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羊胚胎生产质量的关键技术

肉羊产业是安定区草食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突破口。胚胎移植技术是肉羊育种应用的一项高新技术,在肉羊品种改良中发挥重要作用。胚胎移植的成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胚胎质量是其重要影响因素,而胚胎一旦生产出来,只能通过胚胎发育形态对其进行质量评定,再无法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因此在胚胎生产各个环节来进行控制以提高胚胎质量尤为重要。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提高肉羊胚胎生产质量的关键技术。

1、供体肉羊方面

1.1供体肉羊的选择yz023.cOM

选择经济价值较高的肉羊,品种优良、生产性能好;遗传性能稳定、谱系清楚;体质健壮、繁殖机能旺盛,无遗传病、生殖道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年龄在26岁以下为宜;性周期正常,产羔60天以上,经观察至少有两个以上正常发情周期的母羊。

1.2供体母羊的饲养管理

供体母羊手术前后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胚胎的数量和质量。肉羊在保证日粮营养需要的蛋白质、能量基础上,要加喂足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E,在移植前1个月,提高营养水平15%-20%;移植前的5-8天,提高营养水平30%-40%,保证供体有良好的体况,过肥和过瘦的供体母羊都会影响排卵和受精。保持饲养环境稳定、环境卫生清洁、干燥,栅舍温度适宜,避免各种应激反应。

羊术前空腹24h,只给饮水,术后不要立即饲喂,给少许干草,不要让其卧地,防止污染创口,术后需要观察24h,加强饲养管理,尽快恢复体力。整个输精、采胚过程要迅速、准确、轻柔,避免生殖器官暴露体外时间过长,切忌频繁触摸和拉扯生殖器官,以防黏连。

1.3供体肉羊的输精

1.3.1公羊的选择

种公羊应与供体母羊品种一致,且具有明显的本品种特征,身体健康,无遗传或传染性疾病,体型外貌较好,结构匀称,四肢粗壮,睾丸大小适中而匀称,年龄在2-5岁之间。性欲强,精液品质好,精液生产和保存符合标准,新鲜精子活力在o.7-0.8之间,密度在中等以上,精子畸形率不超过20%。

1.3.2适时输精

应用公羊试情法对供体母羊进行发情鉴定,发现有站立不动的并接近公羊或者被公羊爬跨的母羊,即为发情母羊。每只羊输精3-4次,每次间隔12h,或者输精至不接受爬跨为止,以减少无精卵发生率,同时在配种时注射LHRH-A3有助于卵母细胞集中排出,进行受精,可提高胚胎发育的同期率。

1.4采卵

授精后第6天采集供体内的桑椹期到囊胚期胚胎。禁食24h(只给饮水)后,将羊保定到保定架上,用肥皂水清洗手术部位,用剃毛机将手术部位毛剃去,然后对手术部位消毒(用O.l%新吉尔灭清洗手术部位后,5%碘酊擦拭,最后月75%酒精棉球擦拭),肌肉注射速眠新全身麻醉(依据羊的肉体大小注射0.1-o.2mL),在距离乳房前端2cm处,用消毒刀片纵向切开6-8cm长口,将皮下结缔组织分离,暴露出肌膜,用手术刀将肌膜轻轻切开,露出肌肉层,再用刀柄后端将肌肉层和腹膜钝性剥离开,在骨盆腔和膀胱周围触摸子宫角并将卵巢、子宫引出切口外冲洗子宫收集胚胎。

2、环境控制及器材消毒处理

2..1实验室卫生、消毒处理

实验室内设备、台面要每周清扫1次,工作台、显微镜等常用设备在用前要用70%酒精棉擦拭消毒;地面保持干净、整洁,无灰尘;门窗要密闭,防止灰尘落入,同时安装空气过滤器以净化实验室内的环境空气,实验前对实验室要进行紫外灯照射30min进行消毒。

2..2实验器材、用品消毒

输精、采卵过程所接触的器材、液体等要严格消毒。玻璃器皿、金属制品应用干热灭菌法消毒;培养液、棉制品及工作服等应用高压灭菌法进行消毒;橡胶、塑料制品用E0气体灭菌;包装的热敏医疗材料在实验操作之前用r-射线照射消毒,并且每输完一只羊要对输精器设备等及时清洗消毒后才能重复使用,有条件的最好用一次性器具。

3、操作人员要求

输精、采卵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输精时要做到慢慢插入阴道深部,做到轻轻推注精液,对阴道狭窄的母羊,用开膣器无法充分打开,很难找子宫颈口时,可采用阴道内输精,但输精量需增加1倍,以确保所排卵子尽量都受精。

非实验内操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擅自进入实验室,以免带入细菌,同时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杜绝交谈,以免唾液飞溅,污染环境。

4、胚胎处理

收集到的冲洗液须静置,待胚胎下沉后,移去上层液,在显微镜下尽量检出所有胚胎,避免丢失,正确检测胚胎发育情况,迅速做好胚胎体外处理,一般胚胎体外停留时间超过3h,移植受胎率会降低,同时,对胚胎要清洗干净,确保胚胎在处理过程中不被污染。

5、小结

胚胎生产环节在肉羊胚胎移植技术中占有重要作用,是关系胚胎移植成败的关键。胚胎生产环节复杂,因此从生产环节上严格把控胚胎生产质量尤为重要。选择适宜的供体,利用优质的精液,采用正确的输精方式对发情供体进行授精,然后采用手术法对供体肉羊采集胚胎并对胚胎进行体外处理,在此过程中尽量做到无菌化操作,减少胚胎污染,提高胚胎质量。肉羊卵母细胞的排出是性激素影响下的一系列复杂的生理过程,在研究提升胚胎生产质量的同时,提高胚胎生产数量及受体胚胎移植妊娠率,降低胚胎移植肉羊生产成本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肉羊产业是安定区草食畜牧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突破口。安定区养羊业历史悠久,羊产业资源丰富,但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现有的肉羊生产体系已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为肉羊品种良种化程度低、良种供种能力低、肉羊生产商品率低,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未充分的发挥出来,严重制约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进程。而导致肉羊生产潜力不能充分发挥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具有良好遗传基因的肉羊品种数量少、缺口大,难以满足现阶段肉羊良种化生产的需要。

破该瓶颈的途径就是坚持以农民增收、增效为核心,以胚胎移植等生物工程高新技术的转化应用为切入点,加速优良品种扩繁速度,增强制种供种能力,实现肉羊产业良种化技术的新突破。
定西旺盛养殖有限公司抢抓这一有利时机,在市区业务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在专家学者的指导帮助下,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合作,开展了肉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示范推广。该公司开展肉羊胚胎移植技术以引进国外良种肉羊品种萨福克、陶赛特、特克赛尔、杜泊等做供体,以小尾寒羊为受体,应用错时同期发情技术提高母羊同期发情率,应用超数排卵、手术胚胎移植等技术提高A级胚胎回收数量,提升优质种羊数量及品质,建立适应安定区的良种肉羊胚胎移植技术体系。在安定区团结、青岚、香泉、宁远等乡镇建立胚胎移植技术服务中心和人工授精点,通过技术培训和推广,提高肉羊个体生产性能、饲料转化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养殖户的经济收入,扶持规模养殖场、养殖专业户发展。
定西旺盛养殖有限公司位于团结镇唐家堡村,始建于2009年,是一家集肉羊繁育、育肥于一体的省级种畜禽场。2013年公司成立了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畜牧养殖的发展上,通过加强肉羊良种繁育生产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了繁育生产条件,为开展肉羊胚胎移植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了有利平台。目前,该企业已成功完成肉羊胚胎移植手术30例,成功率达100%。计划9月份继续开展60例。开展肉羊胚胎移植技术研究推广,能够提高企业养殖科技含量,加快优良品种扩繁速度,提高种群质量,以小投资换得大效益,降低企业生产成本30%以上。
肉羊胚胎移植技术的大力推广,将会有效调整优化肉羊生产结构,全面提高肉羊生产的效率和质量,促进肉羊生产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幅度提升肉羊生产效益。同时,利用优良品种从事肉羊生产,转变生产方式,有力地加快肉羊产业良种化进程,形成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新型畜群结构,从根本上转变传统的养羊模式,促进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关阅读

良种肉羊体外胚胎高效生产技术的研究


摘要:本研究旨在比较小尾寒羊6周龄、13周龄羔羊、成母羊激素处理后卵巢卵泡发育及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促卵泡激素(FSH)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处理,比较卵巢上2~8mm卵泡的数量及体外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表明:6周龄羔羊卵巢发育的卵泡数和采集到的卵母细胞数(58.3±1.7、41.6±3.2)都高于13周龄羔羊及成母羊的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16.7±2.6、10.5±2.1;19.6±4.5、11.8±1.6),且差异显著(P<0.05)。6周龄、13周龄羔羊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卵裂率(64.1%±1.5%、63.8%±3.4%)及囊胚率(31.2%±1.9%、30.4%±3.7%)略低于成母羊组(67.4%±3.7%、34.4%±1.2%),但没有显著差异(P0.05)。

通过外源激素诱导,从羔羊获得大量卵母细胞,受精后进行胚胎移植,能显著提高良种母羊的繁殖潜力、缩短世代间隔,加速遗传改良进程。本研究旨在比较小尾寒羊6周龄、13周龄羔羊、成母羊激素处理后卵巢卵泡发育及对体外胚胎发育的影响。通过促卵泡激素和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处理,比较卵巢上2~8mm卵泡的数量及体外胚胎的发育情况。

1材料与方法

1.1母羊选择

分别于2016年4、5、6月份,选择体况良好、年龄分别为成母羊、6周龄、13周龄羔羊各9只,共有27只,品种为小尾寒羊。

1.2母羊激素处理方案

成母羊组及羔羊组(6周龄组、13周龄组),分别在第一、二、三天的早6:00、晚18:00时肌肉注射2.5mL、1.5mL、1.0mLFSH(20IU/mL),并在最后一次注射FSH同时每只羔羊加注0.4mLPMSG(500IU/mL)。

1.3卵母细胞的采集

母羊在注射FSH48h后空腹、术部剪毛,在母羊腹下切一个切口,引出卵巢,用吸有约2mL抽卵液TCM199(5%发情羊血清、100IU/mL肝素、100g/mL链霉素、100IU/mL青霉素)的10mL注射器(接12号针头)吸一个卵巢表面2~8mm的卵泡。在实体显微镜下检出A、B级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记录所采集的COCs数,分别比较成母羊、6周龄、13周龄羔羊卵巢上发育的卵泡数及采集的卵母细胞数。

1.4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

将采集到的卵母细胞在38.5℃、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进行24h的成熟培养。培养方式为微滴培养法,滴上覆盖石蜡油。在直径为35mm的细胞培养皿作6~8个滴(100μL/滴),在培养箱预平衡2h。成熟培养液为TCM-199(10%胎牛血清、10μg/mL促卵泡激素、1μg/mL促黄体激素、1μg/mL雌二醇)。

1.5卵母细胞的体外受精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24h后,挑选颗粒细胞扩散效果较好的进行受精。受精液为合成输卵管液(syntheticoviductfluid,SOF)并添加20%发情羊血清、10μg/mL肝素、3%牛脱脂血清白蛋白(BSA)。羊冷冻精液在37℃水浴中解冻15s,然后将解冻后的精液缓慢加入5mL精子洗涤液SOF(10%发情羊血清、10μg/mL肝素)混匀后进行离心(1500r/min,5min),离心沉淀后的精子团再用5mLHSOF离心洗涤(1000r/min,5min)1次。去上清液后,用受精液将精子密度稀释至5×106个/mL用于体外受精。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在受精液中洗1~2次,每20个卵母细胞移入50μL受精液滴中。

1.6早期胚胎的体外培养

精子与卵子受精培养24h后在SOF液中洗涤2次后,移入预先在培养箱内平衡2h培养滴内。将20~25枚受精卵分别移入100μL的发育培养液SOF(2%的必需氨基酸、1%的非必需氨基酸、2mmol/L的谷氨酰胺、3mg/mLBSA、10ng/mL上皮生长因子)中,在38.5℃、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中继续培养7~8天。48h统计卵裂率,每隔48h半量更换培养液。第8天,统计囊胚率。

统计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Independent-samplest检验和One-wayANOVA进行方差分析。

2.结果

2..1成母羊、6周龄、13周龄羔羊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比较

由表1可知,6周龄羔羊卵巢发育的卵泡数和采集到的卵母细胞数都远远高于13周龄羔羊及成母羊的卵泡数和卵母细胞数,且差异显著(P0.05)。摘取卵巢组卵母细胞获得率(80%)显著高于活体采卵组(65%)。

2..2羔羊个体差异对激素诱导效果的影响

在本试验中,通过激素诱导羔羊卵泡发育,羔羊之间差异较大。在获卵总数方面,获卵数量小于25枚的有4只,大于45枚的有8只,5只获卵数量在25~45枚之间,1只羔羊没有反应(见表2)。

2..3成母羊、6周龄、13周龄羔羊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及不同取卵方式对体外胚胎发育能力的比较

由表3可见,6周龄、13周龄羔羊卵母细胞受精后的卵裂率及囊胚率与成母羊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成母羊组卵裂率及囊胚率略好于羔羊组。不同的取卵方式对体外胚胎的发育能力影响差异不显著。

3讨论

3.1母羊年龄对卵泡数及卵母细胞数的影响

不同月龄的母羊经外源激素处理后卵巢上发育的卵泡数及卵母细胞数差异很大。6周龄羔羊卵巢上发育的卵泡数及卵母细胞数最多,显著地多于13周龄羔羊及成母羊(P0.05)。于勇等试验证明:1月龄、3月龄羔羊超排处理效果上的差异与血液中FSH水平有关,较高的FSH水平会促进卵巢上卵泡发育。本研究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3.2个体差异对激素诱导效果的影响

在本试验中,通过激素诱导母羊卵泡发育,羔羊之间差异较大。在获卵总数方面,获卵数量小于25枚的有4只,大于45枚的有7只,3只获卵数量在25~45枚之间,1只羔羊没有反应。可见,激素诱导羔羊卵泡发育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这个结果与成年母羊的激素诱导效果相似。

3.3母羊年龄及不同取卵方式对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的影响

本试验表明,6周龄、13周龄的羔羊所获卵母细胞在体外成熟、体外受精后的桑葚胚和囊胚率接近于成母羊(P0.05)。赵宏远试验证明,30~50日龄组与51~70日龄组所获得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差异不大。Morton试验证明,6~7周龄羔羊比3~4周龄羊卵母细胞体外受精后囊胚率高(21.4%VS17.4%)。陈晓勇等报道,羔羊卵母细胞与成年羊卵母细胞体外发育能力是否有差异尚存在争议。Jorio等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卵母细胞在体外的发育能力增强,成年羊的卵母细胞发育能力强于羔羊,本试验结果证明羔羊卵母细胞的发育能力略次于成年母羊的。造成此现象的原因除了年龄因素外,也与体外培养体系、个体体况差异等因素有关,但其内在的机理还不是很清楚,需要扩大群体数量进一步研究。

4结论

本试验通过对成母羊及6周龄、13周龄羔羊进行FSH+PMSG外源激素处理,发现6周龄羔羊在激素诱导后卵巢上卵泡数显著高于成母羊及13周龄羔羊,获得的卵母细胞数也远远高于成母羊及13周龄羔羊;获得的卵母细胞经过体外成熟、体外受精、早期胚胎体外培养试验后,6周龄羔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受精后发育的囊胚率与成母羊及13周龄羔羊结果相近。羊是多胎动物,一个卵巢上可以同时排多个成熟卵子,为了提高卵母细胞获得率,摘除一个卵巢并不会影响母羊以后的繁殖性能。

参考文献:

于勇,钟旭,王芬露,等.不同月龄绵羔羊卵泡发育的比较研究.中国畜牧杂志,2012,48(9).

赵宏远.影响山羊幼羔卵泡发育与体外受精效果主要因素研究.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9.

MortonKM,CattSL,MaxwellWM,etal.Effectsoflambage,hormonestimulationandresponsetohormonestimulationontheyieldandinvitrodevelopmentalcompetenceofprepubertallambooeytes.ReprodFertilDev,2005,17:593-601.

陈晓勇,敦伟涛,田树军,等.幼羔超早期繁殖技术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21-25.

JorioA,MarianaJC,Lahlou-KassicA,etal.PattenofFSHsecretionfrombirthto4monthsofageintwoMoroccanewebreedsvaryinginprolificacy.SmallRuminRes,1999,33(2):135-140.

提高肉羊胚胎移植妊娠率的综合方法


羊的胚胎移植技术是通过采用外源激素对优秀供体母羊进行超排处理,在胚胎发育早期从子宫内将胚胎取出,在体外处理后,再移植到另一只同种的经过同期化的受体羊内,使其在受体内发育成新个体,直至分娩。羊胚胎移植可极大地提高优秀供体母羊的利用率,是羊的纯种繁育、快速扩繁及提高优质种羊繁殖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可使种羊实现批量同期生产,便于饲养管理,提高成活率,降低生产成本。羊的胚胎移植过程是系统的复杂的生物工程,任何一个环节因素都直接影响胚胎移植效果,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提高羊的胚胎移植妊娠率。

1胚胎因素

1.1供体的选择

提供胚胎的母畜称为供体,选择合适的供体肉羊是移植成功与否的前提和基础。选择经济价值和育种价值较高,健康无病,生殖机能正常,结构较好,体型外貌符合品种要求,遗传性能稳定,年龄在2~5岁的优质肉羊。

1.2供体羊的友情鉴定及人工授精

供体超数排卵后,用试情公羊进行试情,试情时间不少于30min。如果供体羊呜叫、精神不安、食欲减退、阴道流出大量黏液、主动接受试情羊的爬跨或爬跨试情羊并追随公羊者为发情。

精液要求来源于同品种公羊,公羊谱系健全,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优良,精液品质良好。

确认发情后,即进行第一次输精,之后每隔12h输精1次,共输精3~4次直至供体不再表现发情为止。

公羊精子在母羊体内保持活力的持续时间为24—48h,而卵子排出后,保持有受精能力的持续时间为12~16h,所以做到适时发情、适时输精是非常关键的。否则会造成难以受精或即使受精也会出现早期胚胎退化等现象,因而影响胚胎的质量。

1.3胚胎采集

手术冲胚时,术者手臂及手术部位周围羊毛要刮净,皮肤要消毒,与胚胎接触的一切器具、冲卵液等都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防止污染胚胎,尽量做到无菌操作;冲卵液要事先预热,防止对胚胎形成冷应激。

1.4胚胎的保存

鲜胚移植时,胚胎在体外保存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h,以降低外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移植受胎率。如果确有其他因素影响,不能及时移植,胚胎需要保存较长时间,应每隔2h换1次胚胎保存液,保存温度不宜太高,要缓慢降温至20~25℃保存。

2.受体因素

2..1受体的选择

接受胚胎的母畜称为受体,受体羊是胚胎移植成功的基础。选择适应性强,体型较大,泌乳能力强,膘情中等,体质强健,繁殖率高,无生殖道疾病,可繁殖的2~4岁的经产母羊,老龄羊及单胎品种羊处理效果较差,一般可选择经产的小尾寒羊作为受体。

2..2供、受体的同期化程度

供、受体羊的同期发情水平是影响移植妊娠率的关键因素。在胚胎移植中,供体母羊和受体母羊两者生殖系统处于相同的生理状态,胚胎才能在受体母羊内继续发育生长,这就需要供体和受体发情时间吻合,二者子宫环境一致。供体和受体的同步发情差越小,受胎率越高,一般选择供体与受体同步发情差在±12h以内,移植妊娠率较高。

2..3受体的饲养管理

受体羊手术前2个月应进行强化饲养。在胚胎移植的前期和后期,要保持均衡的营养水平和良好的体况,防止过肥或过瘦,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矿物质饲料、维生素等要合理搭配,不要随意变换,避免长途运输、意外惊吓、变换环境,防止出现应激反应。防止饲喂腐败变质的饲草饲料,还要注意防疫和驱虫。在受体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前,要完成所有疫苗接种和驱虫工作。在胚胎移植期间,不要随意使用抗寄生虫类药物和疫苗等,避免一些药物对胚胎形成和发育造成影响。

对术后羊只进行精心管理,除了注射必要的抗感染药物外,还应随时观察羊的采食、排泄情况,必要时,还要测量体温、检查伤口。发现感染,立即采取措施。受体羊随着胎儿的发育,对营养的需求量增加,尤其是怀孕后期,不仅要供给足够的营养丰富的精、粗饲料,还要注意矿物元素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的供给,特别是胡萝卜的补充,圈舍保持清洁、干燥,饲养密度不宜太大,避免引起流产。

3技术因素

胚胎移植操作技术人员必须既要有胚胎移植的理论知识,又要有较为熟练的外科手术经验,操作规范、移植位置适宜、动作迅速、胚胎体外停留时间短,受胎率高。实践证明,通过子宫角采集的6~7日龄的胚胎,要比通过输卵管采集的3日龄以内的胚胎受胎率高,且供体羊不易发生黏连,胚胎移植效果较好。

4环境因素

4.1无菌操作

手术前要对所有接触胚胎的手术器械、液体、培养皿等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实验室要彻底清洁并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手术人员术前进行手臂消毒并穿戴无菌工作衣、帽、口罩和手套。

4.2移植季节

羊的发情周期受光照和温度影响,具有季节性。在繁殖季节,母羊的卵巢处于活动状态,卵泡发育才能成熟,表现正常发情;在非繁殖季节母,羊的卵巢机能活动处于静止状态,不表现发情和排卵。因此,胚胎移植的适宜季节应依据当地的气候变化、羊的发情状况来选择,胚胎移植应在羊的发情季节来进行。当外界温度超过30℃时,母羊繁殖的一系列过程都会受到影响,最后会导致胚胎移植失败。所以胚胎移植最好避开高温季节,集中在羊的繁殖季节进行,实践证明,温度适宜的秋季受体胚胎移植效果最佳,其次是春季,冬季和夏季不宜实施胚胎移植手术。

4.3移植温度

移植手术室和检胚操作室的温差要尽可能缩小,检胚操作室的温度应控制在20~25℃。避免温差大影响胚胎质量,从而影响移植妊娠率。

5小结

胚胎移植技术作为良种肉羊快速繁育的重要手段,在生产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但还没有完全达到产业化阶段,这是因为胚胎移植操作环节复杂,影响妊娠率的因素比较多,妊娠率还较低,相信随着人们对这些因素的不断研究和一一解决,胚胎移植技术一定能在羊的育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提高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方法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绿色、健康的食品深受人们的欢迎。羊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味道鲜美,市场对羊肉的需求越来越大。贵州山区牧草资源丰富,肉羊产业作为我省畜牧业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多年养殖经验,现总结提高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方法措施如下:

一、选择优质肉羊品种
肉羊品质的优劣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土、杂、劣种肉羊常因个体小、肉质差、生长发育缓慢和出栏率低等劣势影响养羊的效益。因此,养殖户要调整肉羊品种结构,选择合适品种组合,实现二元或三元杂交肉羊育肥饲养体系。目前,应以现有的小尾寒羊和当地细毛羊等品种资源为基础,广泛开展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逐步建立起相应的肉羊育肥体系。
二、人工控制母羊繁殖
人工控制母羊繁殖的措施主要包括诱导发情和同期发情等技术,可有效减少母羊空怀,使母羊及时配种受孕,缩短繁殖周期。对乏情或错过发情未配种的母羊,可用甲羟孕酮40~60毫克。黄体酮150~250毫克。炔诺孕酮30~40毫克和氟孕酮30~60毫克配成悬浮液,用海绵浸药液塞入母羊子宫颈口处,10~14天后取出,当天注射孕马血清450~700单位,2~3天后被处理的母羊大多数可发情配种。或用上述药液的1/5拌入饲料中饲喂母羊,12~14天后停药,最后一次口服的当天注射孕马血清400~750单位,可诱导母羊同期发情配种。
三、推行羔羊早期断奶
羔羊早期断奶可缩短母羊产羔间隔和控制繁殖周期,达到1年两胎或两年3胎,是实现多胎多产的重要措施。羔羊早期断奶的方法一是在羔羊出生1周龄左右断奶,然后用代乳品进行人工育羔;二是在羔羊出生45~50日龄断奶,断奶后除饲喂优质青饲料或放牧外,需适当补喂混合精料。如果采用羔羊1周断奶,羔羊30日龄前可用玉米粉30%、小麦粉22%、炒黄豆粉17%、脱脂奶粉20%、酵母粉4%、白糖4.5%、钙粉1.5%、食盐0.5%、微量元素添加剂0.5%和鱼肝油1~2滴,加清水5~8倍搅拌均匀,煮熟后晾至37℃左右代替奶水饲喂;30日龄以后用玉米粉40%、小麦粉22%、豆饼粉12%、奶粉10%、麸皮10%、酵母粉3%、钙粉2%、食盐0.5%和微量元素添加剂0.5%,加水适量搅拌均匀饲喂。

四、适时分群,及时驱虫
对繁殖能力差的母羊及时阉割,不作种用的小羊及时去势。育肥羊与其他羊分开饲养,并按年龄、个体和公母等分群分圈管理,以保证育肥的最佳效果。
寄生虫病的预防对于规模育肥羊非常关键。首先用左旋咪唑与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联合驱虫,能够把体内外80%的寄生虫驱除干净。对肝片吸虫等特殊寄生虫要专门驱除,可选择晴好的天气用0.3%兽用敌百虫溶液喷洒羊体,或用浓度为12.5%的双甲脒1∶1000倍液喷洒羊体。
五、科学育肥,适时出栏
一是抓好放牧管理。应当选择牧草资源丰富的山区、丘陵以及有人工牧场和秋茬放牧地作补充的农牧区放牧。牧草旺盛时每天放牧8小时以上,一般不需补喂精料,饲喂3~6个月可出栏。二是放牧加补料育肥。在放牧的基础上早晚补喂牧草和混合料,进入枯草季节时转入舍饲育肥。该育肥法适用于肉羊的后期强度育肥。按照肉羊的饲养标准,每天吃足草料,适量供给蛋白质和矿物质丰富的精料。标准为日粮中粗饲料占60%~70%,精料占30%~40%。日粮配方为玉米48.9%,豆饼10%,麦麸或米糠30%,酒糟10%,盐0.1%,添加剂1%。每只每日饲喂混合饲料100~150克。尽量让其自由采食和饮水,少喂勤添。
成年羊长到一定体重后生长速度变缓,饲料转化率降低,再继续育肥不但增加成本,还影响羊肉品质。因此,一般情况下,阉割后的成年羊育肥时间在30~40天效益最佳,生长羊和小羊育肥时间在6个月左右,本地羊育肥体重可达到20~25公斤,杂交羊育肥体重可达到25~30公斤,膘情达到中等偏上时可出栏。
六、广泛开辟饲料资源
一是利用羊舍周围零星土地种植牧草和栽种红薯、南瓜等藤蔓植物;
二是利用低产坡地、沙化地、盐碱地、天然草场等隙地、冬闲地,或有计划地划出饲料地,种植紫花苜蓿、三叶草和黑麦草等优质牧草;
三是将稻草、麦秸等农作物秸秆进行氨化、微储和盐化处理后喂羊,青饲料和块茎类饲料等经过加工处理以备冬、春季节用,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营养价值。

提高黄鳝网箱养殖成活率的关键技术


1、黄鳝挑选:宜选择个体肥壮,体色深黄,背部和两侧分布有褐色大斑,大斑从体前端至体后端在背部和两侧连接数条斑线或体色土红、无病害、无伤、硬朗有力、灵活敏感、体重在15~30g的苗种,鳝苗的黏液要正常。

2、水质控制:鳝池水质必须保证嫩、活、爽。含氧量超过5mg/L,pH值在7.2~7.6之间,水体有毒氨不超过0.02mg/L,硫化氢不超过0.1mg/L,亚硝酸盐不超过0.05mg/L。下苗之前一定进行水质检测,如有超标必须进行调整。池水深控制在40㎝左右。

3、鳝苗运输:运输应注意以下几点:1)运输时间在1~4小时。2)要带水操作,1kg鳝苗要放2~4kg水。3)调换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井水、自来水、放冰的水坚决不能用。4)运输期间要遮盖鳝苗,避免让阳光直照。5)不能用刺激性大的药物消毒,如盐、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可用电解多维、金维他等增强体质。

4、入箱时间及饲养管理:①入箱:根据气象条件选择的入箱时间,最好入箱后有3~4个晴天。水温25~34℃,日夜温差不超过5℃。②饲养管理:入箱第3天可用新鲜鱼糜(蚯蚓最好)进行诱食,养成定时定点吃食的习惯,当鲜料的日摄食量达到鳝苗体重的5﹪以上时,开始搭配颗粒饲料驯食。投饵遵守定质、定量、定点、定时的“四定”投饵原则。鲜饵一定要新鲜。颗粒的蛋白质含量应在40﹪以上,赖氨酸含量应在1﹪以上。

5、水蛭防治:当养殖过程中发现水蛭时,可用10mg/L的CuSO4对黄鳝体表寄生的水蛭进行浸洗防治。使用时要根据水温灵活掌握浸洗时间(约10~20分钟)。水温低时,时间可长一些。如浸洗时间达到20分钟以上尚未脱落,可向容器中添加新水使其脱落,如已全部脱落,可换水2~3次后暂养观察,再入养殖池。



摘至《齐鲁渔业》2012.NO.07)

种鸭的饲养管理关键技术——提高种鸭的遗传潜力


1. 种鸭饲养方式

种鸭场舍必须符合种鸭的生活习性,应一半作圈舍,一半作露天活动场地。户外运动场可为陆上运动场或水上运动场,不必强调必须有水上运动场。在活动场下可栽些树木、草丛,在池塘中培植些藻类。鸭舍的大小根据饲养数量而定,一般每平方米饲养8~10只,地面运动场按每平方米不超过20只为宜。水面运动场按每平方米饲养10~20只计算,如建人工水池,100只鸭建4米2水池即可。水池深30~50厘米,池水要常换,保证水质清洁。2. 种鸭的饲喂方法后备鸭长到20周龄以后生殖系统的发育很快,尤其卵泡的发育加快,需要较多的营养。24周龄左右已临近产蛋,在饲料和饲喂方法上和育成期相比会发生很大的变化。(1) 提高饲料的营养物质浓度,不增加喂料量20周龄以后种鸭获取的营养一大部分用于生殖系统的发育,为产蛋做准备,而不是沉积脂肪。因此,此时开始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不会影响种鸭的产蛋。在20周龄到产蛋率5%以前仅改为营养水平较高的饲料,给料量不增加,通常称催蛋饲料;产蛋率5%至产蛋率30%饲喂初产饲料,之后改喂盛产期饲料。(2) 不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增加喂料量鸭的代谢很快,采食量较大,可以通过增加采食量弥补馋料营养浓度低的缺陷。种鸭饲料中的钙、磷含量高于育成期饲料,如果不提高种鸭饲料的能量和蛋白质水平,也必须提高钙、磷的水平。给料量的增加一方面参考周龄,另一方面要参考产蛋率上升的情况,根据这两方面增加给料量。(3) 改换种鸭料,适当增加喂料量从24周龄开始,改喂种鸭饲料,同时在育成期饲喂量的基础上每只种鸭每天喂料量每周增加5~10克,直到产蛋率不再上升。以后可以维持此饲喂量到45周龄左右,根据产蛋率情况再适当减少饲喂量,以不影响产蛋率为依据。如果减料使产蛋率出现下降或蛋重降低,就应当恢复上阶段喂料量。这种减料方法称为试探性减料,一般以周为单位,不要每天变动喂料量。减料的数量一般每次平均每只鸭2~3克。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饲料浪费,避免种鸭因采食过量而沉积脂肪,影响产蛋。种鸭的饲料一般均为颗粒饲料,饲喂粉料浪费较多,一般鸭场均已不使用。如果没有颗粒饲料而饲喂粉料,建议把粉料潮拌后饲喂。夏季饲喂注意每次不要大多,以免剩下而高温变馊。3. 种母鸭的饲养管理种鸭在开始产蛋前至少2周应从后备舍搬移至产蛋种鸭舍,使种鸭有一个适应新环境及其管理规程的过程,并且由限制饲喂逐渐到增加饲喂,并慢慢转为自由采食。所有的饲料和饮水必须新鲜、清洁,杜绝霉变和脏污现象。(1) 产蛋前期① 饲养密度种鸭的饲养密度小于商品肉鸭,一般每平方米2~3只,如果有户外运动场,舍内饲养密度可以加大到3.5~4只,户外运动场的面积一般为舍内面积的2~2.5倍。另外,鸭群的规模也不宜过大,一般每群以240只为宜,其中公鸭40只、母鸭200只。② 增加光照光照的作用光照对种鸭的作用不仅仅是增加采食时间和熟悉周围环境,更重要的是让种鸭适时性成熟,并维持正常的产蛋和排卵。光照制度由于自然光照一年中的变化很大,最长的时间(夏至)可达15小时,而最短的时间(冬至)只有不到9小时。20周龄以后,种鸭需要给予光照刺激,增加光照时间,以促进性成熟。第一次增加光照的时间要长一些,一般以1小时为宜,否则光照刺激不均匀,种鸭开产不能同步,影响产蛋高峰期的产蛋率。每次增加光照后要稳定1周,然后再增加光照,不要每天增加一点光照,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延长光照的刺激作用,而且不会使种鸭每天处于光照应激状态。除第一次增加光照1小时外,以后每次增加光照以0.5小时为宜,直到16小时(包括自然光照和人工补充光照为止,以后恒定16小时光照,给种鸭8小时的休息时间。根据当地电力供应和劳动时间安排,确定是早晨和晚上同时增加光照,还是仅早晨提前补光。一般种鸭的产蛋集中在凌晨,为了捡蛋方便、及时,人工补充光照安排在早晨较为合适,种鸭基本产完蛋后鸭舍灯亮,可以收集种蛋。需要注意的是种鸭有在黑暗中产蛋的习惯,不要在产蛋的集中时间给予光照。

人工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



黄鳝属底栖鱼类,适应性强,较耐低氧,多栖息于稻田、池塘、沟渠、湖泊的底层泥土中,昼伏夜出,夜间活动觅食。适宜水温在15~28℃,当水温低于10℃人工饲养可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或颗料饲料。黄鳝贪食,在夏季活动频繁时,日食量约占体重的1/7。黄鳝耐饥饿,当饵料缺乏时,黄鳝会同类相残。黄鳝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一种高蛋白的滋补品,目前市场看好,供不应求,现将人工养殖黄鳝的关键技术简介如下:
中等苗种鳝体呈青黄色,杂斑较小,生长速度一般,增重可达3~4倍,适宜普通粗放养殖;劣质苗种,鳝体呈灰色或青灰色,杂斑不太明显,生长速度慢,增重仅1~2倍,其产量和效益更低,不宜人工养殖。
凡笼张和网捕的苗种可以选购;凡钩钓、电捕、药毒的苗种均不能采集。二看带水活动;游动自如,体表光亮,无红血斑,粘液适度,手捉有力为健康苗种;否则,游动滞缓,体无光泽,有红血斑,粘液脱落,手捉无力,多为弱鳝或病鳝。

2、消毒鳝池

苗种放养前要清池消毒,每立方米水可用生石灰180~225g,7~8天后方可投放苗种;苗种在放养前要进行消毒,用3%~4%盐水浸泡5~10分钟(气温低时间长些,气温高时间短些),浸泡后用清水冲洗方可入池饲养。

3、水质

黄鳝喜生活在较为清净的水中,pH为7.6~8.5,池底要有一定的淤泥层,以静水或微流水水体为好,池中适当种植一些水生植物,每隔3~5天换微流水则不必换水,流速控制在0.2m/秒以内,进水与池水温差不得超过3℃。黄鳝对水质要求严格,凡酸性土壤、肥水或腐败的水质,均不宜养殖。黄鳝在自然水域中不易生病,如水质偏酸、过肥,极易诱发病害,甚至会大批死亡。
如果摄食正常,以后逐天按1%左右增加,直到混合饵料完全代替原饵料,并达到正常摄食。(第1次驯食是苗种期过渡饵料)。第2次驯食,即投喂人工配合饵料或颗粒饵料。第1天投饲20%,如果摄食正常,以后逐天按20%比例递增投饲量,5天后,就可全部代替原饵料。(第2次驯食是幼、成体期广谱饵料)。

5、防病黄鳝在人工高密度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常见病有:

5.1 肠炎病 
症状:主要看肛门颜色,肛门呈灰色为正常;肛门呈淡红、充血、紫红、外翻、为病鳝;有时鳃部出血,提起尾部,口流血水,表现拒食,属于细菌性感染,病程较短,死亡率高
防治:①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25g,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7天;②口服十滴水20ml或硫胺胍10g或呋喃西林20g;③每100kg黄鳝用氯霉素20g连喂3天。

5.2 出血病 
症状:体表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腹部、喉部较为明显,有时口中流血,鳃部腐烂,发病较快,死亡率高。
防治:①改善水质与环境卫生条件;②每立方米水用呋喃唑酮0.2~0.25g,全池泼洒;③用每毫升0.25单位的金霉素浸洗鳝体。
 
5.3 水霉病 
症状:水霉菌丝主要寄生于黄鳝体表伤口上,蔓延呈白絮状,病原体多为真菌性的绵霉菌。
防治:每立方米用孔雀石绿或用90%晶体敌百虫2.5g拌1kg蚯蚓,连续3天,其中第2天每立方米水泼洒90%晶体敌百虫0.2g。

5.5 发烧病 
症状:在高密度下,黄鳝分泌粘液的速率较高,废粘液得不到及时排除,发酵而释放高热,导致水温骤升,引起黄鳝体温升高,病鳝离穴,相互缠绕,粘液脱落,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①兑换新水;②每立方米水体用0.07%硫酸铜水溶液5g,全池泼洒;③增投少量泥鳅,以增加活水清残的能力。

6、注意事项:

6.1、人工养殖黄鳝科技含量较高,黄鳝对水质要求又十分苛刻;因此,各地要因地制宜,不能盲目发展。

6.2、人工养殖黄鳝要因地制宜。有条件的地方,科技力量充足,可以上规模批量生产;农村专业户要采取小规模地滚动发展或暂养催肥的方式为宜,其经济效益也很好。

6.3、人工养殖黄鳝利用生态学的原理管理,其中特别要重视种植一些吸污性强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水葫芦等,这样对黄鳝一可隐蔽栖息,二可防暑降温,三可改良水质,四可净化水体。

6.4、人工养殖黄鳝防治病害必须以防为主。
①溶菌酶减少。黄鳝体表粘液中的溶菌酶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在人工规模养殖时,由于运输受伤,密度较大,因此,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6.5、人工养殖黄鳝要规格整齐,大小分开,一般以每公斤20尾为宜(因为每尾50g的苗种成活率高,增重快,产量高),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2kg。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45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