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成本的降低和疾病的影响

养猪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场对疾病的管理能力。在养猪过程中,无论是小型饲养或现代化大型饲养模式,控制各种疾病始终都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一.生殖疾病对养猪成本的影响

繁殖是猪场管理中最关健的环节之一。繁殖效率主要取决于受精率、同窝仔猪数和空怀天数。而这些都受母猪管理、营养、遗传、疾病、生育结构和公猪生育力、精子质量、环境卫生以及饲养管理策略、应激、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受精率介于70-90%之间,每窝仔数为11至13个,其存活率在92%以上。母猪管理方案如子宫预处理、公猪采精和受精前后的处理、母猪的适当体型(体重和背脂肪)及怀孕妊娠,哺rǔ各期的营养方案都对母猪的繁育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影响繁殖效率的重要原因是与生殖有关的各种疾病。为了确定造成繁殖效率低下的原因,猪场管理者须熟悉和了解影响繁殖性能的各种疾病。常见的疾病有钩端螺旋体、Ersipelas、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和PRRS。治疗繁殖疾病,不仅要鉴定和处理病原,还要查出造成感染的可能途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金霉素(泌rǔ期用量为600ppm,妊娠期用量为1200ppm),或在产仔后肌肉注射前列腺素F2a以阻止残留胎膜引起的感染,以及使用种种相应的疫苗。

由于猪的繁殖能力的提高,每窝产仔数会增加,使所需母猪数减少和母猪饲养的固定成本减少。但是,由于每窝仔猪数增加,可能造成空间不够和由此引起的生长速度减慢、需要额外的劳动力及出栏重可能会下降(通常会降低利润)。

二、呼吸系统疾病会降低生产和产肉量10-50%,影响程度依养猪生产系统、病原和给药方案的不同而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包括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菌和PRRS病毒。它们会引起肺叶破裂融合、胸膜炎和脓肿。生产管理方式(如全进全出)、早期隔离断奶、通风状况和存栏密度等都会影响疾病在不同猪群间或同群猪内传播。

注射疫苗可防止或延迟呼吸系统疾病的出现,接种支原体疫苗和胸膜炎放线菌疫苗对提高猪群的整体表现效果明显。在一个接种原体疫苗的试验中,接种疫苗的猪比未接种的猪改善生产效率可达31.1%,所生产的猪肉更能满足市场需要。

抗生素如四环素、泰乐菌素和tilmicosin通常用于治疗出现临床症状的猪。通过注射性或通过饲料或水喂给动物。试验曾用金霉素(15mg/kg体重)混于饲料中饲喂给猪以控制支原体病,结果22周出栏时,经过治疗的猪(105kg)比未经治疗的猪(82kg)重23kg,即使算上所花的药费,生产者仍可获得1:8.5的投入产出比。

三、消化道疾病对养猪成本的影响

消化道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带有病原菌的猪身上,这类疾病能影响不同年龄的猪群。刚断奶的仔猪会受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感染。10-14天的小猪也会感染球中病。进入生长阶段的中猪可能会受劳森氏菌、多毛短螺旋菌等病原菌感染而发生痢疾。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预防这些疾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能量水平、原生物和饲料酸性会影响断奶仔猪的腹泻病,饲料中含有适量的纤维素也可降低痢疾的发生。饲料颗粒大小会影响肠道溃疡的发生率。

口服或注射疫苗如(劳森氏菌,多年短螺旋菌)可防止多种消化道疾病。抗生素如金霉素、新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杆菌肽和安普霉素可控制这些疾病。许多试验表明,金霉素以20mg/kg体重的比例添加了饲料时对控制猪回肠炎十分有效。

遗传因素也会影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譬如研究人员已经从一种可以抵抗大肠杆菌痢疾的猪基因库中分离出抗大肠杆菌痢疾的基因,这一发现有利于通过遗传方式控制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四、环境温度变化对养猪成本的影响

动物在当环境温度发生很大改变和因病原菌的侵入而需要启动免疫系统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也就是说,为了使能量和营养主要用于生长代谢,从而为养猪者创造更多的利润,应该尽量减少维持代谢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从管理猪猪的角度来看,确保猪舍平衡及适当的环境温度,可以使猪只的健康状况良好,从而降低猪场的成本和管理费用。Yz023.Com

猪只的健康状况除了外部环境之外,其内部因素-自身的免疫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猪只的免疫能力与营养的关系十分密切,营养首先用于免疫、用于保命,然后才会生长。

提高猪群健康而为养猪业所带来的好处包括:促进生长、降低死亡率、减少药费、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出栏重。任何猪场的运作都是为了创造利润。只有在了解养猪的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出生产目标下,并对改善猪群健康做出明智的投入,创造更多利润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相关阅读

养猪如何降低饲养成本


在养猪生产的直接成本中,饲料占70%左右,所以养猪要想有钱赚,就应该尽量降低饲养成本,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多阶段饲养。猪体组织的生长过程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所以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也是在各个阶段渐次发生的。为此可把猪的整个饲养划分若干阶段,把价格较大的蛋白质类饲料浓缩预混料和基础料的比例每10天调整1次,即将预混料的比例从20%每10天降1个百分点,基础料每10天增加1个百分点。与三阶段饲养法(20-35公斤、35-60公斤、6090公斤)相比,日增重提高可5.5%,料耗降低2.8%,每头增经济收入23.17元。

2、生饲干喂。由于饲料中的许多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在高温下易被破坏失活,所以应以生喂为好(豆类饲料除外)。有的营养物会在水中流失和发生某些化学变化,因此应大力推广生饲干喂技术。猪采食干料时能增加咀嚼次数、促使唾液大量分泌,使唾液中的消化酶更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

3、限制饲喂。限制饲喂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一般猪体重在60公斤以前不要限饲。因为猪早中期生长发育的强度大,对饲料营养需要量大,机体对饲料的转化率也很理想,如果限饲则影响到日增重。60公斤以后,猪的消化器官发育已达到完善程度,采食量大。进行限饲可以达到节约饲料、降低脂肪沉积和提高瘦肉率的目的。限饲的标准一般为充足采食量的80%-85%。

4、适时出栏。猪的生长发育是按骨肉脂的顺序规律进行的,猪的饲养期越长或体重越大,脂肪沉积越多,猪皮就越厚,就会降低瘦肉率。另外猪体沉积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是蛋白质的9倍,所以饲养大猪将会付出巨大的饲料代价。杂交瘦肉猪出栏体重一般在90-95公斤。

关于猪饲料的搭配,下面有几个配方,可以参考一下:

60-120斤育肥猪饲料配方:

1、玉米面60斤,豆饼20斤,细糠18斤,食盐5两,骨粉1斤,贝粉1斤,预混料5两。

2、玉米面55斤,豆饼18斤,麦麸15斤,米糠10斤,骨粉1斤,贝粉1斤,食盐5斤,预混料5两。

3、玉米面50斤,秸秆粉30斤,豆饼10斤,炒黄豆粉8斤,骨粉1斤,贝粉1斤,食5盐两,预混料5两。

4、玉米面50斤,炒黄豆粉15斤,秸秆粉33斤,骨粉1斤,贝粉1斤,食盐5两,速发剂5两。

5、玉米面40斤,麸皮15斤,炒黄豆粉15斤,秸秆粉15斤,骨粉1斤,贝粉1斤,食盐5两,预混料5两。

6、玉米面60斤,米糠20斤,豆饼17斤,鱼粉3斤,预混料5两。

能降低养猪成本的一些小技巧


关于养猪和成本,这两个问题是养殖户最为关注的。养猪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制造成本、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不同养猪形式有着不同的成本构成。对于降低成本,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析:能降低养猪成本的一些小技巧。

饲料成本
养猪业已逐渐进入微利和靠价值竞争、成本控制的时代。在养猪过程中,饲料一般占到总养殖成本的70%左右,是养猪的重要成本部分。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就所以然的认为要把成本最高的部分节省掉,要在饲料这个环节上严格控制。那么应该如何控制饲料的成本?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饲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关乎生猪出栏的速度和体型。猪粪便中颗粒(玉米、豆粕)残留过多,全程料肉比居高不下,猪场又怎么盈利呢?便宜的饲料不代表就省钱。所以应该选择合适的饲料,并且精细投喂最省料。因为在猪的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摄取在各个阶段也是循序渐进式的,这就涉及到猪场饲料各阶段营养配比问题。饲料精细化投喂,达到最大程度节约成本。
饲喂须知
各个阶段生猪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很多猪场在保育阶段过早地使用育肥料,表面看成本会降低,但营养无法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出现长肥肉而不长瘦肉的代偿性生长,导致饲养后期的料肉比偏高,导致饲料的浪费。
有的猪场在育肥猪出栏前才挑选体形较好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有些猪场在母猪配种后才将育肥料更换为母猪料,这样往往会造成所留后备母猪迟迟不发情,只能当成肥猪淘汰,白白地浪费人工和饲料。
有的猪场公猪头数较少便给公猪饲喂母猪料。会导致公猪过肥,出现性欲差的情况;另一方面,母猪料缺乏公猪生成精液及提高精子活力所需要的足量营养元素等。因此还会造成猪场产仔数降低及弱仔数增加,影响猪场的综合生产成绩。

不少猪场存在严重的饲料浪费情况,浪费量一般能占到饲料总用量的8%~10%,严重时可达到20%。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生产成本。所以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充分利用青草、甘薯、胡萝卜、麸皮、玉米等廉价原料配制饲料,可大幅度降低饲料成本。

一、饲料搭配
饲料搭配可是有讲究的。在喂猪时并不是把饲料直接添加在料槽里,让猪吃下去这么简单。要讲究饲料的转化率和吸收率,只有猪把饲料真正的转化成了肉,这才算是真正的把饲料利用到位了。其实有很多养殖户不依据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在搭配饲料时直接照着别的猪场配方。这种方法虽然是简单,可是却害了自己的猪。就像怀孕母猪不能用育肥猪的饲料是一个道理。
二、饲料的再次加工
这里说的再次加工,指的是在喂猪时不要为了省事就简单的把饲料倒在料槽里,搅拌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猪吃了搅拌不均匀的饲料,每头猪所获得的营养肯定不同,可想而知猪的身体状况也不会一样。尤其是在猪群生病往饲料中添加药物更要注意搅拌,只有搅拌均匀才能确保每头发病猪都能吃到投放的药物,起到治疗的作用。
三、饲料的防霉抗霉
在购买饲料时也要注意买的饲料是否有霉变发生,一般新玉米霉菌毒素比较多,在喂猪时可以在饲料里面添加脱霉剂。在夏季养殖保存饲料时要讲究防潮防湿,保持仓库干燥,同时要不定期对饲料进行翻晒检查。
以上几点都是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只要稍加注意养殖效益就会倍增。

怎样降低土池养殖黄鳝的成本



土池养殖黄鳝具有投资小、管理易、效益高的特点,所以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推崇。如何更好地提高收益、降低养殖成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降低苗种成本:每年6月份左右使用鳝笼收捕,规格一般为25克/尾左右的鳝苗,价格适中;每平方米放养140—160尾,注意规格一定要一致,切忌大小混养。

2、降低投喂成本:收捕螺蛳、河蚌,养殖蚯蚓、蝇蛆等适宜鳝苗种的动物性饵料,并配合瓜果皮等植物性饲料进行投喂。

3、降低管理成本:

(1)放养前15天左右进行消毒,使用0.2千克/平米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2)苗种放养时要使用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左右;(3)防逃:土池池底和池壁使用一层无结节的经编网布,之后覆盖粘土并夯实。所铺设的网布网口最好超过60厘米,并向池内倾斜,每隔一定距离使用水泥桩固定网布。

4、防病:常见有腐皮病、烂尾病等,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即可。



农村养猪常见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本文主要介绍了猪的几种常见的疾病和预防防治的方法,希望本次研究能够为猪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帮助。

农村养猪过程中,为了保证农民群众的各项利益不受损害,一定要进行猪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猪类疾病一旦大面积的爆发流动,会给农村地区的养殖业产生毁灭性的打击,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他的动物,造成疫情不断的扩大,最终给农村地区的养殖业带来严重的影响。所以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要想很好的做好猪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就需要首先对常见疾病的发病症状尽心了解和掌握,然后采取积极地措施进行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猪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

一、常见猪疾病的种类

1.猪的气喘病

猪的气喘病在临床上称之为肺炎支原体性疾病,属于猪的传染病的一种,主要影响的是猪的呼吸道。这种疾病发病的主要症状为气喘和咳嗽,其中胸腔是其主要发病的区域,对猪器官影响最为严重的是猪的肺部器官,通常情况下会出现紧急的肺气肿和肺水肿的现象。猪一旦感染上了这种疾病,就会影响猪的饲养时间,同时猪的生长速度就会变慢,会降低饲料的使用效率,这种疾病和猪的年龄、性别和品种无关。该种疾病发生没有固定的时间,在气候变化比较明显的季节,天气情况表现的不稳定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发病。引起猪感染这种疾病的主要原因是是由饲养过程中,饲料质量较差,饲养环境较差,单个猪感染该种疾病之后,不容出现死亡的现象,但是由于该种疾病有较强的传染性,如果大面积的感染了该种疾病之后,其对猪群的危害效果就会加大,在出现该种疾病之后,如果不及时的对其进行控制,则不能有效的根治此病,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发现,其出现了概率也比较大。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

猪的传染性萎缩性属于一种呼吸道疾病,猪感染该种疾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种是支气管败血博氏杆菌的侵染,另一种是跟产生毒素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侵染造成的。该种疾病发生之后主要的症状就是鼻炎,猪的面部发生较大的形变,部分位置出现严重的萎缩现象,猪个体的生长速度变慢,饲料的转化率明显降低,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一旦猪感染了这种疾病会严重影响到猪的呼吸系统正常的运转,导致猪的免疫功能降低,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感染其他疾病,增加了猪的死亡率和淘汰率。通常情况下,猪仔在生长到5个月大小是很容易感染上这种疾病,并且这种疾病在世界范围内也经常的发生。

二、猪常见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1.猪气喘病的治疗和预防工作

在养殖过程中,猪场应该始终坚持自我繁育的原则,对于外来引进的新型猪种,应该进行彻底的免疫工作。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还应注重平时的消毒工作,确保提供的饲料能够满足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对饲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和管理,严禁向猪喂养已经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对猪圈环境的清洁。定期的对成年猪和猪仔进行免疫工作,同时还应该保证一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外还应该注意疫苗在注射过程中应该采用胸腔注射。此外,由于猪肺炎型支原体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改变自身表面抗原而造成免疫和治疗失败,倒是猪的免疫力低下,因此,猪场在养殖过程中还应该配合其他药物进行防治。在治疗该种疾病的过程中,螺旋霉素、四环素、甲砜霉素等抗菌药物都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2.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的预防和治疗

首先,我国的动物检疫部门应该加大对进入到我国市场的猪的动物检疫检查,防止病猪从国外流入到我国国内,同时在养殖过程中一旦出现病猪应该及时的将其淘汰掉,不断更新现有的猪群,将带有病状的猪全部淘汰,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猪被传染的几率;其次,对于那些已经患病,但是外表症状不是很明显的猪,在检疫过程中很难借测出来,所以不能及时的对其进行淘汰处理,这是比较稳妥的措施是将出现过病猪的猪群全部淘汰处理,全部育肥出栏,不留后患。而对于饲养过程中,接触过病猪的疑似猪应该进行全面的隔离观察,观察的期限一般维持在两个月作用,在观察其结束之后,如果改疑似猪没有出现感染的情况的话则可以继续饲养如果出现了发病的现象,则应该立即对其进行处理;再次,在养殖过程中,母猪生产的猪仔严禁与其他猪接触,猪仔断奶后仍然需要对其进行隔离观察,观察期一般在两个月左右,在观察期间如果没有发生任何的异常情况,则可以把这批猪仔用于培育新一批的健康猪;第四,在养殖过程中改善饲养条件也是防止猪感染该种疾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在养殖过程中应该适当的调整猪的居住密度,防止猪群发生相互挤压的现象,提高圈舍的通风效果,加强对流空气的流通,及时的排除有害气体,谨防各种不利因素的存在。

结语

猪疾病的防治和治疗开展工作的好坏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防治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的对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很可能会对人类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危害到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所以,加强对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对于保证养殖业和人类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养猪生产降低环境污染的策略


养猪业的发展,使得人们在获得优质猪肉产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中氮、磷等成分又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本文综述了通过营养策略减少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合理的饲养管理、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添加剂的正确使用均能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营养物质的排泄,从而减少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养猪生产降低环境污染的策略。

1、养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猪自身产生的污染。猪自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摄入的营养物质并不能完全的被吸收,无法被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会随着代谢物排出体外,而对生态环境的协调平衡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会导致土壤营养的积累,使水源富营养化,还会排出大量有害气俸。猪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氮、磷等有机物质,并且还含有较多的病菌和寄生虫,这些都会污染环境。另外,目前各养殖场为了达到缩短育肥期,提高出栏率等目的,在养猪生产中给猪使用一些药物和微量元素,这些物质如果超量或者残留,都会随粪便排到环境当中,从而污染水源。随着养殖生产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会使周围的土壤承载较多的猪排出的粪尿,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和营养物质形成硝酸盐及磷酸盐,会对土壤的应用价值产生不良的影响,同时还会污染地下水源,对人类的健康造成威胁。另外,如果养殖场没有做好粪污的处理工作,会导致有害气体的浓度升高,发出难闻的气味,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饲喂饲料产生的污染。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饲喂的饲料中通常含有对营养的限制成分,会对猪的生长发育以及消化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造成资源的浪费,同时其代谢产物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在饲喂谷物饮料时,因其中含有较大比例的植酸,会导致对蛋白质的采食量下降,使饲料中含磷物质的代谢物排出量较多,另外,植酸还会与蛋白质及淀粉形成结合物,导致自身的活性下降,影响猪对其他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还会导致粪便中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而污染环境。目前由于生产以及防治疾病的需要。常便用一些添加剂、消毒剂、兽药等,如果长期过量的使用抗生素,或者不按照标准进行规范性的使用,会导致畜禽产品中含有毒害物质,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威胁。另外,如果猪摄入的微量元素过高,如高铜或者高锌,会导致猪的代谢物中含有较高成分的铜和锌,这些物质排放到土壤和水源中后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水体的净化功能受到抑制,从而使水质恶化,微生物环境的平衡被破坏,导致生物濒临死亡。

2、养猪生产降低环境污染的策略

加强饲养管理,调控饮料营养比例。对猪群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资源的消耗,进而预防因营养供给不足或者不全面而造成的不良影响。因此养猪要加强饲养管理,目前规模化养殖场多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方法,对仔猪进行隔离断奶,对不同生产阶段以及生理阶段的猪群进行分群饲养,针对不同阶段的猪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方法,根据不同阶段猪的营养需求提供相应的营养物质,可有效的预防和养猪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另外要注意,根据理想蛋白质构成体系的相关原理,在确保猪饲料氨基酸成分的比例与总量满足一定要求的基础上,应将蛋白质的可消化性作为制定饲料营养物质比例的标准,对饲料中的营养进行调控。可通过加入合成氨基酸的方式配制满足不同阶段生猪营养需求的饲料,在不对猪的生产性能产生影响的前提下,优化饲料,以促进粗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使猪排泄物中的氮、磷等的浓度降低,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强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在养猪生产中生物活性成分可以强化生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应用,使猪排泄物总量下降,从而对环境起到保护的作用。因此可以借助生物活性成分来达到这一目的。目前成功应用于养猪生产中的生物活性成分主要有酶制剂、除臭剂以及微生态制剂等。其中酶制剂具有显著的生物催化作用,可以应对猪消化系统中消化酶有限的状况,可以提高猪对饮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另外,可以在猪的日粮中加入植酸酶,优化植酸物质的比例,使日粮中的无机磷总量下降,可有效的减少猪排泄物中的磷,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在养猪生产中要合理的使用饲料添加剂,控制好饮料中添加剂的总量,对于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添加剂要慎用或者严禁使用。对于一些微量元素的使用也要规范添加量,避免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选择饲料添加剂时要观察效果,例如可以使用一些益生素或者中草药,不但可以起到加强猪的抵抗力、降低发病率的作用,还会对环境产生较小的负面影响,起到环保的作用,因此可以取代药物制剂。另外还可合理的使用除臭剂,如使用物理除臭或者生物除臭的方法降低空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以实现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养猪的生产目标。

猪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影响和防治对策

1、养猪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养猪业涉及到猪、饲料和人,关系到周围土壤、水体和空气。养猪产业的发展在带动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问题。1.1动物本身对环境的污染由于动物本身对营养物质利用率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吸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所以动物会排泄出大量的营养物质,对环境生态平衡造成威胁以致引起污染,包括土壤的营养累积、水体的污染和有害气体的排放等。

2、对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一些未经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以粪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据初步计算,1头育肥猪平均每天产生的废物为5.46L,1年排泄的总氮量达9.534kg,磷达6.5kg。并且每克猪粪污中还含有83万个大肠杆菌、69万个肠球菌以及一定量的寄生虫卵等。大量有机物的排放使猪场污物中的BOD(生物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值急剧上升。据报道,某些地区猪场的BOD高达l000~3000mg/l,COD高达2000~3000mg/l,严重超出国家规定的污水排放标准(BOD6~80mg/l,CODl50~200mg/l)。

降低养鱼饲料成本的技术措施


一.选放优良鱼种
鱼种是养鱼的首要物质基础,是获取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之一。鱼种质量的优劣是决定生长速度并影响饲料系数的关键因素。品质优良的鱼种具有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高,饲料系数低和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因此,一定要选择遗传性状优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鱼种进行放养。
二、采取混养模式
在养殖模式上,在突出主养鱼的基础上,适当混养部分其它鱼类,但应注意同品种鱼类的放养规格应一致。在同一池塘内放养的鱼种在食性上应无冲突,以免造成饲料利用率的下降。对于水质较肥的池塘,鲢、鳙鱼放养的比例应占60%,草、鳊、鲤、鲫等占40%;水质较瘦的池塘,草、鳊鱼的放养比例应占60%,鲢、鳙、鲫等占40%。鳊鱼可以摄食草鱼留下的草屑,也可以摄食池塘中藻类;草鱼摄食量较大,排泄物较多,可以培养池塘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而鲢、鳙鱼吃掉水中浮游生物后,降低了水中的肥度,有利于草鱼的生长,而鲫鱼则可以寻找塘底的食屑,翻动塘底,减少病害的发生。因此,按鱼类食性搭配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投入成本。
三、合理把握放养量
在鱼种放养时,要注意放养量的准确。若放养量过,容易造成生长速度减慢,引发鱼类疾病,甚至会造成缺氧泛塘,从而影响养殖产量,降低饲料的利用率;若放养数量不足,则造成投饵量偏大,饲料系数上升,加重饲料成本负担。相关生产数据表明,选择科学合理的放养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喂成本,增加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四、坚持科学投喂
1.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根据鱼类的营养需求配制而成的,它集多种原料营养之特点,互相配合,合理利用,其主要优点有:一是消化吸收好,饲料利用率高;二是诱食性、适口性、稳定性好,可增强鱼的摄食量,促进其速度生长;三是污染程度小,可减少鱼的发病率。
2.科学掌握投喂方法。在饲料投喂中,通常采用鱼上浮集中摄食的投喂方法,这样做既可便于池鱼集中就餐,减少饲料浪费,也便于观察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投喂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
3.合理掌握投喂量。合理确定饲料投喂量,是投喂技术的关键和核心,是降低饲料成本的重要因素。一般鱼种阶段的日投喂量为吃食鱼体重的4%6%,成鱼阶段为1.5%3%。通常饲料投喂停止10分钟后鱼群还在食场内游动,说明饲料投喂不足,应增加投喂量;若饲料没投喂完就看不见鱼摄食,说明饲料投喂过量,应及时关掉投饵机,停止投喂。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温度和鱼的摄食隋况灵活掌控。
五、调控好水质
1.合理施肥.保持池水肥度。池水的肥廋既影响着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在养殖过程中,应通过合理施(追)肥培育水质,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保持池水中有一定的营养物质,辅助鱼类生长。通常56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每710天投施1次;79月份以施生物肥为主,每1015天投施1次。
2.定期加换水。每710天添加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每203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3.使用生石灰。通常每1015天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化水全池泼洒。使用生石灰,不仅能调节酸碱度,抑制病菌滋生,降低发病率,而且还增加了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可促进鱼类生长。
4.使用生物制剂。一般2030天使用1次微生物制剂,用量为1.52千克/亩。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可分解水中和水底的有害物质,可改善养殖环境。
5.适时增氧。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中,指导渔民在增氧设备上安装溶氧控制器,根据需要设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实现增氧设备的自动开停机,大大提高了增氧效果,为鱼类营造了舒适快乐的生长环境。
六、加强鱼病预防
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以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药或少用药的目的。防病使用的主要药物有生石灰、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定期投喂用中草药制成的药饵,可增强抵抗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211600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健康路7号)毛国庆唐玉华

降低蛋鸡饲料成本的13种方法


蛋鸡饲料成本通常占总支出的60%~70%,而饲料浪费量约占全部饲料消耗量的3%~8%甚至多达10%以上。节约饲料能明显提高蛋鸡生产的经济效益。下列技巧可供选用。

1.选用良种鸡。选用体重小、饲料利用率高的品种;同一品种以中等体重为宜。产蛋量相同、体重大的比体重小的鸡耗料多。

2.断喙。在雏鸡6~9日龄时断喙,不仅可防止啄癖,而且在生长期每只鸡每天可节省饲料3.5克,产蛋期节省饲料5.5克;平均每枚蛋节省饲料12克。

3.实行笼养。笼养因环境稳定、活动量小、饲料密度大,减少了散热量,鸡吃料相应减少。据测算,笼养比散养节省饲料20%~30%。

4.实行保护喂养。最适宜鸡产蛋的舍温为13~21℃。冬季如舍温低于8℃,每100只鸡每天要多吃饲料1.5千克,而且产蛋率下降;夏季鸡采食量减少,但产蛋率也下降。因此,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则要保暖升温。据试验,冬季适当提高鸡舍温度,每只鸡每天可以节省3.1克粗蛋白质的多余消耗。

5.把好饲料关。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全面。饲料中营养不全面是最大的浪费。饲料粉碎不宜过细,否则不易采食且料尘飞扬而浪费。

6.按季节配料。鸡群在冬季消耗热量多,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占饲料总量的65%~70%);夏季适当减少能量饲料的比例。

7.使用替代科。蛋白质饲料尤其是鱼粉的价格较高,利用廉价的昆虫、蚯蚓、小鱼虾、肉类加工副产品、鱼下脚料、粉渣、糖渣、豆腐渣、酒糟等,经加工调制后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喂鸡,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

8.使用饲料添加剂。可提高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据报道,在饲料中添加0.1%的蛋氨酸,可使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2%~3%;添加赖氨酸,可减少饲料粗蛋白质用量的3%~4%;添加维生素B12和喹乙醇等添加剂,也能提高饲料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在每吨鸡饲料中添加50克维生素C,可使产蛋率提高10%以上,节省饲料15%以上。

9.添喂砂砾。每周补喂一次砂砾,有助于蛋鸡肌胃中饲料研磨,使饲料消化率提高3%~8%。

10.改进料槽结构。料槽应该是底尖、肚大、口小。它容料多,鸡不容易把饲料啄出来。料槽高度以鸡能自由采食为准则。料槽添料量不宜过满,宜为1/3槽高,否则易抛撒造成浪费;饲料添加到料槽的2/3时,饲料浪费12%;添加到1/2时,浪费5%,添加到1/3时浪费2%。

11.保证充足的饮水。鸡每产1枚蛋需消耗340毫升水;若产蛋期缺水,可使产蛋量下降30%。

12.及时淘汰公鸡。公鸡要比母鸡多吃20%~25%的饲料。对多余的公鸡应及时淘汰;饲养种鸡保持公、母比例为1∶15,商品蛋鸡保持1∶20。

13.淘汰低产母鸡。鸡群中常有10%~30%的低产鸡,把低产鸡淘汰掉,鸡群产蛋量不会显著减少,却可以大大节省饲料。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24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