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秋的鸭病防治方法

夏秋季节是肉鸭育肥、蛋鸭产蛋的旺盛时期,也是鸭子容易感染发病的高峰时段,如不及时防范和治疗,势必阻碍鸭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影响当年和来年的养殖效益。

一,传染性鸭瘟

1.症状潜伏期3~5天,病鸭体温升高到43℃以上,精神委顿,头颈缩起,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走动困难,不愿下水。流泪和眼睑水肿是本病的一个特征症状,病初流出浆性分泌物,眼周围的羽毛沾湿,以后变黏性和脓性分泌物,往往将眼睑粘连而不能张开。严重者眼睑水肿或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见到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为大头瘟。此外,病鸭从鼻腔流出黏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

2.治疗措施①发病早期用1瓶禽用白细胞干扰素,放入10升水中,供500只左右病鸭饮用,每日2~3次,连用3~5日。对鸭瘟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②免疫鸭血清每只鸭肌肉注射0.5毫升,用于发病鸭群的紧急治疗。③取陈大麦适量,放入铁锅内炒熟,将热麦装入盆内,再将刚宰杀的兔子鲜血与热麦拌匀,让病鸭采食。病鸭吃了拌有兔血的大麦后,在24小时内禁止下水,不能饮水。

二,鸭农药和食物中毒

1.症状夏秋是农田用药高峰期,畜禽时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农药中毒现象。农药中毒的病鸭精神委顿,口渴下痢,羽毛松乱,头向后仰,出现阵发性痉挛,呼吸困难,两腿外伸,嗉囊内充满不消化的食物或黏液。鸭体呈暗红色,心包积液,若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嗉囊内容物有蒜臭味。如不及时抢救会惊厥而死。食物中毒的病鸭大多是过多误食了腐坏东西所致,如烂菜、臭鱼等,有呕吐、腹泻、鸭体麻木、运动障碍等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

2.治疗措施①农药中毒在嗉囊内侧稍低处拔去羽毛,用碘酊或60%以上的酒精消毒皮肤,避开大血管纵行切开1.5~3厘米的小口。暴露嗉囊后与皮肤错开作一切口,取出毒物,用凉开水将嗉囊冲洗干净,然后用消毒纱布擦去创口的血液或液体,再用普通小号缝衣针、4号缝合线(也可用普通缝衣线)将嗉囊壁作全层连续缝合,撒上消炎药物(青霉素粉剂)后再将皮肤缝合。术后半天内不给鸭喂饲料或饮水,一两天后喂些易消化的饲料,一般3~5天即可恢复正常。②食物中毒可根据鸭子中毒症状的轻重,将鸭子赶入清水沟塘里喝水,冲淡毒汁。重症可用水稻或玉米等加拌一些大蒜头和少许食盐饲喂。蒜头要切成碎末,以达到消毒、解毒的目的;同时也要多喂些青饲料,4~5天后患鸭好转。

三、暑热病

1.症状由于天气酷热、鸭群饲养密度过大、饮水不足等引起。病鸭表现精神沉郁、不喜欢活动、不采食、心跳加快。此病一般发生突然,有的鸭发病后几分钟内死亡,也有的病鸭几小时后才死亡。病鸭死后常有内脏充血现象。2.治疗措施对于发病初期的病鸭可在鸭翅膀下静脉血管外皮肤上扎针放血1~3滴,然后将新鲜的车前草、金银花捣烂喂服,每只鸭每次服用1~2棵,每天服2次,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四、蛋鸭脱肛

1.症状夏秋是初产蛋鸭产蛋高峰阶段,由于初产蛋鸭产道刚发育成熟,加之天气炎热,病菌丛生,病菌侵害鸭的输卵管、泄殖腔组织,导致生殖道干涩,产蛋时用力,产蛋后难以复位,造成脱肛。

2.治疗措施①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并增加氨基酸、维生素及钙的用量。同时,为预防输卵管和泄殖腔上皮角质化,可在每公斤饲料中加入维生素A8000国际单位和维生素E10~30国际单位。②产蛋期要及时预防和诊治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泄殖腔炎以及腹泻病,做好沙门氏菌病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病鸭用0.1%恩诺沙星拌料,脱肛严重的鸭子,每只肌肉注射2万国际单位庆大霉素,连用3天。

相关推荐

夏秋野生饲料的利用


夏秋季节,野生青绿饲料生长旺盛,而且种类繁多,应充分利用野生青绿饲料喂畜禽。野生青绿饲料包括青绿树叶、野草、野菜等,除个别的有毒外,均可供畜禽作饲料用。其幼嫩期粗纤维含量较少,易消化,适口性好,富含粗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畜禽吃了不但可促进生长发育,而且还少得病。

禾本科野草

主要有马唐(也叫俭草)、狗尾草、虎尾草(也叫马蹄子草)、碱草、稗草等。这类野草富含碳水化合物。鲜草中无氮浸出物含量10%~16%,而粗蛋白质含量较少,平均在2.5%左右。一般多采用打浆、发酵或青贮喂猪,效果很好。

豆科野草

主要有小苜蓿、野苜蓿、黄花苜蓿、黄花草木樨、白花草木樨等。这类野草嫩茎叶中富含粗蛋白质、钙及多种维生素,是各种畜禽的优质饲料。鲜喂、打浆喂、晒干粉碎喂均可。采集期在花期前为最好。

野菜类

主要有灰菜、猪毛菜、刺儿菜、马齿苋、野苋菜、苍耳、苦苣菜、牛舌菜、拉拉藤等。这类野菜可生喂,也可切碎打浆喂或发酵后喂。

青绿树叶类

主要有杨树叶、柳树叶、榆树叶、槐树叶、杏树叶、桑树叶等。这些树叶可鲜喂,也可晒干粉碎喂。

夏秋养鸭防四病


夏秋季节是肉鸭育肥、蛋鸭产蛋的旺盛时期,也是鸭子容易感染发病的高峰时段,如不及时防范和治疗.势必阻碍肉鸭、蛋鸭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影响当年和来年的养殖效益。

1传染性鸭瘟

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3-5天,病鸭体温升高至 43℃以上,精神萎顿,头颈缩起,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走动困难,不愿下水。流泪和眼睑水肿是该病的一个特征症状,病初流出浆性分泌物,眼周围的羽毛沾湿,以后变粘性和脓性分泌物,往往将眼睑粘连而不能张开。严重者眼睑水肿或翻出于眼眶外,翻开眼睑见到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部分病鸭的头颈部肿胀,俗称为大头瘟。此外,病鸭从鼻腔流出稀薄、粘薄和粘稠的分泌物,呼吸困难,叫声嘶哑。

治疗措施:

(1)发病早期用l瓶禽用白细胞干扰素溶于10 L饮用水中,供500只左右病鸭饮用,每日23次,连用35日。对鸭瘟有较好的治疗和预防作用。
(2)免疫鸭血清可用于发病鸭群的紧急治疗,每只鸭肌肉注射0.5mL。
(3)取陈大麦适量,放入铁锅内炒熟,将热麦装入盆内,再将刚宰杀的兔子鲜血与热麦拌匀后让病鸭采食。病鸭吃了拌有兔血的大麦后,在24小时内禁止下水,不能饮水。

2鸭农药和食物中毒

夏秋是农田用药的高峰期,畜禽时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农药中毒现象。农药中毒的病鸭精神萎顿。口渴下痢,羽毛松乱,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出现阵发性痉挛,呼吸困难,两腿外伸,嗉囊内充满不消化的食物或黏液;鸭体呈暗红色,心包积液,若是有机磷农药中毒。嗉囊内容物有蒜臭味。如不及时抢救会惊厥而死。食物中毒的病鸭大多是过多误食了腐败物质所致,如烂菜、臭鱼等,有呕吐、腹泻、鸭体麻木、运动障碍等食物中毒的典型症状。

急救措施:

(1)农药中毒:在嗉囊内侧稍低处拔去羽毛,用碘酊或60%以上的酒精消毒皮肤,避开大血管纵行切开1.5-3cm的小口。暴露嗉囊后与皮肤错开作一切口,取出毒物。用凉开水将嗉囊冲洗干净,然后用消毒纱布擦去创1:3的血液或液体。再用普通小号缝衣针、4号缝合线(也可用普通缝衣线代替)将嗉囊壁作全层连续缝合,撒上消炎药物(青霉素粉剂)后再将皮肤缝合。术后半天内不给鸭喂饲料或饮水,一两天后喂些易消化的饲料。一般经3_5天即可恢复正常。

(2)食物中毒:根据鸭子中毒症状的轻重,将鸭子赶入清水沟塘里喝水。冲淡毒汁。重病可用水稻或玉米等加拌一些大蒜头和少许食盐饲喂。蒜头要切成碎末.以达到消毒、解毒的目的。同时也要多喂些青饲料,4-5天后患鸭好转。

3鸭暑热病

该病多由天气酷热、鸭群饲养密度过大、饮水不足等引起。病鸭表现为精神沉郁、不喜欢活动、不采食、心跳加快。此病一般发生突然,有的鸭发病后几分钟内死亡,也有的病鸭几小时后才死亡,病鸭死后常有内脏充血现象。

治疗措施:

对于发病初期的病鸭可在鸭翅膀下静脉血管外皮肤上扎针放血13滴,然后将新鲜的车前草、金银花捣烂喂服,每只鸭每次服用l-2棵的分量,每天服2次,即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4蛋鸭脱肛

夏秋是初产蛋鸭产蛋的高峰阶段,由于初产蛋鸭产道刚发育成熟,加之天气炎热,病菌丛生,病菌侵害鸭的输卵管和泄殖腔组织,导致生殖道干涩,产蛋时用力,产蛋后难以复位,造成脱肛。

治疗措施:

1)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并增加氨基酸、多维素及钙的用量。同时,为预防输卵管和泄殖腔上皮角质化,可在每千克饲料中加入维生素A8000国际单位和维生素E1030国际单位。

(2)产蛋期要及时预防和诊治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炎、泄殖腔炎以及腹泻病.做好沙门氏菌病及大肠杆菌病的防治工作,病鸭用1%恩诺沙星拌料,脱肛严重的鸭子,每j£肌肉注射2万国际单位庆大霉素。连用3天

夏秋管理好螃蟹长得快


 养蟹经验谈:河蟹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了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关键时期,必须加强管理。
创造生态脱壳环境7-8月,河蟹要进行最关键的一次脱壳,这次脱壳时间长,并常出现因脱壳不顺利而死亡的现象。而水草正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能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除着生物的基质。因此,养殖蟹池应尽早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善率达50%左右,这样就可以为河蟹提供阴凉的栖息场所,有利于河蟹脱壳时躲避敌害,防止软壳蟹受其他蟹攻击。有条件的,将软壳蟹挑出来,放在通风、阴凉、有水草的池或盆内暂养,等蟹壳硬后再放池内饲养,以提高脱壳蟹成活率。
合理增加投喂量日常除供足水花生、水浮莲以及苏丹草等植物性饲料外,每周搭配投喂2~3次动物性饲料,如屠宰场下脚料,小杂鱼、蚯蚓、螺蚌肉等,或者增加富含蛋白南、脂肪的植物性饲料,如玉米、小科、黄豆等。粉质饲料最好混配后蒸制成块状投喂。投喂量为在池蟹体重的10%~15%,看第二天食料有无剩余而相应增减。饲料投在池边浅水处,每天下午3~5时投喂,以适应河蟹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
避免水质污染在河蟹的旺长期,要确保池塘水深1米左右,以清澈、干净、溶氧丰富为佳。定期换水,每3~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0~30厘米。换水最好在傍晚前进行,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毒无污染。发现池中河蟹多数登岸,且吐泡,尤其是白天有大批蟹攀爬出水面,且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上岸,表明水中缺氧或水质败坏,应尽快换水,换水量也应加大。
及时防病治病高温季节,河蟹易引发暴发病,因此,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辅以药物防治疾病。可定期交替泼洒1毫克/升土霉素粉、0.5~1毫克/升呋喃唑酮、1~2毫克/升硫酸锌、05毫克/升蟹安灵等药物;经常投喂药饵,每1000克蟹重用0.1~0.2克土霉素或红霉素拦饵投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壳粉、骨粉、鱼粉、禽蛋壳粉,以利河蟹脱壳。寄生虫病可用5~10毫克/升福尔马林或其它杀虫剂全池泼洒,细菌性病用消毒药物进行水体消毒2~3次,全池泼洒药物与投喂药饵相结合,则效果更佳。
防止逃蟹损失蟹在夏霜秋初最易逃跑,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否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检查,防患于未然。

鸭大肠杆菌病防治


大肠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各种日龄的鸭均易感,尤以雏鸭最易感,发病可达70%~90%。当鸭场卫生条件差,地面潮湿,舍内通风不良,氨气味大,饲养密度过大等,往往发病。本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禽和带菌的禽类,如它们的尸体和粪便、污染饲料、饮水、池塘、饲养场地、工具及种蛋等也是传染源,健康鸭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上大肠杆菌,但不一定即刻发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或患其他疾病时,寄居体内的细菌便乘机进入血管,随血流分布全身,引起败血症或其他病症。也可通过皮肤伤口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另外,鸭舍内的吸血昆虫和体表寄生虫等,也可引起本病的发生。

1流行特点

各个日龄的鸭均可发生,尤以2~6周龄的小鸭或中鸭多发,发病以冬春潮湿季节多见。

2病变

雏鸭或小鸭的败血型大肠杆菌病常与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继发或混合感染。本病的解剖变化与鸭传染性浆膜炎极为相似,出现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只是鸭传染性浆膜炎在病鸭肝脏上形成的纤维素性渗出物更干燥、更薄、更易剥离;而大肠杆菌形成的则相反,大肠杆菌病的肠道病变表现得更明显一些,并且产蛋鸭还表现坠卵性腹膜炎,母鸭的卵黄性腹膜炎主要发生在开产前的母鸭或正在产蛋的母鸭,其主要临诊症状及病理变化为:母鸭腹部膨大,拉白色带有蛋白碎片的粪便,剖检腹腔内充满蛋黄碎片或干酪样物。从患鸭的心血、肝、脾中容易分离到致病性大肠杆菌。

3临床症状

本病多呈急性败血症,新出壳的雏鸭发病后体质软弱、合眼缩颈、腹围较大,常有下痢现象,多因败血症死亡;较大的雏鸭发病后精神委靡,食欲减退,两翅下垂,站立一旁(/),头向下弯曲,嘴角触地,两眼和鼻孔处常附黏分泌物,有的病鸭拉绿色稀便,呼吸困难,常因败血症或体质衰竭、脱水死亡;成年病鸭喜卧,不愿走动,站立时腹围膨大下垂呈企鹅状,触诊腹部有液体波动感,穿刺流腹水。剖检见肝脏肿大,呈青铜色或胆汁状的铜绿色、质脆;脾脏肿大,呈紫黑色斑纹状;卵巢出血,肺充血、出血和水肿;全身浆膜呈急性渗出性炎症,心包膜、肝被膜和气囊壁表面附有黄白色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膜有渗出性炎症,腹水为淡黄色;肠道黏膜呈卡他性或坏死性炎症;有些病鸭卵黄破裂,腹腔内混有卵黄物质;有些雏鸭卵黄吸收不全,有脐炎等病理变化。确诊需送实验室做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4防治措施

(1)加强鸭群的饲养管理,严格防疫卫生管理制度,从无大肠杆菌病的种鸭场引进种蛋或雏鸭。种蛋、孵化室和有关器具可用0.1%强力消毒灵或0.03%百毒杀液等消毒。日常可定期用牛至油预混剂按1.25g/100kg饲料混饲,做好预防工作。

(2)养鸭场可根据情况,接种多价大肠杆菌灭活苗。

(3)治疗:①肌注庆大霉素,2~3mg/kg体重,卡那霉素10~15mg/kg体重,3次/d,连用3~5d。加味禽菌灵散按0.6g/100kg饲料混饲,连用2~3d,预防减半;氟哌酸按0.01%拌料混饲,连用3~5d;复方磺胺氯达嗪钠粉剂,按20mg/kg体重灌服,连用7d;牛至油预混剂按2.25g/100kg饲料混饲,连用5~7d;土霉素粉按60~250mg/L拌水混饮,连用5~7d;恩诺沙星拌料或饮水,连用3~4d。以上药物治疗效果较好,且符合无公害食品生产用药要求。②五雨康(每公斤体重0.2ml)和诺奇星(每公斤体重30mg),肌肉注射;或4浆杆净,每100kg体重7~10g,肌肉注射。

夏秋养牛重防二病


夏秋更替时节,温度变化大,各种病原体容易滋生繁殖,易诱发病害,造成牛因群发性和流行性病害死亡,损失较大。因此,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与防治。

一、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是牛在夏秋高温季节高发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奶牛和黄牛,哺乳母牛症状较严重,犊牛发病率较低。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气候炎热、雨量较多的夏秋之际。

病牛主要表现为厌食、突然流涎、流鼻涕、高热(41.6℃以上),如治疗不及时,后期会出现关节僵硬、卧地、无法站立等症。该病发展较快,一般早上发现牛出现厌食、流涎、流涕等症状,当天下午病牛即出现高热,及时输液后,第2天即可退热,病情明显好转,但少数病牛的流涕、流涎等症状会延续较长一段时间。牛流行热虽然致死率不高,但可引起奶牛产奶量下降、流产、死胎和卧地不起。

该病的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隔离,合理用药,护理得当。为防止病牛因呼吸困难而窒息,可给牛输氧或采取放血疗法;高温期可给牛投喂复方安基比林和安乃近等解热剂。同时,可根据病牛症状,选用强心剂、利尿剂、健胃剂和镇静剂等药物缓解。

对于未发生牛流行热及受该病威胁的地区,要加强对奶牛场的管理,严格做好预防、检疫及隔离等措施,密切注意疫情,不要从发病牛场及地区调牛。同时,可在每年4~5月份高温季节到来前,给牛注射疫苗。

二、牛肚胀病

牛的肚胀病也叫作“瘤胃鼓气”,该病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其主要原因是牛突然一次吃了大量幼嫩多汁的青草,尤其是苜蓿等豆科牧草。这些因过量而不能下移的青草,在瘤胃内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气体,引起牛瘤胃急剧膨胀。病牛腹部增大,尤其是左肷部明显突出,严重时可高过脊背,按压有弹性,叩打呈鼓音。病牛精神苦闷,反刍停止,心音亢进,呼吸困难,回头望腹,疝痛不安,最后因瘤胃破裂而死亡。

夏秋季节用幼嫩青草喂牛时要掺些优质的干草。对于患病牛,应用套管针穿刺瘤胃放出气体后,再向瘤胃内注入煤油50毫升或来苏儿20毫升,并用小茴香100克,大蒜100克,陈醋250克,混合捣碎加醋1次灌服。●

杨玉石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131300

番茄裂果病防治方法


裂果病是很多植物都存在的一种病害,品种本身还有环境的变化都会造成裂果。番茄裂果是导致番茄品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对于种植户来说一定要采取积极地措施,从而减少自己的损失。

番茄裂果病防治方法

1、先选择抗裂性强的品种,一般中小型高桩型木栓层薄,果皮厚的品种较抗裂。

2、育苗期特别是花芽分化期要保持充足的光照,温度不要过高过低,从幼苗期2~4片叶开始,苗床气温白天保持在24~25℃,夜间在15~17℃,一直维持到定植前半个月,特别是夜温不能长时间低于8℃。

3、防治阳光直射果皮,在秋延晚栽培及早春栽培后期,下部叶片不要过早打掉,可为果实起到遮荫作用防止裂果。

4、管理好土壤水分,防止土壤过干过湿,雨后及时排水,保持土壤相对湿度在80%左右。

5、增施有机肥及质量好的生物肥以改良土壤结构,为根系的生长提供良好环境条件。因番茄喜钾肥,施入充足的钾可使果皮增厚,减少裂果,因番茄花期对钙特别敏感,在生长过程中缺钙、硼易导致果皮老化而造成裂果,定植后可定期叶面喷施钙肥、硼肥。

6、正确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使用激素时浓度不宜过大,要针对不同的品种,温度合理确定使用浓度,避免出现裂果。

7、整枝打杈要适度,保证植株有茂盛的叶片加强体内多余水分的蒸腾,避免养分集中供应果实造成裂果。

8、用85%比久1000~2000倍液喷施生长中的果实,或用1000倍液的氯化钙溶液涂抹生长中的果实,也可起到防止裂果的效果。

番茄裂果病症状

1、番茄顶裂果:指果实脐部及其周围果皮开裂,有时胎座组织及种籽随果皮外翻裸露,成熟果实脐部像猫爪子的掌面一样七翻八裂(也叫开窗裂)。

2、番茄纹裂果:指果实表面产生条纹状,根据开裂部位和原故不同,又可分为①放射状纹裂。②同心圆状纹裂。③条纹状纹裂。④番茄横裂果。

番茄裂果病发病原因

1、与品种特性有关、一般大果型、圆型果木栓层厚的品种比中小型、高桩型木栓层薄的品种更易开裂。

2、环境条件所致,育苗期在花芽分化期夜温低,尤其夜温长期低于8℃,再加上土壤干旱,氮肥偏多等因素影响,造成植株对钙和硼的吸收障碍,花器养分缺少,形成花柱开裂的畸形花和雄蕊靠在子房上的畸形花,从而结出顶裂果和横裂果。在果实发育后期或转色期遇高温,强光照射、干旱,特别是久旱后灌水或遇大雨,果皮的生长与果肉组织的膨大速度不同步时,膨压增大而出现裂果。

3、缺素所导,土壤中缺钾、钙、硼等元素,或在不良土壤环境条件下造成植株对钙、硼的吸收障碍时,也容易产生裂果。

4、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当,使用保花保果时浓度过大,水肥跟不上,也是造成子房畸形发育,或者造成局部生理机能旺盛,引起生理失调而产生裂果。

5、打顶过早,造成养分集中供应到果实而造成裂果。

西红柿的生长习性

番茄是喜温性蔬菜,在正常条件下,同化作用最适温度为20-25℃,根系生长最适土温为20-22℃。喜光,光饱和点为70000lx,适宜光照强度为30000-50000lx。也是短日照植物,番茄喜水,一般以土壤湿度60-80%、空气湿度45-50%为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苛,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生长良好。土壤酸碱度以pH6-7为宜。

番茄裂果病的防治方法有很多,但是产生的原因很重要,一方面,我们在选种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些方面,从根源上提升番茄的品质,此外在种植过程中也要对环境进行一个密切的观察。

柑桔砂皮病防治方法


说到种植柑桔,大家肯定非常头疼柑桔的砂皮病。因为柑桔砂皮病非常常见,而且砂皮病的危害非常的大,对柑桔幼果、果实产量都影响特别的大。那么砂皮病要如何防治?下面和小编一起去了解吧!

柑桔砂皮病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增施有机肥、生物有机肥,适量增施磷、钾、钙肥,控制氮肥;合理修剪合理负载,协调生长和结果的关系,保持稳定的树势;防治枝干病虫,减少病虫伤口和机械伤口;土壤黏重的果园,雨季应该注意排水,并改良土壤,每年春雨土面湿润时撒施石灰,每亩150~300千克。

2、清除果园菌源,在果园休眠期进行清园消毒,刮除流胶硬块及下部的腐烂皮层和木质层,集中起来深埋或者烧毁。果树发芽前,喷石硫合剂杀菌,清除果园中的枯枝、落叶集中到果园外烧毁,减少病原。

3、树干刷白:冬夏季节进行主干刷白,防治流胶病发生。刷白剂用生石灰12千克、硫磺粉1.2千克、食盐0.3千克,加水30千克搅拌均匀,调成黏糊状即可刷白。干旱时,应及时给芦柑果树灌水或薄施粪水;秋季采果后及时施肥,结合运用闽台芦柑综合改造技术进行科学修剪,保证果园通风透光,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4、病树防治、治疗:在每年春季的45月份,要注意检查病株,及时刮除病变部分,尤其应该注意刮除病健部位交界处的黄褐色病带,让刮除处裸露3天后再涂上波尔多液或50%托布津100~200倍液,效果好。

柑桔砂皮病主要诱因

1、果园通风条件差,长期湿度大以及适应的温度下易发病。砂皮病在4-9月份最为流行,是因为树脂病病菌的发育室温是15-30C,并且此时雨水充沛。

2、树势弱易发病,特别是土壤酸性强、粘重、砂化等原因不利于果树生长造成树势弱的易发病。

3、缺钙、硅元素树易发病。

4、树体机械性损伤和冻害造成大量的伤口易发病。

5、偏施氮肥,会加重此病发生。

6、冬季清园不彻底,因此为来年发病提供了病源。

病害流行规律

柑橘砂皮病全年流行,在开春春梢萌发生长时,危害新梢;谢花之后,4月中旬到5月中旬(梅雨季节)就开始危害幼果;5月中旬到6月中旬主要危害夏梢和果实,其中多以危害果实为主;7-8月份叶片、枝梢、果实均会危害;9月份主要是危害秋稍和果实。

很多经销商都推荐使用代森锰锌,但是大多农户反应防治效果并不大,这是因为代森锰锌属于病害发生之前使用的保护剂,发病严重后喷洒作用不大,所以还是应该根据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在加强栽培管理的基础上,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药剂进行综合防治。认真做好冬季清园和春梢的防治工作,减少果实受害,由于春梢抽发较整齐,而5-6月幼果期常遇雨季,夏、秋梢抽发不整齐,菌源丰富,发病较重,较难防治,因此,春梢是1年中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

整形修剪

整形修剪是依据树体生长特性和栽培目的,结合自然条件和管理技术水平,通过一定的外科手术等方法,将果树调整成具有相当稳定树形及生长发育空间的一项技术措施。柑橘整形修剪的目的是早结果、多结果、结好果、长结果。正确的整形和修剪能促进树体生长,使之尽早成形,尤其是果树枝干分布合理,树冠通风透光,树体结果稳定,这便于田间管理,提高生产工效,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对不同树龄的树来说,幼树尽量做到早结果、早丰产;成龄树做到优质、丰产,延长结果期限;衰老树种尽量做到及时更新,促进生长,保持产量。

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都对柑桔砂皮病的防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虽然柑桔营养美味,食用价值非常高,柑桔每年的产量也比较高,但是种植柑桔一定要防治好病虫害,不然对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580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