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松辽黑猪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仔猪是生猪产业发展的基础,由于仔猪生理特点的特殊性,如果对仔猪管理不到位会严重影响其成活率,从而影响养殖业的经济效益。松辽黑猪的繁殖性能和泌乳性能均优于杜洛克、长白猪、大白猪等,因此母猪及仔猪的饲养管理与外种猪的管理措施略有不同。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提高松辽黑猪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措施。

一、母猪的管理措施
1.母猪产前管理措施
妊娠期母猪应格外注意,尽量避免鞭打、驱赶及机械或人为的噪声等刺激,严重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导致母猪产死胎或流产,造成经济损失。妊娠期母猪对饲料的营养要求与非妊娠期相比会有所不同,可结合实际情况实行分段饲养。产前7~10天应适当减少饲喂量,产前3天饲喂量减半,分娩当天停止饲喂,但要保证充足的饮水。妊娠母猪在预产期前7天需进入产房熟悉环境,同时接产人员应经常与妊娠母猪接触以减少因环境突变而造成的应激反应,进而降低难产的发生概率。妊娠母猪上产床前需进行药浴消毒,并对产房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以减少从猪舍带来的细菌,进而降低仔猪感染疾病的概率。妊娠母猪上产床后,应控制好产房的温度,以18~22℃最为适宜。温度过高会影响母猪的采食量,降低泌乳量,造成仔猪营养不良、体重偏低、免疫力低下等。
2.母猪产中的管理措施
母猪接近预产期时,应密切关注其行为及状态。当母猪出现乳房膨大、尾根两侧凹陷、频繁排尿、臀部或尾部有黏液、基本停止采食时准备接产。接产人员做好手部的消毒工作,待产母猪以侧卧方式为主。对于难产母猪应及时进行人工助产,按摩母猪前3对乳房5~8分钟刺激催产素的分泌,若按摩助产失效可肌肉注射催产素,一般注射后30分钟就会有胎儿娩出,若此方法无效,则可施行助产手术。
3.母猪产后管理措施
母猪产后用药物冲洗子宫口,口服补液盐水以增强母猪抵抗力并促进恶露排出。饲养人员应及时处理母猪排出的恶露,避免母猪食入体内引发疾病。母猪产后身体比较虚弱,消化道未完全恢复正常,可适量饮用温水,但不宜立即饲喂饲料,产后6~8小时可饲喂适量稀料,以后逐渐增加饲喂量,产后6~8天达到正常采食量。

二、初生仔猪的管理措施
1.做好接产工作
仔猪娩出时需将其口腔内的黏液清理干净,防止其吸入呼吸道引发咳嗽或炎症。将仔猪周身擦拭干净,可防止由水分蒸发带走热量而引发的感冒。为防止细菌沿脐带侵入仔猪体内,应及时进行断脐处理,即将脐带内部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并在距离脐根4~5厘米处掐断,然后涂抹5%的碘酊止血、消毒。
2.做好剪牙和断尾工作
仔猪出生1天后应将其犬齿剪掉并保持断面整齐,以避免吃乳时划伤母猪乳房,降低母猪患乳房炎的概率,同时亦可避免仔猪间相互咬架而造成的肢体损伤。体重较小的弱仔可晚些进行剪牙处理,以便增强竞争力,保证其吃足母乳,增强免疫力,提高体重。
3.做好保温工作
初生仔猪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温度过低极易引起仔猪腹泻,可在保温箱内装设红外线保温灯以保障其对温度的要求。出生后最适温度:1~3日龄为30~32℃,4~7日龄为28~30℃,8~15日龄为25~28℃,16~30日龄为22~25℃。
4.做好固定乳头、及时吃初乳工作
初生仔猪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并不完善,大部分的营养和免疫物质均来源于母乳,因此刚出生的仔猪应及时吃到母乳。仔猪吃母乳前饲养人员应将母猪乳房用清水擦拭干净,并弃掉前几滴乳汁,避免引起腹泻等疾病。仔猪有固定乳头的习惯,饲养人员应将弱小仔猪置于母猪前中部的乳头吃母乳。
5.做好保健工作
初生仔猪体内铁元素含量较少,不能够满足自身需要,故仔猪出生后2~3天需要补铁。由于地区的不同,部分缺硒地区还应同时补硒。

三、哺乳仔猪的管理措施
1.做好寄养工作
松辽黑猪泌乳能力相对较强,一般母猪有多少乳頭就可饲喂多少头仔猪,但对于母性差或产仔过多的母猪,应将其所产的仔猪进行并窝处理,以提高仔猪成活率。寄养的两头母猪产期相差不宜超过3天,寄养一般在寄养母猪分娩后的6~48小时进行。寄养前将寄养母猪的乳汁或尿液涂抹在待寄养的仔猪身上,并与寄养母猪所产的仔猪充分混味,然后在傍晚进行仔猪的并窝工作。
2.做好保健工作
仔猪出生后5~7天进行开口训练,同时应训练其饮水,10天后开始补饲。哺乳仔猪7日龄进行喘气病免疫,15日龄进行伪狂犬病免疫,20日龄进行猪瘟、圆环病毒的免疫,断奶后进行口蹄疫免疫。
四、保育仔猪的管理措施
1.做好断奶工作
松辽黑猪仔猪采用一次性断奶法进行断奶,一般在仔猪28日龄时进行断奶处理,35日龄时母猪下产床,仔猪在原产床停留10天后再转入保育舍,以缩小断奶后的环境差异,减少仔猪的断奶应激。对于留做种用的仔猪在21日龄时应进行称重并记录。
2.做好保温控湿工作
刚断奶的仔猪对环境温度极为敏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应激,影响仔猪采食量,进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如环境温度长期低于18℃将增加仔猪患病的概率。一般情况下,3~4周龄保育猪的最适环境温度为26~28℃,8~10周龄最适环境温度为20~22℃,保育舍的湿度以65%~70%为宜。
3.做好饲喂工作
仔猪断奶后的1~2周内,为避免应激反应仍需饲喂哺乳仔猪料并限饲,采用少食多餐、定时定量的方式投放饲料。限饲3~5天后让仔猪自由采食。2~3周龄的保育仔猪的饲料应由哺乳仔猪料逐步转为断乳仔猪料,开始时可在哺乳仔猪料中加入少量的断乳仔猪料混匀后饲喂,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混合饲料中断乳仔猪料的比例,直至完全替换哺乳仔猪料,完成平稳换料。
4.做好消毒通风工作
断奶仔猪在原圈舍饲养1周后转入保育舍饲养,保育舍坚持“全进全出”的原则,仔猪进入保育舍前要对保育舍门窗、猪栏、猪圈、天棚及墙壁、地面、通道、排污沟等进行全面彻底的冲洗消毒。一般使用高压水枪仔细冲洗两次,待风干后使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完成消毒后空舍1周,保育仔猪方可进入。仔猪在保育舍内饲养应注意通风,及时排出舍内的有害气体,避免氨气中毒等现象的发生。
5.做好驱虫工作
做好保育仔猪的驱虫工作可有效减少其患病概率,一般在保育期满最后1周对仔猪进行驱虫处理。
养猪生产中做好母猪与仔猪的饲养管理工作是提高仔猪成活率,增加养猪经济效益的关键。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措施是一个系统工程,环节多且相互关联,只有全方位地做好各项工作,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仔猪的成活率。


相关推荐

怎样提高仔猪成活率的方法


主持人:早上好,听众朋友!欢迎您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我是田园。为充分发挥生猪遗传潜力,确保猪肉市场有效供给,促进养殖场户增收,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我们今天就邀请到了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爱国博士,继续为听众朋友们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现在王教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王教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在上次的节目时间里呢,王教授首先为听众朋友们介绍了种母猪的选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种母猪的选择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自己的饲养管理水平和条件,选择合适的父母代母猪。还要了解不同品种猪的繁殖性能特点,注重个体选择和所选母猪的健康状况。提高母猪繁殖力,除了科学选择好后备母猪外,适时配种与淘汰、实现各阶段精细化饲养也是提高繁殖母猪生产效率、实现繁殖母猪高产高效养殖的技术关键。王教授还按照不同的饲养阶段介绍了后备母猪、空怀母猪、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节目的最后呢您还介绍了哺乳母猪接产和难产的处理要点,哺乳母猪饲养管理还有哪些要点需要我们掌握呢?

专家:还有就是固定奶头,固定奶头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仔猪吃到初乳。关于吃上初乳,我们要求小猪在出生24小时之内要固定奶头吃上初乳。吃上初乳后把仔猪放入保育箱,进行仔猪保温,这是关于固定奶头的事。

还要做好哺乳期母猪的饲养管理。主要是严格按饲养标准和需要量饲喂哺乳母猪;一般日喂3次,夏季炎热天气可以在晚上增加一次。一定要保证充足清洁饮水的供给;泌乳期母猪饲料结构要相对稳定,特别要注意不喂发霉变质和有毒饲料。

再一个就是断奶时间的问题,要根据仔猪的体重决定断奶时间。条件好的猪场,如果保育舍的温度可以保证,而且有比较好的仔猪料,可以选择在28天左右断奶,不主张在中小规模猪场21天以前断奶,断奶体重要求不小于7千克。在夏季或冬季,可以采取不同的做法,在夏天特别热的时候或者冬天特别冷的时候,可以适当晚断奶几天。所谓的28天左右断奶,也就是说现在生产工艺以周来进行,也就是4周,实际情况来讲超不过28天,平均24、25天就可以断奶,关键是考虑断奶仔猪的体重。这是断奶仔猪体重的问题。

提供良好猪舍环境。猪舍内和猪床上要保持温暖、干燥、卫生、空气新鲜,每天清扫猪栏,坚持每2~3天用对猪没有副作用的消毒剂喷雾消毒猪栏和走道。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保持安静的环境条件。

主持人:听众朋友们,您现在收听的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致富早班车节目,今天的节目时间里,我们为大家介绍提高母猪生产水平和仔猪成活率的技术措施。做客我们的是中国农业大学王爱国教授。在刚才的节目时间里,王教授给我们介绍了泌乳母猪的饲养管理要点。我们已经说到了母猪生出小猪了,那接下来,我们再来说一下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吧。

专家:好的。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对刚生下来的小猪,挤压和低温是主要的不利因素,产房里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产房里适温在20℃左右,大猪比较适合。对小猪来说,仔猪刚出生以后,要求的所适宜的温度在32~34C左右,这就是一个矛盾了,怎么解决这个矛盾问题,通常的做法是在舍内设置仔猪保温箱,箱内吊250瓦的红外线灯,灯距箱底面40厘米左右,这是一种方法,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在箱内铺电热板或热水保温板。

第二要加强分娩护理,减少仔猪死亡。主要做法是正确推算母猪的预产期,母猪产前1周到产后1周要加强护理,昼夜值班护理;在分娩舍内设置护仔栏,以保护仔猪和限制母猪活动。

要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最好是出生头一天就吃上,增强机体免疫力。对弱猪一定要采取人工辅助哺乳的方法,直到仔猪能自己站立吃乳。要求在3日内必须固定好奶头。母猪的乳头前后泌乳量是有一定差别的,固定奶头要考虑弱小仔猪固定在前中部乳头,前中部泌乳量好一些,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

主持人:嗯,这样我们就知道了哺乳仔猪在饲养管理上,首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做好防冻保温工作,另外要加强分娩护理,保证初生仔猪尽早吃上初乳,还要固定奶头,保证全窝仔猪均匀发育。王教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还有其他的技术要点吗?

专家:有。我们通常讲母猪在它的一生当中不是总下大窝,还有小窝,大家知道母猪的奶头是固定的,是6对还是7对,每窝的产仔数有时多有时少,比如它只有12个奶头,它这窝下了13只甚至14只,另外的猪尽管奶头多但只下了7,8个怎么办,这就需要调整,就是寄养技术。如果产仔过多而无力全部哺育时,应将多余仔猪寄养给其他母猪代养,就是仔猪寄养。尽量减少对环境的不适应问题,寄养时,感觉不出来是外面进来的。一般来讲在被寄养仔猪身上涂沫药物或保姆猪粪尿,这样其他仔猪认为它们是同一窝的,避免打架。

还要注意补铁、补料问题。在仔猪生后2~3天,给每头仔猪肌注补铁100~150毫克,预防缺铁性贫血,有利于提高仔猪断奶成活率。仔猪生后7天左右,可以饲喂开食料,主要目的是让仔猪认料,有助于将来母猪的奶不够时,可采用饲料,更重要的是提高仔猪断奶重。

还要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

主持人:我们通过哪些方法可以减少断奶仔猪的应激呢?

专家:一是通过补料,做好饲料与饲喂方法过渡。仔猪7~10日龄时可开始诱食,每天投料5~6次,少喂勤添,及时清除剩余料,特别要注意清洁饮水的供给问题。

二是做好环境条件过渡和合理转群。断奶时可赶走母猪,在原栏留下小猪进行保育;这样就避免了断奶仔猪转群时的应激问题。

三是调节畜舍温、湿度。在冬季,要特别注意保温。在夏季,注意通风换气,保持室内干燥。

四是调教仔猪定点排便,固定采食、躺卧、排便,三点定位,主要目的是便于管理,减少疾病传播。

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小公猪去势,肥公猪要去势,去势早一些较好,小公猪在7~10日龄进行阉割。补料要特别注意一定要把料补好。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 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我国的养殖业有着良好的竞争力,在国际的市场中占有主要的地位。犊牛作为牛群基础,处在牛生长发育最关键的时期,犊牛成活率的高低对养牛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直接影响。而如何加强犊牛的饲养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提高犊牛成活率的技术提高犊牛成活率的综合措施。

一、加强妊娠母牛后期的饲养管理
妊娠母牛围产期,指母牛分娩前后一个月的时期,该时期不仅是母牛分娩、泌乳的重要时期,也是影响犊牛初生重、断奶重及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加强妊娠母牛围产期的饲养管理,保证母牛日粮中的蛋白质、钙、磷及维生素等必需营养物质充足。可以供给母牛优质的干草和青草,让母牛获得足够的营养以保证犊牛的正常生长,避免犊牛佝偻病、肺炎和痢疾等病的发生。
二、加强犊牛的护理
犊牛出生后要及时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清除,便于犊牛呼吸与吮乳,若犊牛吸入黏液致其假死,可提起犊牛两后肢倒出咽喉部羊水,将其鼻孔和口腔内的黏液清除干净再进行人工呼吸,帮助犊牛恢复自主呼吸。犊牛脐带若没有自然扯断需人工断脐,断脐后,为防止犊牛受凉,尽快将其被毛擦干。鉴于犊牛自身各器官和机体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对外界环境没有适应能力,极易受到病菌侵袭引发疾病而死亡。因此,为确保犊牛健康,增强其抵抗力,必须让犊牛及时吃到初乳。
三、注重犊牛哺乳期的饲养管理
犊牛出生2周后使用哺乳器喂奶,旨在令乳汁能够流入真胃。采用奶桶给犊牛喂奶,通常会造成犊牛食管沟闭合不全,乳汁会溢入前胃,而犊牛前胃机能还没有发育完善,极易引起异常发酵,严重时可导致犊牛死亡。建议犊牛出生4周后使用奶桶喂奶,且应使用干净的毛巾及时擦除犊牛口角的乳汁,防止犊牛反舔自身脐带和乳头。
常乳可满足犊牛生长对蛋白质的需要,然而其维生素C、铁质的含量较少且能量也不足,无法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为此在饲喂常乳时还应加强补饲管理,适当添加植物性饲料,可在犊牛出生后1周,在饲槽内添加优质干草供其采食,2周后添加精料,不仅可以锻炼犊牛消化器官,提高犊牛消化道对粗饲料、精饲料的适应性,而且也能够促进其生长发育,为早期断乳打下良好的基础。
犊牛在采食植物性饲料时,难免有各种寄生虫进入体内,这些寄生虫在犊牛体内繁殖生长,汲取犊牛机体的营养,导致犊牛机体代谢不良,影响犊牛生长发育。为此,一定要定期对犊牛进行驱虫,采用广谱驱虫药有较好的效果。
四、犊牛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
1.脐带炎。在剪断犊牛脐带时未做好消毒工作,以及由于产房卫生较差导致犊牛脐带发生感染,部分犊牛互舔也可能感染脐带炎。
犊牛断脐后要严格进行消毒,在距离犊牛腹部约5厘米处剪断脐带,然后使用10%碘酊将断端处浸泡约1分钟,并且要做好断脐后犊牛的护理工作,确保卫生环境良好达标,圈舍、运动场所应定期进行消毒,此外,还要避免犊牛相互吮吸脐带。对于轻度脐带炎病牛,可采用抗生素及局部封闭治疗,若出现脓肿症状时需要尽快通过外科手术及时排脓,并于清除腐烂组织后清洗消毒,最后涂敷消炎药物。
2.下痢。引起犊牛下痢的主要病因包括初乳喂量不足、不及时,冠状病毒、轮状病毒、沙门氏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感染,球虫感染,环境温度低,奶温不定,维生素A不足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高烧,排水样性呈黄白色或灰白色粪便。部分病犊牛粪便中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及血液、黏液等,排血样腥臭味粪便,肛门周围与尾根被稀粪污染,尿量减少,后期病犊牛往往由于脱水衰竭而亡。
预防犊牛下痢要注重保温及改善饲养条件,治疗本病时应采用药物结合补液的治疗方法,以选用抗生素、抗毒素类药物为主。适当减少喂奶量,避免犊牛肠道负担过重,且加强病犊牛的供水。
3.支气管肺炎。妊娠期母牛营养不良,长期缺乏维生素A、蛋白质等主要营养物质,造成犊牛体质差,抵抗力弱,极易感染细菌。同时,牛舍潮湿、通风不良会引起犊牛上呼吸道感染,导致支气管肺炎的发生。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犊牛体温升高、精神颓废,呼吸困难、咳嗽,听诊肺部呼吸音变粗,伴有湿啰音或干啰音。急性病例多呈现肺气肿、心力衰竭及败血症死亡,慢性病犊牛则表现为生长发育受阻并伴有长期咳嗽。预防本病应以改善饲养条件、加强通风、及时消炎为主。对轻症病犊牛,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对重症病犊牛需进行补液治疗。

提高牛养殖中牛犊成活率技术的方法
1、完善牛犊的营养结构
牛犊的营养所需物质较成年的牛来说更为复杂,牛犊自身正处于旺盛的生长阶段,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种类较多。如果在牛犊的成长过程中不能对其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牛犊将不能完善自身的各系统机能,最终严重的情况会致使牛犊死亡。牛犊在哺乳期内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母乳喂养,牛奶中含有很多牛犊成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并且这些营养物质是天然进行配比的,对提高牛犊的成活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牛犊成长一段时期后就要对其进行断奶,使其进行饲料的喂养。在牛养殖业中牛犊的养殖最为注意营养结构,提高牛犊的成活率就要将牛犊在生长过程中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都进行细致的分析,对其饲料中各种成分进行严格的配比,保证供给牛犊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
2、为牛犊提供适宜的气候条件
牛犊在成长后期要进行放牧,草场的气候特点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牛犊的成活率,所以依草定畜,科学利用草场,发展持久畜牧业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目标。草场资源应用不尽合理,超载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草场退化,畜群体质下降,成活率降低。所以现阶段找到适合气候的草场是十分困难的,一种良好的解决措施就是充分利用夏秋季草场初级生产力高,营养丰富的优势,开展季节性放牧,夏秋牧场应集中在高山、边远地区,克服这类草场的“轻牧”现象,同时也可减轻冬春季草场的“过牧”现象,使冬春季草场自然贮草量增多。这种放牧的方法会将增加我国的牧场数量,对牧场的气候条件的改善也有良好的影响。只有科学利用草场资源才能使畜牧业持久稳定地发展,所以我国需要珍惜现有的草场资源。
3、预防牛类疾病
在牛养殖业中预防牛类疾病是十分重要的,养殖的牛一旦被感染上传染性疾病就会在整个牛群中进行扩散,最终使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牛犊在刚出生不久后的抵抗能力较弱,不能很好地对外界的病毒进行预防与抵抗,所以牛犊是最容易患得牛类疾病的。牛犊出生后两星期内是患病的高峰期,大多数新陈代谢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防止细菌滋生。是肺炎和下痢这与其所处牛舍的环境有关。牛舍要尽量保持干燥、清洁、阳光充足、温度适宜,以保证牛牛犊的哺乳过程要根据牛犊的生长过程而改犊有新鲜、充足、卫生的饮水冬季时则应饮温水。预防牛类疾病就要从牛犊时期开始,对刚出生的牛犊进行所有易感染类疾病疫苗的注射,防止牛犊在出生不久后就感染传染性疾病,最终导致牛犊的大批死亡。结语
我国的养殖业是所有产业中较为突出的一项,它的发展在近些年中也是较快的。但在发展的历程中仍会出现一些制约我国养殖业继续发展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我国的养殖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找出相应的制约因素,利用现今先进的科学技术,找出解决的办法,严格的按照解决办法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处理与解决。只有这样我国的养殖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才能越来越顺利,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从母猪开始提高仔猪成活率


1能繁母猪的品种

我国优良的地方猪品种具有性早熟、产仔多、耐粗饲等特点,但是瘦肉率低,有待于进一步选育与提高。引进的国外猪品种,瘦肉率较高,生长快,饲料转化率高。长白猪平均产仔数11.1头,约克夏猪平均产仔数10.75头.杜洛克猪平均产仔数9.78头,汉普夏猪平均产仔数8.66头,皮特兰猪平均产仔数9.7头。由于品种造成的产仔数低的因素改变起来相当困难,在生产中应多选择一些繁殖能力强的品种猪作种用,以提高产仔数。

2能繁母猪的年龄及胎次

1~2胎的母猪排卵数少,产仔数少,3~5胎的母猪繁殖能力强,产仔数及成活率均较高,6胎以上的母猪繁殖能力逐渐下降,产仔数及成活率也相应下降。我国地方猪种一般利用年限为5~6年,培育品种及从国外引入的品种一般利用年限为4~5年。

3饲料营养水平

母猪在妊娠期严重缺乏蛋白质、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B2、钙、磷、铁、硒、碘等营养物质会造成产死胎、流产;饲喂发霉、变质、冰冻和有毒的饲料也容易造成母猪产死胎与流产,继而影响产仔数及成活率。

4母猪配种至妊娠期的管理

4.1配种前的管理

母猪配种前的饲养管理直接影响其发情、排卵及配种工作的顺利完成。一般认为,地方品种母猪初配日龄为6~8月龄,体重75千克左右。国外品种及其他品种母猪的初配日龄为8~10月龄,体重90~100千克。对后备母猪短期优饲,以配种前10~14天效果明显。对断奶后较瘦的母猪也可采用优饲,有利于母猪增膘复壮,促其早发情、多排卵,提高产仔数及成活率。

4.2妊娠期间的管理

妊娠期间的主要任务是保胎、防流产。单圈饲养,避免猪追赶、咬架等情况发生。减少疫苗注射,以免疫苗对胎儿造成影响,妊娠中后期让母猪加强运动。

5让仔猪尽早吃乳

对难产母猪做好助产、剖腹产准备,缩短产仔间隔,提高成活率。另外要让初生仔猪早吃初乳,顺利过好三关(出生关、补料关、断奶关)。

6疫病防治

很多传染病都能引起母猪繁殖障碍,造成成活率降低,如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口蹄疫、猪链球菌病等。因此在生猪生产管理中要加强消毒、灭菌及防疫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

影响仔猪成活率的因素很多,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解决办法,提高仔猪成活率,扩大养殖规模。

外购仔猪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外购仔猪成活率的提高方法


随着近年来养猪行情的不断回升,市场上仔猪的需求量增加,就出现了本地仔猪供不应求的现象,所以一些养猪场开始从外地购买仔猪。但是外购仔猪多存在成活率低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外购仔猪的品种较杂,规格不等,并且仔猪经过长途运输等外在的因素,使外购仔猪易携带或感染传染性疾病,而导致全群感染,严重损害了养殖经济效益。因此,目前外购仔猪育肥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易患病,成活率低。所以,对于选择外购仔猪育肥的养殖场来说,提高外购仔猪的成活率是提高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工作,在养殖过程中要加强饲养管理,不疏忽养殖过程中的任一环节,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以提高外购仔猪的成活率。下面就具体来了解一下:外购仔猪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外购仔猪成活率的提高方法。

1、外购仔猪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

疫病防控不到位。外购仔猪本身可能带病而成为重要的传染源,如果不及时的控制或者医治,就很有可能传染给其他健康的仔猪,而仔猪发生传染性疾病是外购仔猪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仔猪带有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母猪在感染某些疾病后易生产死胎或者弱仔,并且会使所产仔猪也携带相关的病毒,如果在选购仔猪时没有注意了解购买地的疫病发生情况,就易导致选购仔猪不当而购买感染病毒的仔猪。另外,在仔猪的养殖过程中,如果饲养管理不良也容易导致仔猪患病,使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成活率降低。除此之外,刚进场的外购仔猪,在经历了长途运输后,易发生应激反应,再加上到了一个新的环境,自身的免疫力会下降,从而增加了感染的可能性。

饲养管理不到位。刚从外地购买到场的仔猪会经历一系列严重的应激反应,并且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易受到惊吓,再加上经过了长途运输,体质虚弱,会增加仔猪患病的几率。而如果此时饲养管理不到位则会使病情更加严重。饲养环境不适宜,如圈舍的环境卫生较差、温度不适宜、相对湿度过高、饲养密度过大、空气质量较差等都会使仔猪的饲养难度增加,导致仔猪患多种疾病,不但会影响到外购仔猪的健康,还会导致大面积死亡。另外,不适宜的营养供给也会影响外购仔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营养过剩和营养不足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如果通过选择外购仔猪的方式来育肥时要尽量保持猪源一致,并且在挑选仔猪时保持仔猪的体重差距较小、体质强健、活力好的仔猪,并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以减少外

2、提高外购仔猪成活率的具体措施

仔猪的来源要有保障,来源可靠的仔猪是保证良好养殖效果的基础,因此在选购仔猪时要严禁从疫区或者受疫情威胁的地区采购仔猪,另外,要尽量避免从较远的地区购买仔猪,以免增加运输费用、减少应激的发生,还可避免发生水土不服。在选择仔猪时要仔细挑选,要注意仔猪的品种、精神状态、活力、采食、排泄情况等。尽量选择优良品种,并且要求所采购的仔猪的体重相差不大,体型均匀、皮肤红嫩、皮毛顺亮、抢食饮水积极、呼吸正常。

仔猪到场后要进行合理的分群,通常按照所购仔猪的品种、体重大小、活力等进行分群,饲养密度则要根据猪的体型大小来确定,保证饲养密度不过大也不过小,保证每一只仔猪都能得到合理的营养供应。

外购仔猪到场后更应加强饲养管理,刚入场的1-2个月是饲养管理的关键时期,在到场最初的1-3天,因仔猪经历了严重的应激反应,各项机能还未完全恢复,尤其是消化机能,此时不宜饲喂过多的饲料,可在最初的1-3天饲喂一些麸皮汤,可添加一些葡萄糖、多种维生素等以帮助仔猪胃肠功能的恢复。在入场的3-6天,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添加剂,以帮助清除肠道内的致病菌。饲喂过程中要观察好仔猪的情况,及时将弱小、有异常的仔猪挑出单独饲养。随着外购仔猪的食欲逐渐恢复,再逐渐的增加饲喂量到正常水平。

预防疾病。刚到猪场的外购仔猪免疫力低下,因此,在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管理后,如果仔猪没有其他异常情况发生时就要及时的注射疫苗进行免疫,包括猪瘟、伪狂犬病疫苗等,以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另外,要加强环境的消毒工作,确保猪舍干净,杀灭猪舍内的病原微生物,保证外购仔猪的安全。在选择消毒药剂时要注意尽量选择高效低毒的消毒药,并且要轮换使用,以免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另外,还要进行适当的药物保健,可在仔猪的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药物,如阿莫西林等,以提高仔猪的健康水平和抗病能力。

保持环境的圈舍环境的适宜。适宜的饲养环境是保证仔猪健康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首先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防寒保温的工作,调节舍内适宜的相对湿度,保持圈舍内干燥。另外,要加强日常的通风换气工作,降低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提高外购仔猪的成活率。

仔猪购入准备工作
1、根据饲养面积和经济能力,确定购进数量。
2.提前10天~15天做好各圈舍的消毒工作。
3.注意事项:了解仔猪的日龄、免疫情况、断奶时间、猪饲料的饲喂情况等;从正规的规模养猪场购买,不盲目购猪,就近购买原则;不要同时从多家养猪场购买仔猪,以免造成疾病交叉感染;不从交易市场购买仔猪。
仔猪选择
1、观察猪的精神。健康仔猪看见人不会害怕,走路稳重欢快,抬头眼观四方,嘴里在做吃东西样不停的咀嚼,会朝人面前走。
2.观察猪的眼睛。健康猪的眼睛清澈明亮、四周很干净。
3.观察猪的毛色和蹄爪。健康仔猪毛顺有光泽,皮肤粉红;毛色杂乱无序,皮肤发白或发黄都是不正常的。蹄爪要粗壮直立,两腿关节要一样大;卧蹄或关节肿大或不对称都不健康。
4.所选仔猪日龄要适中,一般选择断奶后10日龄~15日龄的仔猪。
购入后注意事项
1、仔猪进舍前用消毒液对猪身进行一次喷雾消毒。
2.合理分群,精心调教。仔猪进场后,按性别、体重、强弱进行分群,使同一栏舍内的仔猪尽可能整齐一致,防止倚强凌弱,便于以后能集中出栏上市。
3.购进仔猪后,不能给予饲料,要等仔猪充分饮水和休息4小时以后再喂饲料,及时供给清洁饮水,最好在饮水中添加抗应激药物,让仔猪充足饮用,以补充电解质,防止脱水。
4.饲喂。仔猪购进前几天最好能喂原来熟悉的饲料,第一周喂料应坚持少喂勤添,每天喂5次左右,喂量以仔猪能在10分钟~20分钟内吃完为宜,并在饲料中添加酵母菌等有益菌,饲喂1周,防止仔猪出现消化不良或腹泻。正常情况下,1周后逐渐过渡到完全使用本场配制饲料饲喂小猪。
5.疫苗接种。结合购进仔猪地的免疫情况和本地免疫情况,适时有选择性地接种疫苗。有条件的猪场可先对购进仔猪进行抗体检测后,再根据抗体水平进行免疫接种,切不可盲目接种。
6.把握恰当驱虫时间。仔猪在70日龄~80日龄时饲料中添加驱虫药做第一次驱虫效果较好,以后根据实际情况再驱第二次。

提高仔兔后成活率的措施


仔兔断奶后成活率的高低,与断奶体重有很大关系。也就是说,断奶体重越大,断奶后的成活率越高。因此,提高仔兔断奶体重是提高断奶后成活率的关键。怎样才能提高断奶体重呢?
一、提高母兔泌乳量
1.营养全面。饲料营养是母兔乳汁合成的物质基础。泌乳母兔饲料要达到以下几个指标:消化能10.5兆焦/千克以上,蛋白质17%以上,脂肪3%左右,粗纤维在12%以上,不超过16%;钙1%左右,磷0.45%左右;维生素A、维生素E和维生素D,每千克饲料中的含量分别要达到10000单位、50毫克和1000单位以上。
2.保证采食量。母兔在泌乳期,除了产后前5天控制采食以外,其他时间保证自由采食。
3.保持母体健康。母兔在哺乳期间最容易发生的疾病是乳房炎、肠炎、肺炎和营养代谢综合征,而以乳房炎和肠炎最为常见。预防乳房炎关键在产后前5天的饲料控制、卫生和预防机械性刺伤乳房;肠炎与饲喂制度、饲喂规律、饲料卫生、饮水卫生和环境卫生有关。
4.不影响母兔情绪。不捕捉、呵斥母兔和随意摆弄仔兔。
5.适时配种。一般情况下,不采取血配。体质健壮和产仔不太多的母兔可以采取产后12~19天之间配种。如果是头胎,最好仔兔断奶后再配种。
6.特殊催乳。当母兔产仔较多需要更多的营养时,或有些母兔产乳量就是不高时,可以采取一定的催奶措施。如:投喂人用的中药催奶灵、妈妈多等,一般每天2~3片,连喂2~3天;增喂青绿多汁饲料;生大麦芽15克,蚯蚓一条,拌入饲料,连续3天,()均具有明显的催奶效果。
二、调整窝仔兔数量
正常情况下,獭兔一胎带仔不宜超过8只,以5~7只为宜;肉兔以7~8只为宜,肉兔配套系以8~10只为宜。因此,当母兔产仔之后,凡是产仔数量多的,要调给产仔数量较少的母兔哺育,这种调整越早越好。注意两只母兔产期要接近,保姆兔必须产仔数量少,性情温顺,泌乳力较高。
三、调整仔兔的均匀性
由于仔兔吃奶没有固定奶头的习性,这样,越是强壮的仔兔越优先获得吃奶机会,会使那些体格弱小的仔兔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体重会越来越小,以至于最后形成僵兔、拉腿兔。保证同窝仔兔均匀一致的办法是早期开小灶,每天让它们多吃一次奶。
四、注意补料
母乳可以满足仔兔产后15天的需求,以后仅靠母乳是不能满足仔兔的营养需要,必须给仔兔补料。仔兔补料一般从17天左右开始。
五、注意饮水
生产中很少有人关注吃奶期间仔兔的饮水问题。有人认为,仔兔吃奶不需要饮水,这是错误的。在产后半月之内,母乳可以满足仔兔的营养和对水的需求,但是只要开食,就必须供给饮水。而且,仔兔的饮水量也与采食量有密切相关。如果饮水不足,会直接影响采食。
六、注意防病
断奶前仔兔的疾病主要有肠炎(以大肠杆菌病为主)和仔兔黄尿症,其他疾病尽管种类很多(皮肤真菌病、巴氏杆菌病、附红细胞体病、脓毒败血症等),但发病率不高,或仅仅在个别兔场发生。肠炎的预防关键在于环境卫生、湿度的控制和温度的保持(尤其是早春、晚秋和冬季);黄尿症的预防一是预防母兔乳房炎,二是抓好垫草为主的卫生和降低湿度

提高蟹苗前期成活率的关键点



河蟹养殖过程中大多数塘口很少看见死蟹,但最终的成活率却不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二壳之前的“偷死”是导致蟹塘成活率低的关键。二壳之前蟹苗太小,温度偏低,大多数死蟹都沉在塘底,不易发现;二壳之后随着河蟹慢慢长大,温度也升高,此时的死蟹会浮出水面。如何保证河蟹养殖前期的成活率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定期解毒、降药残
很多蟹塘清塘时会选择毒性较大的菊酯类、有机磷类农药杀灭池塘里的野杂鱼、小龙虾等,这些农药残留时间长,特别是寒冷的冬天代谢很慢,对来年放苗有很大的影响,药残严重的池塘蟹苗上岸现象很明显(图1),导致成活率很低。建议尽量不要使用毒性大的农药清塘,如果已经使用,可定期5-7天使用一次“碧水安”、“底加氧”解毒,减少药残的影响。
图1蟹苗上岸后“撑爪”的中毒症状
二、挑选体质较好的蟹苗
蟹苗体质好,放苗后抗应激能力强,容易早摄食,能保证蟹苗前期正常生长。放苗时可以使用“LY-生命素+激活”泡苗,可进一步增强蟹苗体质,促进蟹苗早摄食。
三、加强放苗后的营养积累
河蟹越冬后,体质相对较差,又马上面临第一次蜕壳,蜕壳时会消耗大量的营养,此时的营养积累至关重要,放苗后应及早投喂。前期适当投喂冰鲜鱼诱食驯化蟹苗摄食,喂料拌食“营养套餐”(“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可起到诱食、保肝、增强体质的作用。气温超过10℃就要天天投喂,投喂量为蟹苗体重的2%-3%,低于10℃可根据实际情况2-3天投喂一次。
四、保证深水位
河蟹前两次蜕壳恰逢春季,天气易变,早晚温差大,水质不稳定,适当加深沟中水位到80-100cm(图2),有利于保证底层水温稳定,水质变化小,减小蟹苗应激。
图2保证深水位放苗
五、适当肥水
池塘合理肥水,透明度控制在40-50cm为宜,适当肥水培养藻类降低透明度,能减少光照对河蟹的刺激,控制青苔的暴发,促进水草生长,保证充足的溶氧,有利于蟹苗吃料。但是肥水要根据池塘自身的情况,切不可盲目施肥,导致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过高(图3),最好选择全溶、低氮、高碳的有机肥。
图3用肥不当导致氨氮、亚硝酸盐过高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128110.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