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怎样养猪?春天养猪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阳春三月,天气渐暖,正是养猪的好季节。但是由于气温逐渐上升,各种病菌也会大量繁殖。而畜禽经过越冬,身体的抗病能力减弱。如果在饲养过程中消毒不彻底,管理失当,极易引发猪病,降低养殖效益。那么,春天怎样养好猪?春天养猪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一起来了解一下:

一、消毒
消毒虽然是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在春天特别重要,春季万物苏醒,同时病原菌繁殖的速度也会加快,所以猪场的日常消毒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消毒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些细节,把这些细节做好了,会让消毒工作事半功倍。
二、免疫
免疫一直是猪场的重点工作,俗话说“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猪场把免疫做好了,心里才会踏实一点,免疫包括种猪(公猪和母猪)和商品猪的免疫,种猪除要做好常规的免疫(如猪瘟、伪狂犬等)外,还要做好细小病毒和乙型脑炎疫苗的免疫。
一般种猪的猪瘟一年免疫两次即可,可以跟胎或者普免;种猪伪狂犬一般一年免疫3-4次,普免;细小和乙脑一般每年的3月和9月各疫一次。圆环和蓝耳各个猪场根据情况选择免疫,在寒冷的季节还要注意口蹄疫和胃流二联苗的免疫。
商品猪的免疫:一般是首日龄伪狂犬滴鼻,7日龄支原体,14日龄圆环,30日龄猪瘟一免,50日龄伪狂犬二免,60日龄猪瘟二免,寒冷天气注意口蹄疫和胃流二联苗的免疫。

三、营养
饲料营养这块现在不是大问题,市场上有现成的全价饲料,浓缩料,预混料供选择;使用全价料的,只要认准大厂家、品牌产品,一般没有质量问题,只要喂够数量,营养就没有问题了;如果选择浓缩料或者预混料就要注意原料的问题,其中要注意的就是霉变和根据猪的不同阶段粉碎的粒度要不同,不然可能导致饲料的品质下降而影响猪的生产性能。
四、密度
春天,天气渐渐暖起来了,猪圈的密度也是关键,密度大了,猪应激大,严重影响猪的生长,还会增加猪患病的机会,密度小了,浪费圈舍。
一般的饲养密度为:保育猪(10-25公斤)0.3-0.4平方米每头;育成猪(25-60公斤)0.5-0.7平方米每头,育肥猪(60公斤以上)1.0-1.2平方米每头。
春天养猪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五、温度和通风
春天天气变暖,但又不太稳定,昼夜温差大,在白天温度高的时候可以适当开窗通风,降低猪舍的湿度和有害空气,但晚上要做好保温工作,下班前把窗户关好,防止夜里天气突变造成猪只受寒生病。

1、修复猪舍,搞好消毒
保持猪舍温暖、干燥、通风,搞好猪舍卫生,经常对猪圈消毒,消除病菌的生存环境,是搞好春季养猪的重要环节。猪喜欢温暖干燥的环境,尤其是仔猪的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善,体表沉积脂肪少,抗寒能力差。而早春三月的天气变化无常,昼夜温差较大。所以保持猪舍温暖、环境干燥洁净、空气流畅,创造一个有利于猪只生长发育的小环境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北方地区,经产母猪一定要实行暖房产仔,这是保证仔猪全活全壮的基础。同时,在春季来临之前,要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菌生长繁殖。具体做法是先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洗,再用20%~30%的石灰乳或20%的草木灰或2%~3%的火碱溶液对圈舍地面、墙壁及周围环境喷洒和涂刷,用具洗净后用3%~5%的来苏儿水消毒,然后用水冲洗。
2、加强防疫,注重营养
春季要严防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猪只的免疫注射。一旦发现疫病,要严格封锁、消毒,强化预防注射,按要求处理好死猪尸体。如果周围地域发生了疫情,除搞好猪舍消毒外,还应严格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猪场,自己的车辆、人员从外疫区回来后要彻底消毒。同时,营养水平的高低对猪的健康也有重大影响。高水平的营养供给,可以满足猪的营养需要,保证猪有一个较好的体况,能有效提高猪抵御疾病的能力。因此,在生产中应按猪不同的生长阶段,科学地投饲不同营养标准的全价日粮,并根据猪体重、采食情况的变化等适时调整日粮配方。春季青绿饲料缺乏,要尽量在日粮中添加一些胡萝卜等多汁饲料和啤酒糟、饼类饲料,以增进猪的食欲,同时要补充一些维生素。
3、精细管理,科学喂养
育肥猪和种猪的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即可,但仔猪的饲养管理必须慎之又慎。因为仔猪缺乏先天免疫力,体温调节机能和消化功能不健全,在气候善变的春季,饲养管理稍有差错,极易引起仔猪患病,甚至大批死亡。因此,要改善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做好开食、补饲、旺食的三个环节,使仔猪平安度过初生关、补料关和断奶关,应特别护理好断奶仔猪。预防仔猪痢疾应在母猪怀孕后期注射疫苗,同时注意母猪产后环境的卫生清洁和仔猪体质的改善。对各饲养阶段的猪只要注意饲喂全价配合饲料,并适量添加复合添加剂。供给清洁的饮水、充足的光照和适当的运动,以促进猪的健康生长,使猪能够平安度过春季疾病多发的季节。
4、搞好常见猪病的预防和治疗
有许多猪病极易在春季发生,最常见的有腹泻病、霉形体肺炎、流感和仔猪水肿病。
4.1猪腹泻病猪腹泻病是春季多发的常见病,主要症状为拉稀。该病由多种病因引起,只有正确鉴别才能对症治疗,提高疗效。
①传染性胃肠炎。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该病的特点是,病猪出现水样腹泻、呕吐和脱水,一旦有猪发病,会在整群中迅速传染。该病的治疗原则主要是补充体液,防止脱水和继发感染,常用安维糖静脉注射或补液盐内服,同时使用氯霉素或磺胺脒等抗菌素对症治疗。
②轮状病毒病。该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冬春多发,而且只发生于2月龄以内的仔猪。该病的主要病状为仔猪厌食、呕吐、下痢,治疗可立即停止哺乳,内服葡萄糖盐水和复方葡萄糖溶液。
③仔猪黄痢。该病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初生仔猪急性致死性传染病。该病以排黄色稀粪为特征,少有呕吐,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该病的病程较急,发病后一般来不及治疗就死亡。如果发现猪群中有1只仔猪感染,应立即对全群进行预防性治疗,可内服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磺胺脒等抗菌素,并配合调痢生、乳康生、乳酶生等微生物活菌制剂。
④仔猪白痢。该病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多发于10~30日龄的仔猪,呈地方性流行。该病以排白色糊状稀粪为特征,发病季节不明显,病死率也不高,但治疗不及时易成僵猪。用磺胺脒、土霉素、强力霉素、氟哌酸、痢特灵、白痢散等药物治疗有良效。
⑤仔猪红痢。该病又称猪梭菌性肠炎,是一种由c型或a型魏氏梭菌引起、主要感染3日龄内新生仔猪的肠道传染病。病猪偶有呕吐,排红色黏粪,一般来不及治疗即死亡。预防是控制该病发生的关键措施,一方面要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卫生,减少感染机会;另一方面,可在仔猪初生3日龄内每千克体重每次内服青霉素或链霉素8万iu,日服2次,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⑥仔猪副伤寒。该病是一种由沙门氏杆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主要侵害2~4日龄仔猪,无明显季节性。病猪急性型初期便秘,后下痢,排恶臭血便,腹部、耳下、四肢末端、嘴尖和尾尖等身体远端皮肤呈红色,后期变为青紫色,体温升高。慢性者便秘与下痢交替进行,粪便呈灰色、淡黄或暗绿色,皮肤有湿疹。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和土霉素等抗菌素对该病无效,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有一定治疗效果。
⑦猪痢疾。该病是由猪痢疾螺旋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于架子猪,仔猪和成年猪很少发病。该病传播缓慢,流行期长,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可长期危害猪群。病猪排出混有多量黏液及血液的粪便,呈胶冻状。该病用药物治疗效果良好,但停药后易复发,较难根治。可选用痢菌净、黄连素、痢特灵、杆菌肽、喹乙醇、四环素等药物治疗,如果发现疗效欠佳时应尽快调换药物。

4.2猪霉形体肺炎
冬春季节是猪霉形体肺炎的多发季节。该病是猪的一种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1~16天左右,最长的可达1个月以上。该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2种。
急性型以仔猪、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多发。病猪头下垂,精神不振,呼吸每分钟60~100次,张口喘气,并发出哮喘声,咳嗽少而低沉,黏膜发紫,体温变化不大,死亡率较高,病程7~10天。慢性型都是由急性型转化而来。病猪发病初期常见短而少的干咳,久之变为连续痉挛性咳嗽,尤其以早晚和运动以及进食后或气温骤变时最为常见。病程可拖至2~3个月甚至半年,虽然死亡率不高,但因影响其生长发育而致僵。防治可肌肉注射猪喘平,每日2~4万iu/kg体重,连续注射5天为1个疗程;盐酸土霉素1~1.5g一次肌注,7天为1个疗程;氢富马酸盐肌内注射,每日1次,剂量为11mg/kg体重,连续注射5天;1g枝原净粉剂溶于4.5kg饮水中,让猪自由饮服,连服7天。
4.3猪流感
猪流感多发生于冬春两季,呈地方性流行。该病的发病率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则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和胸膜炎等,增加猪的病死率。
预防该病应铺垫和勤换干草,定期用5%的烧碱对猪舍消毒。注意天气变化,遇有降温要及时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易感猪与感染的动物接触。用猪流感佐剂灭活苗对猪连续接种2次,免疫期可达8个月。该病无特殊药物治疗,只能采用对症治疗的药物来减轻病情,同时服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以避免继发感染。可试用复方吗啉片或复方金刚烷片及板兰根冲剂防治,用量根据猪的体重和药品的含量确定。对病重猪可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另加病毒灵同时肌注,每天2次,连续注射5天。在饲料中添加2%的抗生素和抗菌素,能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4.4仔猪水肿病
仔猪水肿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断乳后仔猪的肠毒血症。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季节多发,流行较广泛,致死率高达80%以上。
该病主要发生于断乳仔猪,尤以断奶后5~15天、生长快、膘情好的仔猪发病多。该病主要因断奶后饲料突然改变,引起肠道微生物群变化而导致发病。另外,生活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变化,饲料中单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元素等也都是致病因素。
该病发病突然,暴发初期常见不到临床症状病猪就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早期表现为精神沉郁,不食,眼睑、头部、颈部和肛门等部位水肿,有时全身水肿,指压留痕。病初病猪有神经症状,表现为兴奋、转圈、心跳增快、震颤、共济失调、叫声嘶哑,后期发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5小时死亡,多数在1~2天内死亡。年龄稍大的猪,病程可延长到5~7天。
补饲含硒和抗菌素的添加剂,给断奶仔猪适量饲喂大蒜,断奶时适当减少饲料饲喂量,一周后再足量饲喂等,对预防该病有良好的效果。如因缺硒诱发水肿病,可用0.1%的亚硒酸钠按每千克体重1ml肌注,每日1次,连续注射3天。治疗可用安维糖注射液,每头猪腹腔注射40~60m乙在治疗的同时停喂精料,加喂青料,并加强运动。也可选用地塞米松磷酸钠、磺胺嘧啶及维生素c注射液大剂量注射。治疗时还应配合利尿、缓泻、排毒,用速尿针剂肌注;灌服盐类泻剂如硫酸镁、硫酸钠、人工盐和大黄末、碳酸氢钠,每日1~2次,连续5天。

相关推荐

冬季养猪需要注意的事项


寒冷季节养猪,切记要记得保暖防寒,同人类一样,受冷受寒,猪也会发生抵抗力下降,给各种病侵袭打卡一扇门,而猪的保暖防寒是哪几点呢?与一起来看看冬季养猪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防冷饮

猪对水的需求量很大,如圈中不备水,猪就吃雪,吃冰块,所以要经常不断地供给温热清洁的饮水,既防病患又要保猪需要。

二、防低温

生猪生长的最适宜温度是15℃~25℃。为了保证生猪正常生长发育,低于这个温度会影响猪的生长,及时采用暖棚饲养,下雪后要及时清除积雪。

三、防潮湿

空气是一种导热物质,而且越潮湿其导热性越强。猪体发冷,挤伤压伤甚至出现死亡,疫病也易发生。因此,圈舍要保证干燥,分辨做到干湿分离最好。

四、防乱喂

保证稳定优质的饲料,尽量不在过程中换料,换料对猪群应激很大,配料应根据不同生产性能,不同生长阶段进行,切忌质量突变,若有变料,加量和改变饲喂时也应逐渐慢慢变。

五、防风袭

寒风容易让猪群感冒,所以猪舍必须堵风洞,挂草帘,糊窗口,防止圈内的鼠洞、裂缝、缺口、破顶等风口吹进穿堂风。

六、防冷食

在冬季,在饲喂时配混合饲料最好是生食干喂,减少湿拌料,需拌入少量水时水温也要在25℃左右。采取衡喂办法的,饮料要温热,并要少给勤添,防冷防冻。

配制土鸡饲料配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首先考虑日量中代谢能和粗蛋白质的需要量以及两者的比例是否适宜,然后再看钙磷含量是否满足需要和是否平衡,最后再调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在配合日粮时一般对原料中的维生素不予考虑,完全靠额外添加来满足需要。

2.由于饲料原料品种不同,来源不同,含水量、储存时间不同,营养成分经常发生变化。土鸡饲料配方在配制日粮时要加上安全系数,以保证应有的营养物质含量,但是安全系数也不能太大,以免浪费。

3、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土鸡饲料配方要尽可能使用种类比较多的原料,达到营养物质互补(主要是氨基酸互补),降低饲料成本。

4.土鸡饲料配方既要求饲料质量好,适口性强,同时也要兼顾价格,使用一些便宜的原料。对一些有用量限制的原料要严格控制使用量,如棉籽粕、高粱等,避免图便宜而造成对动物的伤害。

5.每次配制的总饲料量不要超过一个月的用量,以免长期储存降低营养成分的含量,尤其是维生索的含量。夏季长时间储存饲料还容易发霉,尤其高能肉鸡料在高温高湿条件下,极容易变质。

6.土鸡饲料配方要相对稳定,如需要更换饲料最好采用逐渐过渡的方法,以免引起食欲下降和消化障碍。

7.土鸡的生长规律及营养需要。据试验,土鸡的生长高峰有两个,即20-45日龄和65-100日龄。营养需要为:1-60日龄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16%-18%,代谢能为11.7-12.8兆焦/公斤;60日龄后营养需要为:饲料的粗蛋白含量为13%-15%,代谢能约为13兆焦/公斤。脂肪在70日龄以后积淀逐渐扩充。

8、土鸡的饲养治理技术模式:饲料前精后粗,饲喂前期自由,后期定时定量,详细营养及治理需求可分为:l-30日龄的营养需求为粗蛋白为18%,代谢能11.7兆焦/公斤,钙0.9%.磷0.65%;30日龄后的营养需求为代谢能12-13兆焦/公斤,粗蛋白18%,代谢能14-16%,钙0.9%,磷0.65%

春天养鸡容易得什么病


春季大量的细菌疯狂滋长,正是容易出现各种鸡类疾病的时期。一般常见的鸡类疾病是感冒,也是因为气候变化太大导致鸡出现感冒。再者是可怕的鸡瘟,鸡瘟属于比较严重的鸡类疾病。最后就是鸡结核,为了避免这种疾病传播开,需要对患有鸡结核的鸡带走处理。

1、感冒

春季温度变化很大,加上细菌的滋生很容易造成鸡感冒。感冒的鸡食欲很差并且精神状态不好,有些甚至已经停止进食,并且极其容易感染到同圈的鸡,这时候必须分开患病鸡,给鸡注射一些治疗的药物。

2、鸡瘟

鸡瘟的伤害能力很强,造成鸡的死亡率特别高。特别是急性的鸡瘟会造成鸡迅速死亡,这种疾病是养殖户最怕的疾病之一。为了预防这种疾病,养殖户必须做好鸡棚的环境卫生,并且给鸡注射抵抗鸡瘟的疫苗,这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

3、鸡结核

鸡结核不像鸡瘟的死亡速度那么快,但是一旦患有鸡结核的鸡逐渐变瘦,并且不会再生长。母鸡则不会继续下蛋,这种疾病给养殖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防止鸡群受到感染,这种鸡往往会放弃治疗,因为鸡结核也是属于传播性疾病。

农村小型猪场建设及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猪场选址随意,猪场建设成三乱。留守在农村的部分富余半劳力见这几年养猪有利可图,就土法上马,随意到处乱搭乱建圈舍。或利用闲置的公房、仓库、学校、空房舍等加以简单改造,养十头到百头不等数量的生猪,建成四不像的小型猪场,给人畜健康和环境留下了极大隐患。

2.消毒设施不到位,消毒制度不健全。健全的消毒设施和消毒制度是杀灭病源微生物的关键。猪场的内外环境、饮水、饲料、工具、猪群,以及工作人员正常出入和操作规程等都要有具体的消毒规定,并能保证这些规定实施到位,以保证猪群的健康,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而大多数小型猪场基本上无任何消毒设施,连进出门的消毒池都没有,猪场使用的喷雾器也都是农田用于喷农药的,不经处理就拿来在猪场使用。对消毒制度的概念缺乏了解,无猪场专用消毒过的工作服。另外,消毒用的药品单一,长期使用同一种类的消毒药品和采用同一种消毒方法,有的只注重场地消毒或猪发病后消毒,平时根本不注重常规饮水、饲料、进出猪舍人员等的消毒。

3.免疫无程序,操作不规范。有99%以上的小型猪场无生猪免疫程序,防疫对象和防疫时间很随意。对生猪重大疾病防疫不到位,防疫注射时生猪保定不到位,打飞针,用苗剂量随意加减,疫苗保存不按要求,平时不注重免疫抗体的检测。对使用后的疫苗瓶和剩余疫苗乱抛乱扔,不作深埋处埋,往往扔到河沟、粪池、垃圾堆、空地或田野里,却不知活毒疫苗在常温下会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中繁殖蔓延,强化毒力,直接受到其污染的水,可从消化道感染猪,当猪抵抗力下降或受到严重应激时,就有可能发病。

4.人员管理无序,随便串门。养殖户缺乏科学严谨的疾病防控意识,猪场门口不设任何警示标志和防护设施。闲杂人员,尤其是屠宰生猪、经营生猪、其他猪场人员,不换衣换鞋,不经消毒,随便进入猪场。养猪场自身人员也经常东家聊天西家串门,回来时也不换洗消毒,就直接进入自家猪场,猪场还到处放养鸡鹅鸭和其他家畜,却不知这样的行为成了疾病传播的媒介,容易造成疾病混合感染。

5.病死猪乱抛乱扔,粪便乱堆乱放。大多数养猪户对病死猪不作任何的无害化处理,随便扔到河里或水沟、池塘里,有的就直接抛弃在自家猪场的粪堆或粪池中。小型猪场基本上建在农村的居民区内,对粪便处理无合理必要的基础设施,而是在猪场内外到处堆放。尤其在夏季,蚊蝇满天飞,臭气熏天,遇到阴雨天污水遍地流,严重地污染水源和环璄,给猪场里的生猪健康埋下了重大隐患,给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6.饲养管理不到位,预防措施不完善。由于大多数小型猪场投入不足,猪场设施十分简陋,既不能防风遮雨,又不能防寒避暑,春冬贼风随处来,夏秋圈内热浪滚滚,雨天外面下大雨,舍内下小雨。普通病、传染病常年困扰,生长速度慢,严重降低了经济效益。还有约80%的小型猪场,平时不注重饲养管理,不遵守科学的管理措施,缺乏某些关键的管理环节,圈内多日不打扫/,粪便不清除,消毒不及时、不到位。对疾病的防治,遇小病乱用药,有大病乱投医,使生猪产生了抗药性,因而达不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有的用药剂量随意加减,给药途径不正确,将应添加在饮水中的药物用在饲料中拌料,应拌在饲料中的药物加在饮水中,完全达不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从而错过了防治疾病的最佳时机。

7.品种混杂,饲料质量不稳定。有90%的小型猪场不能做到自繁自养,有种猪的也不注重种猪的品种和品种改良,只要是母猪就用来做种,个别猪场还自然交配。到市场购猪苗时,不问土种良种,二元还是三元,有病没病,是猪就购进。由于猪场规模小,饲养人员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年龄偏大,接受新技术能力差。猪场根本不按生猪的品种、日龄配比饲料,对商品饲料的优劣无法鉴别,只注重饲料价格的高低,认为价格越高质量就越好。还有的猪场由于资金因素,钱多购好料,钱少购差料。个别猪场在自配料时,没有自己猪场适用的饲料配方,而是随意配比,饲料质量得不到保证,猪生长速度慢,加大了饲养成本,降低了经济收入。还有的猪场乱用饲料添加剂,不问违禁不违禁,有无规定停药期,不从正规渠道进货,有意无意乱使用,给食品安全留下了很大的隐患。

(江苏省宝应县柳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夏顺华邮编:225828)

肉牛引进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我州肉牛养殖业蓬勃发展,涌现不少养殖户引进犊牛或者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由于在引牛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目和误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损失,故就肉牛引进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一、引入场的基本条件
引入场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否则不能引入。其中消毒设施、防疫设施、保温防寒设施等最基本的条件必须具备。
二、引入肉牛的选择
1.个体面貌的选择
生病的牛决不可引入;过肥过瘦、怀孕、带伤带残的牛也不要引入。
2.品种选择
根据用途和适应性而定,从品种、年龄、体重和体质外貌等综合考虑。作育肥用的牛最好是选择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等兼用或肉用品种牛的杂交后代。由四川省宣汉县培育的蜀宣花牛性情温顺,具有生长发育快、产奶和产肉性能较优、抗逆性强、耐湿热气候,耐粗饲、适应高温高湿的自然气候及农区较粗放条件下饲养等特点,适宜南方饲养。
3.性别和年龄的选择
由于公牛比母牛日增重快、个体也较母牛大,若为单纯育肥,应尽量多选公牛。若要考虑产奶产仔,应按需要选择公母。年龄要根据资金和引入场生产条件而定,一般以5~6月龄为宜。
4.免疫要求
查看免疫记录,重大动物疫病未免、无免疫耳标的牛不要引入。
三、注意问题
1、运前准备
(1)饲料要求。不饲喂饼类、豆科草等易发酵的草料,少喂精料,运前喂七成饱,适量饮水。
(2)车辆选择。汽车栏高不低于1.4米,不可装得太拥挤,牛少可用木栏相隔。一般4米车厢装两排,6米车厢装3排。后排牛头和前排的牛屁股错开,牛前胸处绑一粗的横杆以减小惯性。牛头朝前,车辆要减少起停,防止牛站不稳。一般大牛在前排,小牛在后排。若为铁板车厢,应铺垫锯木屑、稻草等防滑物品。
(3)防止应激。可选用3%肉牛复合预混料防止应激,一般按干草与精料比70:30或80:20为宜。也可将一些矿物质及电解多维加入饮水中,可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影响。
(4)装前消毒。装车前要用消毒液对车辆和所用物体进行彻底消毒,最好采用3种不同成分的消毒液分别彻底消毒3次,待车辆晾干后装车。
(5)办理手续。引进牛装车前,需要将各项手续办理齐全,包括交款发票、检疫证明、车辆消毒证明、免疫证明、监测报告等,以备查验和为解决纠纷提供证据。

2、运输要求
(1)时间选择。以选在春秋为宜,因为这个季节温度、湿度较适宜,牧草丰富,牛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小,能尽快适应引入地生活。冬季选择晴天运输,要晚出早收,避免早晚和天气寒冷时运输,防止运输途中感冒等病发生。夏季应选阴天,早晚时间延长,中午前后多休息,避免中暑。
(2)车速要求。不超过40公里/时尽量匀速行驶,转弯和停车时均要缓慢减速。运输中每隔2~3小时应停车检查一次,将躺下的牛赶起以防止被踩踏。运输超过10小时的应中途休息给牛饮一次水。运输途中避免鞭打、急拉急拖等鲁莽行为。
(3)途中应激处置。若发现运输途中牛应激较为严重,可给牛注射普鲁卡因等防应激药物,以减少由于运输及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应激。
3、入场要求
进场前两天至少进行3次圈舍和环境消毒;入场后休息两小时再饮水,尽量满足原场饲养条件,并适当减少不易消化的食物,添喂青草或青干草等。入场后的前3天,每天两次注射磺胺嘧啶钠或者青霉素,可有效预防引进牛感冒、拉痢和应激反应,有条件的可口服老姜红糖水,调理引进牛的生理状况。新引进牛要隔离观察15天以上,并按免疫程序适时补免或加免,口蹄疫、牛出血性败血症、流行热等均应免疫。还应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体内驱虫,用伊维菌素体外驱虫。最后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后方可转入生产群饲养。
4、其他要求
必须按规定搞好进出场、装前装后车辆和接触人员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内外传播。带上毡布等备用,夏季遮阳,冬季遮风,雨天遮雨。整个过程拒绝无关人员参观,防止交叉感染。饲养员和兽医等接触人员忌穿红色服装,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鲟鱼养殖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鲟鱼属大型鱼类,其生长速度快,抗病力和适应能力强,在池塘(土池和水泥池)和网箱中均可养殖,而在池塘养殖鲟鱼时应注意如下一些问题。

一、池塘条件

鲟鱼养殖池要求面积较大,池水较深,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区域,交通便利且通讯设施齐备。池塘面积以5-10亩为宜,水深2-3亩为宜,水深2-3米,水质较稳定,水体溶解氧值高,最好5mg/L以上。池塘要有独立的进排水口、坡降,配备一台水车式增氧机,并设置饲料台。

二、清塘消毒

放苗前半个月,池塘进水15-20厘米,用100-150kg/亩生石灰兑水后全池泼洒,以消灭水中有害生物;池塘浸泡3-4天后把池水排出池外,再进水浸泡池底,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用15-20kg/亩的茶子饼清塘消毒,消毒前先把茶子饼打碎并用水浸泡1天后,全池泼洒,可以杀灭池塘中的鱼、虾和鱼虾卵,清塘后的茶麸留在池中做肥料。放苗前10天,池塘加水到70-80厘米深,再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三、培养浮游生物

放苗前7-8天,按照每亩池塘准备50kg干鸡粪,且鸡粪浸泡2天,最好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再去除杂物(过滤)后,全池泼洒。过滤物用纤维袋包扎好后,放到池塘中的下风口处,继续做培养浮游生物的肥料。

四、苗种放养

选择健康无病害的鲟鱼苗种,体长在20cm以上为好。一般大规格苗种的放养密度为400-600尾/亩。放苗时间既要考虑水温适宜,又要考虑成鱼上市。

苗种运输前1-2天应停止投喂,运输时选用38×82的聚乙烯包装袋,在袋中加水3/5,并用冰将水温调节到12-15℃,每袋放入体长20-30cm的鱼苗20尾,包装后运输。如果运输时间在8小时以内,可以用水车运输,但要随时注意运输途中的水温变化,效果出很好。

放苗前2天应先试水,用相同规格的鱼苗10条左右放入网箱中,观察鲟鱼的活动情况,如无异常,即可放苗。正常放苗时,不要先把运抵的苗种袋解开,应全袋放入池塘中,慢慢使袋内水温和池塘水温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放入池塘中。有条件的养殖场,最好连鱼带水倒入一个大桶中保持连续充气,然后在桶中放入食盐,使盐度达到2%,浸浴鱼体10分钟后放苗入池。

五、饲料的选择及投喂

池塘养殖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鲟鱼苗苗刚下塘时,尚未形成在固定地点摄食的习惯,要及时驯化。可将饲料投放在饲料台上,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也便于日常观察。有些鲟鱼,如史氏鲟、杂交鲟、俄罗斯鲟、中华鲟等都有夜晚趋光的特性,夜间驯化时可在靠近饲料台的地方加以照明。

投喂应支持少量多餐的原则,饲料要适口,粒径不能过大或过小,一般以鱼的口裂的1/2为好。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左右,日投喂3-4次,视具体情况随时调整投喂量。

六、日常管理

1、巡塘和生长情况观察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尤其在夜间巡塘和清晨巡塘,要注意观察鱼体的活动情况,防止缺氧;夏季多雨季节气压低时,要勤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开启增氧机或加注新水等措施,防止泛塘。定期检查鲟鱼的生长情况及健康情况,及时调整投喂率和放养密度,当池中鲟鱼生长差异过大时,要按其规格及时分塘。

2、水质管理每天测量水温3次,pH值、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态氮等理化因子要定期测定。值得注意的是:鲟鱼是典型的底栖息鱼类,一般不会上浮游动,有些种类如中华鲟,即使在水中溶解氧不足时也不象家鱼那样明显的浮头,所以在特殊情况下,如水温过主、水色不对或天气闷热时,水体透明度低于25cm或溶解氧小于5mg/L时,池塘要加注新水,以保持水质的清新。鲟鱼生长最适合的pH值为6.5-8.0,pH值过低会影响鲟鱼的代谢活动和生长,甚至危及生命。大多数鲟鱼生存的温度上限为32℃,水温超过30℃则对鲟鱼生长有危险。水温控制可以参考以下措施:选择合适的放养时间,投放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争取在每年高温期过后再投放大规格鱼种,在翌年高温期到来之前达到养成规格上市,可以避开高温;在高温期到来时加深水位,减少放养密度;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采取加大换水量和搭棚遮光等措施。

七、病害防治

1、真菌性疾病病原微生物主要是水霉属和棉霉属等水生真菌,常见的种类有丝水霉、鞭水棉霉等。病鱼症状是行动迟缓、鱼体消瘦、不摄食。防治方法是要防止鱼体受伤,对患病鱼体可以采用克霉唑和1%的食盐与小苏打水混合溶液浸泡患鱼10分钟左右。

2、细菌性疾病出血病由气单胞菌引起,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多危害鱼种,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为首先要进行好环境消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用来提高鱼体的免疫力;也可以在饲料中适量添加无残留的抗生素和中草药预防。白身病的症状为体表缺乏黏液,鱼体体色变白,可以采用抗菌素治疗。细菌性肠炎的症状为鱼体腹部和口腔出血、肛门红肿、鱼体消瘦,可以用诺氟杀星等药物进行消毒,并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治疗。

3、寄生虫鱼病主要有三代虫、车轮虫、小瓜虫等,防治方法可采用5%的食盐溶液浸液浸泡鱼体1小时,或用20%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浴鱼体;也可以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

4、非病原性疾病主要有肝性脑病、心外膜脓肿、黑体病、大肚子病等,该类病症的主要原因是养殖环境差,饲料成分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要注意改善环境,加强饲料质量管理。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0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