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鱼类混养密养技术

多种鱼类混养密养的品种选择:

高产鱼塘放养的鱼类品种通常约有10种,其中以1~3种为主养品种,称为主养鱼,对提高全塘产量起着主要作用;其它品种则为配养鱼,依靠摄食水中有机碎屑和天然饵料以及人工饲料,是养鱼高产不可缺少的品种。这种养鱼模式,成本低,效益高。YZ023.Com

主要依据是鱼种来源、饲料供应和池塘条件等选择主养鱼和配养鱼。水质肥沃、天然饵料丰富、肥料充足的鱼塘,适宜主养鲢鱼、鳙鱼;水质清新、排灌方便、草源丰富的池塘和新挖鱼塘,适宜主养草鱼;生活污水较多的城镇近郊和村边的肥水塘,适宜主养罗非鱼、银鲫;有机碎屑多和藻类多的池塘,适宜主养鲮鱼。由于主养鲮鱼的池塘往往水质很肥,适宜多混养鳙鱼:适宜主养鲢鱼、鳙鱼的池塘,同样适宜混养鲮鱼。鲮鱼可以充分利用草鱼的残饵和粪便,故主养草鱼离不开养鲮鱼。所以,主养鲮鱼的池塘,一般是主养鲮鱼、鳙鱼或主养鲮鱼、草鱼。

选择配养鱼时要注意,除了主养鲢鱼、鳙鱼外,其它主养品种都必须把鲢鱼、鳙鱼作为重要的配养鱼类,它们应占全塘鱼总量的25%以上,以利于充分利用池塘中的天然浮游生物资源。

多种鱼类混养密养之间的关系:

1.吃食性鱼类与肥水性鱼类的关系。由于草、青、鲤、鲂等吃食性鱼类与鲢、鳙、罗非鱼等肥水性鱼类之间有互利关系,生产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两者之间的放养比例。在不施肥、精饲料少的情况下,吃食鱼和肥水鱼的比例大致为1∶1;在大量施肥投饵的情况下,养殖0.5kg吃食鱼,仅能带动0.3kg的肥水鱼。随着鱼产量的增加,吃食鱼的比例也相应加大,如667平方米净产500kg,前者与后者的比例大致为5.5∶4.5∶667平方米产750kg,曲者比例为6∶4,667平方米净产1000kg,两者比例为6.5∶3.5。

2.草鱼与青鱼的关系。由于草鱼喜欢清新水质,青鱼较耐肥水,这个矛盾可采取不同季节抓不同的养殖对象的办法加以解决。即在8月以前利用青饲料的旺长季节,重点抓草鱼吃食,争取大部分草鱼在7~8月就达到上市规格,大批轮捕上市,有利于留塘草鱼的生长。而对于青鱼,因上半年个体较小,食谱范围小,主要抓饲料的适口性,8月以后贝类资源丰富,再重点抓青鱼的吃食,促进青鱼生长,从而缓和了青、草鱼在水质和饲料上的矛盾。

3.食性和栖息水层相近的种类之间的关系。

①鲢、鳙鱼的关系:鲢鱼和鳙鱼都是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尽管鲢鱼主食浮游植物,鳙鱼主食浮游动物,但浮游动物也是依靠吃浮游植物繁殖起来的。所以如果白鲢养多了,就会吃掉大量的浮游植物,致使浮游动物难以大量繁殖,从而直接影响鳙鱼的生长。因此,生产中鲢、鳙鱼的比例一般以3∶1~5∶1为宜。但如果能经常投喂大量的粉状饲料,则鳙鱼的放养量可酌情增加,使两者比例达到1∶1。在保证鳙鱼生长的前提下,适当搭养鲢鱼,以充分利用池塘的天然饵料和控制藻类(尤其是蓝藻)的过度繁殖。为此,生产中采取以小规格的鲢鱼(尾重20~50g)与较大规格的鳙鱼(尾重400~500g)混养和控制鲢鱼的放养密度,使鲢、鳙比例改为1∶3~1∶5两条措施。

②鲢、鳙鱼与罗非鱼的关系:罗非鱼虽是杂食性鱼类,但其幼鱼也以浮游生物为主要饵料,因此在食性上也与鲢、鳙有一定矛盾。生产中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罗非鱼与鲢、鳙鱼交叉放养。上半年利用罗非鱼个体尚小,未大量繁殖的机会,重点抓好鲢、鳙鱼的饲养,让大部分鲢、鳙鱼能在6~8月就达到0.75kg以上,轮捕上市;下半年罗非鱼大量繁殖,个体增大,密度增加,此期重点抓好罗非鱼的饲养。二是控制罗非鱼的密度,随时将达到上市规格的罗非鱼捕捞上市。三是采用放养凶猛肉食性鱼类或单养雄性罗非鱼的办法,控制罗非鱼的繁殖。四是增加投饲、施肥数量,保持较肥水质,缓和食物矛盾。

③草、鳊、鲂、鲤之间的关系:主养草鱼的池塘,每放养1kg的草鱼种,可搭配10~16cm(8~20g)的鳊鱼或鲂鱼4~10尾,同时搭养50g左右的鲤鱼1尾。

④鲤、鲫与青鱼的关系:主养青鱼时,每放养1kg青鱼种,可搭养10~13cm、尾重20g左右的鲤鱼2~4尾;若投喂较多的商品饲料,鲤鱼的放养量可增加1倍,同时,还可搭养10~15g的鲫鱼1000多尾。

4.食性和栖息水层相同的鱼类一般不能同池混养。底层鱼类中,鲮、鲴、罗非鱼和鲫鱼都是以底生藻类及有机腐屑为主要食物的杂食性鱼类。在投喂较多饲料的情况下,可酌情混养,在不投饲或少投饲的情况下,则不宜混养。鳜鱼和鳢类都是以小鱼虾为主要食物的凶猛鱼类,为避免相互间的食物竞争和造成危害,不宜同池混养。

5.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一般不与其它鱼类混养。只有在小杂鱼较多的亲鱼池和成鱼池,或者要控制罗非鱼的过度繁殖时,才可混养一些经济价值高的斑鳢或鳜鱼、加州鲈鱼等。

相关知识

密鳃鱼


中文名称密鳃鱼


拉丁名称Hemiglyphidodon plagiometopon (Bleeker)

中文门名脊椎动物门

拉丁门名Vertebrata

中文纲名硬骨鱼纲

拉丁纲名Osteichthyes

中文亚纲名骨鳔鱼次亚纲

拉丁亚纲名Ostariophysi

中文目名鲈形目

拉丁目名Perciformes

中文亚目名隆头鱼亚目

拉丁亚目名Labroidei

中文科名雀鲷科

拉丁科名Pomacentridae

中文属名密鳃鱼属

拉丁属名Hemiglyphidodon

品种描述

分布地区
分布于印度洋塞舌尔群岛至菲律宾、日本、中国南海。

形态特征
体卵圆形,侧扁,被大栉鳞,侧线中断,1纵列鳞26-27。唇较厚,颌齿2行,略呈门齿状,眶前骨和眶下骨无锯齿,各鳃盖骨边缘光滑,鳃耙36+44-48,密而长,背鳍13鳍棘13-15鳍条,臀鳍2鳍棘14-15鳍条,二鳍基部具鳞鞘,尾鳍浅凹形。

生活习性
海(洋)生。

密纹条鳅


[学名]: Nemachilus vinciguerrae Hora
[资源名称]: 密纹条鳅
 
[形态特征]:
  体细且较长,略侧扁。口下位,较大,呈弧形。上、下唇较厚,唇面有明显的皱褶。上唇中央有一浅缺刻,下唇前缘游离,中央有一缺刻,缺刻之后有浅的中央颏沟。上颌中部具一弱的齿状突。背鳍起点前的体背完全裸露或仅背鳍起点处具零散的鳞片,胸、腹部裸露无鳞,其余体被细鳞。侧线完全。体侧斑纹26-33条,在前躯排列细密,向后渐宽疏。
 
[原产国家]:中国、缅甸  [原产省份]:缅甸及我国云南  [原产地区]:缅甸及我国云南  
[气候带]:亚热带  [生命周期]:  
[地理分布]:缅甸及我国伊洛瓦底江水系  
[水域环境]:淡水  
[生活习性]:
小型鱼类,栖息于河流的砾石缝隙间。

密肋粗饰蚶


中文名称 密肋粗饰蚶
拉丁名称 Anadara crebricostata(Reere)
生物代码 580020030010070003
中文门名 软体动物门
拉丁门名 Mollusca
中文纲名 双壳纲
拉丁纲名 Bivalvia
中文目名 蚶目
拉丁目名 Arcoida
中文科名 蚶科
拉丁科名 Arcidae
中文属名 粗饰蚶属
拉丁属名 Anadara
分布类型 海水,半咸水
形态特征 贝壳较大,壳厚,呈长卵形,两壳近相等。壳高52.5mm,壳长71.0mm,壳宽
44.9mm,壳表具有扁平放射肋约42条,每条肋有2条细肋组成。壳面被棕色绒毛状壳皮。韧带面棱形。铰合部平直,齿小而密,壳内灰白色。
生活习性 生活在低潮带附近。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3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