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哺乳期母猪哺乳量

在欧洲,一头哺rǔ母猪每头的采食可达到8千克以上,而在我国采食量往往不到5千克,如何提高哺rǔ期母猪的采食量,成为一个大课题,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母猪哺rǔ期的规律:

母猪的泌rǔ期通常为2个月,产奶200-300千克,平均日泌rǔ量为5千克。母猪从分娩后开始泌rǔ,第1天到第7天为初rǔ,第7天后称常rǔ,泌rǔ量一直不断增加直到3周龄泌rǔ量达最高峰,瘦肉型品种则2周龄泌rǔ量已达最高峰。高峰过后,泌rǔ量逐渐下降,至4周龄后迅速下降。

4周龄后仔猪必须要靠补料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仔猪断奶的时间一般选择在母猪泌rǔ量显著下降之后,如瘦肉型猪在21~28日龄断奶,国内品种或杂交品种可选择在35~45日龄断奶.

提高哺rǔ期母猪的采食量:

1、怀孕前期及后背母猪使用我们提供的高日粮配方,而且采食量不能太高,否则到哺rǔ期肠道没有发育好,母猪会吃不下。

2、产后0~7天,食量渐增,但不可增加太快,否则泌rǔ量超出小猪的需要量,反而影响泌rǔ激素的分泌,而降低泌rǔ量。

3、产后7天起,喂饲次数提高至3次以上,餐数越多食量越多,若喂4次,可选在早上5点、10点及下午5点、10点,共4次。

4、湿喂可提升食量15~25%,但应注意以下事项:

(1)避免水及饲料同时喂,若水太多,母猪只喝水吃料。

(2)干料先吃再加水,约1:1(不要超过1:2),马上吃空。

(3)湿料没吃光、久置酸败或没清理均造成反效果。

(4)若因环境条件造成食欲下降,应尽速解决(体感温度控制再15~23℃,光照16小时以下)。

(5)饮水量要足够,怀孕母猪每日约需10~15公升,哺rǔ母猪约需25~35公升,饮水器流速应保持每分钟2000毫升以上,水温太热太冷均不适宜。饮水太少,母猪泌rǔ量和采食量均会受到影响。

(6)空槽多喂,满槽少喂,可保持食欲。

(7)食量不足所需且无法改善时,赶快采用我们推荐的高营养浓度母猪配方,并添加油脂以补充必须脂肪含量。

(8)哺rǔ母猪饲料的消化率要高,可以减少热应激。

母猪不哺rǔ怎么办:

母猪哺rǔ嫌恶症是母猪产仔后拒绝仔猪吸吮rǔ汁(吃奶)的一种疾病。此病多发生于初次分娩的母猪,往往由于敏感、兴奋、rǔ房创伤,尤其是仔猪吃奶时尖锐的牙齿咬伤rǔ头,引起疼痛而拒绝仔猪哺rǔ。

防治方法:对初次分娩的母猪,产前应经常按摩rǔ房,使以后仔猪接触rǔ头时母猪不致兴奋不安。仔猪出生后及时剪去乌牙。母猪喂奶时加强护理,防止仔猪抢食而咬伤rǔ头。如果母猪一旦出现过于兴奋不安,可考虑应用镇静剂(内服溴化钾5~10克,或肌肉注射氯丙嗪2毫克/公斤),以便仔猪吃奶。

母猪产后缺rǔ要预防措施:

母猪产后rǔ汁分泌很少或者完全没有,称为缺rǔ或无rǔ综合征,是规模化猪场初产及老龄母猪的常见病。仔猪出生后,吃不到足够的初rǔ,容易诱发黄白痢等胃肠疾病,给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人在技术服务期间,遇到问题较多,谈谈防治的一点体会。

西药治疗:肌注鱼腥草注射液20~30ml,每天2次,连用3天,对于炎症明显的应用青霉素、链霉素、地米、氨基比林进行消炎,治疗的同时,可用温毛巾按摩rǔ房,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促进泌rǔ。2.对于体质瘦弱、rǔ房小、rǔ汁不能充盈者,可用王不留行30g、穿山甲30g、党参20g、川芎30g、生熟地20g,共研为细末,开水冲调,煎温喂服。3.对于rǔ房肿胀而rǔ汁不行者,可用王不留行30g、穿山甲30g、党参30g、桃仁25g、车前草25g、黄芩20g,水煎去渣内服。对于初生仔猪寄养至产期相近母猪。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以王不留行、穿山甲等为主的中药催rǔ有很好的效果,生产中可选用下列参考处方:①王不留行35克、穿山甲35克,水煎冲虾米250克(捣碎),加入红糖200克1次调料喂服,每天1剂,连用2~3天。②催rǔ灵15片,1次内服,或通rǔ散100克,分2次服,1日1次。③王不留行45克、川芎25克、通草25克,当归35克、党参25克、桃仁20克研末,加鸡蛋3个作引喂服。④红糖200克,黄酒200克,鸡蛋2个,拌入饲料内喂猪,连喂3~4天。

母猪缺rǔ或无rǔ综合征重在预防,加强饲养管理。

首先,后备母猪不可太早配种;其次,怀孕猪产前2周应由怀孕料逐渐过渡到哺rǔ料,并补充些青绿多汁饲料,产前1周将母猪转移到产房,分娩前清洗产床及周围环境,分娩过程用浸过0.1%高锰酸钾溶液的湿毛巾多次擦洗按摩rǔ房,保持产房安静清洁,减少应激。另外,仔猪出生后要断牙,防止吮rǔ时咬伤rǔ房引起rǔ房炎。

相关阅读

母猪饲料配方,妊娠期、哺乳期及产后饲料搭配


母猪饲料配方需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一般是由玉米、小麦、麦麸、豆饼、骨粉、贝壳粉、食盐、青饲料、多种维生素、母猪预混料及小麦专用复合酶等以一定比例配制而成,母猪饲料需确保母猪营养均衡,以提高产仔量和幼崽存活率。

母猪饲料配方一般是由玉米、小麦、麦麸、豆饼、骨粉、贝壳粉、食盐、青饲料、多种维生素、母猪预混料、小麦专用复合酶等配制而成,但具体用量需根据母猪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需求的不同进行调整,以确保母猪营养均衡,提高产仔量和幼崽存活率。

母猪饲料配方

为确保母猪在每个发育阶段营养均衡,母猪的饲料配方需根据其不同的生长阶段需对营养的不同需求进行调整,以促进母猪发育恢复。

1、3月龄-初配后备母猪饲料配方:玉米34%、小麦30%、麦麸或米糠22%、豆粕10%、母猪预混料4%、小麦专用复合酶0.2%混合。

2、妊娠母猪前期:饲料配方玉米36%、小麦30%、麦麸或米糠21%、豆粕9%、母猪预混料4%、小麦专用复合酶0.2%混合。

3、哺乳母猪饲料配方:玉米66.5%、豆饼10%、鱼粉3%、骨粉1.3%、贝壳粉0.7%、食用盐0.5%及多种维生素混合均匀。

4、产后1-20天哺乳母猪的饲料配方:玉米67%、麦麸8%、豆饼12%、花生饼10%、骨粉1.7%、贝壳粉0.8%、食盐0.5%及土霉素、多种维生素混合。

5、产后20-30天哺乳母猪的饲料配方:玉米38%、豆饼25%、麦麸10%、高粱糠25%、青饲料2.94%、贝粉1.4%、食盐0.6%混合。

母猪养殖技术

一、挑选优良品种

在选种时,最好选留优良地方品种和杂交猪作为种猪,以提高胎产活仔的数量。

二、疾病预防

在饲养过程中,猪瘟、乙脑、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都可能会对母猪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繁殖障碍,只是胎产活仔数量减少甚至繁殖失败。在对母猪进行配种前,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提高母猪的免疫力,以减少死胎、弱仔的产出率。

三、科学饲养管理

1、适宜的生活环境

在饲养过程中,定期对猪舍进行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确保温度适宜,冬暖夏凉;猪舍内要通风、干燥卫生;每天给母猪提供清洁干净的饮用水。

2、饲料投喂

为母猪提供新鲜、充足的饲料,确保营养均衡,满足母猪生长需求,在投喂时要科学饲喂,看膘投料,以确保母猪体质健康,不会太肥。

3、适时配种

监测好母猪的发情情况,适时进行配种,以提高受胎率、产仔数。可采用外部观察、压背法和公猪试情法综合胖丁鉴定母猪发情情况。

4、减少胚胎死亡

母猪在妊娠过程中,从胚胎着床,胎儿发育到分娩,胚胎有三个死亡高峰期,即受精9-13天时,合子附植初期;妊娠后3周左右,胚胎器官形成期;妊娠后期的60-70天,胎盘停止生长,胎儿迅速生长期。

为减少胚胎死亡,要加强对母猪的护理,保持环境相对安静,湿度适宜,防止拥挤、跌倒,严禁鞭打,配种后头一个月,限量饲喂,能量不要过高。

5、做好助产工作

母猪产仔前一周,准备好干净消过毒的产床、仔猪的保温箱、手术剪、医用药棉、毛巾、消毒药水、药品等所需物品。

母猪产仔时有人确保有人值班、助产,以确保母猪顺利产仔,提高仔猪的产出率和存活率。

哺乳期仔猪渗出性皮炎的防治方法


2004~2007年,在服务生猪散养户的过程中,笔者多次接触到了哺乳期仔猪发生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皮肤病在春、夏、秋三季时有发生,冬季很少发生,虽然其发病率和病死率都不高,但发病的仔猪生长发育缓慢,体质下降,渐渐地消瘦,呈现脱水干巴的体态,免疫功能低下,容易继发肺炎、腹泻或肠炎等。发生继发症的仔猪,虽经多次用药治疗,但多数由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直接影响仔猪的成活率,给生猪繁殖扩群带来障碍,也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经过几年的临诊治疗和药物筛选,选出了比较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如下。

1发病特点

1.1感染发病日龄

本病发生在仔猪的哺乳期,绝大多数在出生后30d以内,最早的两户发生在仔猪出生后的第3天,而生后35d以上的仔猪很少发生此病。

1.2疾病性质

此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皮肤病,窝内传染较快,而个体病程相对较长,痊愈较慢,死亡也慢。传染有其机遇性、条件性,因此,只是同窝仔猪直接接触传染,且有自限性,即同一养猪户的一个圈仔猪发病,而与其相邻圈舍及其它圈舍的仔猪多不发生此病;发病户数也不多,只是零星散在发生。

1.3饲养管理档次

此病基本上是发生在无规模的、粗放经营的散养猪户,存栏1~5头母猪的饲养户,并且是简易圈舍,圈内设施、卫生、环境等条件都不是太好。而规模饲养户、大的养猪场,极少发生此病。

2症状表现

本病发生和传染较快,而发展恶化缓慢,基本上不影响仔猪吃奶和活动,全身症状不明显,在发病前期没有引起养猪户的足够重视。病变多发生在仔猪的面部两侧、耳背部、躯干部,四肢很少发生。

发病仔猪开始皮肤发红,眼观很象用巴掌打过,或是热水烫过,1~2d后,该处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的裂口,裂口处积有渗出液,渗出液积多了,就往周围浸润、流淌。渗出液流到之处,会使原先完好的皮肤感染发红,不久就发生裂口,且有液体渗出。1~2d后,皮损处会融合成片。这时仔猪感到患部不适和发痒,表现抖动耳朵,用前肢触及嘴巴,寻找墙壁、围栏等以身躯去蹭痒。由于有液体不断地渗出和体毛的干扰,以及圈舍温度、湿度的影响,破损皮肤结痂较慢,尤其是腹部发生的病变,到发病的中、后期发生严重渗出,用手触摸有粘腻感。

在皮肤常暴露的部位形成结痂,结痂多为黄褐色,在泥土灰尘较多的圈舍,结痂为灰黑色,仔猪躯体也呈灰色,很不干净的样子,看不见皮肤本色,此时患病仔猪伴有疼痛和发热,吃奶减少,伏卧较多,常见几个患病仔猪趴在一起,浑身哆嗦,驱赶时不愿走动,经过笔者及时恰当地治疗,多数患猪好转治愈;少数有的继发肺炎:有的腹泻,有的肠炎,粪便带腥臭味儿,用过2~3种抗生素治疗也不管用,最后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急性病例,多见于出生后1周之内的仔猪,发病较急,发病后皮肤充血,较快地出现裂口,流出黄色带微红色粘稠渗出液,不久露出红色的糜烂面。渗出液流到的地方,皮肤又被感染,使病变蔓延进展加快,1~3d即可感染躯干大部分皮肤。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继发败血症、肺炎、肠炎、脑膜炎等。患病仔猪体温升高,精神委顿,吃奶很少或不吃奶,尿少黄粘,不爱睁眼睛,经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显效,终因衰竭而死亡。

3检验确诊

在实验室进行细菌学检查。

3.1直接涂片

无菌采取渗出液直接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呈现革兰氏阳性,为圆形的细菌,排列不规则,有单个、成对或三个连在一起,也有堆成葡萄串状的。

3.2分离培养

无菌采取渗出液接种于血琼脂培养基上,观察到在血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周围,呈现明显的beta;溶血。无菌采取菌落,用革兰氏染色后镜检,看到圆形细菌,有散在的,多数堆成葡萄串状。

根据发病情况特点、症状表现和实验室检验结果,初步确诊此病为致病性葡萄球菌感染引发的哺乳期仔猪渗出性皮炎。

4药物用法

4.1药物组成

市售散装柴油机油500g,硫黄粉20g,松香10g,敌百虫10g,去水明矾8g。将此四种固体药品分别压成粉末状,放在清洁盆中混合均匀,再把500g柴油机油倒入盆中,与固体药品充分搅拌混合后,装入清洁罐头瓶中即可。本药品宜在使用前混合配制,配制好之后,应放在阴凉避光处。

4.2用法

用双氧水擦洗猪体患部,再用清洁干布擦拭猪体后即可涂抹此药。患部面积小的可全部涂到,1~2d涂抹1。对患部总面积较大的仔猪,要分部位,分次涂抹。最好选择在睛天中午涂抹,以减轻仔猪受凉。

5预防措施

5.1葡萄球菌在动物体常有寄居,部分葡萄球菌有致病性,所以要注重预防。对怀孕后期的母猪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在母猪产仔前2~3d要全面清理圈舍,用络合碘液彻底消毒圈舍内壁、围栏、用具食槽等,设置产箱的养猪户,要消毒产箱内外及产箱的铺垫物。圈舍内的铺垫物要干净、卫生。发霉的物品,带灰尘多及发霉的陈稻草等,不要用作铺垫物。仔猪出生后头2周,要保持圈舍内温度和湿度适宜,以减少仔猪感冒和消耗,并可增强仔猪体质。

5.2要经常观察仔猪,如发现仔猪某部位皮肤发红、有裂口和渗出液,应尽早对不正常的皮肤用此药进行涂抹,有利于控制皮肤损伤的蔓延和病情发展,并可减少继发症,使之较快痊愈。

新生、哺乳期、断奶期犊牛的饲养技术和管理


奶牛犊牛期进行分期饲养,对奶牛成年体型的形成、采食粗饲料的能力以及成年后的产乳和繁殖能力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新生犊牛护理

1.清除黏液

犊牛出生后,立即用清洁的软布擦净鼻腔、口腔及其周围的黏液。对于倒生的犊牛,如果已经停止了呼吸,则应尽快两人合作,抓住犊牛后肢将其倒提起来,拍打胸部、脊背,以便把吸到气管里的胎水咳出,使其恢复正常呼吸。随后,让母牛舔舐犊牛3~10分钟(根据季节决定,一般夏季时间长一些,冬季时间短一些),以利于犊牛体表干燥和母牛排出胎衣;然后,把犊牛被毛上的黏液清除干净。

2.脐带消毒

在离犊牛腹部约10厘米处握紧脐带,用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揉搓脐带1~2分钟,然后,用消毒的剪刀在经揉搓部位远离腹部的一侧把脐带剪断,无须包扎或结扎,用5%的碘酒浸泡脐带断口消毒。

3.母犊隔离与哺食初乳

犊牛出生后,应尽快将犊牛与母牛隔离,使其不再与母牛同圈,以免母牛认犊之后不利于挤奶。母牛分娩后,应尽早挤奶,保证犊牛在出生后较短的时间内能吃到初乳。如果母牛没有初乳或初乳受到污染,可用其他产犊日期相近母牛的初乳代替,也可用冷冻或发酵保存的健康牛初乳代替。

犊牛第一次饲喂初乳的时间应在生后1小时以内,喂量一般为1.5~2公斤,约占体重的5%,不能太多,否则会引起犊牛消化紊乱。第二次饲喂初乳的时间一般在出生后6~9小时。初乳日喂3~4次,每天喂量一般不超过体重的8%~10%,饲喂4~5天;然后,逐步改为饲喂常乳,日喂3次。初乳最好即挤即喂,以保持乳温。适宜的初乳温度为38℃1℃。如果饲喂冷冻保存的初乳或已经降温的初乳,应加热到38℃左右再饲喂。初乳的温度过低会引起犊牛胃肠消化机能紊乱,导致腹泻。初乳加热最好采用水浴加热,加热温度不能过高。过高的初乳温度会使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变性而失去作用,同时还容易使犊牛患口腔炎、胃肠炎。饲喂发酵初乳时,在初乳中加入少量小苏打(碳酸氢钠),可提高犊牛对初乳中抗体的吸收率。犊牛每次哺乳1~2小时后,应给35~38℃的温开水1次,防止犊牛因渴饮尿而发病。

二、哺乳期犊牛的饲养

哺乳期内犊牛可完全以混合乳作为日粮。但由于大量哺喂常乳成本高、投入大,现代化的规模牛场多采用代乳品代替部分或全部常乳。特别是对用于育肥的奶公犊,普遍采用代乳料替代常乳饲喂。饲喂天然初乳或人工初乳的犊牛,在初生期的后期即可开始用常乳或代乳料逐步替代初乳。4~7日龄即可开始补饲优质青干草,7~10日龄可开始补饲精饲料,20日龄以后可开始饲喂优质青绿多汁饲料。在更换乳品时,要有4~5天的过渡期。补饲饲料时要由少到多。对于体质较弱的犊牛,应饲喂一段时间的常乳后再饲喂代乳品。

1.哺乳量

犊牛哺乳期的长短和哺乳量,因培育方向、所处的环境条件、饲养条件不同,各地不尽相同。传统的哺喂方案是采用高奶量,哺喂期长达5~6月龄,哺乳量达到600~800公斤。实践证明,过多的哺乳量和过长的哺喂期,虽然犊牛增重较快,但对犊牛消化器官发育不利,而且加大了犊牛培育成本。所以,目前大多奶牛场已在逐渐减少哺乳量和缩短哺乳期。一般全期哺乳量300公斤左右,哺乳期2个月左右。标准规模化的奶牛场,哺乳期为45~60天,哺乳量为200~250公斤。

常乳喂量1~4周龄约为体重的10%,5~6周龄约为体重的10%~12%,7~8周龄约为体重的8%~10%,8周龄后逐步减少喂量,直至断奶。对采用4~6周龄早期断奶的母犊,断奶前喂量为体重的10%。如果使用代乳品,则喂量应根据产品标签说明确定。使用代乳品时,由于对质量要求高,加上代乳品配制技术和工艺比较复杂,一般不提倡养牛户自己配制,而应购买质量可靠厂家生产的代乳品。

2.犊牛的饲喂

饲喂牛乳或代乳品时,必须做到定质、定时、定温、定人。定质是要求必须保证常乳和代乳品的质量,变质的乳品会导致犊牛腹泻或中毒。低质量的乳品不能为犊牛提供所需要的必需养分,会导致犊牛生长发育缓慢、患病甚至死亡。定时即每天的饲喂时间要求相对固定,同时两次饲喂应保持一个合适的时间间隔。这样既有利于犊牛形成稳定的消化酶分泌规律,又可避免犊牛因时间间隔过长暴饮或时间过短吃进的乳来不及消化造成消化不良。哺乳期一般日喂两次,间隔8小时。定温是要保证饲喂的乳品的温度,牛乳的饲喂温度和加温方法应与初乳饲喂时一样。定人即固定饲养人员,以减少应激和意外发生。经常更换饲养员,会使犊牛出现拒食或采食量下降等情况。同时,新更换的饲养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熟悉牛的状况,不利于犊牛疾病或异常情况的及时发现。

3.早期补料

早期补饲干草的时间可以提早到出生后7~10天,10~15日龄开始补喂少量精料,20日龄以后可开始饲喂优质青绿多汁饲料。

干草补饲时可直接饲喂,但要保证质量,应以优质豆科和禾本科牧草为主。精饲料补饲时必须先进行调教。方法是:首先,将精饲料用温水调制成糊状,加入少量牛奶、糖蜜或其他适口性好的饲料,在犊牛鼻镜、嘴唇上涂抹少量,或直接将少量精饲料放入奶桶底使其自然舔食,大约3~5天犊牛适应采食后,即可在犊牛旁边设置料盘,将精饲料放入任其舔食。开始每天给10~20克,以后逐渐增加喂量。对采用60日龄左右断奶的犊牛,到30日龄时每天精饲料采食量应达到0.5公斤左右,60日龄时采食量应达到1公斤以上。这是早期断奶成功的关键。精饲料参考配方:玉米50%~55%、豆饼25%~30%、麸皮10%~15%、糖蜜3%~5%、酵母粉2%~3%、食盐1%、矿物质元素1%、磷酸氢钙1%~2%,在配制好的精饲料中,添加维生素A1320微克/公斤、维生素D174微克/公斤,并适当添加B族维生素、抗生素(如新霉素、金霉素)、驱虫药。

由于断奶前饲喂的精饲料的质量对于早期断奶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因此对饲料配制技术要求很高,养殖场应遵从动物营养师的指导配制或购买高质量的商品饲料。青绿多汁饲料,如胡萝卜、甜菜等,饲喂时应切碎。青贮饲料应保证质量,不能饲喂发霉、变质、冰冻的饲料。

4.早期断奶

传统的犊牛哺乳时间一般为6个月,喂奶量800公斤以上。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人们发现缩短哺乳期不仅不会对母犊产生不利影响,反而可以节约乳品,降低犊牛培育成本,增加犊牛的后期增重,促进成年牛的提早发情,改善母牛繁殖率和健康状况。当前,犊牛的哺乳期已经大大缩短,喂乳量不断下降。现在普遍采用的为母犊60日龄断奶,但饲养技术先进的奶牛场已普遍采用30~45日龄断奶。早期断奶的时间不采用一刀切的办法,需要根据饲养者的技术水平、犊牛的体况和补饲饲料的质量及其进食量确定。在我国当前饲养水平下,采用总喂乳量250~300公斤、60日龄断奶比较合适。对少数饲养水平高、饲料条件好的奶牛场,可采用30~45日龄断奶,喂乳量在200公斤以内。

三、断奶期犊牛的饲养管理

断奶期是指母犊从断奶至6月龄之间的时期。

1.加强饲养

断奶后,犊牛继续饲喂断奶前的精、粗饲料。随着月龄的增长,逐渐增加精饲料喂量。至3~4月龄时,精饲料喂量增加到每天1.5~2公斤。同时,选择优质干草、苜蓿供犊牛自由采食。4月龄前,尽量少喂或不喂青绿多汁饲料和青贮饲料。3~4月龄以后,可改为饲喂育成牛精饲料。母犊牛以日增重650克以上的速度生长,4月龄体重110公斤,6月龄体重170公斤以上比较理想。很多犊牛断奶后1~2周内日增重较低,同时表现出消瘦、被毛凌乱、毛没有光泽等症状。这主要是由于断奶应激造成的,不必担心。随着犊牛适应全植物饲料后,饲料采食量增加,很快就会恢复。

2.精细管理

断奶后的犊牛,除刚断奶时需要特别精心地管理外,以后随着犊牛的长大对管理的要求相对降低。

断奶后的母犊,如果原来是单圈饲养则需要合群,如果是混合饲养则需要分群。合理分群可以方便饲养,避免个体差异太大造成的采食不均。合群与分群的原则一样,即月龄和体重相近的犊牛分为一群,每群10~15头。

犊牛一般采取散放饲养,自由采食,自由饮水,但应保证饮水和饲料的新鲜、清洁卫生。注意保持牛舍清洁、干燥,定期消毒。每天保证犊牛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运动。夏天要避开中午太阳强烈的时候;冬天要避开阴冷天气,最好利用中午较暖和的时间进行户外运动。

每月称重,并做好记录,对生长发育缓慢的犊牛要找出原因。同时,定期测定体尺,根据体尺和体重来评定犊牛生长发育的好坏。目前已有研究认为,体高比体重对后备母牛初次产奶量的影响更大。荷斯坦母犊3月龄的理想体高为92厘米,体况评分2.2以上;6月龄的理想体高为102~105厘米,胸围124厘米,体况评分2.3以上,体重170公斤左右。

(山东省肥城市安站镇畜牧兽医站王光强邮编:271603)

肉用哺乳期犊牛的饲养和管理方法


犊牛阶段的饲养管理是否到位对其成年后的生产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犊牛可分为初生期和哺乳期,肉用犊牛的生长发育迅速,如果饲养管理不到位会导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较高,影响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要加强肉用犊牛的饲养管理。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犊牛的饲养管理方法。

1、哺乳期犊牛的饲养

饲喂初乳。初乳是指母牛在产犊后第一次挤出的牛奶,此后7天所产的奶为过渡期牛奶,以后的则为常乳。初乳对犊牛的意义重大,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免疫球蛋白,可使犊牛获得被动免疫,增加抵抗力。初乳的饲喂量要根据犊牛的初生重来确定,要尽早的让初生犊牛吃上初乳,一般以犊牛在出生后th内饲喂2.25~2.5kg的初乳,在出生后6~8h再喂2.25~2.5kg的初乳。饲喂方法是使用插有胃导管的奶瓶进行强制饲喂,这种饲喂方法可保证犊牛摄入充足的初乳,对健康有益。对于泌乳性能好的母牛,初乳吃不完时可将其挤出进行冷冻保存,在其他母牛无奶的情况下给其产下的犊牛食用。

饲喂常乳。犊牛在刚出生后肠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还不完全,唯一具有消化功能的胃是皱胃,此时消化系统的功能与单胃动物相似,因此在出生后4周左右的时间以吃母乳为主。常乳的饲喂方法主要有随母哺乳、人工哺乳。随母哺乳是指犊牛在出生后与母牛在一起一直到断奶。目前规模化肉牛养殖场多使用人工哺乳的方法,这样可控制犊牛的采食量,便于管理。犊牛在饲喂完初乳后即可进行吃常乳的阶段,般在30~40日龄以内都以吃常乳为主,饲喂量一般占体重的8%~20%,每天的饲喂次数为3次,饲喂时要注意避免饲喂过量,否则会导致多余的牛奶返流到不具备消化功能的瘤胃而引起消化系统紊乱,引起腹泻或者其他方面的健康问题。饲喂常乳的方法可以使用带有奶嘴的奶瓶,或者直接使用奶桶。要注意喂奶时要严格的消毒。饲喂时还要注意控制好牛奶的温度,犊牛在出生后的前几周对牛奶温度的要求较高,如果犊牛饮用冷牛奶易引发腹泻,所以在犊牛出生后的第一周,饲喂牛奶的温度最好与体温相近,对于日龄稍大的犊牛饲喂的温度则可以低于体温。

及时补饲,开食料的饲喂。尽早让犊牛采食饲料,及时的初饲可以使犊牛的肠胃功能得到锻炼,促进肠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并且随着犊牛日龄的增加,母乳的营养已无法完全满足犊牛的营养需求,此时需要从饲料中获取营养。此外,及时的补饲还有利于早期断奶。因此可从犊牛7~10日龄即可开始训练其采食干草,将干草置于草架上,让犊牛自由采食。从犊牛7日龄时开始训练其采食精料,可在犊牛即将饮完的的奶桶内加入开食料,或者在喂完奶后将精料涂抹在犊牛的口鼻处诱其舔食,待犊牛适应饲料后,可逐渐的增加喂料量。注意补饲饲料的质量,不可以饲喂犊牛过多的青贮料,也不宜饲喂粗纤维含量较高的秸秆类粗饲料,否则易导致犊牛消化不良。

在犊牛初饲的过程中要提供充足的饮水。以确保犊牛正常的新陈代谢。最初,要给犊牛提供温水,一般10日龄内犊牛的饮水温度为36~37℃温开水,在10日龄以后则可以饮用常温水,但是水温不可低于15℃。要注意饮用水的清洁卫生,不可让犊牛饮用冰水以及受到污染的水。

2、哺乳期犊牛的管理

饲喂管理。在给犊牛喂奶时要注意将犊牛拴系上,以避免相互间舔吮,并且在每次喂完奶后要使用干净的毛巾将犊牛口、鼻附近的乳汁擦干,等犊牛的吮吸反射停止后再放开,以防止犊牛在吃奶后相互吸吮,引起吮吸部位发炎、变形,或者吞咽入异物堵塞肠管。如果犊牛在吃奶时形成恶癖,要及时的纠正。

去角。犊牛在出生的7—10天要进行去角的处理,犊牛在去角后便于管理,可防止在养殖过程发生相互顶架,防止受伤。犊牛常用的去角方法有电烙法和固体苛性钠法。犊牛在去角后要将其拴系,防止其他犊牛舔伤口,或者防止犊牛摩擦伤口引起炎症,延续痊愈。

分群和编号。给犊牛进行分群和编号便于管理。在编号时可将牛按照出生的年份、牛场的代号、牛出生的顺序来进行编号。分群时可要将不同品种、不同性别、不同体重的犊牛进行合理的分群,便于日常的管理。

加强日常的管理。要经常观察犊牛的动态变化,包括采食情况、饮水情况、精神状态、排泄情况等,以便于及时的发现异常,及时的解决问题,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犊牛的养殖过程中要给犊牛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加强犊牛舍的环境卫生。每天都要刷拭牛体1次,保持犊牛体表清洁卫生,还可促进血液循环。保持犊牛每天的运动量,犊牛在3周龄后可安排与母牛同行放牧。对于完全舍饲的犊牛则要将其赶到运动场进行运动,以增强体质,提高食欲,保持健康。

加强日常的消毒与免疫接种的工作。犊牛的抵抗力较差,易受到病菌的威胁而患有疾病,因此在保持圈舍环境卫生的同时还要加强日常的的消毒工作,以杀灭病原微生物,还要根据本场制定的免疫计划科学免疫。

犊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犊牛的培育工作是养牛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在饲养管理上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以保证犊牛的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
犊牛的接生:母牛分娩时,应先检查胎位是否正常,遇到难产及时助产。胎位正常时尽量让其自由产出,不强行拖拉。犊牛出生后应立即清除口鼻黏液,尽快使小牛呼吸,并轻压肺部,以防粘液进入气管。接着,将犊牛的脐带在距离腹部10厘米处剪断,用5%的碘酒浸泡1分钟—2分钟,进行消毒。犊牛身上其他部位的胎液最好让母牛舔干净。
尽快喂上初乳:初乳对增强犊牛抗病力起关键作用。一般做到在产后1小时—2小时内犊牛能够饮到占体重6%的初乳。第二次饲喂应在出生后6小时—9小时,每天即挤即喂,保证奶温。变凉的初乳可用水浴热水加热,明火能破坏其营养成分。
合理饲喂犊牛:1、定质喂给犊牛的奶必须是健康牛的奶,忌喂劣质或变质的牛奶,也不要喂患乳房炎牛的奶。2、定量按体重的8%—10%确定,哺乳期为2个月时,前7天5公斤,8天—20天6公斤,31天—40天5公斤,41天—50天4.5公斤,51天—60天3.7公斤,全期喂奶300公斤。3、定时要固定喂奶时间,严格掌握,不可过早过晚。4、定温指饲喂乳汁的温度,一般夏天掌握34℃—36℃;冬天36℃—38℃。
饲料的饲喂:从出生后1周开始,在犊牛栏的草架上添入优质干草,任其自由咀嚼,练习采食。出生10天后,可训练犊牛吃精料。开始时可将精料涂抹在犊牛的口角、鼻或在奶桶内放入10克—20克(1两=50克),任其自由舔食。数日后可增加至80克—100克。1月龄时喂料250克—300克,2月龄时喂500克左右。精料采食
的训练是能否实现早期断奶的关键,犊牛喂料要注意料量适当。在犊牛出生1周后,可以诱导其饮水。最初可先在水中加少量乳液,以引诱其饮喝。10天以内给36℃—37℃温开水,10天以后给以常温水,但水温一般不能低于15℃。
断奶技术:犊牛的哺乳期一般为两个月,日喂奶3次。生长良好的犊牛可在40天时改为日喂两次,喂奶4公斤—4.5公斤,50天时改为日喂一次,喂奶3公斤—3.5公斤。犊牛在任何时期断奶,最初几天体重都会下降,属正常现象。小牛断奶后10天应仍放在单独的畜笼内,直到小牛没有吃奶要求为止。

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


哺乳母猪日进食能量不足,母猪就要消耗背标变为母乳的能量,日进食蛋白质和氨基酸不足,母猪就会动用肌肉组织转化为母乳中的蛋白。如果体能过度消耗,一方面造成仔猪营养性腹泻,更为严重的是造成母猪体重的过度损失,造成母猪发情间隔或不发情,甚至下一胎次的产仔数也会下降,母猪将失去连续性高产的性能。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哺乳母猪的疾病预防工作。

1、提供充足的营养

哺乳母猪除了要维持自身的基础代谢外,由于其泌乳的需求、体质的恢复、生殖系统的复旧等都需要大量的营养,因此,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是母猪哺乳阶段饲养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各类营养物质都是泌乳母猪必不可少的,主要有能量、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

能量。母猪在哺乳阶段需要的能量要比空怀期高。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母猪每生产1kg乳汁需消化能8.708MJ,每千克饲料中含有消化能为12.983MJ,哺乳5头仔猪需要4kg,每增加1头仔猪,需给母猪多饲喂0.4kg的饲料,因此,单一的能量水平并不能满足所有条件下的泌乳母猪,母猪对能量的实际需求要根据哺乳母猪实际的养殖情况,包括体重、哺乳仔猪数、仔猪的生长率等来决定,只有这样才可满足母猪在哺乳期对能量的需求,才可保证哺乳母猪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使身体和生殖系统得到快速的恢复。

蛋白质。泌乳期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很高,蛋白质的摄入水平对母猪的泌乳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如果将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提高到20.2%时,赖氨酸提高到1.12%时,母猪的泌乳量大幅度增加,但是也并不是蛋白质浓度越高越好,一般在泌乳期保持蛋白质的水平在18%,赖氨酸的水平在1.O%的效果最佳。蛋白质除了对泌乳量有影响外还会影响乳体蛋白质的量,如果日粮中的蛋白质含量低,则母猪在泌乳期体质蛋白质损失严重,乳中的蛋白质水平也相对的降低。因此,要保持泌乳母猪日粮中适宜的蛋白质水平。

维生素和矿物质。因哺乳仔猪获得能量和营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母乳,因此乳中的营养成分关系到仔猪摄入的营养成分,母猪乳汁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E、叶酸等的含量会随着母猪日粮中相应维生素的添加量的提高而增加,所以泌乳期保证母猪日粮中适量的维生素非常重要。另外,母猪在哺乳期会丢失大量的铁,这对于高产母猪来说非常严重,因此有的母猪会表现出临界缺铁性贫血的状态,虽然这对健康影响不大,但是会影响饲料的利用率,因此要在母猪的饲料中补充有机铁以缓解高产母猪缺铁的状态,改善饲料利用率。除此之外,还要注意日粮中钙、磷的量和比例。

2、加强饲养管理

泌乳期对母猪实施科学的饲养管理对母猪的健康和各项理机能都起着极大的作用,还可提高泌乳量,提高生产效率,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首先在要给泌乳母猪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持猪舍清洁、干燥、安静。每天都要打扫圈舍,清洗猪栏,清除粪污,还要坚持定期对圈舍以及工具、用具等进行消毒。做好温度的调控工作,在调节猪舍温度时要注意做到既要适合哺乳母猪的要求,也要符合仔猪的生长要求,一般猪舍内的温度以15-18℃为宜。保持猪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避免因猪舍内过于潮湿而导致的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发生。还要注意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减少有害气体的浓度,加强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以有效调节猪舍的温度、相对湿度,并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合理的饲喂。母猪在分娩完成后即进入泌乳期,饲喂上要注意在产后喂料不可操之过急,喂料不宜太多,饲喂量的增加要有一个过渡,一般在产后的1周左右母猪的采食量和消化功能才可恢复正常,此时才可正常饲喂,保持泌乳母猪充足的采食量,如果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不足会导致营养的摄入不足而造成掉膘严重,泌乳量减少,身体复旧速度减慢,影响正常的排卵发情,乳猪断奶重减轻、成活率低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要保证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每天可喂料4次,每次的饲喂量不宜过大,饲料要保证多样且营养丰富,注意不可饲喂母猪发生霉变的饲料。

保证泌乳母猪充足的饮水,饮水量与母猪的健康、采食量和泌乳量都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泌乳期要保证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让泌乳母猪饮用温水,环境温度过高时可适当的降低饮水的温度,但是也不可让其饮用冰水。

3、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母猪在哺乳期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哺乳期的常见病主要有乳房炎、产后无奶、少奶、产褥热、产后瘫痪等,因此要加强这些疾病的预防工作。母猪发生乳房炎多是由于饲喂不当、饲养管理不到位而导致乳房过度肿胀或者由于乳头受损使细菌侵入所致,因此在饲喂上要注意在母猪分娩前要减少饲喂量,在分娩当天不喂料,同时在母猪产前产后的饲料中添加一些药物以提高免疫力,在管理上则要注意保持圈舍地面的卫生,哺乳仔猪要及时的剪牙,防止咬伤乳房。另外,还要加强母猪产后的护理工作,防止发生产后感染引发产褥热等疾病。在哺乳期要提供充足的矿物质,尤其要注意钙、磷比例,防止发生产后瘫痪。

哺乳母猪的饲养与管理
一哺乳母猪营养需要特点
母猪分娩后,消化机能下降,母猪采食量低、食糜流通速度慢,从而导致母猪肠道后段有很强的发酵能力,成猪体内纤维分解菌的数量约为生长猪的6.7倍,在日粮中适当提高粗纤维水平对于母猪的繁殖性能与健康有益处;母猪的采食潜力很大,远大于其妊娠所需的量;哺乳母猪的营养需要一般较高,哺乳母猪的物质代谢非常旺盛,所需要的营养物质较空怀时要高得多。对能量的需要也要按哺乳仔猪头数的增加而增加,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对哺乳母猪的影响也很大,若长期供给不足,会导致母猪泌乳量下降,仔猪瘦弱,易患病,母猪消瘦,影响再次的发情配种。
二哺乳母猪泌乳特点
1.母猪泌乳规律
1.1母猪乳腺结构:每个乳头有2—3个乳腺团,各乳头间互相没有联系,母猪的乳房没有乳池,不能随时排乳,产仔以后通过仔猪用鼻拱乳头的神经刺激将乳排出。
1.2泌乳次数:母猪每天泌乳20~26次,每次间隔1小时左右,一般泌乳前期次数较多,随仔猪日龄增加泌乳次数减少。由于夜间安静泌乳次数较白天多。
1.3泌乳量:母猪泌乳全期产奶量大约300~400千克。每日泌乳5~9千克,每次泌乳量0.25~0.4千克。全期泌乳量的变化,一般在分娩后逐渐增加,至21天左右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母猪胎次不同泌乳量不同。初产母猪泌乳量低,3~5胎泌乳量最高,以后逐渐降低。
1.4不同乳头的泌乳量:同一头母猪不同乳头的泌乳量是不同的,一般认为前面的几对乳头比后面的乳头泌乳量要多。
2.猪乳成分
猪乳分为初乳和常乳。初乳是指母猪分娩后3天以内所分泌的乳,分娩后3天后所分泌的乳汁为常乳。
2.1猪乳成分:包括乳蛋白、乳脂、乳糖、矿物质、维生素等。另外,猪乳中含有一些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一些特殊氨基酸、多胺和肽类生长因子,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growthfactor,EGF)、乳铁蛋白、胰岛素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growthfactor.IGF)对仔猪的肠道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
2.2初乳特点:同一头母猪的初乳和常乳的成分相比较,初乳有以下特点:
⑴初乳含干物质比常乳高1.5倍,蛋白质比常乳高3.7倍;
⑵初乳中水分、脂肪、乳糖和矿物质低于常乳。
⑶初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球蛋白(Ig,抗体)、白细胞、酶(如抗蛋白分解酶),维生素及溶菌素等,还含有镁盐(有轻泻作用,能促使仔猪排出能粪和促进消化道蠕动,有利消化);
⑷初乳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在小肠内几乎能全被吸收,完全适应刚出生仔猪生长发育快消化能力低、抗病能力差等特点。因而初乳是仔猪不可缺少或取代的食物。
2.3尽早哺乳
另外,初生仔猪吸收初乳中免疫球蛋白主要在出生后1~2d,尤其是出生后24h内的吸收能力很强(据报道仔猪出生后24小时内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显著增加,由初生时1.5毫克增加到20.3毫克),24小时后,由于仔猪肠道的渗透性变化,吸收能力很快降低。因此,尽早哺乳对恢复仔猪体温、促进肠道蠕动、增强抵抗力及母仔亲和性等均有良好作用
2.4猪乳成分动态变化规律:
2.4.1猪乳中常规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母猪乳中常规成分(总固型物、乳蛋白、乳糖、乳脂)均在分娩后24h变化最为明显,3d后则趋于平稳。
2.4.2.猪乳中胰岛素和EGF的动态变化:
猪乳中的胰岛素含量以0h为最高。至48h仍呈下降趋势.而21d和28d时又略微上升,到35d则降至最低点。乳中的EGF的趋势与胰岛素类似,以初乳0h最高,到12h则急剧降,而后基本平稳。

2.5母猪泌乳力与泌乳量测定
评定母猪泌乳能力,一般以仔猪20日龄时窝重(包括寄入仔猪,不包括寄出仔猪)为代表。因为母猪的母乳高峰在分娩后21日龄左右,在此之后哺乳仔猪的体重有部分是依靠补料而增加的。母猪泌乳力的高低受品种、胎次、营养及个体的影响。一般来说,体型较大品种、瘦肉型品种母猪的泌乳力较高;高营养水平的母猪母乳力相对较高。泌乳力是衡量母猪繁殖性能的指标之一。
泌乳量是指哺乳母猪在一个哺乳期内泌乳的数量。测定泌乳量的方法一般有以下三种:
1)称重法:在仔猪哺乳前后,对全窝仔猪进行称重,哺乳后全窝仔猪重量减去哺乳前全窝仔猪重量,就是母猪一次泌乳量。将一次泌乳量乘以一昼夜的哺乳次数,即为母猪一昼夜的泌乳量。也有每次哺乳前后都称重,所得之泌乳量相加,即得昼夜泌乳量。这样测得的数据比较准确,但麻烦,影响母猪正常泌乳。
2)推算法:按仔猪每增重1kg约需要猪乳3kg推算,仔猪生后第一个月,其体重主要靠母乳,故可以根据30日龄时的窝重量来推算:母猪第一个月的泌乳量=(第一个月末全窝仔猪重-该窝仔猪初生重)×3
3)观察法:一般,母猪乳房膨大,哺乳前后乳房体积有明显差异,哺乳时间长,哺乳时母仔安定,仔猪生长发育快且整齐等,这些说明母猪泌乳量高。
2.6影响母猪泌乳量的因素:
2.6.1饲料的营养水平和饲料品质是影响泌乳量的主要因素。合成乳汁的各种营养物质都来自饲料。要想使母猪分泌充足的乳汁,除了考虑母猪维持需要外,还应根据仔猪的多少综合考虑母猪的营养需要。尤其要注意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和青饲料的质和量。只有满足母猪营养需要,母猪泌乳性能才能充分发挥。
2.6.2采食量产后母猪采食量是影响泌乳量的另一主要因素。饲料是各种营养素的载体,通过采食才能获得营养物质。采食量低获得营养物质不够,泌乳量就低。
2.6.3管理母猪夜间泌乳次数高于白天是因为夜间安静,环境因素影响少。因此猪舍内应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条件能增加泌乳量。改变工作日程,改变饲喂次数和时间,炎热和寒冷的刺激,喧闹和惊扰都能使泌乳量下降。
2.6.4每窝仔猪数在仔猪出生个体重大致相同情况下,每窝仔猪越多泌乳量越高。
2.6.5品种不同泌乳量不同。在相同饲养管理条件下,肉用型和兼用型猪泌乳量高,小型脂肪型泌乳量低。
2.6.6胎次初产母猪的泌乳力低于经产母猪,因第一次产仔,乳腺发育尚不完全,又缺乏哺育仔猪的习惯。一般2—3胎后上升,以后保持一定水平、,6—7胎后有下降趋势。
2.6.7气候条件气候适宜有利于母猪泌乳,潮湿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泌乳量会减少。
三哺乳母猪营养需要
1.能量需要(TER)(MJME/d)
哺乳母猪的能量需要析因法估计其能量需要(TER)应包维持需要(MER)、泌乳需要(LER)以及泌乳期失重(CER)的数量。
TER=MER+LER-CER
1.1维持能量(MER)(MJME/d)
MER=W0.75×0.46
(维持需要约为0.46MJME/kgBW0.75·d(Burlacu等,1983;Noblet&Etienne,1987a)有些建议哺乳母猪应比妊娠猪高5%~10%,国内多用0.502MJME/W0.75)。
1.2产奶能量需要(LER)(MJME/d)
产奶能量需要可以根据哺乳期仔猪平均每日窝重(g/d)和仔猪数估计(NRC,1998):
LER(MEMJ/d)=(4.92×ADG×pigs-90×pigs)×4.184×10-3/0.72
(式中ADG是仔猪日增重,pigs为仔猪数,0.72为饲粮ME用于产奶的利用效率)
即每头仔猪每天增长1g,需4.92KcalNE或6.83KcalME;每增减一头仔猪,每天相应增减900KcalNE或1250KcalME。
产奶的能量需要也可粗略的按每kg奶含DE8.37MJ计(NRC,1988)。用于产奶,DE转化ME的效率为0.95-0.96。母体组织转化为奶能的效率为0.88。
则LER(MEMJ/d)=(8.37×0.95/0.88)×平均日产奶量=9.036×平均日产奶量
1.3母体损失作用(CER)(MJME/d)
CER(MJME/d)=(母猪失重×11.87)/泌乳期
1.4能量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母猪泌乳量与能量摄入量之间呈正的线性关系。Pluske等(1995)报道,饲喂初产母猪含18.5%粗蛋白和3.4兆卡代谢能/千克的饲料,代谢能每天摄入量达到17.9兆卡时,泌乳量达到最大。
母猪产奶量与仔猪平均日增重及带仔数相关,如果当哺乳母猪体重损失为零的话,一头体重170kg带仔10头窝日增重2kg的母猪计算得的日能量需要为73.61MJME/d,远超出母猪正常能量采食量,于是不可避免地动员体储,导致体重损失约10kg。泌乳体重损失的组成不但有脂肪,也有蛋白质。损失体重平均含能22.1MJME/kg(Beyer,1966),随体重损失的增加,其值亦增加,最高可达27.17MJME/kg。
体重及背膘损失受ME采食量的影响。为保证母猪长期良好的繁殖性能,应使泌乳期体重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Dourmad等,1994),下表2描述了哺乳期(28天)母猪消化能摄入量增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尽可能提高哺乳母猪能量采食量是此期营养关键。

2哺乳母猪氨基酸需要
2.1哺乳母猪赖氨酸需要量
用维持+泌乳+失重估计。
2.1.1维持需要
维持回肠真可消化赖氨酸(g/d)=0.036W0.75(Fuller等,1989)
2.1.2泌乳需要
Lys(泌乳)=-6.39+0.22×仔猪增重(g/d)
(回肠表观可消化lysg/d)R2=0.80
所以,泌乳回肠的表观可消化lys需换算成回肠真可消化lys。
Lys(母猪失重)=6.39g/d(回肠表观可消化lys)
研究测定表明,泌乳母猪平均每天维持需要的表观可消化lys为1.67g,因此,母猪每天失重供给自身维持和产奶需要的回肠可消化lys为:1.67+6.39=8.06g/d
2.1.3赖氨酸对哺乳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Stanny(1991)报道:增加高产母猪赖氨酸投入量可使断奶仔猪窝增重提高,缩短猪只的上市日龄,而母猪本身体重损失减少,缩短母猪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Jones和Stahly(1999)研究表明,饲喂低水平赖氨酸(20.4g/d)的经产母猪体重损失中59%为蛋白质、水分和灰分,37%为脂肪,而饲喂高水平赖氨酸(72g/d)经产母猪的体重损失则完全为体脂动员的结果。饲粮赖氨酸水平与泌乳量。乳中脂肪及总固形物含量呈线性关系(King等,1993)。
能量和赖氨酸亦以一种互作方式影响生殖激素的分泌以及随后的繁殖性能。低能投入水平时,提高日粮赖氨酸水平对促黄体素分泌无影响,然而随着能量摄入量的增加,提高赖氨酸水平能增强促黄体素的分泌(Tokach等,1992)。在泌乳母猪饲粮中添加充足的赖氨酸大有益处。
NRC(1998)据哺乳期母猪体重变化及仔猪日增重,给出总赖氨酸需要量为31.6~58.2g/d。在满足氨基酸量的基础上,还应注意饲粮中氨基酸的来源。研究发现,哺乳母猪饲粮中合成赖氨酸添加量超过0.075%时,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呈线性增加,断奶仔猪数减少(P=0.08),补加蛋、苏、色氨酸未能缓解以上负效应的出现,但也可能与此试验中母猪采食量不高(4.6kg/d)而使其它必需氨基酸受限有关。
2.2其他氨基酸需要量
从经验与析因法研究表明,理想蛋白概念与对生长猪一样适用于哺乳母猪的初产与经产母猪(表3)。(猪蛋白质营养)
表3哺乳母猪理想蛋白饲粮必需氨基酸平衡(Lys=100)


注:1.Reid(1961)350g/d奶,析因;2.Wilkinson,cole(2000),135kg,250g/d奶蛋白;3Wilkinson,cole(2000),135kg,400g/d奶蛋白;4.Wilkinson,cole(2000),195kg,250g/d奶蛋白;5.Wilkinson,cole(2000),195kg,400g/d奶蛋白;6.Bake等(1970),315g/d奶蛋白,析因法;7.Speer(1975),350g/d奶蛋白;8.ARC(1981);9.NRC(1998)。
表4哺乳母猪(200kg)21d断奶10头仔猪/窝(校正为母体失重10kg的日赖氨酸需要)单位(g/d)
氨基酸

回肠可消化AA

2.2哺乳母猪其它氨基酸研究
支链氨基酸它是一组碳链上具有支链结构的中性氨基酸(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ie)和缬氨酸(Val)),尤其是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对母猪泌乳量的影响备受人们关注,许多研究结果表明,高泌乳量的母猪对缬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需要量远远高于以前的估计值。高产母猪对缬氨酸的需要比赖氨酸高,为保证泌乳量和提高仔猪日增重,必需注意缬氨酸和赖氨酸的比例
目前,缬氨酸还没有工业生产的商品形式,必须由饲料原料中补充。所以在制作哺乳母猪饲料时,在满足赖氨酸需要量的同时,尽可能保持高的缬氨酸水平。能量和氨基酸充足的摄入水平对哺乳母猪及其仔猪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在哺乳期间最大限度地提高采食量是保证这些营养物质摄入量的关键。

注:1.1IUVA=0.34μg乙酸视黄酯;1IUVD3=0.025μg胆钙化醇;1IUVE=0.67mgD-α-生育酚=1mgD-α-生育酚乙酸酯。
2.玉米、饲用高粱、小麦和大麦中的烟酸不能为猪所利用。
3.1哺乳母猪矿物质元素及维生素研究
3.1.1钙、磷虽然NRC(1998)推荐钙、磷需要量在妊娠及哺乳母猪是相同的,且哺乳母猪钙、磷消化率高于妊娠母猪,但因生产中常出现因钙、磷缺乏导致的母猪后肢瘫痪,损害母猪繁殖寿命,建议配制母猪饲粮时,哺乳母猪饲粮钙。磷水平宜适当高些。
3.1.2铜Sevkovic等(1982)用131头母猪连续5胎喂饲含铜分别为2.34、4.62、6.50mg/kg饲粮试验表明,获得最佳繁殖性能(受胎率、产仔数)的饲粮铜含量为2.34mg/kg,而断奶仔猪数、出生重及断奶重最优的饲粮铜含量为6.50mg/kg。可见,满足母猪最佳生产性能饲粮铜含量远低于满足最佳商品猪的饲粮铜含量,但母猪繁殖周期内饲喂高铜饲粮未对其繁殖性能产生副作用(Cromwell等,1993)。
3.1.3锌妊娠及哺乳母猪饲粮缺锌降低产仔数、出生重、血清和组织内锌浓度。哺乳母猪饲喂高锌饲粮提高了乳中锌含量,却降低乳铜含量。
3.1.4维生素维生素A、B12等不足会推迟母猪性发育,影响母猪繁殖力。饲粮中添加维生素可提高子宫、卵巢长度及黄体大小。母猪缺少维生素A,就会造成泌乳量和乳的质量下降;缺乏维生素D,则引起母猪产后瘫痪
母猪饲粮中添加维生素E可提高产仔数、母猪血浆、组织、初乳及乳中维生素E含量,增强母猪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降低仔猪死亡率。饲粮中脂肪的类型与剂量影响着母猪对维生素E的代谢与需要量,饲粮中PUFA含量及脂肪含量增加,维生素E需要量亦增加。硒与维生素E对母猪繁殖功能产生协同效应,对维生素E边际缺乏的母猪供给充足硒会推迟维生素E缺乏症的出现,硒还可促进维生素E由母体胎盘问胎儿的传递。
饲粮添加生物素提高母猪产仔数、受胎率、断奶仔猪数,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天数,减少母猪肢蹄损伤,改善被毛状况。饲粮中生物素添加水平取决于饲粮类型,研究表明,玉米中生物素的生物学效价高于大麦、小麦。高粱及燕麦。

四哺乳母猪的采食量
哺乳母猪能量和蛋白质(氨基酸)需要哺乳期蛋白质(氨基酸)和/或能量摄入量不足将导致泌乳量下降以及损害随后的繁殖性能,包括断奶至发情间隔期廷长,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降低等。采食量是实现哺乳母猪摄取足够营养的关键。如果哺乳母猪采食量偏低,就会动用机体营养储备供维持和泌乳所需,导致营养输出大于营养摄入,造成体重损失。
1.影响采食量的因素及提高采食量的措施
1.1季节哺乳母猪采食量在季节上表现出巨大的差异。夏季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显著下降导致较差的繁殖性能。在我国南方某些猪场,哺乳母猪在夏季采食量不足3千克,甚至更低。
1.2日粮能量水平:动物具有根据饲料能量浓度自动调节采食量的能力。当采食量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夏季)时,往往在哺乳母猪料中添加高水平的脂肪(3-5%)以弥补较低的采食量。提高夏季哺乳母猪采食量的措施泌乳期间的总采食量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及随后的繁殖性能之间呈正相关。
1.3日粮纤维哺乳期间应对母猪饲粮中粗纤维合量加以适当限制。因为高含量粗纤维会稀释饲粮中的能量浓度,会加剧母猪能量摄入量的不足。此外,纤维过高,会增加体增热的产生,从而加剧母猪的热应激。
1.4妊娠期采食量妊娠期母猪的采食量对哺乳期采食量影响很大。妊娠母猪若饲喂过度会导致体脂沉积过多及乳腺发育受阻,还会降低哺乳母猪的采食量。必须在妊娠期间实行限饲。但在妊娠后期应逐渐增加饲喂量,以满足胎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
1.5喂料次数生产经验表明,少量多餐能刺激猪的食欲,这一方法在许多猪场对提高哺乳母猪采食量很有效。下午最后一次饲喂时可多投一些料,这是在夏季温度较高时母猪可能改变采食模式而转为在夜间多吃料。此外,将饲料用凉水湿拌亦可明显提高哺乳母猪的采食量。保证充足的新鲜凉爽的饮水对高温下母猪采食量的维持亦十分重要。
1.6环境温度高温直接影响哺乳母猪的采食量。母猪在较低温度环境里采食量较高。
五哺乳母猪饲养管理策略
哺乳母猪营养与饲养管理目标:确保母猪在该阶段有多的泌乳,使仔猪的断奶体重达到标准要求,以及改善母猪随后的繁殖性能。
1.哺乳母猪日粮
1.1添加脂肪
补充脂肪在炎热地区具有实际意义。补充饲料脂肪增加饲料的能量浓度由于脂肪的热增耗较少饲料的净能利用将增加从而改善仔猪的初生重和成活率,母猪哺乳阶段生产性能和断奶后繁殖性能。哺乳期母猪饲粮添加脂肪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重要营养措施,补充脂肪能够增加脂肪直接转运到乳腺用于乳脂的合成,从而减少体脂的动用,此外补充饲料脂肪有助于改善饲料中其他养分的利用。研究表明,母猪饲粮添加脂肪可提高母猪产奶量、乳中脂肪、维生素A及生长因子含量、仔猪胴体脂肪含量、仔猪生长速度及成活率(表6)。
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补充脂肪比仅在哺乳期补充脂肪其效果更为显著,母猪饲料补充3-5%脂肪是最经济的。补充脂肪是需要考虑脂肪的品质和脂肪酸的组成。
表6母猪妊娠和哺乳期补充脂肪对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Pluske等,1995)

1.2适宜的粗纤维水平
1.2.1高纤维日粮高纤维日粮影响养分的吸收利用以及采食量:(1)由于母猪肠道末端的微生物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消化饲料里的养分;(2)日粮粗纤维水平增加,会降低日粮能量浓度,为了维持日进食量,猪通常增加对这种饲料的采食量。然而,当日粮中粗纤维含量超过10%—15%时,由于容积过大或适口性降低使采食量下降。(3)过多纤维素影响饲料中矿物质的吸收与利用。高纤维日粮含的植酸、草酸盐,及硒酸盐等,会与矿物质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等,从而影响到钙、磷等的利用率;母猪本身对钙、磷的需求量高,若粗纤维量偏高,将导致母猪营养失调,泌乳不正常,泌乳后母猪后肢脆弱等困扰。
母猪为了消化饲料里的粗纤维,使得肠胃蠕动增加,产生过多的热量,这些热量猪只本身无法吸收利用,却造成母猪额外的负担与“应激”。尤其是怀孕后期的母猪,常因“热应激”造成气喘、不安、厌食及发热等现象,导致无乳、缺乳及养猪者经常忽略的“非炎症性乳房水肿”。
日粮中粗纤维含量太低,亦会引发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一系列问题。如:易引起母猪便秘,原因可能是饲料在消化道中停留时间太长,水分吸收太多,粪便干燥而引起便秘;另外,工厂化养殖中母猪的胃溃疡等消化道问题,可能也与日粮纤维素含量太低有关。
对于补充纤维素的问题,许多生产者和研究者主张对妊娠母猪甚至哺乳母猪,提供青绿多汁饲料,在解决便秘等问题的同时,可补充部分维生素。但这种办法在规模化猪场中,会因为生物安全体系的限制等原因而很难具体操作。实际上也可考虑在饲料中添加苜蓿草粉等高品质纤维类饲料,也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1.3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是含水量高(75%-90%);所含消化能较低(约1.26MJ/kg-2.5MJ/kg)、粗纤维含量较高(18%-30%);蛋白质含量较高,必需氨基酸含量高,尤其是赖氨酸含量高,蛋白质品质优于谷物籽实,维生素含量丰富(特别是胡萝卜素和B族维生素含量丰富,但缺乏VD。);矿物质含量高。青绿饲料柔嫩多汁,适口性好,并含有多种酶、有机酸、能促进养分消化,调节胃肠道pH,消化利用率高。为促进哺乳母猪的繁殖成绩和种用年限,每天应饲喂1-2kg青料。
但青绿饲料含水量高,体积大,猪对其的采食量有限,可将青绿饲料加工成草粉,用于集约化的猪生产上。
2.饲养管理
2.1饲养技术
2.1.1提高饲料的粗蛋白水平。
①仔猪:使母猪提供更多的乳汁给仔猪。母猪饲喂高蛋白质饲料,其仔猪的断奶窝重比喂饲低蛋白质饲料者约重10%以上。②母猪:给予高蛋白质饲料的母猪失重程度会比喂饲低蛋白质的母猪小。③事实证明:泌乳期间的母猪日粮的粗蛋白如果保证到17%,可以避免泌乳母猪失重太多,防止繁殖性能变差,以及可提供更多的乳汁。
2.1.2掌握母猪泌乳期间与泌乳后采食量,是改善母猪繁殖性能变差的最主要方法。
从生理角度讲,使母猪停奶的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在断奶后继续进行高水平饲喂及保证足够的饮水。乳汁持续分泌的结果导致乳腺内压增加,乳腺内压增加使乳汁分泌快速有效的停止。如果将高水平饲喂方式持续到配种,不会造成任何伤害,且对膘情丢失过多的母猪可能是有益的;断奶后高水平采食量可使膘情差的母猪发情提前。
2.1.3保证充足的新鲜饮水
哺乳母猪饮水量与采食量间呈线性相关。饮水量增加,则采食量也会有明显增加。若哺乳母猪饮水量减少,还会导致母猪便秘,便秘易导致母猪患子宫炎、乳腺炎、无乳综合症的机率增加。
2.1.4环境温度
在高温季节应尽可能地保持产仔舍的凉爽,让母猪在一天中较凉快的时候或选择在早上和晚上饲喂。
2.1.5仔猪补饲
2.2管理技术
2.2.1创造安静的环境让母猪休息好,禁止大声喊叫或粗暴对待母猪。保持猪舍内清洁、干燥冬季注意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开展规范化管理,根据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和饲养要求,制定日常的管理程序,作到管理工作有条不紊,以保持母猪正常的泌乳规律。
2.2.2运动母猪在哺乳期间,休息时间较多,一天中占70%-80%。所以,要定时驱赶,使母猪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促进体质健壮,提高泌乳力。
2.2.3饲喂次数定量饲喂哺乳母猪饲喂的次数应增加,坚持少喂勤添,一般日喂3~4次。泌乳高峰时应增加饲喂次数,每次间隔要均匀,饲料要多样化,以满足营养需要。禁止喂霉变饲料,或突然变换饲料。
2.2.4保护乳房和乳头按摩乳房,促进其发育:要经常检查,防止发生乳房炎。在带仔数少于乳头数时,要训练一头仔猪吮几个乳头,尤其要训练仔猪吮吸母猪乳房后面乳头,防止未利用的乳头萎缩。如果产仔数过少,可采取并窝的办法,使乳头得到充分利用。后备母猪在头胎时,更要充分利用乳头。
2.2.5采用群饲为了提高猪舍的利用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一些地区的种猪场对哺乳母猪开展群饲,并取得了成功。开展群饲必须根据哺乳期的特点进行合群管理,并注意以下几点:母猪分娩后5-7d,分别把3~5头母猪按个体大小、强弱、性情、产期、产仔数和仔猪大小相近的并为一圈,合群前带仔一起放牧或运动,使之熟悉,然后合群,合群后要加强管理,防止咬架。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74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