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对肉羊体外胚胎生产效果的影响实验

卵母细胞与胚胎体外培养过程中,细胞处于相对高氧环境,常常会由于抗氧化防御不足而导致氧化应激,使细胞在发育过程中积累大量的活性氧,从而降低卵母细胞及胚胎的体外发育率。褪黑素作为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能显著降低细胞内ROS水平,清除细胞内自由基,改善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与胚胎的体外发育历程。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褪黑素对肉羊体外胚胎生产效果的影响实验。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屠体卵巢来源于羊屠宰场,摘取屠体羊卵巢后立即放于添加有双抗(1000lU/mL)的30℃生理盐水中,在2h内运回实验室。

1.2主要试剂

(1)抽卵液:TCM199(Hepes)+10%胎牛血清(FBS)+6IU/mL肝素+100IU/mL青、链霉素

(2)成熟培养液:TCM199+10%FBS—-10g/mL促卵泡激素(FSH)—-lug/ml)雌二醇(E2)+10ug/ml.促黄体素(LH)+10ng/mL表皮生长凶子(EGF)+0.1mmol/L半胱氨酸+1%PS

(3)受精液:SOF十6mg/mLBSA+20uL/ml.肝素钠+1%PS

(4)获能液:S()F+3mg/mLBSA—-2mg/mL咖啡凶+1%PS

(5)胚胎培养液I液:SOF—-3mg/mLBSA—-l%PS

(6)胚胎培养液Ⅱ液:SOF—-10%FBS+1%PS

1.3方法和步骤

1.3.1卵母细胞的采集

从屠宰场采集羊卵巢带回实验室,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3次。抽取卵巢表面上直径为2~8mm的卵泡中的卵泡液,在体视显微镜下挑选具有完整卵丘细胞且胞质均匀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Cs)进行实验。

1.3.2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统计

培养成熟24h的卵母细胞,用O.l%透明质酸酶消化去除卵丘细胞。然后在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统计第一极体排出率(即卵母细胞成熟率)。

1.3.3囊胚细胞计数

收集体外受精培养至第7天的囊胚4~5枚,进行细胞核染色。具体步骤是:用PBS/PVP洗囊胚3次,用酸性台式液去除囊胚的透明带,后用PBS/PVP洗3次,冉移入3.7%多聚甲醛中室温固定3min,然后用PBS/PVP洗3次,放入配制好的10ug/ml』的Hoechst333/12染液中10min最后用PBS/PVP洗3次,囊胚置于载玻片中央,压片,封片,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照相,统计囊胚细胞数日。1.4数据处理

试验重复3次,试验数据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整理,采用SPSS17.O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以PO.05作为差异显著性判断标准。

2、实验结果

2..1褪黑素对肉羊卵母细胞成熟率(第一极体排出率)的影响yz023.cOm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液中添加10-Ⅱlol/L和lO-smol/L褪黑素,牛体外成熟卵母细胞成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10-10mol/L褪黑素处理组(PO.05).而这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O.05)。l0-1omol/L褪黑素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

2..2褪黑素对体外受精胚胎发育的影响

不同浓度褪黑素(lO-10mol/L、10-9mol/l.、lO-smol/L)对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的影响不同。lO-smol/l.、10-9mol/l』褪黑素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与10-10褪黑素组差异显著(P0.05)。而lO-8、lO-9mol/L褪黑素这两组之间的囊胚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不同浓度的褪黑素组囊胚细胞数无显著差异(P0.05),但褪黑素处理组的凋亡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10-acute;mol/L处理组的凋亡比例也显著低于lO-10mol/L组(P0.05)而l0-1omol/L和10-9mol/L褪黑素这两组之间

3、讨论

3.1褪黑素对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影响

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过程中不断发生氧化应激反应,而卵子在体内生长成熟过程中,卵巢中不断有抗氧化应激的物质产生清除过氧化物质。体外氧化损伤会导致卵母细胞发育阻滞,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质量降低。本研究证明:在体外成熟过程中,外源添加抗氧化剂褪黑素的适宜添加浓度为10-91TIOl/L,卵母细胞的成熟率最高,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活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浓度过高会对细胞产生毒害作用,过低则不足以完全清除细胞氧化应激时产生的过氧化物,但也好于对照组。褪黑素除了具备抗氧化调节,辅助卵泡生长凶子的调节。

3.2褪黑素对体外受精的影响

在体外受精液中添加褪黑素显著降低了精子胞内ROS水平,受精后,精子携带的代谢产物ROS可能会对卵母细胞的胞质造成损伤减小。发生氧化损伤的精子人卵后,携带的脂质过氧化产物和DNA碎片等会损伤卵母细胞的胞质,影响体外受精率、受精后囊胚的发育能力口]。精子在体外操作过程中,会产生过量的ROS,并且精子在体外操作过程中,去除了精浆中部分的抗氧化系统,使精液调节氧化还原平衡的能力降低。为了提高冻后精子体外受精能力,国内外许多研究者将外源抗氧化剂添加到稀释液中来提高冻后精子质量,其中褪黑素能清除ROS,且能激活多种抗氧化系统,保护精子膜的脂质过氧化,延长精子存活时间,提高冻后精子质量。大量的精子聚集在成熟的卵母细胞周围会产生过量的自由基,影响胚胎的体外发育能力。本研究证明,外源填加抗氧化剂褪黑素可以提高体外受精后体外胚胎的卵裂率。

3.3褪黑素对体外发育胚胎质量的影响

胚胎发育早期对氧化应激非常敏感,由于体外胚胎抗氧化能力的不足,导致过量的ROS对细胞结构和功能产生毒害作用,从而表现发育阻滞、胚胎碎片现象。在体外条件下,胚胎内部调控机制的改变与外部环境的不适,是导致胚胎发育受阻的基本原凶。

本实验模拟体内环境,以期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优的胚胎。本实验结果证明:体外胚胎培养液中添加褪黑素显著提高了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和囊胚发育率,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对体外受精胚胎细胞凋亡的影响,褪黑素可以起到抗细胞凋亡的作用,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同时高浓度的褪黑素会促进细胞的凋亡。

4、结论

在体外胚胎全程生产液中添加褪黑素促进发育相关基凶表达,最终显著改善卵母细胞胞质成熟质量。提高卵母细胞成熟率、体外受精胚胎的卵裂率、囊胚率及囊胚细胞数,降低胚胎细胞碎片量,提高胚胎的质量。

相关知识

良种肉羊体外胚胎高效生产技术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小尾寒羊6周龄、13周龄羔羊、成母羊激素处理后卵巢卵泡发育及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促卵泡激素(FSH)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处理,比较卵巢上2~8mm卵泡的数量及体外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6周龄羔羊卵巢发育的卵泡数和采集到的卵母细胞数(58.3±1.7、41.6±3.2)都高于13周龄羔羊及成母羊的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16.7±2.6、10.5±2.1;19.6±4.5、11.8±1.6),且差异显著(P<0.05)。6周龄、13周龄羔羊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卵裂率(64.1%±1.5%、63.8%±3.4%)及囊胚率(31.2%±1.9%、30.4%±3.7%)略低于成母羊组(67.4%±3.7%、34.4%±1.2%),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

通过外源激素诱导,从羔羊获得大量卵母细胞,受精后进行胚胎移植,能显著提高良种母羊的繁殖潜力、缩短世代间隔,加速遗传改良进程。本研究旨在比较小尾寒羊6周龄、13周龄羔羊、成母羊激素处理后卵巢卵泡发育及对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促卵泡激素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处理,比较卵巢上2~8mm卵泡的数量及体外胚胎的发育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母羊选择

分别于2016年4、5、6月份,选择体况良好、年龄分别为成母羊、6周龄、13周龄羔羊各9只,共有27只,品种为小尾寒羊。

1.2母羊激素处理方案

成母羊组及羔羊组(6周龄组、13周龄组),分别在第一、二、三天的早6:00、晚18:00时肌肉注射2.5mL、1.5mL、1.0mLFSH(20IU/mL),并在最后一次注射FSH同时每只羔羊加注0.4mLPMSG(500IU/mL)。

1.3卵母细胞的采集

母羊在注射FSH48h后空腹、术部剪毛,在母羊腹下切一个切口,引出卵巢,用吸有约2mL抽卵液TCM199(5%发情羊血清、100IU/mL肝素、100g/mL链霉素、100IU/mL青霉素)的10mL注射器(接12号针头)吸一个卵巢表面2~8mm的卵泡。在实体显微镜下检出A、B级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记录所采集的COCs数,分别比较成母羊、6周龄、13周龄羔羊卵巢上发育的卵泡数及采集的卵母细胞数。

1.4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在38.5℃、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进行24h的成熟培养。培养方式为微滴培养法,滴上覆盖石蜡油。在直径为35mm的细胞培养皿作6~8个滴(100μL/滴),在培养箱预平衡2h。成熟培养液为TCM-199(10%胎牛血清、10μg/mL促卵泡激素、1μg/mL促黄体激素、1μg/mL雌二醇)。

1.5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4h后,挑选颗粒细胞扩散效果较好的进行受精。受精液为合成输卵管液(syntheticoviductfluid,SOF)并添加20%发情羊血清、10μg/mL肝素、3%牛脱脂血清白蛋白(BSA)。羊冷冻精液在37℃水浴中解冻15s,然后将解冻后的精液缓慢加入5mL精子洗涤液SOF(10%发情羊血清、10μg/mL肝素)混匀后进行离心(1500r/min,5min),离心沉淀后的精子团再用5mLHSOF离心洗涤(1000r/min,5min)1次。去上清液后,用受精液将精子密度稀释至5×106个/mL用于体外受精。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在受精液中洗1~2次,每20个卵母细胞移入50μL受精液滴中。

1.6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

精子与卵子受精培养24h后在SOF液中洗涤2次后,移入预先在培养箱内平衡2h培养滴内。将20~25枚受精卵分别移入100μL的发育培养液SOF(2%的必需氨基酸、1%的非必需氨基酸、2mmol/L的谷氨酰胺、3mg/mLBSA、10ng/mL上皮生长因子)中,在38.5℃、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8天。48h统计卵裂率,每隔48h半量更换培养液。第8天,统计囊胚率。

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Independent-samplest检验和One-wayANOVA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成母羊、6周龄、13周龄羔羊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比较

由表1可知,6周龄羔羊卵巢发育的卵泡数和采集到的卵母细胞数都远远高于13周龄羔羊及成母羊的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且差异显著(P0.05)。摘取卵巢组卵母细胞获得率(80%)显著高于活体采卵组(65%)。

2..2羔羊个体差异对激素诱导效果的影响

在本试验中,通过激素诱导羔羊卵泡发育,羔羊之间差异较大。在获卵总数方面,获卵数量小于25枚的有4只,大于45枚的有8只,5只获卵数量在25~45枚之间,1只羔羊没有反应(见表2)。

2..3成母羊、6周龄、13周龄羔羊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及不同取卵方式对体外胚胎发育能力的比较

由表3可见,6周龄、13周龄羔羊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与成母羊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成母羊组卵裂率及囊胚率略好于羔羊组。不同的取卵方式对体外胚胎的发育能力影响差异不显著。

3讨论

3.1母羊年龄对卵泡数及卵母细胞数的影响

不同月龄的母羊经外源激素处理后卵巢上发育的卵泡数及卵母细胞数差异很大。6周龄羔羊卵巢上发育的卵泡数及卵母细胞数最多,显著地多于13周龄羔羊及成母羊(P0.05)。于勇等试验证明:1月龄、3月龄羔羊超排处理效果上的差异与血液中FSH水平有关,较高的FSH水平会促进卵巢上卵泡发育。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3.2个体差异对激素诱导效果的影响

在本试验中,通过激素诱导母羊卵泡发育,羔羊之间差异较大。在获卵总数方面,获卵数量小于25枚的有4只,大于45枚的有7只,3只获卵数量在25~45枚之间,1只羔羊没有反应。可见,激素诱导羔羊卵泡发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个结果与成年母羊的激素诱导效果相似。

3.3母羊年龄及不同取卵方式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表明,6周龄、13周龄的羔羊所获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的桑葚胚和囊胚率接近于成母羊(P0.05)。赵宏远试验证明,30~50日龄组与51~70日龄组所获得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差异不大。Morton试验证明,6~7周龄羔羊比3~4周龄羊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囊胚率高(21.4%VS17.4%)。陈晓勇等报道,羔羊卵母细胞与成年羊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是否有差异尚存在争议。Jorio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卵母细胞在体外的发育能力增强,成年羊的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强于羔羊,本试验结果证明羔羊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略次于成年母羊的。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除了年龄因素外,也与体外培养体系、个体体况差异等因素有关,但其内在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需要扩大群体数量进一步研究。

4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成母羊及6周龄、13周龄羔羊进行FSH+PMSG外源激素处理,发现6周龄羔羊在激素诱导后卵巢上卵泡数显著高于成母羊及13周龄羔羊,获得的卵母细胞数也远远高于成母羊及13周龄羔羊;获得的卵母细胞经过体外成熟、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体外培养试验后,6周龄羔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后发育的囊胚率与成母羊及13周龄羔羊结果相近。羊是多胎动物,一个卵巢上可以同时排多个成熟卵子,为了提高卵母细胞获得率,摘除一个卵巢并不会影响母羊以后的繁殖性能。

参考文献:

于勇,钟旭,王芬露,等.不同月龄绵羔羊卵泡发育的比较研究.中国畜牧杂志,2012,48(9).

赵宏远.影响山羊幼羔卵泡发育与体外受精效果主要因素研究.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

MortonKM,CattSL,MaxwellWM,etal.Effectsoflambage,hormonestimulationandresponsetohormonestimulationontheyieldandinvitrodevelopmentalcompetenceofprepubertallambooeytes.ReprodFertilDev,2005,17:593-601.

陈晓勇,敦伟涛,田树军,等.幼羔超早期繁殖技术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25.

JorioA,MarianaJC,Lahlou-KassicA,etal.PattenofFSHsecretionfrombirthto4monthsofageintwoMoroccanewebreedsvaryinginprolificacy.SmallRuminRes,1999,33(2):135-140.

良种肉羊冷冻胚胎移植效果研究


引进良种肉羊冷冻胚胎进行移植生产良种肉羊,可以节省引进活体良种肉羊的费用,减少引种过程带人疾病的风险,加速国内肉羊的优质化进程。目前国外应用冷冻胚胎移植技术进行肉羊良种扩繁及品种改良已经和人工授精技术一样达到了普遍推广应用阶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这项:良种肉羊冷冻胚胎移植效果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胚胎

胚胎来源于南非肉用美利奴、黑头杜泊和白头杜?白冷冻优质肉羊胚胎。胚胎均采用1.5mol/L甘油作为抗冻保护剂,解冻后三步法脱出冷冻剂后进行胚胎移植。

1.2受体羊

受体为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试验羊场和甘南县恒泰牧业有限公司饲养的小尾寒羊。选择标准为发情周期正常的2~3岁,空怀,无生殖道疾病,膘情良好的经产母羊。受体用CIDR+PG方法进行同情化处理。在发情后第6.5~7.5天,采用腹腔镜移植技术将胚胎移植到有黄体侧子宫角。

1.3胚胎解冻

从液氮中取出冷冻胚胎细管,在空气中停留10s,然后投入30℃水浴10s,将胚胎从细管中推出,用三步法脱除冷冻保护剂:6%甘油+0.33mol/L蔗糖5min;;3%甘油+0.33mol/L蔗糖5min;Holding液5min。

1.4移植过程

受体羊选择发情第7±0.5天(发情日为O天)的经产小尾寒羊母羊,在腹腔镜进行子宫移植,冻胚经脱出防冻剂甘油后,移植到黄体侧子宫角,每只受体母羊移植1枚胚胎。

2.、移植结果

3、讨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通过移植冷冻胚胎,获得良种并创造羊冷冻胚胎移植产羔率新纪录。移植受胎率很高,均超过了7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造了羊冷冻胚胎移植的新纪录。移植技术、经验值得推广和借鉴。

在胚胎移植期间,共解冻胚胎86枚,移植84枚,有2个装有胚胎的0.25mL塑料细管,在解冻过程中细管棉塞端崩出,导致细管中的大半数液体及胚胎丢失,造成了浪费。采用的解决办法:在解冻胚胎过程中,胚胎从液氮罐中取出时,尽量快速的将细管轻轻甩一下‘2],将细管棉塞端的液氮甩出去后,再投入30~32℃的水浴中解冻,或者在解冻时,采用镊子夹紧棉塞端就可以避免冷冻胚胎解冻时细管的爆裂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分批解冻进口A、B级胚胎,在移植前要重新进行胚胎形态学质量等级鉴定,合格的胚胎才进行胚胎移植。经鉴定该批次进口的冷冻胚胎可用率达到100%。证明该批次进口的冷冻胚胎质量是优质而可信赖的。

将A级胚胎移植到比供体早发情的受体中时(7.5天),胚胎移植妊娠率没有差异;质量稍差的B级胚胎移植到比供体晚发情的受体时(6.5天),胚胎移植妊娠率没有差异。由于质量稍差的B级胚胎发育迟缓,移植到比供体晚发情的受体时,受体可以为胚胎提供了适宜该发育阶段胚胎的子宫环境。在进行胚胎移植时,考虑供、受体母羊的同期性和胚胎的质量两者的兼顾是很重要的。

影响移植受胎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应仔细操作。但笔者认为移植技术人员的经验、技术水平、受体母羊的选择、受体母羊的饲养管理水平等,是影响胚胎移植受胎率的主要因素。

胚胎移植出生后的羔羊,个别羔羊体质较弱,需要重点看护,确保成活。移植的这些良种肉羊对加速我国肉羊良种化水平,提高饲养肉羊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肉羊超数排卵效果综合因素分析


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结合是提高优良肉羊繁殖力的有效方法,可以充分发掘优良母羊的繁殖潜力,获得更多的肉羊后代,加速良种繁育。虽然超数排卵技术在肉羊上的应用已较为广泛,但是在应用的稳定性上还存在许多不足。现就超数排卵肉羊个体原因、超排方法、季节、采胚方法等几方面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旨在提高肉羊超排稳定性提供借鉴和参考。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影响肉羊超数排卵效果综合因素。

1、供体因素

1.1品种

不同品种肉羊超排效果也不相同,同一品种不同个体对超排激素的反应也不相同。研究者们对不同品种肉羊进行超排,其中白萨福克(7.67枚/只)、杜伯(6.25枚/只)和德克塞尔(6.20枚/只)品种好于美利奴(3.0枚/只)和黑萨福克(3.33枚/只)。唐大伟等用无角陶塞特、特克萨尔和萨福克三个品种肉羊进行超数排卵试验,结果陶塞特羊超排效果优于其他两种肉羊。

1.2胎次

有研究者发现经产3-5胎次供体母羊超排后获得可用胚胎数要高于经产1胎次母羊,也有报道1-3胎次母羊超排效果差异不显著,但是4胎以上的羊可用胚胎数明显下降。赵霞选择育成羊和经产2胎以上的供体肉羊进行超排处理,平均获卵率差异不显著。这说明选择育成羊进行超排效果也较好,由此可见,经产2-3次的胎肉羊超排效果较好,这可能由于母羊第2胎以后生殖系统发育完善并生殖机能趋于稳定,排卵数也稳定,如果在供体不足的情况下,育成羊由于繁殖疾病较少,作为生产胚胎的供体应用效果也较好。

1.3年龄

肉羊年龄对超排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苏和等试验结果表明,3-6岁羊超排显著高于7岁以上的老龄羊;赵霞对育成羊至6周岁的肉羊进行超排处理,平均获卵率差异不显著,只是对育成羊进行初次超排处理时,性激素使用剂量要相对降低,可以防止卵巢上卵泡的过度发育而对生殖机能造成不利影响。

1.4营养状况

肉羊营养状况对其超排效果影响较大,一般体况水平过高或过低对肉羊超排效果都有影响。邓瑞广等的研究结果表明,中上体况供体母羊平均获可用胚(17.67枚/只)显著高于下等体况(12.20枚/只)。

1.5卵巢状态

卵巢发育状态大大影响肉羊超排效果。邓瑞广等对卵巢不同发育状况的供体母羊进行超排效果比较,发现卵巢发育情况良好平均获可用胚为19.25枚/只,发育情况差的供体为7.33枚/只,差异极显著。

1.6体重

肉羊体重对超数排卵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高志英等选择64只健康的德国美利奴、无角道赛特、特克塞尔肉用绵羊,根据体重分组进行超数排卵,试验结果表明体重在41-70kg肉羊胚胎可用率高于体重超过70kg的肉羊,成母羊在激素剂量、纯度等一定的条件下超排,体重稍小的羊卵巢发育排卵的卵泡及未排卵的卵泡显著较多,且在一定的体重范围内超排效果与体重呈正相关。

2、环境因素

2..1季节

季节对肉羊超数排卵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影响。高志英等H报道,秋、冬季节超排肉羊胚胎可用率高于春季。李福俊研究结果表明,在9-10月份,即秋季对绵羊进行超数排卵效果较好。邓广瑞等等对不同季节时期供体羊超排对比试验表明,秋季和春季母羊超排平均获可用胚分别为16.70枚/只和13.50枚/只,并且秋季超排效果好于春季。赵霞在内蒙古地区分别从8月中旬-12月中旬对肉羊进行超排处理,结果表明8月中旬-11月中旬的冬季对肉羊超排效果较高,且较稳定,11月中旬-12月中旬的冬季超排效果较差。这表明季节对肉羊超排效果影响较大,秋季超排效果优于冬季。

2..2日照时间

冯彦君等在不同季节应用同一激素等剂量超排,结果在日照时间平均11-12h/d的10月-11月间超排的肉羊效果最好。

2..3饲养方式

肉羊舍饲与放牧十补饲饲养方式下进行超排效果相比,前者可用胚胎数显著高于后者。有研究者对补饲和放牧不补饲状态下的肉羊进行超排处理,补饲条件下的供体肉羊平均获得可用胚胎率显著高于放牧不补饲下的供体羊,这表明饲养方式对肉羊超排效果有一定的影响,舍饲肉羊超排效果好于放牧条件的肉羊,补饲的肉羊超排效果好于不补饲养的肉羊。

3、超排因素

3.1超排方案

超排方法对肉羊超排效果影响较大。张璐等应用CIDR+FSH对肉羊进行超数排卵处理,采用FSH剂量递减所获平均可用胚胎数(6.20枚/只)高于采用FSH同等剂量超排效果(4.75枚/只)。

3.2重复超排

重复超排效果依个体和品种不同而不同。许斌等对萨福克羊和特克塞尔肉羊进行重复超数排卵试验,结果表明重复超排效果显著高于第一次超排结果,赵霞等对波尔山羊实施两次超排处理,结果两次超排所获得的平均可用胚胎数差异不显著,陈童等对肉羊进行重复超排试验,结果表明重复超排对胚胎可用率无太大影响,赵霞对肉羊进行重复超排,结果第二次超排获得胚胎数低于第一次,第三次超排获得可用胚胎数明显低于第一次和第二次,这可能是由于重复超排可使肉羊发生输卵管伞或输卵管黏连,因此胚胎回收率有所降低。

3.3激素

进行肉羊供体超排时,所用激素的种类、剂量、产地等不同,超排效果也不相同。目前,肉羊主要的超排所用激素有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促卵泡素(FSH)等促进卵泡生殖发育的药物,以及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促黄体素(LH)等促进卵泡成熟与排卵的药物。张璐等应用FSH和PMSG共同对肉羊进行超排,平均可用胚胎数为6.60枚/只,结果效果好于单独使用FSH(6.20枚/只)或者FSH+PG(5.67枚/只),同时试验用高剂量FSH与适宜剂量的FSH对肉羊进行超排比较,虽然黄体数较高,但是胚胎受精率却较低,可用胚胎数较少。王锋等研究不同剂量FSH对母羊超排效果影响,试验结果表明,FSH剂量对供体超排效果影响较大,一定范围内随着FSH剂量的增加,黄体数和可用胚胎数显著增加,相同来源的激素,在合理剂量内,超排效果随剂量上升而增加,但激素剂量过大时,容易引起卵巢发育过度,卵泡数量过多,所排卵子质量降低,影响胚胎的可用率。

4、采胚方法

输卵管法收集胚胎,胚胎回收率高于子宫角法。张果平等试验结果表明,输卵管平均回收胚胎数(10.14枚/只)显著高于从子宫角平均回收胚胎数(8.22枚/只),但是陈童等试验结果表明,输卵管法回收胚对母羊造成的损伤较大,极易造成黏连,影响超排效果。

5、配种方式

供体肉羊配种方式对其超排后获得可用胚胎数影响较大。房义等试验结果表明,腹腔内窥镜输精的平均可用胚数显著高于自然交配和常规人工授精,自然交配的肉羊供体未受精卵较高。苏和等对超排母羊采用内窥镜输精方法与腹腔镜和人工授精方法结合输精对比,胚胎受精率差异不显著。姚玉昌等对超排绵羊采用自然交配、子宫颈口输精、腹腔内子宫角输精方式进行配种,结果腹腔内子宫角输精方式卵子受精率最高,子宫颈口输精方式最低。

6、小结

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是肉羊育种和快速繁育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还没有完全达到产业化阶段,这是因为超数排卵技术是一个复杂的激素调解过程,影响因素比较多,相信随着人们对这些因素的不断研究和一一解决,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一定能在羊的育种和扩繁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影响肉绵羊胚胎移植的因素


隋国香

(黑龙江省嫩江县畜牧兽医局畜牧站161499)

1胚胎因素

胚胎采集。采胚方法可选择输卵管采集法和子宫采集法。输卵管采集法一般是在供体母羊受精后前4天使用,尽管具有很高的回收率,但术后非常容易导致卵巢和输卵管伞出现黏连,从而使卵子以后的接收和运行过程受到影响,如果出现双侧同时黏连的现象,甚至可能使其终生无法受孕。目前,通常采用子宫采集法收集胚胎,通常在受精后的第6天进行,虽然这种方式的回收率比输卵管回收略低,但收集胚胎的胚龄稍大,同时经过子宫环境的自然选择,即使有一些胚胎可能发生退化,但移植存活的胚胎后能够使受体母羊具有很高的妊娠率。

胚胎形态。正常胚胎的形态是透明带完整、外观饱满,卵间隙较小,卵裂球界限清晰、大小均匀,同时细胞质也很均匀,没有明显的颗粒状物。如果胚胎发育不正常,其透明带发生变形,外观不圆整,卵间隙较大,卵裂球界限不清楚,细胞质比较浑浊,存在破碎的块状物。通常来说,胚胎具有正常的形态和发育时期,移植后具有较大的可能性发育成活。但是并不是指形态稍差的胚胎完全不能够用于移植胚胎,这是由于胚胎早期的调整性较大,一些小的缺陷能够在之后发育过程中进行弥补,然后再继续发育。因此,只要胚胎具有形态基本正常的卵裂球,即使形态存在一些其他问题,也能够用于移植,常常也能够使受体母羊受孕。

胚胎移植的部位。在胚胎移植过程中,移植的部位要根据胚胎的实际日龄以及采集前所在的部位来确定。通常来说,胚胎移植部位要与采集胚胎的部位相对应。在输卵管内移入胚胎时,在其深部移人具有较高的受胎率。在子宫角移人胚胎时,在子宫角项部也就是输卵管一侧的子宫角接合处附近移人5~6日龄的胚胎的存活率要高于移入到子宫角中部,之后随着胚胎日龄的增长,胚胎的移植部位也要相应的朝子宫角基部移动。一般来说,母羊发情后的第7天卵巢静脉内的孕酮浓度达到最高,并且能够相对恒定地持续到第15天,因此使母羊发情期的后段,受体与供体将有可能存在一段幅度较大的同步时间,这样能够保证移植成功率较大。

2.受体母羊

对受体母羊进行选择时,以选细毛绵羊为最好,这是由于细毛绵羊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发情。胚胎移植通常选择在9~12月份进行,此时细毛绵羊机体正处于体质健壮、精力旺盛的阶段,能够使移植妊娠率较高。而其他品种母羊具有较差的同期发情性,因此导致黄体形成不一致的成熟度。另外,受体母羊最好选择已经生产一胎以上的经产母羊,年龄是2~4岁。如果受体母羊年龄较大,大部分会由于子宫内膜发生损伤、体质较差等原因而导致移植受胎率受到影响。另外,受体母羊在进行胚胎移植的前后必须加强饲养管理,这是由于受体母羊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与受胎率存在关系,也就是受体母羊胚胎移植前后的营养状况是否适宜会对整个生殖过程产生直接影响。如果受体母羊膘情良好,大多数胚胎着床后都能够正常发育成活。但如果营养条件较差,不利于胚胎着床和羔羊产出后的生长,使受体胚胎移植效果明显降低。

3移植操作

移植胚胎时可采取手术法或者非手术法。采取手术法移植胚胎能够损伤供体母羊,导致卵巢、子宫以及周围组织出现黏连,从而使优良种母羊重复使用的次数减少,不过采取腹腔镜技术进行非手术移植能够将这些缺点克服。据报道,当供、受体母羊的非同期发情时间在8h以内,采取腹腔镜移植胚胎的妊娠率基本上与正规手术法移植相同。但是要在生产实践中推广非手术法胚胎移植,还需要对操作技术进一步熟练,使用的仪器设备还要不断改进,如此才能使妊娠率提高效率。供体和受体母羊术后必须进行精心护理,尽可能防止发生应激反应。供体母羊术后发情属于正常现象,但受体母羊正好与之相反,如果术后出现发情,说明没有成功妊娠,也就是移植失败,这可能是由于胚胎在移植过程中丢失或移植后死亡造成。

4应激因素

在胚胎移植过程中,受体母羊如果改变饲养管理,或者气候温度发生改变,或者手术前的处于饥饿状态等,这些应激因素都能够导致机体出现非特异性应答反应,引起其体内的黄体出现退化,进而对胚胎的正常着床和发育产生影响。如果受体母羊处于持续的应激情况下,机体内的胎盘激素、褪黑素会失去活性,进而影响黄体状态,最终使胚胎的生存受到影响。另外,如果温度过高,能够使受体母羊减少分泌孕酮及促乳素,造成胚胎迟缓发育,甚至可能中止妊娠。因此,胚胎移植最好不要在7~9月份温度过高的阶段进行。

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分析


近年来,抗生素的应用已引起很大的争议。鉴于抗生素的负面效应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一些有效克服抗生素添加剂的弊端,具有促生长作用的替代品被开发出来,并在猪、禽、反刍动物饲料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本文就酶和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为断奶仔猪的科学饲养提供参考借鉴。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和试验设计
本次试验由某猪场提供60头、体重约6kg的健康断奶仔猪作为试验猪。按单因子对比试验设计分组,设置1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和1个试验组(基础饲粮+0.3%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每组2个重复栏,每栏15头。采用过渡料预饲7天,正式试验21天。
1.2试验材料
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活性成分包括酶和益生菌(乳酸菌、双歧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1.3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用法和用量
(1)专用饲料添加剂使用的第一周用量加倍。
(2)使用初期(5~7天),应激期,病后恢复期添加量按日粮的0.15%添加(连用5天)。
(3)拌料:按日粮的0.1%添加,即每1000g菌种拌料1000kg。为确保充分混匀,可先用少量日粮与本品充分混匀,再按比例均匀混至规定用量。
(4)饮水:每1000g本品泡水1000~1500kg,搅匀后静置半小时,取上层液体直接饮水。沉淀物(载体)拌料,勿将沉淀加入饮水器中,以免堵塞。
1.4试验饲粮
本次试验基础饲粮为玉米-豆粕型,其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基础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5饲养管理
试验前,对整个猪舍、猪栏、地面和饲养器具进行消毒。进猪前,先对试验猪空腹逐个称重,然后进行分组,采用过渡料预饲7天,正式试验21天。在正式试验开始时,再次对试验猪空腹逐个称重并进行同质性检验,个别调整使两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时,试验正式开始。每天上午、下午各饲喂两次(时间分别为7:30、11:00,15:00、18:00),自由采食,采用压嘴式饮水器供水。验期间按照猪场的日常管理要求进行生产管理。每天做好饲料消耗记录,观察试验猪的生长状况、粪便状况、健康状况(主要记录腹泻率),做好相关记录工作。试验结束日对试验猪进行称重
1.6试验指标测定
试验考察指标为平均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腹泻率等。
1.7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用EXCEL进行处理。()全部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情况见表2。
表2仔猪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从表2可以看出,试验结束时,试验组仔猪均重高于对照组。在平均日增重方面,试验组高于对照组27g/头,提高11.1%。试验组和对照组耗料增重比分别为1.25∶1和1.42∶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腹泻率分别为4.50%和6.00%,试验组比对照组腹泻率降低了1.50%。可见,饲粮中添加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仔猪的平均日增重和耗料增重比,降低腹泻率。
2.2使用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的经济效益分析
添加使用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的经济效益分析见表3。从表3可见,试验组、对照组的毛利分别为46.1元/头和33.41元/头,试验组比对照组增加12.69元/头。
表3经济效益情况
注:仔猪基础饲粮7.5元/kg,复合添加剂180元/kg,仔猪价格18.3元/kg
3讨论
3.1仔猪生产性能问题
从生理角度看,断奶仔猪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仔猪对饲粮中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能力有限,而外源的乳酸菌等与消化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自身消化系统的这种缺陷。因此在理论上,当仔猪饲粮中添加了外源的乳酸菌等消化酶后,应该是有利的。本研究结果表明仔猪饲粮使用酶和活菌复合添加剂后,其生产性能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与的一些研究结论一致。
3.2仔猪健康状况
在饲粮中添加酶和活菌复合添加剂对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状况有所改善。具体原因可以认为是由于使用酶和益生菌复合添加剂后,有益活菌在消化道内环境占优势地位,抑制大肠杆菌等可以引起腹泻的有害菌;同时复合添加剂中消化酶有利于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减少了腹泻的发生。
4小结
综上所述,益生菌作为仔猪胃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是维持胃肠道内微生物的重要防御机制。通过试验分析,在饲料中使用酶和复合益生菌,对断奶仔猪不但没有危害还可以在降低断奶仔猪的腹泻率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是值得推广的一项研究。
参考文献
吴钦鹏.夏季猪群安全生产之我见.中国猪业,2013(06).
范国歌.高效复合益生菌的研制及对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河南农业大学,2011

添加不同水平牛油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肉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鸡肉的消耗量也在逐年增加,鸡肉的低胆固醇、高蛋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脂肪作为促进肉仔鸡生长,提高料肉比的高能量饲料在肉仔鸡饲料中添加,已被广大养殖户采用。周德健提出要在肉仔鸡日粮中适时的提高能量水平,降低蛋白质含量。于会民的试验也表明了在肉仔鸡的日粮中添加油脂可以满足肉仔鸡的能量需要,可以使其快速生长。但是这些物质的添加必须在有一定的能量水平下才能更好地发挥它们的经济作用。将油脂应用到肉仔鸡的日粮中,提高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弥补了常规饲料配方中能量过低,以及肉仔鸡快速生长所需要的高能量,高蛋白所引起的缺憾。在动物与人对粮食的需求矛盾日益尖锐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既能节约油脂又能优化饲料配方,显得非常重要。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用饲用牛油,山东临朐华懋蛋白饲料厂,牛油含总能为39.31MJ/Kg,代谢能32.6MJ/Kg。
1.2试验动物及其管理
选择健康、采食正常和体重相近的20日龄AA肉仔鸡60只,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鸡,4个处理组分别用于测定4种试验日粮(试验日粮中含牛油分别为0%,1.0%,2.0%,3.0%,)。预试验鸡自由采食和饮水,22h光照,2h黑暗。
1.3试验日粮的组成
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玉米66%代谢能11.91MJ/kg,豆粕20%,粗蛋白18.5%,棉籽饼3%,花生粕5%,鱼粉2%,DL-蛋氨酸(98%)0.379,L-赖氨酸(85%)0.271,骨粉2,食盐0.350,添加剂1。
1.4试验方法
试验期为21d(22~42日龄),鸡群采用小笼饲养,每重复1只笼,每笼5只,全进全出饲养,疫病防治按常规方法进行。
1.5指标测定
在试验期间,记录鸡的采食量、体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肉比。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牛油添加比例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1不同牛油添加比例对肉仔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注:同列肩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0.05)。
2.1.1试验初始重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试验组初始体重相近,组内变异小,组间无差异(P0.05)。
2.1.2添加不同量牛油对平均日增重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添加不同量牛油0%、1.0%、2.0%、3.0%各试验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5.33g、47.08g、51.23g、45.77g,添加2.0%试验组日增重最高,ADG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添加1.0%、3.0%试验组(p0.05),
2.1.3添加不同量牛油对料肉比的影响
从上表可知,随牛油添加比例的增加,肉仔鸡FCR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各试验组FCR添加2.0%饲料转化率最高,为1.840,依次是3.0%、1.0%均好于对照组。添加2.0%试验组饲料转化率最好,添加2.0%试验组与1.0%、3.0%、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说明21~42日龄肉仔鸡饲粮的能量、蛋白质一定是日粮中添加牛油,随着添加量的增加,饲料转化率逐渐升高,当添加量超过2.0%时,饲料转化率趋于下降,说明肉仔鸡饲粮中牛油添加量不宜高于2.0%。同时也证明21~42日龄肉仔鸡基础饲粮代谢能11.91MJ/kg、粗蛋白质18.50%时,添加2.0%牛油,补充代谢能0.652MJ,日粮代谢能提高到12.56MJ/kg,能蛋比达到14.73,肉鸡生产性能最好。
3讨论
从上面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牛油的添加比例对肉仔鸡生产性能有重要影响。当添加比例为2.0%时,平均日增重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料肉比也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生产性能达到了最优水平。这与王凤红研究的油脂对肉仔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是一致的,但是随着油脂的添加比例增加,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已经开始降低,料肉比也已经开始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并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因此肉仔鸡日粮中牛油的适当比例对于肉仔鸡的生产性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4结论
以上试验表明,从日增重方面来说,2.0%添加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他各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从料肉比方面来比较,2.0%添加组的料肉比最低,与其他各组差异显著;从经济效益方面说,2.0%添加组比对照组多收入11.8元,在所有试验组中,获得了最大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油脂的添加比例应为2.0%,肉仔鸡可以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和营养素利用率。
参考文献
周德健.肉仔鸡的催肥措施.当代畜禽养殖业,1994,06(19):15.
于会民,李德发等.不同脂肪对肉鸡营养素沉积、体组成和血清代谢物的影响.畜牧兽医学报,1998.29(4):304-314.
王凤红.肉仔鸡饲用油脂营养价值的评定.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16-26.

提高肉羊胚胎移植妊娠率的综合方法


羊的胚胎移植技术是通过采用外源激素对优秀供体母羊进行超排处理,在胚胎发育早期从子宫内将胚胎取出,在体外处理后,再移植到另一只同种的经过同期化的受体羊内,使其在受体内发育成新个体,直至分娩。羊胚胎移植可极大地提高优秀供体母羊的利用率,是羊的纯种繁育、快速扩繁及提高优质种羊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可使种羊实现批量同期生产,便于饲养管理,提高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羊的胚胎移植过程是系统的复杂的生物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因素都直接影响胚胎移植效果,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提高羊的胚胎移植妊娠率。

1胚胎因素

1.1供体的选择

提供胚胎的母畜称为供体,选择合适的供体肉羊是移植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基础。选择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较高,健康无病,生殖机能正常,结构较好,体型外貌符合品种要求,遗传性能稳定,年龄在2~5岁的优质肉羊。

1.2供体羊的友情鉴定及人工授精

供体超数排卵后,用试情公羊进行试情,试情时间不少于30min。如果供体羊呜叫、精神不安、食欲减退、阴道流出大量黏液、主动接受试情羊的爬跨或爬跨试情羊并追随公羊者为发情。

精液要求来源于同品种公羊,公羊谱系健全,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优良,精液品质良好。

确认发情后,即进行第一次输精,之后每隔12h输精1次,共输精3~4次直至供体不再表现发情为止。

公羊精子在母羊体内保持活力的持续时间为24—48h,而卵子排出后,保持有受精能力的持续时间为12~16h,所以做到适时发情、适时输精是非常关键的。否则会造成难以受精或即使受精也会出现早期胚胎退化等现象,因而影响胚胎的质量。

1.3胚胎采集

手术冲胚时,术者手臂及手术部位周围羊毛要刮净,皮肤要消毒,与胚胎接触的一切器具、冲卵液等都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防止污染胚胎,尽量做到无菌操作;冲卵液要事先预热,防止对胚胎形成冷应激。

1.4胚胎的保存

鲜胚移植时,胚胎在体外保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h,以降低外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移植受胎率。如果确有其他因素影响,不能及时移植,胚胎需要保存较长时间,应每隔2h换1次胚胎保存液,保存温度不宜太高,要缓慢降温至20~25℃保存。

2.受体因素

2..1受体的选择

接受胚胎的母畜称为受体,受体羊是胚胎移植成功的基础。选择适应性强,体型较大,泌乳能力强,膘情中等,体质强健,繁殖率高,无生殖道疾病,可繁殖的2~4岁的经产母羊,老龄羊及单胎品种羊处理效果较差,一般可选择经产的小尾寒羊作为受体。

2..2供、受体的同期化程度

供、受体羊的同期发情水平是影响移植妊娠率的关键因素。在胚胎移植中,供体母羊和受体母羊两者生殖系统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胚胎才能在受体母羊内继续发育生长,这就需要供体和受体发情时间吻合,二者子宫环境一致。供体和受体的同步发情差越小,受胎率越高,一般选择供体与受体同步发情差在±12h以内,移植妊娠率较高。

2..3受体的饲养管理

受体羊手术前2个月应进行强化饲养。在胚胎移植的前期和后期,要保持均衡的营养水平和良好的体况,防止过肥或过瘦,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等要合理搭配,不要随意变换,避免长途运输、意外惊吓、变换环境,防止出现应激反应。防止饲喂腐败变质的饲草饲料,还要注意防疫和驱虫。在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前,要完成所有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在胚胎移植期间,不要随意使用抗寄生虫类药物和疫苗等,避免一些药物对胚胎形成和发育造成影响。

对术后羊只进行精心管理,除了注射必要的抗感染药物外,还应随时观察羊的采食、排泄情况,必要时,还要测量体温、检查伤口。发现感染,立即采取措施。受体羊随着胎儿的发育,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怀孕后期,不仅要供给足够的营养丰富的精、粗饲料,还要注意矿物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供给,特别是胡萝卜的补充,圈舍保持清洁、干燥,饲养密度不宜太大,避免引起流产。

3技术因素

胚胎移植操作技术人员必须既要有胚胎移植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为熟练的外科手术经验,操作规范、移植位置适宜、动作迅速、胚胎体外停留时间短,受胎率高。实践证明,通过子宫角采集的6~7日龄的胚胎,要比通过输卵管采集的3日龄以内的胚胎受胎率高,且供体羊不易发生黏连,胚胎移植效果较好。

4环境因素

4.1无菌操作

手术前要对所有接触胚胎的手术器械、液体、培养皿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实验室要彻底清洁并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手术人员术前进行手臂消毒并穿戴无菌工作衣、帽、口罩和手套。

4.2移植季节

羊的发情周期受光照和温度影响,具有季节性。在繁殖季节,母羊的卵巢处于活动状态,卵泡发育才能成熟,表现正常发情;在非繁殖季节母,羊的卵巢机能活动处于静止状态,不表现发情和排卵。因此,胚胎移植的适宜季节应依据当地的气候变化、羊的发情状况来选择,胚胎移植应在羊的发情季节来进行。当外界温度超过30℃时,母羊繁殖的一系列过程都会受到影响,最后会导致胚胎移植失败。所以胚胎移植最好避开高温季节,集中在羊的繁殖季节进行,实践证明,温度适宜的秋季受体胚胎移植效果最佳,其次是春季,冬季和夏季不宜实施胚胎移植手术。

4.3移植温度

移植手术室和检胚操作室的温差要尽可能缩小,检胚操作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0~25℃。避免温差大影响胚胎质量,从而影响移植妊娠率。

5小结

胚胎移植技术作为良种肉羊快速繁育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还没有完全达到产业化阶段,这是因为胚胎移植操作环节复杂,影响妊娠率的因素比较多,妊娠率还较低,相信随着人们对这些因素的不断研究和一一解决,胚胎移植技术一定能在羊的育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不同添加剂量铜制剂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铜是动物的必需微量元素之一。其营养需要量为:哺乳动物5~10mg/kg饲料;禽类为4~11mg/kg饲料。通常,人们根据营养需要量供给动物铜。自首次发现饲料添加高剂量铜对青年猪有促生长作用以来,高剂量铜对猪的促生长效应就成为动物营养界的一大热门课题,人们就高铜对猪的促生长效应做了大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添加125~250mg/kg铜(特别是250mg/kg)对猪各阶段(尤其是早期生长阶段)有明显的促生长作用。由于饲料中铜代谢后80%是从粪便中排出,人们担心会造成土镶铜元素累积,破坏生态平衡。本文将对高铜对猪各阶段的促生长效果,影响,残留,毒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叙述。

1研究现状

在饲料中锌、铁含量分别保持在150mg/kg时,日粮中添加铜62.5~250mg/kg可明显促进仔猪生长及降低饲料消耗,铜的这一特性被广泛用于乳猪开食料和仔猪生长料。仔猪日粮中添加铜125~250mg/kg,可提高仔猪生长性能已得到普遍认可。日粮铜添加量62.5~250mg/kg,日增重提高13.14%,单位增重耗料降低8.62%。采食高铜日粮亦影响母猪的生产性能。在约克夏汉普夏母猪日粮中添加铜250mg/kg,81窝统计结果表明,平均窝产仔数及活仔数、平均初生重、平均初生活仔猪体重、活仔数和平均断奶体重分别较对照组(86窝)提高6.75%、2.93%、6.12%、7.83%(P0.05)、0.87%和5.14%(P0.05),断奶至发情天数缩短0.87d。在20kg长白民猪F1代日粮中添加铜185mg/kg,可明显改善其胴体品质,皮厚降低15%(P0.05),眼肌面积提高13%,肌肉中8种必需氨基酸总含量提高6.16%。

2高铜对猪的促生长机理

2.1铜的抗微生物作用

铜的促生长作用与其在猪胃肠道内的抗微生物作用有关,高剂量铜还有抗菌作用。生长猪饲料中添加铜250mg/kg,可使粪中细菌总数降低60倍。日粮中添加铜200mg/kg,有利于清除肠道中对土霉素、链霉素、氨必西林、卡那霉素等药物产生耐药性的大肠杆菌。铜与抗生素的促生长作用具有可加性,它们同时使用时的效果优于各自单独使用时的效果。日粮中单独添加铜250mg/kg、单独使用抗生素以及二者合用时,断奶仔猪的生长速率分别提高19.30%、15.79%和31.58%;料重比分别提高9.05%、7.14%和12.38%;饲料效率分别提高7%、6%和10%。

2.2铜能增加采食量

高铜的促生长影响在猪采食量的增加中起主要作用。饲料含214mg/kg铜能明显提高仔猪断奶后14d内的采食量,从而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日增重;给兔静脉注射铜,刺激了兔下丘脑神经肽Y激素的分泌,而神经肽Y激素是一种强烈促进猪采食量的激素。因此,高铜通过刺激猪下丘脑神经肽Y激素的分泌,进而引起猪采食量增加是可能的。

2.3铜参与酶系统作用

铜在动物体内是作为几种铜依赖酶的必需组分和大量其他酶的辅助因子而发挥生化功能,通过以下途径或形式促进猪的生长:

(1)刺激与营养消化利用有关酶的活性,改善营养消化利用。日粮添加铜125mg/kg,仔猪胃蛋白酶活性较添加铜4mg/kg的对照组提高7.95%。

(2)刺激体内抗氧化系统酶类(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9OD)活性,起抗氧化和抗应激作用,提高猪的免疫抗病能力。

(3)参与促生长激素(因子)合成和刺激分泌酶的活性,提高体内这些激素(因子)的活性。肽基-酰胺单加氧酶是铜依赖酶,它是神经内分泌肽激素(如下丘脑释放因子和前垂体促进激素)合成所必须的。通过添加高剂量铜引起饲料脂肪消化率的提高,可增加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从而促进猪的生长。

2.4铜与促生长激素系统

补饲达到刺激生长水平时(/),铜可增加青年猪的蛋白质沉积、提高瘦肉度。饲料添加250mg/kg铜对断奶仔猪的氮表观消化率无影响,但能显著提高氮的表观沉积率(63.7%对57.5%),提示添加铜可通过蛋白消化以外的途径而提高猪的氮沉积。饲料添加250mg/kg铜,能提高青年猪氮表观消化率和沉积率。

2.5铜参与肠道黏膜上皮更新和营养代射

据报道,体重6.60kg约克夏长白猪F1代断奶仔猪,饲喂玉米大豆乳清日粮,试验组饲料中添加铜250mg/kg,14d试验组和对照组仔猪腹膜内注射3H-胸腺嘧啶,于注射后1h、6h、12h、20h、32h和44h分别将猪致死,迅速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回肠、盲肠和结肠组织样品并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空肠前、后段黏膜的周转率均不同程度降低(P0.10,P0.05),且空肠后段细胞世代间隔延长(P0.05),减缓空肠等组织更新速度,从而降低它们的维持能量需要,相应地增加用于生产的能量。

3过量高铜的危害

日粮含铜量超过375mg/kg,铜对猪的促生长作用消失。铜与锌、铁有拮抗作用,高铜容易诱发缺乏铁、锌,会导致腹泻、皮肤病增加和增重减少,会引起动物中毒,影响产品质量。长期喂高铜日粮影响猪肝肾功能,引起中毒症状。有机铜50mg/kg的促生长作用优于240mg/kg硫酸铜。日粮中的无机铜大部分是Cu2+,是强氧化剂也是促氧化作用的催化剂。

4结论

在饲料中添加铜62.5~250mg/kg,可显著促进仔猪生长,降低饲料消耗,但随着仔猪日龄的增大,铜促生长作用减弱。此现象说明铜对猪的促生长作用可能与其对猪采食量、有关消化酶活性和生长调控激素的刺激有关,铜的促生长作用很可能是系统性的,而不只是限于通常认为的胃肠道抗微生物作用。目前猪饲料中最常用的无机硫酸铜源不便加工贮存,易破坏维生素,而且吸收率低,排出体会外污染环境。从长远看,在养猪生产中研制、开发和应用高效的新型有机铜源,对最大程度地发挥铜对猪的促生长效应、减少铜排出对环境的污染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程忠刚,许梓荣,林映才等.高剂量铜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探讨.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4,2:15-16.

王希春,吴金节.高剂量铜对仔猪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理.动物医学进展,2004,6:23-24.

李家奎,王哲.铜促进猪生长的研究进展.湖北农业科学,2004,4:14-16.

欧秀琼,童晓莉,钟正泽等.猪饲料中添加高剂量铜、锌对粗脂肪及粗蛋白质消化率的影响.畜禽业,2004,7:24-26.

占秀安,许梓荣,奚刚.高剂量铜对仔猪生长及消化和胴体组成的影响.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4,2:16-17.

胡国良,张彩英.不同水平铜日粮对仔猪生长发育及肝铜沉积的影响.饲料工业,2000,7:14-15.

方立超.畜禽日粮中高铜的负面影响及其调整方法.畜牧兽医杂志,2000,5:11-12.

王平,何欣,周拴榜.高铜、高锌日粮中铜、锌、铁最适添加量的探讨.北京农学院学报,2001,2:25-26.

刘美玉.浅谈高铜的应用.饲料博览,2000,4:9-10.

热应激状态下VC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V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液呈酸性反应,也称抗坏血酸。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还原形式L-抗坏血酸和氧化形式L-脱氢抗坏血酸,大部分维生素C以还原形式存在,这种还原形式的维生素C在动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VC缺乏时,动物体抗应激能力下降,抵抗力降低,易诱发各种疾病。近来的研究表明,在鸡的快速生长阶段或高产阶段,体内合成的VC不能满足其生长和生产的需要,在日粮中添加适量的VC,能够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和抗病力。同时热应激给养鸡业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发生热应激的鸡群表现为呼吸紧迫、张口喘气,双翅张开,严重的伏卧、不能站立。本试验通过给热应激状态下蛋鸡补VC,探讨VC对其生产性能的影响,为蛋鸡生产中添加VC提供参考。
1实验材料与时间和地点
1.1试验材料
采用VC为饲料添加剂,VC为石家庄新标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30212。VC含量为30%。
1.2时间与地点
本次试验于2013年6月开始,在滦平海胜达有限公,全期为30d,从正试期开始记录采食量、产蛋数、产蛋重、蛋重,湿度、温度等指标。每日观察鸡群的精神状况、食欲和排粪情况。
2试验方法
2.1试验动物与分组
选择品种、日龄及生产性能一致的38周龄的京红商品蛋鸡120只,日平均气温在26℃左右,日最高温度为32℃,蛋鸡处于热应激状态。设试验Ⅰ、Ⅱ和Ⅲ组及对照组,每组30只,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试验Ⅰ、Ⅱ和Ⅲ组在基础日粮的基础上分别添加115mg/kg、230mg/kg、345mg/kgVC。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预试期为1周,试验鸡体重经测定差异不显著。
2.2饲养管理
试验鸡为同一个鸡舍,均以3层阶梯式鸡笼饲养,每笼3羽,每日定时喂料4次,拣蛋2次,自由饮水,光照为每天16h,每日观察鸡群变化、健康状况,记录每组每日采食量、产蛋数、产蛋率、产蛋重、料蛋比。
2.3添加方法
将VC分别按115mg/kg、230mg/kg、345mg/kg的水平均匀拌入基础日粮中,分别饲喂试验Ⅰ、Ⅱ和Ⅲ组,对照组只喂基础日粮。
2.4基础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玉米45.3%,代谢能11.46MJ/㎏,小麦14.1%,粗蛋白15.41%,浓缩料24.2%,豆粕7%,石粉5.3%,贝壳粉2.7%,碳酸钙0.9%,盐0.3%。
3结果与分析
3.1VC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表1VC对热应激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注:同一列中有不相同的字母为差异显著)
浓缩料为北京华谷蛋鸡饲料每千克VA21675IU,VD35950IU,VE51.0IU,VK33.8mg,VB28.5mg,VPP66.3mg,VB523.8mg,Mn194mg,Fe189mg,Zn144mg,Cu13.5mg,Se0.59~1.0mg。
3.2采食量
Ⅲ组与对照组、Ⅰ组、()Ⅱ组相比采食量差异显著(P0.05),Ⅰ组、Ⅱ组与对照组相比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
3.3产蛋率
Ⅲ组与对照组、Ⅰ组、Ⅱ组相比产蛋率差异显著(P0.05),Ⅰ组、Ⅱ组与对照组相比产蛋率差异不显著(P﹥0.05)。
3.4料蛋比
Ⅱ组与对照组相比料蛋比差异显著(P0.05),Ⅰ组、Ⅲ组与对照组相比料蛋比差异不显著(P﹥0.05)。
4讨论
本试验表明,给热应激蛋鸡日粮中添加345mg/kgVC的效果是最佳的,能明显提高采食量、产蛋率和产蛋重,日粮中添加215mg/kgVC可明显降低料蛋比。日粮添加115mg/kgVC可提高采食量、产蛋率和产蛋重,但差异不显著。表明日粮中添加的VC补充了产蛋鸡本身VC合成的不足,从而提高了蛋鸡对营养物质的代谢效率以及抗应激能力及生产性能。环境因素对蛋鸡生产潜力的发挥影响很大,特别是集约化生产,环境因素起着重要的限制作用。鸡由于体温高、代谢旺盛、皮肤不具汗腺等特点,因而高温对鸡的影响尤为显著。高温导致鸡的新陈代谢和生理机能发生改变。采食、生产性能、生化指标及体内激素水平等发生一系列不良影响,甚至引起鸡休克死亡。VC是动物必需的营养物质,在体内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应激状态下,皮质酮的分泌增加,对动物生产产生不利影响,VC可以抑制肾上腺皮质酮的合成,降低血浆中皮质酮的浓度,从而减轻应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实际生产中添加VC可改善热应激蛋鸡的生产性能,其添加剂量与其制剂类型、含量及其生物利用效率有关,各种制剂的添加剂量及生物利用效率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姚建国,周岩民.动物维生素C营养的研究进展.饲料博览,2000,(6):37-39.
刘阳.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理论学习,2004,(8):17.
赵洪亮,李跃.维生素C制剂及其应用.中国饲料,1997,(18):35-36.
郭芳彬.维生素C在养鸡生产上的应用.饲料博览,1999,11(3):15-17.
朱小惠,吴蓉蓉.铬对热应激蛋鸡影响的研究.饲料工业.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5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