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后期池塘水质管理技术分享


如何调控好夏秋季蟹池水质,营造良好水体环境,是促进河蟹正常健康生长的关键。秋季水温高,是河蟹生长的旺季,摄食、代谢明显增强,水质容易变坏,而水质一旦变坏,不但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成活率的高低,同时也影响成蟹的个体规、饱满度、背甲的颜色,以致直接影响养殖效益。
一、合理调整水位
蟹池的水位,一般以池塘内浅滩的地方为主,控制在1米左右,蟹池四周的沟槽水位最好保持在1.5~1.8米。定期加注新水。水源水受污染、恶化的水不能添加。 
二、增加溶氧,促进池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溶氧是影响河蟹生活和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溶氧低,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如饲料系数的升高、厌氧菌的大量繁殖、氨氮、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的升高等。蟹池增加溶氧的主要措施是使用微孔增氧、洒粒粒氧。尤其是7月中旬至8月下旬,高温天气,蟹池溶氧量较低,应特别注意增氧。使用微孔增氧应根据蟹池和天气变化情况来掌握,5~6月,水质和天气不适时需及时增氧。6月后,在晴天中午12~15:00点增氧,早晨视实际情况增氧,阴雨天应提前开机增氧。9—10月,因蟹池水质较肥,天气闷热应多开增氧机。最适开机时间和开机时长,应根据天气、河蟹的动态以及增氧机的负荷等灵活掌握。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内溶解氧应保持在5毫克每升以上。
三、泼洒生物制剂改善水质
每10~15天泼洒一次调水1号、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有益菌,交替使用。可改善水质,降低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含量,有利于河蟹的健康生长。
四、控制水色与透明度
水色是生产中常用的辨别水质好坏的指标之一。通常情况下养蟹池塘的水色以黄褐色、淡褐色、淡油绿色为好、透明度掌握在35~40厘米,这样有利于河蟹的生长。
五、保持pH在7.5~8.8之间,满足河蟹生活生长需要
蟹池正常水质标准,pH值在7.5~8.8之间,如发现偏低,应及时采取措施,主要是每隔10~15天使用10~15公斤每亩的生石灰加水溶化后趁热全池泼洒,使池水呈弱碱性;如pH偏高,建议使用强体解毒王或乳酸菌调节。

相关知识

无公害河蟹池塘养殖的水质管理技术



1.根据不同季节管理水质:春季水深应控制在0.8~1.0米;夏季水深应控制在1~1.5米;秋季要勤换水;冬季要保持水深1.2米以上(长江以南地区)。做到“春浅、夏满、秋勤、冬深”。
2.根据天气变化状况管理水质:要及时定期灌注新鲜无污染的符合渔业水域水质标准的水。换水时间、次数和换水量由天气变化状况来决定,通常春末夏初每10~15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1/3;6~8月每周换1次水,每次换水1/3~1/2;秋天如发现水质变坏或遇闷热天气,要及时换水。换水时可结合增氧进行,特别是在“秋老虎”闷热天更为重要。方法是:在池塘进水口处安接输入池的塑料管,此管可再接2~3条支管,管长依池塘大小而定,一般按间距1~1.5米盘绕在深水池中,距池底25~40厘米,用砖或小水泥柱固定,管上的小圆孔要向上,使新水输入既均匀又不把池泥冲浑。换新水时,还要用聚乙烯网布扎牢在进水口,以防敌害生物进入,并采取先排后灌的办法,保持水位稳定。
3.根据水质监测情况管理水质:要定期测定水温、溶氧、pH和水的透明度,并记录其数据和天气、河蟹吃食情况,注意收听天气预报,还可在池里放些花白鲢作为监测物。根据监测情况及时采取相应对策,如水色变浓、pH变低、透明度低,河蟹背甲色深黑、腹部出现水锈和步足末端变黄等。每亩水面用15千克生石灰,化成水后全池泼洒,连续使用2~3次,每次间隔5~7天,以调节水质,增加水中钙的浓度,促进幼蟹生长和色泽改善;如溶氧低于4毫克/升,则应采取增氧措施。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技术要点



目前,河蟹正处于第五次脱壳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脱壳的成活率和脱壳增重率,因此,当前河蟹养殖的管理至关重要。
首先,要调好水1、要定期杀灭有害病菌,随着河蟹长大及温度适宜,投喂量逐步增大,不可避免带来水质变坏恶化的风险,因此要定期用溴氯海因杀灭有害病菌,降低病菌密度,随后4-5天全池泼洒有益生物菌,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
2、要注意及时增氧草好水好,河蟹蜕壳增重就大,有的甚至可以达到翻倍的效果,因此有增氧机械的塘口要及时增氧,没有增氧机械的塘口要多补充新水以达到增氧的目的,同时还能促进集中蜕壳。
3、要时刻关注透明度变化,如因水草减少及河蟹活动增加导致水体浑浊,可采用含硫代硫酸钠、络合剂等具有絮凝作用的化合物进行淀水处理,然后施用改底型生物菌加快分解转化;
4、要防止水华的发生,到养殖的后期河蟹猛吃长膘,不可避免有碎屑散落和排泄物增多,从而造成水体自身污染,如果池塘中没有水草和螺蛳等消耗多余的养分就会发生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即发生水华,当有轻微发生趋势时可在下风处蓝藻聚集区用大剂量的强氯精或硫酸铜局部泼洒覆盖,当水华大面积发生时可用蓝藻速灭全池泼洒,用后2-3天注意增氧、解毒改底,防止因藻类尸体分解发酵而出现缺氧、中毒等二次伤害。
其次要管好草,有水草的池塘要做好水位的管理和透明度的管理,因为水草活力的保持主要靠水位的稳定和清澈的水质,无水草的塘口要适时补栽水草或水花生等易存活的水生植物品种,增加净化水质的作用,但要注意用绳、框之类的东西固定漂浮性水草的位置和数量,防止过度蔓延反而造成危害。
最后,要喂好料。到养殖后期,特别是五期脱壳后,河蟹的外壳已经固定,喂的好,增重大,成熟早,黄多肉满品质好,因此,到养殖后期要加强投喂管理,增加冰鲜鱼及豆粕的投喂,促进肌肉生长,同时还要增加投喂小麦、玉米、南瓜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有利于蟹黄的形成。当然,投喂依然要注意四定原则,适量适时投喂,以吃饱吃好为原则,同时要做到既不浪费又不败坏水质。

河蟹养殖后期管理措施



目前河蟹即将进入生长后期,蜕最后一壳,加强这一阶段的池塘饲养管理,对增大河蟹规格、改善河蟹品相和提高养殖效益均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具体来说,需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调水。水质调节的方法有多种,一是开启增氧机。增氧机有增氧、搅水、曝气等方面的作用;二是使用生石灰调节水体Ph值。每10~15天使用一次生石灰,每亩每米水深用量10kg;三是合理换水。每隔7~10天换1次水,每次换水量约占池水的10%~20%;四是向养殖水体泼洒有益菌来净化水质,创造良好的养殖水环境。
2、改底。河蟹长期生活在池塘底部,容易受池塘底质的影响,如果池塘底质重金属超标,容易导致河蟹形成铁锈板,因此,河蟹上市前要全池使用一次底改,分解底部有机物,改善底部发黑发臭现象,以防河蟹黑底板的产生,提高河蟹的品质卖相。
3、增投精饲料。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此时,正是增加河蟹肥满度和绝对重量的最佳时期。为满足河蟹后期的生长需求,本阶段应及时调整饲料品种、提高营养水平,饲料由粗变精,要求以高蛋白全价饲料为主,适量投喂一些冰鲜鱼,搭配少量南瓜、红薯等植物性饲料,为河蟹增重提供足够的物质保证。每天的投饲量要根据天气及河蟹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以刚好能够吃完为宜,切不可多投喂而败坏水质。
4、做好防病和防逃工作。养殖后期要使用1次杀虫药,这样不仅消灭了寄生虫,还保证了河蟹甲壳亮洁;此时河蟹还容易逃跑,因此要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逸的痕迹,检查池塘是否有洞与外河相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099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