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池后期水质管理措施


河蟹养殖进入后期养殖阶段,同时也进入催肥期,是加强营养积累,增加蟹黄的时期,对水质要求也十分严格,水质越好,河蟹病害少,容易蜕壳,体重增加大,同时味道越纯正。由于部分蟹池出现无水草、少量水草、衰败腐烂水草或过多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蟹池水质容易变坏,容易导致河蟹发生病害的几率加大,对河蟹收成有较大影响,为此,抓好河蟹后期水质调控至关重要,是夺取河蟹最后丰产丰收的关键,现提出如下意见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1、定期注换新水:一般10天左右注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水体1/5左右,水位一般控制在0.8m左右。
2、科学使用底改和水改调节水质: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有害物质;使用底质改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池底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水质生态环境较差的应10-15天使用一次。
3、割除多余水草:后期池塘水草覆盖面积50%左右,水草过多影响河蟹正常活动及蜕壳、成熟。水草生长过旺,可人工割除多余的水草,控制生长,及时捞出变质、死亡的水草。
4、水草移植:对于无水草、少量水草、衰败腐烂水草蟹池,水质最容易变坏,可以移植易成活的水花生和青萍,简单方便、成本轻、见效快,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提供青绿饲料和栖息场所。

相关阅读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措施



目前河蟹即将进入生长后期,蜕最后一壳,加强这一阶段的池塘饲养管理,对增大河蟹规格、改善河蟹品相和提高养殖效益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调水。水质调节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有增氧、搅水、曝气等方面的作用;二是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每10~1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每米水深用量10kg;三是合理换水。每隔7~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约占池水的10%~20%;四是向养殖水体泼洒有益菌来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2、改底。河蟹长期生活在池塘底部,容易受池塘底质的影响,如果池塘底质重金属超标,容易导致河蟹形成铁锈板,因此,河蟹上市前要全池使用一次底改,分解底部有机物,改善底部发黑发臭现象,以防河蟹黑底板的产生,提高河蟹的品质卖相。
3、增投精饲料。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此时,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为满足河蟹后期的生长需求,本阶段应及时调整饲料品种、提高营养水平,饲料由粗变精,要求以高蛋白全价饲料为主,适量投喂一些冰鲜鱼,搭配少量南瓜、红薯等植物性饲料,为河蟹增重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4、做好防病和防逃工作。养殖后期要使用1次杀虫药,这样不仅消灭了寄生虫,还保证了河蟹甲壳亮洁;此时河蟹还容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逸的痕迹,检查池塘是否有洞与外河相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河蟹养殖后期池塘水质管理技术分享



如何调控好夏秋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环境,是促进河蟹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秋季水温高,是河蟹生长的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而水质一旦变坏,不但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饱满度、背甲的颜色,以致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一、合理调整水位
蟹池的水位,一般以池塘内浅滩的地方为主,控制在1米左右,蟹池四周的沟槽水位最好保持在1.5~1.8米。定期加注新水。水源水受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 
二、增加溶氧,促进池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溶氧是影响河蟹生活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溶氧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如饲料系数的升高、厌氧菌的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升高等。蟹池增加溶氧的主要措施是使用微孔增氧、洒粒粒氧。尤其是7月中旬至8月下旬,高温天气,蟹池溶氧量较低,应特别注意增氧。使用微孔增氧应根据蟹池和天气变化情况来掌握,5~6月,水质和天气不适时需及时增氧。6月后,在晴天中午12~15:00点增氧,早晨视实际情况增氧,阴雨天应提前开机增氧。9—10月,因蟹池水质较肥,天气闷热应多开增氧机。最适开机时间和开机时长,应根据天气、河蟹的动态以及增氧机的负荷等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内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每升以上。
三、泼洒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每10~15天泼洒一次调水1号、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交替使用。可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含量,有利于河蟹的健康生长。
四、控制水色与透明度
水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的水色以黄褐色、淡褐色、淡油绿色为好、透明度掌握在35~40厘米,这样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五、保持pH在7.5~8.8之间,满足河蟹生活生长需要
蟹池正常水质标准,pH值在7.5~8.8之间,如发现偏低,应及时采取措施,主要是每隔10~15天使用10~15公斤每亩的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使池水呈弱碱性;如pH偏高,建议使用强体解毒王或乳酸菌调节。

夏季河蟹养殖池塘水质调控措施



在炎热盛夏季节,蟹池表层水温有时可达30℃,对河蟹生长不利,水温20~25℃适宜河蟹生长。水温太高,水质易恶化,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河蟹纷纷离开水体,爬到池坡,摄食量明显下降,影响生长。因此,在平时管理中,要注重水质的调节。
1、加深水位。夏季高温季节应该加深池水,降低池水温度,适宜的最高水位可保持在1.2一1.5米之间,气温特别炎热的时候,水位还应加深,最好在2米左右。
2、勤换水。高温期间,养蟹池应常更换新水,保证水质良好。更换水源要清洁卫生,无污无毒,换水时间不能在烈日下换水,以防热水灼伤蟹体,傍晚尽可能也不要换水。清晨太阳升起时是最适换水时间。换水时水草(伊乐藻)不可以脱水,如脱水时间较长容易死亡(伊乐藻),污染水质,正确的换水应边排边进,保持水位。一般5~7天换水1次。水温30℃以上,2~3天就要换水1次。每次换水或加水量不可太大,每次换去池水的1/4一l/3为宜,太大容易使水草漂浮。
3、勤捞水草。水草对水质的调节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水草的生长,吸收了水体中大量的营养元素,起到抑制水体富营养化和净化水质的作用;二是水草的生长可有效地抑制有害藻的生长繁殖,减轻有害藻类死亡时释放的毒素。
(1)种草的池塘应保持合理的密度,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占水体面积的60%左右,6-7月份当水草覆盖率超过80%时,应在水草丛中间隔8米开辟一条宽1-2米左右的通道。水草生长过旺时可割除距水面20-625px的草头。对腐烂的水草应立即捞除,以免败坏水质,滋生病菌。
(2)靠外河捞取新鲜水草投放的池塘,高温期间,捞取的水草时间长会腐烂,应坚持少放勤捞原则,发现水草不新鲜,草叶发黄,茎干变软,应及时除去,防止腐烂、破坏水质。
4、定期改良水质。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等,每隔15一20天施用一次,可有效地降低氨氮、亚硝酸盐、甲烷、硫化氢的含量,促进菌相和藻相的平衡。定期泼洒生石灰,每隔15一20天每次每亩池塘可用生石灰10一15kg,加水后全池泼洒,每隔20天左右进行一次。也可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和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和底质。
5、增氧措施。蟹池增加溶氧的主要措施是微孔增氧,撒增氧剂,尤其是7月中旬至8月中旬,高温天气,蟹池溶氧量较低,应特别注意增氧。何时开机和开机时间的长短,应根据天气、河蟹的活动情况以及增氧机械负荷等灵活掌握。无增氧设备或增氧设备发生故障时,可采用撒洒粒粒氧的方法增加蟹池溶氧。

河蟹池塘后期无水草的管理措施



经过7、8两个月高温天气,管理不善的蟹池,水草大量衰败腐烂,许多塘口只剩下少量水草,严重塘口已无水草(部分地区这种塘口已占到20xx终河蟹收成,减少饲料投喂量,有的养殖户甚至放弃后期管理。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适当措施,养殖户仍然可以获得不错收成。
1、及时降低水位:无水草的蟹池,河蟹没有栖息场所,生存于池塘底部,溶氧相对较低。随着气温的下降,要不断降低水位。目前水位维持在0.8米就足够,9~10月维持在0.5~0.6米就可以,保证河蟹生存水层有足够的溶氧。
2、投足饲料:没有水草的蟹池,水体透明度不高,不易观察河蟹吃食情况。后期水温降低后,水体较肥对河蟹的影响没有高温期间大,养殖户要设置食台,每天检查吃食剩余情况,准确掌握每天的投饲量。
3、强化水质调节:在晴好天气,全池泼洒芽孢杆菌等益生菌,每15~25天泼洒氯制剂或碘制剂,一方面杀灭有害菌,另一方面杀死老化的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
移植水生植物:后期移植伊乐藻、轮叶黑藻难度大,可以移植易成活的水花生和青萍,简单方便、成本轻、见效快,既能起到净化水质作用,又能提供青绿饲料和栖息场所。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的三大技术措施


目前正值河蟹养殖生产后期,这段时间管理措施显得尤为重要,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全年养殖生产的成败。
1、重视水质调控。此时由于河蟹的活动量和吃食量加大,经常会出现池水浑浊的现象,直接影响到藻类和水草的生长,同时也会造成池塘溶氧偏低及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河蟹的正常蜕壳生长。
面对池水变浑,应查清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是因为浮游动物暴发性繁殖,大量摄食藻类,而导致池水变浑,此时,应换水5-10厘米,同时全池泼洒阿维菌素杀灭浮游动物,3-5天后再使用金硅藻配速效生物肥进行水色培育,以保证在短时间内将藻类培养起来;如是因为蟹池野杂鱼较多而致池水浑浊,此时应用茶子饼清除池中野杂鱼;如是因为饵料投喂不足,则要加强投喂,必须多投喂些高蛋白饲料,如小鱼、小虾、全价饲料等;如是因为水位较浅,透明度大,河蟹活动频繁,导致池水浑浊,应进水10厘米左右以增加池水深度,同时用生物速效肥及金硅藻等进行水色培育,降低水体透明度。
2、注重最后一次蜕壳管理。河蟹的最后一次蜕壳在8月下旬到9月上旬,蜕壳后增重60—80%,蜕壳的程度将决定河蟹上市的规格,这期间应强化巡塘次数,密切关注河蟹的蜕壳高峰期的细微变化。一是投喂高质量的饵料,二是增加饲料中钙离子的含量,三是保持水位稳定,四是加强巡塘。
3、强化其他管理措施。一是改善底质,防止河蟹铁锈板或者黑底板的产生,二是增加精饲料的投喂,三是及时清除过多或腐烂变质的水草,四是预防纤毛虫,五是增加水体溶氧,六是做好防逃工作。

河蟹中后期气温逐渐下降 加强养殖管理措施



盛夏过后,气温逐渐下降,对于河蟹生长较为适宜,也是河蟹促肥增量的关键时期,如何调控好水质,营造好生态环境,科学投喂,控制好病虫害,是夺取河蟹最后丰产丰收的关键,为此,抓好河蟹后期管理至关重要,现提出如下意见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一、水质调控。
健康养蟹对水环境的质量要求非常高,必须科学地调控好水质。蟹池水质一般要求透明度35厘米~40厘米,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如池底积淤较多,透明度低,水色变浓,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步足末端变黄,因此采取措施改良和改善底质环境条件,保持底质清洁,水质清新和溶氧充足,以满足其生长的需要就显得十分重要。今年高温过后,特别是近期雨水较多,且天气气温变化较大,很容易造成水体缺氧,水草下沉,腐烂死亡,恶化底质,导致水质变坏,致使生态环境破坏,影响河蟹后期生长,为此,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1)定期注换新水(雨水较多要排水),一般7~10天注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水体1/5左右。水位按照“前浅、中深、后适中”的原则,一般控制在1-1.2m。
(2)科学使用底质改良剂和水质调节剂调节好水质,采用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吸收水中、水底有毒有害物质(硫化氢、氨等);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池底淤泥,分解池底淤泥中的硫化氢、氨氮等有害物质,以提高溶氧,稳定pH值,提高河蟹机体免疫力,可明显提高河蟹产量和品质,水质生态环境较差的应10~15天使用一次。
二、水草管理。
后期池塘水草覆盖面积50%左右,水草过多影响河蟹正常活动及蜕壳、成熟。水草生长过旺,可人工割除多余的水草,控制生长,及时捞出变质、死亡的水草;池中水草不足,人工投入少量消毒后的水草供河蟹摄食,并为其提供栖息、蜕壳场所,避免多在水底淤泥中爬动,使体色变得灰黑。
三、病害预防。
病虫预防是河蟹中后期管理的关键,病虫害控制的好坏是减少后期因病“趴塘”减产减收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为了确保河蟹增重育肥直至上市,减少危害,建议在9月中旬之前,采用硫酸锌复配药杀灭纤毛虫,相隔1~2天后,使用碘制剂消毒水体,积极做好预防工作防止病虫害的危害。
四、科学投饵,促肥增重。
高温过后,是河蟹最后的脱壳、增重育肥期,河蟹的摄食强度大,育肥聚黄,体重显著增加,饲料营养直接决定了河蟹的品质和丰满度。因此,在做好生态环境维护的基础上,要科学合理投饵,以满足河蟹增重育肥、快速生长的需求,达到品质优良、高产高效的目的。
中后期河蟹投喂主要以精饲料为主,动物饲料占60%,植物约占40%,日投饵量为蟹总体重8%-10%,以投饵后2小时吃完为准,达到催肥增重加大规格的目的。
五、预防“秋老虎”
虽然立秋已过,还是要多看天气预报,关注天气变化,以便及时做出预防,防止温度冷热剧变应激,尤其是脱壳期前后;同时,增强底部溶氧并维持良好的水色以及藻相都可以减少应激的危害。
六、加强防逃设施的维护和检修
河蟹一旦成熟就会上岸,养殖户在加强日常管理的同时,要提前做好塘埂渗漏的检查,防逃设施的维护,及时检修,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加强夜间巡查,防止偷盗。
七、适时捕获上市
养殖户要根据市场行情与河蟹养殖情况,适时抓捕上市,俗话说:“会养殖还要会卖”。养殖户不仅河蟹要养殖的好,还要抓住行情,尽量在高价时卖出也是关键。

河蟹养殖塘后期管理要点



8月20日以后,池塘养蟹已进入关键冲刺阶段,蟹塘后期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着河蟹品质、规格、经济收益,蟹塘后期管理要着重做好以下几点:
一、加强投喂。8月20日以后,河蟹养殖进入育肥阶段,要满足积累蟹黄、蟹膏的要求,此时应投喂优质饲料,可选用蛋白质36%以上的河蟹专用颗粒饲料和水浸泡过的黄豆,也可以加投切碎的小杂鱼及蚌肉,还要增加一部分切碎的土豆和南瓜。投喂量以第二天早上略有剩余为准,切不可多投败坏水质。塘中螺蛳不足的,要及时补充,投放的螺蛳,要求鲜活干净,投放时要全塘撒开,不要堆积,塘四周沿水草地带可适当多投。
二、管理水草。因前段时间高温,部分塘口水草腐烂,对烂死的水草,要即时捞出,换水后,再用微生态制剂和吸附剂调水。水草覆盖面积不超过养殖面积的40%,不足的要补放水花生或水浮莲,投放前要用清水洗干净,沿池塘四周及中间成排投放,并用竹杆和绳固定,以防大风吹动,堆集在一起。
三、调节水质。池水深度要控制在1.5米左右,水质要求清新活爽,水体透明度控制在40厘米以上。如遇闷热天气,要即时换水,并结合增氧。近期没有泼洒生石灰水的,要抓紧时间泼洒,泼洒浓度要求在40ppm左右,以便提高水体PH值和补充一部分钙质。
四、防病治病。发生纤毛虫病的,可选用纤虫净等药物治疗,隔天再全池泼洒聚维酮碘等消毒剂消毒要积极采取病害防治措施,尽量控制用药,并严格执行渔药休药制度。
五、认真巡塘。勤检查塘埂和进出水口网箔,驱赶鼠类和鸟类等敌害生物,看河蟹成熟度,紧盯市场动向,适时捕捞上市。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3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