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及时把握倒池机会是提高育苗成活率关键措施


一点,适应性强,趋光性好,倒池成功率大。
泛池时河蟹育苗中,由于操作失误或水质突然变坏时,常会发生泛池现象。因此,每隔二个小时:要对各个池口检查一遍,如发现大量白色或黑色粘结物泛起或水质突然恶化时,即可判为泛池。此时一方面要立即使用0.2-0.5ppm的高锰酸钾(或其它氧化剂、增氧剂)缓解一下,一方面立即着手倒池。
急救,以免在确诊过程中造成大量死亡。在生产实践中,此项措施往往具有良好效果。
1.5当出现缺氧状态时虽然河蟹育苗是在不断充气的状态下进行的,但仍会经常发生缺氧情况,在育苗的中后期,溶氧往往会在4毫克/升以下,这往往不被人们注意。从表征上看,池水水质变得混浊暗淡,缺少亮质和生机;取样观察,幼体缺乏活力。此时,通常换水难以彻底改观,宜尽快倒池。
1.6当密度过大时河蟹育苗幼体密度过大时,变态时间会延长,变态率减低或不同步,导致单位水体出苗量下降,甚至整池绝收。因此,当河蟹幼体发育至蚤Ⅲ时密度仍在40万尾/米3以上,至蚤Ⅴ时密度达25万尾/米3以上,应结合倒池进行分池,控制蚤Ⅳ密度在20万尾/米3左右,蚤Ⅴ密度l0-15万尾/米3为宜。
2.如何倒池
倒池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灯诱法、溢水法和放水法.在育苗布池阶段就应该考虑以后的倒池尽可能在相邻两池间进行。育苗池最好一室两排,利用预热水池作周转池,每五池左右设一周转池,或从中间向两边作两分法倒池,或作循环周转式倒池,并利用几个高密度池在蚤Ⅴ阶段将所有池子布满。这样运作有助于减小工作量,提高倒池效率和出苗量。.
2.1灯诱法一般在相邻两池间来用。倒池正常安排在Ⅲ.Ⅳ.Ⅴ蚤状幼体变态后的第二天进行.将准备移入的池子洗刷干净并消毒,加入过滤后的新水,保持平均水位30-40厘米,水位最低处不少于10厘米。调试盐度与准备移出的池子相同,盐度差控制在2‰以内。调好盐度后开始加温,两池温度应尽可能接近,相差不宜超过l℃。在移出池上接一只1000-2000瓦的碘钨灯,灯头距水面30厘米左右。减小充气量,照亮5分钟后,即用虹吸管齐始吸苗(注意虹吸管一头不能触及移出池的池底,以免泛底造成损失;另一头要平放在移人池的池底,以免水流直冲池底造成幼体损伤)。当灯光下没有成群蟹苗后,可停气两分钟,以便蟹苗聚集后再行充气。停气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蟹苗会集中下沉,造成损失。如此往复,直至两池水面基本相平。用此法一般可移出95%以上的蟹苗,余下部分可通过放水收集。
2.2溢水法一般在相隔两池间使用。将移人池清洗消毒后,加入移出池的原水30-40厘米,加新水至l米深左右,调节盐度和水温。将溢水网箱放入移出池边的下水道中(溢水网箱由外箱、网架和网箱组成。外箱为方形,高度30厘米,开口面0.2平方米左右,长宽尺寸以能够放人下水道,便于在下水道中操作为准。内置一方形网架,架高40厘米,以能放入外箱为准。架上套一网箱,网箱必须紧绷在网架上,否则会造成死亡,网目大小根据幼体大小选用,一般用80目或60目筛绢,以灯诱法虹吸幼体至网箱中(检查溢出水中是否漏苗),然后带水移入新池。
2.3放水法一般在相隔两室倒池时使用。将移人池清洗消毒,加水80厘米左右,调节盐度和水温。将移出池水位降至60厘米左右,打开排水阀,让苗从集苗道排出,在集苗池用集苗网箱收集,然后带水移入新池。在实际生产中,三法同时使用往往效果更好。在大眼幼体变态二天以后,如遇到紧急情况,也可用抄网直接捞取幼体至新池中,以实现倒池的目的。
3.倒池后的管理
倒池后应立即投喂饵料,第一次投饵量可达正常投饵量的1.5-2倍(以实际池水水体计),同时施用2ppm的土霉素(或其它抗菌药物)于水体中,以避免移池过程中幼体形成的伤口受到感染,第二天早晨加注水至正常水位即可转入正常管理。

相关阅读

提高松辽黑猪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仔猪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由于仔猪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如果对仔猪管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其成活率,从而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松辽黑猪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均优于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等,因此母猪及仔猪的饲养管理与外种猪的管理措施略有不同。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提高松辽黑猪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一、母猪的管理措施
1.母猪产前管理措施
妊娠期母猪应格外注意,尽量避免鞭打、驱赶及机械或人为的噪声等刺激,严重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母猪产死胎或流产,造成经济损失。妊娠期母猪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与非妊娠期相比会有所不同,可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分段饲养。产前7~10天应适当减少饲喂量,产前3天饲喂量减半,分娩当天停止饲喂,但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妊娠母猪在预产期前7天需进入产房熟悉环境,同时接产人员应经常与妊娠母猪接触以减少因环境突变而造成的应激反应,进而降低难产的发生概率。妊娠母猪上产床前需进行药浴消毒,并对产房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减少从猪舍带来的细菌,进而降低仔猪感染疾病的概率。妊娠母猪上产床后,应控制好产房的温度,以18~22℃最为适宜。温度过高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降低泌乳量,造成仔猪营养不良、体重偏低、免疫力低下等。
2.母猪产中的管理措施
母猪接近预产期时,应密切关注其行为及状态。当母猪出现乳房膨大、尾根两侧凹陷、频繁排尿、臀部或尾部有黏液、基本停止采食时准备接产。接产人员做好手部的消毒工作,待产母猪以侧卧方式为主。对于难产母猪应及时进行人工助产,按摩母猪前3对乳房5~8分钟刺激催产素的分泌,若按摩助产失效可肌肉注射催产素,一般注射后30分钟就会有胎儿娩出,若此方法无效,则可施行助产手术。
3.母猪产后管理措施
母猪产后用药物冲洗子宫口,口服补液盐水以增强母猪抵抗力并促进恶露排出。饲养人员应及时处理母猪排出的恶露,避免母猪食入体内引发疾病。母猪产后身体比较虚弱,消化道未完全恢复正常,可适量饮用温水,但不宜立即饲喂饲料,产后6~8小时可饲喂适量稀料,以后逐渐增加饲喂量,产后6~8天达到正常采食量。

二、初生仔猪的管理措施
1.做好接产工作
仔猪娩出时需将其口腔内的黏液清理干净,防止其吸入呼吸道引发咳嗽或炎症。将仔猪周身擦拭干净,可防止由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而引发的感冒。为防止细菌沿脐带侵入仔猪体内,应及时进行断脐处理,即将脐带内部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并在距离脐根4~5厘米处掐断,然后涂抹5%的碘酊止血、消毒。
2.做好剪牙和断尾工作
仔猪出生1天后应将其犬齿剪掉并保持断面整齐,以避免吃乳时划伤母猪乳房,降低母猪患乳房炎的概率,同时亦可避免仔猪间相互咬架而造成的肢体损伤。体重较小的弱仔可晚些进行剪牙处理,以便增强竞争力,保证其吃足母乳,增强免疫力,提高体重。
3.做好保温工作
初生仔猪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低极易引起仔猪腹泻,可在保温箱内装设红外线保温灯以保障其对温度的要求。出生后最适温度: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8~15日龄为25~28℃,16~30日龄为22~25℃。
4.做好固定乳头、及时吃初乳工作
初生仔猪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大部分的营养和免疫物质均来源于母乳,因此刚出生的仔猪应及时吃到母乳。仔猪吃母乳前饲养人员应将母猪乳房用清水擦拭干净,并弃掉前几滴乳汁,避免引起腹泻等疾病。仔猪有固定乳头的习惯,饲养人员应将弱小仔猪置于母猪前中部的乳头吃母乳。
5.做好保健工作
初生仔猪体内铁元素含量较少,不能够满足自身需要,故仔猪出生后2~3天需要补铁。由于地区的不同,部分缺硒地区还应同时补硒。

三、哺乳仔猪的管理措施
1.做好寄养工作
松辽黑猪泌乳能力相对较强,一般母猪有多少乳頭就可饲喂多少头仔猪,但对于母性差或产仔过多的母猪,应将其所产的仔猪进行并窝处理,以提高仔猪成活率。寄养的两头母猪产期相差不宜超过3天,寄养一般在寄养母猪分娩后的6~48小时进行。寄养前将寄养母猪的乳汁或尿液涂抹在待寄养的仔猪身上,并与寄养母猪所产的仔猪充分混味,然后在傍晚进行仔猪的并窝工作。
2.做好保健工作
仔猪出生后5~7天进行开口训练,同时应训练其饮水,10天后开始补饲。哺乳仔猪7日龄进行喘气病免疫,15日龄进行伪狂犬病免疫,20日龄进行猪瘟、圆环病毒的免疫,断奶后进行口蹄疫免疫。
四、保育仔猪的管理措施
1.做好断奶工作
松辽黑猪仔猪采用一次性断奶法进行断奶,一般在仔猪28日龄时进行断奶处理,35日龄时母猪下产床,仔猪在原产床停留10天后再转入保育舍,以缩小断奶后的环境差异,减少仔猪的断奶应激。对于留做种用的仔猪在21日龄时应进行称重并记录。
2.做好保温控湿工作
刚断奶的仔猪对环境温度极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应激,影响仔猪采食量,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如环境温度长期低于18℃将增加仔猪患病的概率。一般情况下,3~4周龄保育猪的最适环境温度为26~28℃,8~10周龄最适环境温度为20~22℃,保育舍的湿度以65%~70%为宜。
3.做好饲喂工作
仔猪断奶后的1~2周内,为避免应激反应仍需饲喂哺乳仔猪料并限饲,采用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方式投放饲料。限饲3~5天后让仔猪自由采食。2~3周龄的保育仔猪的饲料应由哺乳仔猪料逐步转为断乳仔猪料,开始时可在哺乳仔猪料中加入少量的断乳仔猪料混匀后饲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混合饲料中断乳仔猪料的比例,直至完全替换哺乳仔猪料,完成平稳换料。
4.做好消毒通风工作
断奶仔猪在原圈舍饲养1周后转入保育舍饲养,保育舍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及墙壁、地面、通道、排污沟等进行全面彻底的冲洗消毒。一般使用高压水枪仔细冲洗两次,待风干后使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完成消毒后空舍1周,保育仔猪方可进入。仔猪在保育舍内饲养应注意通风,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避免氨气中毒等现象的发生。
5.做好驱虫工作
做好保育仔猪的驱虫工作可有效减少其患病概率,一般在保育期满最后1周对仔猪进行驱虫处理。
养猪生产中做好母猪与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环节多且相互关联,只有全方位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提高蟹苗前期成活率的关键点



河蟹养殖过程中大多数塘口很少看见死蟹,但最终的成活率却不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二壳之前的“偷死”是导致蟹塘成活率低的关键。二壳之前蟹苗太小,温度偏低,大多数死蟹都沉在塘底,不易发现;二壳之后随着河蟹慢慢长大,温度也升高,此时的死蟹会浮出水面。如何保证河蟹养殖前期的成活率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定期解毒、降药残
很多蟹塘清塘时会选择毒性较大的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杀灭池塘里的野杂鱼、小龙虾等,这些农药残留时间长,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代谢很慢,对来年放苗有很大的影响,药残严重的池塘蟹苗上岸现象很明显(图1),导致成活率很低。建议尽量不要使用毒性大的农药清塘,如果已经使用,可定期5-7天使用一次“碧水安”、“底加氧”解毒,减少药残的影响。
图1蟹苗上岸后“撑爪”的中毒症状
二、挑选体质较好的蟹苗
蟹苗体质好,放苗后抗应激能力强,容易早摄食,能保证蟹苗前期正常生长。放苗时可以使用“LY-生命素+激活”泡苗,可进一步增强蟹苗体质,促进蟹苗早摄食。
三、加强放苗后的营养积累
河蟹越冬后,体质相对较差,又马上面临第一次蜕壳,蜕壳时会消耗大量的营养,此时的营养积累至关重要,放苗后应及早投喂。前期适当投喂冰鲜鱼诱食驯化蟹苗摄食,喂料拌食“营养套餐”(“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可起到诱食、保肝、增强体质的作用。气温超过10℃就要天天投喂,投喂量为蟹苗体重的2%-3%,低于10℃可根据实际情况2-3天投喂一次。
四、保证深水位
河蟹前两次蜕壳恰逢春季,天气易变,早晚温差大,水质不稳定,适当加深沟中水位到80-100cm(图2),有利于保证底层水温稳定,水质变化小,减小蟹苗应激。
图2保证深水位放苗
五、适当肥水
池塘合理肥水,透明度控制在40-50cm为宜,适当肥水培养藻类降低透明度,能减少光照对河蟹的刺激,控制青苔的暴发,促进水草生长,保证充足的溶氧,有利于蟹苗吃料。但是肥水要根据池塘自身的情况,切不可盲目施肥,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过高(图3),最好选择全溶、低氮、高碳的有机肥。
图3用肥不当导致氨氮、亚硝酸盐过高

提高仔兔后成活率的措施


仔兔断奶后成活率的高低,与断奶体重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断奶体重越大,断奶后的成活率越高。因此,提高仔兔断奶体重是提高断奶后成活率的关键。怎样才能提高断奶体重呢?
一、提高母兔泌乳量
1.营养全面。饲料营养是母兔乳汁合成的物质基础。泌乳母兔饲料要达到以下几个指标:消化能10.5兆焦/千克以上,蛋白质17%以上,脂肪3%左右,粗纤维在12%以上,不超过16%;钙1%左右,磷0.45%左右;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D,每千克饲料中的含量分别要达到10000单位、50毫克和1000单位以上。
2.保证采食量。母兔在泌乳期,除了产后前5天控制采食以外,其他时间保证自由采食。
3.保持母体健康。母兔在哺乳期间最容易发生的疾病是乳房炎、肠炎、肺炎和营养代谢综合征,而以乳房炎和肠炎最为常见。预防乳房炎关键在产后前5天的饲料控制、卫生和预防机械性刺伤乳房;肠炎与饲喂制度、饲喂规律、饲料卫生、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有关。
4.不影响母兔情绪。不捕捉、呵斥母兔和随意摆弄仔兔。
5.适时配种。一般情况下,不采取血配。体质健壮和产仔不太多的母兔可以采取产后12~19天之间配种。如果是头胎,最好仔兔断奶后再配种。
6.特殊催乳。当母兔产仔较多需要更多的营养时,或有些母兔产乳量就是不高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催奶措施。如:投喂人用的中药催奶灵、妈妈多等,一般每天2~3片,连喂2~3天;增喂青绿多汁饲料;生大麦芽15克,蚯蚓一条,拌入饲料,连续3天,()均具有明显的催奶效果。
二、调整窝仔兔数量
正常情况下,獭兔一胎带仔不宜超过8只,以5~7只为宜;肉兔以7~8只为宜,肉兔配套系以8~10只为宜。因此,当母兔产仔之后,凡是产仔数量多的,要调给产仔数量较少的母兔哺育,这种调整越早越好。注意两只母兔产期要接近,保姆兔必须产仔数量少,性情温顺,泌乳力较高。
三、调整仔兔的均匀性
由于仔兔吃奶没有固定奶头的习性,这样,越是强壮的仔兔越优先获得吃奶机会,会使那些体格弱小的仔兔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体重会越来越小,以至于最后形成僵兔、拉腿兔。保证同窝仔兔均匀一致的办法是早期开小灶,每天让它们多吃一次奶。
四、注意补料
母乳可以满足仔兔产后15天的需求,以后仅靠母乳是不能满足仔兔的营养需要,必须给仔兔补料。仔兔补料一般从17天左右开始。
五、注意饮水
生产中很少有人关注吃奶期间仔兔的饮水问题。有人认为,仔兔吃奶不需要饮水,这是错误的。在产后半月之内,母乳可以满足仔兔的营养和对水的需求,但是只要开食,就必须供给饮水。而且,仔兔的饮水量也与采食量有密切相关。如果饮水不足,会直接影响采食。
六、注意防病
断奶前仔兔的疾病主要有肠炎(以大肠杆菌病为主)和仔兔黄尿症,其他疾病尽管种类很多(皮肤真菌病、巴氏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脓毒败血症等),但发病率不高,或仅仅在个别兔场发生。肠炎的预防关键在于环境卫生、湿度的控制和温度的保持(尤其是早春、晚秋和冬季);黄尿症的预防一是预防母兔乳房炎,二是抓好垫草为主的卫生和降低湿度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7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猪鼻龟怎么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