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禽禽流感的症状、冶疗及免疫程序

禽流感是禽类的一种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一般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作出初步诊断,实验室可以通过病毒分离鉴定、鸡胚实验、琼脂扩散试验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进行确诊。防制禽流感主要采取综合的防疫措施,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加强健康家禽的抵抗力、减少患病家禽的死亡率,从而减少禽流感对养禽业造成的损失。

1诊断

1.1流行病学

禽流感病毒的宿主广泛,鸡、火鸡、鸭、鹅、鹌鹑和雉鸡等家禽及野鸟、水禽、海鸟等均可感染。其中以鸡和火鸡感染禽流感病毒后的危害最为严重,而在鸭中分离到的病毒比其他禽类多。各种日龄的禽均可感染。禽流感病毒主要通过与患禽(包括与患禽接触的器具)的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染。此外,带毒的飞鸟或水禽常常成为传染源,引起家禽大批发病和死亡。

1.2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鸡潜伏期一般为3~5d,最长可达21d。流行初期的急性病例,常无任何病状而突然死亡。鸡一般病初精神沉郁,厌食,垂头缩颈,随后出现鸡冠和肉髯发绀,头部水肿,眼睑肿胀,结膜炎,呼吸困难,常发出咯咯声,鼻分泌物增加,病鸡常有摆头表现,严重者窒息死亡。有的病鸡出现神经症状,如惊厥、作圆圈运动、瘫痪和眼盲。母鸡就巢性增强,产蛋量下降。这些症状可以以单一或不同组合形式出现。如在肠道致病菌较多,可引起腹泻。

1.3病理剖检变化

病鸡主要在口腔、腺胃、肌胃角质膜下层和十二指肠等处有出血。喉、气管出血、分泌物增多,有时有干酪样物质;脑水肿、脑部血管充盈;胸腺肿胀、外观紫色;皮下脂肪出血、水肿,呈胶冻样;脾脏有时有淡黄色小坏死灶、肿胀、出血,肾肿胀;心膜心冠脂肪有出血点、心内膜血液凝固不良;腺胃rǔ头出血多、基部出血少,肌胃与腺胃交界处有条状出血,分泌物增多;十二指肠弥散性出血;胰脏上有散在出血;泄殖腔出血;卵巢、输卵管发生萎缩变性;胸骨内侧、胸壁上的肌内、腹部的脂肪有出血;腿部的鳞片上有特征性的出血斑。

1.4病原学诊断

病毒分离需由国家规定的实验室完成。

1.5血清学诊断

目前用于禽流感检测的方法有禽流感病毒分离技术、琼脂扩散试验(AGP)、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I)、神经氨酸酶抑制试验(NI)、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毒中和试验(SN)、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免疫荧光技术(IF)及核酸探针技术。其中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是OIE推荐使用的方法。

2综合性防制措施

2.1加强生物安全,搞好隔离饲养和消毒工作

一些农村地区和小型散养户存在鸡与水禽混养或鸡与水禽同场分隔饲养的习惯,而水禽大多在户外放养,与候鸟及其粪便接触较频繁,候鸟带毒比较严重,极有可能传染给水禽,再由水禽横向传染给鸡等家禽。因此要避免家禽与野鸟的接触。防止水源和饲料被污染,禽场应与其他动物隔开,严禁场内饲养笼养鸟和其他未知安全的家禽;保证鸡种来源的安全性,从无禽流感地区或种鸡场引进雏鸡和种蛋,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实行全进全出制;加强鸡舍内外消毒,可用2%~3%热烧碱水对环境和地面消毒,用过氧乙酸、威岛牌消毒剂带鸡消毒,饮用水用漂白粉消毒。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的存活时间缩短,另外,夏季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夏季禽舍的通风强度比冬春两季好,良好的通风可以大大减少鸡舍环境中病毒的数量,因此,病毒进入鸡体内的机会和数量就会明显减少,感染率下降。

2.2加强饲养管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

一方面,要给家禽提供全价饲料和充足饮水,使鸡体质强壮而增强对病毒的抵抗力;另一方面,要建立具有坚强免疫力的鸡群,尤其要建立具有抗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坚强免疫力的鸡群。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不良气体对鸡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对维持呼吸道黏膜的抵抗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减少上述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2.3疫苗免疫接种

当前研制与使用的禽流感疫苗主要是灭活疫苗,选择地方流行毒株接种鸡胚,收获尿囊液经甲醛灭活,以矿物油为佐剂制成油剂灭活苗,取得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由低毒力到中毒力病毒引起的流感可以使用灭活疫苗,有单联苗和多价苗,一般用多价苗效果就很好。由于这种疫苗只能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病毒的传播,而不能从群体中将病毒清除,因此在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禁止使用疫苗接种。目前国内外对禽流感病毒的研究正不断深入,开发的新型疫苗也逐渐增多。接种疫苗的家禽不仅获得了针对疱疹的免疫保护,也具有抗禽流感的免疫保护。禽流感卵黄抗体对200日龄非免疫产蛋鸡及20日龄SPF小鸡安全可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在生产实践中可推广使用。

推荐免疫程序:对以产蛋鸡发病为主的地区,20~30日龄首免,0.3~0.5mL皮下注射,开产前20d二免,0.5mL注射;种鸡及禽流感高发地区在300日龄首免;对小鸡也发病的地区,7~10日龄首免,开产前二免,必要时在300日龄三免;肉仔鸡5~7日龄,0.3mL皮下注射,免疫一次即可。注意:免疫灭活苗,一般需免疫2次以上;在小日龄家禽作首次免疫时,应尽量避开母源抗体高峰期;对鸭等水禽免疫接种时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反应。

2.4防止疫病扩散

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应及时上报疫情,划定疫区,严格封锁,扑杀所有受到感染的禽类,病死禽必须焚烧或深埋,对疫区内可能受到病毒污染的场所进行彻底的消毒,严防强毒扩散。必须对疫区周围5km范围内的所有易感禽类实施疫苗紧急免疫接种,同时,在疫区周围建立免疫隔离带。在封锁期间,禁止染疫和疑似染疫的动物、动物产品流出疫区,禁止非疫区的动物进入疫区。

3治疗

3.1蛋鸡的治疗

可用盐酸金刚烷胺,每升水加入25~100mg,混饮,或每千克饲料加入50~200mg,混饲,连用5~7d,有较好疗效,可降低鸡的死亡率,但鸡仍然感染并排出病毒,对后期产蛋恢复有一定影响,目前,这种药物禁止应用于食用禽类。病毒唑,每升水加入50~100mg混饮,或每千克饲料加入100~200mg,混饲,若配合应用清热解毒、止咳平喘的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连翘和清瘟散等,则效果更好。由于该病常并发或继发细菌和支原体感染,因此适量使用抗菌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恩诺沙星、环丙沙星、利高霉素和阿米卡星等药物,往往能减少死亡。为了提高家禽体质和抗病力,可同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电解质。待病鸡临床症状消失而产蛋率尚未恢复时,可用中药如增蛋散等拌料饲喂7d左右,同时用速补-14饮水,可有效帮助病鸡恢复卵巢功能,促进产蛋率的提高。

3.2肉鸡的治疗

对禽流感的治疗应首先控制病毒的增殖,减少支原体、大肠杆菌等继发感染。发病后的前3d可用西普罗、清瘟败毒散+扑热息痛拌料,同时配合德佳佳维倍量饮水;发病后的第4天:必须控制继发症,金刚烷胺+强力菌清(或支呼安);呼可宁+金刚烷胺+庆大霉素或阿莫西林。用特力灭不同浓度进行环境、禽舍和带鸡消毒,饮水中添加薄荷油。

相关阅读

肉鸡的疫苗免疫方法及免疫接种程序


1肉鸡常用免疫接种方法

点眼、滴鼻法是预防家禽呼吸道病的最佳免疫方法,优点是每只鸡获得免疫剂量相同。操作方法为,用专用稀释液或33mL灭菌生理盐水稀释1000羽份疫苗,充分摇匀,用标准滴管将1滴疫苗垂直滴人雏鸡一侧鼻孑L或眼睛里。

饮水法适用于大型养禽场,免疫鸡数量多,优点是省时省力,缺点是不能保证每只鸡摄入疫苗量相同,免疫抗体参差不齐。最好在清晨或傍晚时,肉鸡在饮水免疫前停止饮水2~4h,放置充足饮水器且放置均匀,然后适当稀释疫苗,正常情况下,每500羽疫苗,1~2周龄用水SL,3~4周龄7L,5~8周龄10L,8周龄以上20L.鸡在th内饮水完毕。

皮下注射法的特点是疫苗吸收缓慢均匀、维持时间长。操作方法为,用手轻轻提起鸡的颈部皮肤,从颈部下1/3处朝鸡体方向刺人,使疫苗注入皮肤与肌肉之间。

肌肉注射法适用于种鸡群,此法作用迅速,剂量准确。操作时,一般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稀释后,选择胸部肌肉,斜向前入针,以防刺入肝脏、心脏或胸腔,造成鸡死亡。

翼下刺种尤其适用于鸡痘疫苗的接种。具体方法为,用25mL疫苗专用稀释液稀释1000羽份疫苗,充分混匀后,用接种针刺种于鸡翅膀内侧无血管处。一般雏鸡刺种1针,较大的鸡可刺种2针。

2.肉用仔鸡的免疫接种程序

肉用仔鸡生产期短,约7周左右,因此养殖户应根据实际肉用仔鸡的具体日龄、饲养规模、群体免疫状态等,合理实施免疫接种,具体程序见表1。饮水免疫时,为防止继发支原体感染,可在免疫前后两天给鸡群投喂慢呼灵或呼痢克。

3肉用种鸡的免疫接种程序

免疫接种程序。肉用种鸡生产期长,可达65~75周,免疫接种程序应系统,同时具体实施见表2。

对支原体污染严重的鸡群,在使用ND+H120+28/86疫苗免疫时,应于免疫前后2天使用对支原体敏感的药物,以免引起支原体病的发生。25日龄肉种鸡,在注射新城疫油苗后,每隔15~30天采血测定新城疫的抗体效价1次。如测得效价低于8倍时,应进行新城疫L系点眼或饮水免疫。

4注意事项

实施疫苗免疫计划过程中,在气候恶劣或疫情正流行的情况下,不宜接种疫苗;在接种疫苗的前、后3天内禁止使用消毒剂对鸡舍进行整体消毒,鸡群禁止使用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免疫过程中,应注意清洁消毒与疫苗接触的注射器、饮水器;注意稀释好的疫苗需放置在冷暗处待用,避免日光照射;油乳剂灭活苗如有异物或杂质、冻结、破乳现象、变质情况下不能使用。使用油乳剂灭活苗前,应将疫苗温度升至室温,以免因温度低引起鸡局部肌肉坏死,疫苗吸收差,导致免疫失败。疫苗使用前应充分摇动、混匀,开封疫苗当日用完。

使用鸡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时,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需要良好的卫生条件,否则易造成免疫效价降低,导致免疫失败。鸡场卫生条件要求包括,鸡场应与外界隔离,并用围墙围起来,严禁参观者入场;保证老鼠、野鸡不入鸡舍;场内不得饲养其他家禽;每个鸡场最好饲养同一日龄的鸡;死鸡进行焚烧或拖走处理,处理死鸡车辆不得入场;给工作人员提供清洁外套,但只允许在鸡场范围内穿,进鸡舍前更换鞋子或消毒胶鞋。

鲟鱼气泡病的症状及冶疗方法


1.症状:鲟鱼发病时,鱼游动缓慢、无力、上浮、贴边,有的反游游速快、活泼者不属病鱼。严重时在口前两侧的两条沟裂内,肉眼就可以看到里面呈线型排列的许多气泡。镜检,腮发白,鳃丝间粘液增加,有许多小气泡,鳃丝完整,肝较白,胃内有食物,肠内有黄色粘液和气泡,外观无其它症状,如同失血而死之鱼,有的鱼也表现为整个头部都充血,口的四周红肿而使口不能闭合。

2.病因:本病是水中氮气或氧气含量过饱和时大于10mg/L,使得鲟鱼的肠道、鳃内、肌肉等组织内形成微气泡,再汇聚成较大的气泡,进而使微细血管产生栓塞,造成组织水肿等现象,而使鱼致死。在使用地下深层水或自喷地表水时,极易取到氮气过饱和的水而引发此病。

3.危害:该病对鲟鱼幼鱼15cm以上造成危害最大。据介绍,严重时,3~5天就可使过半数或大部分的鱼儿死亡,危害极大。本人在养殖中也曾遇过此病,所幸救治及时,损失不大。

4.治疗方法:

病重的鲟鱼是较难恢复的。如果发现早,措施得当,此病是可以控制和治愈的。下面是笔者的一些经验:

(1)根本的方法是解决水源中过饱和的氮气或氧气。可用如下方法:

a.经沉淀―――曝气―――晒水之后再用

b.生物过滤或物理过滤水源

c.如果能换水源那就彻底解决问题了

(2)继续进行治疗

a.我们可以把有病的鱼收集到经上述处理过的较低温水中,加大水流速度。

b.

①内服药饵。氟哌酸2-6,干酵母8-12,鱼肝油5-8,食盐5-10,大蒜8-10,同时可在饲料中增加一些新鲜的蔬菜,如菠菜、胡萝卜等。把以上药同饲料一起作成药饵,连续喂养7天,可以鲨司提内的有海细菌,以免造成感染,同时增加他的营养,提高抗病力。第一餐用药时,建议增加25-30%药量,第二餐回复正常用量。

②进行体外和水体消毒:采用聚维酮碘或二氧化氯进行药浴消毒。方法为留20-30厘米水深对鱼进行药浴消毒,30-45分钟后加入新水。鱿鱼一般的消毒剂药性都比较烈,而且每个渔场的水质情况都不相同。这里介绍一个简单、实用、安全的方法,让你自己找出一个适合自己鱼池用药浓度,在你确定病因选准用药后,你不妨花2-3小时做一个药物浓度的梯度毒性食盐,这会比照搬别人的经验浓度有更切合实际一些,第一次用药就有效,这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在说明用药(说明书)的浓度之上设3-4个浓度梯度,每个梯度增加0.25ppm或0.5ppm或1.00ppm等,以这些浓度的药液进行试验取水20升5条鲟鱼,防在不同浓度药液的大盆中进行观察、计时,当两个小时左右,最高浓度盆里的鲟鱼有不适应时,取次高浓度作为治疗的标准浓度,治疗时间为30-45分钟。这个浓度可作为以后用药的知道标准。

这里寻定2.5ppm浓度作为用药的标准浓度,外用消毒应该连续3天之后停止3天,再次连续消毒3天。

口蹄疫免疫程序及注意事项


口蹄疫被认为是强制免疫病的一种,易感染猪、羊等偶蹄类动物,由于其致死率高、传染性强、发病急促等原因,一直是我业内人士关心和讨论的主题之一。本文就口蹄疫的免疫程序和相关的注意事项加以探讨分析,旨在更好的预防口蹄疫的发生。

我国为预防、控制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和养殖生产的大型动物疫病的发生和发展,实施动物强制免疫这一管理措施。为了更好的保护人体健康,促进我国养殖畜牧业的发展,因此加大对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力度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动物疫病与人之间互相传染和病毒快速变异的时候,做好动物疫病的免疫工作,与社会的安定团结及人类的生存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在我国,动物疫病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的猪蓝耳病和禽流感,现笔者针对口蹄疫病的免疫程序和相关注意事项加以阐述,内容如下。

一、口蹄疫的免疫

1.疫苗的选择

综合分析我国引发口蹄疫病的病原体的流行特点,结果发现,易感染口蹄疫的动物如猪、羊、牛等在春季和秋季两季易感染口蹄疫,因此每年的春、秋两季是防控的重要时期。依据中国农业部颁发的《口蹄疫防治技术规定》中规定,对易感口蹄疫病的动物选择O型灭活疫苗进行集中的强制免疫,所有的疫苗应选择已被农业部批准的产品,且是由动物的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统一组织、统一供应分配的。一年两次免疫。保证在两次免疫之间,对新生、补检或者漏检的动物进行补充免疫。

2.免疫程序

2.1新生家畜的免疫

对于羔羊和猪仔,在其出生的30-45天内,对其进行初次免疫,注射剂量为1ml/只(头)。所有的新生家畜得到初次免疫以后,时隔一个月以后进行再次的强化免疫,在这之后,每隔4个月就要免疫一次,剂量等要求与初次免疫一样。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以根据动物的抗体的监测结果对免疫程序进行稍许的改变。

2.2母畜的免疫

对于不同时期的母畜,免疫时间不同。配种之前,母畜应予以一个月一次的强制免疫;处于孕期的母畜应注意,在配种后的一个月以及产前的两个月以内,严禁免疫,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因免疫接种而造成的一些不良的应激反应。对于处于孕期的家畜,选择怀孕当中较为合适的时间进行免疫。

二、免疫操作技术的规范

1.接种的动物

接种的动物应是健康的待免动物,对同时期的、同种族的一群动物,接受的疫苗也应是由防疫站统一发放的同一批疫苗,以免产生任何由疫苗本身质量问题引发的不良反应。

2.疫苗的保存

疫苗应在避光、低温的条件下进行保存和运输,稀释后的冻干疫苗应放在低温下,且尽快使用,一般不要超过两个小时。灭活的疫苗在使用前,让疫苗恢复到室温,打开后立即使用,以防变质。使用前,要仔细验证疫苗的详细信息,如厂家生产批号、疫苗的有效期等。如果发现包装有破损、疫苗的颜色发生变化等不应予以使用,以防出现不良反应。

3.免疫接种的设备要求

选择经过统一消毒的接种器进行接种,给动物的接种部位消毒后再注射疫苗,接种器上的针头也要随时更换,每头(只)牲畜用一个针头。接种免疫时,医护人员做好记录工作,记录要标明接种的动物的品种、性别、大小、数量等动物基本信息,还要标注所注射的疫苗的来源(即生产的厂家)、疫苗的批号、接种疫苗的时间、所用剂量等。

接种免疫后,用过的所有接种设备、器具通过无害化处理,以防病毒外散传播。一般情况下,接受疫苗的动物在1-2天,会出现进食量减少、体温增高等现象,部分动物还有可能发生过敏反应,此时给予这些动物一定剂量的肾上腺素来缓解、治疗上述情况的发生。

三、接种免疫的注意事项

免疫接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养殖场按照上述免疫程序对动物进行免疫接种,为确定疫苗的安全度,可对同一批号的疫苗进行小范围的注射实验,待确保疫苗使用无副作用出现时,进行大规模的接种免疫。若同时还需要注射其他疫苗,应控制其间隔时间,一般在5-7天以后,注射其他疫苗,以防止影响免疫的效果。

2.在一些发生疫病的地区,接种免疫要按照规定顺序进行,此顺序为先是安全区,然后被威胁区,最后是疫区,以减少疫情蔓延,降低感染率。

3.注射疫苗时,应严格遵守规范的进行免疫操作,严格控制剂量的大小,对于患病的、体质瘦弱的、出生不足30天的、产前两个月的母畜以及早产的牲畜不能予以注射疫苗,因为这些牲畜抵抗力较弱,此时注射免疫疫苗,更容易引起各类疾病或者机械性流产,尤其是处于孕期的母畜必须进行一定的免疫,因为该时期的母畜易发生免疫副反应,为减少该情况的出现,可选择隔期多次注射免疫,并且要控制动物不让其做剧烈活动。所以,必须等到生病的牲畜康复后、母畜生产后、幼崽断奶后再进行常规的免疫接种。

4.进行免疫接种前,除准备好接种时所必需的接种器等设备以外,还必须准备足量的肾上腺素,以免过敏反应等突发情况的发生。接种免疫后12小时以内,要及时关注动物的情况,由于个体差异,会出现食量降低、体温升高、精神不振、呕吐等情况发生,严重的会发生抽搐、过敏、休克,此时需要给予消炎止痒、散热药物,肾上腺素用来治疗过敏反应,待动物恢复常态后再次进行免疫接种。

5.注射疫苗时,应将试剂注射到动物的肌肉内,不要太深,也不要太浅,若根据体重计算发现需注射大剂量的疫苗时,最好选择间隔相同的时间分次注射,以免一过性的大剂量注射会产生抽搐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四、讨论

总之,应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规定对动物疫病进行科学有效的强制免疫,须知,接种免疫是防止各种动物疾病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按照免疫程序逐步进行免疫接种,做到注意事项里所要求的每一件事情,才可以有效的预防各类疫病的发生。

山鸡蛔虫病的症状及预防冶疗方法


山鸡蛔虫病是由鸡蛔虫寄生于山鸡的小肠内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常影响雏山鸡的生长发育,甚至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损失。本病主要通过感染性虫卵的饲料和饮水而感染,雏山鸡易感,成年山鸡多为带虫者。

1.症状

雏山鸡生长发育不良,精神萎靡,常呆立不动,翅膀下垂,羽毛松乱,鸡冠苍白,黏膜贫血,食欲减退,下痢和便秘交替出现,有时稀粪中混有带血黏液,逐渐衰弱死亡。成年鸡多为带虫者,严重者表现为下痢、产蛋量下降和贫血等。

2.预防措施

①幼龄鸡应与大鸡分群饲养,不使用公共运动场,成年鸡多为带虫者,是传染来源。

②鸡粪应集中起来进行生物热处理,鸡舍内垫草应勤换,运动场应勤换新土,饲槽、饮水器应每隔1~2周消毒1次。

③在蛔虫病流行的鸡场,每年应进行2~3次定期驱虫,雏鸡第一次在孵化后2个月内进行,第二次在冬季进行;成年鸡第一次在10~11月进行,第二次在春季产蛋季节前1个月进行。对患禽随时进行治疗性驱虫。

3.防治

治疗可选左旋咪唑,每千克体重40~60毫克,直接经口投服或拌入饲料内喂服;丙硫咪唑每千克体重5~15毫克,拌料喂服。7天后再用1次。

鸡痘的症状和冶疗方法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此病特征是皮肤粘膜出现痘疹。

流行症状:

雏鸡和青年鸡发生鸡痘较多,雏鸡的死亡率较高,病毒通过损伤的皮肤和粘膜而感染。夏秋季可通过蚊、蝇、蝉、虱等吸血昆虫机械传播本病。鸡易感性最高,其次为火鸡、鸽和鹌鹑等禽类。

症状和眼观病变:

(1)皮肤型:在鸡冠、肉琶、哮角、眼皮、面部、腿、爪、翅内侧等无毛部位出现痘疹。痘疹开始为黄白色结节状,隆起于皮肤上,干而硬,结节干燥后形成深棕色痂皮,痂皮一般存留3-4周,脱落后遗留下灰白色的疤痕。一般无全身性症状。

(2)粘膜型:常见于雏鸡和青年鸡。痘疹发生在口腔、咽喉、上胯、食道或气管粘膜上。开始为黄色结节,以后逐渐互相融合大片黄白色干酪样假膜。假膜不易剥离,强行剥离则露出出血的溃疡面。病变常引起吞咽和呼吸困难,常导致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

(1)定期预防接种:

无鸡痘流行地区,一般不使用疫苗接种,对发病地区可用鸡痘鹌鹑化弱毒冻干疫苗。预防6-20日龄雏鸡,将痘苗200倍稀释,于翅内皮肤刺种一下;20-30日龄小鸡,疫苗100倍稀释刺种一下;30日龄以上的鸡,100倍稀释刺,小鸡的免疫期为2个月,大鸡为5个月。一般在10-20日龄和蛋鸡开产前各接种一次。

(2)综合防制:

一旦发生本病,对病鸡隔离,轻者治疗,重者逮杀并进行彻底消毒。对健康鸡进行紧急预防接种。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可采取对症疗法,剥除痂皮,伤口处涂擦紫药水或碘酊。口腔、咽喉处用镊子除去假膜,涂敷碘甘油。眼部可挤出蓄积的干酪样物,用2%的硼酸液冲洗干净,再滴入5%的蛋白银。

仔猪下痢的原因、预防及冶疗


仔猪下痢是仔猪的一种常见病,对仔猪危害很大,如不及时防治,会严重影响仔猪的育成质量和利用价值。

一、对仔猪下痢病因分析:

引起仔猪下痢的原因比较复杂,包括微生物及非微生物两类,但此两类间的关系十分密切,相互影响,又互为因果,一般认为以下原因:

(1)分娩舍环境卫生条件差,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大,地面积存污水,冬季有贼风等。

(2)仔猪生后护理不良,接产器具器具消毒不严,断尾,断脐处理不当等。

(3)仔猪生后未固定rǔ头,吸吮初rǔ不足,或母猪患无rǔ综合症而无rǔ,或未实行寄养。

(4)母rǔ不足,人工rǔ配制不当,奶温过高过低,造成仔猪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

(5)防疫措施不完善,免疫时间不理想,疫苗保管不良而失效。分娩舍环境卫生差,空栏后消毒不彻底,母猪进栏前猪体未很好消毒,饲养人员相互串访,造成人员带病毒感染。

(6)断奶时间不当,断奶过早或在哺rǔ期未提早补饲,仔猪由哺rǔ转为固体饲料,饲料抗原刺激,体内尚无相应抗体等。

二、仔猪下痢的原因:

1、病源性

大肠杆菌(肠毒性、肠病性)、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下痢病毒、轻状病毒、沙门氏杆菌、梭状菌、球虫、猪瘤病毒、仔猪伤寒等。

2、非病源性

1)营养性

①怀孕后期母猪饲管不当,造成新生仔猪弱小,抵抗力降低。

②母猪奶水缺乏,有rǔ房炎的母猪,无法提供仔猪必须的营养,使下痢的机会增加。

③初rǔ摄取不足,仔猪出生后六小时内必须吮吸到初rǔ,当母猪生病造成初rǔ在质与量的不足,或者仔猪遭受冷应激时,会造成仔猪初rǔ摄取不足,引起下痢。

2)管理性

①保温不够,仔猪出生后是否有足够的保温灯、保温板,位置是否正确等,仔猪的适当温度在30C左右。

②9m/mm的贼风,相当于空气温度下降4C。

③温差大,一般要求仔猪的床面温差不能超过1C,分娩舍温差不能超过2C。

④潮湿,在冲洗猪舍后没有保持适当干燥会造成仔猪下痢,潮湿的地面相当于温度下降6-9C。

⑤寄养,寄养的猪因吮吸的rǔ头位置改变而较易紧张,增加疾病的发生,造成仔猪下痢,成功的寄养仔猪应在仔猪出生后12-24小时内完成。

⑥仔猪出生后处理不当,弱小的仔猪需要特别的照顾,却被忽视,当发生下痢时,注射铁剂会降低其免疫力。

传染病,各种引起仔猪下痢的病源很容易经由工作人员的衣鞋和畜牧兽医器具而传染给猪。

⑦免疫不当,当给母猪注射控制仔猪下痢的疫苗时,必须保证注射疫苗的母猪健康良好,且疫苗要保存良好,注射剂量适当,注射部位和注射时间准确,且必须注射确实。

⑧分娩舍清洁消毒不彻底,当前一批猪发生下痢时,在转入下一批产仔母猪前,分娩舍必须彻底清洗、消毒,然后保持干燥和温暖。

三、预防仔猪下痢的措施

1、加强对怀孕后期母猪、泌rǔ母猪及哺rǔ仔猪的饲管

2、提供一个干燥、温暖、无贼风的环境及良好的营养,可防止各种病源入侵。

3、减少断奶仔猪移栏及料应激,可预防断奶仔猪下痢。彻底清洗及消毒猪舍,降低畜舍病源含量。

4、以抗生素治疗细菌引起的下痢,由诊断中心分离病源,做药敏试验,对症治疗,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以口服药物为主,比注射更有效。

5、股肱注射维他命电解质,可有效控制仔猪下痢,但要注意针头、针筒的消毒。

6、实行全进全出,切断平行传染源。

7、适时早期断奶,可控制仔猪下痢的发病机会。搞好猪舍卫生也是控制下痢发生的另一重要因素。

对产前母猪进行免疫,使产后仔猪通过初rǔ获得免疫。

四、断奶仔猪下痢,生长下降的处理

1、发生的原因

1)断奶时将仔猪和母猪分开,仔猪日粮从全rǔ日粮变为干饲料,日粮剧烈的变化,加上环境的变化,还有和其它猪混圈饲养等因素对仔猪的刺激很大。

2)断奶应激:断奶越早,应激反应就越大,断奶日龄应根据

a)仔猪消化系统的成熟程度;

b)仔猪免疫系统的成熟程度;

c)使用设施的质量来制定,应该在3周龄,体重6公斤为适宜。

3)温度:刚断奶的仔猪对冷非常敏感,断奶时,短时的低采食量将导致产量下降,刚断奶的仔猪身体活动很大,这将增加能量的消耗,而使仔猪生长停止或下降,建议采用以下温度:

仔猪周龄需要的温度C

328-30

4-820-22

4)贼风:暴露在贼风条件下的仔猪其生长速度下降16%,饲料消耗增加16%。对仔猪尽可能保持气流的稳定。

5)圈舍:当仔猪拥挤时,饲料摄入将减少,生长速度将下降。

6)仔猪的营养和日粮成分:对于5-10公斤体重的断奶仔猪,建议日粮中的蛋白质20%。仔猪的消化系统适合于消化奶中的蛋白质、脂肪,如果日粮突然改变为谷物淀粉和植物脂肪,将对肠壁产生破坏作用,导致腹泻。给幼龄仔猪喂2-5mm的颗粒料,可获得最佳的生产性能。

7)传染病因素:如沙门氏杆菌、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猪痢疾、水肿病、梭菌性肠炎。

8)寄生虫因素:球虫病等。

猪断奶的日龄越小,仔猪日粮就越复杂。如图显示,3周龄的仔猪在断奶后体重都有下降。仔猪饲喂简单日粮后7天恢复失去的体重。与此相比,如果饲喂含营养成分如炒熟的谷物和脱脂奶粉的复合日粮,失去的体重3天就可恢复。

南美白对虾生病的原因、症状及预防冶疗方法


近年来,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疾病的发生逐年增多,成为养殖成功的主要阻碍,研究南美白对虾发病的原因并进行预防,是减少发病几率,保证养殖成功的有效途径,本人近年来主要从事南美白对虾的育苗及养殖技术工作,现根据本人经验,介绍有关技术,希望对养殖者有所帮助。

一、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发病的原因

(一)整体因素

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发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整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1.环境因素:养殖水体中溶解氧、pH、水温、盐度、有毒物质(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农药、重金属等)、光照、透明度和水色(浮游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等的变动,超越了南美白对虾所能忍受的临街限度,因而引起疾病的发生。

2.对虾的体质状况:在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只有环境因素不适,或仅有病原体的存在,并不一定造成对虾发病,还要看对虾本身的健康状况,或者说对虾的抵抗能力、免疫力如何,如果对虾有较强的免疫力,抗病力强,就不易发病;相反,如果对虾的抗病力变弱,免疫力降低,在一定的条件下就会染病。

3.病原生物的入侵:病原生物又叫病原体,是指能致病的一些生物。常见的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及固着类的原生动物等。这些生物在适宜的情况下大量繁殖,条件适宜时侵入虾体,就会慢慢引发对虾疾病的发生。

4.人为因素: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操作不细心,防病措施不力等,引起池塘水质变化、造成对虾抗病力减弱,致病菌的大量繁殖,结果引起虾病的发生。例如:不注意虾池的清淤消毒,池水调节措施不力,虾苗放养密度不当,饵料的质量不佳或投喂量未掌握好,不适当的使用药物或滥用药物,不经常进行水质、藻相、病害监测等,未能及时发现问题,贻误疾病防治的最佳时机等,这些都会引起疾病的发生和蔓延。

(二)具体原因

上面在整体方面说明了引起南美白对虾疾病的原因,下面就一些具体原因进行阐述:

1.苗种质量差:由于放养的种虾未经检疫,导致虾种携带致病菌。再者,南美白对虾经多代全人工繁殖,已出现变异和退化,失去了原来的优良特性,抗病能力降低,并不同程度地感染病毒,因而在养殖过程中易引发疾病。

2.环境污染问题:有的池塘经过多年养殖后,池塘底部存有大量淤泥,致病生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积累。而且,在白对虾的密集养殖区,往往无完整的进排水系统,常因排水进水而交叉传播虾病,一旦有个别虾塘得病,便会造成大片虾塘受到感染。

3.滥用药物:许多虾农在防治疾病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出现滥用和过量使用药物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正常的池塘生态系统,引起疾病的发生。

4.长时间低氧:南美白对虾的生长发育需要较高的溶解氧,长时间溶氧较低,不利于对虾的生长发育,还会使对虾体质变弱,抗病力下降;因此我们看到在阴雨天气条件下,对虾的发病机率很高。另外,池塘水质恶化时,藻类大量消失,水质出现白浊的现象,对虾的发病的机率也很高。相反,在藻类丰富的池塘,在下雨的天气中,对虾发病的机率比水质清、藻类少的池塘低很多,这就表明溶氧较低易引发疾病流行。

5.应激造成的非正常蜕壳:蜕壳是对虾的一个常见的生理现象,对虾正常蜕壳是生长的必要条件。在正常的环境下,对虾摄取营养到一定的程度,体内自然分泌出蜕壳激素,导致对虾自然而然地蜕壳。蜕壳是对虾的一个重要的生理变化,在脱壳的过程中,对虾的身体机能产生重大的变化,也是对虾浴火重生的一个关头。对虾是一种比较敏感的动物,特别是在高密度的养殖条件下,对虾抗应激能力下降,在池塘条件发生变化时,对虾会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其中一个反应就是蜕壳。在下暴雨时,大量的雨水冲进池塘(或从外面引进大量的新水,或对池塘进行超量消毒,也是一样的道理),导致水质的一系列指标(水温、盐度、溶氧)产生变化,池内的对虾都会有大量蜕壳的现象,这种非正常的蜕壳,导致对虾体内产生一系列剧烈的变化,最大的可能是:潜伏在对虾体内的病原体得到了大规模的复制,而且迅速感染到其他的对虾,引发疾病。

6.氨氮、亚硝酸盐造成的中毒:亚硝酸盐是氨氮在硝化过程中不完全的产物,这两个水质指标对南美白对虾都有重大影响,氨氮、亚硝酸盐都能阻止对虾血液和氧气的结合,导致对虾呼吸不顺,从而生长缓慢。在亚硝酸盐超高的池塘,对虾生长缓慢,体质偏差,活力下降。在氨氮超高的池塘,易引起对虾中毒,对虾时有在塘底偷死的现象。长时间的氨氮、亚硝酸盐超高,能导致对虾出现慢性中毒,引起疾病发生。

二、发病时的基本征兆和症状

1.对虾的活力和游泳能力减弱;健康的南美白对虾通常栖息于养殖水体的中下层或底部,一般不易看见;有时在水边看到一些虾群,但运动活泼,游泳迅速,弹跳力强。而病虾活动能力弱,游泳缓慢,在人为刺激时,反应迟钝,不逃避,有的在水面上打转或无定向地上下游动;有的匍匐或侧卧池边浅水处。

2.摄食量下降或停止摄食,生长缓慢:未发病的池塘,饲料投喂后半小时取样检查虾的摄食情况,70%以上的南美白对虾胃肠饱满或半满,连续观察3天~5天,可见长势良好,虾体健壮。而病虾,在常规投饲的情况下,半小时以后取样观察,50%以上的对虾空胃,池中出现残饵;连续观察几天,对虾不见生长,日渐瘦弱,残饵也明显增加。

3.看体色和鳃:健康无病的虾,身体透明或半透明,特别是前期规格较小时尤为明显,体色正常、鲜艳,体表无污物、藻类、原生动物等附着;透过两侧头胸甲,鳃清晰可见。患病的虾体色灰暗,甲壳表面色素斑点增多,有的出现白斑、褐斑,甲壳溃疡;附肢残缺,触须断掉,有的触须、附肢变红,肌肉白浊,虾体痉挛;鳃变黑,有的黄鳃或白鳃,鳃上附着污物或固着有原生动物、藻类等。

4.死亡率上升:有时虾池有个别虾死亡,而群体的活动、摄食正常,虾的体色、鳃等又无异常,属于正常现象,为自然减量。在正常情况下,若5天~7天连续发现南美白对虾死亡现象,或1天~2天出现大量死亡,而水质正常,则可能是病害发生的结果,应认真检查,看是否为疾病发生,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三、预防方法

南美白对虾的养殖过程中应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原则进行疾病的防治,实践证明,预防工作做的到位,可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提高产量,增加效益。做好南美白对虾疾病的预防主要是抓好以下几点:

1.严格清污消毒。虾苗放养前一定要将淤泥清除,清除底泥后,每亩用100kg的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先经过曝晒一段时间后再进行清污消毒,彻底杀灭病原体。

2.选择干净的水源,或直接引入江河之水,或将进入养殖池塘的水先消毒处理后再用。避免进入有污染的水。

3.到实力强、信誉好的种苗场选购优质虾苗,最好是选购SPF(无特定病毒亲虾)优质健康虾苗。

4.注意暂养:放苗前,在池塘一角用彩纹塑料布围成一个占总面积1/30~1/20的暂养池,购进虾苗后,先在暂养池中进行淡化暂养。集中暂养便于管理,容易培水,可保证虾苗期有充足的生物饵料,能较好地提高其成活率和生长速度,并能进一步提高其抗病能力。

5.暂养后,瘦水放苗:暂养结束后,大塘的池水以偏瘦为好,因为瘦水下塘,到养殖中后期的水质一般不会太肥,较易调控。否则,常常会导致水质过肥,甚至会引起底质和水

质的恶化,使亚硝酸盐、氨氮和pH等各项指标都超标,从而引发各种虾病的发生。不过,瘦水放苗,必须开足增氧设备,以保证池水有充足的溶氧,实践证明,放苗时池水的透明度30cm~35cm为佳。

6.科学投喂:要坚持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投喂。在幼苗期(体长<4.0cm),应提供充足的饵料,以保证虾的快速生长和较高的成活率;在中大虾时,以八成饱为标准,尽量做到不留残饵,在必要时,停喂一餐,以免过多的残饵造成水质污染,特别要注意的是,要根据天气及虾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投喂量,严防饵料过剩。

7.控制水质的肥度。在养殖中后期,水质调节以加强增氧和控制水质的肥度为主,避免水质过肥。特别是在南美白对虾出现活力减弱、食欲降低时,应适量加注新鲜水源,如有可能,加入一定量的新鲜海水,更有助于改善水质环境和提高对虾的活力。在换水或加水后,应做好常规消毒工作。

8.定期使用水质及底质改良剂。一般在养殖中后期,由于排泄物和残饵等废物的积累,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水质恶化和底质恶化,所以,此时必须以水质和底质改良为主,其中以光合细菌、硝化细菌、EM菌、芽孢杆菌等微生物形式的改良剂为好。

9.定期进行药物防治。要注意对养殖水体定期消毒,可选用较为温和的高效消毒药物,如溴氯海因、二溴海因、季胺盐及碘制剂等。同时定期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维生素(Vc、Ve、)大蒜泥、聚维酮碘、三黄粉、壳聚糖等,以增强对虾的抗病能力,预防虾病的发生。

10.尽早疏苗:对于放养密度较大的池塘,养殖60天以后,对虾规格达90只/kg~100只/kg左右,便可捕大留小,分批上市。因为疏苗后,虾的密度降低,水质较易管理,疾病容易防治,而且可以加速剩余部分小虾的生长。

11.紧急情况时,使用抗应激产品,减少对虾的应急反应。

四、做好暴雨季节虾病防治

暴雨季节是南美白对虾发病的重要时期,做好暴雨季节虾病的防治是保证南美白对虾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具体说来要做好以下工作:

1.停止进排水,减半投料或停料,暴雨过后最好再停料一天。

2.暴雨期间不要使用任何的消毒制剂。

3.水质偏瘦的池塘,迅速肥水。

4.注意增氧:多开动增氧机或泼洒增氧剂,增加溶氧。

5.加强水质调控:

(1)投放沸石粉∶沸石粉是良好的水质、底质改良剂,可以迅速增氧,并有吸附异物、改良底质和水质的作用。沸石粉用量为10g/立方米~20g/立方米。另外每亩池塘还可投放2kg葡萄糖和200g泼洒型维生素C。

(2)使用微生物细菌改良底质和水质∶长时间的大雨和暴雨及台风过后,虾塘中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甚至破坏微生态平衡。此时应注意使用微生物细菌,修复微生态环境。a.使用光合细菌和EM菌。光合细菌和EM菌的主要功能是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硫化氢、有机酸等有害物质,改善水体质量,但却对培养藻类作用不大,因此,光合细菌和EM菌对改良水质起作用,但对改良底质作用不大,因而还应注意配合使用其他改良底质的生物制剂。b.使用化能异养细菌改良底质,市面上的化能异养细菌有利生素、活康素等。这类细菌能利用大分子有机物质,同时能将有机物质矿化生成无机盐//致富经//,为单细胞藻类提供营养。单细胞藻类的光合作用又为有机物的氧化、微生物的呼吸、虾的呼吸提供氧气。循环往复,构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平衡。所以使用微生物细菌时,应将光合细菌、EM菌与化能异养细菌交替使用,应按说明书足量投放。一般每隔10天~15天投放一次,若水质不良应适当加大投放量。使用前3天~5天和使用后3天~5天不能使用消毒剂。

(3)泼洒生石灰:暴雨过后往往造成pH的大范围下降,暴雨前后应注意检测pH值,发现大范围的降低,就应及时泼洒生石灰,以保持pH的相对稳定,防止因PH的过度变化引起虾的应急,造成虾病的发生。一般每亩水面用生石灰5.0kg~10kg即可。

6.内服维生素C:在暴风雨等恶劣天气中,对虾对维生素C的消耗量是正常天气的2.5倍,在恶劣天气时对虾最容易缺乏维生素C。可在饲料中加入2~3的维生素C。用人工方法加入维生素C,先将维生素C溶解,均匀地喷入人工配合饲料中,阴干半小时后,再按饲料1左右的比例,喷洒植物油(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或水产用鱼肝油。结合使用光合细菌和EM菌,用量是饲料的3~5。

总之,引起南美白对虾生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实践证明,只要预防措施得力,就能减少疾病的发生,为取得养殖成功打下良好基础。

家禽免疫接种及疫病防治


家禽养殖业的发展是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手段,但是,据调查统计,当前禽病种类与90年代相比增加了20倍之多,家禽疾病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病情的复杂多变是制约当前养禽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做好家禽免疫接种及其疫病防治工作,促进家禽养殖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且非常重要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家禽免疫接种的集中途径和家禽免疫接种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家禽疫病防治的措施,对家禽养殖户进行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治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家禽免疫接种

1.家禽免疫接种的途径

家禽免疫接种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点眼滴鼻法、皮下或肌肉注射法、羽毛涂擦法、饮水法、翼下刺种以及气雾法等。不同的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具体操作时应当注意结合具体情况选择最佳的接种方法。

其中,点眼滴鼻法是鸡疫苗特别是鸡新城疫苗接种的最佳方法,对幼雏使用这一方法可以有效避免疫苗病毒被母源抗体所中和,使每只鸡都能得到免疫,在使用这样方法进行免疫接种时,应当注意先对疫苗进行稀释;皮下注射法使用最典型的例子是马力可氏病疫苗的接种,它有自身所专用的稀释液;肌肉注射法主要适用于小群的鸡群或种鸡群,禽流感、禽霍乱等疫苗多采用此种方法;羽毛涂擦法在家禽免疫接种中使用较少,它主要适用于鸡逗疫苗的接种;饮水法是群体免疫法中最易做、最常用的方法,但应当注意接种的间隔不要太长;翼下刺种法主要适用于鸡新城疫苗和鸡逗疫苗的接种,在进行接种时也需先将其进行稀释;气雾法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同时也容易对鸡群造成干扰,在使用时应当注意房舍的密闭。

2.家禽免疫接种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疫苗的质量达不到免疫接种的标准、免疫程序的制定未能充分考虑相关因素、所选择的接种途径不恰当、疫苗的选择与家禽所发生的疾病不符、免疫接种过程中操作不当以及幼禽的免疫器官还未完全成熟等原因都会导致免疫接种的失败。因此,在家禽免疫接种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在进行免疫接种前的一周之内,应当停止给家禽喂抗菌类药物,接种前要对家禽的健康状况进行仔细检查,正在发病的家禽不适合进行免疫接种;在进行免疫接种时,应当注意听从专业兽医人员的指导,严格按照免疫程序来执行;

第二,在进行家禽免疫接种时应当注意正确地选购疫苗。首先,选择那些由国家定点生产厂家所生产的、技术力量较为雄厚科研单位所生产的、信誉较好的疫苗;其次,不购买那些未标明标签或标签不完整的、疫苗名称、使用说明书、批准文号、出厂日期等不全的、瓶盖松动或疫苗瓶有破损、已过期或者有异物的疫苗;最后,在成功购买之后,应当注意将其放置于冷藏箱或者广口保温瓶内并将其带回养殖场,尽快将其存放于冰箱内,以确保疫苗的效力。

第三,在进行免疫接种工作之前,应当先将疫苗充分混合,若有需要稀释的冻干活苗,应当先按照规定的倍型对其进行稀释并确保其充分溶解;在吸取疫苗时,应当注意对固定在瓶塞上的针头进行消毒,并将酒精棉球覆盖在针头之上,以减少连续使用过程中所造成的污染;免疫的剂量应当注意结合说明书来执行,不可盲目地加大或减少免疫的剂量。

第四,在使用疫苗时应当注意保持低温环境,尽量避免日关照射,在疫苗启用之后,应当尽量做到将当天所启用的疫苗全部用完,若是无法用完,则应当注意依据规定对其进行科学处理,不可再次使用;将用过的疫苗空瓶、酒精棉球以及废弃的疫苗集中在一起进行处理,防止污染。

二、家禽疫病防治措施

1.许多的禽病是相互传染的,一些禽病不仅能够对家禽的健康状况造成威胁,还可以在猪、鲸鱼等哺乳动物以及水禽和野禽的体内存活。因此,我们应当注意尽量减少和避免家禽与水禽以及野生鸟类的接触,这是预防禽病发生的一个重要措施。相同地,我们还应当注意家禽饲养场与外界之间的隔离,尽量使饲养场远离有水禽和野生鸟类栖息的河流、湖泊以及水道,采用全封闭饲养系统来管理家禽饲养场,谢绝非饲养场管理工作人员的参观,并高度重视对饲料与水源的保护,防止其被野生鸟类的粪便所污染。

2.应当注意加强对人员和物料的有效管理,采用易于进行清洗与消毒的材料来布置禽舍周围,以减少车辆轮胎以及鞋子走过对其造成的影响;限制饲养人员的出入场次数,减少饲养人员出入场次数太多对家禽造成的影响,饲养人员在进入生产区时应当注意自觉沐浴更衣,并每天用消毒水浸泡和清洗自己的工作服;此外,饲养人员不得在家中饲养家禽与观赏鸟类,以有效防止疫病的产生。

3.应当注意加强饲养管理,这是预防疫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饲养人员应当注意促进饲养管理的科学性,对家禽进行合理分群,保持干净清洁的用水和的营养丰富饲料,及时检查禽舍内的空气是否新鲜、舍内的光线是否充足以及育雏的温度是否适宜,努力提高家禽的一般性抗病能力;要注意勤于打扫禽舍内外的卫生,及时对家禽的粪便进行清理,以保持禽舍内外卫生的干燥,这也是防止寄生虫病的发生与传播的一个重要措施;应当注意定期在禽舍内外喷洒消毒药物,在禽场的大门口设立消毒池并放入消毒药物,使得相关工作人员在进入禽场之前能够有效地对其鞋底进行消毒,如此就可以消灭和减少病原体的繁殖,有效地杜绝和减少病原的传入。

结语

当前还有许多家禽养殖户对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够,容易导致家禽免疫接种的失败。因此,家禽养殖户应当注意提高自身对于免疫接种和疫病防治重要性的认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疫病预防,努力提高家禽免疫接种的效果,促进家禽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牛角膜炎的症状和冶疗


牛角膜炎是兽医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眼结膜和角膜发炎、流泪、结膜肿胀、角膜混浊呈淡蓝色或灰白色,严重者发生溃疡,形成斑痕或角膜翳,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往往引起失明。20多年来,笔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治疗该病68例,治愈66例,治愈率达97%。

1发病原因

该病主要是由于异物刺激,如风沙、灰尘、芒刺、花粉及化学药品进入牛眼内;其次是机械损伤,如鞭打、笼头压迫、摩擦等;另外,某些传染病或寄生虫病,如流感、恶性卡他热、传染性结膜炎、吸吮线虫、混睛虫病等疾病也可继发或并发牛角膜炎。

2牛角膜炎的临床症状

急性病例常表现为怕光流泪、疼痛、眼睑紧闭、结膜潮红、肿胀等。因损伤部位、病情轻重和有无感染的不同,临床症状也各有差异。根据笔者的诊疗经验,该病主要有以下4种临床症状。

(1)浅在性牛角膜炎。大多数为角膜表层损伤,侧望可见表层上皮脱落并有伤痕。当炎症侵害角膜表层时,角膜表面粗糙,侧望灰白色,混浊、无镜状光泽,有时在眼角膜周围增生出许多毛细血管,呈树枝状出现在角膜表面,形成血管性角膜炎。

(2)深在性牛角膜炎。角膜表面不粗糙,仍有镜状光泽,混浊部位在角膜的深部,呈点状、小棒状及云雾状,有灰白色、rǔ白色、黄红色和绿色等不同颜色。角膜周围及边缘血管充血,血管增生,有时虹膜发生粘连。

(3)化脓性牛角膜炎。初期角膜周围充血、怕光流泪、疼痛剧烈,继而形成脓肿,角膜上出现数目不等的粟粒至碗豆大小的黄色局限性混浊,在混浊的周围生有灰白色晕圈,轻者向外破溃,流出脓液转为溃疡;重者向内穿孔,形成眼前房蓄脓症,往往继发化脓性全眼球炎。

(4)寄生虫性牛角膜炎。除表现浅在性、深在性和化脓性角膜炎的共同症状外,病牛主要表现极度不安,摇头甩尾,不断用后蹄擦眼或常在墙上擦眼,仔细检查眼睛,可发现吸吮线虫或混睛虫。当炎症症状消失转为慢性经过时,角膜表面仅有白斑或色素斑,呈点状、线状或烟雾状,混浊程度不同,通常称为角膜翳。角膜翳俗称白朦眼,可导致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严重时导致患眼失明。

3诊断

一般根据临床症状及眼科检查即可初步诊断为牛角膜炎。

4牛角膜炎的治疗

该病治疗原则是及时除去病因,消除炎症,促进混浊吸收和消散,防止虹膜粘连。

(1)西药治疗。

①清洗患眼:用2%~3%硼酸、0.01%新洁尔灭或0.1%雷夫奴尔等彻底清洗患眼,清除异物和分泌物。当分泌物过多时可用1%~2%明矾或1%硫酸铜溶液洗眼。

②杀虫或除虫:吸吮线虫可用1%~2%敌百虫溶液洗眼杀虫;混睛虫病主要采取手术疗法除去虫体。

③消炎和消散混浊:消炎可用醋酸可的松或青霉素、金霉素等抗菌素眼药水点眼,3~4次/d。为加速消散混浊,可于眼睑皮下注射自家血2~3mL,也可在眼球结膜下注射氢化可的松与1%盐酸普鲁卡因等量混合液,隔天1次,连用2~4d,或者向眼内吹入拨云散眼药,2~3次/d。

④防止虹膜粘连:当继发虹膜炎时,可用1%~2%硫酸阿托品点眼,2~3次/d。为了防止虹膜粘连,待瞳孔散大后,可改用0.5%硫酸阿托品点眼,直至痊愈。

(2)中药治疗。若有寄生虫性牛角膜炎必须先杀虫或除虫,后再按如下治疗。

①病初可内服决明散:石决明50g、草决明40g、龙胆草30g、栀子30g、大黄30g、蝉蜕30g、黄芩30g、白药子30g、菊花40g,研末,开水冲调,每天1副,早晚各1次,连服3d。

②中后期若出现角膜翳时,可内服退翳散:菊花40g、龙胆草40g、川连50g、防风25g、木贼30g、蝉蜕30g、苍术25g、甘草25g、青葙子30g、木通40g、草决明30g、旋覆花25g、龙衣20g、大黄50g,水煎取汁,每天1副,早晚各1次,连服3d。

5体会

(1)治疗牛角膜炎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治疗时首先要除去病因、消除眼内异物。若病初就及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疗效十分显著,治愈率很高。

(2)寄生虫性角膜炎,必须先用1%~2%敌百虫点眼杀虫或采用手术除虫,再用上述疗法进行治疗,可消除病因,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3)经常消毒圈舍,及时清除粪便,在夏秋季节做好灭蝇工作,并定期用1%~2%敌百虫点眼,进行预防性驱虫,可有效预防寄生虫性角膜炎的发生和传播。

(4)加强患牛护理,重症者要加挂眼绷带,并将患畜栓在暗处,防止光线刺激。

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及冶疗


一、发病原因

1.仔猪饲粮中蛋白质水平过高。豆饼中的大豆球蛋白是引起仔猪腹泻的主要抗原物质,仔猪胃肠道对从未接触过的抗原物质要产生免疫反应,其结果造成肠管细胞损伤及与消化有关的酶水平下降,肠绒毛萎缩等,从而导致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发生腹泻;未被消化的蛋白质及未被吸收的氨基酸涌入大肠,经大肠内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氨、胺类和硫化氢等腐败产物,这些有毒物质又会造成结肠损伤,导致结肠吸收水分功能大大下降,加之有毒物质对结肠黏膜的刺激,又增加了肠液分泌,使腹泻加剧。

2.仔猪采食量过多。由于仔猪断奶应激,先是采食量下降或拒食,后因饥饿而过度采食。过食导致抗原物质和蛋白质摄入量过多,引起更强烈的过敏反应和大肠腐败作用。同时,也为肠管细菌生长繁殖提供了更多养分,从而增加了发生细菌性腹泻的可能性。

3.其它因素。饲粮中营养缺乏以及营养物质不平衡等也是造成断奶仔猪腹泻的原因。

二、冶疗:

1.合理补饲。研究证明,当饲粮中抗原物质达到一定数量或作用一定时间后仔猪肠管便产生免疫耐受反应,从此对外来抗原不再发生反应。如果仔猪在断奶时,对抗原物质没有适用或肠管尚未建立免疫耐受力时,则易诱发腹泻。据此笔者在几年的养猪实践中总结出:仔猪在断奶前至少要采食600~800克补料,才能使肠管产生免疫耐受反应。8周龄以后断奶的仔猪对补料的质量要求不高;4~5周龄断奶仔猪需要高质量的补料,应喂给优质、易消化、适口性好的饲料,使其在断奶前采食到大量补料,建立免疫耐力。3周龄以前断奶的仔猪,因采食量不会超过75~80克,补料只能造成肠管损伤。因此,对于3周龄和3周龄以前断奶仔猪不补料,采取突然断奶并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其效果优于补饲

2.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饲粮蛋白质是主要抗原物质,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可以减轻仔猪肠管的免疫反应和蛋白质在大肠中的腐败作用。笔者在养猪过程中发现;饲粮蛋白质水平比饲养标准推荐值下降2%~4%,同时保证赖氨酸的供给,能使腹泻明显减轻,对增重速度也不会造成较大影响。

3.饲粮中添加营养物质或添加剂。在断奶仔猪日粮中,添加10%~15%的rǔ清粉和3%~5%的脂肪提高饲粮能量水平:添加1%~2%的rǔ酸或柠檬酸等酸化剂,降低消化管pH值;饲粮中使用高铜(250毫克/公斤饲粮)、高锌(1000~4000毫克/公斤饲粮)、抗生素等都能起到减轻腹泻、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697.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