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池塘解毒

yz023.com
各位养殖朋友早上好,河蟹养殖我们要从细节着手,降低养殖过程存在风险,提高养殖效益,河蟹前期解毒很重要,河蟹池塘的毒素从哪里来,如何针对性解毒,我们将对以下讲解。
1.去年小龙虾行情低迷,混养发病严重,导致养殖好多老板都用菊酯或者敌百虫清塘,小龙虾被杀死了,池塘毒素残留也严重。如果解毒不彻底容易导致河蟹苗种死亡。如果用菊酯和敌百虫清塘,建议先打水洗塘,把水放掉,然后用解毒灵解毒一次,在放苗前一到两天再用解毒碧水安解毒。
2.还有部分老板去年池塘青苔生长严重,年底大量使用大量用硫酸铜,硫酸铜处理青苔效果确实好,但硫酸铜熟于重金属,容易导致河蟹甲壳溃疡,严重的时候会影响水草生长。如果使用硫酸铜的,建议各位老板可以用解毒碧水安解毒,上水过后用一次,放苗前一天再用一次。
3.还有就是最近外河水比较差,首先就是亚硝酸和氨氮超标,亚硝酸盐会影响河蟹摄食,导致河蟹蜕壳困难。一般在打外河水以后建议各位老板用解毒护水宝解毒,或者用小苏打解毒,提高水体酸碱平衡,有利于后期肥水。

相关阅读

河蟹养殖要掌握科学的方法 解毒要有针对性



进入梅雨期,南京高淳的养殖户朋友喜欢用二氧化氯、碘等卤素类的消毒剂对水体进行消毒。但目前绝大多数的养殖户还是习惯于用有机酸之类的东西解毒。为验证有机酸对卤素类消毒剂的解毒效果,好润公司的技术员特以二氧化氯为例做了以下实验:
(一)实验名称:有机酸、硫代硫酸钠对二氧化氯解毒效果的实验对比
(二)实验用具:余氯测试盒、小试管(三个)、塑料瓶(三个)、吸管、刚取的塘水、“绿安”(主要成分为固体二氧化氯)、有机酸、“好水底毒净”(主要成分为硫代硫酸钠)
(三)实验步骤:
1.将三个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塘水,并依次标为0、1、2,其中0号瓶为对照组,1号、2号为实验组。(见图一)
图一
2.从3个瓶中各取5ml溶液分别加入对应的试管中,用余氯测试剂分别检测水中游离氯的含量。检测结果:余氯含量均为0mg/L,(见图二)
图二
3.用小匙分别加入等量的“绿安”(研磨成粉末)于三个塑料瓶中,搅拌均匀,静置2min,各取5ml分别检测余氯含量。检测结果:余氯含量均为5.0mg/L,(见图三)
图三
4.后将3个瓶子做如下处理:0号瓶加入2滴矿泉水,1号瓶加入2滴有机酸,2号瓶加入1粒“好水底毒净”(主要成分为硫代硫酸钠),搅拌均匀后静置2min。
5.上述步骤完成后,从3个瓶中各取5ml溶液分别测定余氯含量。检测结果:0号瓶和1号瓶余氯含量均为5.0mg/L,2号瓶为0mg/L。(见图四)
图四
(四)实验结果
由图四可以明显看出,1号管加入有机酸解毒后的效果与0号管加矿泉水(没加解毒剂)后余氯的含量没有多大区别。而2号管加入“好水底毒净”(主要成分为硫代硫酸钠)解毒后水样中余氯基本为零。
(五)分析
1.有机酸类对二氧化氯的解毒效果基本没有,而硫代硫酸钠对二氧化氯的解毒效果比较突出。
2.此次数据是在实验条件下得出,而在实际的养殖水域中,泼洒完二氧化氯后,表层水体中二氧化氯见光极易分解、挥发,余氯含量较低。而底层水体余氯含量往往较高,加之虾、蟹多数时间在底层活动,所以用完二氧化氯等卤素类消毒剂后一定要注重底层毒素的解毒,否则底层毒素就会越积越多,导致养殖动物出现各种不良反应甚至伤亡,尤其是极端天气底热、缺氧的情况下,毒素反应就会越明显。
总结:目前市场上许多养殖朋友普遍使用有机酸解毒,但通过实验不难看出,有机酸类对解二氧化氯的毒基本无效,在这里好润倡导池塘解毒一定要有针对性。
好润百科:
针对性解毒
1.有机磷(敌百虫)、菊酯类(敌杀死、速灭杀丁)等药物的残留使用碱性、强氧化性物质来解除——石灰、“超能粒”
2.三嗪类(扑草净)、水溶性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药物的残留使用氧化性物质予以解除——“超能粒”
3.卤素类(二氧化氯、聚维酮碘)等药物的残留使用硫代硫酸钠予以解除——“好水底毒净”
4.强碱(石灰)、藻毒素(蓝藻、甲藻毒素)、重金属类(硫酸铜、硫酸锌)、季铵盐类、茶皂素(茶籽饼)、脂溶性抗生素等物质的毒素残留使用有机酸、维生素B、维生素C——“好水解毒宝”、“好C-100”。
5.体内毒素(肝毒、肾毒)使用生物有机酸、各种酶、免疫蛋白类物质予以解除——“加乐福”。
6.海因类消毒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的药物残留,使用能够打破海因类苯环的物质来解除——“超能粒”
指导老师:李志国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



1.池塘选择与建设
标准塘池深为3.0米,有效蓄水深度为2.30℃的最适合生长温度,可有效降低河蟹积温,利于河蟹脱壳生长,同时提供适口的天然植物性饵料。
(2)螺类投放200只/千克,每亩放养350600只,放养时间为3月份。
(2)配套品种放养3月份每亩放养鲢鱼和鳙鱼(比例为0.5厘米,10~20尾,以有效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小鱼,减少其与河蟹争食。
5.池塘管理
(1)水质调节从3月份放种水位为0.57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南瓜、小麦、玉米为主,小鱼为辅,投饲量占蟹体质量的5%~10%(其中动物性饲料占10%-15%);8—9月份,以动物性小野杂鱼为主,辅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投词量占蟹体质量的5%~8%。6—9月份投喂词料量,根据天然饵料和天气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吃饱吃好。
(3)病害防治早春因水质清瘦,要注意防治青苔,可施用“青苔净”,在晴天的中午用喷雾器喷杀。不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在7—9月份使用强氯精、二溴海因进行防治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生态养殖病害的发生率较低,平常注意调节水质,pH值保持在7.5~8.8。平常投喂的饲料中添加3%~5%的大蒜,以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解毒不彻底导致河蟹苗溜边上网有伤亡的处理方法



一直以来,河蟹养殖前期由于解毒不彻底导致的河蟹伤亡比较大,河蟹易出现溜边、上网、残肢、断爪等,甚至蜕壳时间延迟,尤其在四、五月期间蜕壳不规律,严重影响河蟹早期的成活率。根据如下案例,希望可以引起养殖朋友们在河蟹养殖前期对解毒的重视。
(一)池塘基本情况
临淮镇胜利村董老板的池塘面积10亩,池塘平底无沟,平均水深50cm,池塘水清,池底大部分有地皮。其池塘一头用网围了一个面积2亩的小区域(当地叫法,小围子),里面水位30cm。
3月5日用某厂家清塘药物(菊脂类)进行清塘。
4月3日放入200斤苗进池塘的小围子里,蟹苗规格为80只/斤,放苗前未试水。
4月8日到塘口发现,蟹苗有残肢断爪(图1)、上网(图2)、溜边(图3)、死亡等现象,并且池底有未吃的鲜鱼(图4)。
经了解,蟹苗放进池塘即出现上网、溜边。经询问得知:放苗后的第2天用了大苏打(硫代硫酸钠),4月7日和4月8日用了有机酸解毒,上述现象未得到缓解。
4月8日取水样经水质电解仪检测,池塘水中农药残留较严重(图5)。
图1残肢断爪的蟹苗
图2蟹苗上网
图3蟹苗溜边
图4池底未吃的鲜鱼
图5瓶中所示蓝色部分为农药残留
(二)处理方案
池塘水位较浅,结合河蟹病症,判断出董老板的池塘蟹苗上网、溜边等现象是由药残和气泡病共同引起,遂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4月9号上午“好运-CC”6包抗应激;下午干撒“超能粒”10包解毒。
4月10号上午“神力碳”10包和“藻得力”2包肥水。
处理后不见蟹苗有上网、溜边等现象,蟹苗摄食正常,并开始蜕壳,同时水肥起来后青苔的生长受到抑制。
(三)案例分析
1.清塘药物主要成分为敌杀死,属菊酯类,在水中残留时间长,对虾蟹类毒性危害大。本地常用敌杀死清塘,未解毒或解毒不彻底时蟹苗会出现残肢断爪、上网、蜕壳推迟、死亡等现象。
2.水清、水浅并且水草或青苔等绿色植物较多的池塘,在晴天的下午容易发生气泡病,河蟹出现不吃食、溜边、蜕壳后死亡、继发细菌感染等现象。
“好运CC”含有维生素C能够抗应激,增强蟹苗体质。“超能粒”的主要成分是高铁酸盐,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够打破敌杀死的苯环结构,能彻底的解除“敌杀死”等菊脂类的毒性。“神力碳”和“藻得力”肥水后水体透明度降低,可有效避免气泡病的发生及缓解其危害。

河蟹池塘养殖改良技术



河蟹养殖发展至今,降本增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一是以提高完善技术水平来降低成本(提高回捕率);二是以加大其它名优品种套养求增加收入。围绕“降本增收”,本文结合养殖实际,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河蟹池塘养殖改良技术。
1、水草种植问题
改品种单一为多品种栽植,伊乐藻在蟹池种植运用较为普遍,但近几年来从一些专业河蟹的养殖效果来看并不好,与蟹池中后期无水草或水草覆盖率低密切相关,这主要是伊乐藻不耐高温,往往难以渡过炎夏。因此,建议蟹池水草种植宜轮叶黑藻或伊乐藻为主,适量搭配黄草、苦草、蕹草、青萍等,品种多不仅提供河蟹摄食利用的天然饵料营养丰富,而且可以是整个河蟹养殖期易于维持较好覆盖率(60%~70%)。如果只种植伊乐藻,宜在5月下旬6月初形成优势后,用拖刀等割去头部20~30cm,让其在高温季节(7~8月)处于水表层下20~30cm,避开高温强光,防止枯头烂根。水草过密覆盖率超过70%以上,应进行疏除留出一定数量的无水草通道,有利于水体流动、增加溶氧。
2、青苔控制问题
蟹池种草投螺,吸收水体大量营养,水质清瘦,易引起青苔大量滋长,而目前市场绝大数除青苔药物对水草也有毒害作用。因此,要改变蟹池水质不要肥度的错误观念,在水草种植前池底应适量施入经充分发酵的有机肥,或者在浅水区域设置堆肥,晴天3~5天翻耙一次,保证池塘水体在养殖前期,主要是春季2~4月有一定的肥度。透明度30~40cm,减弱青苔生长旺期3~4月必须的光照,同时改以往清明前一次投螺400~500kg/亩为2次投放,即清明前100~150kg/亩,5~6月300~350kg/亩;水草种植如伊乐藻也可在河蟹放养前种植少量,待发棵后5月移栽扩种,以免前期因螺量大、小草多水质偏清。药物控制青苔,应在青苔萌发初期,采用硫酸铜拌湿泥在青苔滋长点投施(用量硫酸铜150g/h亩),5h后适当换水。前期早春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不仅可控制青苔,而且满足青虾生长要求,提供天然饵料,促进提早上市和繁殖出苗成活率,提高青虾产量。
3、饲料投喂问题
在养殖期各阶段,根据河蟹营养要求和水质要求合理投饲;在梅雨季节(光照少,水质变化大)、高温季节(有机物污染程度大),应充分利用鲜活天然饵料(水草及期附生水生物螺、蚬、蚌等)和发挥河蟹较好的耐饥特性,减少人工投饲量,控制在正常投饲量的30%左右,防止河蟹暴食,减轻污染,应用颗粒饲料:水中稳定性适当(2~3h);添加酶制剂,增加外源性酶辅助消化;相应增加投喂点,饲料利用及时,吸收转化率高,污染相对减少,有利于水质管理和疾病预防。
4、溶氧问题
蟹池的溶氧易被养殖专业户所忽视,一般认为其不易缺氧,即使缺氧,河蟹会自动调节爬草上岸,不会产生多大影响,事实上河蟹底栖为主,长期生活在水体底部溶氧最低的水域,其正常生长和抗病能力极易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做好3项工作:
4.1合理的水深。水体溶氧与水层深浅有关,一般水体中在2~2.5m透明度以下水层,其溶氧量很低。蟹池结构设置宜深浅结合。浅滩区域(0.5~1m水深)占50%~60%,既满足河蟹对水体深浅的生物学要求,又营造出浅滩区域(河蟹寻食、脱壳等活动区域)底层具有较高溶氧量,适应栖息活动的要求。
4.2前期3~5月经常逐步添注新水,6~9月应增加进水量和换水次数(晴天下午1~4h,阴雨天半夜或凌晨),形成一定时间内的水体微流,保持水质清新。
4.3在梅雨季或高温季节。气压低、光照少、水质差的时段。除常规进水增氧外,根据水质变化及时投施化学增氧剂(一般傍晚时),如颗粒型增氧剂过碳酸钠,可沉降底部缓释活性氧,增加底层水体溶氧,特别适宜河蟹底栖的要求。
5、水质调节问题
除常规水质管理外,应特别注意梅雨季节后,水体的pH值变化,江南雨多偏酸。尤其是淤泥相对厚或水草生长不茂盛的池塘,及时泼洒生石灰一次调节pH值,用量8~10kg/亩;同时蟹池经过河蟹蜕壳旺期3~6月,水体中钙或其它河蟹蜕壳必须矿物质含量下降。在中后期应必要增加补充,或饲料中适量添加。
外界水源易受工业污染和富营养化的影响,所以河蟹养殖中可以采用微生物制剂改善自身水体环境。如用EM等,但如果使用方法不当,也会出现负面影响,高温季节全池泼洒会加剧伊乐藻类的腐烂。微生物制剂施用后,在短期内大量繁衍增殖自身耗氧会引起水体溶氧的变化,为防止缺氧和提高生物有效性,一般宜在晴天中午10:00左右开动增氧设施的前提下,使用或施用后1~2h辅用颗粒型增氧剂(过碳酸钠);7~8月高温季节改泼洒法为拌泥抛入池底法。既改善底层水质,又避免对水草的影响。同时微生物制剂不能与消毒剂、抗生素等同时使用,以免丧失功效,须在此类药物达到安全期后随即应用,以迅速恢复水体微生态平衡。
6、放养模式问题
如果盲目加大河蟹放养密度,不仅增加投入成本,而且养成规格小、价格低,水体良好的生态环境也难以实现和维持,造成管理困难、病害增多。因此建议在河蟹亩放600只/亩(规格120~300只/kg)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套养名优品种、数量,如:青虾8~12kg/亩、花白鲢20尾/亩(规格1~2尾/kg)、尾/亩(规格20~40尾/kg),可在不增加投饲的前提下,鳜鱼12~15尾/亩(规格5cm以上)、鲌鱼6~8尾/亩(规格12cm以上)等增加附带名优产品的产出,提高蟹池养殖收入。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83039.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