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养殖的环境管理控制技术

外界环境与肉牛生产有密切关系。环境恶劣不仅使肉牛生长缓慢,饲养成本增高,甚至会使机体抵抗力下降,诱发各种疾病。对于肉牛生产来说,通过优化饲料配方,提高饲养技术,改造畜舍结构,改进通风、供暖、清粪设备,建立养殖场低投入、高产出、高品质的无公害畜产品清洁生产技术体系,是提高畜产品品质、解决养殖场环境污染问题、保证畜牧业可保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

1饲养环境调控

1.1实行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创造性保护环境的战略措施。清洁生产的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方法把注意力集中在污染物产生之后如何处理;而清洁生产则尽可能地消除污染物的产生。其核心是从源头抓起,以预防为主,进行生产全过程控制,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1.2避免外界环境污染

1.2.1防止噪声污染

噪声可使牛的听觉器官发生特异性病变,刺激神经反射线,引起食欲不振、惊慌和恐怖,影响生产。噪声可由外界产生,如飞机、汽车、拖拉机、雷鸣等;舍内机械产生,如风机、除粪机、喂料机等;牛本身产生,如鸣叫、走动、采食、争斗等。噪声能影响牛的繁殖、生长、增重和生产力,并能改变牛的行为,易引发流产、早产现象。一般要求牛舍的噪声水平白天不超过90分贝,夜间不超过50分贝。

1.2.2防止水源污染

养牛场要求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畜禽饮用水标准。各类牛群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饮水,有条件的牛场应设置自动给水装置,以满足牛的饮水需要,使牛饮用清洁无污染的水,保证牛体正常代谢,维持健康状况。

1.2.3防止人畜共患病

为避免生活区和生产区的相互干扰和疾病传播,在两区之间应建立隔离林带。

1.3保持环境卫生和光照充足

饲草饲料在饲喂前要清除尘土等杂物,并注意有无霉变草料。饮水应透明、无异味,中性或微碱性,水温为10℃~15℃,冬暖夏凉。牛舍和运动场要设计合理,保证一年四季光照充足。运送饲草、饲料的车道和出粪车道应分设而置,避免交叉感染。

1.4搞好植树绿化工作

1.4.1牛场绿化的作用

搞好牛场绿化,可以改变牛场的自然面貌,减少污染,在一定程度上起改善和保护环境的作用,如可以改善场区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尘埃,降低噪声,减少空气中及水中细菌的含量。

1.4.2牛场绿化的主要措施

在场界四周种植乔木和灌木林带,设置场界林带;在场区内种植乔木和灌木,设置场区隔离林带;搞好场内主干道两旁的绿化,营造运动场遮阳林。

1.5及时清除粪便

牛场粪尿、污水应及时清理,粪便通过人力或机械直接用运载工具运至堆放场,尿及污水通过排水系统流人粪水池贮存。

2空气质量调节

2.1保持空气清新

新鲜空气是促进牛新陈代谢的必需条件,并可减少疾病的传播,牛舍内一定要避免粉尘的飞扬,保持圈舍通风良好。

2.2防止有害气体污染

在敞棚、开放式、半开放式肉牛养殖舍中,空气流动性大。而封闭式牛舍,如设计不当或管理不当,会由于牛的呼吸、排泄物的腐败分解,使空气中的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增多,影响肉牛生产力。另外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也可改善畜舍内卫生状况。

2.3生物除臭技术

运用生物技术除去有害气体在国外已得到了较好的应用。生物过滤和生物洗涤就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的活动,把有味气体转化成无味气体的方法。

3温度、湿度调节

3.1温度调节

适宜的环境温度,可以促进牛的生长发育,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牛生产力下降,成本增高,甚至造成死亡。温度过高,造成牛增重缓慢;温度过低,会降低饲料消化率,而牛本身以增加产热量来维持体温,显著增加饲料消耗,一般环境温度在5℃~21℃时,牛的增长速度最快。

3.2湿度调节

当气温适应时,湿度过大,牛抵抗力减弱、发病率增加、传染病传播快、死亡率增加,而且能促进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的发育,牛易患寄生虫病和传染病。在高湿低温环境中牛易患各种呼吸道疾病、风湿病、关节炎等。一般空气湿度以55%~70%为宜。

相关阅读

秋冬安全养鸡的环境管理


进入秋冬季节后,每天的温度和昼夜温差变化都很大,为保证鸡群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使鸡群的生产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应注意做好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的控制。
1温度管理
鸡舍内温度以保持在18~23℃为宜,最低不应低于15℃。如遇到刮风天气,应摇起篷布(根据外界温度变化情况,摇起一半或全部),防止刮风使舍内温度骤降,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和鸡群的表现调节进风口的大小。
进风口要用铁丝或绳子把塑料布和三合板固定牢固,使风向上吹,不要让冷风直接吹鸡,防止冷应激造成鸡群发病;正对温控仪的风窗不要打开,防止冷风直吹温控仪而使其周围的温度与鸡舍内实际温度不符;安装定时温控排风扇时要选百叶完整的,不要选北向排风扇。
入冬前要清理暖风机的灰尘,初开暖风机时让其百叶平行,让热风均匀地充满鸡舍;工作间大门与鸡舍门都要关上,不要同时打开,防止冷风直接吹入鸡舍;每天要认真观察鸡群,如果鸡在棚架上趴着且背毛竖立,则表示鸡舍内太冷;鸡舍内进风口一端棚架上、地面上没有鸡或鸡很少,则表示此处冷,要调节进风口或堵塞漏风处,以防止应激,避免鸡群感冒发病;每天下班前要检查排风扇皮带、电机,看温控排风扇是否灵敏;每天收看天气预报,()以便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2湿度管理
入冬前要加足垫料;冬季垫料比较干燥,要经常洒水或喷雾消毒;棚架下如果有积水,在秋天气温高时要排出棚架下的水,然后撒上白灰;舍内温度适宜时,要加大通风量;把乳头饮水线水压调低至10cm以下,或把饮水器水位调至1cm以下,经常检查饮水线,发现饮水器有漏水的乳头或接头时应马上更换或维修。如果饮水器漏水要及时处理,防止因漏水造成鸡舍内氨气味过大而影响鸡群健康。
3通风管理
秋冬季节,舍内以空气新鲜、气流速度较慢为好。入冬前把不应进风的地方修补好,尤其是排风扇处的漏风处必须处理好,防止因局部倒冷风而使鸡舍整体通风不畅或临近排风扇处的温度偏低而造成鸡群发病,进而影响生产。
当舍内氨气味较大时,应首先提高舍内温度,然后加大通风量。早上舍内空气比较污浊时,如果必须加大通风量,应逐渐增加,最好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采用每次通风时间短些、多通几次的方式较好。通风时一定不要留死角,如要增加排风扇的开启个数,增开后要仔细观察鸡群的表现,发现无不良反应后再继续进行。

养鸡场的环境管理措施


进入秋冬季节后,每天的温度和昼夜温差变化都很大,为保证鸡群有一个温暖舒适的生存环境,使鸡群的生产性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应注意做好温度、湿度、通风等方面的控制。
1温度管理
鸡舍内温度以保持在18~23℃为宜,不应低于15℃。如遇到刮风天气,应摇起篷布(根据外界温度变化情况,摇起一半或全部),防止刮风使舍内温度骤降,每天根据天气情况和鸡群的表现调节进风口的大小。
进风口要用铁丝或绳子把塑料布和三合板固定牢固,使风向上吹,不要让冷风直接吹鸡,防止冷应激造成鸡群发病;正对温控仪的风窗不要打开,防止冷风直吹温控仪而使其周围的温度与鸡舍内实际温度不符;安装定时温控排风扇时要选百叶完整的,不要选北向排风扇。
入冬前要清理暖风机的灰尘,初开暖风机时让其百叶平行,让热风均匀地充满鸡舍;工作间大门与鸡舍门都要关上,不要同时打开,防止冷风直接吹入鸡舍;每天要认真观察鸡群,如果鸡在棚架上趴着且背毛竖立,则表示鸡舍内太冷;鸡舍内进风口一端棚架上、地面上没有鸡或鸡很少,则表示此处冷,要调节进风口或堵塞漏风处,以防应激,避免鸡群感冒发病;()每天下班前要检查排风扇皮带、电机,看温控排风扇是否灵敏;每天收看天气预报,以便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2湿度管理
入冬前要加足垫料;冬季垫料比较干燥,要经常洒水或喷雾消毒;棚架下如果有积水,在秋天气温高时要排出棚架下的水,然后撒上白灰;舍内温度适宜时,要加大通风量;把乳头饮水线水压调低至10cm以下,或把饮水器水位调至1cm以下,经常检查饮水线,发现饮水器有漏水的乳头或接头时应马上更换或维修。如果饮水器漏水要及时处理,防止因漏水造成鸡舍内氨气味过大而影响鸡群健康。
3通风管理
秋冬季节,舍内以空气新鲜、气流速度较慢为好。入冬前把不应进风的地方修补好,尤其是排风扇处的漏风处必须处理好,防止因局部倒冷风而使鸡舍整体通风不畅或临近排风扇处的温度偏低而造成鸡群发病,进而影响生产。
当舍内氨气味较大时,应首先提高舍内温度,然后加大通风量。早上舍内空气比较污浊时,如果必须加大通风量,应逐渐增加,最好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进行,采用每次通风时间短些、多通几次的方式较好。通风时一定不要留死角,如要增加排风扇的开启个数,增开后要仔细观察鸡群的表现,发现无不良反应后再继续进行。

竹鼠舍养殖环境控制


饲养竹鼠之目标是生长快、饲料效率高、屠宰品质好、饲养周期短及死亡率低。在竹鼠舍方面应考虑提供竹鼠只适宜之环境,减少饲料之浪费,分别注意以下几点。

竹鼠环境温度、湿度

体重1kg以前,适宜温度为16℃~22℃;体重1-1.5kg,适宜温度为14℃~20℃,最低不低于12℃;体重1.5kg以上,适宜温度为12℃~16℃,最低不低于10℃。若在高温环境下应采取降温措施,相对湿度为40%~ 70%。

每只竹鼠有足够之地面面积

每只竹鼠所占面积,如果过小会造成竹鼠只应激,以致影响竹鼠只生长,还因为每只竹鼠所散出之热量,造成原本已炎热的南方夏季环境变得更热,因此要提供给每只竹鼠适当的地面面积。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一般每栏以不超过25头为宜。建议每只肉竹鼠所占地面面积为1.0m2,在条状地面上为10.9m2。

竹鼠舍清洗方便

肉竹鼠舍管理中清洗竹鼠舍最耗时间,因此在设计上应考虑如何减少冲洗之时间。例如,实地面之斜度要够,如此排水顺畅,而条状地面之条沟能让竹鼠粪易于掉落,同时也应避免伤到竹鼠脚。

增加竹鼠只采食量,减少饲料浪费

饲料槽正确之设计、竹鼠舍内饲槽放置之位置及饲养竹鼠只与饲料槽孔之数目比,均影响到竹鼠只采食量及饲料浪费量。肉竹鼠主要营养去向:

1、维持需要后,有剩余的才用于生产即增膘长肉。如:以能量为例,肉竹鼠采食的能量=维持需要+增膘长肉。

2、无论增重与否,就得用掉一天的维持消耗,而且随体重增加,维持消耗相对也有所增加。因此,肉竹鼠肥育期若无端延长,则得用很多饲料来维持生命,这是一个很大的浪费,也就是说缩短育肥期可以节省大量饲料。

控制竹鼠舍内有害气体

及时清除竹鼠粪尿,竹鼠通风换气,创造一个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干暖舒适的竹鼠养殖环境条件,才能使肉竹鼠充分休息,保持竹鼠旺盛食欲,竹鼠发病率降低,获得较高的增重速度和饲料转换率,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

肉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肉牛养殖技术和方法


环境可直接影响肉牛养殖生产的经济效益,如果饲养环境恶劣会使肉牛的生长、增重速度减慢,增加饲养成本,还会导致肉牛体质下降,抗病能力减弱,从而易患多种疾病,对健康以及生命造成威胁,因此,要加强肉牛养殖环境的管理工作,以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肉牛的饲养管理方法肉牛养殖技术和方法。

1、肉牛的生物学特性介绍

肉牛属于草食的反刍动物,通常一昼夜反刍6-8次,反刍次数多的达到10-16次,而且大部分肉牛的反刍是在夜晚进行。所以农忙季节可以适当在夜间给肉牛进行补饲,但是在饲喂草料的过程中必须保持饲料清洁卫生。在牛瘤胃中可见大量的细菌和纤毛虫相互共生、共同作用,从而组成了牛体内的各种细菌区系,主要是靠菌体内酶的作用分解并且吸收饲料中的营养,将植物性饲料蛋白转变为菌体蛋白质。在肉牛的生产过程中,日粮中一部分蛋白质饲会被胺盐代替。肉牛日常采食的日粮主要是以青粗多汁的饲料为主。

2、肉牛的生产性能

牛肉的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所以一直都是人们餐桌上的主要肉类食品,每年的消费量都在不停的增加。肉牛养殖产业具有非常大的潜力,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也可以从肉牛产业体现出来,所以肉牛饲养俨然已经成为畜牧工作者的重点工作。肉牛的实际生产能力会因为品种、年龄、性别、饲养水平和营养状况以及杂交等不同的因素而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所以在实际饲养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以上的影响因素,以提高科学养牛的实现速度,彻底转变传统的饲养观念为现如今的现代化养殖理念。

3、品种改良

畜牧业发展肉牛生产以增加经济收益的重要方式就是对肉牛的品种加以改良。通过杂交的方式可以改变基因型并且更具有杂交优势的同时可以增加遗传变异的幅度,还能够结合不同亲本的优良特性而满足相应的生产需求。不但对日后的选种有利还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品种的培育,通过提高牛群的质量将肉牛的出栏率和商品率都能够相应的提高。所以严格的管理能繁母牛尤其是本地能繁母牛可以达到品种改良的目的。饲养能繁母牛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其发情状况,掌握不同品种肉牛的发情周期,在母牛进行人工授精的发情末期对其进行适时的配种操作。

4、人工牧草的生产和配制

肉牛的实际生产中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就是人工牧草,想要饲养出品质好的肉牛就要保证供给其丰富的饲料,否则培育不出优质肉牛。这就要求人工牧草能够种植得当、青贮进行较为科学的生产、饲料进行氨化并且给予日粮适当的配比,促进肉牛产业化的早日实现。在生产中应该因地制宜的开展牧草的种植工作,切实的结合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种植高产、多汁、高蛋白的牧草以补充青绿饲料的缺失。

青贮饲料的优点非常多,属于肉牛生产中比较理想的饲料来源,不但能够补充枯草期肉牛采食青饲料的不足,并且具有适口性好、保存时间长、保持青绿饲料时的营养成分。无毒、无害的植物和秸秆是生产中制作原料的主要材料。制作青贮饲料应该选择无氧环境进行,并且保持其中有适量的糖分、60%~75%的水分;采用青贮窖和青贮袋(桶)将原料切碎,大概2~3cm然后压紧、密封保证不漏气,这样保持30天之后就可以给肉牛采食。

饲料氨化主要是利用尿素中的氮形成氨气从而软化粗纤维,导致秸秆的结构变得疏松,同时可以增加其适口性还能够提高肉牛的消化率。但是生产中应该注意的是:秸秆氨化处理后的饲料会相应的产生一些刺激性气味,所以在给肉牛饲喂之前应该取出并进行8-10h的晾晒,避免造成肉牛采食青贮饲料的适口性偏差。

肉牛饲养生产中要保证日粮的品质,根据牛自身的生理特点可知其能够利用青粗料,所以应该尽量有效地将肉牛的生产潜力发掘出来,最大限度保障可以常年均衡的供应优质的饲料给肉牛。牛瘤胃微生物可利用饲料中的蛋白质及非蛋白质含氮物合成各种氨基酸,组成微生物蛋白质供牛利用,所以过去有牛是完全可以依靠瘤胃微生物的蛋白质来满足自身需要理论,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对优质肉牛来说某些氨基酸、微量元素不足是限制生产的因素。

在肉牛的养殖生产过程中,犊牛期的饲养管理对于成年后的生产性能以及养殖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要加强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工作。一般肉用犊牛是指出生至6月龄的犊牛,按照犊牛的生理特点又可将犊牛分为初生期和哺乳期。初生期是一般指出生至7日龄,8日龄至断奶为哺乳期,一般犊牛的哺乳期为3~6个月。处在哺乳期的犊牛生长发育迅速,如果在犊牛阶段饲养管理到位,会使其肉用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于广大的肉牛养殖户来说,肉牛养殖育肥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尤其是是对于一些养殖新手,肉牛养殖技术并不是很了解,这里山东机关干部综合养殖场的养殖专家跟大家分享一下肉牛养殖的技术。
方法/步骤
一、肉牛养殖肥育方式:由于自然条件和饲养方法的差别,肥育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6月龄犊牛的肥育方式;
2、12-14月龄的幼牛肥育方式;
3、4月龄以上架子牛的肥育方式;
4、易地肥育方式。
二、肉牛养殖饲养技术
1、饲草饲料相对稳定,防止突然变换牛肥育期间,尤其强度肥育或快速催肥,这就需要饲草料相对稳定。若突然变换,必然引起瘤胃内环境改变,直接影响瘤胃微生物区系和发酵活动,导致降低发酵度和饲草料的消化和吸收率,甚至引起消化道的疾病。(标准的牛舍设备)
2、注意观察牛只挑食和厌食,须给予足够的粗饲料,改善日粮的适口性,可添加少量糖蜜,多喂些麸皮、大麦、燕麦,或用大麦片代替粉状饲料。临近肥育期厌食,应考虑及时出栏。
3、定时饲喂,少给勤添。日喂三次,上、下午各饮水一次,草料拌匀再饲喂,先喂后饮。
4、饲草饲料多样化,合理搭配:牛的日粮一般由粗(青)饲料和精料两部分构成,不仅要求有适当容积和采食量(干物质),还需要保证质和量的满足。正如农民所说“杂花草混合料,牛爱吃,易上膘”。
5、饮水充足,保持清洁。肥育期间,牛的饮水量与饲料性质和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牛肥育自由采食,应设常备水槽,随渴随喝。放牧肥育或栓系饲养,定时饮水,每日2-3次,以饮足为原则,水需常更换,保持清洁。
6、日粮中精粗饲料结构要合理通常情况下,随着肥育期的进展,日粮中精粗比例也有所不同:初期:粗饲料占70%,精料占30%。中期:粗饲料占30%,精料占70%。未期:粗饲料占10%,精料占90%。

三、肉牛养殖肥育期管理措施:经选定供作肥育的后备牛,要逐头检疫,避免疫病传播,造成经济损失。购入前先打扫圈舍,喷洒酚皂液、石炭酸或波尔多液消毒。水槽与食槽打扫干净,在牛床上铺新垫草或锯未,肥育期的一般管理措施如下:
1、分组,个体编号,建立肥育记录;
2、驱除体内外寄生虫;体表寄生虫影响牛的安静,不利于采食和休息,对牛皮侵袭影响质量,体内寄生虫不仅争夺宿主的营养造成养分的消耗,而且寄生在肺、肝、脑、肌肉内还会出现病症甚至感染给人。起不到肥育效果。常用的广谱驱虫药是盐酸左旋咪唑、丙硫咪唑、伊福丁等。螨病的传染性极大,一旦发现立即隔离治疗,用杀螨剂消毒牛舍及被污染的用具。用双甲脒、溴氰菊酯、伊维菌素、巴胺磷、二嗪哝(螨净)、林丹、辛硫磷及敌百虫等药物治疗。
3、去势:近四十年来的研究成果认为,对成年公牛在肥育前半个月必须去势,青年公牛可以不去势,但要及早分群,单独饲养管理,才有利于肥育,并可改善胴体品质。
4、刷拭和运动:刷拭须定时,每日1-2次,喂饱后进行,从头到尾,先背腰,后股部和四肢,反复刷拭,肥育期间对架子牛可适当进行运动,以促进消化器官发育,中后期必须限制运动;
5、因地制宜,进行群饲或栓饲一般架子牛强度肥育,自由采食时可群饲,围栏育肥,每群10-20头,每头牛占牛床面积4平方米,成年牛(残老牛)快速催肥时可栓饲;
6、牛舍保暖防暑,保持干燥清洁;
7、定期称重:肥育期全程90-120天时分三期,每期按时称活重,在早晨空腹时进行。

期叠层式笼养肉鸡环境控制技术


瓦房店地处辽东半岛中西部,自然气候和地理位置寒暑都比较适度,非常有利于多种畜禽的繁殖生育。一般情况下叠层式肉鸡笼它是三层或者四层鸡笼构成的,而三层的和四层的区别是第一种是肉鸡笼它的高大约是1.45米到1.50米的范围间,第一层是把鸡的粪便直接导入到粪沟里面,在这三层中下面的两层是完全的重合的,而第二层是在笼下装一个接粪板,因此它的成体的结构设计非常的恰当。随着小鸡的不断长大,叠层式肉鸡笼就要适当更换调节板的大致高度,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肉鸡在不同的日龄饲料的合理供应。

在一般的情况下,白羽肉鸡有两个生长的阶段,第一个是育雏期,时间长度为一到七日左右;第二个是育成期,它的时间长度是从育雏期的第七天后到出栏。叠层式笼养肉鸡有很大的益处,例如它便于合理的观察雏鸡并且能高效的管理。我们都知道在雏鸡生长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病毒细菌,这种饲养方式也给消毒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它保证了在窄小的空间里多多的生产需求大大减少了空间。也就是说只要去合理地改善肉鸡的饲养环境,它的料肉比率将会大大的缩小,而疾病率的发生会减少很多,在一定的经济角度看会大幅度地提高生产效益。

一、肉鸡养殖温度的合理调节

1.育雏前

白羽鸡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第一个阶段,也就是我们说的育雏前,饲养人员需要合理的调节好室内的温度,不要达到太低或者过于偏高的程度,第二步的过程就是需要谨慎地检查是否在暖气片及管道有漏水或者它的温度不够热的情况,有诸如此类的现象就要及时地处理否则很容易导致设备造成损伤而直接地影响育雏这个阶段。育雏前一般的情况下饲养人员会把舍内的温度调节到26℃,起到保暖效果。温度是第一个因素,还有一个因素是关于雏鸡的空间问题。叠层式的肉养鸡是采用高效的全舍育雏的计策,使得育雏的空间变得宽敞,只有均匀的温度和宽敞的空间才能给育雏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2.育雏期

育雏阶段利用笼养肉鸡方式采取较为高的温度育雏,在这种情况下饲养员需要把雏鸡的舍内温度控制在大概33℃左右。不能偏高也不能降低。在育雏期的阶段,雏鸡的本身调节温度能力相对于弱小,所以饲养员一定要非常细心的观察温度使得在7日内达到舍内的温度平衡。如果未及时察觉到室内温度异常会直接地导致雏鸡在育雏期间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变得低下。

3.育成期

育成期鸡舍内温度要随之发生相应的调整,也就是饲养员需要在每周的过程中降低舍内温度为0.5℃这个范围,不能偏高也不能偏低,否者影响雏鸡的健康生长。直到出栏期间内,它的室内的温度应该严格地保持在26℃左右。

二、通风的调节

1.育雏期

育雏期间,温度对于鸡舍内的要求相当的严格,然而在饲养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通风的这个因素。所以在通风换气这个过程中要做到鸡舍内的温度达到一个均衡的状态。假如饲养员不能够准确地掌握鸡舍内的温度可在鸡舍内安装一个温控器来调节,这样就可以实现温度平衡的状态。饲养员可以在育雏期间,温控器风机一开始就要设置到35℃,但是关闭温度要低一点设置为33℃,也就是说当鸡舍内温度大于35℃时温控器可以自动开启,相反低的时候可以及时关闭温控器。

2.育成期

雏鸡到了育成期的时候,鸡舍内的温度需要随时的得到合理的控制,温控器也要随之改变,到雏鸡生长到21天大的时候风机的开启与关闭之间的温差只能为1℃,不能过多。而不断的通风的过程中就可以更换鸡舍内的空气质量,达到及时更换新鲜的空气。有利于雏鸡的良好的生长。

三、湿度的调节

1.育雏期

雏鸡对鸡舍内的水分要求比较高,需要较高的湿度,通常情况下,育雏期鸡舍内的湿度应当保持在60-65%。增加鸡舍内的湿度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办法:一,在鸡舍内摆放多个盛水的盆子,通过蒸发水分从而增加鸡舍内的空气湿度;二,也可以通过定期的消毒液消毒来增加空气湿度。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一般不采用直接向地面洒水或者是直接安装喷头向鸡舍内喷水的方式来增加鸡舍内的湿度,因为直接洒水或喷水的方式,在提高湿度的同时一大大提高了细菌、真菌的衍生速度,加大雏鸡被感染病菌的可能性。

2.育成期

雏鸡到了育成期阶段,对于鸡舍内的湿度要求就会出现明显降低,这个阶段鸡舍内的湿度只需要保持在40-60%,因为此时期的白羽鸡已经开始到了肌肉快速增长的阶段,必须保证适合的温度从而使得鸡肉能够正常生长。一旦出现湿度不宜,就会引发许多问题。如若湿度过高,在高温季节,如夏季,就会使得鸡体难以正常散热,而导致鸡体体温过高引起中暑、食欲不振、增加饮水等问题,最终导致鸡肉生长速度迟缓。而冬季鸡舍湿度过高就会导致鸡体散热增加的同时带来食量增大而提高饲养成本的问题。另一方面,若鸡舍湿度过低,太过干燥,则会导致白羽鸡的鸡皮干燥,而导致羽毛生长不良,从而导致一些疾病。再者,空气太过干燥也会导致空气中的粉尘增多,空气质量下降,极易引发白羽鸡的呼吸道问题,使其患上呼吸道疾病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四、总结

在之后的几年里瓦房店市将以快速的新农村建设和农民的利益为根本目标,加大力度扩大肉鸡养殖的经济效益、大幅度地提高产品质量,打造出一名牌产品。促进瓦房店市的肉鸡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肉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1加强管理,提高营养水平
(1)如果是想要生产普通的牛肉,那么架子牛或者成年牛都可以是购买的对象。买回来了之后,让它们先进过8~11d的准备时期,再经过13~20d的过渡,就可以在日常的食料中将精料的比例提高到50%左右,要这样一直持续到将其宰杀为止。
(2)如果是想要生产比较高档的牛肉,那么所购买的的对象最好是架子牛。在育肥期的问题上也要适当的延长一些,如果可以的话,精料的比例也要有所提高。
2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采用科学的饲养手段
2.1在饮水方面要有保证
在正常的情况下,所饲养的牛在使用了1kg的干饲料以后,就需要6kg的饮水。如果饲养期间,环境的温度比较高,那么牛在饮水方面还要增加。所以,让处于催肥期的牛能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喝上干净的饮水,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养殖户还可以在养殖场增设一种可以自动供水的装置;如果是家庭饲养,那么每天最少要对牛进行供水3次以上。
2.2在饲料方面要多样
在培育肥牛的饲料中,精细的饲料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一些粗料也是同样重要。比如:干草,秸秆。粗料要尽可能地多种类,不能只给一种。同时,在未央饲料的适口性方面也要多加注意,可以利用剪短,筛选等的方法,将杂质清除掉。本人在此要提醒广大读者,如果想要有效的提高采食量,千万不可以将粗料进行粉碎,然后再用其饲养肉牛,要遵循先粗粮后精良的喂养原则。
2.3在添加剂方面要适当
在喂养肉牛的过程中,饲料中的营养剂是必不可少的,瘤胃素、抗生素以及增重剂都是非常重要的。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莫过于瘤胃素。莫能霉素是它的另一个学名,它是一种链球菌经过发酵后的产物,能够有效地降低瘤胃蛋白的分解,减少瘤胃内氨和乙酸的产量,使能够到达真胃的蛋白质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氮的利用率有所提高,这样就能减少饲料成本,提高饲料所带来的报酬。在饲养期间,没头牛每天需要的瘤胃素含量是190~270mg。
3加强卫生管理,杜绝疫病的发生
3.1日常的观察要仔细
在对肉牛的养殖期间,尤其是在育肥期,负责管理方面的人员要经常对肉牛的采食,饮水,排便等状况进行观察。尤其是在变化其饲料后的前两三天,要更加注意观察,如果发现了其在肠胃方面的疾病,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3.2皮毛的清洗要经常
经常清洗肉牛的皮毛不仅仅可以帮助其社体表面的尘土、寄生虫、代谢出的废物等,还可以促进其的血液循环,使新陈代谢的速率增加,从而提高育肥的效果。进行皮毛的清洗时,()要注意使用软毛的刷子,顺着毛的生长方向进行刷拭,每天2~3次。
3.3环境卫生要保证
饲养肉牛的地方要干净,干燥,冬天的时候要能够达到一定的保温效果,夏天的时候要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暑效果。每天都要对牛舍里的粪便进行及时的清理,还要对食槽等的用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减少病原入侵的可能性。尽量保持环境没有大的噪音污染。为了减少肉牛在育肥期的活动,可以采取栓用饲养的方式。在冬天,如果天气允许的话,可以在进行对肉牛的饲养以后,让其享受一下阳光的沐浴。
4鼓励舍饲圈养
由于近些年来,我国在实行封山育林的政策,禁止放牧,轮流放牧的面积也在逐渐递增,传统的放养模式将会向舍饲圈养模式转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圈养模式有以下的优势:
4.1从病源上防护
因为限制的牛群之间的相互接触,所以从根源上减少了传染病的发生。让其引用干净的水,可以减少其体内寄生虫病发生的频率。
4.2减少消耗,增膘快
将肉牛在牛舍里进行饲养,可以减少其活动所引起的消耗,进而能够快速上膘。就如老话所说的:吃肥走瘦。对其进行圈养以后,可以喂养相比较于放养更少的饲料,就能得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5有效地保护了牛的安全
在将肉牛进行圈养的过程中,其所食用的饲料都是人为提供的,有效地避免了放养牛由于误食有毒的果子、田地里已经被喷洒过农药的粮食和杂草等现象的发生,有效地保护了牛在饮食方面的安全。
6有利于生态维护
如果将肉牛进行放养,会对植被的破坏比较大,减少现在本来就不多的绿化面积,不利于生态保护。圈养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
7总结
养殖户在对肉牛进行饲养和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在了解肉牛在生物学上的特性的基础上,在不同的饲养阶段要能够采用不同的饲养方式,还要经常对以前的饲养和管理教训进行总结,吸取经验,在实践中摸索更加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式。这样不仅仅能够使自身的效益大大提高,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健康、绿色、优质的牛肉类食品。
参考文献
李聚才.肉牛高效养殖实用技术.科技文献出版社,2010.
王文瑞,梁太祥.优质肉牛饲养管理技术.中原农民出版社,2006.
《肉牛养殖管理防止资料大全》
毛永江.肉牛健康高效益养殖.金盾出版社,2009.

养鹅生产中的环境控制


在养鹅生产中,气候突变常会给鹅群带来打击,尤其对雏鹅和高密度鹅群更是如此。因此,加强环境监测,控制大气候环境,人工创造舍内小气候,在养鹅生产上已被越来越重视。

1.环境监侧

搞好环境控制,首先的任务是做好环境监测,环境监测包括以下三点:第一要加强鹅舍内水质监测。水质的监测应在选择鹅场时进行,主要据供水水源性质而定,若用地下水时,据当地实际情况测定水感官性状(颜色、浊度和臭味等)、细茵学指标〔大肠茵群数和蛔虫卵)和毒理学指标(氟化物和铅等),不符合无公害鹅生产标准时,分别采取沉淀和加饭等措施。鹅场投产后根据水质情况进行监测,一年测1-2次。第二要加强鹅场和鹅舍空气监测。对鹅场空气环境的监测在建场时即须确保无公害鹅场不受工矿企业的污染,鹅场建成后据其周围有排放有害物质的工厂监侧特定的指标,有氛碱厂则监测氛,有磷肥厂则监测氟。无公害鹅舍内空气的监测除常规的温、湿度监侧外,还须涉及到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悬浮微粒和细茵总数。必要时还须不定期监测鹅场及鹅舍的臭气。第三要加强鹅场土澳的监测。土壤监洲在建场时即须进行,之后可每年用土壤浸出液监侧测1-2次,测定指标有硫化物、抓化物、氮化物及铅等有毒物质。

2鹅场绿化

绿化可净化空气,替鹅群遮挡太阳辐射。另外,场内小区间的绿化还可起到防.火的作用;而场外密植荆棘,还可防止人、畜闯入,起到防疫的作用。

3舍内通风

通风是改善舍内鹅群生存环境的重要手段,可起到输入新鲜空气、排出污浊气球及调节舍内漫度与湿度的作用。舍内通风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但一般鹅舍跨度在gm以内的只需采用自然通风即可。利用自然通风时,鉴T-鹅舍内的有害气体如硫化氢等比空气重,而氨气等比空气轻,故可开设上、中、下三层窗户,上、下层用于排放污染气体,而中间层与鹅舍长轴平行,便于通风与降温。在低温季节,可以通过关闭窗户或窗帘来保持舍内温度。机械通风主要是利用风机进行,风机一般安装在鹅舍低处,以保障最大限度的排除污浊气体并减少灰尘飞扬。

4.隔热保温

温度是影响鹅群牛产和健康的重要环境因素,一个优良鹅舍的隔热保温设计,可显著缓解恶劣气候的不良影响,既能改善鹅舍冬季的御寒保温性能,又可使夏季的舍温不致于过高,起到一举两得的功效。隔热保温可通过加入脸壁、屋顶等外围结构热阻来实现。

5,消毒

养鹅场要有严格的消毒制度,要定期开展场内外环境、鹅体、饮用水等不同形式的消毒。使用的消毒药应安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人畜无害,常见的如氢氧化钠、过氧乙酸、石灰乳、漂白粉、石碳酸、高锰酸钾和碘配等。由于消毒药的性状和作用不同,消毒对象和使用方法不一致,药物残留时间也不尽相同,使用时要根据药物特性和应用对象认真加以选择。

6.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处理包括粪尿处理、污水处理、尸体和垫料处理。粪尿可通过腐熟堆肥或高温烘千,待高温杀灭病原菌后再作复合肥料或饲料的原料,还可发展沼气。污水处理可通过沉淀、过滤和固液分离法将其中的有机物等固体物分离出来,进而浇灌果树或养鱼; 或者用酸碱中和,再用胶体等有机物来凝结沉淀;或者直接向污水中加入氟化剂生成次抓酸而进行消毒。尸体和垫料一般携带较多病原菌,可通过100℃高温处理或直接焚烧。

猪舍环境的控制与改善方法


只有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猪的生产潜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猪舍环境一直以来都是影响猪群健康生长发育、保持稳定生产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建筑猪舍是为猪提供适宜环境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猪舍的合理设计同时采取有效的环境控制措施,才能使猪舍的环境达到良好的状态,满足猪对环境的需求。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舍环境的控制与改善方法。

1、温度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猪对猪舍环境温度的要求不同,生产上将适宜猪生长发育的临界温度称之为最适宜温度。猪对环境的温度表现的极为敏感,尤其是仔猪,仔猪非常怕冷,如果饲养环境的温度过低,会降低仔猪的抗病能力,易受多种病原菌的感染而患病,还会导致仔猪的胃肠蠕动减缓、消化不良等肠道问题,还易出现仔猪冻死的现象。另外,处于断奶阶段的仔猪采食量少,对温度的要求为敏感,因此仔猪阶段的最适温度要高于其他阶段,通常产房的温度要适当的高一些,并且可通过将圈舍的温度提高2-3℃的方式来缓解断奶应激。其他阶段的猪虽然对低温的反应不像仔猪那么敏感,但是如果环境温度过低会导致肉料比下降,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和增重,造成饲料的浪费,还易诱发多种疾病。而温度过高则会导致猪群产生热应激,使猪的采食量下降、饲料报酬率降低、生长速度减慢,生产性能下降,种猪的繁殖性能下降,严重时还会造成死亡。

猪舍内温度的高低与热量的来源和散失的程度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根据这一情况调控好猪舍的温度。对于仔猪来说来做好保温的工作,防止舍内温度过低,影响健康和生长。对于成年猪则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工作,可在夏季增加通风力度,加快热量的散失,通过向猪体喷水、猪舍冲水的方式降低温度,还可安装一些降温设施,以提高生长育肥猪、种猪的生产性能;在寒冷季节,则要做好防寒的工作,可有效减少饲料的浪费。尤其是要做好仔猪的保温工作,可在舍内安装增温设施,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等方式提高舍温。

2、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是指猪舍内空气中含水汽的多少,通常猪舍内的最适宜相对湿度为50%-80%,一般情况下相对湿度对猪的影响较小,但是和不适宜的温度相结合则会对猪群产生极大的影响。猪群生活中阴冷超时的环境下会降低猪的生产力,阻碍其生长发育和增重速度。另外,相对湿度过大时,水分蒸发时就会带走一部分热量而使舍内环境温度降低,这对于仔猪的生长发育不利。除此之外,潮湿的环境还会为病原微生物提供适宜繁殖的条件,而导致圈舍内的病原微生物增多,增加了猪群患病的几率,还会给疫病的防治带来难度。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还会阻碍猪体散热,诱发关节、肌肉等方面的疾病。但是猪舍内的环境过于干燥也会对猪的健康不利,如果过于干燥,会导致舍内粉尘和尘埃的量增多,从而增加了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的发病率。此外,相对湿度还与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有着重要的关系,消毒剂只有溶解在液体中才能起到杀菌的作用。

所以要保持猪适宜的相对湿度,良好的通风换气是保持猪舍适宜相对湿度的有效措施,因此,要经常的开启门窗,并在舍内调置通风设施。除此之外,为了防止猪舍内湿度过高,在降温时要尽量减少冲水的次数,保持地面干燥,及时清除舍内地面的积水。

3、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指猪舍内猪的密集程度,对猪的生长发育以及健康影响很大,饲养密度是否适宜会直接影响到猪舍的温度、相对湿度以及空气质量,还会影响到猪的采食、饮水、活动、休息、排泄等活动。如果猪舍内的饲养密度过小,则会降低猪舍的利用率,增加养殖成本,对养猪经济效益不利,还会增加育肥猪活动的空间,影响体脂的沉积,造成饲料的浪费;而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猪舍内微生物、灰尘等有害物质增多,还会使猪舍内呼吸散热增加,不利于夏季的防暑。另外,过大的饲养密度会缩短猪群的休息时间,引发恶癖,影响猪的采食进而影响饲料报酬率。

对猪舍饲养密度的调控要根据猪的大小、饲养季节来确定,在炎热的季节要适当的降低饲养密度,以利于防暑降温,冬季则要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以提高猪舍的温度。

4、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对猪群的健康影响较为严重,尤其是目前规模化猪场多为密闭式、集约化管理,空气流通不畅,加上冬季保温,会导致猪舍内的空气质量变差,氨气、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含量过高,造成舍内氧气不足,如果猪群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下可导致多种疾病发生,尤其是呼吸道疾病。

在实际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减少和消除舍内有害气体的产生,而保持舍内干燥和增加猪舍通风换气的力度是减少舍内有害气体最主要的措施。除此之外,还要保持圈舍的环境卫生,及时调教猪在定点排便的习惯,并清理舍内的粪污。另外,可向舍内喷洒一些除臭、杀菌、降尘、净化空气作用的药剂,以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

猪舍的环境控制与改善措施
1、防寒保温
在冬季比较寒冷的地区。应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温工作,特别是对分娩哺育舍、幼猪舍,做好防寒保温工作更为重要。猪舍防寒保温的措施有:
(1)做好猪舍的保温隔热设计在猪舍的外围护结构中,失热最多的是屋顶,因此设置天棚极为重要,铺设在天棚上的保温材料热阻值要高,而目要达到足够的厚度并压紧压实。墙壁的失热仅次于屋顶,普通红砖墙体必须达到足够厚度,用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块代替普通红砖用空心墙体或在空心墙中填充隔热材料等均能提高猪舍的防寒保温能力。有窗猪舍应设置双层窗,并尽量少设北窗和西侧窗。外门加设门斗可防止冷风直接进人舍内。地面失热虽较其他外围护结构少,但由于猪直接在地面上活动,所以加强地面的保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利于猪舍的清洗消毒产防止猪的拱掘,猪舍地面多为水泥地面,但水泥地面冷而硬,因此可在趴卧区加铺地板或垫草等。也可用空心砖等建造保温地面,但造价稍高。
(2)加强冬季防寒管理冬季常采取的防寒管理措施有:入冬前做好封窗、窗外敷加透光性能好的塑料膜、门外包防寒毡等工作;简易猪舍覆盖塑料大棚;通风换气时尽量降低气流速度;防止舍内潮湿;铺设厚垫草;适当加大饲养密度等。
(3)猪舍的供暖在采取以上各种防寒保温措施后仍不能达到要求的舍温时,须采取供暖措施。猪舍的供暖保温可采用集中供热、分散供热和局部保温等办法。集中供热就是猪舍用热和生活用热都由中心锅炉提供,各类猪舍的温差由散热片多少来调节,这种供热方式可节约能源,但投资大,灵活性也较差。分散供热就是在需供热的猪舍内,安装一个或几个民用取暖炉来提高舍温,这种供热方式灵活性大,便于控制舍温,投资少。但管理不便。局部保温可采用红外线灯、电热板等,这种方法简便、灵活,只需有电源即可。传统的局部保温方法也有厚垫草、生火炉、搭火墙等方法.这些方法目前仍被规模较小的猪场和农户采用,效果不甚理想,且费力较大,但很经济。
2.防暑降温
环境炎热的因素有气温高、太阳辐射强、气流速度小和空气湿度大。在炎热情况下,企图通过降低空气温度,从而增加猪的非蒸发散热,技术上虽可以办到,但经济上往往行不通。所以生产中一般采用保护猪免受太阳辐。射、增强猪的传导散热(与冷物体接触〕对流散热(充分利用天然气流或强制通风)和蒸发散热(水浴或向猪体喷淋水)等措施。
(1)遮阳和设置凉棚猪舍遮阳可采取加长屋顶出檐,顺窗户上设置水平或垂直的遮阳板及采用绿化遮阳等措施。也可以搭架种植爬蔓植物,在南墙窗口和屋顶形成绿的凉棚。凉棚设置时应取长轴东西配置,棚子面积应大于凉棚投影面积,若跨度不大,棚顶可采用单坡、南低北高,从而可使棚下阴影面积大移动小。凉棚高度2.5米左右为宜。
(2)做好隔热设计做好猪舍外围护结的隔热设计可防止或削弱太阳辐射热和高气温的综合效应。猪舍隔热设计的重点在屋顶,可采取增大屋的热阻、修建多层结构屋顶、建造有空气间层的屋顶、屋面选用浅色而光平的材料以增强其反射太阳光的能力。
(3)猪舍的通风加强猪舍通风的目的在于驱散舍内产生的热能,不使热在舍内积累而致会温升高,同时在猪体周围形成适宜的气流促进猪的散热。加强通风的措施有:在自然通风猪舍设置地脚窗、大窗、通风屋脊等;应使进气口均匀布置,使各处猪均能享受到凉爽的气流;缩小猪舍跨度,使舍内易形成穿堂风。在自然通风不足时,应增设机械通风。
(4)猪舍的降温猪舍采用制冷设备降温在经济上一般不划算,故在生产中多采用使水蒸发降温的设备措施。这种措施只适于干热地区。有条件可让猪进行水浴、猪场对修建滚浴池,供猪滚浴,也可向猪体或猪舍空气喷水,借助水的汽化吸热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3.通风换气
猪舍通风换气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在气温高时加大气流使猪感到舒适,从而缓和高温对猪的不良影响;二是在猪舍封闭的情况下,通风可排出舍内的污浊空气,引进舍外的新鲜空气,从而心头舍内的空气环境。猪舍的通风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两种。
(1)猪舍的自然通风自然通风是指不需要机械设备,而借自然界的风压或热压,使猪舍内平气流动。自然通风又分为无管道自然通风系统和有管道自然通风系统两种形式,无管道通风是指经开着的门窗所进行的通风透气,适于温暖地区和寒冷地区的温暖季节。而在寒冷季节里的封闭猪舍,由于门窗紧闭,故需专用的通风管道进行换气、有管道通风系统包括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均匀排在纵墙上,在南方,进气管通常设在墙下方,以利通风降温;在北方,进气管省宜设在墙体上方,以避免冷气流直接吹到猪体。进气管在墙外的部分应向下弯或设档饭,以防冷空气或降水直接侵入。排风管沿猪舍屋脊两侧交错会在安装在屋顶上,下端自天棚开始,上端升出屋脊高50-70厘米。排气管应制成双层,内夹保温材料,管上端设风帽,以防降水落入舍内。进气管和排气管内均应设调节板,以控制风量。
(2)机械通风机械通风是指利用风机强制进行舍内外的空气交换,常用的机械通风有正压通风、负压通风和联合通风3种。正压通风是用风机将会外新鲜空气强制送人舍内使舍内气压增高,舍内污浊空气经排气口(管)自然排走的换气方。负压通风是用风机抽出会内的污浊空气、使舍内气压相对小于舍外,新鲜空气通过进气口(管)流人舍内而形成舍内外的空气交换。联合通风则同时进行机械送风和机械排风的通风换气方式。在高寒地区的冬季,通风换气与防寒保温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在进行通风换气时应认真考虑解决好这一矛盾。
4.光照
光照不仅影响猪的健康和生产力,而且影响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猪舍的光照一般以自然光照为主,辅之以人工光照。
(1)自然光照猪舍自然光照时,光线主要是通过窗户进人舍内的。因此,自然光照的关键是通过合理设计窗户的位置、形状、数量和面积,以保证猪舍的光照标准,并尽量使舍内光照均匀。在生产中通常根据采光系数(窗户的有效采光面积与猪舍地面面积之比)来设计猪舍的窗户,种猪舍的采光系数要求为1:10—12,肥猪舍为1:12--15。猪舍窗户的数量、形状和布置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猪舍的结构特点,综合考虑防寒、防暑、通风等因素后确定。
(2)人工光照自然光照不足时,应考虑补充人工光照,人工光照一般选用40—50瓦自炽灯、荧光灯等,灯距地面2米,按大约3米灯距均匀布置。猪舍跨度大时,应装设两排以上的灯泡,并使两排灯泡交错排列,以使舍内各处光照均匀。
5、排污
猪舍内的主要污物为猪排泄的粪尿及生产污水等,猪每天排出的粪尿数量很大,而且日常管理所产生的污水也很多。因此,合理设置排污系统,及时排除这些污物,是防止舍内潮湿、保持良好的空气卫生状况的重要措施。
猪舍的排污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粪便和污水分别清除,一般多为人工清除固形的鲜粪便,另设排水管道将污水(含尿液)排出至舍外污水池。这种方法比较适于北方寒冷地区。要求尽量随时清除粪便,否则会使得粪便与污水混合而难于清除,或排入排污管道而易造成排水管道的阻塞。另一种方式是粪便和污水同时清除,这种清除方式又分为水冲清除和机械清除。水冲清除应在舍内建造漏缝地板、粪沟,在舍外建粪水池。漏缝地板可用钢筋水泥或金属、竹板条等制成,当粪尿落在漏缝地板上时,液体物从缝隙流人地面下的粪沟,固形的粪便被猪踩入沟内。粪沟位于漏缝地板下方,倾向粪水地方向的坡度为0.5%一1.0%,用水将粪污冲人舍外的粪水池。这种方式不宜在北方寒冷地区采用,因其用水量较大,会造成舍内潮湿,又会产生大量污水而难于处理。机械清除方式基本是将水冲清除方式中的水冲环节用刮板等机械将粪污清至猪舍的一端或直接清至舍外。
6、垫料的使用
垫料也叫垫草或褥草,是指在猪栏内一定部位(一般为猪床)铺设的材料,垫料具有保暖、吸潮、吸收有害气体、增强猪的舒适感和保持猪体清洁等作用。所用的垫料应具备导热性小、柔软、无毒、对皮肤无刺激等特性,同时要求来源充足、成本低等。常用的垫料有麦秸、稻草、锯末等。垫料应经常更换,保持垫料的清洁、干燥。

怎样控制蚯蚓饲养条件和养殖环境


1)饲养密度

饲养蚯蚓希望获得高产,即要在单位面积上尽可能多养蚯蚓,但不能无限制地增加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反而会使个体生长发育速度降低,影响产量。所以要掌握适宜的饲养密度,才能获得高产。

2)温度控制

蚯蚓为变温动物,温度对其新陈代谢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影响着生长发育和繁殖。因为蚯蚓产卵的最适宜温度为21-25℃。温度过低,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则产卵数量增加,但在超过25℃时,产卵数量又逐渐降低。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蚯蚓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3)湿度控制

蚯蚓喜欢潮湿,但由于种或品种不同对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如环毛蚓、异唇蚓等要求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主要养在有机饲料中,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一般饵料含水量为60%-70%。如果饵料含水量再高,饵料中的空隙被水分占据,空气缺乏,蚯蝴在其中无法生活。水分过多,还可导致蚯蚓产卵率降低,所产的卵也会发生腐烂。过湿的环境,还容易引发疾病,造成减产。

但是,水分过低、饵料太干,又不利蚯蚓采食,同时蚯蚓皮肤过量分泌黏液,造成体内失水,导致新陈代谢失调或停止。

卵孵化时的湿度,一般要求水分含量在56%-66%.湿度过大或通风不良,卵茧易变质发黑。在生产中,夏天为了降温可以增加用水量,要特别注意掌握湿度,不要顾此失彼。

4)pH值的控制

蚯蚓生长和繁殖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蚯蚓生活的基料或饵料pH值一般应掌握在6.8-7.6为宜。过高或过低往往出现不良反应。如引起蚯蚓身体变于、脱水萎缩,体色变为黑紫,感觉迟钝,以致逃逸。

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饵料,在发酵时产生一定量的氨,使饵料的pH值升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饵料,发酵时最后产生二氧化碳,使饵料pH值降低,因此饵料发酵腐熟时,要求氮、碳饲料搭配合理。投喂饲料前一定要测定饵料的pH值,如果偏高或偏低,都要及时调整。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21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