造成地表水富营养化和地下水污染,使水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氧溶解度降低,水质恶化,严重影响人畜饮水和生态平衡等。

1.3规模化养猪场对土壤的污染

养猪场粪污不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进入土壤,粪污中的有机物一部分被植物利用;一部分被微生物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使土壤得到净化或改良。如粪污进入量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便会出现不完全降解或厌氧腐解,产生恶臭物质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引起土壤成分和性状发生改变,破坏了土壤的基本功能。另外,粪污中的一些高铜、高铁等会随同粪污一同进入土壤,引起土壤中相应的物质含量异常增高,不仅对土壤本身结构造成破坏或改变,而且还会影响人和动物的健康。

2、规模化养猪场环境控制措施

2.1减少养猪污物排出量的措施

养殖场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因为养殖粪污大量的无序排放和处理利用不当造成的。运用开源节流之思想,一方面,尽量减少养殖粪污的排出(产生)量,另一方面,积极、负责地对养殖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利用,是有效控制养殖污染的主要途径。现今,有许多学者、专家、养殖场家从动物营养、饲养管理、生产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平衡氨基酸法。通过平衡日粮中的氨基酸可减少猪排泄物中氮的含量,氮是排泄物中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元素之一。排泄物中氮一般占干物质的2.O%~6.0%(其中粪氮占33%,粪氮占67%)。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其实蛋白质营养就是氨基酸营养。研究表明,通过在猪饲料中添加某些氨基酸,适当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进而减少排泄物中氮的含量。Han等(1995)通过试验总结,仔猪饲料加0.1%~0.2%赖氨酸,可降低饲料蛋白2个百分点,减少氮和磷的排泄量为20.90%和17.71%。有专家试验巾,降低日粮4%的蛋白质,补足赖、蛋、色、苏等4种必需氨基酸,可降低猪舍69%的氨气。

添加酶制剂法。在猪饲料中添加某些酶制剂能促进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相应,减少排泄物中某些元素或有机物的含量,降低排泄物的环境污染性。据报道,在猪饲料中添加200~10001U的植酸酶,可使排泄的磷减少25%~50%。他认为,在一头生长育肥猪(体重18~lookg,需要饲料317kg)饲料中添加植酸酶后,磷排泄量由15kg降为0.llkg。

添加其他添加剂。研究表明,在肥育猪料中加lOOppm水平的赖氨酸铜与加250ppm硫酸铜形式的铜的饲喂效果相近,但前者排泄物中铜含量显著下降,降低了铜的污染。

2.2规模化养猪场污物合理处理利用措施

物理处理法一般为养猪污物处理的第一道工序。包括过滤、沉淀、固液分离等,主要去除养猪污物中的不溶性或机械杂质。

生物处理法是利用微生物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使不稳定的复杂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或合成微生物体,达到处理污水、保护环境的目的。

化学处理法是在污水中加入化学药剂,将污水中的溶解物质、胶体物体和悬浮物质沉淀除去,实现污水净化的方法。因本方法的不足所限,一般不用作污水处理的预处理。

2.3广泛宣传,提高环保意识

国家相继出台了《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畜禽养殖业排放标准》等畜牧业等环境污染管理的法律法规。今后,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养猪者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对实施环境污染治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促进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4加大监管力度

依托现有的法律法规,严把新建养猪场防疫的准入关,建设一个,达标一个。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责任,通力配合,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将规模化养猪场污染执法监管列入日常的工作日程。严格执行规模化养猪场建设的环保审批制度、排污申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等相关制度。

3、小结

以上对动物养殖场废弃物对环境产生的污染现状、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面对当前养殖业对环境污染严重的状况,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动物营养学家及畜禽饲养户共同努力,将养殖污染逐渐降低,以保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规模化猪场的环境控制措施
1、猪场选址与布局
1.1科学选址
现代化猪场的科学选址是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保证,科学合理的选址在猪生产过程中往往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表现为可减少建设投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使生产流程通畅,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过去许多猪场过多考虑饲料运输、生猪销售等生产成本而忽视环境中对猪生活、生长过程所带来的各种潜在威胁,大多将场址选择在靠近公路或大城市的城郊等敏感的区域,导致疫病暴发,难以控制及对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从防止疫病流行及生物安全的角度来讲,猪场一般要远离其他养殖场500~1500m以上,屠宰场和兽医院宜在1000~2000m以上,离居民点、工厂宜在500~1000m以上,主要交通干线300m以上,如有林带、河流、围墙等,则距离可适当缩短。
就地势方面讲,猪场应避风向阳,不宜建于谷地和山坳,防止空气在猪场上空形成涡流;考虑排水问题,地面要平坦而稍有缓坡,坡度在1%~3%最好,但最好不超过25%。此外,还要有足够的面积,一般按可繁殖母猪40~50m2/头、商品猪3~4m2/头考虑。
水电方面也是重点考虑的,水源要求水质良好、水量充足,以满足场内生活用水、猪只饮用水及日常清洁用水的要求。电力方面必须保证可靠的电力供应,同时猪场必须要有备用电源。
此外,要求场地土壤毛细管作用弱,透水透气性强,吸湿性和导热性小。一般沙土在透气透水性、毛细管作用、吸湿性方面均十分理想,但导热性强,易增温和降温,对猪不利。黏土在透气透水性、毛细管作用、吸湿性、导热性方面性质与沙土相反。砂壤土兼具沙土和黏土的优点,是理想的建场土壤。
1.2合理布局
场内圈舍应根据风向、地形、朝向、生产工艺流程、防疫卫生及环境保护等要求因地制宜,力求紧凑合理,确定各个建筑物的位置。各猪舍间按设计要求系统安排,便于猪群周转,互不干扰,严格遵守各生产单元全进全出,形成稳定的生产流水线。

猪场内总体来说应划分为生活区、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这4个区应合理布局、严格区分。隔离区应设计在产区的下风向,各区之间应间隔一定距离,最好用绿化带隔开,形成相对独立的建筑群,从生活区和隔离区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
生产区内,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及饲料需求可划分为配种、妊娠、分娩和哺乳、断奶仔猪培育、生长及育肥等几个生产阶段,并对应设计专用圈舍。生产区内猪群流动方向为母猪在配种舍、妊娠舍及分娩哺乳舍间循环流动,而商品猪由分娩哺乳舍向断奶仔猪舍、生长育肥舍单向流动,最后在装猪台出场上市。各舍间采用多点式布置,把配种舍、妊娠舍和分娩哺乳舍作为繁殖猪的生产区,断奶仔猪舍单独作为仔猪生产区,生长舍及育肥舍作为商品猪生产区。
此外,除猪在各生长阶段所需要的猪舍和设施外,还需其他的配套条件,比如电力设施、供水设施、排污设施、防疫消毒、交通运输等。在人员管理方面,兽医、养殖场饲养员及其他工作人员要建立严格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专岗、专人、专舍,严禁擅自串舍、串岗。
2、猪场室外环境控制
2.1圈舍周围绿化
绿化是改善整个猪场环境有效的途径之一,通过绿化不仅可美化猪场环境的和维持生态平衡,并且对生产工作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量植物可吸收大气中有害有毒物质,有效净化过滤空气,达到减轻异味的目的。由于集约化猪场大多饲养量大,加之密度极高,在猪的生长过程中排出大量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氨、硫化氢等有害气体,这些气体对猪的生长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危害性,而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新鲜氧气,同时植物对多种有害气体都有较强的吸附性,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场区内有害气体。有资料表明,植物可使场区内空气的有毒有害气体量减少25%,臭气减少50%。二是改善场区内小气候,调节场区内气温。草地和树木叶面面积分别为种植面积的25~65倍和75倍,通过大量树木遮挡阳光,可有效减少光照、辐射,同时叶片可通过水分蒸发带走大量热,减少辐射热50%~90%,因而使得环境中的温度比未绿化地带降低2~5℃。除降低气温外,还有截留降水、降低风速和蒸腾作用等优点,从而形成舒适的小气候。三是可有效减少场区内尘埃及细菌含量,减少病原传播。在养猪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灰尘,据报道,母猪产圈内空气中细菌含量为800~100个/L,肥猪舍为300~500个/L。而许多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可附着在灰尘上,随空气流动而传播疾病,因而场区内尘土飞扬直接威胁猪只健康。植物叶片对灰尘有吸附、粘着及滞留作用,使得空气中的微粒含量大大减少,进而使附着的细菌数目也相应减少。同时许多树木的花、叶、芽能分泌挥发性植物杀菌素,可杀灭一些对猪只有害的病原微生物。四是大大减弱噪音强度。猪场内部的各种机械、运输工具的开动及猪本身采食、鸣叫、走动、打斗都会产生大量噪音,这些噪音对猪群的采食、休息、增重都有着不良影响。树木与植被对噪音具有吸收及反射的作用,可以有效降低噪音的强度。2.2完善消毒措施
场区内的环境卫生及消毒措施的好坏与传染病的发生、流行有着很大的关系,如果消毒不利,就给大量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造就了有利条件。一是在猪场大门及每栋猪舍的出入口处设立消毒池(大门消毒池池长为出入车辆车轮2倍周长以上),在消毒池内注满3%烧碱溶液,用以进出车辆车轮和来往人员靴鞋的消毒,池内的消毒液每周要更换2~3次。二是用1∶1600的百毒杀药液对进入场区车辆的车身、车底盘进行彻底细致地喷洒消毒,进入人员必须穿上生产区专用的水鞋或其他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后方可进入生产区。三是严格限制外来车辆、人员等进出场区。必须进入时,要严格进行消毒;生产区内使用的车辆及其他用具禁止离开生产区使用,同时应定期进行消毒;本场工作人员由生活区进入生产区要经过洗澡、更衣、换鞋,然后通过装有20~25cm深的消毒液的通道后,方可进入生产区。四是当猪场发生疫情时应采取隔离、消毒等更加严格的控制措施。
2.3清理垃圾和杂物,杀鼠灭蚊
蚊子及老鼠身上常常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例如乙脑病毒、伪狂犬病毒、附红细胞体、弓形虫等),通过它们的活动可引起疫病的流行。蚊子、老鼠传播疾病有直接和间接2种方式,直接传播是指蚊子、老鼠携带病原在叮咬动物、盗食饲料时造成某疾病的感染与流行;间接传播指蚊子、老鼠作为寄生虫携带者在活动中将疾病散播开来。此外,老鼠的食量很大,1只鼠每天可消耗50~100g的食物,1年可吃掉12kg粮食,且其排出的粪便可污损近40kg的粮食;由于老鼠的门齿终身生长,因此要不断地啃咬建筑物、衣物箱柜等来磨平牙齿,这样就导致了大量的经济损失。为此,规模化猪场应做到:一是清除养殖场内的杂草、粪尿、积水和垃圾,一些猪场不及时清理杂物或平时的垃圾杂物堆积如山,从而给蚊虫和老鼠提供了生长繁殖的有利条件。二是加固墙基、地面、门窗等,一旦发现洞穴立即封堵,使用各种灭鼠设备将老鼠的危害降至最低。三是使用杀虫剂、灭蚊灯及在排水沟、雨水积存的等处放置杀虫药,减少场区内的蚊子数量。
2.4注意水源选择、防护和水质净化
在水污染比较严重的今天,猪场的饮用水的水质安全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拥有充足的供水和良好水质的水源是猪场生产正常进行的重要保证。水质的好坏,特别是当水中含有病原体时对猪群的健康影响极大,如在取水和供水过程中缺乏有效的防护和消毒措施,很可能引起消化道疾病,特别是腹泻性疾病的发生。造成饮用水的感染因素很多,比如,饮水系统添加的的水溶性添加剂(维生素、酶、抗生素、矿物质、电解质等)会在管壁内形成1层生物膜,而这种生物膜对微生物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培养基,其可以利用生物膜快速生长繁殖,引起水质的极大污染,造成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猪体内营养素的利用率。
因此,在猪场选址时应首先勘探清楚附近地下或地面的水源的情况,便于取用与进行卫生防护,取水点附近不宜有屠宰场、化工厂等污水排放点,地面水要进行沉淀、过滤、消毒处理。日常生产中,可通过物理方法(如紫外线消毒、沉淀等)及化学方法(如氯制剂、碘制剂、二氧化氯等)对日常的饮用水及清洁用水进行消毒。
2.5搞好病死猪及粪污处理
任何猪场都难免会因疾病流行而引起猪只死亡,病死猪常常是疫病传播与扩散的重要传染源,如不及时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很有可能导致病原大量扩散,对猪群造成极大威胁,给猪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时还可能危及人员健康。因此,做好对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理对防控猪场疫病极为重要。当出现病死猪时,应防止无关人员接近,防止其他动物接触和带毒,用蘸有消毒液的湿纱布、药棉将死猪天然孔严密堵塞,防止血液、黏液、污物流出,在病死猪尸体停过的地方用消毒液严格喷洒消毒,最后经过深埋、高温焚烧等方式将尸体销毁。
大规模集约化的养猪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粪尿污水,如不适当处理不仅给周围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而且也对疫病的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因此,如何实现规模化养猪的洁净生产与粪便资源化,是当前规模化养猪生产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实践生产过程中经常使用的工艺有:一是减量化,实行雨污分流,可有效减少产生的污水量。二是无害化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粪污中的有机物分解而达到净化的目的。三是粪污的综合利用,猪场粪便污水属高浓度有机废弃物,在自然和农业生态系统中都是参与物质循环的宝贵资源,按生态学原理,把种植业与养猪业有机地相结合起来,依靠有机肥加工和沼气工程将猪场排出的粪尿等污染物变废为宝,以达到资源再循环、再利用的目的。

3、猪场室内环境控制
3.1温度
不同生长阶段的猪对周围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将最适宜猪成长发育的临界温度称为最适宜温度,对于不同阶段的猪的最适宜温度(表1),大致可使用下式计算:
T(℃)=-0.06W+26
式中,W为体重,单位为kg。如体重为20kg的仔猪适宜温度为T(℃)=-0.06×20+26=24.8℃,而100kg的保育猪的适宜温度为T(℃)=-0.06×100+26=20℃。猪对环境温度的高低非常敏感,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仔猪非常怕冷,对刚出生的小猪来讲,如果温度过低,经常会出现冻死现象,尽管有些猪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但由于寒冷引起低血糖从而大大削弱猪抵抗力,使猪极易受病原感染而发病;哺乳仔猪由于体脂较少及相对散热面积大,遇到低温时造成胃肠蠕动减缓、消化不良、胃肠道损伤及易受细菌病毒侵袭,而导致腹泻(如仔猪黄痢、白痢和传染性胃肠炎等腹泻性疾病),同时还能诱发各种呼吸道疾病。仔猪刚断奶时进食很少,只能消耗体组织,这样就对温度的要求更高,因此提倡在仔猪断奶时把温度突然提高2~3℃来缓解断奶应激,这一方法已经在实际生产上收到良好的成效。研究表明,保育猪生活在1℃以下时,其增重比正常情况下减缓4.3%,肉料比下降5%左右。此外,春、秋季节昼夜的温差大,极易诱发猪的各种疾病,在这期间要求适时的关、启门窗,以缩小昼夜的温差。成年猪耐热性能差,当气温高于28℃时,75kg以上体重的大猪会出现气喘现象,若超过30℃时其采食量明显下降,饲料报酬降低,生长速度放缓,当气温高于35℃个别育肥猪可能发生中暑。此外,高温还能导致公猪睾丸散热困难出现死精、弱精等,母猪出现发情不正常及妊娠母猪妊娠后期死胎数量增加等。一般来讲,猪舍内温度高低取决于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在无取暖设备的情况下,热主要靠日光照射及猪体散发产生,而热量的散失又与猪舍的的结构和工艺设计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规模化猪场猪舍的结构、通风设备、建材和管理都要围绕着这些问题来考虑,在炎热的夏季,对成年猪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采取加大通风,增加空气流通,加快热的散失,向猪体和猪圈冲水,减小猪只密度及以减少舍内的热源等措施,以有效地提高肥育猪、妊娠母猪和种公猪的生产性能。在寒冷冬节,猪用于保持体温的能量增多,这样就导致饲料消耗增加,猪的增重放缓,因此做好哺乳仔猪和保育猪舍的体温工作是提高冬季饲养效果的关键,可通过添加增温或保温设施、吊顶棚、适当增大饲养密度、加厚垫草等实现。
3.2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猪舍内猪的密集程度,不同生长阶段猪群的饲养密度见表2。饲养密度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猪舍温度、湿度及空气卫生状况,也影响猪的采食、饮水、活动、排粪尿、休息等行为。密度过小,猪舍利用率降低,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内微生物、灰尘有害气体增多,噪声加大;同时,猪舍内散热增加,在炎热的夏季不利于防暑(但在冬季为提高猪舍温度,可适当增大饲养密度),春秋季节会因猪体散发水分过多及有害气体增多,增加细菌的繁殖机会。同时,饲养密度大时,还会缩短猪的休息时间,增加斗殴及强欺弱的机会,影响猪的均匀采食,影响饲料报酬。
3.3空气
猪舍内保温措施与空气的流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做好保温措施的同时,应特别注意猪舍内的空气质量。规模化养猪场猪舍密闭、饲养密度大导致空气不流通,加之生火保温,致使猪舍内的空气污染严重,这样就使室内空气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含量超标,并且氧气和负氧离子的含量严重不足。猪长期生活在这种污染的环境中可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特别是呼吸道疾病越来越多(如猪气喘、传染性胸膜肺炎、猪肺疫等),越来越复杂,且对防治效果也有严重的影响。猪舍内主要有害气体的情况见表3。
在实践中应该注意消除或减少猪舍有害气体的产生,保持干燥是减少有害气体产生的最主要措施。除保持猪舍内空气流通外,还要做好猪舍内的卫生管理,调教猪定点排粪便的良好习惯,及时消灭蚊蝇,清除粪便、污水及各种废弃物,防止其腐败分解。当严寒季节温度很低而无法换气时,可向猪舍内喷过氧化物类的消毒剂,使空气中的氨和硫化氢充分氧化,起到除臭、杀菌、降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3.4湿度
湿度表示猪舍内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试验表明,温度在14~23℃、相对湿度在50%~80%的环境下最适合于猪只的生存。环境阴冷潮湿会造成猪的生产力下降,不适于猪的生长,同时水分在蒸发过程中会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这样对温度要求比较高的哺乳仔猪和保育猪生长不利。同时,潮湿可滋生大量蚊虫及为大多量病原微生物的繁衍提供方便,给疫病的防治带来困难。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由于水汽成为热的不良导体,会阻碍猪只散热,引发热射病,还可诱发关节、肌肉等方面的疾病。但太过于干燥,又易使猪皮肤及黏膜干裂,引发呼吸道和皮肤病患。

此外,湿度对消毒剂的效果影响明显,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有着与其适应的相对湿度范围。消毒剂只有溶解在液体中才能进入微生物体内,而气体与固体均不能进入,因此一般固体类与气体消毒剂类的消毒剂必须溶于细菌周围的液层中,才会有杀菌作用。比如,甲醛蒸汽消毒时,提高室内的相对湿度,可以大大增强其杀菌效果。但是湿度太大反而会通过减少消毒剂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降低消毒效果。纳米级干燥消毒剂,作用原理是通过吸附周围环境中的病毒、细菌、寄生虫卵及氨气等达到杀灭病原体和保持猪舍环境的目的,同样受湿度影响。
因此,猪舍内湿度保持在40%~70%为宜,为了防止湿度过高,尽量减少猪舍内用水,不要大量用水冲刷猪圈,保持地面平整,及时清除积水,经常开启门窗,设置通风设备。
3.5光照
较长时间的光照可促进猪性成熟,有利于猪发情、配种、妊娠,有资料表明,当繁殖母猪光照强度增至60~100lx时,可使繁殖率提高4.5~8.5个百分点,同时对哺乳母猪的奶瘫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乳仔猪和育成猪的光照强度提高到60~70lx时,可使发病率下降9.3个百分点。重要的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效应,它可杀死细菌、病毒,波长在272~295nm间的紫外线可将角固醇和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而维生素D是促进猪从肠道吸收钙、磷,促进骨骼的正常发育的保障,因此适量的紫外线照射有促进猪只骨骼生长和预防佝倭病的作用。此外,适量照射紫外线,还能增强肌体的免疫力与抗病力,而白炽灯、萤光灯等人工灯发出的光谱中无紫外线,因而就没有以上的作用。因而,适量的太阳照射对猪群的生长很有好处,但光照强度过大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与疾病(如中暑、日射病),过量的紫外线照射会造成猪的皮炎、角膜炎、结膜炎等。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50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