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鳝肝病的成因与防治


随着黄鳝野生资源的减少,黄鳝价格的持速走高,全国各黄鳝产区纷纷开展黄鳝的人工养殖,养殖有多种形式,主要有网箱养殖,水泥池无土养殖,藕田黄鳝养殖,尤其以网箱养殖获得巨大成功。在全国几大主要养殖区,黄鳝的一些恶性病害相继出事,由嗜气单胞菌、苏伯利气单胞菌、非霍乱弧菌、鲁氏耶尔森氏菌、点状产气单胞菌等引起的出血病,因为水体环境败坏及饲料因素引起的黄鳝肝胆疾病,严重影响了养鳝业的发展和养鳝户的经济效益。一些养殖区域因为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黄鳝不能在网箱里越冬,只能在严寒到来之前忍痛低价抛售,保肝工作稍做得好点的区域,越冬之后,也出现部份死鳝。正确认识和了解黄鳝肝病的成因与防治,是关系到养鳝业的健康发展和养鳝户经济效益的重大问题。

一、黄鳝肝病的成因

1、肝脏有怎样的的功能呢?

A.分泌功能

肝细胞分泌胆汁,含有胆固醇、卵磷脂、胆盐,和胆红素。胆盐可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吸收,还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A、D、E、K的吸收。

B.解毒功能

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都由肝脏处理,化解成为无毒、毒性较轻或容易被溶解的物质,再经胆汁或尿液排出体外。

C.代谢功能

小肠吸收的糖类,在肝脏合成为肝糖,存于肝脏。当血糖降低时,肝糖转化为葡萄糖,保持血糖的水平。小肠吸收的胺基酸,在肝脏合成为蛋白质,供身体所需,其余的会分解为尿素等排出体外。此外肝脏亦参与脂肪、维他命及荷尔蒙的新陈代谢。

2、黄鳝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造成肝病的主要原因有:

营养失衡: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饵料的大量投喂,对于本来消化机能并不旺盛的黄鳝,明显加重了肝脏的负担。某些饲料的维生素失衡与缺乏,同样也会影响肝脏的自我修复功能。

毒性物质:大量的排泄物,特别是投喂劣质黄鳝料的“空排”物(黄鳝只能消化动物蛋白,对于植物蛋白完全没有消化能力,劣质黄鳝料的生产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用大量的豆粕充当鱼粉。大大增加了排污量)在水中微生物厌氧分解下,产生氨、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剧毒物质,透过鳝体皮肤渗透到血液;当水体藻相不好时,繁育大量的产毒藻类,产生的毒素对同样透过皮肤渗入血液;以及病源微生物产生的毒素;低劣、过期的饲料里所含的黄曲霉素等;饲料里过量地添加的促生长剂如喹乙醇等都会对肝脏造成极大损害。

生物性病原:包括寄生虫、致病性真菌、致病性细菌、致病性病毒等。都会对肝脏造成直接破环。

药源性因数:内服的杀虫剂、杀菌剂。以及投入到水体的杀虫剂,杀菌剂,不合格的化学水改剂,被农药、化工排废、城镇生活污染的水源都会危害肝脏。

二、怎样预防黄鳝肝病

1、选择专业化大饲料公司生产的优质全价的黄鳝料(如厦门百穗行公司生产的,百穗行牌、海优牌黄鳝料无激素、无抗生素),选择使用无污染、无变质、鲜度较高的鲜鱼(尽可能少用冰鲜鱼)制作鱼浆,在鱼浆中加入动物肝脏,或添加多维养肝保肝效果更好。

2、保证水质嫩、活、爽,增加水体的自净功能。最好是使用天意牌亿菌水圣(天意EM)全池泼洒,消除铵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维持水体合理菌群和良好藻相,减少病源菌数量,从而减少鳝池消毒次数和用药量。可以显著减轻对肝脏的损害。同时注意不灌入农药、化工排废、城镇生活污染的水。

3、正确使用杀虫剂、杀菌剂。选择专业大厂生产的黄鳝专用鱼药,要求低刺激、低残留、高效、获得国家GMP(GMP即国际通行的优良药品生产标准)认证的药品。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必须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不得任意加大和减小用药量,不得任意减少和增加用药次数。

4、建议在饲料中添加深圳希科安公司生产的“鳝用活力素”,它不是激素,也不是抗生素,是一种动物内源激动素,能成倍激活黄鳝体内消化酶、溶菌酶的活性,增强黄鳝消化机能,提高鳝体抗病能力,减轻肝脏负担。

三、黄鳝肝病的治疗

1、黄鳝肝病的诊断:到7月后,黄鳝进入摄食旺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同时也加重了肝脏的负担。定期进行抽样剖检,是及时发现肝病最好的办法。如果肝病到了晚期,不但医治困难,而且严重影响生长速度。肝病前期,体表没有明显的症状,剖检可以发现鳝肝胀大、变厚,颜色变深或变淡,(正常鳝肝颜色和正常猪肝颜色差不多),表现为食欲下降,摄食减弱。肝病晚期,体表出血发红、浮肿、身上布满块状血斑,腮部、口腔部位出血。剖检发现鳝肝肿胀、变厚、变黑、变灰、变白,胆囊肿胀,体腔内充血。肝功能损伤导致鳝体免疫力下降,并发各种炎症疾病,大量上草,摄食明显减少甚至停食。黄鳝肝病除了7、8、9月易发生外,越冬苗5月也出现。今年5月发生的隔年苗死亡,这就是主要病因。

2、黄鳝肝病的治疗:

用S高聚碘对全池进行消毒,杀灭病菌和病毒。三天后,全池泼撒天意EM,消除水中铵氮、亚硝酸盐、净化水质。

肝病前期的治疗,大北农公司生产的四黄粉加芳草多维5天一疗程。或成都芳草药业生产的三黄粉AB包加芳草多维。或四黄粉加信维他。

肝病后期的治疗:

减少投喂量50%。四黄粉加电解维他10天一疗程。或四黄粉加信维他10天一疗程。病情特别严重的再加肠腮灵。同时添加动物肝脏。

相关阅读

小草鱼白露劫的成因与防范


今年的白露节气是在9月8号,距今天还有10余天的时间。凡是养过草鱼的朋友都知道,每年的白露前后草鱼(尤其是小草鱼)会出现一个发病死亡的小高峰,行内人士形象地称之为草鱼的“白露劫”或“白露瘟”。

不管是劫还是瘟,搞清楚发生的原因,并提前积极做好防范工作也是可以避免的,这不应该是一个可怕的无解的“魔咒”。

先来谈谈我们理解的大概的成因:1、池塘水质老化,底部日积月累产生的鱼的粪尿、饲料残渣等有机污染物偏多,这些有机污染物在腐烂、分解过程中释放出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有害物质对鱼体构成的直接威胁和伤害;

2、白露节前后往往是气温和水温急转直下的阶段,鱼体会因此遭受比较强烈的外界刺激,导致严重的应激反应。

3、小草鱼因为自身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不足,加之可能此前的营养缺乏、水环境恶化以及捕捞、转塘过程中操作以及消毒工作没做好等原因,从而造成发病或无明显症状的死亡。

4、苗种品质下降以及自带(潜在)病原导致的发病等等。

这些问题和现象处理起来难度都不小,一是因为小草鱼采食量不正常,甚至很低,很难足量给药;二是因为水环境已经严重恶化,轻描淡写是不可能有明显改善的。

这里要想给出标准化的有效的防范措施也是不现实的,只能说尽量提前做好基础的预防工作,把发生病害的几率降低,把可能造成的损失降低。

建议措施:1、坚持每5~7天按小于1公斤每亩水面的用量使用一次好水好渔,或好水好渔与底净爽水素(每亩水面500克)轮换交替使用,分解转化池塘底部的粪尿、残渣等有机污染物,提前把水质修复到正常、良好的状态,避免环境因素造成的应激反应和病害。

2、认真细致地做一个疗程的病害预防。

推荐处方一、菌复康(每天每1公斤鱼0.3克)+鱼肝宝(新型,每天每1公斤鱼0.2克);

推荐处方二、强肝散(新型,每天每1公斤鱼0.2克)+清康(每天每1公斤鱼0.2克)+三友多维(每天每1公斤鱼0.1克)。

两个处方任选其一,有条件的制成药饵料投喂效果更有保障,其次建议用清油稀释药物后与饲料拌匀后投喂,5~7天为一个疗程。

附案例:

浠水胡老板有鱼塘三十亩,养一两左右小草鱼种两万尾,七月二十日给我打电话,说死小草鱼快两个月了什么药都搞了就是搞不住,我到现场了解情况,小草鱼半斤左右,每天死亡50尾左右,吃食鱼存塘量大约七千斤,每天喂料两包160斤,水质指标正常,解剖有绿肝,肠道充血,镜检无虫,判断为肝胆综合症和出血病,于是建议先停料两天,然后接着前四天,每天喂鱼肝宝和止血灵各七袋,后三天每天还喂七袋鱼肝宝,这七天都是将药拌在80斤饲料里下午一餐喂完。喂到第四天死亡量开始下降,到第七天基本无死鱼,用户相当满意。现在其他厂的保肝药都不用了,也开始尝试我们的好水好渔了。

分析

1.肝胆综合症不仅仅是饲料原因,该用户前期用过两次硫酸铜杀虫,重金属含量偏高、毒性大也可能是诱因之一。

2.此前胡老板也用过我们鱼肝宝和止血灵,但控制效果不是很理想,主要是因为疗程和剂量都不够。

白露过后黄鳝肝胆综合症的成因及预防



经过一个夏天的养殖投喂,进入秋季后黄鳝比较容易发病。由于其发病高峰多集中在“白露”前后,因此养殖者也把这段时间容易爆发的疾病称为“白露症”。该病其实在每年的6~10月都有可能发生。

据相关专家的研究,在“白露”前后最容易出现的疾病,其实是“肝胆综合症”。

一、肝胆综合症的形成原因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引起黄鳝的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鳝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鳝鱼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

2、乱用药物。如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等药物,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造成了肝损伤。

3、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如长期给黄鳝投喂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配合饲料或添加了大量动物脂肪的饲料,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腐败变质的饲料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直接对鳝鱼的肝造成损害。缺乏部分维生素会导致鳝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积累,诱发肝脏疾病。

二、肝胆综合症的主要症状

黄鳝的肝胆综合症在初期是很难被发现的,重症通常伴有出血、肠炎等症。确诊本病需要进行解剖。其主要的特征是:黄鳝的肝、胆明显肿大(是正常的1~2倍),肝的颜色变淡或变绿,有的会变成花肝,肝脏易碎;胆汁颜色变绿变黑,或变淡变白,严重的因胆囊充血而变成红色。只要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就可以初步确诊为肝胆综合症。养殖者应在养殖期间注意检查,发现发病趋势及早进行治疗。对于病情已经爆发的黄鳝,其治疗的可能是非常小的。

三、肝胆综合症的预防

1、科学养殖。包括适度控制投放密度,养殖期间搞好水质管理,做好水环境的培育,不使用有可能变质的饲料,在投喂时,高蛋白配合饲料的投喂比例不能超过鲜料的量(配合料与鲜料的比例不超过1:1),且这种比例投喂的时间不能超过30天。平时采用配合料与鲜料的比例以1:2或1:3比较合适。在鲜料缺乏的地区,养殖者需要增加配合饲料的投喂比例甚至需要全部投喂配合饲料,则需要选择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配合饲料(蛋白质以不超过36%,脂肪含量不超过6%为佳)。养殖期间定期使用微生物(如“黄鳝可乐”)对水体进行处理,每平方米养殖面积的载鱼量以不超过10公斤为宜。

2、正确用药。一些养殖者不注重平时预防,在黄鳝出现疾病后,又大量使用药物,尤其是大剂量使用抗生素药物,从而导致黄鳝出现肝损伤,结果治病不成反而加重病情。养殖者应特别注重平时的预防,并选择残留少、药物毒性低的药物,千万不要贪一时便宜而带来更大的损失。按照科学的预防程序进行系统的预防,发现疾病按程序进行用药,切忌未搞清楚病因就大量乱用药物,尤其要避免使用敌百虫、硫酸铜等副作用大和残留量高的药物,平时预防和治疗尽量使用毒性相对较低的中药制剂,尽量不使用阿莫西林、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等抗生素产品。

3、注意补充维生素。黄鳝肝胆综合症使用维生素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补充维生素的不足。黄鳝发生肝病时,由于机体需要消耗大量的维生素,加之肝脏受损,一些能在肝脏合成的维生素量减少。因此,补充维生素可以改善黄鳝体内的营养状态;二是维生素本身具有治疗作用,能加强鱼体的抗病能力,促进肝脏损伤的修复和肝细胞的再生,促进机体康复。在黄鳝的采食高峰期,经常给黄鳝补充复合的多种维生素(如“鳝宝金维他”、“电解维他”),可以有效的减少肝胆综合症的发病率。

黄鳝常见细菌性疾病与防治



黄鳝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经济鱼类,在国内外市场上十分畅销,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率较高的水产养殖名优品种,它具有生长速度快、投资小、产量高、收益快等优点,深受养殖者欢迎。近几年来由于钓捕、笼捕、电捕过度,使黄鳝的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自然资源日见匮乏,因此发展人工养殖黄鳝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使黄鳝养殖业日渐兴旺。但目前黄鳝的养殖技术还不够成熟,特别是疾病防治技术研究还跟不上其养殖业的发展。由于黄鳝疾病非常严重,给养殖者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为了提高黄鳝养殖成活率,提高经济效益,本文就几种常见的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与防治技术简介如下,仅供养殖者参考。

1赤皮病

病因此病多因捕捞或运输时操作不当,使鱼体受伤,被细菌感染所致。

病状病鱼因外伤感染部分出血、发炎、皮肤脱落,尤其腹部和体侧症状明显。

流行春末夏初常见此病流行。

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5~20g/m3的漂白粉溶液,浸洗黄鳝约30min;2)用0.4‰的食盐水和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3)用磺胺噻唑拌饵投喂。用量为5g/50kg鱼重,第2~6天用量减半;4)用10%盐水洗擦患部,或用2.5%食盐水药浴15~20min。

2肠炎病

病原初步认为是由细菌引起的。

病状病鱼头部发黑,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其颜色由淡红—充血—紫红,肠道发炎充血,进而发紫溃烂而死亡。

流行此病多发生于4~7月,传染性强,发展快,病程短,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1)发病季节每半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2)用黄胺胍或大蒜拌饵投喂,用量为每50kg黄鳝5g药,第2~6天减半;3)呋喃西林或氯霉素20g/100kg鱼,连喂3d。

3打印病

病因本病由细菌感染所致,伤残、体弱或患有其它病的鱼易受感染。

病状病鱼背部和两侧(多在肛门附近)出现小红斑,继而扩大呈园形、椭园形的溃疡深凹,边缘充血发红,形状似打了一个深深的红色印记,尔后继续溃烂、脱落,严重时露出骨骼和内脏,使病鱼无力钻入洞穴栖息,最后死亡。

流行此病多流行于春末夏初。

防治方法1)全池泼洒浓度为1g/m3的漂白粉;2)泼洒红霉素,30万IU/30m2,15cm水深;或0.4g/m3的呋喃唑酮,每天1次,用3)口服磺胺噻唑2.5g/50kg体重,连续6d,首次加倍;4)取1~2只蟾蜍,剥去皮,系上绳子,在水里拖几遍,1~2d内可治愈。也可在池内养几只蟾蜍,其分泌物有杀菌预防打印病的功效。

4出血病

病因其病原不祥。

病状病鱼体有呈点状,块状或弥散状充血,腹部、喉部较明显,有时口中流血,鳃腐烂。

流行从早春至10月底均可发生,此病流行广,发展快,死亡率高。

防治方法1)每半月用生石灰对池水进行消毒;2)用每毫升0.25IU的金霉素浸洗鳝体;3)用0.2~0.25mg/L的呋喃唑酮全池均匀泼洒。

5疖疮病

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的皮肤病。

病状病鱼表皮及肌肉组织发炎,继而脓肿,溃烂。常有伴头尾渗血。病鱼常在水中支撑物上躺着,似瘫痪状。

流行在养殖季节均有发生,可在1周内死亡。

防治方法:1)全池泼洒漂白粉1g/m3;

2)全池泼洒呋喃唑酮0.25mg/L,连用3d;

3)口服2.5g磺胺噻唑/50kg鱼,首次加倍,连续6d。

6赤斑病

病因由细菌感染所致。

病状病鱼腹部和体侧有红斑,肠道发炎,充血,肠萎缩,眼球向外突出。

流行此病多发于4~6月。

防治方法1)放鱼时操作小心,避免鱼体受伤;2)定期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对池水消毒杀死病原菌;3)用2.5%食盐水浸洗病鱼15~30min;4)用氯霉素拌饵投喂15mg/尾,连用3周。

黄鳝在自然水域中抗病能力很强,一般没有受伤的黄鳝由于体表粘液的保护,难以致病。人工养殖时,放养密度较高,常易引起疾病。而一旦黄鳝发生疾病,一般药物治疗效果不尽理想,因此在黄鳝养殖中,要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彻底清塘和放养前后的鱼体消毒以及内服药饵进行预防,是控制黄鳝疾病的有效途径。

人工养殖黄鳝常见病害的诊断与防治方法


1.感冒

(1)发病原因

由于水温急剧变化,造成黄鳝身体不适而患病。

据生产实践,水温突然变化,会刺激鳝鱼的神经末梢,引起机能混乱,器官机能失调,导致行动失常等症状。

(2)防治方法

第一,苗种下塘或转塘时,注意池水温度差异,若相差过大,要设法调节水温,鳝苗一般温差不宜超过2℃,鳝种一般温差不宜超过5℃。第二,采用地下井水作水源时,井水在进入鳝池前,需经太阳曝晒。否则,井水直接进入鳝池,多会引起黄鳝感冒。

2.赤皮病

(1)发病原因

该病多为捕捞或运输造成外伤,细菌感染所致。其症状为体表局部出血发炎,鳞皮脱落(尤以腹部和两侧最明显),呈块状,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

(2)防治方法

第一,用漂白粉兑水全池均匀泼洒,使池水药液浓度达1毫克/升。第二,用2.5%~5.0%食盐水洗擦患部,或将患病黄鳝放入2.5%食盐水中浸洗消毒15~20分钟。

3.痉挛病

(1)发病原因

该病对人工养殖黄鳝威胁最大,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体表及内脏器官无炎症。该病主要发生于鳝苗入箱1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12天后开始死亡。

(2)防治方法

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但如严格按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苗种、运输苗种,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可防控和杜绝此病的发生。

4.出血病

(1)发病原因

通过解剖和显微镜观察,证实该病是由气单孢菌引起的出血病。

剖检可见病鱼皮肤及内脏器官出血,肝损伤严重,血管壁变薄甚至破裂。从病理学分析,由于气单孢菌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出血患病。

(2)防治方法100千克饲料添加汉宝出血停250克,每日2次,连用3~7天。

5.水霉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因黄鳝受到机械损伤或相互咬伤及致害生物侵袭,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初期症状不明显,数天后患处长出长毛状菌丝,且肌肉糜烂,离穴独游,食欲不振,最终消瘦死亡。

(2)防治方法

第一,用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可有效预防此病。第二,操作过程中要细心防护,以避免碰伤黄鳝。第三,发病期间可用5%碘酒擦抹患处。也可用3.0%~5.0%食盐水浸洗5~7分钟。第四,加注新水,并用0.04%食盐水和0.04%苏打水全池泼洒。

6.棘头虫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由棘头虫在黄鳝前肠中寄生所引起。经解剖后,肉眼可见病鳝肠内有白色条状蠕虫,体长8.4~28毫米,吻部牢固地叮入肠黏膜内,吸取其营养;病鳝肠壁损伤发炎,食欲减退,鱼体消瘦,表现为头大尾小,体质虚弱,严重时引起衰竭死亡。

(2)防治方法可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10分钟,然后用鱼虫灭1号以4%添加量添加于饲料中,投饲1天,分2~3次投喂药饵,用药前停食1天。

7.锥体虫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因锥体虫在黄鳝血液中寄生所致。流行期为6~8月份。黄鳝感染锥体虫后,大多数呈贫血状,鱼体消瘦,生长不良。

(2)防治方法

第一,用生石灰清塘,清除锥体虫的中间宿主蚂蟥(水蛭)。第二,用20~30克/升食盐水或2毫克/升百虫克浸浴病鳝5~10分钟左右。

8.隐鞭虫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由隐鞭虫寄生于黄鳝血液中所致。该病全年都可感染,以夏秋两季较为常见。活虫体在血液中蠕动,但很少迁移。被感染的黄鳝呈贫血状。

(2)防治方法

可用20~30克/升食盐水或用2毫克/升百虫克溶液浸浴病鳝5~10分钟。

9.黑点病

(1)发病原因

该病系因复口吸虫后囊蚴寄生于鳝体皮下组织所致。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手摸有异样感,随后小圆点颜色加深、变大并隆起,有的黑色小点突起进入皮下,并蔓延至体表多处,病鳝停止摄食,直到衰竭消瘦死亡。

(2)防治方法

第一,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第二,用1~1.5毫克/升藻虫清液全池泼洒,消灭中间宿主椎实螺。第三,用0.6毫克/升的菌藻净全池泼洒。

10.细菌性肠炎

(1)发病原因

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5~9月为多发季节。病鳝行动迟缓,体色发黑,尤以头部最明显,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轻压腹部有脓血流出,肠内无食,局部或全部充血发炎。

(2)防治方法

第一,生石灰清池消毒,每立方水体用生石灰20克。第二,加强饲养管理,不投喂腐烂变质饲料,及时清除残饵,防止水质恶化。第三,发病季节每5千克黄鳝用磺胺噻唑5克或呋喃唑酮1克拌饵投喂,连喂3~5天。第四,治疗需采用内服与外用药物相结合,外用药物常用1~2毫克/升漂白粉或10毫克/升生石灰,也可用2~3毫克/升红霉素溶液浸浴病鳝10~15分钟。第五,50千克鳝鱼用大蒜250克,捣烂溶解,拌饵投喂,连喂3~5天。

11.细菌性烂尾病

(1)发病原因

因细菌感染而引起发病,多由尾部感染产气单孢菌所引起。感染后病鳝尾柄充血发炎,直到肌肉坏死溃烂。病鱼反应迟钝,头部浮出水面似缺氧状,严重时尾部烂蚀,尾椎骨外露,丧失活动能力而死亡。

(2)防治方法

第一,运输过程中,防止机械损伤。第二,放养密度不宜过大。第三,改善水质与环境卫生条件。第四,每立方水体用0.2~0.3毫升的杀红全池泼洒。第五,金霉素药液浸洗鱼体,浓度为1毫升0.25单位。

12.细菌性皮肤病

(1)发病原因

因感染细菌而引起发病,5~9月为该病多发季节。病鳝体表有大小不一的红斑,呈点状充血发炎,腹部两侧尤为明显。游动无力。病情严重时,表皮呈点状溃烂,并向肌肉延伸,形成不规则的小洞,殃及内部脏器而死亡。

(2)防治方法

第一,用生石灰清塘,消灭病原。第二,保持水质良好,防止污染。第三,鱼病流行季节,每立方米水体用红霉素25万单位全池泼洒1次。第四,用鱼康乐1号1千克添加于100千克黄鳝饲料中掺拌投喂,每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

黄鳝病害的防治技术


问:我们养殖黄鳝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病虫害问题,请问:究竟怎么防和治?

答:黄鳝由于在水里面,有的甚至在水下的土里面生活,发了病不易觉察,更不易治疗,即使用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是很好。所以,黄鳝病与其它水产动物一样,防重于治,防治结合;如何防病,我们一般总结为“三消毒”;第一为养殖环境消毒:分放养前消毒和放养后的日常消毒。在放养前一定要进行环境清理消毒,坑塘、水泥池及插入网箱的池塘、稻田和湖汊,都要消毒,一般用生石灰化水泼洒,每平方米150-200克,并搅拌于土里(稻田结合春耕)。新建的水泥池用漂白粉化水泼洒,每立方米用药4-6克。另外放养后在发病的季节,每半月要对养殖环境消毒,用生石灰每平方米14-20克;若用漂白粉每平方米0.4-0.5克,均化水泼洒。第二为黄鳝身体消毒,在放养前鳝体要用碘盐3-5%化水浸泡10分钟;然后检查,主要看黄鳝的肛门是否红肿,一般鳝都有不同程度的红肿,体内有寄生虫,要杀虫消炎(具体做法见后面的治病部分)。不能把细菌和寄生虫带入养殖环境。第三为饵料消毒,黄鳝喜食活饵及动物性鲜饵,往往会带有病原体,若是每天都投入,很容易导致发病。因此黄鳝的活饵和动物性鲜饵在病发季节,一般用碘盐3-5%化水泡10分钟,既消毒又调味,还增加微量元素。

黄鳝种的引进与放养



1.鳝种的引进
目前,人工生产的苗种只有少部分,大部分还是野生(即自然环境中)的鳝种。无论是哪种渠道引进的鳝种,都要把好筛选和驯化关,具体操作见前五(三)部分。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技术操作,苗种筛选好、驯化好,才可能顺利地进行养殖,否则会导致养殖失败。

2.放养密度及生长效果
放养密度要根据养殖方式、鳝种规格、饵料的供给情况、水环境及是否有微流水条件而定,当然还要考虑一个重要因素即养殖者的技术水平。放养密度太小不能充分利用资源;放养密度大而养殖条件跟不上,则大鳝吃小鳝,成活率不高,甚至导致病害发生而全部死亡。因此,要根据多方面的具体条件而定。一般情况,规格大小在每千克30一40尾,流水养每平方米放养2一3千克;静水养每平方米放养1一2千克。4月中旬到6月底以前放养,11月收捕,成活率在80%以上。可长到每千克14一16尾,大的可长到每千克10尾。如果放养规格大一些,每千克在20一25尾,每平方米流水放养3一4千克;静水放养2一3千克。到年底成活率达90%,可长到每千克8一10尾,大的可长到每千克6尾。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6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