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兔腹泻病的防治

一、风寒性腹泻
1.病因。该病主要是由于管理不当,兔舍笼内温度不均,忽冷忽热,导致兔外感风寒,邪毒侵入脏腑,脾胃受犯,使消化失调,清浊不分而引起发病。
2.症状。患兔精神不振,腹部胀气,肠鸣如雷,拱腰打喷嚏,流鼻涕,粪便似泥浆,气味酸臭,耳、肢发冷,食欲停止。若治疗不及时,常引起寒塞脾胃,肚胀拉稀死亡。
3.防治措施。①保持兔舍笼内温度相对稳定。冬季和早春要防止兔受寒受冻,幼兔笼内要铺垫晒干的杂草、稻草进行防寒保温。②患兔早期可内服藿香正气水。每只每次23滴,对温开水灌服,每日2次;对重病兔可采用复方止泻散进行治疗,即:白术、滑石各12克,藿香、白头翁各10克,干姜、茯芩各8克,甘草、黄连各6克。用水煎为浓药液,加糖少许混合温热内服,患兔每只每次服15毫升,每日1次,连服3~4日。
二、脾虚性腹泻
1.病因。该病主要是因为饲养不良,湿邪内犯,损伤脾阴,以致运化失调,湿浊内生而成其病。
2.症状。患兔食料少,皮毛粗乱,体质虚瘦,腹部虚胀,粪泻如浆糊,质粗酸臭,精神不振,腹痛不安。
3.预防和治疗。①保持日常饲料品种丰富、营养全面;保持兔舍笼内清洁干燥;做到每日将兔放出笼外活动1小时。②对患兔可用中药健胃散进行补脾健胃、燥湿止泻治疗。即:神曲、茯芩、白术各10克,木香、陈皮、黄连各6克。用水煎为50%药液,加糖适量,温热灌服,每只每次服1015毫升。每日3次。连用3天。③秘方治疗法:生姜、茯芩、扁豆各10克。共研为极细粉末,每只患兔每次服2克,每日3次,连服23天。
三、消化不良性腹泻
1.病因。本病多为仔幼兔发病。仔兔出生后补料过晚,使仔兔的消化器官发育不健全,消化机能不完善,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吸收率低所致。
2.防治措施。①仔兔出生后1618天开始补料,()饲料应全价、易消化、适口性好,切不可喂给不易消化的生、硬饲料或鲜草鲜菜。②对患兔可用硫酸钠23克,加水40毫升,分2次内服;也可选用大蒜酊、龙胆酊、陈皮酊各2毫升对温开水内服,每天2次,连服23天。
四、胃肠炎性腹泻
1.病因。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或喂霉败有毒料草,湿毒内浸,损伤脾胃,致使运化功能失调,清浊不分而患本病。
2.症状。患兔发热,精神不振,腹部胀气,腹泻如糊状,粪带黏液,有时腹痛,体温高,两眼无神,四肢无力,若治疗不及时,可因脱水死亡,病死率高。
3.防治措施。①严禁给兔喂发霉变质饲料,保持兔舍、笼内日常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做到每日喂兔定时定量,饲喂精料不可过量。更换饲料要由少至多,分阶段性改变,防止饲料突变而致使兔出现消化规律紊乱。②治疗:新霉素每千克体重50006000单位,作骨肉注射,每天23次,连用3天;对严重病兔,可内服鞣酸蛋白0.25克,每天2次,连服12天:也可选用中药复方止痢酊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白头翁、黄连、秦皮各10克,甘草8克。用水200毫升煎为浓药液,每只每次服10毫升,每日3次,连服23日即愈。
五、寄生虫类的腹泻
1.症状。该病主要由球虫、线虫、吸虫所引起,多发生于断奶后的幼兔,表现体虚消瘦、被毛粗乱、精神沉郁、腹泻下痢,排出腥臭的粪便,有的粪便中可检测出虫卵或虫体。
2.预防措施。①母兔在配种前可进行一次驱虫,以净化体内寄生虫。②仔兔断奶后口服球虫净、氯苯胍等刺激性小的药物。③日常保持仔、幼兔笼舍内清洁干燥,定期对兔舍笼具进行消毒,注意饮水卫生。消灭鼠类、苍蝇等防止卵囊机械传播。
365400福建省宁化县兔业技术研究会傅春贵

相关阅读

仔猪腹泻的类型 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仔猪因肠道内尚未建立稳定的微生态系统,自身抵抗力较低,对外界刺激敏感,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袭和各种应激因素的影响。仔猪腹泻是养猪大户常见的一种典型的多病因疾病,也是引起仔猪死亡的重要原因,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导致饲料报酬率较低,仔猪成活率下降、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即所谓的僵猪)。由于引起该病发生的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呈交叉混合感染,导致临床诊断与防治困难。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仔猪腹泻的类型仔猪腹泻的防治措施.

一、病原性腹泻
1.细菌性腹泻
常见有大肠杆菌引发的仔猪黄白痢、魏式梭菌引发的仔猪红痢、沙门氏菌引发的仔猪副伤寒等造成的腹泻。但它们各有特点:黄痢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死亡率低和拉黄色稀便为主要特征;白痢常发生于14~21日龄会吃料的仔猪,以拉乳白色或灰白色带有腥臭味的稀便、病程长、死亡率低为主要特征;红痢常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仔猪,以拉红色稀便、肠坏死、病程短、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副伤寒造成的腹泻常发生于30日龄以上的断奶仔猪,以剧烈腹泻、高热、皮肤出现紫斑、脓性结膜炎、败血症死亡为主要症状。上述致病菌同样会感染母猪,但母猪不会出现症状,而成为病原携带者,常传染给仔猪,使仔猪发生腹泻。
2.密螺旋体性腹泻
由密螺旋体引发的腹泻,大猪、小猪都易发,但50~80日龄的小猪多发,以出现黏液性出血性下痢、病变局限于大肠为主要特征。
3.病毒性腹泻
常见的有猪轮状病毒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仔猪伪狂犬病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厌食、水样腹泻、脱水、体重锐减、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它们的不同点是:轮状病毒以56日龄内的小猪多发,大猪常为病毒携带者,不表现症状;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各种年龄的猪都可发病,冬季多发,且发病快,病程5天左右,病愈后产生免疫力,10日龄以下的仔猪死亡率很低,成年猪若没有继发感染则几乎没有死亡;仔猪伪狂犬病,多发于30日龄以下的猪,以高热、呕吐、腹泻、出现神经性症状、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妊娠母猪感染伪狂犬病毒则发生流产或产死胎。
4.寄生虫性腹泻
常见有仔猪球虫病、蛔虫病。球虫病常发生于7~21日龄的仔猪,温暖潮湿季节多发。母猪为带虫者,是传染源;仔猪感染后表现为腹泻,粪便呈黄白色,偶尔可见便血,镜检可找到球虫卵。蛔虫性腹泻多见于30日龄以上的猪,表现为被毛粗乱、腹泻、消瘦、磨牙、异嗜、腹痛。
二、非病原性腹泻
1.消化不良性腹泻
常见于刚断奶仔猪,由于饲养方法不当、饲喂次数过少、一次性投料过多、仔猪饥饿暴食造成的。主要症状为仔猪精神正常,但拉稀,粪便中有没消化好的饲料。
2.营养不良性腹泻
常由于母猪营养不良、奶水少而稀薄,导致仔猪营养不良所致。主要症状为瘦弱无力、苍白、被毛干枯、腹围收缩、拉水样或黏稠稀便。
3.过敏性腹泻
常见于突然更换饲料的断奶仔猪。新换的饲料中植物蛋白质含量过高,仔猪胃肠道一时难以适应而引发免疫反应,发生过敏性肠炎性腹泻。

三、预防措施
1.保持栏舍清洁卫生
分娩母猪进栏前,产房應彻底清洗后再用3%的烧碱水溶液泼洒消毒,将栏内的微生物、虫卵消灭掉;母猪进入分娩栏前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母猪腹部、乳房、后躯、四肢,把母猪身上的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卵除掉。栏舍还要定期消毒。
2.加强免疫接种和驱虫工作
母猪分娩前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K88-K99大肠杆菌基因工程苗、魏式梭菌苗、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轮状病毒病疫苗、伪狂犬病疫苗,使母猪产生相应的免疫抗体。仔猪通过吮吸初乳,获得母源抗体的保护,防止细菌性腹泻和病毒性腹泻的发生。断奶仔猪还要接种仔猪副伤寒疫苗;母猪进分娩栏前要驱虫,防止虫卵污染栏舍感染仔猪,可用氯苯胍或球痢灵驱除球虫,用阿维菌素或伊维菌素驱除线虫。
3.科学饲养
母猪泌乳量多少与哺乳仔猪育成率及断奶仔猪体重关系密切。因此对泌乳母猪应实行高水平饲养,不限量饲喂或自由采食。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的泌乳量,促进仔猪生长发育,而且能减少母猪泌乳期失重,有利于母猪断奶后正常发情配种。
4.加强环境控制
仔猪怕冷,受凉易腹泻,因此寒冷天气要保暖防冻,可将250瓦的红外线保暖灯挂在保暖箱上,勤换垫草,保持栏舍清洁、干燥。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通风换气,防治氨气中毒和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5.加强仔猪饲养管理
首先让仔猪及时吃到初乳,提早对母猪补料,确保饲料没有发霉变质,促进仔猪生长发育,增强抗寒抗病能力。仔猪断奶初期饲喂不宜过饱,应采取少喂勤添的方法,逐步过渡到自由采食。
四、治疗措施
治疗仔猪腹泻的原则是:导泄、消炎、收敛、补液、健胃。常用的抗菌药为庆大霉素、硫酸新霉素、土霉素、氟甲风霉素等抗生素;抗病毒制剂为干扰素、聚能和肽、免疫球蛋白聚肌胞、白细胞介导素、转移因子、高免血清等。常用中药为黄连、黄柏、秦皮、白头翁、板蓝根、甘草、野菊花、穿心莲等,助消化药有1%柠檬酸、酵母、复合酶、山楂等。口服补盐液为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氯化钠3.5克、葡萄糖20克、水1000毫升。
针对病因,要对症治疗,平时做好预防工作,加强饲养管理。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仔猪和育肥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与传染性胃肠炎很相似,在我国多发生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夏季也有发病的报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高。一般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100%,成年母猪为20%左右。近几年来,国内开始出现较大范围仔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死亡率急剧升高,业已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

1、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该病的病原,该病毒为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侵染性。病毒粒子形态呈球形,处于粪便中的病毒粒呈多形态,直径为95-190nm,病毒具有囊膜,囊膜上有长12-24nm的花瓣状纤突,由核心向四周放射,呈皇冠状。病毒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试验表明,PEDV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犬冠状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冠状病毒之间没有抗原相关性口3。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下不稳定,60℃条件下30min即可使其失去感染力,在50℃条件下稳定性较强。病毒在4℃pH5.0-9.O或在37℃pH6.5-7.5的条件下较为稳定。

2、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呈全球流行,且具有季节性特点,主要以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最高,夏季也时有发生。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对该病都有易感性,哺乳仔猪、架子猪、育肥猪及青年种猪等群体发病率较高,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都较易感,发病率高达10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经消化道进行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经食物传播,也有报道称病猪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猪对该病的潜伏期不同,育肥猪为2-3天,哺乳仔猪24-36h。随着猪年龄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一定差异,年龄越小,病情越重。病猪表现为体温正常或稍高,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病猪逐渐消瘦,出现腹泻,并伴有呕吐症状,排黄色水样稀粪,哺乳仔猪持续腹泻3-4天后,因严重脱水而死,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的症状较轻微,死亡率也较低,轻者仅出现呕吐症状,重者则出现严重腹泻,即便自愈,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失去饲养价值。病猪死后剖检可见,背部肌肉坏死,小肠内充满大量泡沫样或水样粪便,小肠鼓气,肠壁弛缓,缺乏弹性,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水肿,淋巴结水肿,肠绒毛萎缩。部分病例可见胃底黏膜有小点状或斑状出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部分成年猪病例胃底黏膜可见有溃疡灶,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死区。心脏扩张明显,内脏器官可见淤血。

4、诊断

可根据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该病实验室诊断可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具体办法可通过采集仔猪空肠及肠内容物在青霉素和链霉素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5倍悬液,然后将悬液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取上清液再经220nm的滤膜过滤,将过滤后的滤液接种于Vero细胞单层上,放在放入培养箱中,在37℃条件下培养3-4天,有病变的细胞可见细胞面粗糙,颗粒增多,有多核细胞,细胞逐渐脱落,即可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也可将滤液接种试验用仔猪,进行回归动物试验,观察仔猪是否发生相应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确诊。

5、防治

免疫接种是目前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病最有效而可靠的方法。由于该病对仔猪的威胁最大,由于仔猪发病时日龄小,对机体来不及进行免疫,因此只能给母猪预防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仔猪通过初乳中的特异性抗获得保护。同时还能减少母猪群持续带毒、排毒时间。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的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创建良好的饲养环境,注意圈舍防寒保暖,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该病的治疗无特效药物,治疗时可采用对症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目的。加强疫病监测,发现猪发生呕吐、腹泻后,应立即封锁发病区域,尽量做到全部封锁。然后对环境和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的猪,可采用腹腔注射补液盐或口服诺氟沙星,每天4-5次,防止病猪脱水的发生。可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对病猪的其他症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一、流行情况
仔猪流行性腹泻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在国内,长期以地域性、季节性流行。但是从2010年九月开始,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开始出现了严重的仔猪流行性腹泻。这种新型腹泻有着新的流行特征。
感染主体以哺乳期及断奶仔猪为主,其中刚出生天的仔猪感染率最高,发病没有显的性别差异,妊娠期母猪以及其它成年猪影响相对较小。出生十天以内的仔猪感染该病腹泻两天之后,出现大批死亡,因病死亡率超过50%。这种病毒在产房内传播方式呈跳跃式,仔猪发病在时间上有间歇特点。
二、临床症状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以水样腹泻为主,间或伴有严重呕吐。仔猪呕吐常发生于进食或者吃奶之后,病症轻重随仔猪年龄大小各有不同,而且越小病情越重。
出生七天以内的新生仔猪,在发病后三到四天,就会因严重脱水导致死亡,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最高甚至百分之百。患病个体的体温会相对偏高,精神萎顿,食欲不佳,或者直接废止。较大的断奶猪常表现为精神浓郁、食欲不振、水样腹泻,连续一周后会逐渐康复,但是少部分猪病愈后会出现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的问题。
三、病理变化
患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个体多出现严重脱水、体型消瘦、皮下组织明显干燥、而且胃部有大量黄白色块状物的情况,不过肉眼能观察的到变化主要在小肠部位:其肠管被黄色液体充满导致管道扩张、肠壁明显变薄失去弹性、肠系膜充血而且淋巴结出现水肿。大肠、盲肠部位黏膜出血、坏死,肠表有胶冻状黏液、肠内被血红色物质充满。小部分病体胃底粘膜被覆有粘液而且有点状出血现象,年龄比较大的个体胃内出现溃疡灶,幽门附近坏死组织较多。
四、实验室诊断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技术检测双份血清样本中的抗体为主。对于仔猪,用该技术对处于期内的粪便、肠内容物做抗体检测即可,笔者研究中仔猪感染腹泻疫毒的比例达到。
五、病症鉴别
1.新型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一样都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均以冬季发病主为,发病群体多为刚出生的仔猪以及断乳期仔猪,病死率也非常高;当然成年猪也有发病的可能性,不过症状相对较轻。两种病症的区别在于:患者后者病症时临床上有粪便恶臭或者腥臭且带血,渴水度更强,而且因其传播速度比腹泻慢所以致死率也更高。
2.新型流行性腹泻与轮状病毒病相比较而言,两者都具有传染性,冬季为多发期,各年龄段猪都有可能感染,不过仔猪病死率更高。两种病症的区别在于:后者病体内肠腔内容物为灰黄或灰黑的浆性水样物质。
3.新型流行性腹泻与伪狂犬病相比较而言,两者均具有传染性,而且仔猪均有呕吐、腹泻症状,精神不振、动作不灵活而且粪便黄白,仔猪病情明显偏重。两种病症的区别之处在于:后者患病仔猪在病发的第二天就会出现体温飙升、眼部发红水肿、严重昏睡、口吐泡沫的情况,而且身体后腿部位发紫、腹部有出血点出现。
六、治疗方法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而且实践证明效果明显,有效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五。现报告如下:
1.西药用剂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病发之初,可以安排每日两次肌肉注射硫酸阿米卡星,同时安排仔猪口服庆大霉素,;遇到病情无法控制的情况,宜加注抗病毒l号。至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病发后期,宜安排仔猪每日静脉注射两次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连用三到五天。对于出现机体脱水现象哺乳期仔猪,宜安排腹腔注射十毫升维生素C溶液加。具体的方法是:将仔猪倒立保定之后,在其倒数第二个乳头边上进行消毒垂直注射,结束后注意是否有血液以及水样回流等异常现象,如果有则停止该注射。用量为每只每日注入一次的药水,连续两到三天。
2.返饲(人工感染)
2.1粪便返饲
将发病猪的粪便收集后加适量凉水稀释后加粉料拌成半湿料,以能捏成团块为度(即为“返饲料”)。在母猪饲喂时用手捏成团块或用料勺提取,逐头添加“返饲料”,待“返饲料”吃完后再饲喂饲料。每天一次,连续2—3天。产前一个月母猪。
2.2发病猪组织返饲
如腹泻发生在产房仔猪,病料可采集腹泻仔猪的大小肠组织制作返饲料。
2.2.1首先确诊取样是流行性腹泻感染猪,并没有感染其他危害极大的病原体,如猪瘟病毒等,可选取出生7天以内的发病仔猪及其同窝活仔猪做返饲,病死猪不可用。
2.2.2组织病料采集:打开腹腔,取出整个内脏,包括仔猪的小肠和大肠,放入干净的盆中,在盆中选取需要的组织,注意此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消毒剂。
2.2.3饲喂方法同粪便返饲。
2.3返饲量的控制
2.3.1采集的纯粪便病料每头母猪控制在300毫升左右;
2.3.2组织病料一头仔猪的组织病料拟饲喂5~10头母猪为度。
七、结束语
新型的仔猪流行性腹泻是PEDV病毒引发的一种肠道类急性传染病,发病快致死率高,在研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综合预防。即应安排仔猪及时接种疫苗;注意保持猪舍清洁、干燥,进入冬季后须特别加强猪舍保暖措施,内部垫草应时常保持干燥、洁净;另外,应尽量选择自繁自养,严禁从病区引入新猪,在种猪的引进方面,一定要从无疫病区引进,在确保其安全健康的情况下再行引入。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126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