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日常饲养管理调节方法

导语:蛋鸡养殖目的是多产蛋,饲养蛋鸡跟肉鸡的方法是不一样的,有经验的养殖户会根据蛋鸡的生长情况进行日常饲养管理的微调整,以求进一步平衡营养,让蛋鸡更快的成长。下面小编为您介绍蛋鸡日常饲养的几种调节方法:

1、增加光照时间

入秋后自然日光照时间逐渐缩短,蛋鸡产蛋期间应适度补充光照。补充光照时,地面光照强度以3勒克斯为宜。每天开灯2次,第一次凌晨4~5时开灯至天亮,第二次天黑时开灯至20~21时,阴天白天也要开灯。

2、调整鸡群

淘汰产蛋少的鸡、停产鸡、弱鸡、僵鸡、有严重恶癖的鸡、产蛋高峰期短的鸡、过肥或过瘦的鸡和无治疗价值的病鸡。

3、强制换羽

强制换羽可促使蛋鸡同步换羽,同时开产。人工强制换羽可采取在蛋鸡的日粮中加入2.5%氧化锌或4%硫酸锌的方法。喂高锌日粮期间不停水,光照可降至每天6~8小时。

4、适时驱虫

秋季是蛋鸡驱虫的最佳时期,可选用盐酸左旋咪唑和驱蛔灵进行驱虫。

5、增加饲料营养

经过漫长的产蛋期和炎热的夏季,老蛋鸡已经很疲劳,入秋后应多喂些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在饲料中加入多种维生素,促使蛋鸡尽早恢复产蛋。春天饲养的新蛋鸡也必须供给营养比较丰富的饲料,以提高产蛋量。

为了确保养殖目标的实现,和美华推出了料蛋比低、高峰时间长的产蛋期预混料。此阶段预混料氨基酸水平高,产蛋高峰时间长;高能量配方设计,料蛋比低;添加酶制剂和益生素,肠道好,促进吸收。四季配方:根据不同季节温度变化采食量有所差异,蛋鸡的营养需要量也有差异,推荐配方也不一样。

结语:除了上述几种调整方法,维持蛋鸡环境条件相对稳定、注意观察鸡群、尽可能掌握鸡群的采食量与饮水量、调节通风量、设置处理料槽和水槽等是蛋鸡养殖的一些要点,都要引起重视,好了,本文小编就为您介绍到这了,感谢您的支持。

相关知识

怎样进行蛋鸡养殖的日常管理?蛋鸡日常管理技术介绍


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除了日常的喂食之外,养殖户还需要对蛋鸡进行日常的管理工作。做好日常管理是提高蛋鸡产蛋率、预防疾病的有效途径之一。那么,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应该怎样做好蛋鸡的日常管理工作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蛋鸡养殖日常管理技术

1、经常观察鸡群

观察鸡群的目的在于掌握鸡群的健康与食欲状况,检出病、死、淘汰鸡,检查饲养条件是否合适。观察鸡群最好在清晨或夜间进行。夜间鸡群平静,有利于检出呼吸器官疾病,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鸡的粪便可以反映鸡的健康状况,要认真观察,然后对症处理,如巧克力色粪便,则是盲肠消化后的正常排泄物,绿色下痢可能是消化不良、中毒或鸡新城疫引起,红色或白色可能是蛔虫或绦虫病引起。

2、及时淘汰病鸡与停产鸡

通过经常观察,及时淘汰病鸡与停产鸡,既可以减少浪费饲料,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及时发现与防治鸡病。淘汰停产母鸡,可参考下列情况:

①淘汰7月龄仍未开产鸡,这些母鸡一般表现是耻骨未开张,喙、胫黄色没褪,全身羽毛完整有光泽,腹部有硬快脂肪;

②淘汰开产后换羽早的母鸡。

3、防止应激,保持环境稳定

良好而稳定的环境条件,对正在产蛋的母鸡十分重要。特别是现代优良品种,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能引起应激反应,如抓鸡、注射、断喙、换料、停水、光照改变、灯影晃动、新奇颜色、飞鸟窜人等,都可能引起鸡群惊乱而发生应激反应。

产蛋母鸡应激反应表现各不相同,突出的表现是产蛋量下降、产软蛋、精神紧张、不吃食、乱撞引起内脏出血而死亡,这些表现常需要数天才能恢复正常。防止应激反应除采取针对性措施外,应制定鸡舍管理程序,包括光照、供水、供料、清洁卫生、集蛋等,并严格实施。鸡舍应固定饲养员,操作时动作要轻要稳,尽量减少进出鸡舍次数,保持鸡舍环境安静。要注意鸡舍外部的环境变化,减少突然发生的事故。调整词料要应逐步过渡,切忌突然改变。

以上就是关于蛋鸡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技术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做好蛋鸡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蛋鸡养殖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涉及观察鸡群、及时淘汰病鸡以及听残疾、防止应激,保持环境的稳定三种。做好蛋鸡养殖工作对于今后蛋鸡的高效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养殖户们需要看到这一点,并且在蛋鸡的养殖过程中做好、加强蛋鸡的饲养管理工作。

散养鸡日常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导语:散养鸡不用像笼养鸡那样精细照顾,因为很多时候是散养在外的,但养殖户对散养鸡也不能怠慢,该注意的地方还是需要注意的,下面,小编燕鼠为您介绍散养鸡饲养需要掌握的重点,希望养鸡户能引起重视,以防造成损失。

一、场地的选择

建造一个鸡场,首先要考虑选址问题,而选址,又必须根据鸡场的饲养规模和饲养性质(饲养商品肉鸡、商品蛋鸡还是种鸡等)而定,场地选择是否得当,关系到卫生防疫、鸡只的生长以及饲养人员的工作效率,关系到养鸡的成败和效益。

场地选择要考虑综合性因素,如面积、地势、土壤、朝向、交通、水源、电源、防疫条件、自然灾害及经济环境等,一般场地选择要遵循如下几项原则。

(1)有利于防疫。

(2)场地宜在高朗、干爽、排水良好的地方。

(3)场地内要有遮荫。

(4)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

(5)场地范围内要圈得住。

二、鸡舍建设与设备

(一)为防止黄鼠狼、狐狸以及狗等兽害,和风雨雪危害必须建鸡舍。生态放养鸡的固定鸡舍建设:

养鸡场的布局,首先应该考虑人的工作和生活场所的环境保护,使其尽量不受饲料粉尘、粪便气味和其他废弃物的污染。其次需要注意生产鸡群的防疫卫生,尽量杜绝污染源对生产鸡群环境污染的可能性。鸡群的防疫环境对综合性鸡场尤应注意。各个鸡群之间还应分成小区并有一定隔离设施,并保持好的通风效果。

1、一般鸡场可划分为5个区,即职工生活区、行政管理区、辅助生产区、鸡群饲养区(生产区)、病鸡和粪便污水处理区。

2、养鸡场各区的划分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地形地势、交通道路等的具体情况进行布置,并按地势的高低和主导风向进行规划,以利于鸡场的防疫。

3、生产区与生活区必须严格分开,饲料贮存库和育雏舍应建在鸡场的上风头。病鸡剖检室、病死鸡焚尸炉和粪便处理场,都要放在鸡场的下风头,并用专门的车辆、专用的道路运到围墙外,在处理场(地)内发酵处理。

4、蛋盘、蛋箱消毒池应与生产区围墙建在同一平行线上。回场蛋盘车辆停在围墙外将蛋盘、蛋箱直接送入贮有0.39/5~O.59/5过氧乙酸溶液或2%火碱水消毒池内,浸46小时,然后再取出洗净、备用。

5、鸡场大门、生产区入El要建宽于门口、长于汽车轮一周半的消毒池,车间入El建宽于门口、长1.5米的消毒池。生产区门VI还必须建更衣室和淋浴室(要设强制淋浴装置)。

6、有条件的鸡场要自建深水井或水塔,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鸡舍。

7、要建立贮料库,用饲料车将饲料直接送人库内。

(二)养鸡设备与用具

1.鸡笼是笼养鸡舍的主要设备。有雏鸡笼,育成鸡笼,蛋鸡笼。

2.供料设备包括供料机械和食槽。有链式喂料机,)塞盘式喂料机,食槽。

3.饮水设备。有槽式饮水器,塔形真空饮水器,乳头式饮水器

三、放养鸡的饲养管理

必须选择合适的育雏季节,以利于生态鸡的放牧饲养。最好在3-5月育雏,此期育雏成活率高。到中鸡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可得到充分的运动与锻炼,因而体质强健,对以后天然放牧采食、预防天敌非常有利。春雏性成熟早,产蛋持续时间长,尤其早春孵化的雏鸡更好。

饲喂生态鸡的饲料必须是有机饲料。因此,在种植生态鸡饲料原料时,必须符合有机食品的要求,人工补饲的动物性饲料也必须按生产有机食品的标准执行。在人工饲料生产过程中严禁添加化学药品,以保证生态鸡的品质。天然饲料的质量取决于自然环境,主要有天然饲草、成熟的子实和各种天然昆虫等。只有生态鸡的天然饲料充足、营养全面,才能够生产出营养价值高和滋补性强的优质产品。

四、放养鸡常见疾病的防治

1、病毒性疾病

1)新城疫、传染性囊病新城疫和传染性囊病是影响放养雏鸡成活率的主要传染病。这是因为:①放养鸡所养鸡种大多数是本地鸡,各种鸡场的免疫程序千差万别,初次免疫时间不易确定。②套用现代肉鸡、蛋鸡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不尽合理,免疫方法不得当等,易感染传染性囊病,表现为接种新城疫疫苗后不能产生应有的抗体,造成免疫失败。③日粮中营养物质缺乏,以及饲养管理不善,如环境温度骤变、饲养密度过大等,这些因素均会影响免疫效果。在放养期,放养鸡因其饲养环境的特殊性,免疫接种时,常常采用饮水法进行免疫。饮水法常因群体过大,易造成饮水不均;鸡采食青绿饲料和饮用坑洼地的积水,饮水减少,直接影响饮水量和免疫效果,经常发生散发性新城疫。尽管调查中尚未发现大面积流行,但散发性非典型新城疫仍是危害放养鸡的疫病之一。这是由于散发性非典型新城疫多发生于免疫鸡群,病情比较缓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不高,并且常常诱发其他疾病,伴有大肠杆菌病或慢性呼吸道疾病,常被其他疾病的外表症状所掩盖,往往不引起人们注意,而给生产造成较大的损失,在生产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马立克氏病多年来人们思想上普遍认为本地鸡抗病力强,不用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然而,调查中发现,马立克氏病对本地鸡同样会造成巨大损失。主要是有些放养鸡场购买商品蛋鸡鉴别雏时,一不声明要求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二仅顾眼前利益少花些钱,不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结果快到仔鸡上市时,大面积鸡只消瘦、死亡,经检验方知得了马立克氏病。但为时已晚,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对来年的防疫也极为不利。通过对放养鸡场的调查发现,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的,无论是本地鸡还是专门化配套品种均未出现病例,而个别未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的鸡场,其规模越大、饲养管理越差的场,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也越高,高者可达20%~30%。

3)呼吸道疾病调查中发现,在育雏期间,往往由于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温度忽高忽低、卫生条件差等而引起呼吸道疾病,如传染性支气管炎。在放养阶段,春季、夏季和秋季,舍内外通风条件好,所以一般较少患呼吸道疾病。而到了冬季,为了保温却忽视了通风换气,致使舍内粉尘、氨气、硫化氢的浓度增高,呼吸道病时有发生。

4)鸡痘放养鸡一般饲养在林地、田间、草地。潮湿的草地、林地是孳生蚊蝇的地方,周围环境中蚊蝇多,易患该病。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可使病情加重。若伴有葡萄球菌病并发感染时,可造成鸡大批死亡。尽管调查中未发现大面积流行,但个别发生鸡痘的鸡场,其感染率在20%以上。预防的重点,一是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孳生;二是在秋季来临前刺种鸡痘疫苗。

2、细菌性疾病

1)沙门氏杆菌病调查中发现,沙门氏杆菌是严重危害雏鸡成活率的病因之一。鸡白痢杆菌病在放养鸡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有些种鸡场未做鸡白痢杆菌病净化,一是带菌鸡通过种蛋传给下一代;二是种鸡孵化场的孵化条件、卫生状况、管理等较差,而造成水平传播;三是放养鸡场育雏条件较差,温度忽高忽低,卫生条件差,易诱发本病;四是不能按时预防性投药。以上这些因素是造成放养鸡育雏期间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育雏期间,给3~7日龄雏鸡投喂适量的抗菌药物,可显著降低雏鸡鸡白痢杆菌病发病率,提高雏鸡的成活率。

2)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为条件性致病菌,在育雏期间,饲养管理不良、鸡舍阴暗潮湿、通风不良、环境卫生条件差等多种不良因素,均可降低鸡的抵抗力,诱发或促进大肠肝菌病的发生。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温多变季节多见。放养鸡因其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常常接触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发霉变质的饲料以及受外界应激因素(雨淋、温度变化等)的影响,易感染或并发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既是放养鸡最易患也是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该病的发生贯穿于整个饲养周期,而且常与某些疾病并发感染,或继发于某些疾病流行过程中,其危害甚大。

3、寄生虫病

1)球虫病球虫病主要发生在3月龄以下的小鸡,其中15~45日龄最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放养鸡接触地面,被病鸡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土地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天热多雨、鸡群过分拥挤、运动场太潮湿、大小鸡混群饲养、饲料中缺乏维生素A以及日粮搭配不当,都是诱发本病流行的因素。调查中,尽管死亡率不是太高,但各场均有病例发生。在饲养管理和药物预防上双管齐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2)线虫、绦虫病线虫、绦虫病是常见的寄生虫病。放养鸡场大多数能做到定期驱虫,但有时粪便得不到及时清理、堆沤发酵以及清除场内的污物,使得虫卵接力传染,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必须做到定期药物驱虫。

4、其他

1)啄癖这往往是由于鸡群太大,不同品种、年龄、强弱不一的混养;日粮搭配不当,缺乏某些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饲料、钙,食盐不足或某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补料不足、时间无规律均可引起啄癖。

2)营养性缺乏症导致放养鸡营养不良有以下诸多因素:患有某些寄生虫病;因鸡群太大,食槽、水槽太少,布置不合适;补料量不足,时间太短或不适宜,日粮搭配不当;牧地植被差以及过载均可能引起营养不良,降低鸡群整齐度,推迟上市时间,降低经济效益。

五、放养鸡疫病综合防治措施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是鸡病防治的基本方针。鸡的传染病在鸡群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三个相互连接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鸡群。这三个条件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时,就会造成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要控制这些疾病,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给鸡创造适宜的环境,即鸡舍建筑、饲养管理技术;第二是消灭外界病原,即消毒技术;第三是在机体内建立坚强的免疫屏障,即免疫技术;第四是在鸡易感期,搞好预防性投药,感染疾病时,及时诊断并使用适当的药物消灭病原体,使鸡康复,即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

1、鸡场的布局及建筑要合理鸡场应建在地势高燥、排水良好、通风、隔离条件好的区域,周围无化工厂、采矿场等污染源。远离城镇、居民区、城镇饮用水源、学校等公共场所,周围应建隔离带。实行全进全出制度,至少每栋鸡舍饲养同一日龄的同一批鸡。鸡场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雏鸡与放养鸡分开饲养。鸡舍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同时便于防暑降温、通风、采光等饲养管理。雏鸡采用笼养或网上饲养。放养棚舍每栋饲养一般在300~500只,舍内搭建栖架及产蛋箱。

2、引进适合于放养的优良鸡种在品种选择上,应选择市场销售对路、适应性广、抗病力强的优质鸡种,如石岐杂、固始鸡、三黄鸡等。种鸡场应选择已进行鸡白痢杆菌病、白血病净化的,饲养管理好、孵化条件好、信誉程度高的种鸡场。同时,要求注射马立克氏病疫苗。

3、加强饲养管理现代规模化放养鸡不同于以往的后院养鸡。首先,养鸡户应经过专业的培训,注意技术的更新,克服管理上的惰性。掌握合适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换气和密度。根据饲养密度、植被状况、采食情况及鸡的生长发育情况,合理配制饲料,调整补饲量。在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机体抗病力。经常观察鸡群,生产有记录,从而能及时发现病鸡。发病病鸡要及时隔离、治疗。严把进料关,污染或发霉变质的饲料拒之门外。加强污水、粪便、死鸡的无害化处理。注意天气变化,减少各种应激。

4、科学制定免疫程序,正确选择使用疫苗疫苗免疫的最终目的是使家禽在整个生产、生长过程中体内维持保护力抗体,因此,制定免疫程序应按免疫学原理,对免疫前、后的家禽进行抗体监测,在充分了解鸡群的真实免疫状态的前提下,再结合本地和周围环境疫病流行的情况确定接种疫苗的最佳时机。母源抗体水平是确定首免日龄的主要根据,没有监测条件的养鸡户应向供给鸡苗的种鸡厂了解情况,再确定首免接种时间,不要盲目套用现成的免疫程序。目前市售疫苗种类繁多,效价、质量优劣不一,应严格选用质量可靠的疫苗。使用疫苗时,应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规范操作,不可粗心大意,注射部位、稀释浓度、免疫剂量、接种途径更不要随意改变,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5、疫病的诊断与治疗快速、准确的诊断是提供治疗的基础,也是控制疾病传播、减少发病损失的重要环节。作为鸡场的饲养管理人员平时要精心观察鸡群,以便能及时发现问题。在鸡的易感期,投喂适量的药物,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同时,遇到疑难问题及时与当地畜牧兽医部门联系,做到有病早发现、早确诊。用药时,选择敏感性强、价格低廉、无残留的药品。注意停药期,以保证禽产品安全、绿色、优质。

6、严格的卫生消毒措施严格卫生消毒措施与疫苗接种同等重要。许多实验表明,在无菌(病毒)的环境中养鸡,即使鸡群的抗体水平很低也不一定发病;反之,当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病原体时,可随时侵害抗体水平低下的鸡群而引起发病。因此,尽最大力量消灭饲养环境中的病原体,阻止外界病原微生物侵害鸡体,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消毒是一项重要的措施。

笼养蛋鸡产蛋后期的管理及日常管理


1. 蛋鸡产蛋后期的管理

50周龄以后,鸡群的产蛋率下降,产蛋量减少,体重保持稳定,饲养管理要点是尽量缓解产蛋率下降幅度,保证蛋壳的良好,最大限度地节约饲料。 (1)进行限制饲养 产蛋后期蛋鸡需要的营养物质减少,应该进行限制饲养。通过限制饲养减少饲料消耗,降低蛋品生产成本。但生产中存在着不限制饲养和限制不适度的问题。50周龄后就可以限制饲养,为了适度地限制饲养,即既不影响产蛋,又确实节约饲料,采用探索性减料技术,即在高峰期喂料量的基础上每只鸡减少2~3克料,观察1周,产蛋率正常,可以再减2~3克,再观察1周,产蛋下降正常,可以再减料,如果下降幅度增大,应恢复到产蛋下降前的喂料量。这样在产蛋后期经过3~5次的探索调整喂料量,就可以达到适度限制饲养的目的。 (2)保证蛋壳质量 产蛋后期,母鸡利用和沉积钙的能力降低,蛋壳变薄变脆,易破损。一方面要注意钙质、维生素D的补充,另一方面及时拣出破蛋,并且勤拣蛋。 (3)淘汰低产鸡 由于种种原因,产蛋后期会出现一些低产鸡和停产鸡,要及时进行淘汰。 2. 蛋鸡的日常管理 (1)注意观察鸡群 蛋鸡饲养管理工作,除喂料、拣蛋、打扫卫生等工作外,最重要的就是经常观察鸡群,掌握鸡群的健康及产蛋情况,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①精神状态观察在清晨鸡舍开灯后,观察鸡的精神状态,若发现精神不振、闭目困倦、两翅下垂、羽毛蓬乱、行为怪异、冠色苍白的鸡,多为病鸡,应及时挑出并严格隔离,如有死鸡,应送交有关技术人员剖检,以及时发现和控制病情。②采食和粪便观察鸡体健康、产蛋正常的成年鸡群,每天的采食量和粪便颜色比较恒定,如果发现剩料过多,鸡群采食量不够、粪便异常等情况,应及时报告技术人员,查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③产蛋情况观察加强对鸡群产蛋数量、蛋壳质量、蛋的形状及内部质量等方面的观察,可以掌握鸡群的健康状态和生产情况。鸡群的健康和饲养管理出现问题,都会在产蛋方面有所表现。如营养和饮水供给不足、环境条件骤然变化、发生疾病等都能引起产蛋下降和蛋的质量降低。④呼吸道状态观察夜间熄灯后,要细心倾听鸡群的呼吸,观察有无异常。如有打呼噜、咳嗽、喷嚏及尖叫声,多为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传染病,应及时挑出并隔离观察,防止扩大传染。⑤舍温变化观察在早春及晚秋季节,气温变化较快,变化幅度大,昼夜温差大,对鸡群的产蛋影响也较大,因而应经常收听天气预报,并观察舍温变化,防止鸡群受到低温寒流或高温热浪的侵袭。⑥其他观察如有无啄癖鸡,产蛋鸡的啄癖比较多,常见的有啄肛、啄羽、啄蛋、啄趾等,注意细心观察,发现啄癖鸡,尤其啄肛鸡,应及时挑出,分析发生啄癖的原因,及时采取防制措施。 (2)淘汰低产鸡和停产鸡 有些病、弱、残鸡,在转群上笼时由于没有及时淘汰,在产蛋期间不产蛋或产蛋很少。在产蛋期内,由于种种原因还会出现低产鸡、停产鸡和病弱鸡,这些鸡吃料而不下蛋,直接影响鸡场的经济效益。一只不产蛋鸡可以消耗掉5~7只产蛋鸡创造的利润,一只低产鸡可以消耗掉3~5只高产鸡创造的利润。所以应经常观察,及时淘汰病弱残鸡和产蛋性能低的鸡。正常鸡群选择淘汰时,可按表7-1中所列项目进行。 如果发生禽流感、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城疫后,鸡群的产蛋率低,不上升,鸡群内会出现一些外形发育正常、鸡冠红润丰满、耻骨开张良好、按照传统的外貌观察和触摸不易挑出或挑选淘汰后产蛋减少明显的情况,挑选淘汰比较困难。这种情况,使用记摸淘汰法进行淘汰。记是做记号,每天下午5~7时收1次鸡蛋,收鸡蛋前用笔(粉笔或彩笔)在各个笼格前的料槽外侧记上当天笼格内的产蛋数,连续3~4天,这样每格笼内的鸡数、产蛋数就清清楚楚;摸是在做完记号后的第2天早上鸡蛋未产出前,逐一触摸那些产蛋少的笼格里的鸡有无鸡蛋,挑出没有鸡蛋的鸡淘汰掉,这种鸡一般多是不产蛋鸡或低产鸡。触摸方法是把拇指和并列的四指分别放在鸡的两耻骨下前方,轻触腹部,左侧有较硬的蛋状物,是产蛋鸡,如无蛋状物,是无鸡蛋的鸡,挑出淘汰。淘汰2~3周后根据鸡蛋的变化情况可确定是否再淘汰。这样可把低产鸡和不产蛋鸡淘汰,使产蛋率保持较高水平,减少饲料消耗,增加效益。(3)经常检查水槽、料槽,经常刷洗和定期消毒 常言道,病从口入,养鸡也是如此,尤其在炎热的夏天,要做到经常检查料槽,看有无发霉变质的剩料,如果有应及时清除,水槽要求每天刷洗1次,以防止水的污染变质。 (4)勤拣蛋 破蛋率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鸡场的经济效益,根据蛋的破损程度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即裂纹蛋、流清蛋、烂蛋,破蛋与正常蛋相比,其价格相差1倍,因此应降低蛋的破损率,一般情况下,笼养蛋鸡的破蛋率为1%~3%,减少破壳蛋的措施之一是增加拣蛋次数,经常拣蛋,每天最少应拣蛋4次。 (5)清粪 每天每只鸡要吃进100~120克的饲料,喝进200~400克的水,每只鸡每天的排粪量100~120克,粪尿在舍内发酵分解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所以要勤清粪,机械清粪每天1次,人工清粪一般每2~3天1次。 (6)保持环境卫生 每天清理清扫鸡舍地面和设备,保持清洁卫生。每天进行适量通风,减少舍内有害气体、微粒和微生物含量。定期对鸡舍和鸡群消毒。 (7)作好生产记录 要管理好鸡群,就必须做好鸡群的生产记录,因为生产记录反映了鸡群的实际生产动态和日常活动的各种情况,通过查看记录,可及时了解生产,正确地指导生产。为了便于记录和总结。

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1. 产蛋前期的饲养管理

产蛋前期指转群后产蛋至产蛋率达50%,为止这段时间,一般存18或20周龄至23~24周龄这段时间。产蛋前期,蛋鸡主要以适应养殖环境为主。自产蛋开始,产蛋率呈上升态势,蛋鸡长势较高。一般,日增重在5~8克之间。期间管理得当,产蛋高峰期将来的更早些,峰值可能更高些,峰值也可能更长。 产蛋前期的管理要点汇总如下︰ 第一,及时更换饲料。蛋白水平15%的饲料可更改为蛋白水平为17%的饲料。即我们所说的,将育成料改为蛋前料。及时测定采食量,做好补料准备。 第二,及时测定增重情况。增重较慢的鸡群,及时挑出来,集中统一笼内饲养。这些鸡中适量添加优质豆饼或鱼粉的,确保饲料水品在17.5%~18%,弥补体重上的发育不足。 第三,逐渐增加光照时间。根据养殖品种不同,适量调整光照强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褐壳蛋鸡光照强度维持在20勒克斯,白壳蛋鸡光照强度维持在10~20勒克斯。 第四,及时称重蛋重。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产蛋阶段蛋鸡产蛋重差异显著,而且,蛋重也是衡量蛋鸡生产性能的重要指标、由此,针对不同长势需要,建议分阶段测量蛋重,为实际饲养提供现实素材。此外,蛋重与生产管理也有着很大的关系,及时称重,针对性调整饲养模式,也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2. 产蛋高峰期的饲养管理 生产蛋鸡产蛋率达50%,以上时,应及时调整饲喂模式,改为高峰期饲养管理。 第一,调整饲料。适时调整蛋白水平,提升蛋白水平在18%。特别是到夏季,酌情提升到19%,是非常有必要的。19%的蛋白水平,一直维持到产蛋75%,,可予以更换。水平保证的前提下,蛋白补给量控制在18~19克最好。 第二,测量体重。根据饲养经验,产蛋至36周龄,基本可保证3~5克的日增重量。自36周龄后,体重会略有起伏。由此,第36周建议测量蛋鸡体重,观察是否能达到理想的体重标准。资料证实︰产蛋期体重达标,均匀度较好的蛋鸡,产蛋高峰期可延长至50周龄。 第三,注意钙、磷的平衡,适时补充粒状钙。蛋鸡产蛋时期,注意及时补充钙磷,是十分重要的。为此,必须按照使用钙、磷规定标准的量,及时添加日粮。或者是取贝壳磨细,均匀混掺饲料中,任蛋鸡自由采食,确保蛋鸡血液中足够水平的血钙含量,更有利于蛋壳的形成,预防软壳病的产生。 第四,注意维生素D3的含量。饲料中,如果有充足的钙磷含量,但是产蛋后蛋壳破碎数量不减。此时,与维生素D3的含量不足有着很大的关系。建议及时补充维生素D3,有效促进钙磷吸收,达到预控此病的目的。 第五,预防各类应激因素的发生。研究证实︰蛋鸡产蛋高峰期一旦下降,在短时间内将很难恢复到原来的峰值水平。蛋鸡产蛋峰值下降诱因多样化,除了常见的疾病因素外,各种不良应激反应也可造成产蛋降低。比如︰期间突然更换饲料、饲料品质下降、饮水跟不上、免疫水平低、高温致热、饲养管理人员及时更换等等,都是可诱病的应激因素。由此,日常管理期间,建议确保一个相对稳定的饲养环境,如此将高效维持产蛋高峰的时间。3. 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 自产蛋开始,蛋鸡产蛋率低于80%以下,此时蛋鸡转入产蛋后期。此时,蛋鸡约进入50~52周龄,生长上以脂肪沉积为主,产蛋性能降低明显。产蛋后期的饲养管理,注意两个问题。其一蛋白质的依赖降低,可减少蛋白质用量;其二补给体内多余的能量,开始转变为脂肪进行沉积,更容易使蛋鸡增肥。由此,针对性调整饲料中能量及蛋白水平,避免蛋鸡采食过量。通常情况下,此阶段饲料中蛋白水平可降低至16%。而随着产蛋量的增加,体内钙的流失将增多,可适量增加日粮中钙质的含量。确保日粮中,钙质含量在3.7%以上,但不能超过4%。 此外,处于预防蛋鸡产蛋后过肥或过胖,最好采用限制饲喂的方式。限制饲喂,控制在自由采食的6%~7%,且不可超过10%。如果说是采用平养的方式,整个产蛋过程中,注意观察他们的采食行为。部分蛋鸡产蛋10~20个后,喜欢抱窝,可能影响其他产蛋鸡的产蛋行为。因此,日常管理应及时发现,及时做出调整。

冬季应该怎样饲养蛋鸡?冬季蛋鸡管理方法有哪些?


冬季对于养鸡养殖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低迷的时节。冬季由于气温降低,蛋鸡受季节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产蛋量会大大降低,甚至有不少蛋鸡出现停产的现象。为了保证冬季蛋鸡的产蛋率,那么,冬季应该怎样饲养蛋鸡呢?冬季蛋鸡管理方法有哪些?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蛋鸡产量最少或停产的冬季,在保证蛋鸡健康的基础上,喂鸡可不用粮食或少用粮食,进行维持饲养,实行粗料细喂,精料巧喂,最大限度地减少饲料费用,降低饲养成本,把养鸡的经济效益从微妙的细节中拣收到口袋里。其具体做法可分三步走:

第一,将各种粮食秕壳和各种藤蔓收集起来(如:地瓜秧、豆荚皮、谷糠、秕谷、高粱糠、玉米芯等)。将这些东西用粉碎机进行粉碎(越碎越好),然后准备些豆饼、鱼粉、骨粉、微量元素和各种氨基酸等添加剂。粗饲料的样数越多越好。

第二,将各种粗饲料掺均匀后,再把各种添加剂与粗饲料混合均匀(粗饲料可占80%至85%,精料和各种添加剂可占20%至15%)即可进行饲喂。这样不仅可节省大量粮食,而且还可使鸡有饱感。粗饲料在各种添加剂和精料的作用下,充分进行营养转化,被鸡的机体所消化和吸收利用,产生热能,以维持鸡机体生理生化代谢需要和体温,甚至还可能会继续少量的产蛋。

第三,待到翌年春季鸡产蛋开始时,把粗饲料换成玉米、瓜干、高粱等碳水化合物精饲料,并增加鱼粉、豆饼、花生饼、骨粉、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的数量,充分发挥鸡机体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报酬,获得养鸡的最佳经济效益。

以上就是关于冬季蛋鸡管理方法的介绍。从上面我们知道,冬季对于蛋鸡养殖来说,是一种十分微妙且十分关键的季节。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说,冬季应该做好蛋鸡的养殖管理,在蛋鸡养殖中应该注重鸡饲料的营养搭配,保证冬季蛋鸡营养吸收正常,从而实现冬季蛋鸡蛋产量的提高。

笼养蛋鸡的饲养管理


目前,世界各国商品蛋鸡的饲养方式已由过去平养为主转变为笼养为主。全世界的商品蛋鸡中,大约有75%是笼养的。在我国万只以上的集约化蛋鸡场几乎全部采用笼养,农村养鸡专业户在产蛋阶段大多也采用笼养。值得说明的是平养蛋鸡和笼养蛋鸡在饲养管理原则上是一致的,平养鸡的饲养管理措施很大一部分也适用笼养蛋鸡。下面对笼养蛋鸡的饲养与管理做介绍。

1. 迁入蛋鸡笼的时间迁入蛋鸡笼的育成母鸡,可能是平养育成的,也可能是笼养育成的。转群时要注意抓鸡要领,尽量减轻应激影响。迁入蛋鸡笼的时间应根据性成熟的早晚而定,一般在14~20周龄期间。现代蛋用型鸡由于对开产日龄的选择,使性成熟大大提前,多数蛋鸡种在18周龄开始见蛋。因此,大多育种公司建议在16周龄前转群。另外,转群时机的确定还要考虑到育成舍和产蛋舍的具体情况。如果育成舍的设备不够用,可早一些转群,但是,产蛋舍还未准备停当和进行彻底消毒就不要急着转群。2. 分群在转群时往往结合鸡的体重按大、中、小分类,分别迁入不同的笼中,对体重较小的鸡给予特别照顾。有实验证明,按体重分类笼养的鸡产蛋量略有提高,但按入舍鸡数计算时死亡率略高,总的经济效益并不明显。因此,也有人主张转群时不必分群。有关转群时应注意的其他问题与育雏阶段相同。3. 饲养密度(1)笼底面积需要量饲养密度高会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但是降低饲养密度又会加大每只鸡的投资成本。因此,适宜的饲养密度是获取更多利润的关键之一。每只母鸡需要的笼底面积究竟多大最佳,似乎还未完全定论,因为笼底面积的需要量受多种因素综合决定。适中的笼底面积需要量:小型来航鸡笼底面积355平方厘米,普通来航鸡笼底面积452平方厘米,中型来航鸡笼底面积549平方厘米。(2)每笼关养新母鸡数每笼所关养鸡只数受每只母鸡所需占有的笼底面积和鸡笼的大小决定。鸡笼越大,养鸡数越多。实践证明,在提供相同笼底面积的前提下,多数生产状况并不受每笼鸡只数多少的影响。笼越大,即每笼养鸡数越多,则到产蛋结束时鸡的体重越大,破蛋率越高,鸡惊飞发生越频繁。4. 笼养产蛋鸡不宜太拥挤如果每个笼养产蛋鸡多,占用笼底面积少,会带来下述一些问题:死亡率增加。产蛋率下降。入舍母鸡产蛋数减少。蛋壳品质下降。啄癖等管理问题增加。每只鸡的净收入下降。鸡场总收入下降。5. 笼养产蛋鸡的饮水笼养产蛋鸡饮水量比平养鸡的饮水量大,特别炎热天气饮水量大增。产蛋的最初6~7周饮水量增加,较多在6~7周时饮水量达到高峰,此后饮入量逐渐下降。影响饮水量的主要因素有:(1)产蛋量。通常在相同舍温下,随着日产蛋率的升高,饮水量也随着增加。产蛋率由10%增加到90%,饮水量约增加50%。(2)鸡舍温度。鸡舍温度不仅影响鸡的采食量,对其饮水量也有很大影响,特别在高温环境下,饮水量增加较。(3)鸡的体重。鸡的饮水量与其体重有着密切关系,体重大,饮水量也大。中型蛋鸡饮水量大于轻型鸡。因此,应当为体重较大品种鸡提供更多的饮水位置或饮水器。6. 饮水量的控制笼养产蛋鸡自由饮水时,饮水量往往超过其实际需要量,造成粪便太稀。因此,在产蛋高峰过后和非炎热季节,控制其饮水量。每日供水4次,每次15分钟。7. 破损蛋及减少破损蛋的措施蛋鸡笼养时破损蛋率要大于平养。破损蛋的商品价值很低,因而当破损率高时,会给饲养者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蛋鸡笼养时应采取降低破损率的有效措施。(1)破损蛋的原因蛋壳品质与破损蛋发生率有密切关系。引起破损蛋的发生既有蛋鸡的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饲养管理因素。如破损蛋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不同品系鸡破损率存在差异;在一个连产期中,头几只蛋的蛋壳品质优于后产的蛋;产蛋持续期越长,蛋壳品质就变得越差。在产蛋后期,由于母鸡对钙的利用率下降,蛋壳品质下降;环境温度温度越高,则蛋壳品质越差;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例如,支气管炎和新城疫,都能使蛋壳品质显著恶化。空气湿度会降低蛋壳抗破损强度。因此,食用蛋应在温度低的室内贮存;由于蛋壳质量不良,再加上一些外在因素,如笼子材料不好,集蛋时碰撞,鸡蛋分级处理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等都会造成蛋的破损。

如何做好蛋鸡养殖的日常大小事管理?


对于蛋鸡养殖户来说,蛋鸡养殖的日常大小事管理是十分繁琐的,但是做好蛋鸡养殖日常大小事管理又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蛋鸡养殖户做好了养殖场蛋鸡的日常大小事管理,将有利于蛋鸡健康成长,从而利于蛋鸡产蛋率及蛋品质的提高,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做好蛋鸡养殖日常大小事管理。

1、经常观察鸡群

观察鸡群的目的在于掌握鸡群的健康与食欲状况,检出病、死、淘汰鸡,检查饲养条件是否合适。观察鸡群最好在清晨或夜间进行。夜间鸡群平静,有利于检出呼吸器官疾病,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鸡的粪便可以反映鸡的健康状况,要认真观察,然后对症处理,如巧克力色粪便,则是盲肠消化后的正常排泄物,绿色下痢可能是消化不良、中毒或鸡新城疫引起,红色或白色可能是蛔虫或绦虫病引起。

2、及时淘汰病鸡与停产鸡

通过经常观察,及时淘汰病鸡与停产鸡,既可以减少浪费饲料,提高经济效益,还有利于及时发现与防治鸡病。淘汰停产母鸡,可参考下列情况:

①淘汰7月龄仍未开产鸡,这些母鸡一般表现是耻骨未开张,喙、胫黄色没褪,全身羽毛完整有光泽,腹部有硬快脂肪;

②淘汰开产后换羽早的母鸡。

3、防止应激,保持环境稳定

良好而稳定的环境条件,对正在产蛋的母鸡十分重要。特别是现代优良品种,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任何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都能引起应激反应,如抓鸡、注射、断喙、换料、停水、光照改变、灯影晃动、新奇颜色、飞鸟窜人等,都可能引起鸡群惊乱而发生应激反应。产蛋母鸡应激反应表现各不相同,突出的表现是产蛋量下降、产软蛋、精神紧张、不吃食、乱撞引起内脏出血而死亡,这些表现常需要数天才能恢复正常。防止应激反应除采取针对性措施外,应制定鸡舍管理程序,包括光照、供水、供料、清洁卫生、集蛋等,并严格实施。鸡舍应固定饲养员,操作时动作要轻要稳,尽量减少进出鸡舍次数,保持鸡舍环境安静。要注意鸡舍外部的环境变化,减少突然发生的事故。调整词料要应逐步过渡,切忌突然改变。

蛋鸡养殖户要在蛋鸡养殖场营造良好的蛋鸡养殖环境,做好蛋鸡日常大小事管理,虽然蛋鸡养殖场有些工作相对是比较麻烦繁琐,但是蛋鸡养殖户也要一一做好,从而增大自己蛋鸡养殖效益。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做好蛋鸡养殖日常大小事管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蛋鸡科学饲养管理技术


:蛋鸡在产蛋高峰前期,要特别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采用科学的方法保障鸡群正常生长,确保蛋鸡在产蛋高峰时期的生产性能。产蛋高峰前期饲养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产蛋鸡能充分发挥产蛋遗传潜能,维持较长的产蛋高峰期,提高养殖蛋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适时科学转群

蛋鸡入笼工作最好在18周龄前完成,以便使蛋鸡尽早熟悉环境,过迟转群易使部分已开产鸡停产或使卵黄落入腹腔引起卵黄性腹膜炎,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

据生产实践,在蛋鸡转群上笼前应免疫接种新城疫疫苗、减蛋综合征灭活苗等疫苗。蛋鸡产蛋期间应停止各种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以免引起产蛋量下降和产软壳蛋。另外,蛋鸡入笼后最好进行一次彻底的驱虫工作,对体表寄生虫,如螨、虱等可用喷洒药物方法驱杀;驱除体内寄生虫可内服丙硫咪唑20~30mg/kg体重或用阿福丁(虫克星)等拌料服用。

2减少应激因素

高密度养殖应激、热应激、噪音、强光惊吓等应激均可影响蛋鸡的产蛋性能,蛋鸡的正常产蛋周期是每隔26h产蛋一枚,应激可明显影响蛋鸡排卵周期,促使体内释放过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改变激素平衡,影响采食量,促使肌肉和骨骼分解,从而影响产蛋性能。

据生产实践,经常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鸡群免疫力低、抗病力弱、产蛋性能明显下降。许多常见的蛋壳表面缺陷大多是蛋壳腺受到强烈应激的结果,钙斑、花壳和白垩状蛋壳就是由于钙盐沉积过多造成的。应激蛋鸡群还容易生产薄壳蛋,多因炎热气喘(呼吸过度)导致酸碱平衡紊乱所致,喘气还可导致肺内二氧化碳损失过多,血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导致血液pH更偏碱性,减少血液中的游离钙含量,从而容易产出薄壳蛋、软壳蛋。因此,在转群、免疫接种前可在蛋鸡日粮中适量添加多维生素、抗菌素以减轻应激反应,适时转换为产蛋料,一般可在18周龄时开始饲喂产蛋鸡料,20周龄起开始喂用产蛋高峰期料,可在饲料中适量添加多维素等,以满足蛋鸡产蛋高峰期的营养需要。饲养管理方面,应采取自由采食方式,始终保持料槽有充足的饲料,并供给充足饮水。

3创造良好环境

育成期蛋鸡养殖一般可采用自然光照法,18周龄时,如果鸡群体重已经达到标准,则可每2周增加光照时间30min,直到产蛋率达到高峰时光照时数达到15~16h/d为止。如果鸡群体重较轻、发育较慢,可在增加喂料的同时推迟至20周龄时增加光照时间。蛋鸡在产蛋期间光照的原则是不能缩短光照时间,不能减弱光照强度。

另外,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为蛋鸡创造舒适的环境条件,产蛋鸡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3℃~23℃,冬季保持在10℃以上,夏季保持在30℃以下,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各种噪声,保持环境和喂料、饮水、光照等稳定性。

4科学合理补钙

蛋鸡在产蛋期需要大量的钙、磷,其中约有90%钙质用于骨骼和蛋壳生成,约有80%磷质同钙一起构成骨骼,其余钙、磷则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蛋鸡的蛋壳约占蛋重的十分之一,其中90%为碳酸钙。一枚重约50~60g的鸡蛋含碳酸钙4.5~5.4g,按钙的利用率为60%折算,每产一枚鸡蛋约需碳酸钙10g,折纯钙3.5g。但鸡体内的体钙只有15g左右,按照产蛋需要,母鸡体内(包括骨钙)仅够产3~4枚蛋的所需钙,所以需要大量补钙,但补钙时应注意以下二点。

一是忌喂生骨粉。由于加工骨粉的生产工艺有所不同,其产品质量差异很大,所以有蒸骨粉和生骨粉之分。蒸骨粉是经加工处理后,除去大部分蛋白质和脂肪,又经榨压、干燥、粉碎而成的产品。蒸骨粉为白色或银灰色,无异味,含钙30%、磷14.5%、粗蛋白7.5%、粗脂肪1.2%以上。生骨粉则是在设备简陋条件下生产的一种劣质骨粉。是把杂骨简单冲洗后用大锅蒸煮数h,不加压、不脱胶,晒干粉碎而成,有特殊臭味,呈黑色或暗灰色,含钙23%、磷10.5%、粗蛋白21%、粗脂肪5%左右。如果用生骨粉长期饲喂蛋鸡,由于未经高温高压处理,骨钙与骨胶结合在一起,吸收利用率远低于蒸骨粉。饲喂时间较久则会引起鸡体内钙、磷比例失调,导致蛋鸡产蛋性能下降,给养鸡生产带来经济损失。

二是最好选择粗粒钙源。蛋鸡产蛋期间,日粮中添加钙质应以贝壳或粗粒石灰石的形式供给,因为这种粗粒钙源在肌胃内停留时间较长,对加强蛋壳形成和蛋壳强度效果较好。石灰石粉或天然碳酸钙一般含纯钙38%左右,是补充钙质最廉价的矿物饲料。采用贝壳粉作为钙源饲料时应注意优先使用海滨多年堆积的贝壳,因为经长时间堆积,其中附带的有机质已经消失,杂菌较少。一般贝壳粉含碳酸钙96.4%左右,折合含钙量38.6%。

5加强疫病防控

蛋鸡在临近产蛋高峰入笼后,可在饲料或饮水中适量投放抗菌素,如氟哌酸、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等,每隔4~5周投药1周,以预防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肠炎等。

养鸡舍要加强卫生管理,执行合理的免疫程序,坚持带鸡消毒和环境消毒制度,防止疫病传入。密切注意产蛋率的上升幅度是否符合标准,密切注意外界环境对鸡群的任何微小影响等。

【小编总结】上文小编为您介绍了蛋鸡科学饲养管理技术,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我们网站的关注与支持。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3552.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