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牛增膘复壮的方法

1驱虫健胃。寄生虫对耕牛的危害很大,它争夺牛体内的营养物质,造成牛体瘦弱,还可引起肠炎等疾病。因此,必须对耕牛进行驱虫,可使用抗蠕敏或敌百虫等药物。还要对耕牛进行健胃,以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促进食欲、改善消化机能,可用橘子皮或生姜按每头牛30~60克煎水灌服,也可用人工盐、小苏打等药物。
2补饲精料。给耕牛驱虫健胃后,每天至少应补给500克以上混合精料,所喂粗料需切成35厘米长并喷上盐水以提高牛的采食量。牛可以利用尿素作为氮液在瘤胃中合成菌体蛋白,故每天可将50100克尿素(分3次)混于精料中喂牛。但须注意。喂尿素后30分钟内不能让耕牛饮水,更不能将尿素溶于水中让耕牛饮用,以防发生尿素中毒。
3氨化饲料。将农作物秸秆切成35厘米长,每100千克秸秆加25千克水拌湿,将秸秆湿料逐层放进水泥池或窖中并均匀喷洒尿素溶液(取45千克尿素或1015千克碳酸氢铵,加水2530千克搅拌均匀,即配成尿素溶液),池或窖装满后再用塑料薄膜封严,48周氨化处理成熟后取出晾干,()待余氨味挥发后喂牛。
4饮甲醛水。每天上午或下午定期让耕牛饮100200毫升/千克的甲醛溶液(即每10千克水中加入24毫升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有很强的刺激味,开始让耕牛饮用时浓度要低些,使耕牛逐渐适应。
5加强管理。要保持牛舍内地面干燥,勤换垫草,天晴时将耕牛拉出舍外晒晒太阳。
6适当补青。有条件的话每天适当给耕牛补喂些青绿多汁饲料或麦芽,也可在粗饲料中加入10%切碎的松针叶或松针溶液,以满足耕牛对维生素的需要。
271500山东省东平县东平镇畜牧站

相关知识

养殖草鱼秋季促进草鱼增膘的六措施


秋季是草鱼长膘的旺季,抓好这个时期的喂养,要比正常管理增产30%左右。易被消化草鱼摄食鲜嫩草料能使草鱼长得快少生病亦可减少投喂量降低养殖。养殖草鱼秋季促进草鱼增膘的六措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调节水质,水新增氧。一是加注新水,增加水中溶氧量,一般每月加注新水7次~20次,每次加水时间1小时~2小时,加水量占全池的5%~10%为宜。二是泼洒生石灰,既能增钙质,又能消毒灭菌,一般10天~15天一次,每亩水深1米的池塘,用生石灰15公斤~20公斤融化成浆液分区域作两次泼洒。
二、培肥水质,改善环境。秋季气候是适宜草鱼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这时应多追肥培育水质。一般每亩水面施猪牛粪300公斤~400公斤,或室尿素2.5公斤~3公斤,过磷酸钙4公斤~4.5公斤,保证鱼类有足够的生物饵料,以利于加速营养物质的积累,保持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投喂精料,长体增膘。秋季气温有明显下降,水中的浮游动物和生物减少,为了满足草鱼摄食需要,人为弥补不足精料(用余米分、米糠、麦麸、黄豆粉、花生麸等配成),日喂一次,日需精料占总投饲料的3%~4%。10月新开始应适当增加,要达到5%~9%0。
四、投喂青料,粗细搭配。喂精料前,应先投喂青料,即青草、蔬菜等,力求新鲜、嫩绿、无污染。做到定时、定量、定点。每次投喂3小食吃完纬度。为了增加食欲,可多种青料轮流喂,促进发育快长。
五、经常观察,防止浮头。进入秋天,对于精养密度大的鱼塘,因投喂施肥量过大,水中有机质含量多,耗氧因子增加,同时鱼类活动频繁。为避免发生缺氧浮头现象,每天上、下午,特别是晚间,要经常巡塘。
六、防治鱼病,快长育肥。秋季大规格的草鱼,暴食暴长,容易发生肠炎病和烂鳃病等,可在食场用漂白粉挂篓,每篓装漂白粉50克~100克,95%晶体敌百虫100克~150克,每亩水面挂2篓~3篓,连挂5天~7天,同时,及时捞出渣质,仅用变质饵料喂鱼。另外,还要注意消除塘中的蛇类、藻类等敌害生物以免造成损害,影响草鱼的长膘发育。

抓住时机促进鱼科学增膘的方法
一是及时调节水质,增加水体溶氧。经夏季大量的投饵,养殖水体水质变肥,有害气体富集,水质已不适宜鱼类生存,此时必须进行水质调节。首先是加注新水,-般每周加注新水l次,加水量占全池的5%~l0%为宜。其次是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搅水,对水体进行曝气和增氧。最后是全池泼酒生石灰,每隔半月每亩水深l米,用生石灰l5~20千克化浆后全池均匀泼酒,在增钙质的同时对水体消毒杀菌。
二是喂足青料,及时补充精料。秋季气温有明显下降,但鱼的摄食量并未明显下降,此时期仍应坚持“四定”原则投喂新鲜、嫩绿、无污染青饲料,并及时增加配合饲料等精料的投喂量,以保证鱼吃饱。
三是勤巡塘,细观察,防浮头。精养密度大的鱼塘,因大量投喂,水中有机质含量多,耗氧因子增加,入秋季后,鱼类活动频繁,仍易缺氧浮头。因此,每天上、下午,特别是晚间,要勤巡塘,细观察,防止浮头泛塘事故发生。
四是及时进行病害防治。秋季后鱼类食暴长,容易发生肠炎病和烂鳃病等鱼病,除每半月全池泼酒外用药物进行预防外,还需投喂养药饵2~3次。另外,要及时捞出塘内渣质,不用变质饵料喂鱼。

北方地区奶牛越冬要注意哪些?增膘增产有方法


1、抢抓秋膘

在入冬前一定要抢抓秋膘,奶牛进入冬季后保持正常的产奶量。秋季正是草籽成熟之时,草籽含糖和油脂多,喂食奶牛后上膘快,产奶多。适当延长放牧时间,保证奶牛能够吃到足量的秋草,从而既能为奶牛过冬储备较多的营养,又能保证冬季产奶量不下降。

2、饲料准备

越冬前,一定要抓好饲料储备,这是养好奶牛和保障奶牛过冬的物质基础。饲料以青干草和青贮饲料为主。条件允许的地区,要提前喂食青贮饲料和多汁饲料。喂食优质牧草能显著提高产奶量,但当奶牛由放牧转入舍饲时,青草基本已无法供应,此时要提前喂食青贮饲料。青贮饲料经由乳酸发酵而成,气味芳香,是奶牛喜爱的饲草之一,也比较容易吸收消化,同时青贮饲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较干草的营养价格高上许多。食用这种饲料能提高奶牛的产奶量,如果每头奶牛每天喂食20kg青贮饲料,奶牛年产奶可达4000~5000kg。多汁饲料也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如甜菜每100g蛋白质中含赖氨酸8g、色氨酸7.5g。北方地区每头奶牛需5~7t青贮饲料,3t左右多汁青饲料。只有充分准备好营养价值丰富的饲料,才能保证舍饲期奶牛的营养需要,获得高产奶量。

3、合理调整日粮

为提高产奶量,同时提高奶牛体质,要合理调整日粮搭配,除喂青贮饲料外,还要喂精饲料或者高脂肪物质来提高日粮的能量,如豆类或动物脂肪,补充量以1%~1.5%为宜。如日产奶30kg以上的奶牛,每天饲喂青贮饲料量应控制在20kg左右,精料3kg。同时要增加饲料的适口性,以增强奶牛食欲。如在青贮饲料中加入豆类,或在饮水前喂食玉米面粉等营养丰富的饲料,还要注意食盐的补充。

4、抓好舍饲过渡

进入冬季,由于天气寒冷,室外已是枯草一片,不适合放牧,因此要改为舍饲喂养,舍饲喂养前,要抓好由放牧到舍饲的过渡。防止因不适应转换而发生消化道疾病。一般10d左右为过渡期,放牧时间逐渐缩短,早晚要增加补料的次量与数量,让奶牛慢慢适应舍饲生活,10d以后,进入全日舍饲,逐渐增加营养,防止营养骤降而影响产奶量。舍饲期的日粮中,最好有青贮及块根多汁饲料,同时适量增加精料,从而达到充分发挥奶牛的泌乳能力的目的。

5、提早检查棚舍

在冬季来临之前,要提前对棚舍进行安全检查,对牛舍、产房、挤奶台、牛场围墙等进行详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清扫圈舍,减少圈舍粪尿堆积,保持圈舍相对清洁干燥,避免因潮湿及粪便污染环境,诱发乳房炎。牛舍周围环境每10d用2%撒生石灰消毒1次。牛舍入口要设消毒池,用2%火碱或煤酚皂溶液做为消毒液。

6、防病防疫

认真做好奶牛的疫病防控。冬季天气寒冷,稍不注意奶牛就发生疾病。因此要提前做好奶牛的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减少疾病发生。

6.1预防乳房炎

乳房炎是奶牛多发病种之一,轻者减少出奶量,重者则会损伤乳房,严重影响产奶量。预防奶牛乳房炎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进行隐性乳房炎监测,及早防治;二是挤奶前用温水擦洗乳房,防止人为传播疾病,挤奶后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药浴乳房,以降低乳房炎的发病率;三是做好挤奶机械的检修维护,防止机械损伤奶牛乳房;四是提高挤奶人员的技术水平,严格按挤奶程序进行规范操作;对已患乳房炎的奶牛最好进行人工挤奶,防止交差感染。

6.2牛体消毒

为保持牛体卫生,减少疾病发生,要定期用0.1%新洁尔灭、0.3%过氧乙酸或0.1%次氯酸钠对牛体及其环境进行消毒,消灭牛体表面和料槽表面的微生物。同时还要定期对饲喂用具、料槽、日常用具、挤奶设备和奶罐车进行消毒,可用0.1%新洁尔灭或0.2%~0.5%过氧乙酸消毒;车辆在进入场区时也要进行消毒。备足牛床垫草,保持保持牛体温度,不受凉,不得风湿等疾病。

6.3人员消毒

奶牛工作人员要注意自身消毒,在进入生产区时要及时更换工作服,同时进行紫外线消毒。工作鞋要定期用一定浓度的新洁尔灭、有机碘混合物或煤酚皂水溶液进行消毒。

6.4及时驱虫

由于外界因素的变化,奶牛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体质由强转弱,因此要在冬季来临之前及时驱除奶牛体内虫体,将虫体打掉后,有利于奶牛冬季的保膘和顺利过冬。注意,含虫体的粪便要堆积发酵处理,彻底将虫体杀死,防止二次入侵,也有利于净化环境。

作者简介:谢志国(1972-),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本科,高级畜牧师,主要从事绿色食品畜牧养殖开发行业。

谢志国

籽鹅的提纯复壮的技术方法


籽鹅是黑龙江省的优良地方鹅种,以产蛋量高而闻名于世,据记载产蛋高可达180个/年,是不可多得的优良地方品种资源。近年来,黑龙江省养鹅数量迅猛发展,地方鹅雏供不应求,每年需从南方引进大量的浙东、皖系、四川、豁眼等雏鹅和种鹅,又先后从国外引进一定数量的莱茵和朗德种鹅,使引进的种鹅均与本地籽鹅盲目杂交,加之对籽鹅保种选育工作不完善,使籽鹅的优良特性逐渐丧失。为解决这些问题,通过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方法,对黑龙江省籽鹅进行提纯复壮,充分发挥籽鹅遗传资源的优势,提高种鹅的繁殖能力,加速籽鹅的开发与利用进程,满足市场需求,使籽鹅的优良性能在畜牧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闭锁群家系育种技术是利用家系良种形成优良家系,然后将鹅群封闭起来,不引进外血,也不搞近交,而通过家系选育法,逐步提高品系的纯合性。采用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交配法,使保护群在特定的条件下,保持原有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相对稳定,群体内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漂变,从而建立起具有高繁殖性能的籽鹅育种核心群。本研究针对籽鹅的提纯复壮主要采用此技术方法。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1.1.1实验素材

采集由黑龙江省畜牧研究科研基地种鹅场自繁籽鹅和部分前期外购籽鹅共计2000余只组建原始基础群。

1.1.2试验环境

采用旱地饲养模式,建造试验测定围栏,每个小家系围栏占地面积3—4mz,围栏统一使用矩形铁质框架(规格:2m长×0.8m高)相连,共组建围栏100余个,2014年籽鹅家系选育组建家系80个,2015年籽鹅家系选育组建家系90个。

1.1.3试验方法

闭锁群家系育种技术。利用家系良种,形成优良家系,然后将鹅群封闭起来,不引进外血,也不搞近交,而通过家系选育法,逐步提高品系的纯合性。采用家系等量留种随机交配法进行。使保护群在特定的条件下,原有的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保持相对稳定,群体内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漂变。从而建立起具有高繁殖性能的籽鹅育种核心群。

试验应用了闭锁群小家系选育技术。通过自繁和外购籽鹅组建基础群,再进一步闭锁群体,挑选体形外貌符合《中国家禽品种志》所描述籽鹅外貌特征的个体,以每个家系1公5母配比等量组建小家系30个,通过佩戴脚号和翅号来测定和记录每个家系生产性能和家系后代生长性能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家系均值顺序选择,结合个体选择来逐步提纯籽鹅群体,进而实现籽鹅群体的提纯复壮。

2、结果与分析

2..1籽鹅外貌特征的选择

依据《中国家禽品种志》中描述的籽鹅品种特征。选择标准:全身羽毛白色;体形适中,紧凑,略呈长圆形,颈细长,颌下垂皮较小,头上有小肉瘤,多数头顶有缨(本实验选育籽鹅体貌全部带缨);喙、胫和蹼为橙黄色,额下垂皮较小,腹部不下垂(见图1)。通过对籽鹅外貌特征的选择,初步建立选育基础群,并依据上一年度生产性状优劣,从基础群中挑选优良籽鹅组建小家系育种核心群。本实验选择出的籽鹅外貌特征基本符合《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籽鹅品种描述。

2..2籽鹅繁殖性能的选择

籽鹅通过自繁和外购构建籽鹅原始基础群体,通过体形外貌的初步筛选组建基础群500只,基础群挑选公鹅体重达4.okg、母鹅体重达3.5kg,外貌标准,种鹅生殖器官发育正常的群体组成,要求群体整齐度好。

闭锁群小家系提纯选育:从基础群中选择种鹅等比等量组建小家系30个,每家系6只鹅,公母配比1:5。各家系内个体要避免全同胞半同胞,尽量做到保持群体遗传多样性丰富。

提纯复壮选择要求:经提纯选择家系母鹅产蛋量要高于年度群体均值以上。

通过对各家系饲养观察试验,测定产蛋量、种蛋平均重量、受精率和孵化率等指标,并记录和统计数据,详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应用闭锁群小家系提纯选育方法对籽鹅进行提纯复壮后,籽鹅繁殖性能得到恢复,产蛋量提高,繁殖性能稳定。

图2为籽鹅繁殖性能的提纯选育情况比较图,可更为直观的看到籽鹅经提纯复壮后的繁殖性能变化,说明应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恢复性能效果较好,从图2可以看出产蛋数和孵化率提高较为明显。

2..3籽鹅生长性能的选择

选育群体各家系后代留种均为等量留种,每个家系留种数量为公雏5只、母雏25只,并给每一只留种雏鹅佩戴翅号标志,对雏鹅个体测量初生重,并记录,以后每周测量1次体重至56日龄,之后120日龄测定1次。对后备种鹅挑选时采用个体选择结合家系选择的原则。

个体顺序选择:根据留种后备鹅个体体重高低选留后备种鹅,要求选留生长发育正常,体重在群体均值范围内,符合品种志标准体重的个体种鹅。

家系选择:根据家系繁殖性能均值比较选留后备种鹅。

提纯复壮选择要求:后代留种籽鹅个体均为家系繁殖性能均值高于群体均值以上,且体重在群体均值范围内的个体。

通过测定各家系后代种鹅各周龄体重,监测籽鹅经提纯复壮后的生长性能,籽鹅各周龄体重测量详见表2。

2..4成年籽鹅体重和体尺性能测定

对经过两年提纯复壮300日龄籽鹅的体重和体尺性状进行了测量,监测品种体况情况(见表3)。

3、讨论

3.1籽鹅外貌特征的提纯选育

籽鹅形成的历史悠久,在1980年黑龙江省内组织专家进行了区域性调研,并提出了选育意见,后期把籽鹅定位为黑龙江省地方品种收录到《黑龙江畜禽品种志》中,近年来,籽鹅又收录到《中国家禽品种志》中。文中试验研究中,对籽鹅的选择标准严格按照《中国家禽品种志》中籽鹅外貌描述要求进行选育。为方便试验选育在外貌上倾向于选择头部带缨的籽鹅。

3.2籽鹅繁殖性能的提纯选育

2006年,孙凤等对籽鹅进行闭锁选育,试验应用小群选育逐步提高籽鹅产蛋量,结果表明籽鹅经过选育提高了产蛋量,建立了体型外貌较为一致,产蛋量较高的核心群。本研究中应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技术,以每个家系1只公鹅5只母鹅等比例建立30个小家系,经过2年的提纯复壮,使籽鹅年产蛋量由原始群体的60.2个提高至83.4个,受精率稳定在93%-94%水平,孵化率由原始群的76.36%提高至86.27%,这就说明应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技术对籽鹅进行提纯复壮效果良好,可逐步稳定群体加大选育,提升籽鹅繁殖性能。本实验研究与孙凤等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然而使用小家系群体选育能够更好的选择高产籽鹅个体,加快籽鹅的提纯复壮进程以恢复籽鹅的高产优良特性。

3.3籽鹅生长及体尺性状的研究

2006年,陈清和李馨等分别展开了对籽鹅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为籽鹅的深入研究、保护利用以及鹅的新品种(品系)培育和鉴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2008年,周瑞进等研究测定了籽鹅各项体尺指标,初步建立籽鹅的各项体尺指标的参考值和参考范围。本研究中针对籽鹅的提纯复壮两年中后备种鹅的0-56日龄和120日龄体重进行了测量,并对300日龄成年籽鹅体重体尺性状也进行测量,结果表明籽鹅经提纯复壮后各周龄体重未见差异,然而300日龄成年籽鹅与周瑞进等研究存在一定差异。本研究选用籽鹅基础群来自场区自繁和与籽鹅品种志中描述原产区地域外购,故与其他报道存在差异。

4、结论

籽鹅是黑龙江省特有的优良地方品种,但由于开发迟缓,生产上仍处于原始小农状态,商品化和产业化程度较低。本研究中籽鹅经过提纯复壮选育,能够恢复其原有高繁性能,运用闭锁群小家系育种技术可以提高籽鹅产蛋量和孵化率。由于家禽对繁殖性能与生长性能呈现负相关,故而在选择繁殖性能的同时要兼顾生长性能的选择,使品种产蛋量提高后对其体尺体况有较小的影响,这样就能在保证体貌和群体整齐度上更容易选育,加快建立籽鹅保种群,进而保护籽鹅这一优良的品种资源。还需要通过保种场和育种场的建立和开发,对籽鹅品种选育、品系选育和配套系杂交利用需要进一步研究与推广,培育适应不同区域市场特色的专门化品种(系),并组成配套系,进行市场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94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