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原因 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措施

鹅流行性感冒简称为鹅流感,也叫做鹅传染性气囊炎、鹅渗出性败血病,是一种渗出性败血性传染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在10%~25%,有时能够达到90%~100%.如果鹅群在温差较大的秋冬季节饲养管理不当,就非常容易发生该病,严重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现概述鹅流行性感冒的发病原因和鹅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败血志贺氏杆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鹅尤其是幼鹅比较容易感染发病。该菌具有较弱的抵抗热的能力,如在56℃温度下作用5min就能够被杀死。病菌对大部分消毒剂都比较敏感,如o.5%石炭酸作用60min、75%酒精作用5-30min、5%生石灰和o.5%漂白粉作用30min就能够将其杀死。另外,病菌对链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以及磺胺类药物都比较敏感。

发病特点。小于1月龄的雏鹅最容易发生该病,因此也叫做雏鹅流感。流行后期,也有成鹅发生感染。该病主要经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污染有病菌的饮水、饲料等也是能够传播该病,一般来说,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容易发生该病,且饲养管理不当、长途运输、气候突然发生改变等也能够诱发该病,带来巨大的损失。鹅群出现发病后,能够快速蔓延,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通常为10%-25%,但有时能够达到90%-100%。鹅群有时也会出现轻度发病,且没有发生死亡。

2、临床症状

病鹅往往突然出现发病,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但能够饮水,排出水样的带淡黄色或者白色稀粪,羽毛蓬松杂乱,身体蜷缩,陷入昏睡,反应淡漠。另外,病鹅往往会表现出神经症状,歪头曲颈,左右不停摇摆,特别是雏鹅会表现出更加明显;两腿发软,无法稳定站立或者只能够伏地不起,并出现呼吸道症状。有些病鹅头颈部以及皮下发生肿大,眼睛潮红,眼结膜存在出血,且有分泌物黏附在眼睛周围的羽毛上,严重时甚至形成瞎眼。有些病鹅还会出现鼻孔流血的现象。不同年龄阶段发病具有长短不同的病程,雏鹅通常可持续2-4天,青年鹅、成年鹅通常可持续4-9天。母鹅群患病后,经过2-5天逐渐停止产蛋,甚至绝蛋,如果耐过也需要在康复后的1-1.5个月才能够再次产蛋。

3、诊断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即通常在每年的入冬到第二年的初夏季节,尤其气候突变、寒流出现后的数天内或者持续阴雨时容易出现发病;迅速传播,在短时间内就能导致周边鹅场也出现发病;同时结合该病的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特别是肌胃角质膜下、腺胃肌胃交界处及腺胃乳头存在出血点或者出血斑等典型病理变化,能够进行初步诊断。但是,由于不同机体在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还需要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以及荧光抗体测试等实验室诊断才能够确诊。

4、防治措施

药物治疗。该病一般常选择使用磺胺类药物和青霉素治疗。病鹅可每只灌服0.15-0.25g土霉素或者磺胺二甲基嘧啶,症状严重时可喂给适量的醋酸泼尼松片剂,通常每4-6只使用1片即可,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病鹅同时患有感冒,也可每只每天服用o.3g阿斯匹林,可选择直接投服或者添加在饲料中混饲,连续使用2-3天。另外,病鹅也可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即取甘草、麻黄各2.5g,薄荷、柴胡各10g,紫苏、桔梗各Sg,添加适量的水煎煮至100-200mL药液,每只喂服4-5mL,每天2次,连续使用2-3天就能够治愈;也可取以通木、银花、苍术各7g,薄荷、桂枝、荆芥、紫苏、麻黄、陈皮各6g,以上药量适宜10只病鹅使用,添加适量水煎煮,取药液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就能够治愈。

严格消毒。舍内保持卫生良好,进出鹅舍的物体必须经过严格消毒,没有进行消毒的车辆、用具禁止入场,特别是要注意对鞋底进行消毒。舍内定期进行消毒,对环境及地面使用2%-3%氢氧化钠溶液或者3%福尔马林进行消毒。另外,鹅舍要采取带鹅消毒,建议使用过氧乙酸等消毒剂,并交替使用。饮水一般使用百毒杀、漂白粉等进行消毒。

免疫预防。对于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可及时给鹅群接种禽流感油乳剂灭活苗用于预防发病。雏鹅一般在7-10日龄进行首免,即在颈部下1/3处皮下注射多价禽流感灭活苗,经过15天再进行1次免疫接种。留种鹅一般还要在60日龄进行二免,在产蛋前15-20天进行三免,之后每间隔6个月进行1次免疫,停蛋时再进行1次免疫。

加强饲养管理。气候寒冷的秋冬季节,要加强保暖、防寒、防湿。尤其是通风时更要注意保暖,防止鹅雏受凉而发生感冒。舍内和垫草要保持干燥、清洁、卫生。控制饲养密度合理,注意随着机体生长发育、体重增加以及体格增大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对于中小型鹅种,通常1周龄时饲养15-20只/m2,2周龄时饲养10-15只/m2,3周龄时饲养6-10只/m2;对于大型鹅种,1周龄时饲养10-15只/m2,2周龄时饲养8-10只/m2,3周龄时饲养5-8只/m2。

相关阅读

牛流行性感冒的防治研究


牛流行性感冒多见于壮年乳牛和黄牛,是常见的急热性疾病。该病死亡率较低,发病率较高,无品种、年龄、性别之分。牛流行性感冒在一年四季内均可发病,多发于早春、冬季和晚秋。该病传染性较强,涉及面积较广,对牛的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必须提高对牛流行性感冒的重视程度,做好有效防治。本文重点研究牛流行性感冒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提出几点防治措施。

牛流行热病毒是引起牛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病原体,该病毒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较弱,且不耐碱、不耐酸和不抗高温,耐低温,对脂溶剂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如氯仿、乙醚和去氧胆酸盐等,且能够长期在-70℃环境下保持毒性。病牛为该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大都存在于患牛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利用吸血昆虫的叮咬活动进行传播。隐性感染、康复的牛在一定期间内仍可以排毒。牛流行性感冒的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防治措施是以下研究的重点。

一、牛流行性感冒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

牛流行性感冒主要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所引起的,属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牛出现此种疾病后不仅会对其自身生长产生影响,同时还有可能对其他养殖牛产生传染性,严重影响到牛规模化养殖的顺利进行。牛流行性感冒在早春和深秋季节比较多发,应当因此养殖户的重视。

该病潜伏期为3d-7d。患病初期,患牛出现轻度失调,症状较轻,不易被发现。随后出现突然高热,并维持2d或3d,体温可达40℃以上。患牛出现皮温不匀整、精神萎顿、反刍停止、鼻镜干热等,体温正常后症状可消失,逐渐趋于正常。患牛患病后,强使行走,不爱活动,步态不稳,站立不动,后肢不能抬起,常常擦地而行。病情严重的患牛出现卧地及不能正常站立等症状。患牛呼吸较快,每分钟可达80-140次,呼吸困难患牛口张升,舌向外伸,头颈伸直,鼾块明显;四肢关节轻度疼痛和肿胀,出现跛行;眼结膜水肿、充血,出现畏光和轻度流泪等;脉搏细弱,每分钟仅为70-110次;鼻腔内流出分泌物,呈浆液性,口腔流涎;尿混浊且量少;发病初期出现便秘,排泄物少而干。患牛一旦并发肠炎,排泄物中含有较多黏液或带血。怀孕牛一旦感染疾病,则增加流产率。

病变主要部位为肺部组织、呼吸道黏膜、淋巴组织等,肺部出现水肿、气肿,呼吸道黏膜可见充血、出血和肿胀等,严重患牛全身淋巴结出现肿胀和充血等。该病诊断时应根据突然爆发、发病率高级大面积流行等初步判断,并根据患牛呼吸道紊乱、消化道紊乱等特点及时诊断,最后根据实验室试验联合确诊。实验室试验以中和实验为主。采取牛的鼻分泌物及血液,由兽医检验室进行病毒鉴定、病毒分离。

二、牛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措施

牛流行病感冒对于牛的健康生长有巨大危害,而且很容易形成传染,最终对牛规模养殖户造成巨大打击,因此,针对牛流行性感冒的发生原因、特点等进行分析,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1.积极预防

提高对牛流行性感冒的重视程度,加强饲养及日常管理,做好免疫接种。(1)喂养时,应选择易消化、富含营养的草料,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牛舍内应当保持清洁、干燥及通风,定期进行清扫和消毒。消毒时可以使用10%草木灰水、10%漂白粉或10%石灰乳剂等,或将强力消毒灵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进行消毒。强力消毒灵与水的比例以1:2000为宜。使用生石灰消毒池对牛舍出入处及门口通道口进行严密消毒。患牛染病期间,做好保护工作,禁止过度劳累。役用时、放牧时不得让牛只暴饮冷水。(2)将石膏、2%白矾一同放入牛饮水缸中,让未患病的牛自饮,或将强力消毒灵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放入牛饮水缸中。强力消毒灵与水的比例以3:1000000为宜。(3)早春、冬季和晚秋等流行季节前,使用灭活疫苗或牛流行亚单位疫苗对牛进行注射,做好疾病预防。吸血昆虫孽生之前30天,对牛进行第一次免疫接种,间隔21天后对其进行第二次接种。针对疾病影响范围区域内的牛只,开展紧急接种,接种可以选择高免血清。

2.有效治疗

针对患牛,应立即对其进行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造成病情恶化。治疗方式可分为西药和中药两种。

西药治疗:(1)取20ml20%安钠咖注射液、1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维生素C3g和维生素B1350g,对患牛实施静脉注射,每日2次,共3天;(2)取30ml10%氨基比林对患牛实施肌肉注射,每日2次,共3d;(3)取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25ml、链霉素4g、青霉素650万U,三者充分混合对对患牛实施肌肉注射,每日2次,共2天,或将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换成30%安乃近注射液。

中药治疗:(1)治疗以祛风除湿、消炎镇痛和清热解毒为主。取桔梗30g、川芎30g、柴胡50g、枳壳30g、威灵仙40g、荆芥40g、茯苓50g、甘草25g、防风40g、羌活40g,将上述药物混合研成粉末状,并使用开水冲泡,温后对患牛实施灌服,每日1次,共3天;(2)取苍术50g、白苜30g、细辛25g、川芎30g、黄连30g、生姜30g、防风50g、生地30g、羌活50g、大葱1根,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熬,温后对患牛实施灌服,每日1次,共3天;(3)取麻黄35g、知母40g、炒枳实50g、苏叶80g、甘草25g、桂枝80g、黄苓50g、柴胡50g、葛根50g、生姜150g,将上述药物加水煎熬,温后对患牛实施灌服,每日1次,共3天。

结束语

患有流行性感冒的牛可出现流泪、高热、流鼻液、呼吸紧促等,症状较轻的患牛可在3日内康复。病情恶化后,可并发其他症状,危害较大,发育期犊牛可并发痢疾,对生长造成较大影响,役用黄牛可并发瘫痪,役用价值丧失。必须做好有效预防,控制病情发展,减轻危害。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文献,对牛流行性感冒的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简单分析,并从积极预防及有效治疗两方面研究综合防治措施,供学者参考。

肉牛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 肉牛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肉牛流行性感冒是由于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而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且较容易引起并发症,由于患病后导致抵抗力降低非常容易继发其他疾病,如牛肺炎.该病的主要特征是发热和急性呼吸道感染,四肢关节发生肿胀、疼痛,严重时卧地不起.及时采取治疗,能够缩短病程,较容易治愈患牛.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流行性感冒的流行病学肉牛流行性感冒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1.流行病学

肉牛流行性感冒是由正黏病毒中的流感病毒而引起,能够导致体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该病毒具有较弱的抵抗外界环境的能力,通常在50℃温度下只需要几分钟就会完全失去感染力,且对紫外线、乙醚以及甲醛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也可被肥皂、氧化剂以及合成去污剂杀死,但在低温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因此,尽管该病在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但通常在春秋两季容易发生,夏季较少发生。另外,给牛饲喂品质较差的牧草、营养不全面的饲料以及舍内保温较差时,由于机体抵抗力减弱,也能够成为引发该病的潜在因素。病牛的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存在病毒,并能够经由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到体外.且以飞沫的形式经由空气传播。一般来说,老龄牛以及妊娠母牛由于免疫力较弱,相比于其他年龄段的牛更容易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一般具有3~7天的潜伏期,发病前会出现恶寒战栗。由于病牛在发病初期只表现出轻微的失调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但很快就会表现出体温急剧升高,能够超过40℃,并持续2~3天。病牛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体表皮肤温度不均,鼻镜干燥且较热,停止反刍,在体温降低到正常水平后就会逐渐恢复。另外,病牛拒绝活动,呆立不动,即使迫使其走动,也会呈现步态蹒跚,特别是后肢无法抬起,往往擦地而行,通常卧地,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在卧地后无法站起;四肢关节发生轻度肿胀,并伴有疼痛,从而出现跛行;脉搏细弱,达到70~110次/min;呼吸急促,达到80~140次/min,且由于呼吸困难会伸直头颈,口张开,舌伸到外面,存在明显的鼾块;眼结膜发生充血、水肿,出现轻微的畏光和少量流泪;口腔大量流涎,鼻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初期发生便秘,排出干燥且较少的粪便,并发肠炎时会排出混杂大量黏液的粪便,有时甚至混杂血液;排尿量减少,且尿液混浊。另外,妊娠母牛感染该病后可能发生流产。

3.诊断

该病可根据季节变化、天气突变、突然发病、传播性以及病牛的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从而确诊。如果出现急性死亡的病牛,需要进行剖检来确诊。急性死亡的病牛,往往是上呼吸道黏膜发生充血、肿胀,并存在点状出血;肺部局部发生膨胀,并存在不同程度的肝变区。大部分病牛发生间质性气肿胀,并可扩散至纵膈、腰部以及颌下部。淋巴结发生充血、出血,心内外膜出现点状出血,消化道发生不同程度的炎症和出血。一胃黏膜发生脱落,另外三胃质地硬固。脑膜发生充血、出血。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病症,通常预后良好。如果要进行进一步的确诊,可在无菌条件下采取病牛的鼻分泌物以及血液,在实验室进行病毒分离以及病毒鉴定。

4.防治措施

免疫预防。牛群可在早春、晚秋以及冬季等容易发生该病的季节前注射牛流行亚单位疫苗或者灭活疫苗,用于预防。一般来说,牛群第一次免疫接种要在吸血昆虫滋生前30天进行,经过21天后再进行1次加强免疫。另外,在该病流行季节前,如果牛场条件允许,可使用当地牛流行性感冒分离株血清的毒株制成灭活油苗,然后及时接种,从而避免出现发病。对于该病影响范围内的牛,可使用高免血清进行紧急接种。

西药治疗。主要是以缓解症状、解热镇痛、避免发生感染、缩短病程为治疗原则。病牛可以静脉注射由1500mL10%葡萄糖注射液、20mL20%安钠咖注射液、3g维生素C、350mg维生素Bi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3天。病牛也可肌肉注射适量的30%安乃近注射液,或者肌肉注射由25mL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4g链霉素、650万IU青霉素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2次,连续使用2天。

中药治疗。取25g细辛,甘草、白苜、黄连、生地、川芎、生姜各30g,苍术、防风、羌活各50g,l根大葱,添加适量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给病牛一次性灌服。也可取甘草、羌活、黄芩、生姜、柴胡、连翘、防风、陈皮、金银花、牛蒡子各30~50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2~3天。也可取25g甘草,40g防风,30g川芎,40g羌活,30g枳壳,50g柴胡,50g茯苓,40g威灵仙,40g荆芥,30g桔梗,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一次性灌服,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取40g桔梗,50g竹叶,50g牛蒡子,40g连翘,50g荆芥穗,80g金银花,50g薄荷,50g甘草,加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鼻牛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还可取25g甘草,50g黄芩,80g桂枝,50g川羌,50g葛根,80g苏叶,35g麻黄,40g知母,50g炒枳实,50g柴胡,150g生姜,加水煎煮,待温度适宜后给病牛一次性灌服,每天1剂,连续使用3天。

肉牛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 肉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肉牛流行性感冒是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是由于感染流感病毒而发病。肉牛长期处于潮湿阴冷的环境、饲养管理不当等情况下非常容易诱发该病,还能够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接触进行传播。该病呈急性发生,并可大面积流行,严重危害和影响肉牛生产业。现总结该病的防控措施,为广大养牛户提供一定参考。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肉牛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肉牛流行性感冒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病因分析

该病主要是牛容易发生,黄牛、奶牛都能够发病,特别是3~5岁的青壮肉牛非常容易感染。另外,高产和多胎母牛患病后症状比较严重,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犊牛通常较少发病,且患病后症状相对也较轻。该病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发生,尤其是气候多变、温度忽高忽低、阴雨潮湿的情况下更容易发生,如早春、晚秋等气候非常不稳定的时节。这是由于此时肉牛运动后往往容易出汗、受凉,从而引起发病。另外,阴雨天气会导致牛舍湿度加大,如果舍内环境的不卫生,就非常容易滋生细菌,且牛呼吸道黏膜的吸附、抵抗病毒能力减弱,从而容易出现发病。该病可经由呼吸道或者蚊虫叮咬后吸取血液的方式进行传播,从而导致该病大面积流行。

2、临床症状

病牛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饮欲不振或者彻底废绝,反刍减少或者完全停止,体温升高达到39.2~41.5℃,心率为23~55次/min,脉搏达到70~116次/min,被毛逆立,体表温度不均,结膜发红、流泪,形成眼眵,频繁咳嗽,不断呻吟,部分呼吸急促、困难,往往张口喘气,鼻翼开张明显,呈现典型的腹式呼吸,有口水流出,肌肉震颤,瘤胃蠕动音微弱或者消失,症状严重时会引起瘤胃积食、臌胀。部分病牛在行走时呈现明显的跛行,并有流浆性或者脓性鼻涕流出,排尿短赤,排出干燥或者稀软粪便,舌苔白腻,耳尖冰凉。

3、实验室诊断

血液检查。采取适量病牛的血液进行血液检查,发现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嗜中性粒细胞达到正常值的1.62倍以上,胞核明显左移,而淋巴细胞数量减少。

动物试验。取处于发热期病牛的抗凝血液,通过离心沉淀处理获得血小板层及白细胞,在新生小鼠的脑内接种,经过3天全部出现发病,并在1~1.5天内发生死亡。同时,给健康实验牛接种10mL处于高热期病牛的抗凝血液,该牛经过4天出现发病,表现出与自然感染病例相同的症状。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牛场要制定合理的免疫以及隔离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及时进行免疫,以确保牛场能够健康发展。在进入该病的流行季节前,有条件的地方可使用当地病牛分离株血清的牛流感毒株制备灭活油苗,在流行期内给牛接种,以保证牛体得到更好的免疫保护,从而有效的防控该病。

药物预防。对于还没有流行该病的地区,可定期使用中西药进行预防,具有较好的效果。中药预防,可取400g贯众,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牛灌服,每天1次,1个周期为3天,具有较好的预控效果;或者取30g甘草,贯众、紫苏、荆芥各45g,加水煎煮后取药液给牛灌服,每天1次,1个周期为3天,具有较好的预控效果。西药预防,可使用盐酸金刚烷胺,每头用量为l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2次,1个周期为5天,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也可使用盐酸马琳肌片,每头用量为1~2.5g,添加在饲料中混饲,每天2次,1个周期为3天,具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西药治疗。取10~20mL病毒灵、10~20mL柴胡、600万~1000万IU青霉素钠(钾)、30~50mL氨基比林或者安痛定,混合均匀后给病牛肌肉注射,每天2次;也可肌肉注射20万~40mL流感灵或者10一20mL蛤蟆消炎定喘,每天2次。对于症状严重的病牛,可静脉注射由500mLO.9%生理盐水、100万~200万IU链霉素、1200万IU青霉素钠、20~40mL鱼腥草、5~10mL地塞米松、10~20mL安钠咖组成的混合药液,每天1次;也可静脉注射500mL5%葡萄糖、50~100mL10%氯化钙,或者250~500mL促反刍液,每天1次;还可静脉注射100~200mL水杨酸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使用2~4天。

中药治疗。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以及消炎镇痛为主。取76g黄芪、24g薄荷、24g白芷、41g连翘、30g贝母、24g川首、30g桔梗、60g石膏、24g牛蒡子、30g荆芥、30g防风、30g柴胡、45g金银花、24g甘草,全部研成粉末,添加适量开水冲调,待温度适宜后把给病牛灌服。如果病牛采食量减少,可在方剂中添加适量的焦三仙;如果伴有咳嗽、呼吸急促的现象,可将方中荆芥、防风除去,添加适量的草劳子(葶苈子)、瓜蒌,或者添加50g杏仁;如果严重积食,可添加50g厚朴、60g麦芽、60g山楂;如果出现跛行,可添加30g牛膝、50g独活、50g羌活。也可取65g柴胡,30g车前,35g白芍,60g龙胆草,栀子、黄芩各40g,45g青皮,37g半夏,25g甘草,添加适量水煎煮,待药液温度适宜后给病牛灌服。

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于感染冠状病毒而出现发病,是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病猪的主要特征是剧烈腹泻、呕吐、严重脱水以及体质消瘦.该病容易在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发生,只有猪会发生该病,且任何年龄的猪都能够出现发病,其中发病年龄越小,具有越严重的症状,死亡率也越高。严重危害养猪业的发展,因此日常必须加强对该病的预防控制,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猪流行性腹泻的流行特点及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是导致猪流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该病的是一种冠状病毒,非常容易出现变异,很大程度上增加预防和治疗该病的难度。该病毒非常容易在低温条件下生存,但不耐高温。另外,该病毒对光照和多种消毒药都比较敏感,如使用季胺盐类、氢氧化钠、福尔马林等消毒药都能够使其失活。

该病主要在冬末初春时容易发生。近几年来,由于养猪不断采取规模化饲养,导致夏季也能够发生该病。猪在任何阶段都能够发生该病,但传播速度和流行程度相对要比猪流行性肠胃炎缓和,且随着猪年龄的增长,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降低。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猪,往往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1~5日龄的仔猪最容易感染该病,形成较大的危害,基本感染后全部发生死亡。断奶仔猪、育肥猪以及种猪感染该病后,具较轻的症状,且死亡率较低,但在若干天内就会导致整个猪场出现发病。

2、临床症状

该病的主要特征是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脱水,且新生仔猪具有很高的死亡率。该病通常具有5~8天的潜伏期,但采取人工感染只具有8~24h的潜伏期。病猪出现水样腹泻,排出灰黄色或者黄色粪便,并散发恶臭气味,体温通常保持正常,个别体温会升高1~2℃。病猪发病年龄不同,会表现出轻重程度不同的症状,通常年龄越小具有越严重的症状。仔猪患病后表现出精神沉郁,呕吐,严重脱水,小于1周龄的仔猪患病后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一般可持续2~4天,造成明显脱水,并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最终发生死亡,且临死前体温降低,病死率通常在50%左右。育成猪感染该病后具有较轻的症状,主要是食欲轻度减退,精神不振,水样腹泻,大部分在持续7~10天腹泻后逐渐康复,病死率大约只有1%~3%。

3、病理变化

通过剖检发现病死猪主要是小肠发生病变,肠管膨胀,里面被黄色液体充盈,肠壁松弛、变薄,小肠黏膜发生充血,肠系膜存在索状充血,肠系膜淋巴结发生充血、水肿。有些病猪的胃内存在大量的黄白色凝乳块,胃黏膜发生程度不同的充血和出血。组织学变化主要特征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发生脱落,绒毛明显萎缩,尤其是空肠中、后部的肠绒毛会发生明显的病变,上皮细胞形成空泡,且表皮发生脱落。

4、防控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在养猪生产中,必须采取全进全出制。母猪分娩过程中,要加强对产房温度的控制,尤其是在气候寒冷的冬春季节,必须对母猪和仔猪加强防寒保暖,同时还要注意舍内进行适当通风换气。饲喂高品质的饲料,确保没有发生变质。定期进行消毒,常选择使用2%氢氧化钠、4%无水碳酸钠、次氯酸钠等消毒剂。

免疫预防。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是适时进行免疫接种。母猪分别在分娩前0.5~1.5个月内,使用猪传染性胃炎和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进行注射,每头用量为4mL,从而能够使后代仔猪通过吮食初乳得到足够免疫抗体,进而有效地避免发生该病。如果猪场没有发生过该病,还要在冬春季节容易发生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高峰阶段和夏季高峰阶段对猪群各进行1次免疫接种,每头猪用量为2mL。

穴位注射。取3mL黄芪多糖注射液、100mg链霉素、25mg头孢曲松钠,混合均匀后在病猪后海穴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注意注射器抽取药物后在后海穴呈略向前上方进行刺入,进针深度控制在2~3cm,然后注射药液。

中药疗法。病猪发生腹泻时,主要选择使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陈皮、黄芪、党参、茯苓,具有消食健胃作用的麦芽、炒山楂,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止泻作用的板蓝根、白头翁、金银花,具有增强体液免疫功能的女贞子等药物。如取30g山楂、30g板蓝根、50g女贞子、50g黄芪、30g陈皮,或者取30g麦芽、30g茯苓、50g白术、50g党参、30g白头翁,混合均匀,全部研成粉末后在饲料中按1%比例添加,或者加水煎服,以上药量可供40头患病仔猪使用,每天1剂,连续使用5天。

补液疗法。病猪通过输液能够补充能量,并改善血液循环。对于不同病猪,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补液方式。病猪可采取静脉注射,即取20~50mL氯化钠注射液、2支庆大霉素8万IU、10mL维生素C,混合均匀后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病猪也可采取腹腔注射,即取500mL葡萄糖注射液、20mL黄芪多糖注射液、0.5mg阿托品、5mg地塞米松、10mL维生素C,混合均匀后注射,每头病猪用量为20~40mL,每天1次,连续使用2~3天。但要注意的是,病猪注射时要采取倒立保定,并选择倒数第二乳头旁作为注射部位,先使用碘酊进行消毒,然后垂直扎入注射器,接着回抽注射器,观察是否存在异常,如果有水样或者血样液体回流不能够进行注射。

怎样防治鹅感冒


感冒多由气候突变,冷热不均,鹅舍潮湿,通风不良,以及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

病初不爱吃食,精神不振,严重时体温升高,有的后期呼吸困难,如治疗不及时,护理不当则易引起支气管炎和肺炎。

防治办法:

(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小鹅受寒受风,气温变化时,要采取防寒措施。
(2)及时隔离病鹅,放在温暖的地方,喂以柔软的优质饲料。
(3)内服阿斯匹林片,成鹅1片,小鹅减半,每日3次,或用去痛片1片,小鹅减半,每日3次。
(4)肌肉注射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单位与安痛定2ml,每日2次,连用3-5日。
(5)桑叶l0g,加水煎,内服。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 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病毒引起的仔猪和育肥猪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与传染性胃肠炎很相似,在我国多发生在每年12月份至翌年1~2月,夏季也有发病的报道。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猪,年龄越小,症状越重,死亡率高。一般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100%,成年母猪为20%左右。近几年来,国内开始出现较大范围仔猪流行性腹泻,仔猪死亡率急剧升高,业已造成了非常严重的经济损失。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流行性腹泻病的临床症状猪流行性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

1、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为该病的病原,该病毒为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该病毒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具有侵染性。病毒粒子形态呈球形,处于粪便中的病毒粒呈多形态,直径为95-190nm,病毒具有囊膜,囊膜上有长12-24nm的花瓣状纤突,由核心向四周放射,呈皇冠状。病毒免疫荧光和免疫电镜试验表明,PEDV与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猪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新生犊牛腹泻冠状病毒、犬冠状病毒、猫传染性腹膜炎冠状病毒之间没有抗原相关性口3。该病毒在外界环境下不稳定,60℃条件下30min即可使其失去感染力,在50℃条件下稳定性较强。病毒在4℃pH5.0-9.O或在37℃pH6.5-7.5的条件下较为稳定。

2、流行特点

猪流行性腹泻病呈全球流行,且具有季节性特点,主要以寒冷的冬季发病率最高,夏季也时有发生。各品种、年龄、性别的猪对该病都有易感性,哺乳仔猪、架子猪、育肥猪及青年种猪等群体发病率较高,对哺乳仔猪的危害最为严重。由于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都较易感,发病率高达100%,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可在猪群中持续存在。病猪和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主要经消化道进行直接接触、间接接触和经食物传播,也有报道称病猪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病毒。

3、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不同年龄阶段猪对该病的潜伏期不同,育肥猪为2-3天,哺乳仔猪24-36h。随着猪年龄的不同,其临床症状也有一定差异,年龄越小,病情越重。病猪表现为体温正常或稍高,食欲下降甚至废绝,病猪逐渐消瘦,出现腹泻,并伴有呕吐症状,排黄色水样稀粪,哺乳仔猪持续腹泻3-4天后,因严重脱水而死,死亡率可达100%。成年猪的症状较轻微,死亡率也较低,轻者仅出现呕吐症状,重者则出现严重腹泻,即便自愈,也会影响生长发育,失去饲养价值。病猪死后剖检可见,背部肌肉坏死,小肠内充满大量泡沫样或水样粪便,小肠鼓气,肠壁弛缓,缺乏弹性,肠壁变薄,肠系膜充血、水肿,淋巴结水肿,肠绒毛萎缩。部分病例可见胃底黏膜有小点状或斑状出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部分成年猪病例胃底黏膜可见有溃疡灶,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死区。心脏扩张明显,内脏器官可见淤血。

4、诊断

可根据病原学、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还需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该病实验室诊断可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具体办法可通过采集仔猪空肠及肠内容物在青霉素和链霉素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5倍悬液,然后将悬液进行离心处理,然后取上清液再经220nm的滤膜过滤,将过滤后的滤液接种于Vero细胞单层上,放在放入培养箱中,在37℃条件下培养3-4天,有病变的细胞可见细胞面粗糙,颗粒增多,有多核细胞,细胞逐渐脱落,即可诊断为猪流行性腹泻,也可将滤液接种试验用仔猪,进行回归动物试验,观察仔猪是否发生相应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确诊。

5、防治

免疫接种是目前防控猪流行性腹泻病最有效而可靠的方法。由于该病对仔猪的威胁最大,由于仔猪发病时日龄小,对机体来不及进行免疫,因此只能给母猪预防注射猪流行性腹泻疫苗,仔猪通过初乳中的特异性抗获得保护。同时还能减少母猪群持续带毒、排毒时间。目前,应用的疫苗主要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疫苗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弱毒疫苗,进行疫苗接种预防的同时,还要加强饲养管理,创建良好的饲养环境,注意圈舍防寒保暖,防止猪舍潮湿闷热,保持舍内空气新鲜。

该病的治疗无特效药物,治疗时可采用对症治疗,以达到缓解症状,促进康复的目的。加强疫病监测,发现猪发生呕吐、腹泻后,应立即封锁发病区域,尽量做到全部封锁。然后对环境和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出现呕吐和腹泻症状的猪,可采用腹腔注射补液盐或口服诺氟沙星,每天4-5次,防止病猪脱水的发生。可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降低死亡率。对病猪的其他症状采用相应的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治
一、流行情况
仔猪流行性腹泻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在国内,长期以地域性、季节性流行。但是从2010年九月开始,华南、华东、华北地区开始出现了严重的仔猪流行性腹泻。这种新型腹泻有着新的流行特征。
感染主体以哺乳期及断奶仔猪为主,其中刚出生天的仔猪感染率最高,发病没有显的性别差异,妊娠期母猪以及其它成年猪影响相对较小。出生十天以内的仔猪感染该病腹泻两天之后,出现大批死亡,因病死亡率超过50%。这种病毒在产房内传播方式呈跳跃式,仔猪发病在时间上有间歇特点。
二、临床症状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临床症状以水样腹泻为主,间或伴有严重呕吐。仔猪呕吐常发生于进食或者吃奶之后,病症轻重随仔猪年龄大小各有不同,而且越小病情越重。
出生七天以内的新生仔猪,在发病后三到四天,就会因严重脱水导致死亡,其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最高甚至百分之百。患病个体的体温会相对偏高,精神萎顿,食欲不佳,或者直接废止。较大的断奶猪常表现为精神浓郁、食欲不振、水样腹泻,连续一周后会逐渐康复,但是少部分猪病愈后会出现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的问题。
三、病理变化
患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个体多出现严重脱水、体型消瘦、皮下组织明显干燥、而且胃部有大量黄白色块状物的情况,不过肉眼能观察的到变化主要在小肠部位:其肠管被黄色液体充满导致管道扩张、肠壁明显变薄失去弹性、肠系膜充血而且淋巴结出现水肿。大肠、盲肠部位黏膜出血、坏死,肠表有胶冻状黏液、肠内被血红色物质充满。小部分病体胃底粘膜被覆有粘液而且有点状出血现象,年龄比较大的个体胃内出现溃疡灶,幽门附近坏死组织较多。
四、实验室诊断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技术检测双份血清样本中的抗体为主。对于仔猪,用该技术对处于期内的粪便、肠内容物做抗体检测即可,笔者研究中仔猪感染腹泻疫毒的比例达到。
五、病症鉴别
1.新型流行性腹泻与传染性胃肠炎一样都具有比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均以冬季发病主为,发病群体多为刚出生的仔猪以及断乳期仔猪,病死率也非常高;当然成年猪也有发病的可能性,不过症状相对较轻。两种病症的区别在于:患者后者病症时临床上有粪便恶臭或者腥臭且带血,渴水度更强,而且因其传播速度比腹泻慢所以致死率也更高。
2.新型流行性腹泻与轮状病毒病相比较而言,两者都具有传染性,冬季为多发期,各年龄段猪都有可能感染,不过仔猪病死率更高。两种病症的区别在于:后者病体内肠腔内容物为灰黄或灰黑的浆性水样物质。
3.新型流行性腹泻与伪狂犬病相比较而言,两者均具有传染性,而且仔猪均有呕吐、腹泻症状,精神不振、动作不灵活而且粪便黄白,仔猪病情明显偏重。两种病症的区别之处在于:后者患病仔猪在病发的第二天就会出现体温飙升、眼部发红水肿、严重昏睡、口吐泡沫的情况,而且身体后腿部位发紫、腹部有出血点出现。
六、治疗方法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的治疗宜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而且实践证明效果明显,有效率接近百分之九十五。现报告如下:
1.西药用剂
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病发之初,可以安排每日两次肌肉注射硫酸阿米卡星,同时安排仔猪口服庆大霉素,;遇到病情无法控制的情况,宜加注抗病毒l号。至新型仔猪流行性腹泻病发后期,宜安排仔猪每日静脉注射两次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连用三到五天。对于出现机体脱水现象哺乳期仔猪,宜安排腹腔注射十毫升维生素C溶液加。具体的方法是:将仔猪倒立保定之后,在其倒数第二个乳头边上进行消毒垂直注射,结束后注意是否有血液以及水样回流等异常现象,如果有则停止该注射。用量为每只每日注入一次的药水,连续两到三天。
2.返饲(人工感染)
2.1粪便返饲
将发病猪的粪便收集后加适量凉水稀释后加粉料拌成半湿料,以能捏成团块为度(即为“返饲料”)。在母猪饲喂时用手捏成团块或用料勺提取,逐头添加“返饲料”,待“返饲料”吃完后再饲喂饲料。每天一次,连续2—3天。产前一个月母猪。
2.2发病猪组织返饲
如腹泻发生在产房仔猪,病料可采集腹泻仔猪的大小肠组织制作返饲料。
2.2.1首先确诊取样是流行性腹泻感染猪,并没有感染其他危害极大的病原体,如猪瘟病毒等,可选取出生7天以内的发病仔猪及其同窝活仔猪做返饲,病死猪不可用。
2.2.2组织病料采集:打开腹腔,取出整个内脏,包括仔猪的小肠和大肠,放入干净的盆中,在盆中选取需要的组织,注意此过程中不能使用任何消毒剂。
2.2.3饲喂方法同粪便返饲。
2.3返饲量的控制
2.3.1采集的纯粪便病料每头母猪控制在300毫升左右;
2.3.2组织病料一头仔猪的组织病料拟饲喂5~10头母猪为度。
七、结束语
新型的仔猪流行性腹泻是PEDV病毒引发的一种肠道类急性传染病,发病快致死率高,在研究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的同时,还应注重综合预防。即应安排仔猪及时接种疫苗;注意保持猪舍清洁、干燥,进入冬季后须特别加强猪舍保暖措施,内部垫草应时常保持干燥、洁净;另外,应尽量选择自繁自养,严禁从病区引入新猪,在种猪的引进方面,一定要从无疫病区引进,在确保其安全健康的情况下再行引入。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220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