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当年养成技术

一、方法
1、河蟹苗种早繁技术
(1)亲蟹的选择及交尾
选择亲蟹应挑选体色为墨绿色、肢体齐全、活力强的性成熟蟹作为亲蟹,个体重一般在80—100g/只。亲蟹交尾应选择室外土池进行,雌雄性比掌握在2.5:1—3:1,交尾期室外土池水探1.0m左右,底层昼夜水温范围为13℃左右;海水盐度为20xx的10月中下旬进行。不宜过早,以确保亲蟹卵母细胞发育成熟以及受精卵质量的提高,同时,对提高亲蟹越冬成活率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2)孵幼及越冬管理
亲蟹抱卵后即转入孵幼管理阶段,此阶段技术管理工作除保持亲蟹池水质清新外主要是加强饵科投喂,以防止抱卵亲蟹因饥饿而挖食卵块。由于此时气温变化较大,饵料投喂量不易掌握,所以,在饵料投喂中最好将杂鱼等饵料用细铁丝串在一起沿池边投入水中投喂,并经常观察亲蟹摄食情况,随气温的降低及时调整饵料投喂量,一直到亲蟹停止摄食为止,这样可有效地防止因饵料投喂过量而造成水质恶化现象的发生。孵幼管理阶段要随气温的降低及时向亲蟹池中加注新水,使亲蟹池在进入越冬期以前水深达到1.5m以上,同时要特别注意保持亲蟹池水质清新,以避免因水质恶化造成死胚及“黄包”现象的发生。
(3)亲蟹强化培育及育苗
按照河蟹当年养成的时间要求,可在2月底前后将室外土池中的抱卵亲蟹移入育苗室内进行强化培育。亲蟹入室后先以l0℃水温稳定两天后开始升温.日升温幅度不超过1℃。亲蟹强化培育阶段饵料可选择四角蛤蛎、冰鲜杂鱼等,每天投喂2次,日投喂量随水温的升高掌握在蟹体重的5—l0%;亲蟹培育期间池中连续充气,每天换水一次同时清除池底污物。这样,亲蟹经过18天左右时间的强化培育,胚胎即可进入前蚤状幼体阶段.心跳次数达到20xx达到商品规格.必须抓住两个关键因素:其一是通过人为控制环境条件延长河蟹的生长期;其二是养成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来促进河蟹的生长,进而达到上述目标。因此.在做好前述工作的基础上,养成期技术管理要突出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放苗密度
以河蟹Ⅲ—V期幼蟹(3000只/kg左右)作为苗种进行当年养成,其最佳的放养密度分别为:稻田约1300只/0.067hm2,池塘1500只左右/hm2。
(2)、饵料投喂
为确保实现河蟹当年养成的目标,幼蟹放养后,饵料搭配应采取“荤素搭配,精粗结合”的方针,在充分利用天然饵料的同时,投足投好人工饵料。本着上述原则,幼蟹放养后即开始投喂。由于幼蟹放养初期水温相对偏低,幼蟹规格尚小且蜕壳相对比较频繁,所以.此阶段以新鲜卤虫、鱼糜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每天投喂两次,每次投饵量为幼蟹体重的5—8%,进入6月中旬以后再辅助投喂部分玉米、豆饼等植物性饵料;7—9月份是河蟹生长旺盛时期,而此时又是气温最高的季节,此阶段应主要以新鲜鱼糜、土豆、芜萍、水葫芦等搭配投喂,其中新鲜鱼糜、土豆等人工饵料的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8—10%,芜萍、水葫芦等不限,且适当增加植物性饵料的投喂量。其中植物性饵料约占投喂总量的60%。同时此阶段投喂饵科一要新鲜、二要投足。10月份是河蟹育肥的关键时期.所以此阶段饵料以精料为主,适当增加动物性饵料主要是杂鱼的投喂量。日投喂量为蟹体重的10—15%。此阶段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约占投喂总量的60%。养成期饵料投喂实行定时、定位、定量多点均匀投喂,每天投喂两次,上午6—8时投日饵料总量的1/3,下午6时左右投2/3。
(3)、水质调控
因为河蟹喜生活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的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所以根据河蟹的这种生活习性,在河蟹养成期内要特别重视稻田及池塘的水质管理。幼蟹放养后,从5月下旬起,每周换水一次。进入高温季节后,每周换水两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总量的上1/4—1/3。高温季节池塘保持水深1.5m以上;稻田田面水深保持在20cm左右。同时,适时向池塘及稻田环沟中移植芜萍、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既作河蟹的植物性饵料、又起到了净化水质、调节温度的作用。
(4)、病敌害防治
养成期病害防治要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在6—9月的高温季节,池塘及稻田水质变化较快、不易控制、投喂的人工饵料也极易腐败变质。此阶段河蟹易因水质不稳定及饵料不新鲜而发生寄生虫性疾病及细菌性疾病。因此,要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在进入高温季节后,每隔15—20天,在稻田及池塘中用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进行预防,生石灰每次用量为:稻田环沟用量10—15kg/0.067hm2,池塘用量为25—30kg/0.067hm2。并定期在饵料中加拌土霉素及呋喃唑酮进行预防。此外,对危害较大的敌害生物如水老鼠、水蛇、青蛙等除在进排水口用密眼网密封外,还应采取人工捕杀及毒杀的方法进行清除。

相关推荐

灾害过后河蟹当年养成技术



选用大眼幼体(蟹苗)培育的当年大规格蟹种养成技术是河蟹养殖洪灾过后进行复产自救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一般可以达到亩产80千克、规格100~120xx养成主要技术要点如下:
一、降水消毒
在做好加固塘埂,防逃设施修缮的基础上,亩用1~2千克茶皂素等中草药全池泼洒,彻底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再用20xx培育的大规格幼蟹(规格在150只/公斤以内为最好),考虑到远距离运输的成活率,亩放养量1500~2000只为宜。放养时,采用3-4%浓度的食盐水浸泡3-5分钟,以防止病菌感染。另外,有条件的每亩还可放养青虾苗5万尾左右。
四、饲养管理
1.科学投饵。饵料是河蟹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河蟹的产量、规格,饵料投喂要根据河蟹的生活习性及水温、水质和天气情况综合考虑,总体要求要坚持吃足吃匀和精粗结合的原则,为确保河蟹快速生长,应投喂蛋白含量应在35%左右优质配合饲料,高温季节适当搭配小麦、玉米等植物性饲料,日投饲量以当天吃完为宜,高温过后可以增投新鲜的小杂鱼。
2.水质水位调节。池塘养殖对水质和水位的掌控尤为重要,池塘的水位应随着水温的上升和河蟹的生长而逐渐加深,放种时在50~60公分,高温季节在80~100公分,可每7~10天使用EM菌、芽孢杆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透明度保持在40公分左右。
3.科学防病。水灾过后,随即将面临的高温季节,更容易发生病害。池塘养殖应根据各塘口的实际情况采取水体消毒与内服药饵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有效地控制病害的发生,可在饲料中添加多维、免疫多糖和中草药等提高河蟹免疫力,并定期使用碘制剂等温和类消毒剂全池泼洒。

两年养成商品蟹技术


河蟹的一生只有14-15个月,在自然水温下,要长成商品蟹规格,需10一12个月,而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适合河蟹生 长的时间只有5一7个月。因此,在无人工增温措施的条件下需 两年分阶段养殖。

1.扣蟹培育蟹苗长成如5分硬币或扣子大小的幼蟹,即扣蟹。池塘的选择、准备、防逃设施的安装、水草移植等都同上所述,面积以2001-3 335m 为宜。大眼幼体的放养密度每 667m可放40万只左右,以后逐渐调整,至幼蟹第一期时,可每667m放4万只左右。因此,培育扣蟹放养时间为每年5-6 月份。

在扣蟹培育阶段,容易出现性早熟而抑制生长,饲养管理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用早繁幼苗。

(2)水温不要高于25度,最好保持水温在18~23度具体方法有:使用地下水、冷泉水或深水水库中下层水。夏季高温时要勤注水,最好每天上午10时下午3时向池中换水,使池水形成微流,并要在池塘边水草搭棚遮荫。

(3)饵料投喂。幼苗刚下塘时,主要投喂以蛋黄、鱼糜、蛋羹等人工调配的饵料,占人工投饵的60%,植物性饵料和瓜菜占40%,投喂要做到定点、定质、定量、定时。但最好幼苗下塘前增殖轮虫。看准轮虫.高峰期下塘,以提高幼苗的成活率。随着幼苗的长大,逐渐减少动物性饵料的比率,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直至完全投喂植物性饵料。投喂量也要不断减少,有意造成蟹苗的半饥半饱。变成n期幼蟹后,基本停喂,任其自然生长,以延长其生长期,控制个体规格和性腺发育。

(4)增大放养密度。幼蟹培育阶段,苗放得密则生长慢,放得稀则生长快。刚下塘时每667m40万只,随着个体的增大,逐渐调整到4万只。这样以密度控制其生长发育和性成熟。

(5)保证水质。水源要清洁、无污染,池水深度要保持在 1.5 m左右,透明度40 cm以上,pH值7.5-8.5,溶氧高于 4 mg/L.

(6)越冬管理。第一年培育的扣蟹要经过一个冬天才能继续放养。这里只介绍较实用的两种方法。

蟹笼越冬:适合寒冷地区。将蟹种捕出,装蟹笼,沉人大水面的冰下,此法要注意:蟹种人笼前要加强投喂,使蟹种能积累 足够的能量越过漫长寒冬;蟹种放养密度以平铺于笼中不相互挤 压为宜。蟹笼人水时间在10月底至11月初为宜,入笼后水温若 在10℃以上,要适当投饵,直至水温低于10℃。冰封后要经常 观察蟹种情况,必要时凿冰充氧,扫雪透光。

土池越冬:越冬池选择保水深能在1-1.2 m以上的池塘 清整、消毒。建立防逃设施后,蓄水至1 m以上,然后移植水草,面积占全池面积的1/3左右。

选择越冬蟹,要求个体整齐、无伤损体色淡绿或黄绿色。 越冬期间,注意控制水位,掌握水质。池水浓时,要及时换水, 换水量一般为池水的1/5。为防止冬季结冰,影响光照,在越冬 池北面用草帘搭建防风墙,高1.5 m左右。发现水面结冰,要及 时破冰或注水,晴暖天气,河蟹仍活动摄食,可适当投饵。每月每667m水面用20-25 kg生石灰化水泼洒,既防蟹病又改善水 质。春季气温回升时,要及时投喂。

2.成蟹养殖将扣蟹养成巧0g左右的商品蟹称为成蟹养殖。

成蟹养殖池的选择、准备、防逃设施的安置、水草的移植等同上所述,扣蟹的放养密度为每667 m2 6000只左右。在水温回升至5-6℃时即可放养,待水温至10℃以上时即可投喂。幼蟹应选择头胸甲背部呈淡绿色或黄绿色,规格为5-15g的个体。成蟹培育期的饲养管理一年养殖技术第二阶段的饲养管理.

斑点叉尾鮰鱼苗养成技术介绍



鱼苗经30~40天培育一般全长可达10厘米左右,此时需拉网分养,转入大规格鱼种培育阶段。分养前要拉网锻炼。其目的是增强幼鱼体质,提高在出池和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拉网使鱼受惊,增加运动量,使肌肉结实;同时,在密集环境中促使黏液分泌和排出粪便,在运输中避免因此而造成的水质污染;增加缺氧的耐受能力。

一般需拉网锻炼两次。第一次拉网,将池中鱼围困在网中后,提起网衣,使鱼在半离水状态下挤轧,经10~20秒钟后放回原池。隔天进行第二次拉网,将鱼移入网箱中,使鱼在网箱中密集,约经2小时左右,再将鱼放回原池中。在鱼密集的时间内,须使网箱在池中移动,并要在箱内不断划水,以免鱼种浮头。如果要进行长途运输,还需要进行第三次锻炼,方法和第二次相同,但密集的时间要比第二次更长,一般在网箱困一夜。出池锻炼要选择晴天进行,锻炼中如遇连续几天下雨,就必须重新进行第一次锻炼。锻炼时,拉网操作要细致,防止鱼体机械损伤,造成死亡。鱼种锻炼前要停食,锻炼后2小时左右就可以投喂。

经过两次或三次锻炼的鱼种,体质已经结实老练,次日即可出塘。出塘时将夏花鱼种进行筛选,筛选效率高,且鱼不宜受伤,常用鱼筛与鱼种规格的关系如下面所示;分规格后,下池培养大规格鱼种或运输到外地。至此,鱼苗(或称夏花)阶段的培育结束。按正常的生产程序,应及时转入大规格鱼种的培育;但在有的地区,特别在温度较高的南方,因下半年生长期长,鱼苗分养后就进入商品鱼养殖阶段。分塘时,鱼苗需用3%~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消毒。

鱼筛筛目与斑点叉尾鮰规格的关系:

1、9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5.8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1.8克/尾。

2、10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7.0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6.5克/尾。

3、11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11.1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9~1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5~6克/尾。

4、12朝鱼筛的筛目宽度为12.7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14~16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7~9克/尾。

5、3寸或4寸鱼筛的筛目宽度为15~18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30~4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10~20克/尾。

6、5寸鱼筛的筛目宽度为21.5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80~9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30~40克/尾。

7、6寸鱼筛的筛目宽度为24.3毫米;筛上鱼种规格为130~150克/尾;筛下鱼种规格为65~75克/尾。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98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