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辛万苦把河蟹塘的水肥起来,你居然告诉我肥错了!


春季快要结束,养蟹正值肥水,很多养蟹朋友问:什么样的水才是符合养殖要求的好水?
其实早期肥水,有三怕:
①怕肥不起②怕肥过头③怕肥成一塘水华
前两点的怕,只是肥水用料多少及塘口PH稳定性高低的问题,今天不作细说了。下面重的说说,水肥成水华的问题及其危害。
水华是水体中,各种良莠藻类大量生长或聚集并达到一定浓度的现象,是养殖塘口水体富营养化和特定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裸藻,隐藻所占比例超过75%,什么叫裸藻?它是古代原生动物眼虫的植物学名称,因为眼虫同时具有动物与植物两种特性,它是一种“原生动物”,但同时眼虫细胞又有含叶绿素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所以植物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原生植物”。由于眼虫细胞没有细胞壁,植物学家给它起了另外一个名字——裸藻。
一般情况下,裸藻及隐藻水华多发生在静水、有机质丰富的养殖小水体,塘口及长期无法换水的养殖塘口。一般的河沟、江河流动水体较少见。在江浙皖等养殖区裸藻适宜生存的温度范围很广,水华形成的适宜温度为16℃-35℃,生长时间横跨春、夏、秋三个季节,尤以4,5月份为苏醒期,6、7、8、9月份生长最爆炸期。
养殖塘口中裸藻水华颜色呈绿色、蓝绿色,很多养殖朋友,看到了水华,常常误会为蓝藻中的铜绿藻。其实,裸藻,隐藻,甲藻这点跟蓝藻引起的水华很像,较难鉴别,可通过测量pH进行鉴定,裸藻绝大多数生长于pH值6.5-8.5之间的水体,蓝藻大量繁殖时,一般pH值多在8.5以上。另外,裸藻水华有时也会出现红褐色(俗称“铁锈水”)或者酱油色(这样的现象多发生在养殖塘口中后期和藻类老化塘口,隐藻,甲藻比例过高死亡形成倒藻现象)。
春,夏之交,气温,天气变化大,一般肥水过头或长期不换水的塘口,裸藻对温度突变很敏感,抵抗力差。当遇到恶劣天气或环境变化较大时,裸藻比蓝藻、绿藻等更容易突然集体死亡而发生倒藻现象。裸藻大量死亡后,水体中死藻分解会释放藻毒素,不仅败坏塘口水质,还会造成蟹虾泛塘上岸扒边、严重的会造成蜕壳期蟹虾死亡。
相关视频资料:
目前,水产药品不能用安全剂量针对塘口裸藻,隐藻等原虫藻类水华进行杀灭。实践证明,各种杀藻,及消毒药物在蟹虾安全浓度内,很难杀灭裸藻群体。另外,因为裸藻具备自主游动能力,其前端长有一根鞭毛,可通过摆动进行运动,用药物杀灭时,会迅速逃离高浓度药物区域,在药物浓度低的池塘中部或底部避难,待药性消失后,又可重新大量增殖,造成用药后效果不明显。是春夏季养殖塘口造成浑浊,水草少光合作用,挂脏,生长缓慢的各种诱因之一。
蟹塘裸甲藻爆发
笔者在苏北,盐城,淮安,苏南宜兴,常州,裸藻大量繁殖的养殖塘口连续三年春夏季跟踪发现,,在目前,各养殖区在养殖模式与养殖环境评估中,一但发现裸藻,隐藻等藻类比例过大。可以判断,水体属于比较清瘦的,早期肥水的肥力及营养,基本喂了它们。因为它们抑制了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使得水体清瘦。
那么,我们如何有效控制塘口裸甲藻滋生呢?
目前,养殖塘口裸藻水华的调控方法主要分三类:
①类是生态生物控制方法:追加塘口伊乐藻的植栽量适量水生植物;定期换水,引入新藻源培养其他藻类,让塘口藻相多样化;每亩提倡是混养鲢、鳙、(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一般每亩放5尾半斤以上;还有就是多投放螺蛳。
②类是干涉物理处理法:塘口要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每周中午,气温高时开2小时左右水泵机1-2次,增加水体交换;水源无法及时更换的塘口,要使用絮凝,吸附型底改进行定期清洁塘口水体中富营养化成份,使用后注意调节PH;
在天气变化大时,在塘口下风口,也可进行人工捞取,或用二氧化氯泡腾片化水扑杀。但是劳动强度较大。
③类是化学药品抑制法:目前,抑制裸藻在塘口滋生,首先要调节水体pH值,利用裸藻对pH值敏感的特性,抑制裸藻生长;另外调节塘口盐度,裸藻大部分生长在淡水中,对盐度敏感,可在裸藻集中的下风口区域,早晨5点或晚上7点,泼洒粗盐(5-8斤/亩)进行抑杀,前提是必须使用阳离子絮凝剂进行絮凝;也可使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消毒剂或灭藻剂在裸藻集中区域泼洒杀灭,但是蟹虾脱壳期禁用。目前,化学抑制方法虽然快速,但千万不可以在雨后,降温等裸藻衰败期使用,以免造成人为倒藻现象发生。
裸甲藻,玩命生长
什么叫塘口倒藻现象?
倒藻就是大规模藻类集中死亡。
塘口内生态失衡,引发裸藻水华倒藻后,我们根据程度死藻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处置方法也各有差异。
①期表现是:塘口水色变化不大,只是在下风处有绿色或褐色藻沫,是少量裸藻死亡的结果,水质指标无变化,基本正常,蟹虾摄食、生长正常。
处置方法是:补充有益藻类,补偿碳酸源,调整藻类比例,补施有利于绿藻生长的专用肥微肥及氨基酸,加大换水时间。
②期表现是:塘口水色变化仍不大,只是颜色发暗,下风处藻沫很多,氨氮、亚硝态氮略有升高,水质混浊,悬浮有机质多,微镜观裸藻活力差,有死体,蟹虾出现摄食量差,拒食现象晚间开始出现蟹苗上岸,扒边现象。
处置方法:可适当停止投喂二,三天,对塘口投放吸附型底改调节水体,使用有效解毒针对剂硫代硫酸钠对底泥进行中和,待蟹虾摄食好转,投施一次消毒剂,控制塘口底泥细菌数量,之后3天,可重新培水,调整塘口生态系统。
③期表现是:水色变化很大,由蓝绿色或红褐色变为灰绿色或灰褐色,水体分层,发暗下风处藻沫很多,面积很大,腥臭味很浓,悬浮的有机质很多,水质混浊似稀粥状,蟹虾基本不吃料,多在水面,草头,或开始上岸,鱼呈浮头状,死亡增多。
有效处置方法:到了三期已经处于晚期阶段,无法进行直接用药,最好的办法是大泵换水。
最后,笔者对于出现春夏季裸藻水华的大闸蟹,小龙虾塘口,总结了几点有效处理方法:轻微症状,水发白浑,提前在池塘下风口三分之一的区域,定期泼洒灭藻剂(含二氯成份)进行杀灭,如,视情况使用1-2次,如果是塘口情况重可改用XXX+粗盐进行泼洒。用药后有条件的进行换水,没有条件的注意增氧,保证溶氧充足。等水质平稳,水体温度20℃以上时,可隔5-10天后使用芽孢杆菌调水一次,对于老塘口淤泥多,无法晒底的塘口,隔15-20天再进行积极肥水,促进水体自净。
裸甲藻爆发如何处理?
结束语:
养殖塘口水华的控制,关键在于平时的调控,注意定期调水消毒,一般1个月要进行一次消毒(碘剂及戊二醛类),肥水,上半月消毒,下半月则要使用肥水营养。对于经常起水华,老化过肥的池塘,无法过水的塘口,在消毒时建议使用二氧化氯而不要使用碘制剂,因为水肥,浓度大的塘口,使用碘制剂消毒,不能兼顾抑制藻类生长,对塘口水体透明度效果不好。
最后,希望我们的建议及养殖基础知识仍给大家一点有益的参考。谢谢大家!

相关知识

河蟹塘水经常肥不起来,藻类缺乏,如何处理?



养殖朋友们,螃蟹已经开始陆续的脱第一次壳了,但春季气温还不是很高,大部分的池塘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肥水肥不起来,池塘水质清澈见底,有的部分地方长有大量青苔、泥皮,池塘里面水珠遍地都是,有此水珠,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肥料使用后,没有效果。这样的问题面临绝大不分养殖户。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解决方案,仅供参考:(水珠也俗称鸡花、属枝角桡足类)
池塘里面水珠太多,抑制藻类的生长,肥不起来水是有一定原因的,单胞藻类是水珠的天然饵料,它将藻类大量摄食,导致水质清澈、白浊、青苔泥皮疯长等问题出现。
螃蟹在脱壳期间尽量避免用刺激性要物,补充电营养维生素,补充钙镁离子,促进螃蟹的生长脱壳。
根据观察,水珠过多,可以将水珠杀掉一部份,在来进行解毒培水,药物尽量选择刺激性小或无刺激性。可用药物进行局部杀灭,或沿池塘边使用喷雾器均匀泼洒一圈,2天后再解毒培水。
水珠有丰富的营养,是鱼虾的开口饵料,鱼苗场、虾苗场所用的丰年虫就和水珠属于同一科属,如果水蛛实在太多,也可以放养适量(每亩10-20条)体长3-5厘米的鲢鱼、鳙鱼或罗非鱼、对虾等来摄食水蛛。达到抑制水珠生长。
处理鸡花后进行培水培藻,先进行解毒,可以使用果酸、有机酸等系列产品,在进行施肥,可选用氨基酸精华液(2瓶)加上富藻2号(一桶)加上多肽益生菌(1袋)晴天浸泡3小时,在进行全池泼洒。用10亩。
配合益生菌同时能够不充池塘微生物种群,使池塘菌相达到优势,形成菌藻平衡,能对池塘底部的有害菌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
如果水质清澈,底部长有青苔和泥皮,这时候一定要进行处理,不然在下多少肥料都是浪费,青苔生长一般在水比较清澈的水中,青苔喜阳,阳光照射强烈,青苔繁殖快速,吸收池塘肥料,会抑制住水槽和螃蟹的生长,但青苔在没有阳光下是不能生长的,所以只需要阻断阳光,就能抑制住青苔的生长。
可用腐植酸钠进行遮阴,阻断阳光,青苔结合不了光合作用,自然死亡,腐植酸钠还能有一定的肥水效果!

河蟹一壳:我拿生命陪你赌,你怎舍得让我输



既然我们了解了容易出现的问题,就要及时的去预防,预防才是硬道理
①对于水体偏瘦问题,我们要及时的肥水,关键的一壳要用看的见效果质量高的产品,比如纳米黑金加绿爽,一组十亩全池泼洒,不但可以肥水而且可以预防青苔
②对于虫多的问题,很明显在蜕壳期间是不宜杀虫的,对河蟹有一定影响,要么提前杀,要么退完壳之后杀,那么中间我们该做什么呢,注意增氧,勤巡塘,必要时用原子氧
③普遍的养殖朋友都知道壳子的重要组成元素是钙,蜕壳我们是不是要补钙呢,答案是肯定的,提前补钙,比如补钙素或者应激硬壳灵
④对于天气的突变,我们无法改变,那么只能从自身去改变,来增强河蟹的体质,让它们有一定的抗应激能力,应激硬壳灵加抗激灵加黄金多糖,补钙抗应激增强体质三管齐下,还怕河蟹蜕壳出现问题吗
一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部分养殖朋友都应该了解,决定后期产量的重要环节,要想保证成活率,就不要在乎眼前的小投资,付出跟回报是成正比的,希望养殖朋友们能够重视起来

河蟹塘口缺氧如何辨别?不怕,我有七板斧



塘口缺氧如何辨别?
想必说起塘口缺氧想必大家都不会感觉陌生,在今年高温闷热的时候,很多的塘口出现了塘口缺氧的情况,严重的导致塘口青虾、鳜鱼、软壳蟹甚至成蟹出现死亡!所以老潘借这次机会给大家讲讲塘口缺氧如何辨别,在这里给大家”潘门弄斧“——七板斧!肯定够大家用的,哈哈!
如果塘口缺氧没有及时发现
将会带来极大危害
七板斧
1、第一板斧——开门见山
(蟹塘的高科技:仪器直接测溶解氧)每天气温在25℃时,早上6点,晚8点,特别是天气闷热,气压低的时候,一定要直接用仪器检测水中溶氧高低。做到心里有底,溶氧药常备,多点位,下层水测试。
2、第二板斧——一清二楚
每天太阳升起一竿高,在顺光东向
4、第四板斧——不可含糊
夏春之季,新苗入塘不久,每天要中午观察水中悬浮物的多少,如果水中悬浮物较多,也说明水体处于缺氧与亚缺氧状态。先要测试pH值,找出用药方式,合理调底,然用跟进溶氧剂,必须停止无机肥使用肥水;
5、第五板斧——明察秋毫
春夏的晚上,保持巡塘习惯,及时观察是否蟹有爬边、爬塘,上草头,螺丝上边等现象,如果有,也说明水体处于亚缺氧状态。立既多点抽水换水。用药放氧;
6、第六板斧——习惯成自然
每个星期,在苗下塘后经常检测PH,如发现PH突降或逐渐下降,则说明水底缺氧。保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7、第七板斧——稳坐中军
夏,秋高温天气,早晚观察水面有没有气泡溢出,如果有,则说明水底缺氧。这还是高亚硝酸盐的表象,一招不慎,全军覆没这是最致命的大祸临头!
这个季节,养蟹的老大们,即使你们再想老婆,这个高温时期,请你们还是要多陪陪螃蟹,老婆有空调,螃蟹可在水中漂啊!这可是要你们在中军帐做应急的啊!
好了,苦日子一过,你轮下的7板斧一定会招招有用、步步成功的!
好了,今天老潘我就扒到这咯!
让我们下期再见!

河蟹塘新开塘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特种水产也渐渐走进了大众的餐桌,尤其是很火爆的河蟹。在常州河蟹套青虾最高亩效益可达两万多,在兴化河蟹精养亩效益最高可达一万左右。同时办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养殖河蟹效益的提高,河蟹价格持续上涨。许多朋友也发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途径——开塘养螃蟹,那么新开塘口要注意什么呢?
1、塘口的土质的选择
河蟹是底栖生活,运动方式是爬行动物,所以土壤的土质非常重要,一般选择沙壤土。黏土保肥能力好不易漏水,但透气性差,土壤与水体之间营养物质交换慢,如果后期底质不好,河蟹底板会变黑且细菌细菌易滋生。沙土底质不易滋生细菌,但保肥能力差水中颗粒物少,水体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交换慢。壤土适中,是比较良好的土质。
2、塘口池坡的设计
池塘池泼比约1:2~3,池塘面积在20xx,苏州蟹农张云荣养殖大闸蟹已经8年了,一共承包了78亩的养殖水域,因为高温天持续,大闸蟹的生长受阻。“最高温的时候,35度水温肯定有的,螃蟹就烫死了啊。”原本受天气影响,张云荣会有不小的损失,但今年苏州推出大闸蟹高温指数保险,保险费用由蟹农出资30%、政府出资70%。张云荣花8000元投保了70亩养殖水域,根据保险合同,获得了7.7万多元的理赔金。创新保险扶贫参与形式,从而增强养蟹户抵御风险的能力,让保险助力养蟹户走上致富路。

一张航拍图片告诉你,河蟹五壳面临的最大威胁



上面这张图片是笔者于20xx8月7日在洪湖某河蟹养殖集中区拍摄的。
透过这张图片,您发现了什么问题?
水草满塘?
蓝藻爆发?
还是水浑?
这张图片是8月6日在某河蟹养殖池塘拍摄的。养殖面积15亩,水草覆盖率90%以上。河蟹顶壳死亡,有蜕壳现象。5号发现死蟹20多只,6号上升至200多只,7号死蟹100只不到。三天的时间,河蟹死亡300只左右,直接经济损失5000元!
后来,水世纪技术员到达现场,通过检测发现,下午溶氧达到12.21mg/L,白天溶氧过高,夜间耗氧严重,pH值过高,直接导致河蟹顶壳死亡。同时,钙离子偏低,需要补钙。
下图为8月6日17:30该池塘的水质数据。
基于以上数据,技术员开具的解决方案为:
第一天:使用原子氧,加增氧泵,抽循环水;
第二天:拉草,只保留40%的水草,全池使用全效底改片;
第三天:使用强效底净分解死草等有毒有害物质,并使用活肥+补钙素,培养新的有益藻类,增加水中溶氧。
8月8日,仅看到3只死蟹!
在交流中,笔者询问养殖户,之前就没有发现什么异常现象吗?养殖户回答说:没有看见不正常现象,没有看见死螃蟹。
看吧,我们的养殖户觉得没有死螃蟹就是正常的!这也是我们整个水产养殖行业的现状,没有精准的数据、科学的技术做支撑,辛苦的养殖户们只能靠经验或表面现象来判断养殖动物是否正常。结果,很多问题都做到防患于未然,等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直接爆发了。
还有一个细节,养殖户说在拉草的时候,他在池塘中走,闻到走路带起的气泡有臭味,然后捞草发现,水草根部有的已经腐烂了。他自己也觉得可能是缺氧导致的,因为没有数据支持,就没有及时处理,也不知如何处理。
水草过密
这个养殖户是幸运的,他遇到了水世纪的技术员,及时帮他检测到水质最核心的数据,并准确处理,第一时间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
这就是检测核心水质数据的价值!
没有准确的数据做支撑,搞水产养殖,永远都是稀里糊涂的赚钱、稀里糊涂的赔钱。有了准确的水质数据,可以从10亩发展到1000亩,没有数据,也可能从1000亩缩减至10亩!
其实,这个池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水草过密导致昼夜溶氧、pH差异过大。如果你以为这只是小概率事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缺氧、溶氧、pH差异大已是普编现象
通过近期的走访,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池塘都面临着早晚溶氧、pH值差异过大,蓝藻爆发、水质混浊、河蟹体质不佳的现象。甚至有的池塘一直在死螃蟹,但是痛心的是,养殖户们都习以为常了!
7:30,表层溶氧3.37,底层仅为0.62!
河蟹4壳基本结束,5壳也很快到来!大家都知道,5壳翻倍率决定河蟹最终的规格、品质,也就是最终的收益!所以,千万不能放松警惕!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讲,真正的战争才刚刚开始!
当前时期,河蟹池塘管理的重点仍是溶氧、水草、体质、弧菌等。
溶氧:溶氧和pH值永远是水产养殖的核心。只有溶氧保持在5-8mg/L之间,pH值保持在7.5-9.0之间,且日均变化值不超过1,河蟹池塘才会稳定。这两个指标就是你管理的结果!
水草:最近温度持续升高,河蟹池塘的水草管理变得尤为重要。高温天气,大多数伊乐藻池塘已经出现烂草坏水情况,水发黑发臭,鱼、河蟹出现大量浮头上草情况。此时应该加量使用强效底净,三天两次,快速有效的处理黑臭水情况。然后使用水博士+解毒灵快速解除草烂产生的毒素,再7天使用一次强效底净。定期使用活肥+黄金益菌素B型培藻培菌,稳定水体预防蓝藻!
轮叶黑藻池塘,注意控制水草的长度以及密度,上浮的草早及时打捞,出水的草早及时割草打头,控制在水下20到30厘米,割完草后及时使用强效底净进行改底,隔天再用护草灵颗粒+磷酸二氢钾补充长草微量元素,快速长草发新苞子,最后用蟹草肥B型进行控草。当前阶段的水草密度应该控制在40%左右。水草过厚的池塘易造成清晨缺氧,pH值持续走高的现象,大大降低了五壳的存活率以及翻倍率!
用了护草灵颗粒的水草
体质:5壳阶段涉及到压黄增重,一般建议投喂高蛋白的饲料,比如专门的压黄料。同时配合冰鱼、粗粮等搭配投喂。饵料的投喂量一般可以维持在5%-6%个点左右,具体投喂量根据塘口的吃食情况、天气、蜕壳高峰期做临时的调节,这个就需要每天做好巡塘的工作,检查吃食情况,及时的调节。投料的时候尽量在塘口开出固定的食道,形成固定的投喂地点。食道的条数根据塘口面积合理设置即可。河蟹5壳因需要保持一个较高的饲料蛋白点的投喂,对河蟹肝胰腺的压力较大。需要按疗程做好河蟹的保肝保健工作,在投喂饲料的时候配合肝肠舒投喂5-7天。
弧菌:近期少量塘口已经出现河蟹死亡现象,仔细摸索排查,可以发现大多数死亡河蟹伴有鳃发黑、轻微肠炎、水肿顶壳等现象!弧菌检测结果表明大多数池塘弧菌较严重,再加上五壳即将到来,河蟹营养需求变大,饲料冰鱼投喂量加大,河蟹肝脏,肠道负荷增强,建议定期使用超碘进行杀菌,外泼弧菌天敌+应激硬壳灵+黄金多糖,补钙控弧菌,再用肝肠舒保肝护肠,补充维生素,大大增强河蟹体质!
再次强调,溶氧和pH值是平时管理的结果,管理方式正确与否决定了这两个水质指标是否正常!河蟹五壳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溶氧、pH值昼夜差异大、水草过密、腐烂、河蟹体质等问题。请务必实时关注这些指标,平稳前进。
感谢北京水世纪洪湖大区李友义、范豪,孝武大区翁建江、陈以强提供的帮助。

河蟹塘长了蓝藻,你该这样做 !



近些年来,河蟹养殖到了中后期,池塘都会暴发蓝藻,并且每年呈上升趋势,市场上随之出现一些杀蓝藻的“特效药”受到大部分养殖户青睐,但是用完以后,发现效果并没有那么理想,这样反反复复的杀蓝藻,最后导致高温期还没过,池塘已经没有了水草,同时诱发其他问题,比如河蟹大量伤亡、缺氧、水变等,严重可导致泛塘,给河蟹养殖带来灾难性的损失。经过多年实践总结,池塘暴发蓝藻不一定要杀,只要处理控制方法得当,就不会对养殖造成危害。现将方法总结如下:
一、蓝藻暴发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不合理施肥
每年7、8月份气温较高,投喂量也较多,残饵、粪便增多,水生生物代谢加快,会造成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当磷肥施用过多的时候,水体中氮、磷都比较多,蓝藻容易暴发。
2、外源水带入
外源水中有大量蓝藻,养殖户通过打水、换水,把蓝藻带入池塘,再加上长期低氧、水草活力差、底部污染严重的环境,导致蓝藻暴发。
3、水位浅
蓝藻在高温,强光下的生长速度会比其他藻类生长速度快,在7-8月份,水位浅的池塘光照强度大,水温升高快,这时其他藻类生长受到抑制,而蓝藻能继续生长。
4、池塘环境差
蓝藻暴发是判断水质污染的一个重要指标,蓝藻易老化死亡,形成水华,水质恶化,溶氧降低,恶劣的环境造成其他藻类无法正常生存,而蓝藻成为最后的优势种群导致暴发。
5、水体流动性差
蓝藻喜欢高pH值、静水水体,大部分河蟹养殖池塘没有增氧设备,增氧能力不足,水体流动性差,营养素不易扩散,水体容易分层,导致其他藻类难以生长,蓝藻仍能继续繁殖。
二、处理、控制蓝藻的方法
1、加大增氧力度
蓝藻喜欢相对静止的水体,通过安装增氧设备搅动水体,阻止水体分层,达到水体流动、同时增氧的目的,增氧能促进水体有机质分解,缓解藻毒素,使其他藻类繁殖。
2、合理投喂,勤改底
养殖中后期,高密度养殖环境下随着投饵量增加会导致池塘底部产生大量残饵、粪便,造成池塘底部污染,使池塘富营养化导致蓝藻暴发,建议使用“底居安”加强型5-7天改底一次,降低池塘底部污染。
3、补菌调水,补碳保草
当蓝藻暴发时,可配合使用“利生多”、“利菌多”等有益菌调节水质,有益菌在水体中与蓝藻形成生物竞争,达到以菌抑藻的目的。
水草在养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草可以吸收水体中残饵、粪便等代谢产物降低池塘污染,同时也能达到遮荫、调节水温、增氧的作用。水草长势良好直接关系到池塘水环境的好坏,“活力碳”可有效为水草提供生长所必需的碳源,促进水草生长和藻类繁殖,和蓝藻形成竞争。
4、定期解毒
蓝藻死亡后,释放大量藻毒素,这些物质积累到一定量时,会引起河蟹慢性中毒,同时也会影响其他藻类生长,因此定期使用有机酸“碧水安”解毒,可有效降低藻毒性,缓解河蟹等生物中毒现象。

河蟹塘虫子多不是虫子的缺点,是你的缺点啊!



蟹塘小白虫子
每年春季,自2月底左右开始,春季水温逐渐上升,大闸蟹养殖塘口最怕的问题,有三点:
1、水浑,白浊
白天,近看水色还有透明度,稍远观察,明显发现塘口水色有种白茫茫的感受,明显有种不通透的感受,对水质测试:pH正常偏高,有的塘口略有氨氮,亚硝酸盐存在。晚上,使用电筒照射水体,会发现大量水生虫类及浮游生物聚集。
观察伊乐草丛,已经开始有沾性虫卵带挂技和微藻寄生,俗称挂脏。
2、水难肥起
塘口浮苔丝藻等大型藻类或者杂藻过多,因为大型藻类能够与小型微藻类竞争水体中氨基酸,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抑制单胞藻类的繁殖和生长。此时肥水不但肥不起来还会使大型丝藻类大量繁殖,从而使水越肥越瘦,塘口水更不好肥。
塘口中浮游生物(原生动物、枝角、轮虫,孑孓,蠓蚊幼虫等)过多浮游生物及水生虫类(原生动物、枝角、轮虫等)过多,导致肥水后,培养起来的小型微藻类都被浮游生物所摄食,导致代谢性有机废物增加,塘口浑浊度增加。
另外水体PH过高或者过低,也会引发养殖动物的不稳定,导致转水性水浑!
春季多雨水,几天阴雨引发微粒土壤入水体比较浑浊,水中的悬浮物过多,作用在水中的营养元素都被悬浮微粒物吸附,从而不能被微藻类所吸收,无法繁殖,所以水肥不起来,塘口边下风口常有黑膜等死藻带形成。
3、由于水体中水生虫类,浮游生物,都进入生长旺盛期及繁殖生理期,在塘口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引发氨氮到亚硝酸盐的奔袭,对养殖塘口形成巨大潜在风险。
二、这样的情况的问题根源在哪里?
有药店专家说春季塘口的虫类及浮游生物,不会影响水质,和沉水植物草藻的生长,因为它们只是轮虫,草蚊幼虫,线虫,蠓虫幼虫,最多只对微藻类及枝角类生物有侵害(捕食)。但是,却忽略了一点,对水体中超限排污(代谢产物高氨氮的实质),从而影响整体水环境的平衡及自净功能。造成水白浊,光照透明度不高,引发伊乐藻等沉水植物生长性滞留。从而影响水体中包括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的恶化现状。
水色白浑,有虫子
三、那么春季(3月)养殖塘口有虫要杀吗?
答案很简单,杀与抑必须及时同步!
四、如何安全地解决早春季节的虫害?
很多专家推崇灯光诱捕水泵抽排法。说这样的办法省钱,安全有效。这个办法可行吗?原则上确实是可行的,但是,本办法更适合像高淳,宣城等小塘口,对虫子调控效果明显!
多年实践表明,如果在水面面积30亩以上塘口使用泵抽,本人认为功效比太差,劳民伤财,1个1.5千瓦的电机工作12小时电费不少,虫子分布太散,而且抽水有限,要完成全塘过水一遍,人工不算,没有连续2周工作,根本无法控制。
当然,也可以选择药物杀灭,但是单纯地使用苦栎碱,苦参碱,枫叶碱、杀虫抑虫,1瓶100克产品,3亩用量,30一35元左右,说是植物提纯产品,在你没有详细对这些产品做过质量分析,检验时,又有几个厂家复配时,没有加入农药有机磷,菊酯成份,提高灭杀效果?
按照幼蟹一壳时的个体,这时间内任何杀虫控藻对幼蟹虾将会产生药害。而且每亩3~4月是幼蟹脱一、二壳的关健时间点,所以在脱壳期为什么,我们不提倡,使用任何渔药店非药品控水的直接原因。
那么,目前市场上,有没有安全,高效,副作用小的治理办法呢?
养蟹者说技术服务团队告诉你!
答案是当然有,效果杠杠滴,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于塘口,你可以忽略不计!
四、这个操作办法如何操作,如何没有副作用而且安全有效?
下面告诉大家操作办法细节:
1、20xx验证北京某公司的XXXX号效果稳定可靠),1%含量的阿维菌素等。
3、每天晚上利用轮虫,线虫,孑孓,蠓虫幼虫等趋光性本能。每天晚上7:30~22点把白炽灯装好投影罩投放固定在水面1米8左右高度,投影面积5~10平米大小。半小时后,将药品浓度稀释到可杀虫剂量。使用喷雾器喷雾水体中,光投影虫类聚集区。每1小时左右时段移动一区(塘口四角),连续3~4晚上。无论塘口大小,基本上可以控制塘口虫害,水体白浊明显改善。
4、由于塘口用药区域有限,通过水体虫类的趋光性聚集后集中药杀。避免了大范围用药对塘口养殖幼蟹的伤害,又及时地改良了水体白浊化倾向,控制了各种虫类,原虫生物的爆发次生灾害。最大化减少药害对水环境的污染。从而达到绿色养殖的要求。更多的是节约对使用药品成本的控制,大量节约开支。
5、笔者推荐使用便携移动式紫外线捕虫灯头(黑灯头)同时配合白炽聚光灯组合使用,使虫类趋光性产生的效果更强。
最后,希望笔者提供的办法,能为大家在春季养殖塘口的控虫过程中,产生效益节约成本。同时又可以减轻大规模用药对幼蟹等养殖动物的侵害!
最后,谢谢大家的支持和信任!
公众账号:养蟹者说

河蟹塘很难缠,你如何正确看待它?



青苔几乎危害河蟹养殖的全过程,是个难缠的茬儿,限于蟹塘保草护草的需要,更使防除用药的选择范围变窄,基于当前的生产水平、生产条件,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些认识与看法:
一、反对捞青苔的做法,捞青苔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青苔断丝随水飘浮扩散,迅即进行无性繁殖,形成事实的事与愿违播种青苔。
二、提倡均衡科学肥水,忌肥三朝又瘦三朝,因为一旦间断肥水,娇生惯养的有益藻类会失去生存优势而转入劣势处境,让对生存条件要求相对不高的青苔(丝状藻)逮住机会迅速疯长蔓延。
三、坚持正常化培育促长硅藻等有益藻类,达到以藻压藻、以藻控藻的良好生态,尽量避免施用药物来遮挡阳光的被动做法,因为这样会同样影响池塘水草、有益藻类的光合作用、正常生命活动,影响营建好的池塘生态。
当然具体操作时,应依据塘口青苔实际发生情况,采取不同针对措施才行。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34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