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河蟹变懒肯定是事出有因


待查:溶氧水位浮物投饵
养殖户养蟹,常有一些河蟹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这就是“懒蟹”。根据笔者多年养蟹经验,造成“懒蟹”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养殖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对水体中的溶氧要求保持在每升水5毫克以上。溶氧过低,河蟹不吃食、不蜕壳。当水中溶氧低于每升3毫克时,河蟹则大部分离开水体,上岸栖息。时间一长,它就能在岸上洞穴里生活,不再下水觅食,且个体也难长大,形成“懒蟹”。
二是养殖水体变动频繁。河蟹属两栖动物,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存,正常情况下,它常打洞于潮间带,洞口在水面上,洞底略低于水面,洞内少量存水。如果养殖水体水位时高时低,变化频繁,河蟹的洞穴也就随之变动。有的河蟹在水位上升时打洞穴居,水位下降后来不及向下迁徒,长期空居洞中,最终形成“懒蟹”。
三是水中缺少漂浮物。水中溶氧较低时,河蟹往往离开水体,呼吸空气中的氧气。如果水中有漂浮物,河蟹就能爬上去,一段时间后河蟹又下水。如果水中无适量的漂浮物,河蟹只好往岸上爬,在岸上打洞穴居,形成“懒蟹”。
四是饵料投喂不均匀。在人工养殖河蟹过程中,有时投喂饵料不均匀,常有部分河蟹觅不到饵料。久而久之,这部分河蟹就缩在洞里,不肯出来觅食,最终形成“懒蟹”。
为减少“懒蟹”的形成,养殖管理上主要应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定期换水,每隔3~4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3~1/2。
二是控制水位线。寒冬和盛夏,水体应适当加深,以保持水温恒定。早春和晚秋,水位要略低,以提高水温。
三是按照“四定”措施投饵。定时、定量、定点、定人投饵。投饵点数量应根据池塘大小、河蟹数量合理确定,布点上力求均匀。
四是增加养殖水体漂浮物。面积较大的成蟹池,池塘中间要建造蟹岛,以增加河蟹的活动和栖息场所。
五是适当控制放养密度,以增加养殖水体的溶氧,减少“懒蟹”的发生。

相关推荐

雨后池塘水变,白鲢死亡



江苏省高邮市临泽镇洋汊村陈老板鱼塘水面23亩,水深1.5米,长方形,3台1.5kW叶轮式增氧机(图1),主养鲫鱼,套养草鱼、白鲢,池塘养殖已经超过20年,从未清淤,注水方便,无排水口,只能机械强排。平时下肥以磷肥、尿素为主,池塘渗水,半月注水一次。由于鲫鱼价格低,成鱼存塘大约两万斤左右。

2018年4月初,放规格12尾/斤的鲫鱼种6万尾,一龄草鱼种5000尾,加上存塘的鲫鱼成鱼,使得池塘存鱼密度增加。放苗后,用阿维菌素和敌百虫合剂杀虫一次,用某公司消毒产品消毒一次。

4月20日,晴,最高气温27℃,使用磷肥200斤。

4月21日,晴,最高气温28℃。

4月22日-25日连着下雨三天,温度骤降10℃。

4月26日,阴,最高温度19℃,少量白鲢开始上浮顶水,增氧机打开时,不奔增氧机,草鱼、鲫鱼不吃料。

4月27日,晴,20℃,水色变淡,白鲢上浮增加,使用磷肥300斤+肥水膏2桶(20斤/桶),停料,增氧机24小时开着。

4月28日,阴,25℃,白鲢依旧上浮,停料。

4月29日,阴,26℃,施肥同27日,依旧上浮,停料,增氧机开15个小时。

4月30日,阴,28℃,无风,气压偏低,草鱼开始浮头,排水不便,没有进行换水操作。

5月1日,晴,28℃,白鲢开始零星死亡,早上8点,到塘口检测,水色发暗,简易水质测试盒检测氨氮大于1.5mg/L(超过测试最高限值),亚硝酸盐0.1mg/L,pH值8.0(图2)。哈希溶氧仪测底层溶解氧0mg/L、水温22℃,表层溶解氧1.77mg/L、水温25℃(图3),镜检基本无任何藻类。

中午使用“碧水安5kg”2瓶解毒、调水,同时加水10cm左右,傍晚使用“福地安II”5瓶、“底加氧10kg”1袋,晚九点使用“氧速保”13瓶,增氧机24小时开着。

5月2日,晴,微风,早上捞出死亡白鲢3000多斤(图4),草鱼大量浮头(图5),未见鲫鱼浮头,水质检测基本与5月1日相同,中午使用“速解安+激活”各1箱,下午使用“藻安生+活力碳”各4瓶,夜间用“氧速保”12瓶,“底加氧10kg”1袋,增氧机24小时开着。

5月3日,晴,微风,温度略降,表层溶解氧4.85mg/L、水温21.3℃,底层水温19.9℃,氨氮1.5mg/L,白鲢死亡减少,但浮头草鱼依然很多。水色已经变黑,排水不便,没有换水,增氧机24小时开着。

5月4日,晴,大风,白鲢死亡减少,草鱼浮头减少,使用“碧水安5kg”2瓶,下午水色转黄。

5月5日,晴,白鲢基本无死亡,草鱼不再浮头,中午使用“藻安生+利生多”各1箱,鱼仍不吃料。

5月6日,水色转绿,氨氮1.5mg/L,但草鱼、鲫鱼开始吃料(图6)。建议先少量投喂,慢慢加料,不要一次投喂太猛,同时内服“三黄散+肝胆易康+低聚糖500”恢复体质。

5月9日,雷雨,水质稳定,鱼吃料较好(图7)。

分析:1、春季天气突变后经常引起水变,导致池塘藻类大量死亡,水质恶化,氨氮急剧升高,同时严重缺氧,造成鱼体急性中毒。轻者白鲢上浮、死亡,重者草鱼甚至鲫鱼也上浮、死亡。含氮、未经彻底发酵的肥料大量使用加剧了水质恶化。

2、“碧水安”为多元有机酸,能强力降解氨氮、藻毒素的毒性;外用刺激性小的“速解安”、“氧速保”增氧急救,也能快速降解池塘有毒物质;如果同时大量换水效果更佳。这种情况下不建议大量使用过碳酸钠(钙)类增氧剂,否则pH值快速升高,刺激性强,会增大氨氮毒性,增加上浮鱼死亡。(利洋水产药店临泽店王文亮提供2018.05.15)
华中江苏地区年年有这种情况,倒藻后,水质恶化,面积大或水源差不能大量换水,氨氮很高引起大量上浮,上浮(有时不是浮头,不把嘴伸出水面呼吸)先后顺序是先白鲢后草鱼,上浮几天后如果水质调理不好就开始死鱼,再调不好就大量死鱼。

河蟹养殖前期注意防控“懒蟹”,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户养河蟹,常有一些河蟹在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觅食,且个体较小,这就是“懒蟹”,当年蟹苗年底大的体重达到100g左右,而小的只有几克,这种“懒蟹”一旦出现,如不采取措施,其个体得不到正常生长,会变成了“僵蟹”,养殖早期注意防控懒蟹,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一、水草引起:蟹池水草缺乏,缺隐蔽场所或年前种植水草、上年伊乐藻,春季出现疯长占据河蟹活动空间,觅食活动少都会出现懒蟹。
9或前期水温偏低,水体清瘦,藻类缺乏,溶氧低于4mg/L,影响河蟹正常觅食活动,逐渐出现懒蟹。
防控方法:
①上午泼洒“绿水解毒安”,严重者可连续使用2次。
②使用“低温肥水专家”或“肥水精华素”多次追肥,配合“强效EM”,效果好。
三、水位变动大或水体面积大、水体忽高忽低像潮水,蟹会在潮间带挖洞穴居。
防控方法:
前期避免频繁换水,尽量保持水位稳定,随水温升高逐步提高水位(10cm/次最佳)。
四、密度大投饵不均匀,部分蟹吃不到足够饵料,只能摄食洞穴附近泥土中的腐殖质,维持生命,其个体生长缓慢,出现懒蟹。
防控方法:
早期河蟹摄食量小,活动范围小,可在浅水区均匀稀撒,不定点投放饵料,最好以动物性饵料为主。

池塘河蟹生态养殖



1.池塘选择与建设
标准塘池深为3.0米,有效蓄水深度为2.30℃的最适合生长温度,可有效降低河蟹积温,利于河蟹脱壳生长,同时提供适口的天然植物性饵料。
(2)螺类投放200只/千克,每亩放养350600只,放养时间为3月份。
(2)配套品种放养3月份每亩放养鲢鱼和鳙鱼(比例为0.5厘米,10~20尾,以有效清除养殖过程中的野杂小鱼,减少其与河蟹争食。
5.池塘管理
(1)水质调节从3月份放种水位为0.57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南瓜、小麦、玉米为主,小鱼为辅,投饲量占蟹体质量的5%~10%(其中动物性饲料占10%-15%);8—9月份,以动物性小野杂鱼为主,辅以南瓜、小麦、玉米等,投词量占蟹体质量的5%~8%。6—9月份投喂词料量,根据天然饵料和天气情况可进行适当调整,以确保吃饱吃好。
(3)病害防治早春因水质清瘦,要注意防治青苔,可施用“青苔净”,在晴天的中午用喷雾器喷杀。不使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在7—9月份使用强氯精、二溴海因进行防治消毒,使用微生物制剂进行水质调节。生态养殖病害的发生率较低,平常注意调节水质,pH值保持在7.5~8.8。平常投喂的饲料中添加3%~5%的大蒜,以防止肠道疾病的发生。

网箱养殖河蟹池塘养殖河蟹程序举例



在池四周先做防逃设备。
将大池隔为向个小池:每个小池30~50平方米用20目的网片相隔,防止蟹苗过多造成相互厮打而受伤。
种水生植物:蟹喜吃植物饵料,也更需水中植物保护自己,因此在这小水体内要种植沉水植物,例如苦草、菹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如果是用网箱养殖,在网箱内要种植水浮莲、水葫芦或水花生。这些水生植物占全池1/3~1/2。
生石灰清塘,消毒除害: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0千克化水全池泼洒。
投放量:每667平方米投放Ⅴ-Ⅵ期幼蟹3000~3600只。也可酌情减少投放量。投放时间在清塘后药性消失的15天左右才能投放。
投喂方法:可投喂煮熟的蛋黄或蒸熟的鸡蛋。投喂时,先用细目网布将熟蛋黄过筛成糊状洒在水草上,或投喂浓汁豆浆,每天投4次,投喂总量为蟹苗体重的2倍,即每千克大眼幼体,喂2千克饵料。随着河蟹的长大,逐渐加大投喂量,即养到1个月后,可喂到10千克饵料。随着河蟹的长大,可投喂煮熟了的土豆条、南瓜片、红薯、山薯片、血、绞碎了的鱼肉及动物内脏、螺蚌肉等。
巡塘与换水:养蟹要保持水色透明度为30厘米,水质纯洁清新,防止水色浓缺氧(清晨或傍晚大量聚集在池岸边是缺氧的象征),检查发现问题。换水时先放底水,后进表层水。换水时不要在蟹潜伏休息与吃食高峰时进行,以免影响生长。
河蟹一生受折磨,
肉味鲜美敌害多;
溶氧充足且好吃,
河蟹肥美产量多。

河蟹养殖过程中“懒蟹”的产生原因与防治技术



在河蟹养殖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产生了生长不平衡的现象,个体小的河蟹往往栖居在远离水面的洞穴里,懒得出来活动和觅食,故称为“懒蟹”,懒蟹个体不易长大,严重影响河蟹养殖产量和经济效益。
“懒蟹”的产生是多方面,大致有以下几个因素:
1、养殖池水体溶氧太低,河蟹大部分上岸栖息,时间一长,使能适应在岸上洞穴里生活。
2、水位变化大,如果养殖池水位忽高忽低,河蟹的洞穴也随之变动,当水位下降时,河蟹就在陆上穴居,不再下水觅食。
3、投饵不均匀,有的河蟹吃不到饵料,就会取食洞穴中的有机质来维持生命,久而久之,习惯洞穴生活。
4、池中缺少漂浮物(水草等),使河蟹适应在岸上打洞穴居。
根据“懒蟹”产生的原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一是增加水中溶氧,做到定期换水,保持水质新鲜,并及时清除残饵。
二是控制水位,不同季节养殖池的水位有所不同,但在同一季节内,水位要保持相应对稳定。不宜忽高忽低。
三是投饵要做到定时、定点、定量,布点要均匀。
四是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池塘要有一定的水草量,水草覆盖面在60%以上,。而水草少了光照直射池底水温高对河蟹早熟有直接关系,如果池塘欠水草可采取水花生补救,水草能防止水温升高起到降温闭暑,控制其早熟作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4756.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