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养管理与健康养殖黄鳝-水质调节


良好的水质是保证养鳝取得高效益的重要因素,因此,根据黄鳝对水质的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保持池水酸碱度适中,为黄鳝的生长生活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是加快黄鳝生长的必要条件之一。成鳝池经过一段时间投饵后,水质会渐渐变浓,透明度下降。溶氧量降低,常使水体呈现酸性,若不对池水水质进行及时的人工调节,势必影响黄鳝的摄食生长,甚至孳生病原体,给黄鳝带来疾病。只有保持良好的水质,才能使黄鳝食欲旺盛,生长快,少发病。在生产实践中,常把“肥、活、嫩、爽”作为优质池水的水质标准。

(1)肥水质的“肥”是指水体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丰富,水色呈淡褐色或浅黄绿色。肥水可提供较多的浮游生物。然而,这里的肥度是相对的,即养鳝水体需要一定的肥度,但不能太肥,一般要以偏肥为好,池水的透明度不能低于30厘米,要与以下的“活”、“嫩”、“爽”三个条件进行有机地结合。

(2)活水质的“活”是指池水水体、水色有明显日变化。在晴朗的天气,水体颜色为“朝淡晚浓”、“早清晚绿”,这主要是因为水中浮游植物种群随着阳光照射的强弱不同,产生(光合作用)分布上的不均匀所致。水质活,表示水本中浮游植物优势种群交替出现,数量多,质量好。

(3)嫩水质的“嫩”是指池水体新鲜、肥而不老。水质老是指池水明显日变化,其颜色常呈黄褐色、淡白色或深蓝色。

(4)爽水质的“爽”是指池水色泽清爽不浊,透明度不低于20厘米。要保持良好的水质(透明度25~30厘米),生产上常用换水和泼洒石灰水的方法来实现。在正常情况下,夏季1~2天1次,每7~10天泼1次生石灰水,使pH保持在7.0~8.0之间;春秋两季,每3~5天换水1次。注入水与原池水的温差不能超过±3℃,否则易使黄鳝因温度陡升骤降而引起死亡。水深以10~20厘米为宜,高温季节也不应超过30厘米。


相关知识

罗非鱼健康高产养殖的水质管理与起捕技术



1、水质管理

用水质量应该符合我国GB11607-1989渔业水质标准要求。卫生指标应符合水产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水质标准(NY5051-20xx)》规定,那些易在水产品及人体内残留、对人体有害的污染物质如重金属等的浓度限值应符合《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GB/T18407.4-20xx)》的有关规定。因此,保持良好的养殖水质条件能刺激罗非鱼旺盛的食欲,降低饲料系数,提高生长速度。水质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向鱼塘注新水、换水和机械增氧。每隔2~4天向塘内加进新水,每次10~20厘米之间。水质变坏,如水色变浓、变黑、甚至发臭,应赶快换水。先将塘水排掉1/3~1/2,然后加新水,直到水质变好为止。如需要,每隔一定时期泼洒1次生石灰,用量为10~15毫克/升,使池水pH值始终保持在7.5~8.5之间,透明度保持在25~30厘米。每8~15亩池塘配有增氧机1台。养殖期间,视天气、水温、摄食情况,每天保持一定的开机时间,天亮前和中午每次开增氧机1~2小时。天气变化,气压低,有严重浮头现象则要延长开机时间。另外,换注新水进鱼塘,要有过滤设施滤水,将野杂鱼滤掉,严防其它罗非鱼进入塘内繁殖、混杂。如发现有产仔雌鱼,应及时拉网处理。

2、起捕

当罗非鱼达到上市规格时(1.5千克以上最好),亩平均1000千克以上,必须起捕,捕大留小。起铺前需停喂饲料一天,同时进行锻炼赶水1~2次,可用鱼网全塘驱赶。起捕当天,宜选择天气晴朗,气温低,风力小的好天气,以免因缺氧造成伤亡。起捕完毕后,必须保持原水位深度,只能深不能浅。存塘罗非鱼再经过30天饲养,即可全部起捕。


蚯蚓饲养条件的控制与调节


1)饲养密度

饲养蚯蚓希望获得高产,即要在单位面积上尽可能多养蚯蚓,但不能无限制地增加饲养密度,饲养密度过大,反而会使个体生长发育速度降低,影响产量。所以要掌握适宜的饲养密度,才能获得高产。

2)温度控制

蚯蚓为变温动物,温度对其新陈代谢有重要的影响,尤其影响着生长发育和繁殖。因为蚯蚓产卵的最适宜温度为21~25℃。温度过低,产卵数量明显减少。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则产卵数量增加,但在超过25℃时,产卵数量又逐渐降低。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蚯蚓都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3)湿度控制

蚯蚓喜欢潮湿,但由于种或品种不同对湿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如环毛蚓、异唇蚓等要求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赤子爱胜蚓、大平二号,主要养在有机饲料中,对水分的要求较高,一般饵料含水量为60%~70%。如果饵料含水量再高,饵料中的空隙被水分占据,空气缺乏,蚯蚓在其中无法生活。水分过多,还可导致蚯蚓产卵率降低,所产的卵也会发生腐烂。过湿的环境,还容易引发疾病,造成减产。但是,水分过低、饵料太干,又不利蚯蚓采食,同时蚯蚓皮肤过量分泌黏液,造成体内失水,导致新陈代谢失调或停止。

卵孵化时的湿度(/),一般要求水分含量在56%~66%,湿度过大或通风不良,卵茧易变质发黑。在生产中,夏天为了降温可以增加用水量,要特别注意掌握湿度,不要顾此失彼。

4)pH值的控制

蚯蚓生长和繁殖与土壤的酸碱度有关。蚯蚓生活的基料或饵料pH值一般应掌握在6.8~7.6为宜。过高或过低往往出现不良反应。如引起蚯蚓身体变干、脱水萎缩,体色变为黑紫,感觉迟钝,以致逃逸。

蛋白质含量过高的饵料,在发酵时产生一定量的氨,使饵料的oH值升高;蛋白质含量较低的饵料,发酵时最后产生二氧化碳,使饵料pH值降低,因此饵料发酵腐熟时,要求氮、碳饲料搭配合理。投喂饲料前一定要测定饵料的pH值,如果偏高或偏低,都要及时调整。

养鱼怎样调节池塘提高水质


1.合理增氧调节法提高水质

合理使用增氧机,既可直接增加中池塘的溶解氧含量,又可搅动池水而使上下层水体发生对流,促进底池释放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使有害因子无害化,维持池塘水体的优良环境。池塘配备增氧机,其负荷以0.3千瓦/亩计算。

合理使用增氧机,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晴天中午开动增氧机1~2小时,使池塘上下层池水溶解氧分布均衡;第二,避免晴天傍晚开机,以免水体因缺氧而引起鱼儿浮头;第三,阴雨天,宜夜间及早晨开机,中午不开机,否则不但不能增加下层水体的溶解氧含量,反而降低了上层水体中浮游生物的造氧功能,增加耗氧水层;第四,夏秋季节,白天水温高、上午或傍晚气温下降幅度较大,易引起鱼儿浮头,一般黎明时可适当开机。

2.科学投喂调节法提高水质

随着全价颗粒饲料和自动颗粒投饲机的使用,单位水体的鱼产量比传统养殖池的产量成倍增长,成鱼养殖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传统养殖方式投喂散料,相当一部分饲料粉末不能被鱼儿摄食而溶入池水中,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限制了鱼产量;使用自动颗粒投饲机投喂颗粒饲料则减少了饲料的浪费,从而使水质更加容易控制。

投喂时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选择优质、全价颗粒饲料;第二,合理配备投饲机,一般15亩以下水面以每2亩配备投饲机1台,15亩以上水面每4~5亩配备1台投饲机;第三,正确使用投饲机,根据小一大一小、慢一快一慢的投喂原则进行投喂;第四,根据鱼体摄食情况适时停机,一般约有40%鱼儿散开后即可停机;第五,两次投喂时间间隔应在2小时以上。

3.加注新水调节法提高水质

池塘加注新水能带进氧气和老水中缺乏的营养元素,如铁、锰、硅等,加深池塘水位,增大鱼儿活动空间,冲淡有毒物质,快速提高水质。成鱼养殖期间,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新水,池水中的生物代谢产物会逐渐积累,易使池水老化,加剧水体中溶解氧的消耗,鱼儿应激增加、摄食减少、体质下降。特别是养殖中后期,由于鱼体处于生长旺盛期,摄食量大,投喂量增加,致使水体中的耗氧有机物含量急剧上升,消耗大量溶解氧。因此,及时排除部分底层池水,加注新鲜池水,可以减少水体中的耗氧有机物含量,降低非离子氨和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浓度,促进池水中浮游生物生长。养殖前期,可每隔15~20天换水1次,养殖中后期的7~9月是鱼类生长旺季,可每隔7~10天换水1次;换水时,应掌握先排后加,每次换水量约在30厘米左右。

4.生物制剂调节法提高水质

光合细菌以光为能源,利用二氧化碳或有机物进行营养繁殖,能降低池水中氨态氮和硫化氢等物质的含量,净化水质,有效增加水体溶解氧的含量。

硝化细菌可将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革兰氏阳性放射菌能抑制有害菌类的繁殖。使用上述微生物制剂,能够有效控制成鱼养殖池的水质,减少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5.合理施肥调节法提高水质

新开池塘,往往塘底瘦,需施基肥(以施经发酵腐熟的鸡、猪粪为好),一般每亩(1亩=667平方米)250~300千克。追肥以无机肥为主,每亩可施尿素1~2千克、磷肥2~4千克。养殖2年以上的池塘,不需要施基肥,只需在进水后施入适量无机肥即可,每亩可施尿素1~2千克、磷肥2~4千克。

施用无机肥时最好选在晴天上午9~10时进行,用水溶解后全池泼洒,促进浮游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在成鱼养殖前期的3~6个月,池水可适当肥些,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5~30厘米,养殖后期,池水肥度要淡些,池水透明度可控制在35~40厘米。

黄鳝健康越冬管理新技术



养殖隔年鳝苗,又称为养隔子:指7、8月份进鳝苗暂养到来年3、4月份再分箱养殖;养隔子的好处:①避开苗价高的阶段,节省苗的成本;②风险小,当年苗的价格高,质量差,而进隔子基本都在7月中旬到8月初,天气稳定,此时鳝苗质量好,价格低很多。

从每年的11月到来年的3月是黄鳝越冬期,这段时间温度低、阳光少,各种养殖品种大多已出售。养殖户也习惯于休息和不用药。但经调查了解,湖北、安徽等地这几年黄鳝越冬不注重“养护”,仍存在很多问题,往往损苗非常严重,有的损苗高达5~7成,最少的都有1~2成,造成的损失也触目惊心。我们在湖北监利碰到过,在来年4月开始投喂前,氨氮、亚硝酸盐都严重超标,箱底尽是鳝鱼的骨头,原来箱里有60多斤的黄鳝,最后只剩15斤。养殖户每年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从而损失惨重。所以很多养殖户虽然想养隔子,但又心里没底,非常担心害怕。

从这几年来的情况看出:一到冬季,黄鳝越冬管理就松懈了下来,以为不喂都不会有事,殊不知,整个漫长的冬天,水花生全部死亡,残饵残渣未清理干净,天气变化引起水质变化,很多问题大家都疏忽了,还有冻伤、擦伤引起的细菌性疾病,都会导致水质恶化,黄鳝发病,造成损苗。

我们经过与多年连续高效成功养殖隔年鳝苗的养殖户深入沟通交流,总结经验如下:

1.池塘选择:应选择背风向阳的地方,周围环境安静,池塘底泥在20~30cm之间为佳;

2.进苗时间:应选择在7月15号左右,最迟不得迟于立秋。立秋前鳝苗抗病力强,成活率高,进网箱时用护苗露稀释后浸泡,每50公斤苗用护苗露50ml。

3.驯食:加大力度驯食,驯食以红丝虫、蚯蚓、活鲜鱼为主,并在混合饲料中添加健长灵+活性蒜宝,强效诱食,尽量保证鱼苗全部开口。

4.投饵率:白露前控制在6%,白露后控制在5%,既要保证鳝苗在越冬时有足够脂肪等营养物质,又要控制隔年鳝苗肝肠胃健康(有些养殖户又想当年出售,又想做隔年鱼,投饵率时高时低,而有些养殖户害怕鳝苗得病,干脆不喂,这两种模式,养殖成功率都不高。

5.白露病的防治:定期在饲料中添加清源、酶解多糖,增强排毒、解毒功能,白露前后内服活性蒜宝、本草大康,保肝健肠养胃,并定期泼洒百安威或绿康露,有效控制和减少病害发生。

6.冬季的管理:到了冬季,水温降低,应把网箱沉底或加深水位。进入11月份,有些养殖户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但由于有部分池塘水清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弱,产氧量不够消耗;越冬水体有机物过多,大量分解消耗氧气;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水体严重缺氧,鳝鱼苗种规格太小,体质差,如有以上现象,就会损苗、死苗。所以在闭口时,用百安威全面消毒,第二天用解毒超爽解毒,随后用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降解灵把水肥起来,优化环境,给黄鳝一个稳定的环境越冬。停食后,前期可每个月用1次解毒超爽解毒,并用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得立康),消除网箱底部腐败物,恢复底部自净功能;有雪或冰封时,尽快破冰除雪。遇到天气晴好时,视水质情况适时用一次六抗培藻膏+酵素钙肥,培植浮游植物,保持水质稳定。

7.春季的管理:在2~3月份冬春交替之际,水花生已全部凋谢腐烂,每半个月要用一次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得立康)和解毒超爽,处理氨氮、亚硝酸盐,同时还要用百安威全池消毒,避免由于冻伤、擦伤的伤口感染水霉等细菌性疾病。特别是在清明前后,各种病害发生,应每半个月就要用1次六控底健康+粒粒神,用一次解毒超爽(或净水王)。此时,水温回升,鳝鱼开始觅食,鱼民应抓紧投饲,并在饲料中添加活性蒜宝、本草大康、金肽康,切忌投饲量过大,投饵率控制在6%左右,稳定一段时间,逐渐加大投饲量。

8.分箱的时间:4月份或6月温度升高稳定后,赶紧清理箱子,捞出腐败的水花生,及早分箱。分箱应选择晴朗的天气,分箱前在网箱内泼洒应激宁、护苗露,分箱后泼洒高稳C,投饲慢慢跟上,切忌猛加猛喂。注意:最好不要在5月份分箱,因5月份温度变化大,应激反应强,加之5月份鳝鱼是排卵期,经不起搬动。

实例分享:

湖北张沟的朱老板谈起他“养隔子”的体会,他笑着说:“我每半个月用1次六控底健康+粒粒神(或得立康),用一次解毒超爽(或净水王),该用六抗培藻膏时还是要用六抗培藻膏,你看我这么多的箱子,每10天到半月就用一次这些产品,今年的鳝鱼不但吃得好(现在喂12个点,很多人的只有10个点),而且氨氮、亚硝酸盐都不高(其它没有这样喂的网箱,氨氮、亚硝酸盐基本都封顶)。到闭口时还是按这样操作,每半月的就用一次上述产品,按照正常养殖的去管理,你看还有损苗吗?”今年他周边的很多养殖户都是跟着他来做,旁边有一个养了几年的,每年9月多就开始闭口卖鱼的,现在还喂10个点,非常高兴!

汉川汈汊湖黄师傅:有10亩塘,70个网箱,喂养隔年苗子。由于汈汊湖的黄鳝养殖户很少,所以黄师傅属于孤军奋战,没有人可以及时地相互交流和探讨,养殖一直不是很好。2013年7月开始,黄鳝出现了一些小状况,隔几天就会掉几条,因为死的不多,他没有放在心上,直到23号,他到店子里找到我,说最近鳝鱼吃料很差,塘口的白色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死亡,在连用了几天的碘制剂和抗生素等后,也没有出现好转。通过去塘口仔细观察和解剖鳝鱼后,诊断:长期没有培菌,水质老化、浓绿,水中悬浮物很多,没有透明度;长期没有改底,底质恶化,鳝鱼肝脏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处理方案:先用6包得立康+4包粒粒神全池改底,第二天用4瓶净水王解毒,同时减料,并且每公斤料添加保肝促长灵20g,酶解多糖10g,金肽康10g,连用三天。在水质以及鳝鱼吃料稍好些之后,用3瓶新活菌王培菌。25号他致电给我,说鳝鱼吃料正常了,水也变得清爽。


黄鳝健康养殖指南


活、嫩、爽”是黄鳝养殖高产的保证。平常采用水质测试盒密切监控水质,利用惠盈公司研发生产的环境修复剂如水黄金、多元酸、惠底安、惠底爽、益生菌产品系列充分调节水质,促使水环境长期有良好藻相和菌相平衡度,溶氧丰富是衡量水质的基本条件。在养殖过程中要注重做好黄鳝保肝利胆的工作,肝脏主要是提供代谢、解毒等作用,因人工养殖黄鳝在短期内由于生长过快促使肝脏超负荷运作,导致黄鳝体能和免疫力下降,产生各种病害,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必须长期性添加保肝宁或胆康素才能保证鱼体健康成长。根据气温、水温、水质变化、残饵情况,对黄鳝采食量进行适度调整,整个养殖过程一口网箱(3~6平方)的黄鳝吃饲料大概在10~20公斤,可达到高产。整个养殖过程中应谨慎使用任何高刺激性杀虫剂如敌百虫、硫酸铜、菊酯类杀虫剂等。

四、养殖过程疾病诊断和防治
黄鳝养殖过程中,应以养防为主(营养保健和环境修复),治疗为辅的方针。
1、发狂病
此病又名跑边、跑马、抽筋、感冒、发烧。
流行时间:一般在春夏及秋冬季节交换时期,气温、水温较低或天气突变、剧烈降温,苗种刚下箱15天内易暴发,另外在九月份投苗时也会发病。
发病原因:是由于鳝苗刚下箱后,天气、环境等因素变化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导致体质减弱,正常的生理代谢发生紊乱,粘液分泌无规律,使黄鳝体表皮肤抗病力下降病毒侵袭感染而引起。

症状:早期病鳝一般不吃料,敲打网箱可见病鳝苗在网箱内惊窜呈箭状快速游动,或缠绕在水草上,口张开,全身肌肉抽动发抖。此病发病率和死亡极高,是目前养殖过程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
预防:鳝苗下箱时要尽量避开降温天气,运输时不要使用冰水、深井水或与池塘温差较大的水源,调整好水温差变化(温差不大于2℃)。下箱前后使用多力安1ppm全池泼洒解除鳝鱼应激反应,一天一次,连用2次,开口时按每公斤鲜饵添加黄鳝电解多维或电解维他3克+免疫王-20083克+优饵佳5g,连用3~5天,使鳝鱼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水环境、减少应激反应及提高抗病力。
治疗:外用新威特1.5ppm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3天。待鳝苗可吃料后,按每公斤鲜饵添加爱福灭5克,连用3天。第四天至第五天每公斤鲜饵内服黄鳝电解多维或氨基酸电解多维5克+优饵佳5g(巩固治疗及恢复体质)。

2、出血病(败血、红梗)
流行时间:苗种下箱后,由于连续低温、降雨、天气恶劣或苗种质量差,抵抗力下降而引起的细菌、病毒交叉感染的综合症,此病易和烂尾病并发。
症状:白天可见病鳝头部伸出水面(俗称打桩),晚上身体有部分露出水面(俗称上草)。体表布满形状大小不一的血斑,有时全身会出现弥漫性出血,腹部尤为明显。肛门红肿,口腔、鳃部有血样粘液,与烂尾病并发时,尾部充血明显,溃烂露出肌肉,可感染至肛门,再从肛门传染到体内,解剖体内可见凝状血块。

预防:定期外用惠金碘3ppm+惠底安消毒水体,间隔3天后视塘口水质情况使用益水宝102或者益藻安105调节水质全池泼洒,内服红体康3克+保肝宁3克+拌料1015毫升。

治疗:先用养殖安1ppm+新威特0.5ppm全池连续泼洒2天,每天一次。待开口吃料后按每公斤鲜饵添加爱福灭105克+阿莫西林可溶性粉5克,连用3天;第四至五天每公斤鲜饵内服黄鳝电解多维或电解维他5克(巩固治疗及恢复体质)。

3、肠道寄生虫病
流行时间:养殖全过程中皆可能发生此病。

发病原因:由毛细线虫、嗜子宫线虫、棘头虫等寄生于肠壁粘液,破坏粘膜层引起炎症或穿透肠壁,引起内出血。

症状:病鳝食欲减退,体质瘦弱或食量一直不能达到正常水平。解剖病鳝可见肠道内壁呈红色、白色丝状虫体,长约2~3cm。有少数病鳝表现挣扎、抽动、游窜现象,易与发狂病混淆,但寄生虫病不会出现暴发性死亡。
预防:每月定期一次,按每公斤鲜饵添加黄鳝电解多维或电解维他3克+拌料1015毫升+加香水产酵母3克,连用3天,一般一个养殖周期最少需要3个疗程。如食用蚌肉,则需煮熟投喂。

治疗:在鲜饵中添加灭虫优,1日1次,连用5~7天。

4、肠炎病
流行时间:一般在7~10月为发病高峰期,其他时间也会发生此病。

发病原因:由于高温期过度吃食引起消化不良、饵料不新鲜引起细菌感染,水质严重恶化引起鳝鱼消化机能紊乱。

症状:病鳝行动缓慢、迟钝、不进食或食欲减退;白天上草,鳝体发黑,体表粘液无光泽;腹部出现红斑,肛门红肿突出,轻压腹部有黄色或红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管充血发炎。

预防:定期使用益水宝102、益藻安105调节水质,惠底安改善网箱环境,同时按每公斤鲜饵添加消食利胃散3克+大黄五倍子散3克+拌料1015毫升,帮助鳝鱼消化吸收、调节胃肠道功能,预防肠炎。

治疗:按惠金碘或新威特1ppm全池泼洒进行杀菌消炎;按每公斤鲜饵添加利言平或惠得力+阿莫西林可溶性粉,连用3天。

5、大头病
流行时间:从8月中旬到入冬停食前是发病高峰期,停食后也可发生此病。
发病原因:由于高温季节食量大、排泄物多,污物大量沉积在底部而引起有害细菌大量繁殖、水质严重恶化;又因此时箱内水草生长茂密、池底残饵、粪便等进行无氧分解,产生氨气、硫化氢、沼气等有害气体,引起鳝鱼慢性中毒。同时网箱设置过密、鳝苗放养密度过大或水体自净能力差的池塘易发此病。

症状:病鳝头部肿大,眼睛发白、失明,嘴部有白色毛状物着生。体表出现不明显的出血状红斑,浑身无力,口不时张开,口腔粘膜充血,生殖孔有浓血状粘液流出。解剖病鳝,发现鳃部失血呈苍白色,体腔内充满淡红色血水,肝脏肿大发黑,体腔粘膜呈块状溃烂脱落,头部皮肤与肌肉组织间充满淡黄色水。大鱼易发此病,危害较大。

预防:定期监测水质,外用拌料101、益藻安105和水黄金保持良好水质。养殖后期控制水草覆盖面积,定期内服添加保肝宁3克+加香水产酵母3克+拌料1015ml。

治疗:惠底安每亩500克+水黄金500毫升连用两天,第三天外用惠金碘2ppm全池泼洒并内服阿莫西林5克,连用3天。

6、打印、腐皮、烂尾病
流行时间:鳝苗下箱后20天内和入冬前箱内载鱼量过大时易发此病。
发病原因:由于放养密度大、苗种大小不均匀、分箱操作不规范、水质恶化、网箱没浸泡好而划伤鱼体等各种原因引起的鳝鱼皮肤外伤后,细菌感染所致。

症状:在伤口、侧线处出现小红斑,继而扩大成豆粒大小的圆形、椭圆形、漏斗形的溃疡状的涤凹,边缘出血发红,状似打了一个块状红色印记,尾部和头部可见皮肤发白溃疡,严重时可见骨骼和内脏,尾部发炎充血。
预防:定期用养殖安0.6ppm全池泼洒,每周一次;同时按每公斤鲜饵添加免疫王3克+黄鳝电解多维3克+保肝宁6克。

治疗:用新威特1ppm网箱内泼洒,同时按每公斤鲜饵添加阿莫西林可溶性粉8克,连用三天。
7、体外寄生虫
流行时间:养殖全过程皆可发生,主要在后期和越冬期危害较大。

发病原因:由蚂蝗(水蛭)、沙蛭寄生所致。

症状:可见虫体寄生于体表,吸取血液,造成皮肤损伤,引发炎症,体质消瘦,严重影响上市品质。

预防:定期用新威特1ppm全池泼洒。

治疗:用新威特2ppm在箱内连续泼洒2~3次可除去此病。

8、水霉病
流行时间:养殖全过程均可发生此病。

发病原因:由于鳝体受机械损伤及有害生物侵袭致伤,伤口被水霉菌感染所致。初期症状不明显,数天后患处长出“棉絮”状菌丝,患处肌肉腐烂,离穴独游,食欲不振,最终消瘦死亡。

预防:定期用养殖安全池泼洒。

治疗:以网箱水面计算,施用硫醚沙星,每天2次,连用3天。注意调节水体保持pH7.5~8.0。并结合每公斤鲜饵内服阿莫西林可溶性粉4克,连用3天。

9、停食掉秤、越冬死亡症
流行时间:10月至次年4月。

发病原因:饲养管理不当、营养不平衡及投喂品质差的饲料。

症状:体型越肥大发病率越高,发病前鱼体无异常现象,当黄鳝受到刺激时,往往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出现全身和口腔出血,体表粘液减少,肛门轻度红肿,肠道轻度出血,肝脏肿大质地变脆,胆囊肿胀,腹腔内有黄色积水。

预防:养殖中后期需定期使用惠底安、益水宝102、益底净103、益藻安105改良水质消除氨氮、硫化氢等不良因子,停食前1~2个月左右开始内服,按每公斤鲜饵添加越冬宝3克+加香水产酵母3克+保肝宁6克,以7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连用3天。

治疗:按每公斤鲜饵添加爱福灭-105克+阿莫西林可溶性粉5克,以7天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连用5天,连续用3个周期。
注意事项:用药泼洒时先用清水泼湿箱内水草,然后泼洒已经稀释好的药液,泼洒完后再用清水冲洗。

结语:人为的努力可以抵抗自然伤害,只要养殖户按正确的方式去饲养及用药,就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损失,而且定期保健防疫,绝对比病急乱投药节省成本,惠盈动保提倡“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的养殖理念,强调正确的饲养管理,正确的使用药物,才能让养殖效益最大化。

健康河蟹养殖饲养管理要求有哪些



梅雨季节刚过,溧阳迎来了持续的高温天气,前期由于洪水的作用,使内外河水的水质受到了影响,为了保持好河蟹池塘中的水质,加强河蟹在此温度适宜阶段的生长,河蟹养殖必须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首先把握好饲料种类。饲料包括植物性饲料、动物性饲料和配合饲料三类。植物性饲料如豆饼、花生饼、玉米、小麦、地瓜、土豆、各种水草等。动物性饲料如小杂鱼、螺蛳、河蚌等。配合饲料应按照河蟹生长营养需要,应符合相关规定制成的颗粒饲料。
关键是要掌握好投喂原则。投喂以饲料新鲜不霉变腐烂,水温低时少投,摄食量大时多投,“两头精,中间粗,精粗并重,增投水草”。无公害河蟹养殖投喂遵循“四看、四定”原则。看季节:6月中旬前动、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45:55;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为65:35;看天气,天晴多投,阴雨天少投;看水色,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多投,少于30厘米时少投,并及时换水。看摄食活动:发现过夜剩余饵料应减少投饵量。脱壳时应增加投饵量。定时:每天两次,早晨六七点,傍晚四五点各1次。定位: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饵点。定质:青、粗、精结合,确保新鲜适口,建议投配合饵料,全价颗粒饵料,严禁投腐败变质饵料,其中动物性饵料占40%,粗料占25%,青料占35%。定量:日投饵量的确定按3月~4月为蟹体重的1%左右,5月~7月为5%~8%;8月~10月为10%以上。每日的投饵量为早上占30%,傍晚占70%。饵料的投喂遵循宁少勿多原则,防止残饵造成水质、底质的污染和饵料的浪费。

梭鱼港养的水质调节


养鱼港内的水质关系到鱼虾的生存、生长与生活,是决定养殖产量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应经常测定水质,注意水质的变化,并加以调节。

水质的测定内容包括物理和化学两个方面:物理方面主要是水温及海水的盐度或相对密度,每天上 午7~8点和下午14~15点各测一次,并控制水温在24~28度、相对密度在1.006~1.017之间,可通过 加注或排放水予以调节。化学方面的测定内容有pH值 、溶氧量、含磷量等,应控制pH值在8.2~8.8、 氧为4.0毫克/升和含磷量为10.10~18.80毫克/升。

磷含量的多少关系到浮游生物的生长,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因此,当发现磷不足时,可通过施用磷肥予以补充。

河蟹养殖户可用发酵菌种调节水质



当今水产养殖业在水质调控决定了养殖的成败。无论是四大家鱼养殖,还是南美白对虾养殖,以及其它水产养殖都离不开水质管理调控。俗话养鱼先养水!水质环境就是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它决定了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病害,以及产量。毫无疑问,水质调结决定养殖的成败。加上水产的水质环境恶化,农业三废的排放,工业废水,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对水体的影响,在河蟹主要养殖区域兴化、高淳、宜兴等水环境都有很大的恶化,导致蓝藻提早爆发,发病率增加等等!河蟹养殖的水质调节已经是一个重要环节。而发酵菌种调水在鱼塘已经运用的比较成熟,然而在螃蟹塘的普及程度不是很高,北京水世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为发酵推广水质调节技术,下面为广大养殖户在发酵菌种选择上做一个认识和了解各种菌种的优劣势对比分析。
一、市面上用的多的主要有乳酸菌发酵,光合细菌发酵,EM细菌发酵,酵母菌发酵。
A、酵母菌:
酵母菌定义: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
主要用于酿造酒。酵母营兼性厌氧生活,在缺氧时,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来获取能量。有氧呼吸情况下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乙醇对于水体的调水作用目前在这一方面还是空白,这一块目前内服发酵这一块做的多如发酵饲料,酒精的香味诱食左右有一定的效果。这个和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有点跑偏了。
B、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定义: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不放氧光合作用的细菌的总称。
很多养殖户错误认为光合细菌会产生氧气,实际上是错误的。而在水产的表层水的光照强度下以及高溶氧下光和细菌是生存差,调水作用只局限于表层水体。尤其是在螃蟹塘水草覆盖下光照弱的特殊情况下更难生存。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养殖单位产量大幅度提高,但水质污染严重,特别是饲养后期,水中有机物、有害物质的含量高如氨氮、亚盐等,严重影响了鱼的生长。光合细菌的作用还是很强大的,主要调节水层主要是中上水体,所以在一大家鱼养殖应用是比较不错的,四大家鱼主要生活在中上水层,所以在鱼类的养殖中运用较多,而螃蟹这一类底栖动物而言底部的水更重要,如底部溶氧,氨氮,有害物质,好氧物质等等,而且螃蟹养殖的水草多,底部的光照弱,不利于光合细菌繁殖。但是可以作为水体菌种的一部份给予补充菌种,让其他的菌种能够很好的共生。
C、乳酸菌:
乳酸菌定义:是一类能利用可发酵碳水化合物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通称。
基本功能:乳酸菌能促进动物生长,调节胃肠道正常菌群、乳酸能软化食物,促进消化吸收,能调节肠道PH值,降低有害细菌使肠道的维持微生态平衡,从而改善胃肠道功能;提高食物消化率;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生长:提高机体免疫力等。
乳酸菌发酵产品在调解水质上应用较多,内服拌料,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饵料吸收,减少肠炎等肠道病害。可以分解残饵粪便,减少有害物质氨氮、亚盐的产生,以及有毒物质如硫化氢,氨气等产生、清爽底部环境,减少好氧物质消耗氧气。乳酸菌本身就是很好的促消化吸收,提高饲料的吸收利用率,同时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乳酸是很好的解毒剂,同时也是非常好的碳源,在水草多的时候水体碳源极易缺乏导致PH升高的主要原因,所以乳酸一定程度上缓解高PH值。
二、发酵菌液好坏鉴定
细菌数量多少就决定了我们发酵液的好坏,然而在如何判断好坏,优劣就是一个养殖上最实际最重要的问题。
1、看发酵液的PH高低,PH相差1,发酵菌种就会相差10倍。这一点在利用红糖发酵的发酵液来说至关重要。
2、看发酵泡泡或气泡。如果发酵泡越多,发酵的越充分,细菌数量越多。
3、发酵的酸味越浓的效果越好。糖类在充分发酵的时候会产生酸类。
4、用细菌计数板计数,单位体积细菌数越多的质量越好。
(养殖户在选者发酵菌种尽可能选择粉剂的,水剂受含量的和培养基的共同影响不可能很多,而粉剂的单位含量是水剂的上千、上万倍)
三、发酵液与河蟹养殖
蟹大小看水草,结合河蟹养殖品种在养殖过程中水草的比例和重要型不言而喻,水草在后期的养殖极易出现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PH较高,水体为什么PH会偏高,主要是水草大量光合作用吸收水体的二氧化碳,导致碳源的缺乏,鱼塘PH不会太高主要原因是鱼塘的碳源多。所以在河蟹后期养殖调水时考虑到碳源时,使用乳酸菌发酵液在补充乳酸以及红糖等优质碳源,乳酸还能中和一下高PH的水体。
蓝藻问题也是很多养殖户的难点:水体的碳源缺乏导致有益藻类很难生存,无法与蓝藻直接竞争空间,而水草作为蓝藻的主要竞争对手在水体空间上不能很好的和蓝藻竞争,蓝藻主要生长在表层水,而水草在表层的覆盖量有限,无法防御蓝藻暴发,同时蓝藻大量爆发后产生抑制水草和其他藻类的物质,直接将水草干死。使用乳酸菌发酵液在环境上能做到水体平衡藻类和菌类的平衡,有效抑制蓝藻暴发。
河蟹后期吃适量大,易患肠炎,尤其是吃冻鱼时感人病菌会增加,乳酸菌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同时产生乳酸软化食物,促进吃食,减少肠炎的发生。
四、水体调节的核心
水体的细菌有很多,很多。种类上千多中,水体的细菌都是营体外消化的,说白了所有细菌都会在一起消化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在被不同的细菌分解后的产物不一样,如上面三种菌的分解产物不尽相同,另外不同菌的分解和利用的营养物质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提供的营养物质自己是被特定的细菌分解,那么细菌分解后的产物将会为下一类细菌提供营养,这一类细菌分解产物又会为其他细菌所分解。由此可以看出细菌分解产物是比较重要的,这种分解产物我们叫做益菌素,益菌素的作用对于水体而言太大了,就像活化剂一样,激活水体所有的细菌,水里的所有细菌共同将水质调结到最佳状态。
五、总结
水质调节的关键在于益菌素,其次是菌种。益菌素是细菌发酵的产物。水世纪黄金益菌素B型就是基于这个理念量身定做一款产品,里面含有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菌多种菌种,在发酵后为水体提供多种益菌素。能够多层次,全方位的调节水体,达到最佳调水效果。益菌素的上市和运用是目前水产行业一个重要方向。这是一条绿色无公害产品的道路,这于北京水世纪的宗旨:“创新人类健康生活”相吻合。健康生活来自于健康的食品,健康生活从北京水世纪做起。发酵菌种和益菌素在调水的运用将会为水产养殖业将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中华绒螯蟹养殖的水质调节技术



在河蟹养殖全过程中,要积极从生态环境角度来防止疾病的发生,促使河蟹健康生长。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增强抗病能力,才能促进河蟹的健康生长,获得高产高效。如根据养殖的需要和水源实际情况建设相应大小的蓄水池,在蓄水池中消毒、培育水质,放养的扣蟹要在3%~4%食盐溶液中浸泡消毒10分钟。在彻底清塘的基础上,放养前半个月使用有益菌改造底质,放养前调节好水质,增施适量的肥料。
水质调控中要始终保持蟹池水体呈微碱性,适时加注新水,泼洒生石灰等有效药物进行消毒和改良水质。根据养殖中的水质具体情况,可以适时投放定量的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以调节水质,促进河蟹摄食蜕壳,减少疾病的发生。
水质要达到“清”、“新”、“嫩”、“爽”。透明度达到35~50厘米之间,早期肥度可以适当高一些,中后期逐渐控制清爽一些。换水采取少量、勤换的方式,特别是高温季节水质变化很快,容易产生有毒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可采用光合细菌等净化水质,控制藻相,抑制致病菌,调节酸碱平衡,稳定环境。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93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