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虱的危害和防治

危害

鹅虱是常见的体表寄生虫,寄生在鹅的头部和体部羽毛上,以食羽毛和皮屑为生,也吞食皮肤损伤部位外流的血液。主要靠直接接触传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季最为严重,咬食羽毛和皮屑,一使羽毛脱落,睡眠不安,鹅虱严重可引起贫血、消瘦、母鹅产蛋量下降,此外鹅虱还可作为传播媒介传播其他疾病,危害性很大。

防治

驱除鹅体虱及鹅舍灭虱的药物有:用烟叶1份,加水 20份,煮1小时后的水溶液擦涂鹅身,效果良好,擦涂最好选在夏季晴天;氟化钠5份、滑石粉95份混合后撒在羽毛上;用 0.7-1.0氟化钠水溶液进行水浴;0.2%敌百虫液,于晚上喷洒在鹅羽表面;鹅舍可用2%除虫菊粉;3%-5%硫磺粉。

相关推荐

奶牛热应激的危害、表现和防治措施


收稿日期:2016-02-18

1、奶牛热应激的危害

1.1生产性能降低

奶牛发生热应激后,先导致食欲减退,减少采食,从而容易导致机体无法摄取足够的营养。如果奶牛受到严重的热应激刺激,即高温、高湿,会导致饮水大量增加,从而造成瘤胃内容物加速流动,引起消化不良,降低消化率。由于奶牛采食减少,会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和代谢,减少产热,相应也没有足够的营养物质用于合成乳汁。如果温度达到26℃以上,会导致产奶量降低。

1.2繁殖性能下降

奶牛发生热应激时,会导致体内减少分泌催乳激素、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从而导致成年母牛不能够正常发情、安静发情或者能够发情但不会排卵。成年公牛发生热应激后会导致性欲减退,性腺萎缩,精子发育较差,容易造成不育。

1.3免疫力降低

奶牛如果长期经受热应激刺激,会造成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从而导致奶牛更容易发生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和乳房炎等疾病。

1.4牛奶品质变差

奶牛发生热应激后,会导致分泌乳汁中的非脂固形物、乳蛋白率和乳脂率等指标降低。另外,在奶牛采取措施减缓或者治疗热应激时,也会导致牛奶品质受到影响。

2、临床表现

通常临床生产中可见大多病牛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食欲不振,张口喘息,鼻镜干燥,结膜潮红,呼吸频率加速,心跳次数增加,增加排汗量,经常性口渴,减少粗饲料采食量,增加采食精料。减少排尿,排出稀薄粪便。泌乳奶牛会导致产奶量减少,乳蛋白比率、乳糖含量、乳脂率降低,导致乳汁营养水平降低。母牛患有热应激尽管不会对排卵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会缩短发情持续时间,延长发情周期,表现出不明显发情,无法适时进行配种。另外,母牛如果体温过高,会降低授精后的受胎率和妊娠率,造成早期胚胎更容易发生死亡,容易出血流产,所产犊牛初生重较小。种公牛患病后尽管不会影响性欲、射精量以及精子密度,但会降低精液品质和精子活力。

3、奶牛热应激的防治措施

3.1加强饲养管理

尽可能选择在清晨和午后温度较凉爽的时间进行放牧,在温度较高的阶段及时收牧,还要注意防止在放牧过程中采食过多的露水草。收牧后奶牛要在阴凉干燥的圈舍内饲养,如有需要还可采取喷淋通风等降温措施。另外,加强蚊虫防治,避免牛群受到惊吓,为其创造比较舒适清凉的环境。适时调整奶牛日粮组成和饲喂时间,夏季一般每天饲喂4次,即在夜间增加1次,选择在清晨和夜间温度较低的时候饲喂,且适当延长采食时间。饲料配方也要进行调整,尤其是适量添加具有抗热应激作用的添加剂。

3.2药物预防

近几年,根据夏季高温的特点,结合我国传统医学的的理论,即“理、法、方、药”辨证施治,还要考虑中草药的药理作用和药性特点,选择使用含有一定营养和具有药物作用,且安全无害、无残留、无毒副作用、清热解暑、凉血解毒、无抗药性的芳香型中草药,用于抗应激。据报道,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适量的中草药添加剂,不仅能促使产奶量提高,改善乳品质,还能够使其具有较高的抵抗环境热应激的能力,导致其在夏季发生感冒时明显减少发热。还有报道表明,奶牛精料中分别添加0.5%的板蓝根和甘草,可使产奶量和受胎率都有所提高;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甘草、白芍、黄苓、淡竹叶、苍术、板蓝根、黄茂、石膏、当参等中草药,可使其平均料奶比和产乳量提高;添加混合中草药(主要成分是甘草、芦根、石膏草和夏枯),能够预防奶牛中暑,减轻热应激,还能够使产奶量提高,减少饲养成本。

3.3治疗措施

主要对病牛采取对症治疗,并配合物理降温等。病牛要避免处于通风凉爽的圈舍,服用适量的冷盐水,全身用25℃左右的水进行浇洒或者在头部用冷水冲洗,还可使用冷水进行灌肠。在病牛耳部静脉放出1000~2000mL血液。如果病牛出现高烧,且呼吸过于急促,要注射镇静剂和退热剂。病牛可静脉注射由500mL25%葡萄糖液、1000~2000mL生理盐水、50mL40%乌洛托品、10~20mL10%安钠咖、1g维生素B1、3g维生素C组成的混合溶液,用于缓解呼吸困难、肺部水肿以及强心,一般每间隔3~4h进行1次;或静脉注射由500mL25%葡萄糖液、1000~2000mL生理盐水、300~400mL5%碳酸氢钠、10~20mL10%安钠咖组合的混合溶液,每天2次。如果病牛卧床不起,要在身下铺垫干草,且定期辅助其进行翻身,避免褥疮形成。

作者简介:常名明(1971-),女,黑龙江杜蒙人,大专,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常名明

鹅白痢的症状和防治


症状

雏鹅蛋内感染者可能在孵化中死亡或成为不能出壳的弱雏,或出壳后死亡在孵化器内,同群的在出雏后2-3天开始发病死亡, 10天左右达到高峰,3周以后迅速下降。特征性症状为急性下痢,排稀薄白色糊状粪便,肛门周围污染,绒毛粘结,肛门被堵塞,病雏排粪困难,发出叫声,腹部膨胀,两翼下垂,羽毛松乱,嗦囊松软,病程4-7天,死亡率可达70%-90%。病程长短,死亡率的高低,与日龄及饲养管理条件有很大的关系。

防治

(1)种蛋必须来自健康鹅群,孵化前,对孵化设备和种蛋,必须进行彻底消毒,育雏室和其他用具在使用前也必须进行消毒。
(2)引进雏鹅时要隔离饲养,不要立即与本地健康鹅混群,同时辅以必要的药物防治,确认健康后混群。
(3)一旦发生白痢时,要做好隔离消毒工作。
(4)防治药物选择
①痢特灵按0.02%-0.04%拌料或饮水,一日龄起连用2周。
②磺胺增效剂按0.02%的比例拌料,连用2周。
③土霉素0.3%拌料或氯霉素每千克饲拌料,用10天。
④大蒜捣碎加水10-20倍,每只鹅每次0.5-1ml,每日4次,连用3天。
⑤庆大霉素1500单位/只,饮水5天。

猪虱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 猪虱病的防治措施


猪虱病是由猪虱寄生在猪的体表皮毛所引起的。猪虱是各种畜禽虱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雄虫长1.5毫米,雌虫长5毫米,体呈灰黄色。虫体扁平,多寄生于猪的耳根、颈侧、内股及下腹部。成虫成交配后,雌虫产卵,经过卵、幼虫、稚虫和成虫四个发育阶段。从卵孵出幼虫约需半个月,再经2周左右变为成虫。一只成虫每天吮血约0.1~0.2毫升,猪虱常为败血性传染病和猪痘的传播者。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猪虱病的病因及临床症状猪虱病的防治措施。

1、病原及传播特点

猪血虱是唯一一种在猪体表寄生的虱子,且在各种家畜体表寄生的虱子中体型最大,雄虱体长能够达到4.5mm左右,雌虱体长能够达到5mm左右。由于虱体呈灰黄色,因此寄生在猪体表上时非常容易被发现。虱体分成三部分,即头部、胸部、腹部,体缘存在明显的黑色斑纹。头部呈细长状,前部为圆锥形,存在吸型口器,且其中生有一刺;没有眼睛,但在左右两侧具有突出的眼突,在其正前方向分别伸出一根呈左右水平的触角,触角又可分成五节。胸部相比于头部要宽,可分成三节,每个胸节的腹面都生有一对腿,每条腿都分成五节,在末端生有比较坚硬的爪,从而使其能够在被毛上固定。腹部整体呈卵圆形,可分成九节,其中雄虱最后一节呈圆形,而雌虱最后一节存在凹陷。另外,在虱体的胸部及腹部每个节的两侧都存在一个气孑L。雄虱生存周期较短,雌虱一生能够产出50~100个左右的卵,且在产卵的同时会分泌一种黏性物质而将其在猪毛上黏附,产卵结束后立即死亡。虱卵呈黄白色的长椭圆形。虱卵经过12~13天的发育会9脬出幼虱,之后每5~6天发生1次蜕皮,连续2次之后就发育为成虫。猪虱脱离猪体后,在外界环境通常只能够存活5~7天。

猪虱对寄生部位具有选择性,通常是在猪体的耳壳后方、头部下方到前腿之间、体躯下侧面以及后腿内侧寄生,这是由于以上部位皮肤存在较多的褶皱,而虱子也能够寄生在其他部位,但寄生数量相对较少。猪体上寄生的处于各个生长阶段的虱子都是导致该病发生的来源。该病往往呈快速传播,且感染强度大,只要猪群中有几只出现发病,通常在1个月以内就会导致全群被感染,且感染率能够达到100%。该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而导致感染,正是由于猪具有在一起休息的特性,导致猪虱能够快速在猪群中传播。

2、临床症状

猪患有该病后,在下颌、颈下部、腋部、体躯下侧面以及股内侧皮肤存在较多皱褶处寄生有大量的猪虱和虱卵,其次在耳廓后方也寄生较多。猪虱在病猪体表吸取血液的同时,会分泌毒素,且在体表被毛和皮屑上爬行时会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导致其出现瘙痒,还能够使皮肤出现各种炎症,有时形成泡状小结节,严重影响休息和采食,容易疲倦,长时间之后就会导致体质消瘦,增重缓慢,尤其是仔猪会发育不良。

3、鉴别诊断

猪疥螨病。二者相同之处是病猪皮肤瘙痒,烦躁不安,体质消瘦等,区别是病原在猪体表不同部位寄生。猪疥螨病通常在病猪体表没有虱,刮取患处物质放在黑玻片或者黑纸上使用放大镜在光亮处进行观察,能够看到活的疥螨。

猪皮肤霉菌病。二者相同之处是病猪皮肤发痒,区别是患有猪皮肤霉菌病的猪体表没有虱,皮肤呈现中度潮红,不会发生脱毛,且出现小水疱,并覆盖有痂皮。在病猪患部刮取被毛,添加10%氢氧化钾溶液,镜检能够看到菌丝和孢子。

猪过敏性疾病。二者相似之处是病猪体表骚痒,且由于经常摩擦皮肤而导致损伤,被毛发生脱落。区别是过敏的猪进行体表检查后没有发现猪虱,且皮肤会形成疹块,严重时疹块会形成脓疱,发生破溃后就会形成结痂,且白天在阳光照射下症状会相对加重,而夜里症状相对减轻.且通常是由于采食过多的荞麦或者其他致敏饲料而引起。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对于患病母猪,可对整个体表喷洒1%~2%敌百虫溶液,同时还要喷洒到猪舍的全部角落,间隔3天再进行1次。对于患病仔猪,可在体表涂擦0.50.-l%敌百虫溶液,经过3天再重复进行1次。在用药后第j天进行检查,即可发现病猪体表寄生的病原基本都发生死亡,猪停止擦墙踢头,精神状态较好,采食恢复正常,被毛停止脱落,皮肤发生炎症也在逐渐愈合,尤其是仔猪能够正常生长发育。需要注意的是,仔猪尤其是新生仔猪喷洒药物后最好放到保温箱内,或者选择在天气晴朗时用药,防止其着凉感冒。但是,由于敌百虫具有较大的毒性,安全性较差,再加上病猪可能会舔咬患病,如果没有加强护理或者使用不当可能导致中毒,因此用药后要安排专人护理。也可取1000g新鲜桃叶,添加2000mL水进行煎煮,待温度降低后滤液,在病猪患处清洗,连续清洗2次,就能够将所有的猪虱被杀死,还能够破坏虱卯。

加强管理。猪经常进行检查,尤其是从外地引进的猪更要进行细致检查,如果发现寄生有猪虱要立即进行隔离并使用药物治疗。猪舍保持干糙,环境清洁,卫生良好,通风良好,定期消毒,并控制饲养密度合理。垫草经过晾晒后才能够使用,并定期进行更换。尤其要对临产母猪加强护理,如果发现寄生有猪虱,要在分娩前进行治疗,确保杀死虫体,从而防止后代仔猪被感染。

猪虱病

猪虱病又称猪血虱病,是猪肝虱寄生于猪体表面引起的一种体外寄生虫病。虽然不能引起致痛死亡,但对生猪的生长发育还是有相当大的影响,特别是仔猪影响严重。

猪虱发育周期短,传播迅速,雌雄虱交融后,雌虱吸饱血液后排卵每日产卵3-4个,用分泌的粘液粘附在皮毛上12-15日孵出幼虱,10-14日变为成虱,发育周期为23-32天。

由于猪舍卫生差,场地狭窄,密集拥挤,管理不良时最易感染此病。通过哺乳,母猪身上的虱子能使仔猪全部感染,同圈育肥猪发病可迅速波及全群,临床上病猪常擦痒体表出血,不安,食欲减退,营养不良,消瘦生长缓慢,特别是仔猪肝生长发育停滞,影响生产效益,因此,防治猪虱病也显重要。
治疗
要经常检查猪只,特别是从外地购入的猪更应仔细检查,发现猪虱,即行捕捉和药物治疗。
中药治疗
用0.%-1%的兽用精制敌百虫溶液喷射猪体患部,每天1次,连用2次即可杀灭。

烟叶30克,加水1公斤,煎汁涂擦患部,每天1次。

用花生油擦洗生虱了的地方,短时间内虱子便掉落下来。

生猪油、生姜各100克,混合捣碎成泥状,均匀地涂在生长虱了的部位,1-2天,虱子就会杀死。

食盐1克、温水2毫升、煤油10毫升,按此比例配成混合液涂擦猪体,虱子立即死亡。

百部250克、苍术200克、雄黄100克、菜油200克,先将百部加水2公斤煮沸后去渣,然后加入细末苍术、雄黄拌匀后加入菜油充分搅拌均匀后涂擦猪的患部,每天1-2次,连用2-3天可全部除尽猪虱。
西药治疗
处方一: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0.3毫升,颈部皮下注射;

处方二:用0.5%~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猪体表1~2次;

处方三:将双甲脒配成0.01%~0.05%溶液,喷洒或涂擦猪只全身。

鹅嗦囊阻塞的原因和防治


原因

嗦囊阻塞又叫硬嗦病,任何年龄鹅都可发生,但最易发生的是幼鹅。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当造成的暴饮暴食,饱饿不均,饲料中营养成分不足引起的异食,吞食粗硬多纤维的饲料、过大的块根饲料、硬皮壳、羽毛、麻绳等或饲料突然改变和适口性增强,造成采食过多而引起发病。症状是食道膨大部肿大,触诊坚实,里面充满硬固食物,停留1-2天不消化。病鹅神态不安、翅膀下垂、呆立不动、食欲废绝。

防治

(1)精粗饲料要适当搭配,青、粗饲料要切短,切碎,饲喂要定时定量。
(2)饲料要多样化,避免营养成分不足而造成异食。
(3)用注射器直接将植物油注入硬固的食道膨大部,用手轻轻揉压并向食管下方推动,使其进人胃内。
(4)严重可进行手术切开食管膨大部取出堵塞物,用0.1%高锰酸钾水冲洗干净再缝合,术后12小时内不喂料。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0041.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