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引进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年来,我州肉牛养殖业蓬勃发展,涌现不少养殖户引进犊牛或者架子牛进行短期育肥,由于在引牛过程中存在一些盲目和误区,给自己造成一定的损失,故就肉牛引进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介绍如下:

一、引入场的基本条件
引入场必须符合动物防疫条件,否则不能引入。其中消毒设施、防疫设施、保温防寒设施等最基本的条件必须具备。
二、引入肉牛的选择
1.个体面貌的选择
生病的牛决不可引入;过肥过瘦、怀孕、带伤带残的牛也不要引入。
2.品种选择
根据用途和适应性而定,从品种、年龄、体重和体质外貌等综合考虑。作育肥用的牛最好是选择西门塔尔牛、利木赞牛、安格斯牛等兼用或肉用品种牛的杂交后代。由四川省宣汉县培育的蜀宣花牛性情温顺,具有生长发育快、产奶和产肉性能较优、抗逆性强、耐湿热气候,耐粗饲、适应高温高湿的自然气候及农区较粗放条件下饲养等特点,适宜南方饲养。
3.性别和年龄的选择
由于公牛比母牛日增重快、个体也较母牛大,若为单纯育肥,应尽量多选公牛。若要考虑产奶产仔,应按需要选择公母。年龄要根据资金和引入场生产条件而定,一般以5~6月龄为宜。
4.免疫要求
查看免疫记录,重大动物疫病未免、无免疫耳标的牛不要引入。
三、注意问题
1、运前准备
(1)饲料要求。不饲喂饼类、豆科草等易发酵的草料,少喂精料,运前喂七成饱,适量饮水。
(2)车辆选择。汽车栏高不低于1.4米,不可装得太拥挤,牛少可用木栏相隔。一般4米车厢装两排,6米车厢装3排。后排牛头和前排的牛屁股错开,牛前胸处绑一粗的横杆以减小惯性。牛头朝前,车辆要减少起停,防止牛站不稳。一般大牛在前排,小牛在后排。若为铁板车厢,应铺垫锯木屑、稻草等防滑物品。
(3)防止应激。可选用3%肉牛复合预混料防止应激,一般按干草与精料比70:30或80:20为宜。也可将一些矿物质及电解多维加入饮水中,可减少长途运输带来的影响。
(4)装前消毒。装车前要用消毒液对车辆和所用物体进行彻底消毒,最好采用3种不同成分的消毒液分别彻底消毒3次,待车辆晾干后装车。
(5)办理手续。引进牛装车前,需要将各项手续办理齐全,包括交款发票、检疫证明、车辆消毒证明、免疫证明、监测报告等,以备查验和为解决纠纷提供证据。

2、运输要求
(1)时间选择。以选在春秋为宜,因为这个季节温度、湿度较适宜,牧草丰富,牛的应激反应相对较小,能尽快适应引入地生活。冬季选择晴天运输,要晚出早收,避免早晚和天气寒冷时运输,防止运输途中感冒等病发生。夏季应选阴天,早晚时间延长,中午前后多休息,避免中暑。
(2)车速要求。不超过40公里/时尽量匀速行驶,转弯和停车时均要缓慢减速。运输中每隔2~3小时应停车检查一次,将躺下的牛赶起以防止被踩踏。运输超过10小时的应中途休息给牛饮一次水。运输途中避免鞭打、急拉急拖等鲁莽行为。
(3)途中应激处置。若发现运输途中牛应激较为严重,可给牛注射普鲁卡因等防应激药物,以减少由于运输及环境变化所造成的应激。
3、入场要求
进场前两天至少进行3次圈舍和环境消毒;入场后休息两小时再饮水,尽量满足原场饲养条件,并适当减少不易消化的食物,添喂青草或青干草等。入场后的前3天,每天两次注射磺胺嘧啶钠或者青霉素,可有效预防引进牛感冒、拉痢和应激反应,有条件的可口服老姜红糖水,调理引进牛的生理状况。新引进牛要隔离观察15天以上,并按免疫程序适时补免或加免,口蹄疫、牛出血性败血症、流行热等均应免疫。还应用左旋咪唑或丙硫咪唑体内驱虫,用伊维菌素体外驱虫。最后经兽医检查确定为健康后方可转入生产群饲养。
4、其他要求
必须按规定搞好进出场、装前装后车辆和接触人员消毒,防止病原微生物内外传播。带上毡布等备用,夏季遮阳,冬季遮风,雨天遮雨。整个过程拒绝无关人员参观,防止交叉感染。饲养员和兽医等接触人员忌穿红色服装,以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相关推荐

肉牛育肥须注意的几个方面 肉牛育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越来越重视,因此对肉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牛肉营养丰富,风味较好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前景良好。加强肉牛的饲养管理,采取科学的育肥技术,可提高肉牛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牛育肥须注意的几个方面肉牛育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采用科学的饲养技术

肉牛养殖要分阶段的进行,对于不同阶段的肉牛要提供不同的草料配方,以满足不同阶段肉牛的营养需要。因幼龄牛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主要以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发育为主,因此,对蛋白质和矿物质元素的需求量较多,需要增加日粮中蛋白质和矿物质,如钙、磷的量,多增加饼粕类饲料的比例;肉牛成年后,尤其在育肥后期,主要以脂肪的沉积为主,这时则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饲喂量。

牛是反刍动物,以采食粗饲料为主,但是为了提高育肥效果,同时要喂一些精饲料,注意日粮中的精粗饲料比例要适宜,可根据不同时期对营养的需求量不同合理的确定最佳的粗精比,通常有育肥前期粗料量为55%~65%,精料量为45%~35%;中期粗料为45%,精料为55%;后期为粗料15%~25%,精料85%~75%。

在提供饲料时要注意肉牛在育肥前期的营养水平不宜过高,以中高型为好,否则不利于肉牛的生长发育,在中期则可适当增加精料的饲喂量,尽量满足增重的营养需要,在育肥后期是肉牛脂肪的沉积期,此时要增加精饲料和食盐的饲喂量,以增强食欲,提高采食量,如果此时肉牛出现食欲较差的情况,则要注意减少精料的饲喂量和饮水量,并且控制运动。在饲料的性状上一般饲喂颗粒料要比粉状料好,因此,在对饲料进行加工时不宜加工过细,否则会影响到肉牛瘤胃的健康,还会导致饲料的利用率降低。

2、加强日常的管理

在育肥前要对肉牛进行分群,分群的原则是依据不同的品种、性别、体重、年龄、强弱和采食量来分群饲养,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可以减少群体间发生打斗的现象。要注意一旦分群后不可随意的改动和突然的调群,以保证肉牛健康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增重。

良好的养殖环境是肉牛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重要条件,还可以保障肉牛的健康和提高繁殖力,因此要给肉牛提供适宜的环境。牛舍要求阳光充足,通风良好,保持适宜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做到冬暖夏凉。通常保持牛舍的温度在9~16℃,相对湿度在50%~70%即可。运动场内也要保持干燥无积水。做好日常卫生清理工作,及时的清理舍内和运动场的粪污,并定期的消毒。舍内和运动场内的料槽和水槽也要定期的进行清洗。

每天都要刷拭牛体1~2次,以保持肉牛体表清洁,同时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每天都要保持肉牛有一定的运动时间,让其接受阳光的照射,呼吸新鲜的空气,可以增加体质,但是要注意对育肥牛则要避免过度运动,以免造成体能的损耗,影响增重。另外,在炎热的夏季还要避免阳光直射牛体。

对肉牛进行合理的饲喂。注意饲料的质量,在饲喂前要检查好饲料中是否有杂物和污物,以免影响到肉牛的食欲,引起消化不良。不可饲喂肉牛发生霉变或者受污染的饲料。如果是炎热的夏季,则要适当的调整饲喂时间,选择在较为凉爽的时段喂牛,以提高采食量。每天可以饲喂2次,早晚各1次,以让肉牛有充分的时间反刍和休息。

3、严格免疫和消毒

肉牛养殖场要注重消毒的工作,除了日常的消毒外,还要注意在每年的春秋两季,病原微生物大量滋生和繁殖的季节对场区、牛舍、用具和设施等进行全面的清扫和消毒,以后则要每月或者每周消毒1次。牛床要每天都用清水冲洗,并且在产犊前后以及饲养新牛前将产房和空舍进行彻底的消毒,以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养牛场要建立健全的卫生消毒和防疫制度。牛场的各区要严格的区分,在各区和牛舍门口都要设置消毒池(盆),其中的消毒药液要及时的更换,以免失效。进出人员要严格的消毒。肉牛养殖场最好坚持自繁自养,尽量避免从外地购牛,以免带入传染病。如果从外地引进牛则要做好相关疫病的检查工作,并对新购入的牛进行全身的消毒和隔离观察、驱虫工作,确保没有问题后才可入舍养殖。

4、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

驱虫是肉牛养殖的重要工作,可以增体肉牛的体质,预防和减少寄生虫病的发生,每年都要在春秋两季对牛群分别驱虫1次,另外,犊牛在1月龄和6月龄时各驱虫1次。驱虫后的粪便要集中进行发酵处理,以杀灭虫源。选择的驱虫药要求广谱、高效、低毒。做好无害化的处理工作,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发生。

如果发现肉牛患病,要及时的隔离,并进行准确诊断,对症治疗,如果肉牛患有传染病,要及时采取措施,隔离饲养或及时淘汰,并对全群检疫,对健康牛紧急预防接种,病牛接触过的地方要彻底消毒,或者实施烧毁,以彻底的消灭病原菌。

肉牛育肥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随着养牛业的迅速发展,短期育肥牛不断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以短期育肥牛作为发家致富的好项目,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要真正搞好肉牛短期育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选择好育肥牛

育肥牛要选改良的西门塔尔、夏洛来、利木赞等杂交改良健康无病、体重在250千克以上,年龄在1~2周龄的未去势杂种公牛,选择眼亮有神,鼻镜湿润,嘴巴大,食欲强,采食量大,四肢粗壮,被毛光亮,体躯长,胸深而宽。

2.选择好牛舍温度

牛舍内温度要保持在5℃~10℃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增重,还会掉膘。冬季牛舍要保温,加盖塑料布,用稻草或泥堵住墙壁上的漏风处等,既保证舍内温度,又便于采光,同时牛体本身散发的热量也不会流失太大。牛也可正常育肥增重,夏秋季防止日头曝晒、雨淋,牛舍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良好,做到冬暖夏凉。

3.选择好饲喂方法

育肥前要进行驱除体内外寄生虫,用虫克星,每10千克体重皮下0.2毫升,或口服剂量为千克体重0.1克;驱虫三日后,每头牛口服大黄去火健胃散350~400克健胃。饮足水,先粗后精,最后饮水。为减少能量消耗,不放牧,不运动,舍饲拴系饲养,定时定量饲喂,定时饮水,冬季饮温水,水要干净、新鲜,每顿让牛吃饱,尤其是粗饲料,要铡细,饲草要干净。要选择春、秋、冬季育肥,因夏季天气炎热,蚊虻多,影响肉牛肥育效果。

4.选择好饲料搭配

要根据不同体重和增重速度制定饲料给量和搭配,育肥前期:酒糟6~8千克、玉米面2~3千克、豆粕0.75~1.0千克、食盐50克、添加剂50克、玉米秸5千克,开始喂酒糟时少量添加,待10天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喂量;育肥中期:酒糟10~15千克、玉米面3千克、豆粕1千克、食盐50克、添加剂50克、玉米秸4~5千克;育肥后期:酒糟10~15千克、玉米面2千克、豆粕0.5~1千克(或尿素100克),食盐50克、添加剂50克、玉米秸3.5~5千克。吃剩下的饲草饲料不能过顿或过夜,洒糟要新鲜优质,腐败、发霉及冰冻或带砂土的不能饲喂,以防中毒。催肥用壮乐康效果更好。如利用尿素代替豆粕时,要将尿素先溶解在少量水中,拌在精料中喂给,切忌不能溶在水中直接饮用,尿素喂量一般成年牛每头日喂量不超过100克为宜,以免中毒。

5.搞好防疫和畜体卫生

牛在育肥前要搞好免疫及预防注射,牛体每天要刷拭1~2次,保持牛体卫生,饲喂用具要清洗干净每天消毒2次(早晨1次,下午1次)。牛床、过道、墙壁要定期用火碱或石灰消毒,闲杂人员不准出入牛舍。

6.选择好出栏时期

经过3-4个月短期育肥,牛已达到膘肥体壮,一般屠宰率可达58%,净肉率达50%,平均日增重可达1.25千克以上,此时育肥牛已增长到一定体重,如市场价格看好,应迅速出售,卖上好价。否则会增加饲养成本,降低增重速度,影响经济效益。

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 雏鸭饲养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雏鸭的运输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细致工作,刚出生的雏鸭还没有对抗外界不良环境的能力,应尽量在雏鸭出壳后36小时内运到育雏室,远距离运输也不要超过48小时,若是运输环节出现问题,容易造成到达目的地的雏鸭体质虚弱、难饲养,进而加大饲养成本,严重时还会出现雏鸭死亡等情况。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雏鸭运输中应注意的问题雏鸭饲养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天气预报
在运输雏鸭之前,留意看运输雏鸭沿线地区的天气预报,防止雏鸭在调运的过程中遇到恶劣天气,给运输带来不便。恶劣天气容易影响雏鸭的体质、成活率等,遇到恶劣天气时,一方面可以重新调整雏鸭的调运计划;另一方面应提前做好应急措施,尽快赶到目的地,避免造成大的损失。
2.选择健康雏鸭
选择出雏期正常一致的雏鸭,提早或延缓出壳的雏鸭均不宜选择;选择绒毛颜色纯正一致、清洁且有光泽,大小均匀一致,卵黄吸收良好,抓在手里挣扎有力,行动活泼的雏鸭。
3.安排车辆及笼具
雏鸭运输,最好选用专业运输人员驾驶专门的运输车辆,配足专门的运输笼具。笼具四周有适当的通气孔、底部要平且柔软,笼具不得有变形,笼具的数量要根据装运雏鸭的数量、季节、气候、路途等情况配足。装卸笼具时要小心平稳,避免倾斜和滑动,留有适当空间,做到有利于空气流通。
4.做好防疫工作
一方面做好运输车辆及笼具的清洁、消毒工作;另一方面运输雏鸭前要了解沿途有没有疫区,如果有疫区,则千万不能经过,以免雏鸭通过疫区时感染上疾病。因为疫区不是常有,所以这一项工作往往最容易被养殖户忽视,而实际上这是最为重要的工作。如果通过疫区时不幸被感染上疫病,会给当地的禽业养殖带来巨大的危险。
5.适宜时间装运
运输时要选择适宜时间装运,夏季防中暑,不顶烈日行车。冬、春季要选择气温较高的天气运输,做好保暖工作,不让冷风直接袭击雏鸭,防止雏鸭着凉感冒。
6.强化途中管理
运输人员应具备一定的雏鸭养殖知识和经验,能观察雏鸭精神状态和异常反应,能采取相应紧急技术措施,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雏鸭在途中安全。
7.做好对接工作
在运送之前双方应联系好接收地点、接收人员及备留电话等,待雏鸭一到,直接运到育苗场地,保证雏鸭不在中间停留。
8.及时开水开食
雏鸭到达后应立即放人育雏室,休息片刻,喂加有葡萄糖和维生素C的饮用水,待鸭活动2~4小时后就可以开食了。

1、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并在饮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补充营养,以增强雏鸭抵抗力。另外,将雏鸭放入1-2厘米深的浅水盆中进行点水。天气暖和时,点水可在室外进行。一般用竹筐装好挑到清水塘边,将竹筐轻轻浸入水面少许,让雏鸭饮水和湿脚。每日2-3次,每次3-5分钟,以后逐日延长嬉水时间。
2、开食一定要在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进行,可用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1787,-1.00,-0.06%)和细麦糠,并适当补充些洗净的青饲料。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每日7-8次。
3、地面平养时,应注意雏鸭群密度,第1周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14只左右,第3周以后不应多于10只。密度过高,易堆积,密度过低,不保暖。
4、雏鸭生长适宜温度25-30℃,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灯泡或红外线灯取暖。通常可根据雏鸭数量用塑料薄膜围成一大小合适空间,里面点灯泡1-2个,做成保温室,采取自温育雏。
5、在最初3-4天全天24小时光照。一方面,保证雏鸭能充分的进行采食和饮水;另一方面,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促进钙、磷吸收,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此外,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6、为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可在雏鸭饮水或饲料中加入少量氟派酸、敌菌净或土霉素,并注意搅拌均匀。
7、在饲养前,应注意对鸭舍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一般用20%石灰水或3%的来苏儿。以后每周应定期消毒1次。
8、雏鸭2-4日龄时,应及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20日龄左右注射鸭瘟疫苗,预防疫病的发生。
9、在运输鸭苗时,夏季应避开高温高热天气,以减少鸭苗的损伤。

鸡场接种免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随着养鸡业的迅猛发展,鸡的营养代谢病、寄生虫病、中毒病等常见基本得以控制,而传染性疾病乃是我国养鸡业的主要威胁。免疫接种乃是防止疫病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成活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对鸡场鸡群进行免疫接种制关重要,鸡场在进行免疫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疫苗的问题

疫苗的保管和运输直接影响疫苗的质量,也是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如果在贮存和运输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好,会使疫苗免疫效果下降。过期的疫苗坚决不能使用。在购买疫苗时要选择正规厂家,能保证疫苗质量,不能贪图便宜。选择适合本地区血清型制备的疫苗,有些新上市的疫苗常有针对性,是根据当前疫病流行情况制备的,可听从兽医推荐。

2、免疫途径的选择

免疫途径有滴鼻、点眼、滴口、饮水、刺种、注射和气雾免疫。疫苗再好,免疫途径不正确,也可能造成免疫失败。如饮水免疫,优点是大群免疫省时省力,但缺点是每只鸡的免疫剂量不准确,有的饮水少,可能达不到免疫剂量。眼和鼻很少沾到疫苗,不能使呼吸道局部产生抗体。所以第一次免疫最好是滴鼻、点眼。法氏囊免疫滴口,饮水免疫一般不做初免用。第二次以后的加强免疫可选用饮水。新城疫IV系、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多采用滴鼻点眼,抗原进入的途径可通过鼻、眼黏膜进入体内。黏膜接种能很快进入淋巴循环系统。点眼后,疫苗抗原直接刺激眼底的哈德氏腺和结膜下的弥散的淋巴组织,可以局部形成坚实的屏障。

3、疫苗的使用方法

滴鼻、点眼。免疫操作时,要保证疫苗进入眼内和鼻腔内,滴完就将鸡扔下,往往疫苗滴也随之落下,必须看着吸收进去。

饮水免疫。要尽快饮完,事先停水,冬天停水2-3h,夏天停1-2h,最好在th之内将疫苗水饮完。要保证水质,不能用含漂白粉等消毒剂的自来水和含有金属离子的水,也不能用金属饮水器。盐、碱含量较高的水应煮沸冷却后,去掉杂质沉淀后再稀释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疫苗免疫时,饮水中加入1%-2%的脱脂乳粉,能起到保护疫苗的作用。注射的疫苗要用完一瓶再兑一瓶,不要一次性全兑完,否则放置时间过长免疫效价会降低,特别是大群的鸡场,有时一天注射不完。

气雾免疫,常有应激反应,一般较少应用,常引起呼吸道感染。气雾引起的应激反应与雾粒大小成反比,所以有呼吸道病史的鸡群更适于采用较大雾滴的气雾免疫。

刺种,常用于鸡痘,接种翅膀下,刺种后3-4天,刺种部位红肿、水疱及结痂,2-3天痂皮脱落示为免疫成功,否则需要重新补种,特别是鸡痘多发地区,常因免疫失败而发病。

4、不合理的免疫

免疫剂量过大。有的养殖户盲目加大使用剂量或频繁免疫,有时会造成免疫抑制或疫苗抗原与体内免疫抗体中和而致疾病的发生。特别是新城疫的免疫不合理情况甚多,而常常发生非典型新城疫。

药物干扰免疫的效果具有普遍性。特别是使用活菌苗时,免疫前后5天都不能应用抗生素,一些药物的酸碱度和大多数的抗生素都以盐类形式存在,虽然抗菌素对病毒无效,但这些含有酸碱及盐类物质也会破坏疫苗的免疫效果。长期用过量的抗菌素特别是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都能破坏鸡的白血细胞、淋巴细胞而影响免疫抗体的生成。

不同疫苗间的干扰。有些疫苗之间相互影响或干扰,不宜同时使用或近期连用。除非二联苗、三联苗,养殖户不要自己擅自混合使用。

免疫程序不合理。不同的疫苗在动物体内抗体维持的时间也不一样。如鸡在开产前已注射了新城疫油苗,经50-60天再进行一次IV系苗接种,一起启动免疫即可,可有的养殖户认为接种次数越多越好,便每月免疫1次,造成免疫麻痹或中和抗体效价,而易导致发病。

5、母源抗体的干扰

种鸡在开产前都进行了免疫,其自身的某些抗体会传递给下一代,对雏鸡抗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当疫苗接种过程中,母源抗体与疫苗抗原发生中和,而导致免疫失败。所以鸡群应做免疫监测,根据母源抗体的效价高低来确定首免时间。

6、鸡体自身因素对免疫的影响

体内存在某些疾病,如球虫病、传染性法氏囊病、马立克、新城疫、腺病毒、传染性贫血因子等都可引起免疫抑制,或降低免疫水平。营养缺乏:鸡群健康状况不佳,机体消瘦,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而导致免疫失败。应激因素:免疫前后鸡群处于强烈的应激期,如疾病、骤冷、酷热、限饲、转群、断喙、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及其他疫苗接种恢复期等,都可削弱免疫应答能力,还可使体内免疫抗体急剧下降,也影响再次的免疫效果。

一、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制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应根据本场的发病史,常发病的季节,饲养鸡的用途及饲养期,雏鸡的母源抗体水平,疫病的流行情况及免疫接种所用疫苗的种类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来制定。
1.发病史、季节对本地区,本场尚未证实已发生过的疾病,必须明确实已受到严重威胁时才能计划接种,如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在非不得已时不使用;而鸡痘,慢性呼吸道病等疾病的免疫时间或是否免疫应根据季节来确定,鸡痘在夏秋季节,可适当提前免疫;慢性呼吸道疾病在夏秋季节可不免疫。
2.鸡的用途及饲养期所饲养鸡的用途及饲养期均是制定免疫程序时应考虑的问题,作种用的鸡不仅在育雏期需要接种发氏囊疫苗,在开产前还需接种法氏囊油乳剂灭活苗,而商品鸡则只需在育雏期接种,饲养期较长的鸡如蛋鸡种鸡须接种马立克氏病疫苗,而白羽肉鸡如AA,艾维因型却不需免疫。
3.母源抗体水平母源抗体水平决定首免时间和是否需要补免。雏禽鸡城疫的母源抗体在7日龄时逐渐消失,因此新城疫首免应在7天左右进行。机体才能建立完善的免疫保护;若雏鸡的马立克氏病毒母源抗体水平较高,除在1日龄首免则须在8—12日龄时重复免一次与父母代不同血清型的疫苗,以克服母源抗体的干扰。
4.不同疫苗间的干扰新城疫疫苗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同时使用会相互干扰,使用间隔不少于一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的使用间隔不少于一周;对接种脑脊髓炎疫苗的种鸡,免疫前后两周内不应接种其他疫苗,以免影响免疫效果。
5.活苗与死苗的同时使用弱毒疫苗接种后一般5—7天产生免疫力,免疫期达6个月,而油乳剂灭活苗产生免疫力较慢,一般在15天后,免疫期也较长,因此采用弱毒疫苗与油乳剂灭活苗同时免疫是目前控制鸡新城疫较好的方法。
二、选择恰当的疫苗目前市面上的疫苗种类繁多,国产的,进口的;弱毒苗,中毒苗,灭活苗,铝胶苗等,而鸡场必须选用高质量,高效价,毒力强弱得当,与本场血清型相符合的疫苗。
1.疫苗的效价若疫苗过期或无标签,未用冷藏设备保存,或经反复动融,阳光直射,储存温度过高,效价都会降低,达不到应有抗原含量,不宜选用;疫苗的贮存有严格的要求:弱毒疫苗在0℃以下保存;菌苗、油乳剂灭活苗、铝胶苗应在4℃—8℃保存,而马立克氏病的Ⅱ型苗(SBI)和Ⅰ型苗(CVI988)必须在液氮罐中保存。
2.疫苗的血清型有些疫苗有多种血清型,各血清型不一定有交叉保护作用。因此使用疫苗时其血清型应与本地(或本场)流行疫病血清型一致。
3.疫苗毒株强弱现有疫苗大多数有弱毒株,中毒株,强毒株之分,毒力强弱不同,适用对象及接种时间也有差别。如新城疫Ⅳ苗,克隆-30可用于雏鸡,而Ⅰ系苗属于中毒苗,一般只能用于60日龄后的鸡。使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宜用H120后用H52。因此,只有选用当地分离的变异株或选用抗原性与当地变异株接近的病毒株制成的灭活疫苗或弱毒疫苗,或使用标准毒株及变异毒株联合制成多价疫苗,才能有效地保护鸡群不受变异株的侵袭。
三、正确使用疫苗所选用疫苗的种类不同,其使用方法也有差异,包括疫苗的稀释液的选择,免疫接种的途径,疫苗剂量等。
1.稀释液的选择对需要用特殊稀释液的疫苗,应用指定的稀释液,如进口苗、HVT苗等;其他一般疫苗可用清凉的生理盐水或蒸馏水作稀释液,不能随便用山水、河水、自来水等作稀释液,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2.免疫接种途径每种疫苗都有其特定的免疫途径及最佳接种方法,如鸡痘疫苗宜采用翅内侧刺种,不宜注射或饮水;新成疫弱毒疫苗用滴鼻或气雾法免疫较好,Ⅰ系苗则用注射法免疫。而油乳剂灭活苗,铝胶疫苗宜采用胸部或翅膀肌注,不宜皮下注射,更不能口服,滴鼻、点眼以及紧急接种。
3.疫苗的剂量所用疫苗剂量应严格按其说明进行,若接种剂量不足,不能刺激机体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剂量过大,可能引起免疫麻痹或毒性反应。
四、免疫期间药物的使用在免疫期间饮水和饲料中不能随便添加药物。
1.降低免疫效果的药物接种疫苗前后2—3天应禁止对鸡舍消毒;不宜服用抗菌药物,抗病毒药物,可引起免疫抑制或毒性较强的药物,如:磺胺类药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接种菌苗时不宜投服抗菌药。
2.增强免疫效果的药物供给含疫苗的饮水前2—4小时应停止饮水供应(视天气而定),并在饮水中、可加入1%—2%的脱脂奶粉或0.1%—0.2%的脱脂奶或山梨糖醇,增加效果;也可添加一些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如:左旋咪唑,黄芪等;减轻疫苗反应,可加入,红霉素,泰乐菌素,蒽洛沙星。鸡场在免疫时应注意的问题还很多,如应激反应,营养水平等,诸多能使鸡群处于非健康状态的因素存在,都会影响鸡群免疫效果。

螃蟹养殖中青苔的几个问题



蟹池为何产生青苔?如何解决?能否用草木灰防治青苔?
青泥苔是鱼池中常见的丝状绿藻的总称,包括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这些藻类适宜生长在透明度高的浅水处,一旦遇到适合的生态条件(水温20℃左右)就会大量繁殖。初期藻体颜色为深绿色,呈丝状附于池底,以后渐变黄色悬于水中,衰老时,如旧棉絮浮于水面,轻者,大量藻体青苔附着虾、蟹体表,影响其生长和商品价值,重者,可引起池塘中鱼类缺氧中毒死亡。
(1)预防措施
①在进水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
进水后及时施肥,使水体呈现黄绿色,透明度控制在25~35cm,使基础饵料生物尽快繁殖起来,从而控制青苔生长。
②在水温较低季节放虾苗时,不宜马上栽种水草作遮荫物,以防带入青泥苔。
③每亩套养花白鲢鱼种20~30尾,抑制藻类种群滋生泛滥。
 
④勤换水,不使水中有机物含量过高。
(2)治疗措施
①在青泥苔大量繁殖时,在晴天下午用粗铁丝绑成爪状,再绑在竹竿上,下池捞出池底的青苔,然后根据池水的肥瘦,每亩施用50~100kg的有机肥,水深升至lm左右,一般4~5天青泥苔基本得到根治,池水恢复正常的油绿色。
②在下风处撒稻草灰,阻断藻体光合作用。

③在藻体聚集处撒生石灰,每平方米100~150g。通过突然改变局部水体的pH值杀灭藻类。
④每亩水面水深lm用杀青苔200g与湿润细土拌匀后撒于青苔密集处或用青苔宁每亩水面水深lm用50g兑水(1000~2000倍)后全池泼洒,但注意在用药物治理青苔的同时,为防止由于青泥苔腐败而对虾、蟹造成危害,宜泼洒光合细菌,再增加增氧机开动时间。

温室甲鱼捕大留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近期,不少养殖场反映,温室甲鱼捕大留小销售后出现异常情况,主要表现为摄食恢复差,出现腐皮、穿孔等综合性病症,亚硝酸盐中毒,甲鱼上浮等等。经多处实地了解查看后发现在捕捉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现就这一情况谈谈我个人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第一、捕捉前要停食。
很多养殖户在捕捉前不但不停食,反而有意加大投饵量,以期捉出的甲鱼份量更足,其实这种做法实在得不偿失。因为捕大留小操作过程中甲鱼会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在饱食情况下,这种应激反应对甲鱼的损伤尤为严重,因此建议在捕大留小销售前最好停食2—3餐,以减少捕捉过程中的应激对留池甲鱼的损害,使之尽快恢复摄食。
第二、尽量不要干池捕捉(除非一次性捉光)。
在无沙养殖的条件下,干池捕捉对甲鱼的应激及机械损伤都比带水捕捉严重,所以建议不要干池捕捉,至少应保留5厘米以上水位。
第三、捕捉后第一次消毒要及时。
由于捕捉而造成的应激及机械损伤总是难免的,这时候也是病原体入侵鳖体的最佳时机,而水体中病原体的繁殖速度很快,因此捕捉后第一次外用消毒一定要及时,应在捕后2—3小时之内完成这项工作。那么用哪些药物消毒比较理想呢?据本场经验,用绿福素20—25ppm或安康5号15—20ppmm及泰宁1号3—4ppm或泰宁3号3—4ppm,效果较佳。前两种药适用于水质较差,可能出现亚硝酸盐中毒的水体,后两种药适用于换水量较大,水质较好的水体。1—2天后再根据水质及留池甲鱼的健康和恢复状况,再施一次外用药,情况较差者可重复用第一次用的药,情况良好者亦可再施水霉净及特力灭各0.6—0.8ppm,隔天一次,连用1—2次。

第四、捕前可以不内服药物,捕后也不应立即添加内服药物。
不少养殖户认为捕前要加药防病,捕后更应加药治病。这种做法往往弊多利少,因为捕后可能发病是由捕捉过程的应激及机械损伤造成的,捕前吃药根本不可能防止捕后可能发的病,而捕后留池甲鱼消除应激、逐渐恢复正常摄食至少需要3—5天时间,这时马上添加内服药:一是真正被吃下的药很少,二是此时甲鱼消化系统尚未完全恢复功能,药物作用可能消灭消化道内的有益菌群,不但达不到防病治病之功效,反而会阻碍其消化功能的正常恢复。因此建议捕后先添加保肝健胃剂(如肝保宁等)2—3天,以帮助其尽快恢复胃肠机能,待摄食稍正常后再添加内服药物防治病害。停药后再添加“肝保宁”等保肝健胃剂,以协助消除药物毒副作用,尽快恢复肝脏及胃肠功能。
第五、在水质较差养殖区,慎防亚硝酸盐中毒。
有些养殖区水质条件较差,又不能大量换水,捕大留小销售时池塘水质富营养化已相当严重,这种情况捕后用药更要谨慎。建议捕时先排污放水5—10厘米,捕后慎用抗菌素类药物消毒,以外用化学净水剂加中草药物类较为安全(如泰宁5号、绿福素、2010改水剂、强力净水宝等)以防亚硝酸盐急性中毒。
据实际情况做好以上几点,相信可以减少温室甲鱼捕大留小过程中出现异常情况,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螃蟹养殖中关于蜕壳的几个问题


如何知道河蟹将要蜕壳?
在生产上,判断河蟹是否要蜕壳,可采用以下方法:
(1)检查河蟹体色蜕壳前河蟹体色深,呈黄褐色或黑褐色,步足硬,腹甲水锈(黄褐色)多。而蜕壳后,河蟹体色变淡,腹甲白色,无水锈,步足软。
(2)看河蟹规格大小(以放养相同规格的蟹种为前提)蜕壳后壳长比蜕壳前增大20%,而体重比蜕壳前增长了近一倍。在生长检查时,捕出的群体中,如发现了体大、体色淡的河蟹,则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3)看池塘蜕壳区和浅滩处是否有蜕壳后的空蟹壳如发现有空壳,即表明河蟹已开始蜕壳了。
(4)检查河蟹吃食情况河蟹在蜕壳前不吃食。如发现这几天投饵后,饵料的剩余量大大增加,如未检查出蟹苗,则表明河蟹即将蜕壳。
河蟹在蜕壳期间应注意哪些问题?

(1)每次蜕壳来临前,不仅要投含有蜕壳素的配合饲料,力求同步蜕壳,而且必须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数量,使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喜食和充足,以避免残食软壳蟹。
(2)发现个别河蟹已蜕壳,可泼洒生石灰水,每亩用生石灰7.5~12.5公斤,加水化浆后,全池泼洒。
(3)蜕壳期间,需保持水位稳定,一般不需换水。
(4)投饵区和蜕壳区必须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饵料,蜕壳区如水生植物少,应增投水生植物,并保持安静。
(5)清晨巡塘时,发现软壳蟹,可捡起放入水桶中暂养1~2小时,待河蟹吸水涨足,能自由爬动后,才放回原池。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29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