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降低土池养殖黄鳝的成本

<YZ023.CoMbr>土池养殖黄鳝具有投资小、管理易、效益高的特点,所以深受广大养殖户的推崇。如何更好地提高收益、降低养殖成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降低苗种成本:每年6月份左右使用鳝笼收捕,规格一般为25克/尾左右的鳝苗,价格适中;每平方米放养140—160尾,注意规格一定要一致,切忌大小混养。

2、降低投喂成本:收捕螺蛳、河蚌,养殖蚯蚓、蝇蛆等适宜鳝苗种的动物性饵料,并配合瓜果皮等植物性饲料进行投喂。

3、降低管理成本:

(1)放养前15天左右进行消毒,使用0.2千克/平米生石灰全池泼洒消毒;(2)苗种放养时要使用5%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左右;(3)防逃:土池池底和池壁使用一层无结节的经编网布,之后覆盖粘土并夯实。所铺设的网布网口最好超过60厘米,并向池内倾斜,每隔一定距离使用水泥桩固定网布。

4、防病:常见有腐皮病、烂尾病等,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即可。



相关推荐

成品黄鳝土池和流水无土池的建造



1、土池的建造

土池应建在土质坚硬的地方。建造土池时,应根据挖方与填方大体相当的原则,以节约投资。建造时,从地面向下挖30~40厘米深,挖出的土在四周做埂。埂的高度为40~60厘米,宽60~80厘米。池埂一定要分层充分夯实,池底也要夯实。有条件的养殖户,最好在池底先铺一层油毡,再在池底及池壁四周铺一层塑料薄膜。在池底薄膜上堆放20~30厘米厚的淤泥层或有机质土层。

鳝池建成后,池埂上可种植一些瓜、豆类藤本经济作物,并在池的四周搭设棚架,让这些瓜、豆类的茎蔓在棚架上,在夏天便起到遮挡阳光、降低水温的作用,有利于黄鳝的生长。池内可种植一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莲等,供黄鳝隐藏休息之用。池底色可放一些乱砖、石块等物,让黄鳝安居其中。

2、流水无土养殖池的建造

在有常年流水的地方,采用微流水养殖,可获得更高的效益。流水无土池是用水泥砖砌成的,每个池2~3平方米,池壁高40厘米左右,在池的相对位置分别设直径3~4厘米的进水孔1个和排水孔2个。进水孔与池水水面等高,出水孔一个与池底等高,另一个高出池底4~5厘米,进出水孔均用金属网纱罩住,以防黄鳝逃走。


养猪成本的降低和疾病的影响


养猪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猪场对疾病的管理能力。在养猪过程中,无论是小型饲养或现代化大型饲养模式,控制各种疾病始终都是最具挑战性的任务。

一.生殖疾病对养猪成本的影响

繁殖是猪场管理中最关健的环节之一。繁殖效率主要取决于受精率、同窝仔猪数和空怀天数。而这些都受母猪管理、营养、遗传、疾病、生育结构和公猪生育力、精子质量、环境卫生以及饲养管理策略、应激、季节等因素的影响,受精率介于70-90%之间,每窝仔数为11至13个,其存活率在92%以上。母猪管理方案如子宫预处理、公猪采精和受精前后的处理、母猪的适当体型(体重和背脂肪)及怀孕妊娠,哺rǔ各期的营养方案都对母猪的繁育能力有显著的影响。

影响繁殖效率的重要原因是与生殖有关的各种疾病。为了确定造成繁殖效率低下的原因,猪场管理者须熟悉和了解影响繁殖性能的各种疾病。常见的疾病有钩端螺旋体、Ersipelas、细小病毒、伪狂犬病毒和PRRS。治疗繁殖疾病,不仅要鉴定和处理病原,还要查出造成感染的可能途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金霉素(泌rǔ期用量为600ppm,妊娠期用量为1200ppm),或在产仔后肌肉注射前列腺素F2a以阻止残留胎膜引起的感染,以及使用种种相应的疫苗。

由于猪的繁殖能力的提高,每窝产仔数会增加,使所需母猪数减少和母猪饲养的固定成本减少。但是,由于每窝仔猪数增加,可能造成空间不够和由此引起的生长速度减慢、需要额外的劳动力及出栏重可能会下降(通常会降低利润)。

二、呼吸系统疾病会降低生产和产肉量10-50%,影响程度依养猪生产系统、病原和给药方案的不同而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原包括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菌和PRRS病毒。它们会引起肺叶破裂融合、胸膜炎和脓肿。生产管理方式(如全进全出)、早期隔离断奶、通风状况和存栏密度等都会影响疾病在不同猪群间或同群猪内传播。

注射疫苗可防止或延迟呼吸系统疾病的出现,接种支原体疫苗和胸膜炎放线菌疫苗对提高猪群的整体表现效果明显。在一个接种原体疫苗的试验中,接种疫苗的猪比未接种的猪改善生产效率可达31.1%,所生产的猪肉更能满足市场需要。

抗生素如四环素、泰乐菌素和tilmicosin通常用于治疗出现临床症状的猪。通过注射性或通过饲料或水喂给动物。试验曾用金霉素(15mg/kg体重)混于饲料中饲喂给猪以控制支原体病,结果22周出栏时,经过治疗的猪(105kg)比未经治疗的猪(82kg)重23kg,即使算上所花的药费,生产者仍可获得1:8.5的投入产出比。

三、消化道疾病对养猪成本的影响

消化道疾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的带有病原菌的猪身上,这类疾病能影响不同年龄的猪群。刚断奶的仔猪会受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感染。10-14天的小猪也会感染球中病。进入生长阶段的中猪可能会受劳森氏菌、多毛短螺旋菌等病原菌感染而发生痢疾。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预防这些疾病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能量水平、原生物和饲料酸性会影响断奶仔猪的腹泻病,饲料中含有适量的纤维素也可降低痢疾的发生。饲料颗粒大小会影响肠道溃疡的发生率。

口服或注射疫苗如(劳森氏菌,多年短螺旋菌)可防止多种消化道疾病。抗生素如金霉素、新霉素、阿莫西林、泰乐菌素,杆菌肽和安普霉素可控制这些疾病。许多试验表明,金霉素以20mg/kg体重的比例添加了饲料时对控制猪回肠炎十分有效。

遗传因素也会影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譬如研究人员已经从一种可以抵抗大肠杆菌痢疾的猪基因库中分离出抗大肠杆菌痢疾的基因,这一发现有利于通过遗传方式控制胃肠道疾病的发生。

四、环境温度变化对养猪成本的影响

动物在当环境温度发生很大改变和因病原菌的侵入而需要启动免疫系统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营养。也就是说,为了使能量和营养主要用于生长代谢,从而为养猪者创造更多的利润,应该尽量减少维持代谢所需的能量和营养。从管理猪猪的角度来看,确保猪舍平衡及适当的环境温度,可以使猪只的健康状况良好,从而降低猪场的成本和管理费用。

猪只的健康状况除了外部环境之外,其内部因素-自身的免疫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猪只的免疫能力与营养的关系十分密切,营养首先用于免疫、用于保命,然后才会生长。

提高猪群健康而为养猪业所带来的好处包括:促进生长、降低死亡率、减少药费、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出栏重。任何猪场的运作都是为了创造利润。只有在了解养猪的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出生产目标下,并对改善猪群健康做出明智的投入,创造更多利润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养猪如何降低饲养成本


在养猪生产的直接成本中,饲料占70%左右,所以养猪要想有钱赚,就应该尽量降低饲养成本,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多阶段饲养。猪体组织的生长过程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所以对各种营养成分的需要量也是在各个阶段渐次发生的。为此可把猪的整个饲养划分若干阶段,把价格较大的蛋白质类饲料浓缩预混料和基础料的比例每10天调整1次,即将预混料的比例从20%每10天降1个百分点,基础料每10天增加1个百分点。与三阶段饲养法(20-35公斤、35-60公斤、6090公斤)相比,日增重提高可5.5%,料耗降低2.8%,每头增经济收入23.17元。

2、生饲干喂。由于饲料中的许多营养素特别是维生素在高温下易被破坏失活,所以应以生喂为好(豆类饲料除外)。有的营养物会在水中流失和发生某些化学变化,因此应大力推广生饲干喂技术。猪采食干料时能增加咀嚼次数、促使唾液大量分泌,使唾液中的消化酶更能充分地发挥作用。提高饲料利用率。

3、限制饲喂。限制饲喂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和胴体瘦肉率。一般猪体重在60公斤以前不要限饲。因为猪早中期生长发育的强度大,对饲料营养需要量大,机体对饲料的转化率也很理想,如果限饲则影响到日增重。60公斤以后,猪的消化器官发育已达到完善程度,采食量大。进行限饲可以达到节约饲料、降低脂肪沉积和提高瘦肉率的目的。限饲的标准一般为充足采食量的80%-85%。

4、适时出栏。猪的生长发育是按骨肉脂的顺序规律进行的,猪的饲养期越长或体重越大,脂肪沉积越多,猪皮就越厚,就会降低瘦肉率。另外猪体沉积脂肪所消耗的能量是蛋白质的9倍,所以饲养大猪将会付出巨大的饲料代价。杂交瘦肉猪出栏体重一般在90-95公斤。

关于猪饲料的搭配,下面有几个配方,可以参考一下:

60-120斤育肥猪饲料配方:

1、玉米面60斤,豆饼20斤,细糠18斤,食盐5两,骨粉1斤,贝粉1斤,预混料5两。

2、玉米面55斤,豆饼18斤,麦麸15斤,米糠10斤,骨粉1斤,贝粉1斤,食盐5斤,预混料5两。

3、玉米面50斤,秸秆粉30斤,豆饼10斤,炒黄豆粉8斤,骨粉1斤,贝粉1斤,食5盐两,预混料5两。

4、玉米面50斤,炒黄豆粉15斤,秸秆粉33斤,骨粉1斤,贝粉1斤,食盐5两,速发剂5两。

5、玉米面40斤,麸皮15斤,炒黄豆粉15斤,秸秆粉15斤,骨粉1斤,贝粉1斤,食盐5两,预混料5两。

6、玉米面60斤,米糠20斤,豆饼17斤,鱼粉3斤,预混料5两。

能降低养猪成本的一些小技巧


关于养猪和成本,这两个问题是养殖户最为关注的。养猪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制造成本、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不同养猪形式有着不同的成本构成。对于降低成本,也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析:能降低养猪成本的一些小技巧。

饲料成本
养猪业已逐渐进入微利和靠价值竞争、成本控制的时代。在养猪过程中,饲料一般占到总养殖成本的70%左右,是养猪的重要成本部分。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养殖成本,就所以然的认为要把成本最高的部分节省掉,要在饲料这个环节上严格控制。那么应该如何控制饲料的成本?
饲料的选择与投喂
饲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它关乎生猪出栏的速度和体型。猪粪便中颗粒(玉米、豆粕)残留过多,全程料肉比居高不下,猪场又怎么盈利呢?便宜的饲料不代表就省钱。所以应该选择合适的饲料,并且精细投喂最省料。因为在猪的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的摄取在各个阶段也是循序渐进式的,这就涉及到猪场饲料各阶段营养配比问题。饲料精细化投喂,达到最大程度节约成本。
饲喂须知
各个阶段生猪对营养的需求不同。很多猪场在保育阶段过早地使用育肥料,表面看成本会降低,但营养无法满足仔猪的生长需求,出现长肥肉而不长瘦肉的代偿性生长,导致饲养后期的料肉比偏高,导致饲料的浪费。
有的猪场在育肥猪出栏前才挑选体形较好的母猪作为后备母猪,有些猪场在母猪配种后才将育肥料更换为母猪料,这样往往会造成所留后备母猪迟迟不发情,只能当成肥猪淘汰,白白地浪费人工和饲料。
有的猪场公猪头数较少便给公猪饲喂母猪料。会导致公猪过肥,出现性欲差的情况;另一方面,母猪料缺乏公猪生成精液及提高精子活力所需要的足量营养元素等。因此还会造成猪场产仔数降低及弱仔数增加,影响猪场的综合生产成绩。

不少猪场存在严重的饲料浪费情况,浪费量一般能占到饲料总用量的8%~10%,严重时可达到20%。减少饲料浪费是降低生产成本。所以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当地饲料资源,充分利用青草、甘薯、胡萝卜、麸皮、玉米等廉价原料配制饲料,可大幅度降低饲料成本。

一、饲料搭配
饲料搭配可是有讲究的。在喂猪时并不是把饲料直接添加在料槽里,让猪吃下去这么简单。要讲究饲料的转化率和吸收率,只有猪把饲料真正的转化成了肉,这才算是真正的把饲料利用到位了。其实有很多养殖户不依据自己猪场的实际情况,在搭配饲料时直接照着别的猪场配方。这种方法虽然是简单,可是却害了自己的猪。就像怀孕母猪不能用育肥猪的饲料是一个道理。
二、饲料的再次加工
这里说的再次加工,指的是在喂猪时不要为了省事就简单的把饲料倒在料槽里,搅拌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如果猪吃了搅拌不均匀的饲料,每头猪所获得的营养肯定不同,可想而知猪的身体状况也不会一样。尤其是在猪群生病往饲料中添加药物更要注意搅拌,只有搅拌均匀才能确保每头发病猪都能吃到投放的药物,起到治疗的作用。
三、饲料的防霉抗霉
在购买饲料时也要注意买的饲料是否有霉变发生,一般新玉米霉菌毒素比较多,在喂猪时可以在饲料里面添加脱霉剂。在夏季养殖保存饲料时要讲究防潮防湿,保持仓库干燥,同时要不定期对饲料进行翻晒检查。
以上几点都是在养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细节性问题,只要稍加注意养殖效益就会倍增。

降低养鱼饲料成本的技术措施


一.选放优良鱼种
鱼种是养鱼的首要物质基础,是获取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之一。鱼种质量的优劣是决定生长速度并影响饲料系数的关键因素。品质优良的鱼种具有对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高,饲料系数低和生长速度快等优点。因此,一定要选择遗传性状优良,体质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鱼种进行放养。
二、采取混养模式
在养殖模式上,在突出主养鱼的基础上,适当混养部分其它鱼类,但应注意同品种鱼类的放养规格应一致。在同一池塘内放养的鱼种在食性上应无冲突,以免造成饲料利用率的下降。对于水质较肥的池塘,鲢、鳙鱼放养的比例应占60%,草、鳊、鲤、鲫等占40%;水质较瘦的池塘,草、鳊鱼的放养比例应占60%,鲢、鳙、鲫等占40%。鳊鱼可以摄食草鱼留下的草屑,也可以摄食池塘中藻类;草鱼摄食量较大,排泄物较多,可以培养池塘浮游生物的繁殖生长,而鲢、鳙鱼吃掉水中浮游生物后,降低了水中的肥度,有利于草鱼的生长,而鲫鱼则可以寻找塘底的食屑,翻动塘底,减少病害的发生。因此,按鱼类食性搭配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做到资源共享,物尽其用,提高饲料利用率,降低饲料投入成本。
三、合理把握放养量
在鱼种放养时,要注意放养量的准确。若放养量过,容易造成生长速度减慢,引发鱼类疾病,甚至会造成缺氧泛塘,从而影响养殖产量,降低饲料的利用率;若放养数量不足,则造成投饵量偏大,饲料系数上升,加重饲料成本负担。相关生产数据表明,选择科学合理的放养量,可最大限度地降低投喂成本,增加养殖产量,提高养殖效益。
四、坚持科学投喂
1.投喂配合饲料。配合饲料是根据鱼类的营养需求配制而成的,它集多种原料营养之特点,互相配合,合理利用,其主要优点有:一是消化吸收好,饲料利用率高;二是诱食性、适口性、稳定性好,可增强鱼的摄食量,促进其速度生长;三是污染程度小,可减少鱼的发病率。
2.科学掌握投喂方法。在饲料投喂中,通常采用鱼上浮集中摄食的投喂方法,这样做既可便于池鱼集中就餐,减少饲料浪费,也便于观察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投喂必须坚持四定原则,即定点、()定时、定质、定量。
3.合理掌握投喂量。合理确定饲料投喂量,是投喂技术的关键和核心,是降低饲料成本的重要因素。一般鱼种阶段的日投喂量为吃食鱼体重的4%6%,成鱼阶段为1.5%3%。通常饲料投喂停止10分钟后鱼群还在食场内游动,说明饲料投喂不足,应增加投喂量;若饲料没投喂完就看不见鱼摄食,说明饲料投喂过量,应及时关掉投饵机,停止投喂。具体的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温度和鱼的摄食隋况灵活掌控。
五、调控好水质
1.合理施肥.保持池水肥度。池水的肥廋既影响着鱼的生长,又影响着水质的变化。在养殖过程中,应通过合理施(追)肥培育水质,使浮游生物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保持池水中有一定的营养物质,辅助鱼类生长。通常56月份以施有机肥为主,每710天投施1次;79月份以施生物肥为主,每1015天投施1次。
2.定期加换水。每710天添加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每203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30%,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
3.使用生石灰。通常每1015天使用1次生石灰,用量为10千克/亩左右,方法是化水全池泼洒。使用生石灰,不仅能调节酸碱度,抑制病菌滋生,降低发病率,而且还增加了池水中钙离子的含量,可促进鱼类生长。
4.使用生物制剂。一般2030天使用1次微生物制剂,用量为1.52千克/亩。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可分解水中和水底的有害物质,可改善养殖环境。
5.适时增氧。江苏省金湖县在渔业科技入户惠民工程项目实施中,指导渔民在增氧设备上安装溶氧控制器,根据需要设定池水溶氧的上、下限,保持池水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实现增氧设备的自动开停机,大大提高了增氧效果,为鱼类营造了舒适快乐的生长环境。
六、加强鱼病预防
应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以达到不生病或少生病,不用药或少用药的目的。防病使用的主要药物有生石灰、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定期投喂用中草药制成的药饵,可增强抵抗力,减少鱼病的发生。
211600江苏省金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健康路7号)毛国庆唐玉华

怎样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的饲养管理


仔猪腹泻是目前仔猪生产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消化器官发育不完善、饲料营养搭配不合理、高温应激反应、大肠杆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等。仔猪腹泻已成为仔猪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即使是耐过的仔猪,也会发育不良,影响仔猪日后生产性能的正常发挥,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养殖生产中断奶是重要的一关,要过好断奶关必须加强断奶后第1周的饲养管理。该病的治疗效果不稳定,必须以预防为主,现将降低断奶仔猪腹泻的具体措施介绍如下。

1适时断奶

一般认为断奶越早越好,但在实际生产中,断奶越早仔猪往往越容易发生腹泻,4~5周龄是消化器官发育相对较快的一个时期,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和技术经验,仔猪在35日龄断奶较好,避免提前断奶,以免对仔猪生长发育不利。

2早期补料

仔猪从7日龄开始抓紧早期补料,尽可能早开食,既有利于仔猪增重,也可促进其消化器官发育、增强消化机能、减轻断奶后饲料中某些成分对仔猪消化道的刺激。早期补料要抓好两个关键:一是饲料的适口性;二是饲料营养全面且易消化。

3合理配制断奶仔猪饲料

3.1适当控制蛋白质水平

饲粮蛋白质水平及组成与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密切相关。仔猪断奶后腹泻的发生率随仔猪饲粮中蛋白质含量的提高而增高。但是单纯降低仔猪饲粮中的蛋白质水平势必影响增重。采取提高赖氨酸水平、降低粗蛋白质含量的做法,既可减轻仔猪的消化负担,有利于增重,又可预防和减轻仔猪腹泻。

3.2合理使用添加剂

仔猪消化机能不健全,其实质是缺少有机酸和消化酶。可以在仔猪饲料中适量添加有机酸化剂、复合酶制剂、益生素、锌以及抗生素等,以提高仔猪消化能力,减少疾病发生。

3.2.1添加有机酸仔猪胃底腺不发达,无法产生足够的胃酸。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靠母rǔ中rǔ糖发酵产生的rǔ酸维持。断奶后的仔猪胃酸分泌量很少,胃内的pH值达到5或5以上。因此,饲料中添加酸化剂可使胃内环境保持一定的酸度,既可以激活消化酶,有利于rǔ酸杆菌等有益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又可以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繁殖。

3.2.2添加酶制剂在仔猪饲料中适当添加消化酶,可以弥补仔猪断奶后体内消化酶的分泌不足及其活性降低,既能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防止消化不良性腹泻,又能维持仔猪胃肠环境平衡,促进仔猪生长。

3.2.3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作用机理是在肠道内繁殖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所以,在仔猪断奶后,饲料中适当添加益生素,既能增强仔猪抗病能力,减少腹泻,又能促进断奶仔猪的生长发育。目前益生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rǔ酸杆菌属如嗜rǔ酸杆菌,链球菌属如粪链球菌,芽孢杆菌属如枯草杆菌。

3.2.4添加高锌在断奶仔猪饲料中添加高锌可以提高仔猪采食量和饲料报酬,并能有效防止其腹泻发生。添加量以每千克饲料3000mg为宜,饲喂高锌料时间不宜过长,以2周为宜。

3.2.5添加抗生素在仔猪开食料及补充料中添加抗生素,一方面可以降低仔猪肠壁厚度,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仔猪的生长;另一方面,还可以抑制仔猪肠道内微生物产生毒素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减少毒物和有害的代谢产物对肠壁细胞的刺激,从而减轻肠道损伤,防止腹泻发生。

4搞好仔猪断奶前后的饲养管理

4.1合理饲喂

仔猪断奶后的一段时间仍应饲喂断奶前的饲料,不要突然改变饲料,以免仔猪肠胃不适,诱发其他疾病。另外,此时仔猪消化能力差、胃容积较小,断奶后3~5d最好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每天喂8成饱,5d以后再逐渐过渡到自由采食。

4.2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仔猪刚断奶时对低温非常敏感。一般仔猪体重越小,断奶要求的环境温度越高。在提高舍温的同时,也要保持温度的稳定。断奶仔猪对温度的要求是:体重为3.6~5.5kg时,舍温为28℃;体重为5.5~7.7kg时,舍温为27℃;体重为7.7~12.3kg时,舍温为25℃;体重为12.3~18.2kg时,舍温为21℃。同时,湿度不能过大,否则不利于保温,反倒利于病原微生物的孳生,仔猪舍内最适宜的湿度为65%~75%。

4.3改善饲养环境

搞好猪舍环境卫生,猪舍内外要经常清扫,保持干燥,注意通风换气。做好免疫、消毒工作,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保持猪舍环境相对安静,减少应激。对患病猪要进行隔离治疗,病死猪要做到无害化处理,并对猪舍周围环境及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5小结

综上所述,由于断奶仔猪的生理性因素、病原性因素、饲料营养因素、应激因素和环境因素等诸多因素都会导致断奶仔猪的腹泻,所以在防制时不能单纯考虑问题,必须采取标本兼治的综合措施才能取得满意效果。虽然导致仔猪腹泻的因素很多,但最终都与饲养管理不当有关。因此在防制断奶仔猪腹泻的诸多措施中,全面提高并规范断奶仔猪的日常饲养管理规程才是最重要的。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加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疾病防制工作,提供更科学、合理、完善的营养,才能有效地降低仔猪早期断奶后腹泻的发生,使仔猪顺利度过断奶关,给养猪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降低蛋鸡饲料成本的13种方法


蛋鸡饲料成本通常占总支出的60%~70%,而饲料浪费量约占全部饲料消耗量的3%~8%甚至多达10%以上。节约饲料能明显提高蛋鸡生产的经济效益。下列技巧可供选用。

1.选用良种鸡。选用体重小、饲料利用率高的品种;同一品种以中等体重为宜。产蛋量相同、体重大的比体重小的鸡耗料多。

2.断喙。在雏鸡6~9日龄时断喙,不仅可防止啄癖,而且在生长期每只鸡每天可节省饲料3.5克,产蛋期节省饲料5.5克;平均每枚蛋节省饲料12克。

3.实行笼养。笼养因环境稳定、活动量小、饲料密度大,减少了散热量,鸡吃料相应减少。据测算,笼养比散养节省饲料20%~30%。

4.实行保护喂养。最适宜鸡产蛋的舍温为13~21℃。冬季如舍温低于8℃,每100只鸡每天要多吃饲料1.5千克,而且产蛋率下降;夏季鸡采食量减少,但产蛋率也下降。因此,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冬季则要保暖升温。据试验,冬季适当提高鸡舍温度,每只鸡每天可以节省3.1克粗蛋白质的多余消耗。

5.把好饲料关。不喂发霉变质饲料,保证饲料营养全面。饲料中营养不全面是最大的浪费。饲料粉碎不宜过细,否则不易采食且料尘飞扬而浪费。

6.按季节配料。鸡群在冬季消耗热量多,应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占饲料总量的65%~70%);夏季适当减少能量饲料的比例。

7.使用替代科。蛋白质饲料尤其是鱼粉的价格较高,利用廉价的昆虫、蚯蚓、小鱼虾、肉类加工副产品、鱼下脚料、粉渣、糖渣、豆腐渣、酒糟等,经加工调制后替代部分蛋白质饲料喂鸡,可大大降低饲料成本。

8.使用饲料添加剂。可提高蛋白质饲料的利用率,有利于降低饲料成本。据报道,在饲料中添加0.1%的蛋氨酸,可使饲料蛋白质的利用率提高2%~3%;添加赖氨酸,可减少饲料粗蛋白质用量的3%~4%;添加维生素B12和喹乙醇等添加剂,也能提高饲料粗蛋白质的利用率。在每吨鸡饲料中添加50克维生素C,可使产蛋率提高10%以上,节省饲料15%以上。

9.添喂砂砾。每周补喂一次砂砾,有助于蛋鸡肌胃中饲料研磨,使饲料消化率提高3%~8%。

10.改进料槽结构。料槽应该是底尖、肚大、口小。它容料多,鸡不容易把饲料啄出来。料槽高度以鸡能自由采食为准则。料槽添料量不宜过满,宜为1/3槽高,否则易抛撒造成浪费;饲料添加到料槽的2/3时,饲料浪费12%;添加到1/2时,浪费5%,添加到1/3时浪费2%。

11.保证充足的饮水。鸡每产1枚蛋需消耗340毫升水;若产蛋期缺水,可使产蛋量下降30%。

12.及时淘汰公鸡。公鸡要比母鸡多吃20%~25%的饲料。对多余的公鸡应及时淘汰;饲养种鸡保持公、母比例为1∶15,商品蛋鸡保持1∶20。

13.淘汰低产母鸡。鸡群中常有10%~30%的低产鸡,把低产鸡淘汰掉,鸡群产蛋量不会显著减少,却可以大大节省饲料。

降低网箱养殖黄鳝越冬死亡率的五个措施



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

越冬前强化培育

黄鳝体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越冬成活率。因此,必须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主要措施是: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一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一次;秋天水温逐渐降低,上午和晚上吃食减少时,可以把投喂时间逐步集中到水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每次投喂饲料数量要足。

培植大量的水草

冬季网箱中的水草都枯萎,但黄鳝仍需要栖息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黄鳝就无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死亡。预防方法是:越冬前应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

保持良好的水质

冬眠期间,黄鳝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如水质不良,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黄鳝死亡。因此,越冬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方法是: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

放养密度不能过高

密度过高,黄鳝拥挤互相干扰,同时耗氧量大,影响越冬成活率。在水草丰厚、水质良好的池塘中放置的网箱,黄鳝越冬密度一般不超过每平方米10千克。

防止水面结冰

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严寒的冬季,网箱中水面枯萎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鳝死亡。防止方法是:正确选择养殖用的水草,如水花生、油草,而不宜用水葫芦。寒冷天气,在网箱水草上要加盖一层干稻草,以防冰冻和缓冲昼夜水温变化。

牙鲆室外土池养殖


有关陆上室外土池养殖牙鲆,目前仍处在探索阶段。1990~1997年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曾在30亩的养虾池中放养2.50厘米牙鲆苗种800尾与对虾混养,到当年10月18日出池,仅捕起28尾,存活率2.5%,平均全长17.6厘米。
1991年6月22日放养平均全长3.7厘米苗种1679尾,放养面积30.2亩,养到11月18日计138天,捕起42尾,平均全长20.94厘米,存活率仅2.5%。
河北省乐亭县北港养虾场,曾于1997年4月5日将室内水泥池养殖牙鲆越冬后平均全长20.5厘米、6683尾牙鲆放养到室外2亩土池,水深1.6米(泥沙底),池底铺一大网片,每天投饵(杂鱼)2次,每2~3天换水1/3,饲养2个月,生长良好,于同年6月5日捕起,存活6254尾,存活率94%。
1996年山东省牟平县在400亩的虾池中放养10厘米左右牙鲆苗种20万尾,到10月16日,平均全长达31.6厘米,体重364克。
此外,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有关室外土池养殖牙鲆的报道。
室外土池养殖牙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成活率比较低,出池起捕困难。摄饵状况和投饵量难以掌握。用大规格苗种放养效果较好些,今后尚需进一步探索。
由于牙鲆的生态、生活习性,营底栖生活,很少游动等。所以就目前的养殖技术而言,牙鲆最适合室内工厂化养殖。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297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