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方法

感谢阅读《羊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控方法》内容,养殖网yz023.com养羊致富频道小编在本频道收罗多篇优质内容供您阅读参考!我们也准备了优质的专题供您参考:土鸡养殖技术及疫病防控

羊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病毒引起的家畜和野生动物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伤口奇痒”为特征。是羊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传染病,病死率非常高。病羊主要体征是体温异常,呼吸加速,往往在2天内会快速死亡,临床上的典型症状是某些部位严重瘙痒。该病通常呈零散发生,由于被饲养户忽视而没有及时进行防治,严重损害养羊业的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伪狂犬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诊断及其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伪狂犬病是由于感染伪狂犬病毒而引起。羊在全年任何季节都能够出现发病,其中在春、秋两季相对更容易发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自然感染情况下,一般是猪、羊、牛、猫、犬以及各种野生哺乳动物出现发病,另外鼠类也能够感染。成年羊发病后一般呈隐性经过,也就是隐性感染。发病或者带毒的家畜以及鼠类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带毒动物经由各种排泄物和分泌物排出病毒,如尿液、粪便、唾液、乳汁等。该病主要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发生感染,也能够经由交配、皮肤和黏膜损伤等导致感染,或者经由哺乳、胎盘等进行垂直传播。羊通常是由于接触带毒羊和鼠类排出的污染物而出现发病,如污染的环境、饮水、牧草、饲料、用具等。

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病羊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一般能够达到41~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停止反刍,呼吸急促,鼻孑L有浆液性鼻液流出。眼睑、唇部及整个头部严重瘙痒,会在硬物上不断对这些部位进行摩擦,或者频繁使用蹄部进行搔痒,导致患处皮肤出血、水肿、被毛脱落。部分病羊还会表现出神经症状,如烦躁不安,运动失调,大量流涎,咽喉麻痹等,病程后期由于严重衰弱而发生死亡。妊娠母羊患病后容易发生流产或者产死胎。

病死羊口唇至脸部存在浆液性或者浆液出血性浸润,脑膜、消化道黏膜发生充血、出血,有时肝脏、胆囊有所肿大,且心外膜以及肺、胃黏膜上存在出血点或者出血斑,肾脏质地较软。部分病羊会发生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脊髓炎以及神经节炎病变。

3、实验室诊断

细菌学检查。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肝脏、脾脏、脑等组织作为病料样品,涂片后分别进行瑞氏染色和革兰氏染色,使用显微镜检查是否存在细菌及其形态。同时,取病理组织分别在厌氧肉肝汤、麦康凯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中接种,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结果镜检没有发现任何细菌,且厌氧肉肝汤、麦康凯琼脂平板、鲜血琼脂平板也没有长出任何细菌,由此表明该病不是由于感染细菌导致。

抗体检测。取100μL左右病羊血清样品滴加在伪狂犬病毒抗体胶体金试纸条的加样孔内,室温静止10~20min,如果对照线与检测线同时呈现紫红色,说明结果为阳性,且抗体滴度越高,检测线呈越深的颜色。取病羊10份血清使用伪狂犬病毒抗体胶体金试纸条检测伪狂犬病毒抗体,如果结果都呈强阳性可表明发生该病。

动物接种试验。取适量病料样品添加适量的灭菌生理盐水配制成10%悬液,经过3次反复冻融,以12000r/min的速度进行10min离心,取上清液使用微孔直接为0.45ym的滤膜进行过滤,将滤液在4只健康家兔背部进行皮下注射,每只用量lmL,同时给另外4只兔注射等量的灭菌生理盐水用于对照,分开单独饲养,进行7天观察。结果发现,4只健康家兔注射病料样品过滤液经过24h开始表现出精神萎靡、体温升高、食欲不振、严重瘙痒等症状,于病死羊症状基本相同。发病48—96h期间,4只健康家兔都发生死亡,对其进行剖检发现脑部、心脏、肝脏、肾脏等实质器官发生的病理变化类似于病死羊。但注射灭菌生理盐水的4只健康家兔没有表现出不适反应以及任何症状。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羊群可定期按照免疫程序使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接种剂量按照说明书使用,注射前添加适量中性无菌磷酸盐缓冲液(PBS液)进行稀释,确保每毫升含有1头份疫苗,羊在l~6月龄时可在颈部或者大腿内侧肌肉注射2次伪狂犬病疫苗,第一次用量为2mL,经过6~8天进行第二次注射,用量为3mL;羊大于6月龄的也要进行2次免疫接种,第一次肌肉注射5mL伪狂犬病疫苗,经过6~8天进行第二次注射,用量也为5mL。

消灭传染源。如果在羊群中发现疑似病羊,要立即进行隔离,并采集病料进行实验室检查,确诊后采取相应措施。封锁羊场(舍),病羊和已经表现出临床症状的羊可立即采取隔离扑杀,并运送到远离羊场的偏僻地点对死尸进行焚烧和深埋。病羊以及接触过病羊的工作人员禁止再接触健康羊群接触,并禁止疫区内的羊出售。

药物治疗。该病目前还没有研制出针对性的治疗药物,一般选择配合肌肉注射干扰素、板蓝根注射液,严重发烧时还要添加柴胡注射液等,具有神经症状的可再肌肉注射适量的磺胺嘧啶钠。另外,由于该病容易导致继发感染细菌,因此全群羊可联合使用双黄连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注射用硫酸头孢喹肟,每天1次,连用3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出现继发感染。此外,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黄芪多糖,在饮水中添加适量的葡萄糖、电鳃多维,提高机体免疫力。

⑴病原:本病的病原是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呈球形或椭圆形。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加热55-56℃经30-50分钟死亡,在低温条件下保存时间长。对日光敏感,1%氢氧化钠、福尔马林(40%甲醛)消毒有效。
⑵流行特点:本病在自然情况下能侵染猫、狗、牛、绵羊、山羊和猪。病猪、带毒猪和带毒鼠类是本病的重要传染源。牛、羊主要是接触了被鼠类和猪(特别是鼠类)污染的饲料、饮水,通过消化道、鼻粘膜、生殖道黏膜或体表伤口而传染发病。
⑶症状:病羊往往在病毒的入侵部位开始发痒,如鼻黏膜受感染,则顽固地摩擦鼻镜或面部某部分;如眼结膜受感染,病羊用蹄子拼命搔痒,有的甚至因剧烈摩擦致眼球破裂塌陷;也有呈犬坐姿势用力在地面上磨擦肛门,或在地上滑擦以止阴户奇痒;还有在肩胛部或胸腹部乳房周围发生“奇痒”者。在奇痒部位可见皮肤脱毛、水肿,甚至出血。还出现某些神经症状,如磨齿、强烈喷气、出汗、后足用力踏地,并表现间歇性烦躁不安等。病羊发病初期有短期的体温升高,随后很快降至常温或更低。后期四肢无力直到麻痹,出现咽喉麻痹时大量流涎,最后死亡。病程一般为1-3天。
⑷剖检病变:剖检可见脑和脑膜有严重充血和出血,消化道黏膜也发现充血和出血,有时肝脏充血肿胀。
⑸诊断:本病的确诊,除根据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外,还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专家治病。
①预防:a、防鼠灭鼠,控制和消灭鼠传染源,并禁止猪进入羊舍;b、一旦发生本病,扑杀病羊,并立即消毒羊舍及周边环境,粪便发酵处理。
②治疗:目前尚未发现特效治疗药物。

精选阅读

羊魏氏梭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及防控方法


1病原特性及流行病学

魏氏梭菌也叫做产气荚膜梭状芽孢杆菌,整个菌体呈粗杆状,具有略微钝圆的两端,但边缘比较笔直,没有鞭毛,生有荚膜,往往呈单个或者成双排列,个别形成链状。菌体一般在4~8pm×1.5pm。该菌的典型特征是侵入到动物体内能够形成荚膜,而在自然界中往往形成芽孢,且其直径接近于菌体,但形成芽孢相对较难,芽孢一般位于菌体近端或者中央,但不同菌体形成芽孢的能力不同,且芽孢具有非常强的抵抗力,10%福尔马林作用lOmin才能使其死亡。但在动物体或者培养物中基本不会形成芽孢,通常比较容易形成梭菌。该菌易使用普通的苯胺染料进行着染,结果呈革兰氏阳性,但接种于陈旧培养物中,有些会变为阴性。

魏氏梭菌一般分成四个类型,即A、B、C,D型,任何一型都能够导致羊只发生该病,其中腐败梭菌会引起羊快疫,D型魏氏梭菌会引起羊肠毒血症,C型魏氏梭菌会引起羊猝狙,B型和D型分别会导致羔羊出现发病,前者引起羔羊痢疾,后者引起羊软骨病。

魏氏梭菌培养不需要严格的厌氧环境,在含有少量游离氧环境中也能够正常生长,37℃是其最适培养温度。病菌对营养要求不高,接种在普通培养基上就能够快速生长。接种在葡萄糖血清琼脂上,经过24~48h培养,会长出半透明的灰白色大菌落,中央隆起,具有锯齿状边缘,表面存在放射状条纹,直径在2~4mm。在血液琼脂上长出圆形大菌落,具有锯齿状边缘,菌体呈灰白色,周围形成棕绿色溶血区,部分还会形成双层溶血环,即β溶血。接种在肉汤培养基中也能够良好生长,并会生成一定量的气体。接种在肝片肉汤中,能够快速生长,经过5~6h就会变得混浊,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接种在牛乳培养基中,能够促使糖产酸快速分解,酪蛋白发生凝固,同时生成大量的气体,从而立即冲散凝固的酪蛋白,变成海绵状碎块,叫做“汹涌发酵”,这是该菌的典型特征。6~18月龄间的羊通常容易出现发病,且主要同消化道发生感染,容易在低洼、潮湿地区容易发生。一般在初春和秋冬季节.羊只在寒冷环境中过于饥饿或者采食带霜冰冻的饲草,导致机体抵抗力降低,容易引起该病。该病通常呈散发,但一般突然出现发病,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快速发生死亡,羔羊患病后的死亡率能够达到95%~100%。

2.临床症状

病羊通常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腹部发生臌胀,少数会伴有便秘或者卧地不起,一般在清晨发现死于舍内或者放牧过程中死于牧场。病程较长的病羊,腹泻、腹痛,运动失调,拒绝行走,磨牙抽搐,最终由于机体严重衰弱而陷入昏迷,并有混杂血液的泡沫从口腔流出;病程持续非常短的病羊,通常会在数分钟到几小时内发生死亡。

3病理变化

病羊可视黏膜发绀,发生充血,出现点状出血;排出的黏稠粪便往往会黏附在肛门周围,并混杂血丝;直肠黏膜发生充血、出血;肝脏发生肿大,质地较脆,如同煮熟状;胆囊发生肿大,充满胆汁;心外膜出现针尖大小的点状出血;肾脏呈棕色,质地变软,如同泥状;肺脏发生充血;整个肠道黏膜发生充血,尤其是小肠发生充血,部分肠黏膜会发生脱落,出现大小不同的出血斑;十二指肠存在小豆粥色的内容物,黏膜下发生明显的充血、水肿以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发生充血、肿大;真胃发生出血性炎症,胃黏膜发生充血、肿胀,胃底部及幽门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点或者发生弥漫性出血,部分甚至会出现坏死和形成溃疡。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羊群定期接种魏氏梭菌疫苗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本场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建议每年对全部后备母羊及哺乳期母羊进行2次免疫,间隔2星期,接种剂量要按照说明书确定。每年妊娠母羊产仔前1个月还要进行1次补强免疫。羔羊产出后,分别在第4、8、12星期在接种1次疫苗。另外,羊只也可接种羊五联疫苗(羔羊痢疾、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羊黑疫、羊猝疽),每只肌肉或者皮下注射SmL,能够持续至少6个月的保护。

加强饲养管理。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容易发生变化,必须加强羊场饲养管理。饲料要合理搭配,确保羊只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都得到满足,添加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禁止饲喂冰冻饲料。

药物治疗。如果病羊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且病程进展较慢,可酌情使用适量的抗生素、磺胺类药、强心药进行治疗,如可使用0.1~0.2g水合氯醛、链霉素、金霉素、25%安钠咖,添加适量水直接灌服,使用由敌菌净、磺胺脒按l:5比例组成的混合药物也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病羊患有肠毒血症,可灌服适量的10%石灰水,羔羊用量为50~80mL,成年羊用量为200mL,具有一定治疗效果。

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 羊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链球菌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以发病急、病羊发热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绵羊最易感染,在冬春季节羊只体况比较弱的时候呈现地方性流行,剖检主要表现咽喉部肿胀,胆囊肿大和纤维素性肺炎。下面一起来看一下:羊链球菌病的流行特点羊链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该病的病原,且只会感染羊,绵羊相比于山羊更容易感染,主要是幼龄羊以及妊娠后期的母羊容易感染。该病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还能够经由损伤皮肤以及吸血昆虫(如苍蝇、蚊子等)进行传播。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羊和带菌羊。该病的流行呈现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在气候寒冷冬春以及缺草、多风季节容易发生,也就是每年的11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份。由于此时气候过于寒冷,羊的抵抗力会有所降低,再加上饲养条件较差,就非常容易发生该病。该病会对新疫区造成最严重的危害,往往呈现流行性。但对于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往往会呈现散发性。如果羊群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发生该病后会快速传播,产生较大危害,具有很高的死亡率。

2、临床症状

最急性型,病羊初期表现出的症状容易被忽视,往往会在清晨对圈舍检查时发现死亡。急性型,病羊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1~42℃,精神萎靡,弓背垂头,呆立不动;食欲不振或者完全废绝,反刍停止;眼结膜发生充血,不停流泪,接着流出浆液性分泌物;鼻腔有浆液性脓性鼻液流出,且不停流涎;咽喉发生肿胀,咽背且颌下淋巴结都明显肿大,引起呼吸困难,持续咳嗽;排出混杂黏液或者血液的粪便。妊娠母羊患病后会导致阴门发生红肿,往往出现流产。最终因体质衰竭而倒地不起,大部分由于严重窒息而发生死亡。病程一般可持续2~3天。亚急性型,病羊体温有所升高,食欲不振;有透明的黏性鼻液流出,经常咳嗽,呼吸困难,卧地不起,拒绝走动,迫使其行走会呈现步态不稳,如同喝醉样.

3、实验室诊断

涂片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肝脏、肾脏、肺脏组织进行涂片,经过革兰氏染色进行镜检,能够看到呈椭圆形或者球形的革兰氏阳性菌,不会形成芽胞,有些能够形成荚膜,往往单个或者呈双链状排列,有时呈短链状排列,大部分没有鞭毛,无法自行运动。

分离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料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经过24小时培养,会长出露珠状的无色细小菌落,且菌落周围存在溶血现象。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镜检,会看到呈链状排列但长短不同的细菌。挑取将培养物制成涂片后进行染色镜检,能够发现大多数为革兰氏阳性的长链球菌。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避免羊群发生链球菌病最有效的措施是及时免疫注射链球菌氢化铝甲醛苗。该病主要在春季发生,羊群要选择在入冬之前接种链球菌疫苗,每头用量控制在3mL左右。对于小于3月龄和达到3月龄的羔羊,由于自身具有较差的免疫力,进行首免后经过14~21天还需要再注射1次,增强机体对该病的免疫力。该疫苗需要保存在2~15℃的冷暗处,避免菌苗发生冻结而使其免疫效果减弱或者完全失去作用,且要注意该菌苗有效期为18个月。

应急处理。为了防止该病在羊群中进一步扩散和恶化,需要及时隔离病羊与疑似病羊,防止其他羊只接触,且要严格对饲养场地、羊舍以及各种饲养用具进行消毒。通常情况下,常选择使用3%的来苏儿和10%的石灰乳组成的混合溶液,或者按1:200或者1:300比例稀释的复合酚进行消毒。对于清出羊粪以及其他污物要采取堆积发酵,对于病死羊必须采取无害化处理。

药物治疗。根据病羊的症状情况,主要进行镇痛,消炎、清热、扶正驱邪,并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处方一,使用热毒金刚(30%长效)进行治疗,体重为25~40kg的中大羊每次肌肉注射10mL,症状较轻的每天用药1次,症状严重的每天用药2次,体重较小的羊用量要减半,连续使用2~3天,但要注意妊娠母羊慎用或者禁止使用。处方二,使用高热镇跛宁注射液进行治疗,使用剂量和方法同上。处方三,使用热毒先锋注射液进行治疗,体重为20~30kg的中大羊每次用量为10mL,添加1支160万IU青霉素,混合均匀后肌肉注射,体重超过40kg的病羊用量要增加1倍,而体重较小的病羊用量要减半,症状较轻的每天用药1次,症状严重的每天用药2次,连续使用3天,且妊娠母羊可放心使用该药。处方四,病羊可取10mL10%磺胺嘧啶钠注射液,10mL安痛定注射液,1支160万IU青霉素,混合均匀后进行肌肉注射,以上药量适合体重为25~30kg的病羊使用,体重超过50kg的病羊用量要增加1倍,而体重小于20kg的羔羊用量要减半,每天2次,连用2~3天,且妊娠母羊可使用该药。处方五,可使用炎热大败毒散、白龙散、清瘟败毒散、四味穿心莲等处方药中的任何一种进行治疗,按0.5%~1%比例添加在饲草料中混饲,连续使用1~5天。如果病羊的口腔发生病变,可使用浓盐水、2%~3%高猛酸钾溶液等对口腔进行冲洗,然后涂抹适量的碘甘油,每天至少用药2次。

羊链球菌病的症状
羊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或不食,反刍停止,行走不稳;结膜充血,流泪,后流脓性分泌物;鼻腔流浆液性鼻液,后变为脓性;口流涎,体温升高至41℃以上,咽喉、舌肿胀,粪便松软,带粘液或血液;怀孕母羊流产;有的病羊眼睑、嘴唇、颊部、乳房肿胀,临死前呻吟、磨牙、抽搐。急性病例呼吸困难,24小时内死亡。一般情况下2~3天死亡。
病理变化
该病分为败血型和胸型两类。上述病死羊的视图变化是胸型链球菌病所致死亡。胸型的病程1-2周,主要见于小羊羔,病变特征为浆液性纤维素性肺炎和浆膜炎。
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结合流行病学可初步诊断。确诊可进行实验室检查,镜检本菌多呈双球形,呈链状或单个存在,周围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采取病死羊肝、肾、肺组织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呈双球形并有荚膜的革兰氏阳性球菌,间或有4~6个短链,偶见个别单球菌。周围有荚膜,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将病料无菌接种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培养24小时,可见有露滴状细小、灰白色、有光泽、透明湿润、粘稠的菌落,菌落周围有明显的β型溶血区,将培养物再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大部分长链的革兰氏阳性球菌。用马丁肉汤24小时的培养物1毫升皮下或静脉注射于家兔,多于24~28小时死亡,可在其心血和各脏器中分离出细菌。
防治
1、改善放牧管理条件,保暖防风,防冻,防拥挤,防病源传入。
2、定期消灭羊体内外寄生虫。
3、做好羊圈及场地、用具的消毒工作。入冬前,用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注射,羊不分大小,一律皮下注射3毫升,3月龄内羔羊14~21天后再免疫注射1次。
4、发病后,对病羊和可疑羊要分别隔离治疗,场地、器具等用10%的石灰乳或3%的来苏儿严格消毒,羊粪及污物等堆积发酵,病死羊进行无害化处理。
5、每只病羊用青霉素30~60万国际单位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肌注10毫升10%的磺胺噻唑,每日1次,连用3天。也可用磺胺嘧啶或氯苯磺胺4~8克灌服,每日2次,连用3天。
6、每只病羊用青霉素30~60万国际单位肌注,每日1次,连用3天或肌注10毫升10%的磺胺噻唑,每日1次,连用3天。也可用磺胺嘧啶或氯苯磺胺4~8克灌服,每日2次,连用3天。
7、高热者每只用30%安乃近3毫升肌肉注射,病情严重食欲废绝的给予强心补液,5%葡萄糖盐水500毫升,安钠咖5毫升,维生素C5毫升,地塞米松10毫升静脉滴注,每天2次,连用3天。
8、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抓膘、保膘及保暖防风、防冻、防拥挤。定期消灭羊体内外寄生虫。做好羊圈及场地、用具的消毒工作。入冬前应用链球菌氢氧化铝甲醛菌苗进行预防注射。羊只不分大小,一律皮下注射3毫升,3月龄内羔羊14~21天后再免疫注射1次。在流行地区给每只健康羊注射抗羊链球菌血清或青霉素等抗生素有一定的效果。

羊黑疫的流行特点 羊黑疫的临床症状防控措施


羊黑疫也叫做传染性坏死性肝炎,是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毒血症,是由于感染B型诺维氏梭菌而导致,主要特征是肝实质出现坏死性病灶.通常青年羊和成年羊容易发生该病,羔羊基本不会发生.该病通常在春夏季节发生,具有较大的传染性和较高的死亡率,严重损害养殖者的经济效益,必须加以防控.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羊黑疫的流行特点羊黑疫的临床症状防控措施。

1、流行特点

诺维氏梭菌是引起羊黑疫的致病菌种,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大杆菌。该菌无法产生硬膜,是一种厌氧菌,在羊体内非常容易繁殖且生成外毒素,从而引起发病。该病通常是2-4岁的绵羊容易发生,山羊和牛也能够感染,且一般是体质状况较好的羊容易发病。另外,该病的发生往往同感染肝片吸虫的紧密相关,即流行有羊肝片吸虫病的潮湿低洼地区,往往会同时流行该病。当羊感染肝片吸虫后,由于虫体在肝内不断移动而导致肝脏被损害,造成肝组织发生坏死,诱使处于隐伏状态的芽孢或者随着肝片吸虫同时侵入的细菌开始在坏死组织内快速繁殖,生成大量的毒素进入到血液循环,引起致命性的毒血症。

2、临床症状及剖检变化

病羊通常发生急性型,即突然出现发病,呈急性经,大多数没有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就突然发生死亡,从而无法发现病羊,病程持续时间较短,有些能够持续1-2天。病羊主要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废绝,独自离群,行走不稳,后期四肢无力,只能够卧地不起,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大约41.5℃。部分结膜发生充血,心跳加快,呼吸困难。部分病羊出现腹痛,有少量泡沫从口角流出,呈俯卧陷入昏睡,临死前没有出现挣扎就发生死亡。部分病羊在晚上表现一切正常,但在第二天清晨在圈舍中僵死。病羊通常在出现发病2h后死亡,最长也只有24h,病死率能够达到100%。病羊较少发生慢性型,主要表现出精神萎靡,体质瘦弱,腹部积聚大量腹水而明显膨大,明显黄疸,病程持续时间较长。

对病死羊进行剖检,发现大部分皮下静脉发生高度充血,胆囊发生肿大,里面含有大量的黑绿色浓稠胆汁,肝脏边缘钝圆,表面及深部存在界限清晰、大小不等的草黄色或者淡黄色坏死灶,直径一般在4-7cm,病灶周围发生充血而呈红色。胸腔、腹腔内积聚大量的淡红色浆液渗出物。心包明显扩大,里面存在草黄色液体。其他脏器没有发生明显病变。少数病羊的十二脂肠还会发生充血、出血,真胃黏膜存在出血,肾脏表面发生充血,且实质又软又脆。

3、鉴别诊断

炭疽病。任何年龄的羊都能够发生,病羊临床上明显发热,死后尸僵不全,天然孔发生出血,可视黏膜发绀,血凝不全。剖检后可发现脾脏明显肿大。通过细菌学检查,能够发现炭疽杆菌,且具有荚膜。

羊快疫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往往突然出现发病,病程持续时间短,快速死亡。通过剖检发现病羊真胃发生出血及炎症,幽门部、胃底部黏膜存在不同大小的出血点及坏死点,但其他实质器官都没有发生明显病变。

羊肠毒血症。通常呈散发,初期快速发病,连续发生死亡,接着在一段时间内停止,然后再次连续发生死亡,后期逐渐趋于缓和。一般是小于2岁的羊容易发生,尤其是2-12月龄膘情较好的绵羊比较容易发病。病羊发生腹泻,排出水样粪便,呈血红色或者黄褐色,由浓稠胶胨状的黄色鼻液从鼻腔流出,死前表现出神经症状。通过剖检发现肾脏发生肿大,且质地较软,类似面团状,将其切开如同污泥样;小肠、胃内含有大量气体,肠道黏膜发生严重的充血、出血,严重时甚至导致整个肠壁呈红色。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对于容易发生该病的地区,羊群可定期在每年8-9月份使用羊黑疫单联苗(羊梭菌病多联干粉灭活疫苗)肌肉或者皮下注射接种.按照瓶签规定的头份,使用时添加适量的20%氢氧化铝胶生理盐水溶液进行稀释,充分混匀,所有羊都接种1.omL,经过2星期能够形成免疫力,可持续保护1年。如果在接种疫苗经过1个月再进行1次强化免疫,具有更好的预防效果。

定期驱虫。通过避免感染肝片吸虫和加强驱虫、灭螺等,能够有效预防该病。驱虫可选择使用氯氰碘柳胺钠注射液,按体重皮下注射5-10mgjkg;或者内服阿苯达唑片,按体重使用10-15mgjkg;或者内服吡硅酮片,按体重使用10-35mgjkg。上述各药在第一次使用后经过20天再以相同剂量使用1次,具有更好的驱虫效果。

加强饲养管理。为增强羊的抵抗力,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合理增加食盐的喂量,并对妊娠、哺乳母羊加强重视,不允许羊群饮用死水、污水,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及毒草,且气候寒冷时注意避免采食霜冻料草,并适当增加运动,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另外,羊场门口要设置消毒池,并在周围设置围墙及防护沟。如果外地出现发病,要加强消毒,并严格进行隔离,避免感染疫病。引进羊种必须在非疫区选购,且引入后必须进行隔离饲养,经过30天确认健康无病后才能够将其混入羊群饲养。对于病死羊尸体禁止随意抛弃,要求采取焚烧或者深埋等无害化处理。

羊黑疫
羊黑疫又称传染性坏死性肝炎,羊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毒血症。绵羊、山羊均可发生。以肝实质发生坏死性病灶为特征。
1.发病特点以2-4岁、营养好的绵羊多发,山羊也可发生。主要发生于低洼潮湿地区,以春、夏季多发。
2.症状临床症状与羊肠毒血症、羊快疫等极其相似,症程短促。病程长的病例1-2天。常食欲废绝,反刍停止,精神不振,放牧掉群,呼吸急促,体温41℃左右,昏睡俯卧而死。
3.防治方法病程稍缓病羊,肌肉注射青霉素80-160万单位,一日2次。也可静脉或肌肉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一次50-80毫升,连续用1-2次。
控制肝片吸虫的感染,定期注射羊厌气菌病五联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毫升。发病时一般圈至高燥处,也可用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早期预防,皮下或肌肉注射10-15毫升,必要时重复1次。

羊狂犬病的诊治


狂犬病又称恐水症,是人、畜共患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神经调节高度障碍为特征,患羊表现为狂躁不安和意识紊乱,最终麻痹而死。 2013年2月,塔城地区某牧场内野生狐狸咬伤 3只成年绵羊及11只羔羊,当天死亡羔羊2只。3 月12日被咬成年绵羊及羔羊均出现神经症状。经相关部门诊断为狂犬病,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控制了疫情,现报道如下。

1 临床症状
病羊呈惊恐状,神态紧张,直走,不停地狂叫,叫声嘶哑,见其他羊只就咬,并有跃起攻击人现象。个别出现喉头、下颌、后躯麻痹,流涎,张口、吞咽困难等症状。

2病理变化
咽部黏膜充血;胃内空虚,只有少量青草、沙土等,胃底、幽门区及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出血;肝、肾、脾充血;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脑实质水肿、出血等。

3诊断
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被野生狐狸咬伤初步诊断为狂犬病,3月16日经长春兽医研究所检测确诊为狂犬病。

4预防措施

4.1预防扑杀疫点内发病牲畜并无害化处理,同时将当地野狗和没有免疫的狗进行全部扑杀;养狗必须登记注册,进行免疫接种;疫区与受威胁区的羊和易感动物接种弱毒疫苗或灭活苗。采集疫区及受威胁区犬及其它易感畜血清进行监测。

4.2处理羊和家畜被患有狂犬病或可疑的动物咬伤时,应及时用清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再用0.1%升汞、碘酒或硝酸银等处理伤口,并立即接种狂犬病疫苗,也可用高免血清进行治疗。

4.3消毒该病毒主要存在于病畜的延脑、大脑皮层、海马角、小脑、脊髓、唾液腺和唾液中,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不耐热,50℃15分钟或100℃2分钟可灭活。酸、碱、日光、紫外线、石炭酸、福尔马林(40%甲醛)、70%酒精、0.01%碘液、新洁尔灭等均可使病毒灭活。

羊炭疽病的临床症状 羊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常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绵羊最易感染。病羊体内以及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健康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通过皮肤损伤感染了炭疽杆菌,或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灰尘,均可导致发病。因此必须加以防范。下面具体了解一下:羊炭疽病的临床症状羊炭疽病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1、流行病学

病原特性。炭疽杆菌是一种大型致病菌,菌体长度为3-8m,宽度为1-1.5m,无法运动,可以两种形式存在,即芽孢和繁殖体。在自然界主要以芽胞形式存在,一般当炭疽杆菌在温度适宜(即12-42℃)范围内接触空气就会形成芽胞,且形成芽胞后使用消毒药品较难被杀灭,能够在较长时间保持活动,只有使用特殊药品才可将其杀死。在患病动物体内主要以繁殖体形式存在,即处于生长、繁殖状态。

发病特点。在自然感染情况下,草食动物最容易感染,其中易感性最强的是绵羊、山羊、牛、马,较弱的是水牛、骆驼以及野生草食动物,而猪较少感染。另外,人也普遍对该病具有易感性,但通常是经常接触动物以及畜产品的人比较容易感染。病羊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当发生菌血症时,病菌可经由唾液、尿液、粪便以及天然孔出血等方式排到体外,特别是形成芽胞后,可能长时间成为疫源地。羊主要是通过消化道感染,即食入采食污染病菌的饮水、饲草和饲料。

2、临床症状

病羊都会突然出现发病,表现出昏迷,无法稳定站立,全身痉挛。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2℃左右,黏膜发绀,呼吸困难,临死时天然孔出血。病程稍长的病羊,初期会表现出暂时性的兴奋不安,接着萎靡不振,停止采食,呼吸急促,心跳加速,其排出混杂血液的粪便和尿液。

3、实验室诊断

镜检。在无菌条件下取病死羊的脾脏制成抹片,经过吉姆萨染色置于10×100倍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在视野中能够清晰看到均匀分布且长短不同的炭疽杆菌,菌体两端平直,如同被剪断的铁丝,长的稍微呈弧形弯曲,短的弯曲程度较小或者没有弯曲,且繁殖体还会被染成蓝黑色。另外,病羊脾脏血液内也存在大量病菌,一般染色片的每个视野中都存在60余个杆菌,正是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的繁殖菌体而使其变成暗褐色,往往呈煤焦油样,无法凝固。

分离培养。对于新鲜病料,可直接在普通肉汤或者琼脂中接种,然后进行培养;对于陈旧或者污染的病料,要先制成悬液,在70℃高温下经过30min加热,将非芽胞菌杀死,然后才能够进行接种培养,最后对分离到的疑似菌株进行噬菌体裂解试验、荚膜形成试验以及串珠试验。在无菌条件下,挑取疑似病菌的普通琼脂培养物,接种到每毫升含o.5万IU青霉素的普通琼脂培养基上,置于37℃进行24h培养。结果能够长出贫瘠、稀疏的菌落,挑取单个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能够看到膨大的革兰氏阳性杆菌,呈串珠状排列,且菌体中央存在芽胞。

动物接种试验。剖检病羊取2-3g淋巴结,脾脏、肝脏,先将其剪成小块,接着添加少量的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研磨,再添加5-10倍灭菌生理盐水进行稀释,过滤后取上清液给3只健康无病的小白鼠进行腹腔内接种,每只0.2mL,经过18-20h发生死亡,取腹腔渗出液制成涂片,经过染色、镜检,可见与病死羊病料中完全一致的杆菌。

4、防控措施

免疫预防。羊群要及时采取强化免疫注射,促使机体抗体水平提高。但要注意处于生产高峰期羊注射疫苗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计划,可从之前每年春秋季节进行2次防疫逐渐改成常年进行防疫。对于疫区或者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易感羊每年都要进行预防免疫接种,一般选择使用无毒炭疽芽胞苗,机体接种14天后能够形成免疫力,可持续保护1年。防疫员必须严格按照防疫法的要求,及时全面的进行防疫免疫。另外,每年还要结合当地畜群炭疽抗体检测结果以及疫苗免疫期,对临产、新生以及体质瘦弱的羊同时采取每月补针的方式,保证机体的免疫水平都处于较高状态。

应急处理。发病的羊场或者养羊户要立即进行严格封锁,且对疑似病羊采取隔离观察,不允许其他畜禽进出疫区。另外,还要设立禁牧区,即病羊严重污染的草场,可在其四周安装隔离围栏,并定期进行消毒,6个月内不能够用于放牧。此外,病羊污染的畜舍、畜栏以及地面等要进行全面消毒,且规定停止使用2-3年,对于污染病菌的垫料、饲草要及时清理,并采取焚烧处理。

药物治疗。发病初期,病羊可选择注射抗炭疸血清,首次用量为50mL,经过4h如果体温依旧没有变化时,可再次注射25-30mL。病羊呈亚急性型,可取100万IU青霉素,每天分成2次注射,连用3天。也可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如磺胺类药物、土霉素、链霉素等,都对该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还可混合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或者同时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炭疽血清,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此外,全群羊都要在饲料内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混饲,连续使用3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发病。

羊炭疽病的简介
病羊体内以及排泄物、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的炭疽杆菌。健康羊采食了被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通过皮肤损伤感染了炭疽杆菌,或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灰尘,均可导致发病。
羊发生该病多为最急性或急性经过,表现为突然倒地,全身抽搐、颤抖,磨牙,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0—42℃,粘膜蓝紫色。从眼、鼻、口腔及肛门等天然孔流出带气泡地暗红色或黑色血液,血凝不全。尸僵不全.
病理观察
病理观察可发现,皮下和浆膜下组织出血和胶样浸润,淋巴结肿大出血,脾脏肿胀。由于对炭疽病尸体严禁剖检,因此特别注意外观症状地综合判断,以免误剖。
(1)羊发病初,可注射抗炭疽血清,第一次注射50毫升,注射后4小时体温不退时,可再注射25—30毫升。
(2)对亚急性病羊,可将青霉素100万单位,一天分为2次注射,连用三天。
(1)发病率高的地区,每年应坚持给肉羊注射五号炭疽芽孢菌苗,每只皮下注射1毫升,可免疫1年。
(2)对疑似炭疽病的羊,严禁剖检、剥皮和食用。
(3)对羊尸体应深埋。对污染的垫草、粪便等要烧毁。对污染物可用10%的热碱液、0.1%的升汞溶液、5%的碘酊或20%—30%的漂白粉彻底消毒,以杀死芽孢。
预防
(1)预防接种。经常发生炭疽及受威胁地区的易感羊,每年均应用羊2号炭疽芽胞苗皮下注射1ml。
(2)有炭疽病例发生时应及时隔离病羊。对污染的羊舍,用具及地面要彻底消毒,可用10%烧碱水或2%漂白粉连续消毒3次,间隔1小时,羊群除去病羊后,全群用抗菌药3天。
治疗
(1)病羊必须在严格隔离条件下进行治疗,对病程稍缓的病羊可采用特异血清疗法结合药物治疗。病羊皮下或静脉注射抗炭疽血清30-60ml,必要时于12小时后再注射一次。
(2)炭疽杆菌对青霉素、土霉素及氯霉素敏感。其中青霉素最为常用,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5万单位,每8小时肌肉注射1次。

羊痒病的临床特征 羊痒病的诊断与防控


羊痒病是由羊痒病病毒在绵羊和山羊体内相互作用引起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渐进性退化的疾病。羊痒病又称快步病、瘙痒病、小跑病、震颤病或摩擦病等,在中国一般被称为痒疫、痒病或瘙痒病。痒病病羊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发病潜伏期较长、中枢神经系统变性、剧痒、共济失调和死亡率高。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羊痒病的临床特征羊痒病的诊断与防控。

1、流行病学

该病是由朊病毒引起,也叫做蛋白侵染因子,其生物学特性与普通病原微生物存在不同,目前还没有发现其含有核酸。该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如紫外线照射、热处理以及离子辐射都无法使其彻底失活,且大多数核酸酶也都无法使其灭活;使用o.35%福尔马林在37℃温度下处理3个月依旧无法使其完全失活,使用20%福尔马林在37℃温度下处理18h无法使其完全灭活,在10%-20%福尔马林溶液中能够生存长达28个月;脑组织感染病毒后,置于100%乙醇中在20℃温度下处理14天也无法被完全灭活,使用12.5%戊二醛或18.5%过氧乙酸在4℃温度下处理16h依旧具有感染性;患病羊脑悬液在pH值为2.1-10.5浓度下至少能够耐受24h。但是,朊病毒对1%十二烷基磷酸钠、5%次氯酸钠、碘酊、90%苯酚、6mol/L尿素、5mol/L氢氧化钠比较敏感。

任何品种、性别的羊都能够感染该病,且不同品种的易感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如萨福克种绵羊的敏感性较高。该病能够在没有关联的羊间呈水平传播,病羊既能够通过接触其他羊而传播病原,也能够垂直传播给后代羔羊。健康羊群长时间在污染的牧地进行放牧,也能够发生该病。该病一般呈散发性流行,传播速度缓慢,且感染羊群内往往只有少部分羊出现发病,但只要发生感染,就不容易彻底根除,基本上每年都有部分羊由于该病发生死亡。

2、临床特征

该病具有很长的潜伏期,通常为1-4年。病羊主要表现出瘙痒和共济失调。发病初期,病羊体温正常,食欲良好,但容易受到惊吓,惶恐不安或者双眼凝视,磨牙,有时会呈现癫痫状,部分会独自离群呆立或者呈现攻击性,高举头部,且头、颈、腹出现震颤,有时还发生大小便失禁。瘙痒是该病最典型的症状,病羊身体不断摩擦硬物,且用后蹄频繁挠痒。人为用手抓病羊背部,会出现唇部颤动和摇尾的现象。由于持续摩擦、口咬和蹄挠,往往会导致肋腹部及后躯的被毛脱落,损失大量的羊毛。随着瘙痒的不断加重,会严重影响采食和反刍。随着神经症状的逐渐加重,病羊行动失调,走动时往往会高抬四肢,步速很快,即呈共济失调。机体逐渐消瘦,最终无法站立,死亡率能够达到100%。病程一般可持续6-8个月,有时甚至更长。

3、诊断方法

传统诊断。主要是对病死率尸体进行剖检,通过脑部检查,结合其海绵状变化,神经元退化,星形细胞是否出现增生,以及是否存在空泡。

免疫印迹。该法具有固相免疫测定的敏感性和高特异性以及十=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高分辨力,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蛋白分析的常规技术。根据PrPSC和PrPC各自的特性,PrPC能够在蛋白酶K的作用完全消化,而PrPSC具有能够部分抵抗蛋白酶K消化的作用,在检测时添加被蛋白酶K消化处理的样品,如果结果表明存在PrPSC蛋白,就可判断是由朊蛋白而导致的疾病。

免疫组化。该法是指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而使组织切片上存在的PrPSC被直接显示出来。由于能够使PrPSC的沉积得到准确的解剖学定位,可为临床病理学诊断提供有用的客观依据,因此该法的临床诊断价值非常高。

4、防控措施

羊群只要感染羊痒病病毒就不容易根除和净化,只能够立即进行确诊,并对全群进行扑杀。如果羊群曾经接触过发病羊,要求至少进行5年的隔离封锁。在隔离观察过程中,对于发现的疑似病羊或者发病羊,要立即采取扑杀处理,且其尸体要及早进行焚烧,肉产品绝对禁止食用,也不允许加工成饲料用于饲喂牛、猫和水貂,避免形成其他宿主或者疾病传染源。

为避免发生该病,主要采取加强饲养管理、亚临床检测、遗传控制等措施。一般来说,购买自具有易感性基因型母羊群的母羊,认为是该病一个潜在的疾病来源,因此要求哺育记录详细,主要是指出生日期以及在整个过程中与母羊相关的饲养信息,且要保存6年之久。对于疑似母羊要采取单独哺育,且在运送至目的地后必须经过14个月以上的眼睑检测试验,低于检测结果呈阳性的母羊要采取相应处理,避免在同群内造成传播另外,控制该病的一个关键措施是严格消毒,如各种器械、墙壁、地面使用40%消毒液进行清洗,都能够使哺乳栏内传染因子的传染水平下降。如果怀疑羊接触过病羊,则可对活羊采取眼睑检测。对于未知原因死亡的羊,特别是那些从没有明确是否感染痒病羊群中购买的易感性很高的羊,推荐对尸体进行剖检,并检查咽后淋巴结、淋巴结以及大脑。

羊痒病的流行特点
不同品种、性别的羊均可发生痒病,主要是2-5岁绵羊,易感性存在着明显品种间差异。不同毒株的致病性不尽相同,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空泡化程度与分布均不同。
通常呈散发性流行,感染羊群内只有少数羊发病,传播缓慢。羊群一旦感染痒病,很难根除。
病羊和带毒羊是本病的传染源。目前认为主要是接触性传染,已经证明可以通过先天性传染,由公羊或母羊传给后代。
本病虽然发病率低(约10%左右),但病畜可能全部死亡。人可以因接触病羊或食用带感染痒病因子的肉品而感染本病。
临诊特征
潜伏期1-4年。症状主要为瘙痒和共济失调。病程为6-8个月,甚至更长。
病初羊食欲良好,体温正常,易惊吓、不安或疑视、磨牙,有时表现癫痫状,病羊有些表现有攻击性或离群呆立,头高举,高抬腿行走,头、颈、腹发生震颤。最特殊的症状是瘙痒;病羊在硬物体上摩擦身体,并用后蹄挠痒。用手抓其背部,表现摇尾和唇部颤动。由于不断的摩擦、蹄挠和口咬,引起肋腹部及后躯发生脱毛,造成羊毛大量损失。有时还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随着瘙痒的加剧,进食和反刍受到破坏。随着神经症状的加重,行动逐渐不协调,当走动时,病羊四肢高抬,步伐很快,表现为共济失调。日渐消瘦,最后不能站立,几乎100%死亡。
诊断要点
临床症状:显著特点是瘙痒、不安和运动失调,但体温不升高,结合是否由疫区引进种羊或父母有痒病史分析。
组织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病理变化与其他朊病毒病相同,脑髓及脊髓神经元的细胞质发生变性和空泡化。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测定病羊血清中的抗痒病因子蛋白抗体,常用ELISA和Western印迹法。也可以用酶标抗PrP抗体对患羊脑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法诊断。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要特别注意与狂犬病、螨病、脑包虫病、李氏杆菌病和梅迪-维斯纳病相区别。
狂犬病:常为急性的性欲亢进;
羊螨病:用皮肤刮取物涂片,镜检可以发现虫体;
脑包虫病:常有头骨变薄、变软和皮肤隆起等现象,可用变态反应诊断;
李氏杆菌病:可以采血液或脾、肝、肾、脑脊髓液、脑的病变组织等做触片或涂片镜检,革兰氏阳性,呈“V”形排列或并列的细小杆菌;
梅迪-维斯纳病:脑组织没有海绵样变性,而是呈现弥漫性脑膜炎变化,具有明显的细胞浸润和血管套现象,弥漫性脱髓鞘;
防治措施
预防:预防本病的主要措施是灭蜱,在蜱活动季节,定期对易感动物进行药浴或喷雾杀虫;对痒病、隐性感染羊采取扑杀后焚化。在疫区可以用鸡胚化弱毒疫苗进行接种。
禁止用病死羊加工蛋白质饲料,禁止用反刍动物蛋白饲喂牛、羊;
加强对市场和屠宰场肉类的检验,检出的病羊肉必须销毁,不得食用。受感染羊只及其后代坚决扑杀;
禁止从痒病疫区引进羊、羊肉、羊的精液和胚胎等;
定期消毒: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焚烧、5-10%氢氧化钠溶液作用1小时、5%次氯酸钠溶液作用2小时、浸入3%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煮沸10分钟。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02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