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池不良底质的防治对策分析


在今年的渔业科技入户夏季行动中,本人通过实地走访,发现部分养殖户由于日常管理不到位,从而导致在下风处和食台旁食物残渣、死亡藻类、污物和水产养殖动物的粪便等累积,在高温条件下腐烂、变质,滋生大量的细菌,从而导致水质的败坏、病害的流行,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危害。
通常造成蟹塘底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残饵、粪便、死亡的藻类等有机物过量沉积,无法完全分解造成。沉积于水体底部的不良底质在风浪、水流的影响下,沉渣泛起,诱发水体的二次污染,导致水体溶氧下降、硫化氢等有害物质浓度升高,同时不良底质也为病原菌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温床,以致病害频发。
现就蟹塘不良底质提出一些防治对策,供养殖户参考。
1、及时清理蟹塘下风处、食台边食物残渣、死亡藻类和污物等,必要时,可泼洒适量的二氧化氯进行消毒,以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2、全池泼洒浓度为0.75~1.5×10-6水质保护解毒剂或调水解毒灵等,以降低水体中有害毒物的浓度。
3、用浓度为0.3×10-6底居安或底速净等底改药物,强力分解底质中有害物质,以确保河蟹的安全。
4、用浓度为0.3~0.5×10-6稳水利生素(含枯草芽孢杆菌)全池泼洒,15天一次。

相关知识

草鱼养殖过程中游池的常见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期睛好天气与阴雨天气交替反复无常,部分池塘养殖草鱼产生游池现象,主要表现为草鱼沿池边跑马式不停游动,或者在池中不定向乱窜,呈间歇性,直至体力衰竭,若不及时处置,会引起养殖鱼类批量死亡。游池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有:

1、饲料投喂严重不足、不适口,产生饥饿性游塘。判断方法:有部分草鱼沿塘边来回游动,寻找食物,间隙性游池,游池方向性不强。解决方案:增加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肠鳃宁、VC等,及时更换其它品牌饲料,并适量换水。

2、底质恶化,池底缺氧,有毒有害物质浓度高,导致游池。判断方法:草鱼快速跑马式不停狂游,受惊虾只潜入池水表层。此时应检查池底,检测水质。溶解氧、亚硝酸盐、氨氮含量是否超标。解决方案:排换水30公分,施用改底菌团、分解底改处理底质,增开增氧机,并使用益生活水素、磁性水质改良剂、亚硝速降、葡萄糖及EM菌等,改善水质。

3、暗游塘,这种情况一般很难发现,严重影响草鱼生长,免疫抗病能力下降,危害很大。需要养殖者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原因,对症下药,才能迅速解除。

4、由于气候、水质突变或感染疫病,产生强烈不适,引起应激性游池。解决方案:提高水位,施用绿水王、解毒王或葡萄糖,在饲料中添加VC和FRC、免疫多糖等抗应激药物,同时投喂鱼血康、败血宁等,预防病害发生。

河蟹养殖低产甚至亏损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经走访调查,笔者发现部分河蟹养殖池塘出现低产现象,有些甚至严重亏损,分析主要原因如下:一是苗种质量把关不严,给后期生产埋下隐患。二是不利天气影响。7~8月若出现持续的超高温(平均气温32℃以上)且少雨,池塘水体的积温大幅上升,将严重影响河蟹蜕壳生长,且高温会导致水草腐烂、水质败坏,出现大量死蟹现象。三是生产管理不到位。突出表现为水质调控措施不当,暴发蓝藻;水草种植管理不合理,池塘生态功能大幅下降;饲料投喂不科学,加重水质恶化程度;药物使用不当,造成河蟹死亡。

针对河蟹养殖低产的原因,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发展生态养蟹

对老化蟹池进行清淤改造,有条件的建造独立的进排水系统,配套增氧设施。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金鱼藻等多品种水草混栽,满足河蟹各生长阶段对水草的需求。采取蟹、鱼、虾多品种混养、套养模式,增加蟹池生物多样性,充分利用水体,提高饵料综合利用率。

2.严把蟹种质量关

蟹种尽可能自己繁育或就近选择信誉度较好的育苗基地购买,尽量不用长途购进的外地蟹种。蟹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敏捷、附肢齐全,体表光洁无损伤,无污物附着。蟹种下池前应逐只挑选,质量不好的杜绝入池,以提高成活率。放养密度要适宜,不能单纯地追求产量,而应立足市场需求,提高规格质量。

3.加强生产管理

①水质调控。整个养殖期间,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透明度控制在20~40厘米,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为7.5~8.5。水位坚持前浅、中深、后稳的原则,即前期保持浅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河蟹蜕壳;中期特别是炎热的夏秋季保持深水位,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后期保持水位稳定。一般春季、秋季每15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0~20厘米深;6~9月,每5~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10~20厘米深,先排池内老水后灌注新水。高温季节每天加注新水20厘米深左右,以降低水温,保证河蟹生长环境良好。当蟹池水质不良时,应及时采取换水或其他措施来改善水质。5~9月,每10~15天施用1次微生物制剂,再依据水质情况适当施肥。另外,每15~20天施用生石灰1次,用量为10~15千克/亩米,化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以调节水质和增加水中钙离子含量,促进河蟹正常蜕壳生长。

②投饲管理。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求做到科学投饲,保证营养均衡,主要投喂河蟹配合饲料、螺蛳、冰鲜鱼,另搭配少量小麦、豆粕、玉米等植物性饲料。日常投饲应掌握一个方法、坚持一个原则、突出一个重点,即四定四看科学投饲方法、精青结合、荤素搭配的原则和前期精、中期青、后期荤的重点。具体操作是:在确保饲料新鲜、适口的前提下,日投饲量视天气、水温和河蟹摄食情况而定。养殖前期(3~6月)以豆饼、麦粉、蚕蛹粉、鱼粉或切碎的小鱼、轧碎的螺蛳和蚌肉为原料,混合成团状投喂,或以开口性配合饲料为主进行投喂。养殖中期(7月~8月中旬)以豆饼、玉米、小麦、马铃薯、南瓜等精、青饲料为主。养殖后期(8月下旬~11月)则适当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动物性饲料占50%)或投喂河蟹后期专用配合饲料。一般情况下,日投喂量3~4月为存塘蟹体重的1%~2%,5~7月为存塘蟹体重的3%~8%,8~10月为存塘蟹体重的8%~10%。投喂次数前期1次/天,中、后期2次/天,上午投喂30%、晚上投喂70%。精饲料与鲜活饲料隔天或隔餐交替投喂,均匀投在浅水区,坚持检查每天吃食情况,以投喂后3~4小时吃完为宜。

③水草管理。保证水草密度合理,生长过旺时应进行打头处理,夏季适当放养浮萍。2~3月要做好肥水工作,适当控制水位以提高水温,促进水草生根发芽。

4.加强病害防治对河蟹易患病害应及早预防,科学用药,不能病急乱投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采取严格的清塘消毒、放养健壮蟹种、保持池塘水质良好、投喂新鲜优质饲料等生态养殖技术措施,可有效预防河蟹病害的发生。高温季节每隔10~15天全池泼洒微生物制剂1次,并交替施用生石灰,以改善蟹池水质和底质,确保河蟹健康生长。河蟹发生病害后,对细菌性疾病,可全池均匀泼洒溴氯海因、二氧化氯或碘制剂等高效低毒的消毒剂,另在饲料中拌喂适量的诺氟沙星、大蒜素、维生素C、免疫多糖等;对纤毛虫病,可采用纤虫净、甲壳净等药物加水溶解后全池均匀泼洒。除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外,还应注重蟹池水体的修复,以保证河蟹生长环境良好。水体修复具体方法为:在河蟹病害治疗取得较好效果2~3天后,先全池泼洒1次水质保护解毒剂,根据水质情况再适当增施1次生物肥和适量微生物制剂。

(作者联系地址:王秀青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农业服务中心邮编:225764;张凤翔吴加平江苏省兴化市渔业技术指导站邮编:225700)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62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