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爆发性出血病的预防和冶疗

近几年,济宁市任城区水产养殖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2007年底水产养殖面积已达10.74万亩,产量达4.04万吨,产值4.5亿元,逐步形成了沿湖水产养殖规模带,水产养殖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进一步解决了渔业增效,农民增收问题。但是,随着鱼种放养密度的不断加大,以及大量投喂配合饲料和使用渔药,养殖水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加之池塘老化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水产养殖病害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细菌性败血症作为我区水产养殖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困扰我区养殖户的一大难题。危害极大,严重制约了我区水产事业的发展。

细菌性败血症又称爆发性出血病,该病流行广、发病快、周期长、死亡率高(死亡率为10%~80%,如不及时治疗,其死亡率可达90%以上),为淡水养殖危害最大的传染性疾病。

一、发病原因

1.水质恶化、由于农田中的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流入养殖区域以及高密度的人工养殖,投喂了大量的人工饲料;还有的养殖户不分季节盲目大量施用有机肥,致使池中残饵、粪便等腐殖质增多。造成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增多,严重污染了水质,从而导致鱼病频发。

2.营养失衡、由于饲料中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过多或不足引起鱼体相关机能紊乱失衡,从而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有的养殖户出于增产增收的目的,促使鱼类快速生长,盲目加大投饲量,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饲料投喂,使鱼类摄取的营养物质超过了正常的生理需求,鱼类生长过快。还有的饲料中添加了抗生素、激素之类,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

3.盲目用药、在养殖过程中有的养殖户不在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药,而是滥用药物。因药物之间搭配不科学造成药物间复杂的药理反应,对鱼体各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还有长期过量使用抗生素、杀虫剂等药物很容易造成鱼体损伤、诱发疾病。

4.管理不科学、许多连片养殖区,由于养殖的池塘分属不同的养殖户,防治鱼病时不能同时进行,没能做到统防统治,从而不能彻底阻断病菌传染源,有的养殖户随意丢弃死鱼,导致鱼病的传播、蔓延。

二、流行情况及主要症状

1.鱼病流行情况:全年均可发病,主要流行于每年6月~10月份的高温季节,死亡高峰为7、8、9月,病菌以水温25℃~30℃时感染力最强,各种鱼类均有发病,主要危害2龄以上的鲢、鲫、鳊、鲂和少量鲤、鳙。

2.主要特征:病鱼胸鳍、背鳍、尾鳍基部及眼眶周围有明显充血现象,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部膨大,有的鳞片竖起,肛门拖粘液粪便。解剖鱼体可见腹腔内有大量红色或淡黄色腹水,胃肠道内没有食物,肠道充血、出血,肠壁变薄,肝、脾、肾肿大,淤血、呈紫黑色,部分鱼可见鳔和脂肪允血和出血。还有少数体质瘦弱的鱼无明显症状就出现死亡。

3.该病致病病原体有三种:

(1)鲁克氏耶尔林氏菌;(2)嗜水气单胞菌;(3)弧菌。其特点是产生溶血毒素和细胞毒素,导致病鱼表现出细菌性败血症症状。

三、防治方法

1.预防措施

(1)老鱼塘必须清淤过厚的淤泥会为各种病原体、寄生虫提供滋生场所,导致池塘生态条件恶化,因此彻底清淤是预防鱼病、改善池塘环境的重要措施。具体作法是,先排干池水,采用机械或人工清除池塘内黑色淤泥和杂草、野杂鱼,平整塘底,池塘清淤后,最好能暴晒数天,一般于12月~翌年1月间对池塘清淤,加固堤埂,整修进排水道。

(2)彻底清塘消毒

①生石灰清塘,一是干法清塘,在清塘前将池水排至5cm~10cm,然后在池底及四周挖若干个小坑,每亩用60kg~75kg生石灰(块状)倒入坑内加水溶化,趁热将石灰浆均匀地泼洒到池塘中。二是在排水困难的池塘中,也可带水清塘,池水深1米每亩用250kg~300kg块状生石灰化浆全池均匀泼洒。

②漂白粉清塘,可选含有效氯30%的漂白粉。水深5cm~10cm时每亩10kg~15kg水深1m时每亩20kg,化水全池泼洒,清塘7天~10天后可试水放鱼。

(3)选择健壮活泼,无病无伤的鱼种,放养前用5%食盐水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再用10ppm~2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0分钟~15分钟。

(4)合理调控水质良好的水质是养鱼成功的保证,6月~9月高温季节注意要勤换水(每隔3天~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20cm~30cm,能有效预防鱼类爆发性出血病)、微流水、使用增氧机等措施调节水质,根据情况也可选用专用水质改良剂,如芽苞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剂改良底质,池水透明度保持在25cm~30cm为益。

(5)鱼病高发季节每隔20天应杀虫消毒一次,并不定期在食台周围用消毒剂消毒,或挂药篓袋,同时注重营养平衡,在饲料中定期添加适量的免疫增强药物如维生素C等制成药饵投喂。

2.治疗方法

①发现并确诊鱼类发生暴发性出血病时,首先检查有无寄生虫存在,如有寄生虫寄生,应首先杀死寄生虫,一般宜选用阿维菌素之类比较温和的杀虫剂,因为此时鱼类体质较弱,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杀虫剂鱼体难以承受。

②杀灭寄生虫以后,用消毒剂消毒。消毒药的使用要根据养殖品种、养殖方法、发病时间的不同而选择用药。水温低或水质较肥时,用一些药力较强的药物,如强氯精、溴氯海因等,水温高时,一般用一些较温和的消毒剂如二氧化氯、苯扎溴铵(近几年苯扎溴铵溶液由于其成本低廉且治疗效果明显颇受我区广大养殖户特别是大水面养殖户的欢迎)等,另外应根据养殖对象的不同用药,还应根据当时的天气情况、池塘的水质条件适当调整用药量,为了维持药物浓度一定时间以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消毒药物一般要使用2次~3次。

③发生鱼类爆发性出血病时,在泼洒外用药物的同时,应投喂药饵,可用中草药如大青叶、板蓝根、大黄、石膏+维生素C+维生素K3粉+恩诺沙星(或甲砜霉素、氧苯尼考粉)拌饵内服,连服3天~5天不仅可以加速鱼病的好转,同时对未感染的个体能取得很好的预防效果,迅速控制疫病的蔓延。

④注意事项用药剂量一定要足,几乎所有的消毒剂、杀虫剂在使用过程中都受到水体条件的影响,特别是多次用药以后,鱼易产生抗体,对水体较肥,水质恶化的水域,用药要适当加大剂量。在治疗期间一定要作好池塘的清洁卫生工作,及时捞出死鱼、焚烧和深埋,以免重复感染。对所使用的工具要进行消毒,饲料要新鲜,并根据需要换水,保持水质清新。

相关阅读

罗非鱼养殖常见病爆发性出血病防治技术



【病原】为嗜水单胞菌。本病较常见,炎热季节及肥浊的塘水易发病。该病传染快,若不及时治疗,死亡率大。

【病症】病鱼上下颚、眼睛、鱼鳍等充血,体表皮肤有红斑,肛门红肿外翻。剖检见肝肿大,又出血点,脾肾肿大,腹腔内有多量淡红色液体。

【防控】
预防:定期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泼洒解毒,并用黑金神、活菌王、藻健康、灵活100等养护水质,防止出现肥浊水。在发病季节,每15天泼洒一次绿康露或百安威(1瓶2~3亩);同时按1%拌喂清源、本草大康、福泰、金多维,每星期拌4天,每天1餐。
控制:水体过于混浊,污染严重,或连续使用药物的鱼塘,有条件者最好换水(少量多次换水,每次换水15~20公分),接着用净水王或解毒超爽(1瓶3亩)全池泼洒,夜间酌情按3亩用降解灵1包+离子对钙500克,目的是增强水体通透性,增加底氧。并各按1%拌喂本草大康、活性蒜宝、清源,连用7天。

城市湖泊鱼类暴发性出血病的预防治疗实例


在2007年和2008年广西南宁市南湖曾连续两次发生了鱼类暴发性出血病。我们针对此病采取了多项综合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我们这两年对此病的发病环境情况和治疗措施简要介绍如下:

一、湖泊概况

广西南宁市南湖位于南宁市东南部,是南宁市内最大的湖泊,是在古河道的基础上筑坝蓄水而成的人工湖,湖面呈狭长形,东西走向,西高东低,西面有一个可以从其他河道提水补水的补水口,东面有一出水闸门,通过闸门可人工调控水位。湖区面积1.1公顷,全长约3.8千米,宽250~380米,常年平均水深1.6米,最大水深2米,库容188万立方米。南湖周边原来有十几个污水口,但是在2003年经过实施截污工程后仅保留了7个雨污合流的溢流口,平常没有任何污水流入。截污后湖区的水源主要由河道抽提补水和降雨补充。沿湖周边全部为机关、事业单位的驻地和居民生活区,湖面和周边的环湖绿地构成了南宁市最大的免费开放式公园,它具有景观游览、水上娱乐和调节当地小气候的功能。

二、暴发性出血病发生的时间及气候、水质条件

1.鱼病暴发的时间及气候情况这两年的鱼病监测情况表明,开始发病的时间2007年在4月底、2008年在5月初。这两年中两次发病的时间比较接近,发病的气候条件也比较接近,都处于南宁春夏季节交替、气温和水温逐步回升的时段。气温早晚变幅较大,一般在8.7~33.1℃;晴朗天气少,长时间阴雨天气连绵,而且雨量不大。

2.鱼病暴发时的水质状况根据我们对发病时的水质监测,水温22~27℃,透明度25厘米,pH7.8,溶解氧昼夜变化3.1~17毫克/升,叶绿素a的含量461毫克/立方米,化学耗氧量8.1毫克/升,总磷0.2毫克/升,总氮2.0毫克/升。

三、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症状和特点

我们通过对病鱼进行目检和镜检,发现鱼类发病的症状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鱼眼眶、吻、胸鳍基部、鳃盖骨或眼睛充血;有的体表充血,肌肉发红;有的体腔腹水,生殖腺肿大腐烂;有的表现为肠炎、肠内没有食物;而有的鱼肠的充塞度较高,表明吃食正常;有的鱼在水面窜跃,翻转窜游;有的病鱼外表没有任何症状。被检查发病的鱼类大部分鳍条完整,镜检除鲢鱼鳃部有大量中华鳋和少量的指环虫寄生外,其他品种的鱼类体表没有任何寄生虫寄生:在病鱼的血液中通过油镜都能观察到细菌的存在。

经我们观察此类暴发病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发病急,传染快,死亡的量大。从开始只有几千克死鱼,逐渐增加至每天几十千克、几百千克,5~7天内死鱼就可达每天上千千克。

2.发病的品种由滤食性鱼类开始向吃食性鱼类扩散。最初是鲢鱼先发病,逐渐发展到鳙鱼、露斯塔野鲮、麦瑞加拉鲮、翘嘴红鲌、鲤、鲫、鲮鱼、革胡子鲶等全湖品种都发生感染。

3.从水体的水层发病规律上看,先感染中上层的鱼类,后感染底层鱼类,即有从中上层鱼类向底层鱼类传播的特点。

四、暴发性出血病发病的原因分析

我们这两年通过对发病的时间、气候、水质变化和鱼体的检查和解剖等情况的分析,认为发病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水体老化,有机物多每年的9月底,南宁市就进入秋季,雨水少,蒸发量大,这样的情况会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4月底5月初。在这段时间里,湖区水体的交换量少,有机物含量相对较高。近两年鱼的发病也是在这一时间段。

2.鱼类生长缓,陵,体质弱,抗病能力差我们在检查中发现,发病鱼类大部分都是2~3龄的鱼。最大个体0.75千克/尾,最小个体0.25千克/尾,平均重量在0.5千克/尾。而且大部分的雌性个体都已性成熟并正常怀卵,但鱼的个体不大、肥满度都不高。这说明湖内天然饵料不足,密度相对过大,造成鱼类生长慢、体质弱、抗病能力差。

3.有大量中华鳋寄生于鲢鱼的鳃部这两年通过在发病时段对有病症的鱼和无发病症状的不同鱼类进行抽样检查,发现鲢鱼鳃部都有中华鳋寄生,感染率达100%,而且数量大,翻开鳃盖后就可以看见密密麻麻的中华鳋挂在鳃上,镜检还发现有少量的指环虫寄生,鳃部充血明显。寄生虫的寄生不但损害鱼类的呼吸系统功能,还引发细菌性疾病的传播。

4.天气变化大,阴雨时间长,溶氧不稳定南宁市进入三四月份后气候变化无常,温度变化大,水温不稳定;阴雨天气时间长,而且雨量不充分,光照不足;这样的天气很容易造成湖水溶氧低,有助于有害病菌的繁殖和生长,为鱼病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温床。

五、防治措施和效果

通过发病的症状和原因分析,针对发病的轻重程度,我们采取了多项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1.及时将死鱼打捞上岸,挖坑深埋作无害化处理,避免死鱼污染水质,再次传播病菌。

2.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遍洒全湖,使敌百虫浓度达0.3克/立方米,灭杀中华鳋和指环虫。然后用纯度为99%的强氯精浓度以0.3克/立方米进行全湖泼洒,以达到灭杀病菌、控制病害传播的目的。

3.投喂药饵。用麦麸拌抗生素,按每50千克饲料拌50克土霉素的比例投喂全湖鱼类,连续投喂5天。

4.适时冲注新水。在杀虫和消毒用药喷洒两天后,加大补水量和下泻流量,加快水体的交换,改善水质。

5.适当减少鱼类密度。在鱼类病情稳定后,将达到上市规格的鱼类及时捕捞上市。

我们通过采取以上的综合措施,使死鱼从用药的第二天开始逐渐减少,一个星期后停止死鱼,病情完全得到了控制。

六、经验与体会

1.要加强病害的监测,及早发现,及时用药治疗。2007年由于没有进行认真监测,当初开始有少量鱼类死亡时没有引起重视,以为是天气因素引起的缺氧死亡,当发现大批死亡后才开始用药,结果损失3万多千克鱼,药物花费4万多元。2008年我们加强监控,发现有类似病症及少量死鱼后及时用药,两天后病情得以控制(/),药物花费1万多元,损失仅几百千克鱼。

2.准确、有效地用药。此类暴发性出血病鱼体往往有寄生虫寄生,治疗时首先要使用灭虫药物,后用杀菌药物。用药时要注意天气变化,应选择在晴天施药,尽量避免雨天用药。防止因降雨引起的水位变化致使用药浓度改变而影响药效;避免用药后因阴雨天和浮游植物减少,造成溶氧不足导致鱼类缺氧、病情加重的情况出现。

3.病情较重时,要采用外用与内服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露斯塔野鲮、鲤鱼、鲫鱼、革胡子鲶等吃食性鱼类开始死亡时,除采用外用的消杀药物外,还应同时采用与内服抗生素药物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减少吃食性鱼类因吞食病死鱼残骸引发的感染,这样的治疗效果才明显。

4.注意施药方法和用药安全。由于水面面积大,全湖喷洒投放药物的工作人员几乎都在船上操作,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发生工作人员无法躲避、造成瞬间吸入药品中毒的安全事故。施药人员要配足口罩、眼罩、手套、水鞋等防护用具;施药时应遵循由上风岸往下风岸喷洒、从水流的上游往下游喷洒的顺序进行,洒药过程中最好直接将药注入水里,尽量避免向空中喷洒,以免药末随风飘向岸边,对游人和植物造成伤害,污染环境。

5.在鱼类发病及用药时不要急于捕捞。应在药效消失后、鱼类没有发病症状时进行捕捞,避免加重病情和有药物残留的鱼流入市场危害市民身体健康。

仔猪黄痢病的预防和冶疗


仔猪黄痢病是溶血性大肠杆菌所引起的仔猪肠道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出生1~7天左右的仔猪拉黄色粪便,出生20天后基本不见拉黄痢。该病发病及死亡率达30%。

发病特点:

多发于7日龄内的仔猪,发病率、死亡率较高,7日龄以后发病较少。往往因一头发病,传染数头至整群。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主要症状:

腹泻突然,少有呕吐,粪便呈黄色或黄白色水样稀粪,有腥臭味,病程为急性或慢性,最后因脱水、消瘦而死亡。剖检可见肠道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炎症,以十二指肠最明显。肠黏膜肿胀、充血、肠壁变薄,肠管松驰。

预防措施

1、抓好卫生和接种关。平时母猪圈内要搞好卫生,定期严格消毒,在母猪临产前20天接种大肠杆菌疫苗或仔猪黄痢二联疫苗,并在临产前10天内分两次对母猪肌注长效抗菌素。

2、临产前坚持投药。当母猪临产前7~10天内即在母猪饲料中添加磺胺嘧啶或四环素等药物预防。

3、增强仔猪抵抗力。仔猪幼小,拉痢后则易脱水中毒,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仔猪出生后,给仔猪口服生物制剂赐美健按1克/10毫升/10头口服,使仔猪拉黄痢推迟到出生后15天左右。

4、注射铁剂。仔猪出生后,对仔猪颈部(七号针头,进针二分之一)肌注牺血素等铁剂5毫升,对预防仔猪黄痢病有作用。

5、预防处方:常发本病地区可用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或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苗给产前1个月的怀孕母猪注射,使仔猪通过母rǔ获得被动保护,防止发病。

处方一:仔猪腹泻大肠杆菌灭活疫苗。用于预防仔猪黄痢。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在颈部肌肉各注射1次疫苗,每次5毫升。

处方二:仔猪大肠杆菌腹泻K88-LTB双价基因工程活疫苗。用于预防仔猪黄痢。按瓶签注明的头份,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口服免疫,每头份500亿活菌与2克小苏打一起拌入少量精饲料中,喂空腹母猪;肌肉注射免疫,每头份100亿活菌。两种免疫方法均在怀孕母猪临产前2~3周进行,病情严重的猪场可在产前1周再加强免疫1次,方法同处方一。

处方三:仔猪腹泻基因K88-K99双价灭活疫苗。用于预防仔猪黄痢。使用时每瓶疫苗加1毫升无菌生理盐水溶解,与20%铝胶2毫升混匀,注射于临产前21天左右的怀孕母猪的耳根皮下。仔猪通过初rǔ获得K88、K99抗体,为了确保免疫保护效果,尽量使所有仔猪吃足初rǔ。

在仔猪出生后即全窝用抗生素口服,连用3天,可以防止发病;也可用调痢生、促菌生等益生菌制剂在吃奶前喂服,以预防发病。

治疗方法和处方:

仔猪喂奶前,应将母猪体躯两侧和奶头用高锰酸钾水清洗一遍,并对拉黄痢的仔猪颈部一侧用VC,VB2,VB12,按3:2:1的比例混合,肌注3~5毫升;对仔猪颈部的另一侧用中药制剂三九克痢或372或克泻王肌注3~3.5毫升。对于仔猪拉水泻样的严重黄痢病,可用重泻康与氧氟沙星或恩诺沙星混合肌注5毫升,并立即给静脉补液或喂服葡萄糖(添加少量食盐)液剂。对脱水严重的仔猪除采取上述治疗措施外还应用痢菌净三毫升,庆大霉素8万单位稀释于5%的糖盐水中20毫升腹腔注射,连续2天,每天2次。

处方一:磺胺嘧啶0.2~0.8克,三甲氧苄氨嘧啶40~160毫克,活性炭0.5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按处方配药,各药混匀后分2次喂服,每天2次直至痊愈。

处方二:磺胺脒200毫克,三甲氧苄氨嘧啶或二甲氧苄氨嘧啶40毫克。用于治疗仔猪黄痢。口服,每天2次,连服3天。

处方三:多粘菌素B硫酸盐(抗敌素)5万~10万单位。用于治疗仔猪黄痢。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天。

处方四:氟哌酸注射液2.5~10毫升。用于治疗仔猪黄痢。每千克体重10~15毫克,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为1个疗程。

青鱼养殖出血病的预防与治疗


青鱼出血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该病毒是否与草鱼出血病的病毒一致尚未证实。该病毒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呈球形,直径约50厘米~56厘米。青鱼养殖出血病的预防与治疗,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

一、预防
1.阻断病原
①种源:培育健康的老口鱼种,提高鱼种抗病能力。建立亲鱼及鱼种检疫机制。
②水源:要求清新、无污染,设置进水预处理设施。再者,进排水系统分开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③饵源:除不投变质饵料外,还应采取饵料消毒措施,以防病从口入。
2.改善环境
①彻底清淤消毒:为了杜绝感染源,除了要彻底清淤外,还应对池塘进行严格消毒。可采取曝晒、翻耕和泼洒生石灰、漂白粉等方法。
②适当混养和轮养:可充分发挥池塘饵料基础,改善水质环境,减少青鱼相对密度。不同品种轮养,也可减轻单一品种连续养殖造成的环境压迫。
③控制养殖密度:高密度使养殖对象出现应激反应,导致免疫力下降,以及增加相互感染机会,建议混养密度在50~150尾/亩较为适宜。
④强化操作管理:养殖期间注意除了强化各个操作程序的消毒措施外,还要明确禁止滥用抗生素,以保持水中的微生物种群的生态平衡,提高青鱼的抗病能力。
⑤加强水质监控:定期检测水中硫化氢、亚硝酸根离子、有毒氨、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理化因子含量是否超标。另外,严防工矿企业污水排放入池。
3.药物预防
用化学药物或中草药,采取外消内服的方法进行预防。一般每月水体消毒1~2次,内服药饵3~5天。但注意药量及疗程,否则会导致抗药病原的出现,而使治疗更加困难。另外,还可采用生态预防,如施用光合细菌(PSB)、EM制剂等生物制剂。
4.免疫预防
采用疫苗免疫预防青鱼出血病是一个发展方向。对亲鱼或鱼种在入池前进行免疫疫苗注射或浸泡,以便鱼种有较好的免疫能力。在高密度专养、或以青鱼为主的模式下尤其重要。
二、治疗
用TCCA颗粒剂或散剂及其它杀菌消毒药物,采用重手法(即用药浓度适当超量),连续使用3~4次,同时结合病毒灵等药物拌饵投喂,疗程6~8天。一般可以有效控制。

【病原】呼肠孤病毒科病毒。
【症状】皮下肌肉块状或点状出血,以及肠管充血。病鱼鳍条基部出血,尤以尾鳍基部出血为甚,有时出血坏死现象。脑腔、口腔、鳃盖骨下缘、眼睛等均有点状出血症状与草鱼出血病相似。
【流行与危害】青鱼出血病在江苏、浙江及上海市郊等地广为流行,特别在江苏更为严重,通常青鱼成活率只有50%左右,高者可达80%,死亡率极高。主要发生在6〜9月,水温在24〜32℃为流行季节,高峰期在7月。
【防治方法】目前比较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制备方法与草鱼出血病疫苗基本相同。

1、病原:由呼肠孤病毒科引起。
2、症状:病鱼体内外各器官和组织出现斑点或块状出血,甚至全身出血,肌肉点状出血或片状出血,严重时肌肉全部发红。病鱼鳃丝出血或呈苍白色,有时有腹水,肠道充血、无食物。
3、流行:流行于水温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但是当水质恶化、水温变化大、鱼体抵抗力低、病毒的数量多及毒力强时,在水温低至l2℃及高至34.5℃时也有发病现象。
4、诊断: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确诊须要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及免疫学诊断。
5、防治方法
(1)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2)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剂等消毒剂。
(3)全池施用大黄或黄芩抗病毒中草药,用量为1~2.5毫克/升水体。
(4)每亩水深1米,用金银花75克、菊花75克、大黄375克、黄柏225克研成细末,加食盐150克,混合后加适量水全池泼洒。
(5)每100千克鱼体重每天用水花生8~10千克、大蒜头和食盐各500克打成浆,拌入3千克米糠,连喂5天。
(6)每100千克鱼体重用水花生10千克,捣烂,拌食盐500克、大黄粉1千克、韭菜2千克或生大蒜500克,再拌米粉、麸皮或浮萍10~20千克做成药饵,连喂7~10天。

草鱼出血病防冶鱼病冶愈实例


2009~8月,沈阳市辽中县杨士岗镇养殖户打来电讯称其所养二龄草鱼发生大量死亡,养殖池塘水面上漂浮了几百条死鱼。笔者迅速赶往现场进行水质和鱼病取样调查,经诊断为草鱼出血病,随即采取治疗措施,对症下药,后此病得以治愈。

一、养殖情况

鱼池面积15亩,亩放二龄草鱼种1300尾,水深平均1.8米,为养殖多年的老塘。以二龄草鱼养殖为主,个体达1~2千克,少量搭配白鲢和花鲢。

二、发病情况及诊断分析

据该养殖户介绍,从8月2日开始发现有零星死鱼,但是当时没有太注意;8月3日早晨巡塘时发现草鱼死亡数量达到几十尾,鲢鱼没有死亡情况;8月5日草鱼死亡数量上升至上百尾。现场调查发现,有发病草鱼离群独游水面,行动缓慢,对人为惊扰没有反应。捞取病鱼形态观察发现,体表颜色发黑,尤其是头部较严重,鱼鳍边缘褪色发白,在口腔、上下颌、鳃盖、鳍及基部有出血,尤其是眼眶周围出血较严重。剥开皮肤,发现肌肉呈点状出血。有些病鱼肛门红肿外翻,以剪刀剖开鱼腹及肠道,发现体腔和肠壁有充血,手触碰肠壁仍有弹性,肠系膜、肝胰脏、脾也有出血斑块。镜检鳃部和体表没有发现寄生虫。根据发病症状及现场解剖观察基本确定为草鱼出血病。

三、治疗方案及结果

①及时捞出病死鱼,进行深埋处理,消除再传染的可能性。②全池泼洒安特金碘,每亩鱼池500毫升,连续2天,泼洒时注意时间和天气,选择晴天的早晨最为适宜,同时全池四周泼洒强氯精,连续2天。③第3天每亩泼洒生石灰15~20千克,调节水体pH值。④在施加外用药的同时,以每100千克饲料拌400克肠鳃康,肝胆保400克,板蓝根1000克,Vc、Vk各100克,连续投喂5天,投饵量不超过鱼体重2%,并且保证每天投喂一次青草料。⑤用药后第1天,死鱼数有所增加,分析是药物刺激结果,第3天死鱼现象明显减少,第5天死亡现象基本消失,等到第7天没有发现死鱼,病情得到治愈。

四、病因分析总结

1.草鱼出血病流行时间从6月下旬到9月底,8月份最易流行。一般发病水温在20~33℃,最适流行水温为27~30℃。从时间上看本案例正值此病流行季节,草鱼出血病危害性较大,生产中必须坚持防重于治的方针。

2.该鱼池为老塘,虽经过春季生石灰消毒,但是淤泥太深,加上高密度养殖饲喂,水质容易恶化,pH值低,好氧腐殖质含量高,溶氧不足,导致鱼体免疫力下降,进而诱发出血病。所以建议养殖户除了做好清塘工作,清淤工作也不可忽视,另外养殖期间要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减少疾病暴发的诱因。

3.养殖管理不善,不能及时开机增氧,对鱼的吃食量不能灵活掌握。在四定的基础上还应采取三看,就是看鱼的吃食情况,吃食旺时多投、否则少投;看天,晴天多投、阴雨天少投或不投;看水,水质清爽多投,水肥少投。

4.在出血病流行季节,应定期泼洒碘制剂或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同时内服板蓝根、三黄粉等抗菌抗病毒中草药,提高鱼体免疫力,抵抗疾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0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