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规模化生态放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生态放养鸡已引起国外一些国家的重视,美国、加拿大采用圈养与放养结合方式,实现了喂料、集蛋自动化。在国内,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利用荒山、林地开展了放养当地土鸡的研究,提出棚舍建设,围栏防止兽害,划区轮牧,开发槐叶、松针粉饲料资源,养蚯蚓、育虫喂鸡等技术b1,创建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养殖模式。但此项技术涉及面广,诸多技术尚未成熟,仍需不断探索。

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蛋鸡规模化笼养仍是生产鸡蛋的主流。因地制宜开展规模化生态放养鸡,探索新型养殖模式,尚有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yz023.cOM

1适宜放养鸡种的优选

国内许多优良的地方鸡种,以及国外引进、国内培育的配套系均可放养。但野外环境变化大,选择适应I生广、抗病力强的鸡种至关重要h]。同时应考虑产蛋量、鸡蛋品质、市场需求、淘汰鸡价格等。

2设施建设较大的鸡群

放养在户外,须提供栖息棚舍及补料、饮水等的配套设施。目前,尚无成熟棚舍建设方案;补料设施则多采用肉鸡的塑料筒,易老化损坏,需因地制宜研发经济实用的配套设施。

3科学补饲

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温度和植被结构类型差异大。北方夏、秋季野外有青草、昆虫、籽实等可供鸡觅食,冬季则无。即使在夏秋季也应对放养鸡适量补饲。而对不同季节、生产阶段对放养鸡补饲量、饲料配比、补饲时间及次数等研究,尚不系统。

4规范管理

放养鸡不同于传统的散养鸡,规模大、产品质量要求高,各生产阶段、季节管理特点不同,配套管理技术尚待研究和完善。

5疾病防控

放养地广阔,不易彻底消毒,寄生虫病的感染机会多,需针对性地制定免疫程序和综合防控措施。

6产销模式

生态放养有明显的季节性。如何根据季节、市场需求、地区问价格差异有效组织生产和销售,需要认真探索。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生态放养鸡现状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精选阅读

蛋鸡放养存在哪些问题?放养蛋鸡的注意事项


蛋鸡作为养鸡品种中的一种,近年来愈发受到人们的欢迎。这几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蛋鸡养殖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更多的蛋鸡养殖场。目前常见的蛋鸡养殖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笼养,另一种则是放养。今天我们就来谈论一下放养蛋鸡常见的一些问题吧。

一、存在的问题

1.产蛋率低而不稳

走访的十几个鸡场和电话咨询的多数鸡场,进入冬季以来,产蛋率均不理想。一般在30%左右,高者不足50%,有的甚至20%,而且起伏较大,低而不稳。

2.鸡蛋品质下降

鸡蛋品质主要表现在鸡蛋蛋壳的厚度、坚固度、蛋壳表面清洁度和蛋黄色泽等方面。一些鸡场鸡蛋的蛋壳厚度和坚固度降低,出现薄壳蛋、砂皮蛋和软壳蛋;一些鸡场蛋壳的清洁度普遍较差,沾满粪便和污染物;多数鸡场的蛋黄色度大幅度降低。由放牧期的9个以上罗氏单位降到8个以下。

3.疾病有所抬头

一些鸡场出现呼吸道疾病,一些鸡场出现体内外寄生虫病,个别鸡场偶然发生马立克病(内脏型)。

二、原因

由于不同鸡场的具体情况不同,问题比较复杂。但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圈鸡过晚

产蛋鸡要求温度范围是8~27℃,最适温度是13~24℃。假如环境温度过低,不仅降低产蛋率,而且还会导致采食量增加,营养的无谓损失。正常情况下,当环境温度最低降到5℃左右时,就应将在野外放牧的鸡圈回鸡舍,并在鸡舍的朝阳面增加与鸡舍面积等同或大些的塑料棚作为运动场。可是,有些鸡场至今仍然在室外放牧,夜间鸡舍没有任何保温设施。

2.光照时间短

调查发现,很多鸡场鸡舍的光照时间天天不足12小时(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有些在野外建造的鸡场没有电源,根本没有补充光照。

3.喂料量不足

一些鸡场沿用放牧期补料的数目和方法,天天补料在50~75克,少数到达100克。这对于没有保温设施,仍然处于野外放牧的产蛋鸡来说,其营养是远远不够的。

4.营养失调

一些鸡场配料随意,有啥喂啥;有的鸡场按照笼养鸡标准配料;也有的鸡场购置本地所谓的柴鸡专用料;还有的鸡场看到目前饲料价格较高而用廉价原料,营养严重失衡。主要表现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严重不足、蛋白能量失衡、矿物质比例失衡、必须氨基酸和非必须氨基酸失衡等。

5.缺乏自然蛋黄增色物质

进入枯草期,尽管有时蛋鸡在野外放牧,但不能获得含有大量叶绿素的青绿饲料,影响蛋黄的色度。

6.鸡舍环境不佳

一些鸡舍没有保温设施,造成舍内温度低;有的密封严密,透风不良、湿度大,有害气体浓度增加,病原微生物孳生;有的治理粗放,应激现象不断等,都是造成产蛋性能低而不稳以及疾病增加的原因。

三、对策

1.增加光照

产蛋鸡对光照有较强的依靠性。由于冬季自然光照时间较短,人工补充光照是必不可缺的。应根据鸡的日龄和产蛋阶段,将光照逐渐调整到适合的时间,使产蛋高峰期光照时间维持在16小时。生产中可采取早晨补光或夜间补光,或二者结合。但无论哪一种方式,应与补料相结合。

2.科学配料

生态放养的鸡种多数选择地方鸡,其适应性和抗病力较强,活动量大,但产蛋性能与现代鸡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其饲料营养水平应针对鸡的品种和生产特点而灵活把握。根据笔者多年试验和实践经验,制定了河北柴鸡饲料营养推荐指标。

3.增加喂料量

根据气温、鸡的活动量、野外自由采食量和鸡的产蛋率,酌情补充饲料。一些鸡场看到鸡的产蛋率低,限制补料量,结果饲料投喂量越少,产蛋率越低。根据笔者经验,由于本饲养方式鸡的活动量较大,在冬季保温较好的情况下,河北柴鸡的日补料量应比笼养中型蛋鸡高10~15%。在保温不良的情况下,饲料的补充量还要增加。

以上就是目前在蛋鸡放养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蛋鸡放养在蛋鸡养殖中占比应该算是比较少的,但是并不意味着不存在。目前放养蛋鸡在农村比较常见,相对于笼养来说,放养存在的问题会更多,饲料喂食、鸡舍环境、光照等都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由于不能像笼养那样便于管理,所以这些问题还是比较常见的。针对放养蛋鸡常见的这些问题,养殖户们可以从原因出发,针对具体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中国蛋鸡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一 中国蛋鸡产业发展的现状1 生产能力鸡蛋总产量与蛋鸡存栏数长期排名世界第一,并且在近30年来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据统计,2011年禽蛋产量2811万吨,按85%估算鸡蛋产量约2389万吨。另据FAO统计,2010年中国鸡蛋产量已达2383万吨,约为美国产量的4.4倍,印度的7倍,占世界总产量近40%。据农业部监测统计估算,2011年祖代蛋种鸡场19家,祖代蛋鸡存栏40万套左右,年可供父母代接近2000套,商品代蛋鸡存栏约15亿只,其中产蛋鸡12亿只左右,各项指标均居于世界首位。近年来进口与国产祖代蛋种鸡数量与比例变化见图1。人均鸡蛋占有量也居世界前列。2010年约17.8kg,远高于世界人均9.3kg的占有水平,在世界排名第三,排名第一的是墨西哥21.9kg,第二是日本19.7kg。2生产布局 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北、河南、山东、辽宁、江苏、四川、湖北和安徽8个省区,从2000年开始,8个省的年禽蛋产量都在lOO万吨以上,占全国的比重逐年增大,1985~2011年间,主产省分布大致稳定,但不同区域蛋鸡产量比重有所变动,总的趋势表现为:生产布局呈现出向华北玉米带(山东、河南、河北)集中。近年来,南方省份的产量大幅上升。3蛋品加工中国的现代蛋品加工业起步较晚,统计表明,鸡蛋主要以国内鲜蛋消费为主,而鸡蛋分级和加工利用率均不足1%蛋品加工企业虽然有1700多家,但大型生产加工类企业较少,且经营规模很小,区域间的蛋品加工能力十分不平衡,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见表2。4蛋品消费鸡蛋是廉价优质的蛋白质来源,是中国城乡居民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主要以鲜蛋消费为主。据相关数据,中国鸡蛋出口加上储运损失占总产量的比例在10%左右,绝大部分鸡蛋以满足内需市场为主,由此估算2011年国内人均鸡蛋消费量在16千克左右。5蛋品贸易2011年,中国蛋品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贸易额达1.7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出口额为1.7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8%;进口额为120.4万美元,比上年减少9.3%。二 中国蛋鸡产业发展的问题1鸡蛋价格波动较大 从近年鸡蛋价格波动状况来看,波幅大、变化快的特点尤为突出。根据农业部全国畜产品和饲料价格数据中的鸡蛋价格月度数据,可得出中国鸡蛋价格波动的长期趋势线。从鸡蛋价格的周期波动曲线看,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120个月间,共发生7次较为明显的波动,波动周期基本稳定在18~19个月,即一年半左右为一个波动周期,与蛋鸡养殖周期基本吻合。同时可以看出,在剔除趋势性以后,近10年内季节性周期波动的幅度呈逐渐扩大趋势。2010年10月至2011年8月,蛋价周期性波幅最大达到0.61元/斤。2 生产成本不断攀高(1)鸡苗成本尽管鸡苗费用在蛋鸡成本中比重总体上不高,但对成本上升的推动作用不可轻视。鸡苗进价在2006~2011年期间持续提高,年均增长8%左右,其中小规模蛋鸡养殖户鸡苗进价最低,大规模蛋鸡养殖户鸡苗进价最高,主要是因为大规模蛋鸡养殖经营者比较注重蛋鸡鸡苗的质量。通常优质鸡苗的进价要高于普通品种。(2)饲料成本 精饲料费用占蛋鸡业成本比重比较大,甚至在小规模蛋鸡养殖户中接近75%,精饲料价格增长是导致成本增加的最主要因素。2001~2008年,中国饲料价格指数表现为“w”型翘尾上扬,2006年饲料价格开启攀升拐点,价格指数由101.1上涨到2008年的115.8,增长势头强劲。(3)人工成本近年来人工成本也一路上涨,蛋鸡企业普遍反映不仅饲养员难招,而且工资水平不断提高。2001~2011年规模蛋鸡养殖人工成本呈倾斜45度“w”型上涨趋势。2004年急速上涨,涨幅约66%,之后总体保持爬升状态,2011年人工成本比2010年增长10%~20%,更严重的是,打工旺季花钱也难雇到工。(4)防疫成本蛋鸡养殖疫病种类越来越多,疾病诊治越来越复杂,疫苗、药品费用近年不断增加。2006~2011年蛋鸡养殖防疫费用年均增长4.47%,与较高医疗费用不相称的是逐年增加的死亡损失费,规模蛋鸡场死亡损失费也高于同期规模肉鸡场。3规模化与标准化进程加快近10年中国蛋鸡产业标准化、规模化进程不断加快。据《中国畜牧业统计》数据测算,500只以下的养殖户和存栏规模减少一半,1万至5万只的养殖场和存栏规模增长4倍左右,5万只以上增长5倍多。但标准化、集约化程度普遍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4蛋品消费差异大一是城乡居民鸡蛋的人均购买量差异较大,城镇居民每人全年鲜蛋购买量为1 0kg,而农村居民仅为5.12kg;二是区域性差异大,主要表现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异,东北禽蛋消费最高(11.66kg),西部最低(7.68kg)。5加工水平太低中国鸡蛋加工品主要以再制蛋为主,占80%以上;深加工蛋品产值仅占到整个蛋品加工总产值的1%。蛋壳等副产品综合利用尚未得到重视,每年产出的400余万吨蛋壳仅有部分应用于畜禽饲料,作为钙的补充剂。6蛋品贸易低且单一2011年出口额为1.73亿美元,进口额为120.4万美元。其中,对亚洲出口16388.o万美元,高达94.7%,非洲123万美元,欧洲7.4万美元,南美洲0.4万美元,北美洲829.1万美元,大洋洲106.7万美元。而自中国进口蛋品的国家和地区中,第一位是中国香港,为12614.9万美元,占72.9%;第二位是中国澳门,金额为1271.4万美元,占7.3%;第三位是日本,金额为1111.7万美元,占6.4%。三 中国蛋鸡产业发展的对策1 大力发展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可由政府引导,龙头企业运作,将传统养殖转变为现代化、工厂化适度规模养殖,并使农户参与到各个环节,带动农民致富。政府制定和出台较严格的市场准入法规,提高门槛,积极推进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从进入市场的产品质量“标识”开始,促进不具备健康养殖条件的散养户及早退出。2尽力推进蛋品加工业发展以投资、补贴、信贷等政策工具,引导和加快推动中国蛋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大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在科技投入、设备投资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加快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进程。出台各种优惠措施,通过引进、培植、做强、整合重组,推动蛋品加工业发展。3规范引导行业平稳健康发展尽快建立蛋鸡产业预警系统,客观、准确地监测和判断鸡蛋生产与市场价格信息,为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生产者及时提供行业生产和市场信息,引导业者理性经营,促进市场平稳运行。启动鸡蛋期货,充分利用cBoT、季节性、交割、储备、平抑等功能。相信市场调节功能,但前提是法律规范下的长期合同(契约或订单)。4强化蛋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利用水平,制定和实施系统支持鸡粪肥料的产业化政策。国家相关部门制定鸡粪有机肥生产标准,对鸡粪有机肥厂提供政策优惠。逐步完善蛋鸡疫病防控体系,提高疫病防控能力。加大公益性蛋鸡疫病防控经费投入,做好蛋鸡基础防疫、疫病防控指导、疫病预警和疫病扑灭等公益性疫病防控。推进健康养殖和标准化养殖,持续提高蛋鸡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5优化拓展蛋品贸易不断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努力拓展国际贸易的市场空间。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蛋品深加工,转变传统出口蛋品的方式。规模蛋品企业要按标准化生产、管理,切实提升蛋品出口的整体质量安全水平。充分利用欧洲市场蛋品供应不足的契机,拓宽欧洲市场。

怎么建设规模化蛋鸡场?


选址与布局

单栋1-2万只规模鸡场标准化建设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国蛋鸡生产的主体。养殖场选址与布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求交通便利,有硬化路面的专用道直通到场;地势高,避风向阳,排水便利;水源稳定,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布局应从便于防疫和组织生产考虑,场区可分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污粪处理区等区域,同时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为原则进行布局。如地势与风向不一致时,则以主导风向为主;鸡舍朝向采用东西走向或南偏东(或西)15度左右,利于提高冬季舍温和避免夏季太阳辐射,利于改善鸡舍通风;鸡舍间距,育雏育成舍10-20米,蛋鸡舍10-15米。

技术要点

场区按功能分为生产区、生活区与办公区,各区完全分开。生产区分为育雏育成区与产蛋区,净、污道分开,生物安全控制较好,布局合理,有利于卫生防疫和疫病控制。

鸡舍类型为密闭式鸡舍,建筑坚固耐用,隔热保温性能良好,舍内环境控制较好,冬季舍外温度为-15℃时舍内环境仍能够满足蛋鸡生产需求。

采用两阶段饲养工艺,单栋全进全出模式,单栋育雏育成舍饲养规模为22500只,产蛋舍饲养规模为产蛋鸡15000只。采用3层阶梯式笼养;乳头饮水、阶梯跨式带自动喂料、湿帘降温、纵向通风、刮粪板机械清粪。场区消毒设施完备,配备高压清洗消毒机、紫外线消毒灯,鸡舍专用行车式喷雾消毒机等。污水处理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鸡场自建堆肥场。病死鸡处理采用全封闭化尸池发酵处理。该模式能够满足规模化蛋鸡生产要求,在这种模式下鸡场环境整洁,鸡舍空气质量较好,劳动效率高。

节本增效

该养殖场建设模式采用育雏育成和产蛋鸡两阶段的饲养方式,解决了原有三段式饲养多批次进鸡、多日龄鸡只混养难题,有利于防疫,避免了同一区域内混养造成的交叉感染,传染病的发生几率较混养模式下降了80%,疫苗、兽药费用降低20%以上;育雏育成为一体的饲养模式有利于雏鸡舍的保温,避免触及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的温差应激,同时减少转群带来的人为应激,提高鸡群质量,而且提高了笼位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鸡舍建造合理,采用机械通风和湿帘降温系统,舍内环境控制能够满足蛋鸡生产的需求,冬季鸡舍内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3℃以上,夏季鸡舍内温度可以维持在25.2℃。

在该养殖场建设模式下,人均饲养量可比过去多饲养5300多只鸡;154天蛋鸡饲养成本(不包括鸡苗成本)由过去的32.7元,降为现在的29.5元。

绿壳蛋鸡规模化养殖下如何饲养?绿壳蛋鸡规模化养殖饲养方法


绿壳蛋鸡是个非常有特色的鸡种,它有着和其它鸡种的不同鸡蛋颜色绿色也是因此得名,这颜色不同与我们常见的白色和黄色,物以稀为贵绿壳蛋鸡非常符合现在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要求,是可以进行特色养殖的鸡种,那么壳蛋鸡规模化养殖下如何饲养?绿壳蛋鸡规模化养殖饲养方法。

鸡舍建造

绿壳蛋鸡与普通家鸡的饲养方法相似,适应能力强,对圈舍要求不是太高,对于刚开始饲养绿壳蛋鸡的新养殖户,可充分利用现有的房屋条件,稍加改造即可。如新建鸡舍,则应选择环境清静,地势高且干燥,远离污染,便于运销的地方。鸡舍应注意通风和保持地面干燥,最好是水泥地面,便于清理粪便以及防疫消毒。可以进行密集养殖,每平方米鸡舍可养7~20只。

管理要点

1.科学配制饲料。饲料配制以玉米、大麦为主,用10%~15%的鱼粉加20%左右的豆饼植物蛋白,再拌些切碎的红萝卜、青菜叶、青草等青绿饲料。饲料应保持新鲜、适口性好、少给勤添,并备好清水供鸡饮;或者是取玉米10%~40%、高粱或大麦20%~30%、小麦或稗子10%~20%、红薯干10%~30%、麸皮和米糠10%~30%、豆饼或花生饼10%~25%、鱼粉或骨粉3%~15%、蛎粉或碳酸钙2%~6%、槐叶粉或苜蓿粉3%~5%。如搭配青饲料,100千克混合饲料中可加入青饲料30~40千克。

2.搞好卫生,控制温度,适时光照。每天打扫卫生,及时清理粪便,对圈舍及饲喂用具要常消毒。雏鸡抗病能力差,怕寒冷,出壳1~2周龄时雏鸡室内温度宜控制在35℃左右。此外,鸡舍的通风和光照也很重要,空气对流、光照好,不仅能提高雏鸡活力,促进生长发育,防止软骨病,而且还可提高成年母鸡的产蛋率。

定期防疫

如果鸡群发生疫情,要及时采取封锁、隔离、消毒等措施。雏鸡出壳后10~14天,用Ⅱ素苗滴鼻,1月龄左右接1次Ⅱ素苗和霍乱疫苗。如附近有鸡群发生鸡瘟时,可立即兑0.1%高锰酸钾溶液拌饲料喂鸡。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的建设


规模化蛋鸡养殖场如何建设呢?当然,首先养殖场选址与布局应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求交通便利,有硬化路面的专用道直通到场;地势高,避风向阳,排水便利;水源稳定,水质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一、布局

单栋1-2万只规模鸡场标准化建设模式,已成为当前我国蛋鸡生产的主体。

布局应从便于防疫和组织生产考虑,场区可分为生产区、办公区、生活区、辅助生产区、污粪处理区等区域,同时按主导风向,地势高低及水流方向为原则进行布局。

如地势与风向不一致时,则以主导风向为主;鸡舍朝向采用东西走向或南偏东(或西)15度左右,利于提高冬季舍温和避免夏季太阳辐射,利于改善鸡舍通风;鸡舍间距,育雏育成舍10-20米,蛋鸡舍10-15米。

二、技术要点

场区按功能分为生产区、生活区与办公区,各区完全分开。生产区分为育雏育成区与产蛋区,净、污道分开,生物安全控制较好,布局合理,有利于卫生防疫和疫病控制。

鸡舍类型为密闭式鸡舍,建筑坚固耐用,隔热保温性能良好,舍内环境控制较好,冬季舍外温度为-15℃时舍内环境仍能够满足蛋鸡生产需求。

采用两阶段饲养工艺,单栋全进全出模式,单栋育雏育成舍饲养规模为22500只,产蛋舍饲养规模为产蛋鸡15000只。采用3层阶梯式笼养;乳头饮水、阶梯跨式带自动喂料、湿帘降温、纵向通风、刮粪板机械清粪。场区消毒设施完备,配备高压清洗消毒机、紫外线消毒灯,鸡舍专用行车式喷雾消毒机等。污水处理采用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田施肥,鸡场自建堆肥场。病死鸡处理采用全封闭化尸池发酵处理。该模式能够满足规模化蛋鸡生产要求,在这种模式下鸡场环境整洁,鸡舍空气质量较好,劳动效率高。

三、节本增效

养殖场建设模式采用育雏育成和产蛋鸡两阶段的饲养方式,解决了原有三段式饲养多批次进鸡、多日龄鸡只混养难题,有利于防疫,避免了同一区域内混养造成的交叉感染,传染病的发生几率较混养模式下降了80%,疫苗、兽药费用降低20%以上;育雏育成为一体的饲养模式有利于雏鸡舍的保温,避免触及从育雏舍转到育成舍的温差应激,同时减少转群带来的人为应激,提高鸡群质量,而且提高了笼位的利用效率,降低了养殖成本。

鸡舍建造合理,采用机械通风和湿帘降温系统,舍内环境控制能够满足蛋鸡生产的需求,冬季鸡舍内平均温度可以达到13℃以上,夏季鸡舍内温度可以维持在25.2℃。

在该养殖场建设模式下,人均饲养量可比过去多饲养5300多只鸡;154天蛋鸡饲养成本(不包括鸡苗成本)由过去的32.7元,降为现在的29.5元。

规模化鸡场卫生管理常见问题汇总


一个规模化的养鸡场在管理上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卫生管理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规模化的养鸡场在卫生管理方面又有哪些问题呢?为您汇总一下。

1.鸡场选址不合理

有50%以上养鸡场在选址时,只想自己饲喂方便,而不考虑对周边环境污染影响,也不考虑防疫隔离条件,而将鸡场直接建于居民村庄前或家畜圈棚邻近。有些养殖户还将鸡舍建在居民院内、学校旁边或高密度饲养区域内。这样极不利于防疫隔离和卫生消毒措施。

鸡场选址应根据国发[2007]4号文件精神,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用地。养殖户所在乡镇政府应在养殖比较集中的村社统一规划部分土地,用于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立规模化养鸡场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及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规定选好场址,远离动物屠宰场便于防疫隔离;远离化工机械厂、公路主干道、集贸市场等,选择相对安静的场址来减小噪音的污染;远离村庄、饮用水源、人口密集区以防对人居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消毒制度不严格

对大部分鸡场来说,消毒意识虽有,但普遍薄弱。有时抱有侥幸心理,存在麻痹思想;常见的所谓消毒只是对脚底进行踩踏消毒,不能对全身进行有效彻底消毒;有些养鸡场虽然设有消毒室、消毒池,但形同虚设,不能正常使用或根本就不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鸡场入口处车辆进出的消毒池常年没有消毒药液,即使有也不是经常添加消毒液而导致消毒液浓度降低;又如消毒舍内安装的紫外线灯灯管损坏而不能及时更换。甚至有部分养殖场没有设立专门的更衣消毒室,没有设立紫外线消毒灯。多数养鸡场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加之养殖环境不良,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鸡场消毒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的重要措施。一应加强对养鸡户防疫消毒常识培训,强化消毒意识,健全消毒制度,配齐消毒设施设备。二应加强对养鸡场防疫条件审核,重点针对鸡场门口是否设置消毒池,是否经常更换添加消毒液,是否在进入鸡舍区设立更衣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设施,消毒设施设备不到位的要限期整改;三应督促养鸡场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对进出人员严格限制,对进入鸡场的车辆严格消毒,要定期带鸡消毒,每周实施喷雾消毒,及时清除鸡粪、垃圾废物。四要对场内饲料车、运蛋车、除粪车、手推车、铁锨、蛋框等生产运输工具妥善管理,并及时清洗和定期消毒。

3.生物安全无措施

多数养鸡户防疫隔离措施执行力差,甚至没有严格的防疫隔离观念,存在着生物安全无措施、病禽隔离无条件等问题。如病死鸡在场内随意剖检,没有做到死后焚烧、深埋,严重污染养殖环境;有30%养殖户不能及时将病鸡或疑似病鸡从大群中隔离开来,容易造成疫病传播和蔓延;不少养殖户甚至愿意让兽医在鸡舍内剖检,这都是疫病迅速侵入健康鸡群、导致连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养殖户废弃的兽用生物制品和药品包装物,随意乱扔,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存在污染环境、扩散病原的危险。

养鸡场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一要对鸡场内病死鸡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病死鸡必须无害化处理)制度。二要对剖检的尸体采取深埋安全处理措施,勿给狗吃或送人,更不要乱丢乱抛,育雏阶段的死亡小鸡也应烧毁或深埋,防止野狗掏食;三要对鸡粪、垃圾废物采用发酵法或堆粪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四要对废弃的药品、生物制品包装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土鸡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土鸡一般是指放养在山野林间、果园等地,以自由采食昆虫和青草为主的地方品种鸡。土鸡遍布农村各地,是我国老百姓十分喜爱的食品。土鸡养殖数量可大可小,一般在5000羽以下,小的只有几十羽或者几百羽,适合农村各类人群饲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好项目。因此,土鸡养殖面广量大,指导农民做好土鸡养殖,提高土鸡成活率,对保障农民经济收入和畜产品质量意义重大,对丰富居民高档饮食需求也有重大意义。

1土鸡养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温州地区土鸡养殖发展势头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1.1混养问题

鉴于土鸡自身的特点,饲养过程一般分阶段进行,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多个品种、多种日龄的鸡群混养将导致疾病交叉感染,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1.2养殖密度问题

养殖场一般轻视防疫工作,对鸡病的复杂性估计不足,批次混养,没有做到全进全出管理,难以持续发展。高密度养鸡常造成啄肛、啄羽等恶癖,也容易引起疾病的传播。

1.3免疫给药问题

不少养殖户缺少系统的计划防疫知识,没有认识到很多疫病的严重性,如禽流感、新城疫等疫病是无法用药物彻底治愈的。饲养场往往是饲养员兼职兽医,仅凭经验到兽药店随意买药投喂,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1.4废弃物处理问题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垫料、粪便、药物、病死鸡等废弃物未经处理随意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加大疾病传播的风险。

2应对措施

2.1鸡场建设

栏舍选址很重要,避免在农田的低洼处,要避开经济作物种植地,养殖区与生活区要相隔离,且生活区在上风口处。鸡场生产区应与外界有效隔离,外人不得随意出入,野生动物、猫犬也不能进入生产区。养殖场应当配备消毒室、兽医室、化粪池等功能区。鸡场温控条件要良好,通风好,营造1个适合的小气候。鸡舍材料可以因地制宜,在沿海地区,一定要防范台风,如果鸡舍被台风吹倒,鸡的死亡率将很高。一般鸡棚之间的间距在100m以上,高度不低于2.5m。棚舍的门开在向阳一侧,放养围栏高度不低于1.5m。在鸡棚外避雨处每200只设置1个饮水器和1个饲料桶。

2.2饲养管理

鸡苗进场后首先要保温育雏。雏鸡实行网上平养至20~30d脱温。育雏期保温室采用网床结构,提高卫生水平。热源使用空调方式,节约电能70%左右,因为空调有热泵效应,比直接电发热产生的热量多。

育雏结束后,转移至育肥栏放养。白天在林地、山坡、果园等地放养,晚上回鸡舍内休息。地面可以铺上砻糠、稻草或者干草,防止地面潮湿。栏舍门口应当设置门槛,防止鸡粪溢出污染外环境。出入口要有隔离网,防止野鸟、犬进入,防止鸡受惊被压死。提供充足的饲料,自由采食。设置饮水桶,自由饮水。如有条件,批次间隔期尽量延长。每批鸡出栏后鸡棚要实施清洗、消毒和灭虫、灭鼠等工作。

3效果

3.1育雏质量大幅提高

雏鸡保温后整齐度提高,生长速度加快。保温期疾病减少80%以上,兽药使用减少。保温管理智能化,管理人员不再24h对温度进行监控管理,同时节约电费70%左右。提高了鸡场安全水平,避免了火灾以及人员伤亡事故。

3.2育肥期成活率提高

严格落实了分点建栏、有效隔离、全进全出和消毒到位的管理措施,大幅度地减少了交叉感染,减少了疫病在鸡场的隔代传染,鸡场发生疫病的机率比原来约下降80%,经济效益不可估量。某示范场采取本技术7个月以来,饲养土鸡1.8万羽,产值52.6万元,比原来提高经济效益6.68万元,其中节电0.95万元、节约兽药0.91万元、节约饲料2.73万元、减少死亡损失1.57万元、减少管理支出0.52万元。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土鸡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避免八问题 搞好规模化养鸡场卫生管理


近段时间,H7N9让人太畏惧了,目前厦门也已确认2人被感染。对于防治鸡病而言,卫生管理太重要了,其实目前一些规模化的养鸡场在卫生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卫生隐患让人心惊胆寒。疾病管理专家倡议要特别重视规模化养鸡场的卫生管理,避免如下8种问题:

1.鸡场选址不合理

有50%以上养鸡场在选址时,只想自己饲喂方便,而不考虑对周边环境污染影响,也不考虑防疫隔离条件,而将鸡场直接建于居民村庄前或家畜圈棚邻近。有些养殖户还将鸡舍建在居民院内、学校旁边或高密度饲养区域内。这样极不利于防疫隔离和卫生消毒措施。

鸡场选址应根据国发[2007]4号文件精神,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合理安排用地。养殖户所在乡镇政府应在养殖比较集中的村社统一规划部分土地,用于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立规模化养鸡场要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法》、《环境保护法》及农业部《动物防疫条件审核办法》规定选好场址,远离动物屠宰场便于防疫隔离;远离化工机械厂、公路主干道、集贸市场等,选择相对安静的场址来减小噪音的污染;远离村庄、饮用水源、人口密集区以防对人居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2.消毒制度不严格

对大部分鸡场来说,消毒意识虽有,但普遍薄弱。有时抱有侥幸心理,存在麻痹思想;常见的所谓消毒只是对脚底进行踩踏消毒,不能对全身进行有效彻底消毒;有些养鸡场虽然设有消毒室、消毒池,但形同虚设,不能正常使用或根本就不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鸡场入口处车辆进出的消毒池常年没有消毒药液,即使有也不是经常添加消毒液而导致消毒液浓度降低;又如消毒舍内安装的紫外线灯灯管损坏而不能及时更换。甚至有部分养殖场没有设立专门的更衣消毒室,没有设立紫外线消毒灯。多数养鸡场没有建立严格的消毒隔离等防疫制度,加之养殖环境不良,致使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而引起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鸡场消毒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的重要措施。一应加强对养鸡户防疫消毒常识培训,强化消毒意识,健全消毒制度,配齐消毒设施设备。二应加强对养鸡场防疫条件审核,重点针对鸡场门口是否设置消毒池,是否经常更换添加消毒液,是否在进入鸡舍区设立更衣消毒和紫外线消毒设施,消毒设施设备不到位的要限期整改;三应督促养鸡场建立健全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对进出人员严格限制,对进入鸡场的车辆严格消毒,要定期带鸡消毒,每周实施喷雾消毒,及时清除鸡粪、垃圾废物。四要对场内饲料车、运蛋车、除粪车、手推车、铁锨、蛋框等生产运输工具妥善管理,并及时清洗和定期消毒。

3.生物安全无措施

多数养鸡户防疫隔离措施执行力差,甚至没有严格的防疫隔离观念,存在着生物安全无措施、病禽隔离无条件等问题。如病死鸡在场内随意剖检,没有做到死后焚烧、深埋,严重污染养殖环境;有30%养殖户不能及时将病鸡或疑似病鸡从大群中隔离开来,容易造成疫病传播和蔓延;不少养殖户甚至愿意让兽医在鸡舍内剖检,这都是疫病迅速侵入健康鸡群、导致连环发病的最主要原因;一些养殖户废弃的兽用生物制品和药品包装物,随意乱扔,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存在污染环境、扩散病原的危险。

养鸡场应建立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一要对鸡场内病死鸡严格执行四不准一处理(即不准宰杀、不准食用、不准出售、不准转运、对病死鸡必须无害化处理)制度。二要对剖检的尸体采取深埋安全处理措施,勿给狗吃或送人,更不要乱丢乱抛,育雏阶段的死亡小鸡也应烧毁或深埋,防止野狗掏食;三要对鸡粪、垃圾废物采用发酵法或堆粪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四要对废弃的药品、生物制品包装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4.圈舍建设基础差

农村养鸡舍35%以上按照传统的农屋模式建造,其保温、隔热基础条件较差,通风和保温矛盾突出,特别是在冬季、冬春、秋冬季节转化时表现明显,鸡群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造成鸡质体质较差;另外,鸡只占笼面积较小,采食饮水空间不足,易造成鸡群发育不均衡,导致传染病发生。

新(改)建规模化养鸡舍必须按标准化要求进行,在畜牧部门的正确引导下,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和畜禽饲养五良配套技术(良舍、良种、良料、良法、良医)要求,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不断加快标准化鸡舍改(新)建步伐,改善和提高鸡舍基础条件,为实现防疫隔离、卫生消毒、通风换气、采光保温等环境条件调控和疫病控制创造基础条件。

5.环境条件难调控

在养鸡生产中,多数养殖场管理不当(如换气不良、氨味太重、缺水),在环境改变(如高温、噪音、气候突变)时难以对环境条件进行调控,鸡群应激反应较大。如只注重温度的控制,忽视湿度的调控,湿度太低造成机体脱水,粉尘增加,引起呼吸道疾病。冬季湿度过大,使鸡群机体散发热量增大,使其更加寒冷;夏季湿度过高,会使鸡群呼吸排到空气中的水分受到限制,鸡体内污秽病原体大量繁殖,易引发各种疾病。通风换气量也往往达不到生产要求,特别是晚秋、冬春季度,在规模化鸡场尤为突出。

鸡舍内对鸡群影响因素主要有冷热环境、饲养密度、有害气体、灰尘、噪音等。为此:一要通过提高鸡舍保温隔热性能、适当的通风量等措施来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造成的应激;二要对鸡舍内粪便及废物及时清理,以降低鸡舍内的氨气浓度;三要定期除尘,保持地面干净;以免舍内蜘蛛网、粉尘造成鸡群呼吸道病感染;四要每周一次坚持对鸡舍进行带鸡消毒,最好用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过氧乙

酸可与氨气生成醋酸铵减少氨味,同时杀灭多种细菌和病毒。

6.杀虫灭蝇不扎实

鸡场进行杀虫、灭鼠、防范外来飞鸟,可以有效消灭传染媒介和传染源,是搞好防疫重要内容。鸡舍附近的垃圾、污水沟、乱草堆,常是昆虫、老鼠滋生的场所。但多数养殖场以人员少、劳动忙为借口,不能经常清除垃圾,杂物和乱草堆。有些养鸡场在鸡舍进气口没有安置防鼠栏,在通风换气窗口没有安置防鸟网,对杀虫灭蝇工作往往疏忽大意。

养鸡户必须高度重视杀虫、灭鼠和控制飞鸟等防护措施的落实:一要用铁丝网将鸡。舍、饲料库洞口、通风窗口等封闭,使鼠类、鸟类不能进入;二要保持鸡舍的良好通风,经常清除舍内粪尿,减少蚊蝇繁殖的机会;三要及时清除鸡舍外周附近垃圾、污水沟、乱草堆中滋生的昆虫、老鼠和废弃物;四要使用杀虫药定期杀虫,每月在鸡舍内外和蚊蝇滋生的场所喷洒2次。五要在鸡舍内安装使用黑光灯,以充分利用苍蝇有趋向光的特性,在其向黑光灯飞扑时触及带电金属网即被电击而死。

7.疾病净化观念差

许多规模化鸡场缺乏熟悉鸡病防治的兽医技术人员以及相应的疾病监测设备,即使选用最优良的品种,最全价的饲料,合理的防疫措施等,也无法达到鸡只应有的生产水平,而且一旦发病很难净化。如一些养鸡场对疾病净化观念滞后,忽略了抗病性能的培育和筛选,使鸡的抗病性能呈下降趋势;一些经蛋传播的疾病,如鸡白痢、鸡支原体病、鸡腺病毒感染、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等在很多养殖场(户)均有发生,这与种鸡场净化不力有很大关系。

针对目前养鸡场疫病诊治多数是乡镇兽医站工作人员和个体兽医承担、诊治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一是养鸡户从具有良好信誉和资质条件的种鸡场引种;二是加大对乡村兽医从业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强化对养殖户防疫技术、疫病净化和综合防控知识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使每个养鸡场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单位的行家里手。

8.饲料出现酸败味

调查发现有的养鸡户长期不清扫饲料加工场地,有时把买回来的浓缩饲料直接码在屋檐下,不能做到避光、阴凉、防潮,或者一次性加工太多饲料短期内用不完而产生酸败味。

饲料中常常存在变价金属(Fe、cu、zn等),在强光下因光氧化作用,可形成一些容易导致饲料氧化酸败的诱发剂,脂类物质在诱发剂的作用下极易生成醛、酮、酸和醇等,使饲料产生难闻的酸败味。为此:一要改善饲料库储藏条件,降低储藏温度,给窗户加封黑色或绿色避光布,减少因紫外线照射而引起油脂酸败。二要定期清洗油罐和混合仓,防止微生物的孳生及饲料仓库壁的长期存留;三要控制饲料原料水分,降低饲料的含水量,可减少油脂的水解酸败;四要注意原料的仓储时间。豆粕、玉米蛋白粉等原料,夏季的仓储时间不超过2个月,冬季不超过3个月。而对于麸皮、米油糠等原料,仓储时间夏季最好控制在15天、冬季2个月以内。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97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