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鹅的放牧

仔鹅的放牧是降低养鹅成本的主要方法。鹅群经过雏鹅阶段的放水放牧锻炼,已逐渐适应了外界的自然条件,在水草丰富的田野牧地,仔鹅能够完全依靠天然饲料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仔鹅的放牧要求是使鹅群吃饱吃好,促使鹅群快速生长。

鹅喜食人工播种的牧草或生长在河岸、湖畔、塘边、溪旁、果园、低洼地带的草。在养鹅场附近可人工播种一定面积的优良牧草,并将其划分为若干小区,实行轮流放牧。放牧地有树木遮阴或建人工凉栩,以供鹅休息用为最佳。

在鹅群放牧时,一般每250~300只鹅为一群,由2人负责放牧。鹅群不宜过大,否则在小块地放牧时,走在前面的健壮鹅就会吃得很多,而落在后面的鹅则会吃不饱,影响生长,从而造成鹅群生长发育和个体大小的不一致。为了保证鹅群每天吃到充足的天然饲草,必须每天转移放牧地,饲养员在放牧前应预先找好水草丰茂的放牧地,规划好放牧线路,以保证放牧时不放回头路(指已放牧过的地方)。如果在牧场小、饲草丰富而质量好的地方放牧,应将鹅群赶得集中些,使鹅群慢慢采食饲草;如在牧场大、饲料饲草少而质差之处,鹅群就应赶得分散些,使鹅能充分自由地觅食优良的饲草。

一般放牧应使鹅群循序缓慢前进,不要赶得过快、鹅群过散,以免鹅群疲劳。鹅的消化能力极强。为了避免鹅群夜间挨饿,放牧时清晨要放得早,晚上要收得迟,尽量延长放牧时间,并注意白天尽可能让鹅群多吃嫩草,让鹅群在傍晚采食。放牧时,在鹅群饱食后应让其充分休息,并尽可能避免惊扰.待鹅群休息后,再躁动起来继续赶去放牧、饮水、游泳。一般每天牧食和休息约各6次左右。鹅群可在地势高燥的近河处搭建的临时鹅棚内过夜。饲养35日龄前的鹅群,鹅棚要用高约80厘米的竹篱围成,中间竖一竹竿,用网中央缚住竹竿顶端,向四周分散,将整个临时鹅棚罩住,以防野兽猛禽的侵袭。到鹅群 35日龄后,除下雨外,在一般情况下,鹅棚顶上均不需遮盖。鹅棚应随鹅群的放牧。天天移动,鹅群放牧到哪,就在哪里住宿过夜,以尽量减少鹅群往返的体力消耗。当然,如果放牧地离鹅舍不远的话,可将鹅群赶回鹅舍过夜。

牧地离鹅舍不远的话,可将鹅群赶回鹅舍过夜。 鹅群早晨放牧开始和黄昏吃饱后返回鹅栩(舍)时,应该让鹅群缓慢前行,不能急赶,特别是在吃饱之后,更应该注意。此外,仔鹅比较敏感,容易受惊吓,一遇异常情况,鹅群便会骚动不安,而堆集受伤,因此饲养员在阴雨天放牧时,不要突然打开雨伞(可穿雨衣),免得鹅群受到惊吓; 炎夏季节放牧时,除需考虑水、草外,还应注意选择有树阴的地方,使鹅群能避免烈日暴晒和暴雨的袭击;暴雨过后,要等雨过天晴,泥土不猫脚时才能将鹅群赶出去放牧;鹅群每次放牧归棚前,应清点鹅数,及时追寻走失的鹅只。

相关阅读

仔鹅的饲养管理


4周龄以上至70日龄选人种用或转人肥育前的鹅称为仔鹅。这个时期是鹅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时期,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逐渐增加,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力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及抵抗力都较强。由于仔鹅的消化器官已较发达,消化道增大,消化能力不断增强,采食量逐渐增加,能大量地利用青绿饲料,饲养方式上应以放牧或舍饲饲喂青饲料为主,这不仅节约了精饲料,而且放牧又能得到充分的运动,体质与生活力得到增强。

放牧饲养

养鹅不怕精料少,关键在于放得巧。这充分说明了放牧在养鹅中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强调了巧牧在养鹅中的意义。科学的放牧可使鹅得到充分的运动,增强体质、提高抗病力,同时又使鹅采食大量的青绿饲料,满足了营养需要,节约了精料,降低了成本。

放牧前先要进行放牧训练,以不同信号表示出牧、收牧、放水、休息等,养成人鹅亲和的良好习惯。放牧地点可利用遗谷较多的茬田或苗圃果园等有杂草的地方,为了便鹅能采到大盘的青料,最好选择有丰茂鲜嫩牧草,未受污染而又距鹅舍不远,地势平坦,附近有清洁水源的场地,牧草的高度以不高于鹅体为宜。在放牧的过程中,为合理利用草地,应划分小区,将鹅群按照一定的次序在小区间轮牧。

放牧时应组织好鹅群,找好放牧路线,仔鹅群一般250~300 只由2人管放为佳,如牧地比较开阔,草源丰盛,可组成1000只一群由4人进行管理。放牧时要注意附近的农田有否喷过农药,若使用过,则需待一星期后,才可在附近放牧。牧鹅时间长短应视鹅日龄大小而定,一般每天放牧8~10h为宜,天气炎热的夏季,要充分利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何、选择鹅舍附近的草质好、数t 足的地方放牧。由于仔鹅的尾尖、身休两侧羽毛已长齐,可放心地让鹅尽早吃上露水草,民间有吃上露水草,好比草上加毅料之说。但要注意天气变化,防止雨淋。而当仔鹅的肩部两侧上下大毛长出,且尾尖大毛也有2cm长时(35~36日龄),表明其羽毛已较丰满,抗寒抗雨的能力较强,即使大雨天也可放牧。这时,放牧可做到早出晚归,尽量延长鹅的采食时间。

要牧好鹅,除应确定合理的放牧时间外,关键要在巧放牧上下功夫。鹅吃草的习惯是先吃一顿草,然后就要找水喝,喝足后卧地休息。故当鹅在采食途中,待吃到半饱时,就感到疲怠。其表现为采食速度减慢,有的停止采食,扬头伸颈。东张西望,鸣叫,公鹅表现尤其明显。此时,就须把鹅群赶人池塘或澳河,让其饮水,游泳。鹅群在水里饮水梳毛,疲乏顿时消除,情绪十分活跃,相互追扑或潜入水底。经过一阵激烈运动之后,鹅群就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这时,应尽快地把鹅群赶回草场,让鹅群继续采食。待鹅群吃饱后,让其在树荫下或荫棚里休息。鹅群休息时,周围环境要安静,避免惊扰。当鹅群骚动时,说明鹅群已休息好了。再次将鹅群赶人草场,让鹅采食。这样鹅群就能吃饱、饮足,休息好。故放养时,除考虑草质、草!和清洁的水源外,舍外活动场还应有遮荫物,地面要平坦,具有一定倾斜度便于排水,保持雨后地面干澡,以便鹅吃饱喝足后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场所。

仔鹅生长快,需要的养分多,故在放牧的基础上,还要坚持补饲,以免引起换羽不一而影响生长发育。开始放牧时,,每次喂7~ 8成饱才出牧。以后逐渐减少放牧前的补饲。过渡到以放牧为主,补饲为辅。一般40日龄后,仔鹅即可沦河散养,仅在喂食和晚上才赶上岸,但在12月份至翌年的3月底前,即使60日龄前的鹅,都不可下水,否则易患疹病。放牧的河水深以1.5-2m为宜,每平方米放3~5只为好。河岸上应搭建鹅橱,以避风雨和鹅群过夜。随着鹅长大,放牧鹅群不宜过大,一般每群百只左右,便于1 人放牧管理,大群不宜超过500~600只。

为保证放牧鹅能多采食清洁的青绿饲料,晴朗缓和天气,可整天放牧。遇到特殊情况,如阴雨天或青绿饲料时不足要照常补喂青何料。天气炎热时,要适时休息和放水,避开中午的烈日照射。放牧前要对鹅群进行检查,如有疫情要及时注射疫苗,勿在疫区放牧。发现病弱鹅要隔离出来留在舍内饲喂和治疗。放牧途中,要慢,地犯赶鹅群,以免造成互相拥挤踏伤。鹅回舍前,让鹅在水中洗净身上的污泥,在舍外休息喂料,然后赶人舍内,以免弄湿舍内地面。

补饲的精料以糠麸、稻谷为主,以及适量粉碎的豆饼和玉米等,也可采用大肉鸭料。由于仔鹅阶段既长骨头又要长肉,要有足够的磷、钙来供给骨骼的生长,否则往往出现脚软、乏力,不能支持体重,故饲料中应加人2,5%的贝壳粉、2%的骨粉、0.3%的食盐以及必需的微量元素。在生产中可发觉,当鹅肩部与腿侧长出新羽时,增重较快,食欲最旺;而当其背腹的绒毛开始脱落更换新羽时,增重速度虽慢,但如果营养不足会影响换羽,这时应补喂些热能饲料和蛋白质饲料,一般以糠麸为主,掺些粮食、饼类、煮熟的土豆等。补饲采用的参考配方(%)如下:玉米粉20、鱼粉4、花生赦 4、米糠10、统糠印、食盐O.5、骨粉0.5、生长素及抗生素1。注意要将精饲料与青饲料以1:4的比例配制成半干半湿状喂给,补饲量视草情、鹅情而定,一般每日只补饲精料100~200g。经放牧和补饲管理,至70日龄时,仔鹅体重可达2.5kg,大型鹅种中仔鹅的体重更大,一般大型鹅可进行强制育肥。

雏鹅饲养中的放牧与放水


雏鹅7~10日龄即可选择晴天无风、水温在 22~30℃的浅水池。开始第一次放水。放水前,先将雏鹅喂至7一 8成饱,然后任其自由下水嬉戏,注意水池不能太大、水位不能过深,以防雏鹅在水中因体力不支而淹死,也不能强迫雏鹅呆在水中,导致绒毛湿透而受寒。初次放水以2~3min为宜,以后任其自由戏水,一般每天放水2~3次。放水后要任其在岸上修理羽毛,待干身后再赶回鹅舍。另外,雏鹅在夏季中午要禁止放水,以防烈日直射雏鹅的头部而发生中暑。

雏鹅未出大羽之前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不强,从舍饲转为放牧要逐步进行,以免造成应激或损害。雏鹅初次放牧时间,可根据气候和健康状况而定,一般热天在1周龄左右,冷天在2~3周游。第一次放牧必须选择风和日丽的天气进行,牧地牧草青嫩、离水源较近。注意每天放牧的次数应由少到多.并逐渐减少饲喂次数和饲喂量,以增进放牧时的采食,待放牧后再酌情补喂精料。每天放牧时,让鹅采食到食道膨大部鼓起直到咽喉下方,然后方能放水休息。以后逐渐延长放牧时间与距离,每天力求在上午吃到2~3次饱,下午3~4次饱。一般3周后视天气情况可全牧,任其自由下水。

放牧和放水时要注意鹅的动态,并定时赶动鹅群,以免有些雏鹅过多休息造成受凉,当大部分雏鹅吃饱后,才能赶雏鹅人栩舍休息。同时还要注意天气变化,如在炎热的天气里,看见雏鹅烦噪不安、急促鸣叫,应及时赶鹅放水降温;预报有暴风雨时不能放牧,以免雏鹅淋雨发病。另外.雏鹅放牧一定做到迟放早收。所谓迟放,就是上午第一次放鹅时间要晚一些,应待草上露水干后才能放牧。因为雏鹅腿部和腹下部的绒毛沾湿后不易干澡,易导致雏鹅受凉、腹泻。

仔鹅的养殖管理技术 不同阶段鹅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鹅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食草水禽,各种野生青草和蔬菜都是鹅的好饲料.鹅具有耐粗饲、生长快、适应性强等特点.中国是世界养鹅业和鹅产品消费大国,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鹅以食草为主,所需精料较少,放牧、舍饲均可,且疾病少,基本上不用药.鹅肉药残少,是现代人最理想的食品之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仔鹅的养殖管理技术不同阶段鹅的饲养与管理技术。

1、雏鹅阶段的饲养管理

雏鹅是指出生到4周龄这一阶段的鹅,雏鹅的饲养管理是养鹅生产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其饲养管理的好坏与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育雏工作尤其重要。

在育雏前要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首先要选择好场址,要求附近的水源和草源充足、良好。准备好育雏室以及育雏过程中所需要的设施与工具。在雏鹅人舍前要对空舍进行彻底的清扫与消毒,使用福尔马林一高锰酸钾进行熏蒸消毒,墙壁则要使用20%的石灰乳涂刷,地面以及工具则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消毒,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备用。对育雏室进行检修,将漏洞、漏风的地方以及鼠洞堵死,并在舍内铺上干燥、松软垫料。

做好雏鹅的选择工作,要求所选择的雏鹅体质健壮,精神状态良好,活泼好动,叫声有力,双眼大而有神,卵黄吸收和脐带收缩良好,用手握住颈部提起时,双脚迅速的收缩。对于健康水平不佳和有异常症状的弱雏则要淘汰。

将挑选好的雏鹅按照品种、体重、强弱等进行分群,以免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和发育不一致的现象。另外,在养殖的过程中也要随时做好调群的工作,以保证群体的均匀度。雏鹅的饲养密度要适宜,不同日龄的饲养密度不同,一般第一周每平方米饲养25只,以后每周减少5只,一直到10只为止。对雏鹅进行适时开饮、开食。要先开饮再开食,开饮时在水中添加多维,以刺激雏鹅的食欲,还可以促进雏鹅排出胎便,促进卵黄的吸收。雏鹅在开饮40min后即可进行开食,开食的饲料可为充分浸泡的碎米或者半熟的米饭。雏鹅开食后要逐渐的增加饲喂量,原则是少喂勤添,随着日龄的增长,饲喂次数逐渐的减少,在开食后可饲喂一些青绿饲料,注意不可饲喂过量,以免引起雏鹅腹泻。雏鹅的饲料要注意易于消化且品质优良,注意各营养物质的配比,以给雏鹅提供充足的饲料。

加强管理,因雏鹅的调节体温能力较差,对外界温度的适应能力较差,因此要做好育雏室的保温工作,并且要保持舍内干燥且空气新鲜。另外,还要保证充足的光照,在育雏阶段室内24h光照,光强为每20~30株玉米使用1只40W的灯泡,离地面2m,在4周龄后逐渐的减少照明时间。另外,雏鹅的体质较差,易患病,因此育雏阶段还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建立健全的卫生防疫制度,做好卫生的清洁、消毒与疾病的防治工作。可在饮水或者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以起到增强体质、保健的作用。

2、仔鹅阶段的饲养管理

仔鹅是指4~8周龄左右这一阶段的鹅,仔鹅的特点与雏鹅相比,各器官以及机能的发育完全,消化能力和对外界的适应能力,以及抵抗力都有所增强。仔鹅阶段是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阶段,此阶段的日增重较快,脂肪开始大量的沉积,平均的日增重可高达100%,所以这一阶段的饲养管理的目的是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以保证仔鹅健康、正常的生长发育。对这一阶段的鹅可以进行放牧饲养,主要是以放牧为主,可以增强仔鹅的体质,加强锻炼,保进骨骼的发育。另外,仔鹅在通过放牧采食到种类更为丰富的饲料,获得充足的营养。在放牧的同时还要进行适当的补饲,对于留为种用的仔鹅,则要注意根据体型、外貌进行筛选后分离饲养,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仔鹅适宜的体况,避免饲喂过肥或者过瘦。

仔鹅在上市前的15~20天要减少或者停止放牧,而改为圈养或者笼养,其目的是减少体能的损耗,提高育肥的效果。在育肥的第一周,青饲料与精饲料的比例可为1:1,以后则要逐渐增加精料的比例。另外,为了促进仔鹅增重,还可以使用强制育肥法,即填饲法,人为的将饲料强行的填入仔鹅的食道内以达到快速育肥的目的。

3、成年阶段的饲养管理

商品鹅通常在10周龄左右即可上市,成年鹅的养殖一般为后备鹅、产蛋鹅以及种鹅。后备鹅的养殖要注意控制其体重,防止过于肥胖影响生产性能。要对鹅进行限饲喂养,以有效的控制体重,否则会导致鹅的体重过高,影响性成熟。

鹅进入产蛋期后对营养的需求量开始大量的增加,为了保证鹅在产蛋期的产蛋性能,要注意营养的供应,尤其是蛋白质、钙、磷等营养物质的供应,以保证鹅的产蛋率。在放牧的情况下每天还要做好补饲的工作,根据实际的养殖情况确定最佳的补饲量。

为了提高种鹅的繁殖力,要加强对种鹅日常的管理工作,要充分考虑到种鹅的营养需求,以及健康水平,调整好群体中的公母比例,为种鹅提供良好的水源,以提高种鹅的受精率,从而提高种蛋的受精率。另外,还要加强对种鹅的光照管理,这是影响种鹅繁殖力的重要因素,可在种鹅临近产蛋时适当的延长光照时间,以刺激母鹅适时的开产。

青年鹅的养殖管理
青年鹅也称中鹅或仔鹅,主要指脱温后到60~70日龄的鹅。此时鹅的特点是消化力和对外界的适应性及抵抗力增强,是骨骼、肌肉和羽毛生长最快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饲养管理特点是充分放牧,加强锻炼,实行以放牧为主,补料为辅的饲养方式,这时只要是无毒的青草均可供鹅食用,这样可以节省饲料。
鹅养殖场青年鹅的管理
刚放牧的早期,鹅较幼小,尚未完全适应放牧生活,每天的早、中、晚需要补些料,以后可以逐步过渡到完全放牧,让其采食天然的青绿饲料和稻、麦田的落谷遗粒。在放牧过程中,要注意侦察放牧场地,使鹅群天天有丰美的水草和谷实饲料。50日龄以后的鹅群,主要是放牧稻、麦田育肥。鹅生长是否正常,还可以羽毛生长和成羽着生情况作为依据。放牧场地不好,早晚要进行补料。
鹅养殖场青年鹅的管理
在放牧过程中要注意让鹅有充足的饮水和充分的休息,尤其是天气炎热时,放牧要起早待晚,即早出晚归•中午要让鹅群到树荫下休息。夜晚要防野兽的侵害,平时要注意天气预报,发现天气变化,应及时赶到可以躲避风雨的场地,不能让暴雨淋湿鹅身。
鹅养殖场青年鹅的管理
饲养的季节和放牧场地好时,鹅群可充分利用田间遗粒育肥,不必花费任何育肥饲料。一般鹅群长至60~70日龄时,就可以选种,不留种的仔鹅,膘肥的可以出售,瘦的则需进行育肥后上市。

绵羊的放牧方式 放牧绵羊季节性营养障碍


放牧,家畜饲养方式之一。是使人工管护下的草食动物在草原上采食牧草并将其转化成畜产品的一种饲养方式,也是最经济、最适应家畜生理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一种草原利用方式。我国绵羊的放牧方式也是一种对草地的利用方式。绵羊的放牧方式有固定放牧、季节轮牧、围栏放牧和划区轮牧四种。养殖户应根据不同地域特点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放牧方式。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绵羊的放牧方式放牧绵羊季节性营养障碍。

1、放牧方式

随着历史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放牧方式也在改进和发展,由游牧、定居游牧和定居轮牧逐渐发展成为分区轮牧和围栏轮牧。目前,我国绵羊放牧方式有以下几种。

固定放牧,即一年四季将羊群固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让其自由采食牧草。这是一种传统的放牧方式,不利于草地合理利用和改良,容易造成放牧过度,绵羊常处于夏饱、秋肥、冬春乏弱,以致死亡的状态,经济效益不高,是现代化养羊业不可采取的方式。

季节轮牧,即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和牧草变化划分牧地,按季节轮流放牧。这是我国北方牧区普遍采用的放牧方式,能够合理的利用草地、防止过度放牧,可充分利用冬春不能放牧的草地,使冬春季节牧地有恢复生机的时间,提高放牧效果。

围栏放牧。根据牧场的地形和羊群大小,用围栏把放牧场地围起来,将羊群限制在特定的围栏内采食牧草。可根据一个围栏内牧草的产量和质量,安排羊群数量和放牧时间。这种放牧方式能合理利用草地和保护草地,还可提高产草量。如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草库伦就是围栏放牧的一种形式,这种放牧形式使草库伦产草量提高17%-65%。

划区轮牧,又称小区轮牧,是合理利用草地的一种科学放牧方式。根据绵羊的营养需要、牧草产量和质量,将牧地划分成若干小区,羊群按一定的顺序在小区内轮回放牧,逐区采食,并保持经常有几个小区休养生息,牧草长到一定高度后方可再进行放牧。可利用天然屏障或用围栏将小区分开。这种放牧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提高载畜量,减少羊群行走消耗的能量,提高增重效果,同时还可减少寄生虫的感染。划区轮牧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首先,根据草场类型、面积、地形和产草量确定载畜量;第二,按羊的数量、放牧时间和牧草再生速度划分小区,确定小区面积和小区数,一般轮牧1次需6-8个小区,每个小区轮牧3-6天;第三,根据牧草再生速度确定放牧周期,牧草再生速度取决于当地的水热条件,一般干旱草原30-40天,湿润草原30天,森林草原35天,高山草原35-45天,半荒漠草原和荒漠草原30天;第四,确定放牧频率,即在一个放牧季节内每个小区、放牧的次数,一般干旱草原2-3次,湿润草原2-4次,森林草原3-5次。此外,还需要有饮水、补饲设施,羊群休息、遮阴防风雨等配套设施,以及草场的小区管理如补播、施肥、灌溉设施等。

2、放牧绵羊季节性营养障碍

营养物质食入水平低。我国广大牧区和农牧交错地区的绵羊均以放牧为主。夏、秋青草季节完全放牧;冬、春枯草期,除少数育种羊场对核心群进行舍饲外,大多数地区的羊群是以放牧为主加补饲的方式,且补饲量常不足,一年内约有6个月以上营养消耗大于摄入。枯草期牧草干枯,可食部分减少,有效营养物质含量大大降低,严重影响绵羊采食和对牧草的消化利用。据测定,在新疆和内蒙古某些羊场,12月到第二年3月期间,中国美利奴羊每千克代谢体重日采食牧草干物质36-47kg,代谢能0.15-0.26MJ,粗蛋白质3.45-3.94kg。此期间,每千克牧草干物质代谢能浓度为3.26-6.11MJ,粗蛋白质含量为5.8%-6.23%,干物质消化率为27.5%-44.0%。即使在青草期,由于气候干旱、雨量不足,牧草生长和再生速度降低,加之草场退化,放牧过度,也会使绵羊不能采食到足量的牧草。如新疆乌鲁木齐羊场,6月下旬绵羊每千克代谢体重采食干物质74.9kg,粗蛋白质13.2kg,代谢能0.52MJ,除蛋白质接近需要量外,干物质和代谢能均不能满足需要。

营养物质供给与绵羊生理需要失衡。天然牧草中营养物质随季节变化与绵羊随生理状态对营养物质需要的变化,形成明显的供求不平衡。枯草季节(12月到翌年3月)是我国北方绵羊妊娠和泌乳期,对营养物质需要量达到最高峰,而牧草中有效营养物质含量及供给量则下降到一年中的最低值。据测定,12月到第二年3月间,我国北方一些羊场牧草粗蛋白质含量在7.2%~6.1%,每千克干物质代谢能浓度为4.69-4.56MJ;放牧绵羊日采食干物质1.08-0.86kg,代谢能5.94-4.27MJ,粗蛋白质93.2-71.1kg,与绵羊的需要量相距甚远。

蛋白质营养不足。我国北方草原牧草以禾本科牧草为主,豆科牧草相对较少,牧草中所含蛋白质常不能满足羊的需要;尤其在枯草季节,不仅蛋白质含量低,而且木质化组织中的蛋白质不易被消化。由于牧草提供的可发酵氮不足,往往影响瘤胃微生物的发酵效率,降低了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率。

放牧对草原的影响
家畜在草原上进行采食、践踏和排泄粪尿,会对草原产生多方面的影响:①草群种类。家畜对牧草的采食有选择性,当对某种牧草的采食量不超过植物体的50%时,对牧草影响小,并能促进牧草的分蘖、分枝和生长。但当放牧次数过多或放牧时期安排不合理时,适口性好的牧草会在草层中首先减少或消失;而适口性差的牧草和毒草则相应增多。②土壤结构。家畜在草原上走动、奔跑,对草层和表土有破坏作用。长期过度践踏会使草原地面裸露,土壤通透性下降,造成水土流失。但合理放牧的适当践踏,能使地面苔藓和藻类形成的覆盖层破碎,有利于自然散落的牧草种子获得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还能使枯死的植物倒伏、破碎、加速分解,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③土壤肥力。在放牧过程中,家畜的粪尿是牧草的营养物质,一头500千克重的成年牛,一年排泄氮约7.5千克、磷约3千克、钾约4千克。因此放牧能使牧草和家畜相互提供营养物质,对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起促进作用。但如放牧的家畜密度过大,过多的粪尿排泄会污染牧草,对草原的利用产生不良影响。在放牧过程中,草原能耐受家畜采食、践踏和粪污的能力称为草原的耐牧性,它由牧草的生活力、再生性和草皮的弹性构成。在土壤含有机质多、结构好、通透性强的条件下,植物的根系稠密,与土壤结合形成弹性很强的草皮,草原的耐牧性就强。
放牧制度和放牧方式
放牧制度可分为无系统放牧(自由放牧)和系统放牧两类,包含下列几种主要放牧方式:①连续放牧。家畜在全部放牧时期内,不受限制地放牧在一块草地上,属于自由放牧,是一种较原始的放牧方式。②固定放牧。在放牧时期的一个较长阶段,使一定数量的家畜不受限制地放牧在一定面积的草地上。也属自由放牧,但比前者进步。③轮流放牧。将草原划分成若干区段,按一定的时间和顺序轮回放牧和休闲(见草原管理)。是系统放牧的主要形式,也是草原合理利用的主要方法。④混合放牧。将两种或多种采食特性不同的家畜放牧在同一草原上,如牛、羊混群放牧或先放牛、后放羊。有计划的混合放牧属系统放牧。⑤隔栏放牧。容许幼畜通过隔栏间隙进入某一草原地段采食,而母畜不能进入的放牧方式,也属系统放牧。中国北方和西南的一些农区,一户或几户的混合小畜群利用小片零星草地、茬地放牧或用绳索系留放牧,一般属于自由放牧。
现代以放牧为主舍饲为辅或舍饲为主放牧为辅的集约化肉用牛生产和季节性畜牧业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放牧饲养制度。

哺乳仔犬与仔犬的养殖技术


一、哺乳仔犬的饲养护理

1.饲养:

仔犬出生后,一般11~14天睁眼,未睁眼之前,身体比较脆弱。哺乳的仔犬,若营养不足,环境条件不良,很容易引起疾病或死亡。生后1个月发育较快,食欲旺盛,母乳已不能满足需要,应补喂饲料。饲养标准每公斤混合料应含消化能12.97~13.97兆焦,粗蛋白质20~23%。参考饲料配方:玉米粉27.5%、鱼粉10%、糖粉8%、面粉(高粱)22%、奶粉(鲜奶)10%、骨粉2%、杂肉12%、食盐0.5%。调制熟粥状饲料,日喂3次。

2.管理:

①产后前4天对个别体弱的仔犬要特别加以护理,要经常察看母犬有无压伤仔犬和哺乳情况,一旦有爬出产床的要及时送回。

②仔犬12天左右方能睁能,这时要避免强光。

③仔犬在3周龄已能逐渐行走,晴朗天气可让母犬带着仔犬在运动场活动,增强体质。

④初期母犬可随时舔去仔犬身上易粘污物及肛门,但以后就不管了,需要主人经常给仔犬进行刷试和洗澡,以保持身体清洁。要做到营养充足,保证睡眠,适量运动。

二、幼龄仔犬的饲养护理

1.饲养:

幼龄仔犬的饲养标准,每公斤混合料中应含消化能12.14~12.56兆焦,粗蛋白质15~20%。参考饲料配方:玉米粉32%、麸皮10%、豆粕10%、高梁粉20%、鱼粉10%、糖粉8%、杂肉7.5%、食盐0.5%、骨粉2%,调制熟浓粥状饲料,日喂3次,每次喂八分饱,自由饮水。

2.管理:

①训练适应新环境。仔犬生后40~50天断奶,此期是培育优良仔犬的关键时期。仔犬断奶后由依靠母乳到完全独立生活,换了新的环境,仔犬需要适应新的环境,此时最容易发病,死亡率较高,所以要加强护理。要经常用温和的声音和动作喂食,抚摸被毛.训练它适应新的环境。应训练它到固定地点睡觉和排粪尿,注意卫生及时清扫,保持犬舍干燥,通风良好。

②搞好犬体卫生。幼犬皮肤薄.要轻刷试,使其有舒服感而愿配合,并养咸梳试的习惯,适当运动和日光浴,以增强新陈代谢。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发育及体质健壮。

③预防疾病与驱虫。幼犬易患蛔虫等寄生虫病,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而且严重者引起死亡。仔犬开食用左旋咪唑,每2.5公斤体重服1片,30日龄时2次驱虫,效果很好,这样体内寄生虫可以驱除。30日龄幼犬要定期做好疫苗预防接种(目前国内已供应三联苗、五联苗、六联苗)。

牛羊放牧突发意外的急救


牛、羊出牧后常发生突然出现的疾病,在无医无药的情况下,可采取如下急救方法:

1.误食毒草毒物

如果误食毒草走马芹或灭鼠药、农药污染的草,野外的腐烂物等,其中毒表现为口吐白沫,行走不安,口、鼻发紫,呼吸迫促。这时可先用刀刺破耳缘流血,也可使其口腔内含根木棍,借唾液排出毒液,减轻中毒症状。从速赶回家,先灌鸡蛋清5个(牛8个),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2~5毫克(牛8~10毫克),或溶于葡萄糖内慢慢静脉注射。

2.中暑(日射病)

如发现中暑时,立即赶到通风阴凉处,用浸凉水的布片贴在头额部,减轻脑的血压。严重时,可将耳缘刺破见血,或静脉放血,羊100~150毫升,牛马300~500毫升。

3.毒蛇咬伤与烧伤

确认毒蛇咬伤后,先找准咬伤部位,用绳将上部扎住,阻止毒液扩散,或扩大创面,采取挤压的方法排出毒液,争取快速回舍治疗。轻度烧伤,可回舍治疗,重度烧伤,保护创面不要破裂和再度感染。

4.流产和子宫脱出

发现流产(早产),立即就地施行接产,保护母子安全。胎儿如未娩出母体时,可顺势助产。胎儿娩出后,留5厘米断好脐,放在母体身边。胎衣尚未娩出时,将胎衣上系上重物,防止收缩到腹腔内,排出困难。待胎衣全部排出后,护理母子回家。如遇有子宫脱出,认为无法整复时,务必保护好子宫体脱出的外部,回舍后再作处理。

5.跌伤

放牧牲畜常有跌伤,稍重者会发生骨折,牛、羊骨折一般容易发生在四肢,当认定是四肢骨折时,先视其是否是优良种畜,如无种用价值可采取屠宰处理,因为四肢骨折,治疗效果不好,一股无饲养价值。如果是脱臼,找准部位,按正常方位,用力推、拉、压,一次整复还原即可。

(山东东平县畜牧局271500王笃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412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