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出售前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可提高养殖效益

<m.YZ023.cOmbr>河蟹出售前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价而沽,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暂养池要求选择靠近水源,无污染,注排水方便的池塘。水深1.2~1.6米,坡比1∶2~2.5,面积3~5亩。池底淤泥深10~20厘米。淤泥不宜过深,否则河蟹体色差。放蟹前10天用生石灰清池,5天后进水。池中均匀分布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
捕捞和放养起捕时间:辽蟹在8月中下旬,长江绒螯蟹在9月中下旬。遇河蟹大批蜕壳,应在蜕壳后10天起捕。
选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甲壳、附肢完整,无病,无附着物的蟹暂养,一次放足。放养时用3ppm孔雀石绿溶液浸洗河蟹5~10分钟消毒。顶壳蟹、软壳蟹应单独暂养,至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2500只/亩(或200~250公斤/亩)。暂养时间长,适当稀放;暂养时间短,可密些。辽蟹通常暂养1~2个月,长江蟹暂养2~3个月。
日常管理①投喂。暂养期间河蟹摄食仍较旺盛。每天都应投喂,上午、下午各喂1次,投喂量为暂养蟹重量的6%~10%,其中动物性饲料占60%。②水质调节。每5~7天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20厘米,换水宜在早晨进行。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水。每天捞除池中残余饲料、杂物、死蟹等,保持清洁卫生。水草不足及时补充,腐烂的水草及时捞出。③防病防敌害。定期用强氯精(0.5ppm)、土霉素粉(1ppm)消毒水体。每半个月用土霉素、痢特灵拌饵投喂一次,每次连续喂3天,预防细菌性疾病。发现纤毛虫,用硫酸锌(3ppm)全池泼洒。发现有水老鼠、水蛇、青蛙等危害,立即捕杀。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四改措施 提高养殖效益



近年来河蟹养殖发展迅速,在养殖面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的同时,出现了河蟹发病率高、上市规格小、商品率低等现象,直接影响养殖效益。为保证河蟹养殖健康发展,提高养殖效益,要重视以下四改工作。
一、改小水体养殖为大水面养殖。
大水面养殖水质清新,受风面大,溶氧高,天然饵料生物丰富,上市河蟹规格大,色泽好,经济价值高。因此,河蟹养殖水面应至少在3.3公顷以上。
二、改人工投饵为繁殖天然饵料。
方法是:给蟹池移植足够的水生植物,使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投入一定数量的鲜活小杂鱼、虾、螺蛳、蚬等,让其自然繁殖,供河蟹自由摄食,数量不足时,要及时补充。
三、改一年上市为两年上市。
目前河蟹养殖多为投放早期温室培育的幼蟹,当年蟹苗当年上市,使河蟹养殖周期由两年缩短为一年,虽最大程度发挥河蟹生长优势,但上市河蟹规格普遍较小,平均每只仅100克左右,市场竞争能力差,价格低,同样的池塘,同等的河蟹产量,因规格不同,经济效益悬殊却很大。因此,要提高河蟹上市规格应在第一年培育大规格扣蟹,第二年养成成蟹上市。
四、改单纯养蟹为蟹鱼轮作。
目前不少蟹池已连续养蟹多年,水体中天然微量元素少,随着河蟹排泄物的累积,水质恶化,致病菌多,养殖过程中河蟹发病率、死亡率高,养殖产量逐年下降。因此,为发挥池塘最佳效益,可实行蟹鱼轮作,第一、二年养蟹,第三年养鱼,以减少经济损失。

提高育肥猪出栏时间的饲养管理方法


育肥猪的饲养目的是获得较高的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即利用少量的饲料来换取较多的猪肉,从而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肥育猪的出栏率。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就要求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来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现简单介绍了提高育肥猪出栏时间的饲养管理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

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目前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用于育肥猪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生产上常利用杂种优势来生产育肥猪,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生长速度、育肥效果不如国外一些优良品种,而利用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一般具有父母代的优点,如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育肥周期短、胴体质量好等。因此,在我国,大多数饲养二元或者三元的杂交种育肥猪。研究表明,饲喂二元的杂种猪其日增重要比纯种猪提高15%~20%,三元杂种猪则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我国选择的二元猪多为我国地方母猪品种与国外的公猪交配,而三元杂交猪多为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交配,后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所产的后代。

2、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及断奶重

仔猪的初生重不但与仔猪的成活率、仔猪的活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还与后期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以及育肥效果有关,通常仔猪的初生重越大,活力越强,越好饲养,生长速度越快,断奶重越大,后期的增重速度也就越快。为了获得较高初生重的仔猪,这就要求仔猪在胎儿阶段的生长发育良好,就要做好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除了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外,还要加强管理。仔猪的体重大部分是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增长的,所以要加强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即做好妊娠后期的攻胎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初生重,另外,妊娠期适宜的营养还可以保证母猪为泌乳储备充足的营养,使其在哺乳期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另外,仔猪的断奶重对后期育肥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大,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断奶重大的仔猪其育肥周期要比断奶体重小的仔猪短1~2个月。一般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大,断奶体重也就大,但是也要注意仔猪在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仔猪在出生后要加强护理,做好早期的补铁工作,以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要加强母猪哺乳期的饲养与管理工作,保证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3、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育肥效果的影响较大,虽然育肥阶段猪的抗病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有所增强,但是不适宜的环境会导致育肥猪的日增重减少,饲料报酬率降低,因此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好舍内的温、湿度,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育肥猪的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育肥猪的热能消耗过大,采食量增加,饲料报酬率降低。一般情况下,育肥猪舍内的最适宜温度为仔猪在20~30℃,湿度则控制在55%左右。

4、提供适宜的营养和饲喂方式

因猪在育肥期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营养的供给要结合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求,依据“仔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的原则来配制日粮,在仔猪阶段要注意日粮中要有充足的满足其骨骼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在中期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各种必需氨基酸,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在育肥后期,则要注意提供育肥猪形成脂肪所需的能量饲料。在整个育肥过程中都要注意给育肥猪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并注意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的过渡,每天换一部分,直到完全将饲料更换,并且在换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采食、排泄以及精神状态。

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饲喂方式要根据饲养目的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上常用的饲喂方式主要有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饲喂方式不同,育肥效果也不同,生产上常将这两种饲喂方式相结合,在育肥的前期实施自由采食,后期则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日增重,还可以减少脂肪的过多沉积,提高猪肉的品质。限制饲喂时要定时、定量、定质。在饲喂过程中还要根据猪的体重以及生长来合理的调整日粮的配方和饲养方式,以达到提高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的目的。

5、科学的饲养管理

加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育肥猪的饲养密度要根据猪的大小和不同的育肥季节来定,一般在冬季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在转群时要尽量做到同窝原圈饲养,可有效的减少应激,使日增重提高7%~8%,育肥周期缩短20~30天。在育肥前对仔猪进行去势处理,可使仔猪的性情温顺,便于管理,还会增加食欲,在去势时要选择合适的日龄,以减小应激。一般选择在20~25日龄去势最佳。对育肥猪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定期接种疫苗,并且还要加强驱虫工作,如果育肥猪感染寄生虫,会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的速度,还会降低饲料的报酬率,在驱虫药的选择上要选择广谱、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以确保育肥猪的健康,实现养猪高效益。

提高育肥猪日增重及缩短育肥周期的技术措施

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目前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用于育肥猪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生产上常利用杂种优势来生产育肥猪,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生长速度、育肥效果不如国外一些优良品种,而利用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一般具有父母代的优点,如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育肥周期短、胴体质量好等。因此,在我国,大多数饲养二元或者三元的杂交种育肥猪。研究表明,饲喂二元的杂种猪其日增重要比纯种猪提高15%~20%,三元杂种猪则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我国选择的二元猪多为我国地方母猪品种与国外的公猪交配,而三元杂交猪多为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交配,后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所产的后代。
2、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及断奶重
仔猪的初生重不但与仔猪的成活率、仔猪的活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还与后期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以及育肥效果有关,通常仔猪的初生重越大,活力越强,越好饲养,生长速度越快,断奶重越大,后期的增重速度也就越快。为了获得较高初生重的仔猪,这就要求仔猪在胎儿阶段的生长发育良好,就要做好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除了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外,还要加强管理。仔猪的体重大部分是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增长的,所以要加强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即做好妊娠后期的攻胎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初生重,另外,妊娠期适宜的营养还可以保证母猪为泌乳储备充足的营养,使其在哺乳期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另外,仔猪的断奶重对后期育肥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大,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断奶重大的仔猪其育肥周期要比断奶体重小的仔猪短1~2个月。一般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大,断奶体重也就大,但是也要注意仔猪在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仔猪在出生后要加强护理,做好早期的补铁工作,以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要加强母猪哺乳期的饲养与管理工作,保证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3、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育肥效果的影响较大,虽然育肥阶段猪的抗病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有所增强,但是不适宜的环境会导致育肥猪的日增重减少,饲料报酬率降低,因此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好舍内的温、湿度,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育肥猪的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育肥猪的热能消耗过大,采食量增加,饲料报酬率降低。一般情况下,育肥猪舍内的最适宜温度为仔猪在20~30℃,湿度则控制在55%左右。
4、提供适宜的营养和饲喂方式
因猪在育肥期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营养的供给要结合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求,依据“仔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的原则来配制日粮,在仔猪阶段要注意日粮中要有充足的满足其骨骼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在中期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各种必需氨基酸,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在育肥后期,则要注意提供育肥猪形成脂肪所需的能量饲料。在整个育肥过程中都要注意给育肥猪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并注意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的过渡,每天换一部分,直到完全将饲料更换,并且在换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采食、排泄以及精神状态。
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饲喂方式要根据饲养目的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上常用的饲喂方式主要有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饲喂方式不同,育肥效果也不同,生产上常将这两种饲喂方式相结合,在育肥的前期实施自由采食,后期则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日增重,还可以减少脂肪的过多沉积,提高猪肉的品质。限制饲喂时要定时、定量、定质。在饲喂过程中还要根据猪的体重以及生长来合理的调整日粮的配方和饲养方式,以达到提高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的目的。
5、科学的饲养管理
加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育肥猪的饲养密度要根据猪的大小和不同的育肥季节来定,一般在冬季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在转群时要尽量做到同窝原圈饲养,可有效的减少应激,使日增重提高7%~8%,育肥周期缩短20~30天。在育肥前对仔猪进行去势处理,可使仔猪的性情温顺,便于管理,还会增加食欲,在去势时要选择合适的日龄,以减小应激。一般选择在20~25日龄去势最佳。对育肥猪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定期接种疫苗,并且还要加强驱虫工作,如果育肥猪感染寄生虫,会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的速度,还会降低饲料的报酬率,在驱虫药的选择上要选择广谱、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以确保育肥猪的健康,实现养猪高效益。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18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波尔华斯羊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