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苗放塘后的前期管理要做好两方面工作


春分后,蟹塘的放苗工作就基本结束,进入了商品蟹养殖的关键一年,成败与否就在细节管理。每一个时节,每一个阶段对于河蟹的养成都至关重要。目前蟹塘管理的重点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池塘水质的调控和水草的合理栽培
今年由于外源水富营养化,大量的氨氮积存,导致池塘纳水后水质指标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普遍偏高。加之年前结冰期较长,滞留于土壤中的清塘药残难挥发,造成蟹苗入塘后转塘和上岸比较多,让养殖户担忧。据分析,富营养化的外源水进入池塘后,土壤出现第二次厌氧发酵,形成亚硝酸盐和少量氨氮。
对此建议:先解毒后肥水。按每瓶4亩用解毒超爽或净水王全池泼洒解毒,2小时后用提前一天浸泡好的黑靓+粉剂活菌王+藻健康与六抗培藻膏混合泼洒4亩,进行培藻育菌,建立一个藻相菌相平衡的优质环境。随着光合作用的增强,亚硝酸盐会慢慢降解。同时,在环沟两侧种植伊乐藻,保持水质嫩爽,在水面上能清楚地看到水草。种植和养护伊乐藻时,抛撒草根壮,健草养草。
二.增强蟹苗的适应能力,防止“病从口入”
蟹苗放进池塘后,由于新环境的理化指标、水位与苗塘相差较大,造成蟹苗入塘后难适应,纷纷转塘,隐藏或打洞,当水环境超出蟹苗的适应能力,尤其是药物残留渗出时,蟹苗就会离水上岸。所以建议:放苗后全池按1~2亩泼洒1包超C解毒强体抗应激,降解亚硝酸盐。
在蟹苗对新环境适应后,必须管控好吃料。蟹苗入塘后会应激性隐居和穴居,加上所投饵料与苗期饵料不尽相同,造成开口晚,吃料少,严重影响蟹苗体能的恢复和第一壳的成活率。所以加大诱食和强化营养是河蟹前期养殖的关键,可用颗粒料或颗粒料掺少量鱼(鲜鱼煮熟防鱼卵),按每公斤拌保肝促长灵、活性蒜宝、活力素各5克投喂,诱食开胃,保肝防肠炎。在蜕一壳前进行水体消毒,抑制细菌大量繁殖,确保河蟹的第一壳顺利健康。可按2亩用1瓶百安威或1包新菌克+1包藻健康混合浸泡3小时后全池泼洒,做到养护为主,以防代治。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蟹塘放苗工作



蟹塘经过整塘清塘工作后,有个别的塘口选择年前放苗,多数塘口选择年后加水放苗,塘口在经过长时间闲置之后,塘底氧化、残毒释放后,此时放苗要进行哪些工作:
一、肥水
放苗前进行肥水工作,给下塘的蟹苗提供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藻相使水中有充足的溶氧,也能起到很好控制青苔效果,给蟹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脱壳成活率以及脱壳膨胀系数。
具体操作:“解毒护水宝”5亩.米/瓶,第二天使用“氨基酸肽肥”10亩.米/桶+“水优美”5亩.米/袋,过后可以根据天气以及水质肥瘦度进行少量多次补充,切不可一次超量使用,前期水温低,藻类代谢速度慢,加上水中的藻种丰度小,下去的肥料得不到及时转化吸收利用,长期积累容易滋生浮游动物,致后期控虫带来麻烦。管理中不要轻信一些不负责任的技术人员盲目的夸大肥料的功效,要知道,没有光照温度,藻类的代谢从何谈起。
二、放苗
1、抗应激
放苗前塘水泼洒“抗应激灵”5亩.米/包,减少桶水泡苗麻烦以及损伤,也能使苗有充分的吸收有效成分,提高苗下塘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苗的成活率。
2、选苗
苗种无论是本地苗(优先)还是外地苗,都要选择活力强的,个头均匀(60-120头),蟹体青灰色,有光泽,无杂质,腹部白皙,肠线粗黑,附肢甲壳完整,无溃疡斑点以及磨爪现象。打开甲壳,鳃丝光洁,无黑鳃,无烂鳃等,肝胰脏饱满,色泽鲜亮,橘黄色,一丝丝分界线明显,有白斑、糜坏的个体尽量剔除。
3、试苗
为安全起见,苗下塘前可以用青虾下网箱试水24小时,看青虾的成活率来决定是否适合放苗,青虾成活无损伤则可以放苗,有损失则要检测水质等情况延迟放苗。
4、放苗
一切就绪,进行放苗,放苗尽量选择晴天早上,外地苗到塘要进行吐水程序,苗袋下水1-2分钟,提起放置5-10分钟,重复2-3次即可,将蟹苗均匀放在池塘四周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健康的蟹苗爬入水中,体质差的在岸上可以剔除,补足数量。当天夜里以及第二天进行巡塘观察蟹苗适应情况。有意外上岸情况,可以泼洒“解毒护水宝”+“抗应激灵”。
5、投喂
苗下塘2天左右就可以选择营养全面的河蟹饲料投喂,促进早脱壳。

罗非鱼养殖户可从两方面提升池塘的综合效益



众所周知,20xx年罗非这条鱼的价格始终保持在3-4块之间,从价格上看,如果单单依赖罗非鱼这条鱼来赚钱是不切实际的。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怎么样去提升我们鱼塘的综合效益。因此,我们海壹团队就做了两事情。
那具体是哪两件事情呢?
第一件事情:养殖模式的转变,一年养殖2批罗非鱼,2批草鱼,2批大头。1批鲮鱼,1批鲫鱼,1批鳊鱼。(前提条件罗非鱼需要标苗)
第二件事情:藻菌调控,持续使用伴侣1加9992,以及红糖,4-10月份期间隔3天使用一次。伴侣1的优点就是分解鱼塘中的有机物,粪尿等。给杂鱼大头,鲫鱼,鲮鱼等等提供天然的饵料。就在今年我们开平北片区跟踪了5名客户持续使用伴侣1的效果,5名客户都达成一致的是大头的产量提升了,从3月底放1两规格的大头苗,8月底大头的平均规格平均3.8斤左右。
实践案例:在开平北龙胜镇白村极具影响力的客户梁仲文,他从农业局退休后回到老家带着乡亲父老走上先进养殖的道路。他在白村养殖户的心中就是领头羊,因为大家的内心都非常清楚梁仲文是以一颗无偿的心来帮助大家致富。总之一有好的模式,好的技术他第一时间就会向大家推广宣传。

下面大家来看下梁仲文的放养情况,就以9亩那张塘为例。
成本:苗种5005元,药费1700元,电费2000元,塘租9000元,人工3000元,饲料56000元。
总成本合计:76705元。
第一批主养鱼加存塘收入:96385元,3月-9月份亩纯利润2186元,若12月份卖第二批的话,亩纯利润可达4000元以上。


河蟹育肥期管理要做好六方面工作



蟹塘育肥期是指8月20号—河蟹上市的这段时期,它既是河蟹营养积累时期也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时期,管理的好坏不仅决定了河蟹养殖产量而且更决定河蟹的品质,这阶段建议养殖户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合理调整饵料结构科学投饵。调整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比例,动物性饵料:植物性饵料=65:35,有条件的可以在蟹塘补投活螺蛳200—250kg/667㎡,也可以喂冰鲜鱼和野杂鱼,植物性饲料以小麦和玉米为主,如果投喂颗粒饲料选择蛋白质含量36-40%的饲料。无论何种饲料应新鲜、无污染、无变质。日投饵量5%—10%(蟹存塘量),每天2次上午1/3,下午2/3,具体投饵量还要按照“四看”灵活掌握。
2、合理调整水位严控水质。水位保持100—3000px,透明度控制在30—1000px,ph:7.5_8.5,溶氧5㎎/l以上,氨氮0.5mg/l以下,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结合底改调节水质,使水质达到“肥、活、嫩、爽”,合理使用增氧机,定期换水确保河蟹在优良的水质中生长。
3、加强水草管护。一是及时捞取蟹塘里的断草以防腐败水质。二是根据水草生长情况定期使用氨基酸护草肽,促进水草生长,叶片粗壮。三是水草密度要合理,保持50—60%,塘口密的及时疏理;塘口稀的及时补栽水花生、水浮萍。
4、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一是加强巡塘,每天早、中、晚三次,观察河蟹的摄食、活动、蜕壳以及池塘是否缺氧。二是注意防偷、防逃。“秋风起,蟹脚痒”这个时候河蟹最易逃逸,要勤检查防逃设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蟹塘套养南美白对虾的要根据虾的生长情况及时捕捞上市,降低蟹塘存塘量。
6、河蟹育肥期使用药物要谨慎,注意药物的休药期,尽量少用药或不用药。保证河蟹安全上市。

夏季河蟹养殖管理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在面对夏季即将出现高温、少雨等情况,为切实做好高温季节下河蟹养殖管理等工作,努力提升渔业科技入户的养殖水平,重点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注重水草的管理:水草既可作为河蟹的植物性饵料,也是河蟹栖息、脱壳、隐蔽的场所,同时还可以遮阳、降温。适宜蟹池水草主要有伊乐藻、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面积占养殖面积的58%左右,同时对长出水面的伊乐藻用刀具及时做割梢处理,对水草覆盖全池的要适当稀疏。
二、加强水质水位的调控,夏季水温较高,水质极易恶化,有毒有害物质增加。要保持水质肥、活、爽、清和较高的溶氧,透明度一般在40厘米左右,PH值控制在7.0—8.5之间,水位深度最好保持在1.5米左右。高温季节每5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40厘米左右,边排边注,每隔10天每亩水用新鲜生石灰10公斤全池泼洒一次,改良水质,增加水中钙质,有利于河蟹脱壳生长。
三、科学投喂:注意营养均衡,投饵按照“四看”“四定”的科学方法:饵料入池应在4小时左右吃完为宜。夏季河蟹饵料应以植物性为主,合理搭配动物性饵料。同时,根据蟹池内螺蛳实际数量,在八月上旬进行一次补放,以确保河蟹活体饵料充足。
四、加强病害防治,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定期外用含氯或含碘制剂等水体消毒剂和生物制剂以及“甲壳净”、“纤虫净”等杀虫剂全池泼洒,交替使用,每月在饵料中添加大蒜素制成药饵,连续投喂3—5天,通过外用内服可有效防止蟹病的发生。
五、确保安全:预防事故,野外作业做好防暑降温防雷电等安全防范工作。勤巡塘,查设施,特别是圩堤,电力,闸涵等设施检查,确保安全生产。

河蟹养殖的后期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随着“中秋”、“国庆”两大节日的临近,河蟹养殖进入了全年最后阶段,强化养殖后期管理,是实现河蟹养殖高产高效的关键。
一、水质调控
1、蟹池后期换水不必太勤,一般每半月换水10—20厘米,水位保持在1.2米—1.5米左右。
2、为了调节水质,增加池塘钙质,全池泼洒生石灰一次,每亩每米水深用生石灰20千克左右,兑水去渣全池遍洒。
3、养殖后期蟹池中水草大部分枯死,及时捞除,添加一些从其他水域捞取的清洁、新鲜的水葫芦、水花生等,使蜕壳蟹栖息在水草上,避免其多在水底淤泥中生活使体色变黑。
二、饵料投喂
河蟹养殖中要求饵料“两头精、中间粗”。在养殖后期,饵料要求蛋白蛋含量高、品质好,动物性饵料应占饵料总量60%以上,以海淡水小杂鱼、新鲜的螺蚌肉及动物内脏等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豆饼、麸皮或浸泡的小麦、大豆等,并适当投喂一些土豆片、南瓜丝等维生素含量高的饵料和蔬菜、浮萍等青绿饵料。投喂量控制在池蟹体重5%—6%,防止投喂可多败坏水质。阴雨天气少投或不投,投喂时间上午8—9时或下午3时—4时和夜里10时—11时。夜里投喂量占70%。
三、病害防治
河蟹养殖后期的病害防治上,除了强化水质管理和饵料投喂外,还要进行药物预防,并严格执行休药期。一般使用纤虫净等,并结合使用生物底改剂,预防池底发黑和蟹体纤毛虫,以免影响河蟹品质。
同时要加强巡塘,清除老鼠、水蛇、鸟类等敌害,防止其捕食河蟹或破坏河蟹肢壳。并检查防逃设备,以防河蟹逃窜。
四、起捕上市
根据上市需求和河蟹养殖生长情况,适时起捕河蟹,捕捞时操作要轻,轻拿轻放,以免损伤鳌足和附肢。
包装可用蒲包、泡沫箱等容器,运输前的蟹鳃要吸足水分,保持湿润,按规格大小,雌雄分开盛放。
运输途中要防止互相挤压,防止爬动,做到透气、防风、防日晒雨淋等。有条件的可暂养,待到春节前后上市。

高温期河蟹池塘管理要做好四方面工作



6月水温升高、前期残饵粪便的积累,很多河蟹池塘的底质、水质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由于此阶段水温高、气候多变、投料量大、排泄物多污染快,极易导致河蟹体质下降、池塘水质及底质恶化加速、水草的净化作用减弱甚至死亡腐烂、疾病多发且传播迅速等问题出现。不少养殖户往往会因为高温期管理不善而影响河蟹生长,或因病害防治方法不当增加了河蟹死亡率,甚至有的养殖户由于用药不当加速了河蟹死亡或造成药害。即使是新开挖的池塘,也会因为这种因素出现问题,针对高温期的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一、稳定好水草。
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高温期水草的好坏,直接决定河蟹养殖的成败。进入高温期,河蟹的饲料由精转粗,水草在河蟹食物中的比例上升,同时,水草也起到调控水质,提供河蟹藏身、遮荫的场所等作用。这期间要做到:
1、控密度,水草的覆盖率占30%-40%。
2、控长度,尽可能使水草头保持在水下20cm左右,及时用剪草机修整,保持水草底层水流畅通,或者使用“富草素”,可以有效束缚水草的纵向生长,并有效促进生根和横向的生长。此方法养殖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用来控制水草的生长。
3、对于水草过少的塘口应及时补种或移栽水花生,水草长势不好的塘口应根据塘口肥力适当采取施用“生物肥爽”。水草过多的塘口可以采取人工清除部分水草、缓慢加深池水、适量添加增氧药物底生氧或开启增氧机。及时清除漂浮的水草,防止腐烂而败坏水质。定期使用芽孢杆菌,如“利生素”可防止水草上积聚过多的污物。
二、增强好体质。
高温期河蟹摄食量大,残饵粪便较多,水质和底质易恶化,水温上升导致池塘水中有害菌较活跃,再加上6、7月份极端天气较多。假如河蟹体质下降,极易爆发疾病,所以在高温期必须增强河蟹的体质,提高其抗应激和抵抗病原的能力。
1、此阶段应适当降低颗粒饲料的蛋白含量,一般稳定在32%左右,动、植物性饵料比例应为45:55,同时因为摄食量的增加对河蟹的肠道负担增大,容易导致河蟹患肠炎。可在饲料中拌入“肽菌素”和“产酶益生素”预防肠炎,从而也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减少冰鲜鱼的投喂量,将鱼尽量剁成小块状,投喂时伴服一点食盐和“大蒜精华素”。
2、投饵遵循“四定”“四看”原则,根据吃食情况决定投喂量,总量不要超过河蟹体重的5%。
3、天气突然变化时,如暴雨、梅雨、雷雨等天气来临时,根据情况减少投喂量,甚至停止喂料。
4、通过兴化、常州、高淳、湖州等地的走访调查,长期在饲料中伴服微生态制剂,可以有效的增强河蟹体质,减少发病率。最受养殖户喜爱的套餐是“低聚糖863”搭配“强效EM”。也可添加“电解活性多维”或“速调速补”提供营养。
三、调控好水质。
1、注意消毒。高温期消毒有一定的风险,特别是水质不良时用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刺激性强的药物时,会引起河蟹的应激反应,应尽量减少使用。可以使用温和型碘制剂,也可使用生物杀菌产品“菌克27”,高温期每15天使用一次,主要成分为噬菌蛭弧菌,在裂解水中有害菌的同时,不会对河蟹造成刺激,还可以改良水质,促进摄食。
2、由于高温期也是农作物病虫害高发期,因而农药用量也较平时多,下雨后,周围农田中的农药残留随着水流进池塘,或者进入河道,进水后都会引起池塘水中药残超标,建议换水后及时全池泼洒氨基酸类水质解毒剂如“氨基酸解霸”,降解有机磷类的农药、肥水。
3、池塘养殖要注意前期要养藻,中后期要养菌,菌相平衡,水质自然好,这就需要在平时定期添加一些有益菌,如芽孢杆菌、乳酸菌、EM菌,有益菌一是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质和残饵粪便,也可以定植在河蟹肠道内,辅助消化,预防肠炎。
四、改良好底质
河蟹属于底栖生物,底质好坏对其有关键的作用。高温期的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和原生动物,都会沉降在池底,腐败发酵,造成底热、底泥发黑发臭。在改底产品的选择上,建议不要一直使用氧化型改底,长时间的使用会造成底质板结,可以以芽孢杆菌为主的生物改底为主,如“底巧”,间隔使用氧化型改底。每月至少使用一次增氧型底改,提高底部溶解氧。

罗非鱼稻田养殖管理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1、饵料与投喂

由于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因此在投放入稻田之后,既可以投喂糠麸类、饼粕类等常见饲料,也可以投喂人工全价配合饲料。投饵量为鱼体总重量的2%~3%,日投喂2次。投饵时要按照“四看”与“四定”的原则,并尽可能在鱼凼处搭食料台投喂。

2、田间水的管理

下雨或有洪水时,应加强巡查田埂的牢固程度。注意进、出水口的畅通和拦鱼设施效果,如有堵塞和损坏,要及时疏通和维修。要根据稻田需要适时调整水深。调整的原则是以稻为主,适当照顾养鱼。稻田浅灌和晒田前要先检查鱼沟和鱼凼,保证罗非鱼有足够的游动空间。如因无法解决晒田对鱼的影响时,应设法将鱼转移到别的稻田继续饲养。

3、化肥与农药的使用

在施用化肥时,应控制用量,每亩使用尿素4~5千克或硫酸铵5~8千克,应少量多次施用,或将化肥直接与土拌和成球粒肥料,分施在秧的根部,这样不仅化肥用量少,肥效高,而且对罗非鱼也安全。一般不要用氨水作追肥,否则易毒死罗非鱼。养殖罗非鱼稻田中喷施农药,要求既能有效防治水稻病虫害,又要避免罗非鱼受到损失。一般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禁使用鱼藤精、毒杀芬、二二三、六六六、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施药时可适当加深田水,以稀释落入水中农药的浓度。药物要尽量喷洒在稻子的叶茎上,以利提高防治病虫的效力,减少药物落入水中对鱼造成的危害。

4、防治鱼病

稻田中罗非鱼一旦得了病,治疗相当困难。因此,除在鱼种放入稻田前必须对鱼种进行浸洗消毒外,还要定期在鱼沟、鱼凼或整个稻田中泼洒漂白粉,浓度为2毫克/升,或90%晶体敌百虫,浓度为0.3~0.5毫克/升。泼洒晶体敌百虫既可防治鱼病又能防治水稻病虫害。

5、成鱼捕捞

稻田养殖罗非鱼收获时间,一般在水稻收割后进行。收鱼前,先疏通鱼沟,然后慢慢放水,让罗非鱼随水自动进入鱼沟和鱼涵,使用鱼网在排水口处就能收鱼了。如一次捕不干净,可重新灌水,再重复捕收一次。


河蟹养殖日常管理措施要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投饵

(1)饵料配比:河蟹饵料有天然、人工饵料两大类。1年中总的饵料分配为动物性饵料(精料)占40%,粗料(糠、饼、麸等)占25%,青料(水、旱草)占35%。上半年是河蟹长骨架的生长季节,饵料分配上,青料占50%,粗料占30%,精料占20xx是河蟹成熟阶段,饵料分配上,精料占60%,粗料占20%,青料占20%。

(2)饵料投喂时间安排:放养后至3月底4月初,当平均水温未达10℃时,少投或不投,如水温高于10℃,可投喂少量糊状饵料。3月底4月初以后,平均水温达10~15℃时,可投喂糊状饼类、小杂鱼、螺师、豆渣、米糠、猪血、配合饵料等,亩量不宜多。5~6月份可投人工配合饵料及水草,7~10月份,增加动物性饵料投喂。11月份以后,酌情少量投饵。

(3)投饵量及投饵时间:日投饵量为河蟹体重1~5%,具体是:1~4月份,为河蟹体重1%左右;5~7月份为5%左右;8~10月份为5%以上。

投饵时间为傍晚,一般日喂1次。蜕壳期间,可少量多次投喂。

投饵要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二、换水

池水要经常保持清、爽、活的状态,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否则应换水。

换水情况是:春、秋雨季,7~10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3;夏季每3~5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1/3。

换水时应注意:
①池内、外水温差不要超过3℃。早春及初夏换入的水,水温最好高于池中水温;盛夏要换入低于池中水温的水;冬天不可换入水温较高的水,以免影响休眠。
②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1/2。
③要控制进水速度,一般以2~3小时换1次水为宜。

遇到下列情况时要及时冲水、换水:
(1)河蟹摄食明显减少,白天离水寻找洞穴,表明水质恶化,应立即冲水。
2)连续阴天、闷热、炎热天气,要勤冲水、勤换水。
(3)久旱不雨、加水困难时,可每亩用生石灰15~20千克,化浆泼洒,5天1次,以保持良好的水质状态。
三、常规管理

常规管理主要是经常巡塘。它是池塘养蟹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每天巡塘要做到5看:
①看河蟹活动状态是否正常;
②看是否缺氧,若受惊动后,河蟹不下水或下水后,立即爬上来,傍晚或清晨河蟹大量聚集在池边岸上,说明水中缺氧或水质变坏,必须立即换水或增氧;
③看是否有敌害,如发现池塘中有水蛇、水老鼠、水蜈蚣、青蛙、鸟类等敌害动物,应立即采取除害措施;
④看软壳蟹是否被同类残食,如发现有自相残食现象,则需加喂适口饵料和采取保护软壳蟹的措施;
⑤看防逃设施状况,若发现漏洞应及时修补。
四、池塘养蟹的常见问题

(1)池塘选择:用精养鱼池,不经任何改造,直接来养蟹是错误的。因为鱼与蟹所要求的环境条件均不相同,精养鱼池水深、水肥、无水草,这是符合鱼类生长要求的;而河蟹要求水清、水浅、溶氧充足、池底少淤泥、水草丰富;鱼类所利用的是水的空间,而河蟹所利用的是池底表面积,水深反而对河蟹蜕壳生长不利,水太深池底也容易缺氧,改鱼塘作养蟹塘事先必须加以改造,使之适合河蟹生长要求。

(2)饲料投喂:有些养蟹单位和个人为了降低饵料系数,提高河蟹生长速度,不惜工本投喂富含蛋白质的鱼类配合饵料,这是错误的。因为鱼类吞食粉状或颗粒饲料的利用率很高,而河蟹咀嚼粉状或颗粒饲料时易使饲料散失,利用率低。根据河蟹的摄食方式,其饲料以块状、粘硬和不易在水中散开为佳。

(3)水草种植。很多养蟹专业户在池塘清塘消毒后,即投放幼蟹,池中无水草,这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池塘经生石灰清塘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立即在池底种植苦草、菹划和轮叶黑藻等沉水植物,或者在水面种植水花生或水葫芦或水浮莲等水草。

根据养殖河蟹的密度状况,水草覆盖面积应占蟹塘总面积的10%~30%。
五、河蟹的夏、秋管理

俗话说:“七、八月长壳,九、十月长膘”,夏、秋高温季节,河蟹活动频繁,食欲大增,是河蟹生长的最好时机,这时应做好强化培育工作。

(1)加强饲养管理,必须相应增加投饲量,除有充足的水草之外,还应投喂动物性饲料,如屠宰场下脚料、小杂鱼、螺、蚌、贝类等,投饵量占河蟹体重的5%以上,主要看第二天食料有无剩余作相应的增减,投喂地点在池边浅水处,投饵时间为每天下午5时以后,以满足河蟹昼伏夜出觅食的习性。

(2)创造蜕壳环境,这时蜕壳时间长,并伴有蟹肢尖红状,常出现蜕壳不顺利现象,应种植一些芦苇、茭白等遮荫植物,为河蟹提供荫凉栖息场所,以减少河蟹蜕壳时格斗和便于躲藏敌害。有条件时,可将软壳蟹挑出来,放在通风、阴凉、有水草的池或盆内暂养,等蟹壳硬后,再放入池内饲养,提高蜕壳蟹成活率。

(3)调节水质,水深保持1米左右,水质清爽,一般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掉旧水30厘米左右,若发现河蟹多数登岸,吐泡呼吸空气中的氧,尤其是白天有大批攀爬出水面,受惊也不下水,或一下水马上又上岸,表明水质缺氧或败坏,此时,应尽快把陈水全部放掉,全部换上新水。

(4)做好防逃工作,经常检查防逃设施,观察有无逃走的痕迹,检查是副产品有洞与外界河沟、稻田相通,出水口的拦护设备也要注意更换,有防无患。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18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