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育肥猪出栏时间的饲养管理方法

育肥猪的饲养目的是获得较高的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即利用少量的饲料来换取较多的猪肉,从而提高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提高肥育猪的出栏率。所以在养殖过程中就要求采取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来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现简单介绍了提高育肥猪出栏时间的饲养管理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

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目前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用于育肥猪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生产上常利用杂种优势来生产育肥猪,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生长速度、育肥效果不如国外一些优良品种,而利用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一般具有父母代的优点,如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育肥周期短、胴体质量好等。因此,在我国,大多数饲养二元或者三元的杂交种育肥猪。研究表明,饲喂二元的杂种猪其日增重要比纯种猪提高15%~20%,三元杂种猪则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我国选择的二元猪多为我国地方母猪品种与国外的公猪交配,而三元杂交猪多为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交配,后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所产的后代。

2、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及断奶重

仔猪的初生重不但与仔猪的成活率、仔猪的活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还与后期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以及育肥效果有关,通常仔猪的初生重越大,活力越强,越好饲养,生长速度越快,断奶重越大,后期的增重速度也就越快。为了获得较高初生重的仔猪,这就要求仔猪在胎儿阶段的生长发育良好,就要做好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除了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外,还要加强管理。仔猪的体重大部分是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增长的,所以要加强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即做好妊娠后期的攻胎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初生重,另外,妊娠期适宜的营养还可以保证母猪为泌乳储备充足的营养,使其在哺乳期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另外,仔猪的断奶重对后期育肥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大,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断奶重大的仔猪其育肥周期要比断奶体重小的仔猪短1~2个月。一般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大,断奶体重也就大,但是也要注意仔猪在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仔猪在出生后要加强护理,做好早期的补铁工作,以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要加强母猪哺乳期的饲养与管理工作,保证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3、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育肥效果的影响较大,虽然育肥阶段猪的抗病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有所增强,但是不适宜的环境会导致育肥猪的日增重减少,饲料报酬率降低,因此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好舍内的温、湿度,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育肥猪的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育肥猪的热能消耗过大,采食量增加,饲料报酬率降低。一般情况下,育肥猪舍内的最适宜温度为仔猪在20~30℃,湿度则控制在55%左右。

4、提供适宜的营养和饲喂方式

因猪在育肥期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营养的供给要结合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求,依据“仔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的原则来配制日粮,在仔猪阶段要注意日粮中要有充足的满足其骨骼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在中期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各种必需氨基酸,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在育肥后期,则要注意提供育肥猪形成脂肪所需的能量饲料。在整个育肥过程中都要注意给育肥猪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并注意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的过渡,每天换一部分,直到完全将饲料更换,并且在换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采食、排泄以及精神状态。

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饲喂方式要根据饲养目的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上常用的饲喂方式主要有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饲喂方式不同,育肥效果也不同,生产上常将这两种饲喂方式相结合,在育肥的前期实施自由采食,后期则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日增重,还可以减少脂肪的过多沉积,提高猪肉的品质。限制饲喂时要定时、定量、定质。在饲喂过程中还要根据猪的体重以及生长来合理的调整日粮的配方和饲养方式,以达到提高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的目的。

5、科学的饲养管理

加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育肥猪的饲养密度要根据猪的大小和不同的育肥季节来定,一般在冬季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在转群时要尽量做到同窝原圈饲养,可有效的减少应激,使日增重提高7%~8%,育肥周期缩短20~30天。在育肥前对仔猪进行去势处理,可使仔猪的性情温顺,便于管理,还会增加食欲,在去势时要选择合适的日龄,以减小应激。一般选择在20~25日龄去势最佳。对育肥猪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定期接种疫苗,并且还要加强驱虫工作,如果育肥猪感染寄生虫,会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的速度,还会降低饲料的报酬率,在驱虫药的选择上要选择广谱、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以确保育肥猪的健康,实现养猪高效益。

提高育肥猪日增重及缩短育肥周期的技术措施

1、充分利用杂交优势
目前随着育种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适用于育肥猪的品种也越来越多,生产上常利用杂种优势来生产育肥猪,我国地方品种猪的生长速度、育肥效果不如国外一些优良品种,而利用地方品种与国外品种进行杂交获得的杂交后代一般具有父母代的优点,如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育肥周期短、胴体质量好等。因此,在我国,大多数饲养二元或者三元的杂交种育肥猪。研究表明,饲喂二元的杂种猪其日增重要比纯种猪提高15%~20%,三元杂种猪则比纯种猪提高25%左右。目前我国选择的二元猪多为我国地方母猪品种与国外的公猪交配,而三元杂交猪多为长白公猪与大白母猪交配,后代母猪再与杜洛克公猪交配所产的后代。
2、提高仔猪的初生重及断奶重
仔猪的初生重不但与仔猪的成活率、仔猪的活力有着重要的关系,还与后期育肥猪的生长速度以及育肥效果有关,通常仔猪的初生重越大,活力越强,越好饲养,生长速度越快,断奶重越大,后期的增重速度也就越快。为了获得较高初生重的仔猪,这就要求仔猪在胎儿阶段的生长发育良好,就要做好妊娠期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除了要提供适宜的营养外,还要加强管理。仔猪的体重大部分是在母猪的妊娠后期增长的,所以要加强妊娠后期的营养供给,即做好妊娠后期的攻胎工作,以获得较高的初生重,另外,妊娠期适宜的营养还可以保证母猪为泌乳储备充足的营养,使其在哺乳期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为仔猪的生长发育提供充足的营养。另外,仔猪的断奶重对后期育肥的影响作用也非常大,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断奶重大的仔猪其育肥周期要比断奶体重小的仔猪短1~2个月。一般情况下,仔猪的初生重大,断奶体重也就大,但是也要注意仔猪在哺乳阶段的饲养管理,仔猪在出生后要加强护理,做好早期的补铁工作,以防止发生缺铁性贫血而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要加强母猪哺乳期的饲养与管理工作,保证仔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3、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育肥效果的影响较大,虽然育肥阶段猪的抗病能力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力有所增强,但是不适宜的环境会导致育肥猪的日增重减少,饲料报酬率降低,因此要提供适宜的饲养环境,包括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等。尤其是温度和湿度,要控制好舍内的温、湿度,如果温度过高,湿度过大,会导致育肥猪的采食量减少,日增重下降;而温度过低,则会导致育肥猪的热能消耗过大,采食量增加,饲料报酬率降低。一般情况下,育肥猪舍内的最适宜温度为仔猪在20~30℃,湿度则控制在55%左右。
4、提供适宜的营养和饲喂方式
因猪在育肥期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所以营养的供给要结合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满足育肥猪的营养需求,依据“仔猪长骨,中猪长肉,大猪长膘”的原则来配制日粮,在仔猪阶段要注意日粮中要有充足的满足其骨骼生长所必需的矿物质,在中期要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和各种必需氨基酸,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在育肥后期,则要注意提供育肥猪形成脂肪所需的能量饲料。在整个育肥过程中都要注意给育肥猪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并注意在更换饲料时要逐渐的过渡,每天换一部分,直到完全将饲料更换,并且在换料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猪的采食、排泄以及精神状态。
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饲喂方式要根据饲养目的以及市场需求来确定,生产上常用的饲喂方式主要有自由采食和限量饲喂,饲喂方式不同,育肥效果也不同,生产上常将这两种饲喂方式相结合,在育肥的前期实施自由采食,后期则采用限量饲喂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日增重,还可以减少脂肪的过多沉积,提高猪肉的品质。限制饲喂时要定时、定量、定质。在饲喂过程中还要根据猪的体重以及生长来合理的调整日粮的配方和饲养方式,以达到提高日增重,缩短育肥周期的目的。
5、科学的饲养管理
加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育肥猪的饲养密度要根据猪的大小和不同的育肥季节来定,一般在冬季可以适当加大饲养密度。在转群时要尽量做到同窝原圈饲养,可有效的减少应激,使日增重提高7%~8%,育肥周期缩短20~30天。在育肥前对仔猪进行去势处理,可使仔猪的性情温顺,便于管理,还会增加食欲,在去势时要选择合适的日龄,以减小应激。一般选择在20~25日龄去势最佳。对育肥猪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定期接种疫苗,并且还要加强驱虫工作,如果育肥猪感染寄生虫,会影响生长发育、增重的速度,还会降低饲料的报酬率,在驱虫药的选择上要选择广谱、高效、无毒副作用的药物,以确保育肥猪的健康,实现养猪高效益。

相关阅读

提高生长育肥猪育肥效果的饲养管理方案


仔猪从保育舍转入生长育肥舍,要求增重快、出栏时间短、耗料少、料肉比低、胴体品质优。为此,需要从品种上、饲料营养、环境控制、疫病防治等方面综合考虑。育肥猪的数量可占到猪场总头数的80%以上。猪肥育性能的好坏不但可以说明品种的优劣,而且可以反应猪场的养殖效益。只有降低料肉比、增加出栏体重、减少饲料成本,猪场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提高生长育肥猪育肥效果的饲养管理方案。

对生长育肥猪进行饲养管理时要根据其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进行,育肥猪刚从保育舍转入育肥舍,还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要按照猪的体重将整个育肥期分为两个阶段,即生长期和育肥期。在整个育肥阶段都要根据猪体的营养需求提供优质的饲料和适宜的营养,并给猪群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加强疾病的预防工作,以达到快速增重,提高胴体品质,提早出栏的目的。

1、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良好的饲养环境利于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要保持育肥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通常育肥舍的最适宜温度为18~21℃,温度过低会造成用于维持需要的消耗增多,饲料报酬率低,而温度过高则会使猪的采食量下降,影响日增重。适宜的环境温度下,生长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所以要做好冬季的防寒工作以及夏季的防暑工作。冬季要及时修补舍内门窗、墙壁的漏洞,采取一定的取暖设施来提高舍温,夏季则要加强通风,调控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猪群适宜的饲养密度,这对育有猪的日增重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按照猪的大小和体重来调整,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会增加猪的运动量,造成不必要的消耗,还会造成空间的浪费,饲养密度过小,则过于拥挤。但是在冬季可以适宜的减小饲养密度,利于舍温提高。另外,要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同时要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夏季要提供清凉的饮水,冬季则要避免饮用冰水。

2、提供适宜的营养

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按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的营养来满足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求。前期主要是肌肉和骨骼生长,因此前期的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高一些,一般要求占日粮的14%~18%,并且矿物质如钙、磷等的含量也要适当的提高,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后期主要是脂肪的增长,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较为缓慢,因此要增加能量的水平,以使猪快速的生长和增重。在满足能量和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外,还要适当的增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且要求各营养物质配比合理,要注意日粮的适口性。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物制剂,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猪的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酮体的品质。

3、消除霉菌毒素的危害

近年来猪群受霉菌毒素的危害较为严重,不但会影响生长育肥猪的增重,还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疾病的暴发,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注意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想办法消除霉菌毒素的毒害作用。首先要购买优质的饲料原料,并且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保持料库适宜的温度和温度,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可以在饲料中使用脱霉剂来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在使用料槽饲喂时,在每次喂料前要先将料槽内的剩料清理干净,以免剩余饲料发霉污染新鲜饲料。当出现霉菌毒素中毒时要及时的采取措施来治疗,首先要停止喂料,并进行保肝护肝的方法来治疗。

4、预防疾病的发生

生长育肥猪易患呼吸道疾病,这主要是由于育肥舍过于干燥,或者过于潮湿,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而导致细菌、病毒和粉尘的量增加,另外,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其中的氯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而使抗病能力下降。因此要加强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及时的清理粪便,避免粪污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加强舍内的通风换气力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在日常的工作时,如打扫和喂料时动作要尽量的轻一些,以免粉尘和饲料碎屑飞扬,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生物制剂,来提高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目前除氨除臭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减少舍内氨气的含量。

5、搞好免疫与驱虫工作

虽然生长育肥猪的各项机能已发育完善,抗病能力较强,但是如果发生疫病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育肥猪的免疫接种工作。要根据当地的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的执行,在接种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并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剂量正确操作,并做好疫苗的保存工作。每一次接种疫苗时都会使猪发生短时期的免疫力下降,也易产生免疫应激,所以在免疫接种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育肥猪易患寄生虫病,会降低饲料利用率,影响育肥效果,威胁到猪群的健康,因此要根据不同日龄的猪群进行驱虫1~2次,在驱完虫后要及时的将粪便清除,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堆积发酵,防止再度发生感染。

1、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良好的饲养环境利于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要保持育肥舍清洁、干燥、通风良好、保持空气新鲜。通常育肥舍的最适宜温度为18~21℃,温度过低会造成用于维持需要的消耗增多,饲料报酬率低,而温度过高则会使猪的采食量下降,影响日增重。适宜的环境温度下,生长育肥猪的增重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所以要做好冬季的防寒工作以及夏季的防暑工作。冬季要及时修补舍内门窗、墙壁的漏洞,采取一定的取暖设施来提高舍温,夏季则要加强通风,调控好舍内的温度和湿度。控制猪群适宜的饲养密度,这对育有猪的日增重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要按照猪的大小和体重来调整,饲养密度不宜过大,会增加猪的运动量,造成不必要的消耗,还会造成空间的浪费,饲养密度过小,则过于拥挤。但是在冬季可以适宜的减小饲养密度,利于舍温提高。另外,要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避免病原微生物大量的繁殖,同时要提供充足且清洁的饮水,夏季要提供清凉的饮水,冬季则要避免饮用冰水。
2、提供适宜的营养
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理特点和发育规律,按不同的阶段提供不同的营养来满足生长育肥猪的营养需求。前期主要是肌肉和骨骼生长,因此前期的日粮中蛋白质的含量要高一些,一般要求占日粮的14%~18%,并且矿物质如钙、磷等的含量也要适当的提高,以促进骨骼的发育;后期主要是脂肪的增长,肌肉和骨骼的生长较为缓慢,因此要增加能量的水平,以使猪快速的生长和增重。在满足能量和蛋白质的营养需求外,还要适当的增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且要求各营养物质配比合理,要注意日粮的适口性。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微生物制剂,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还可以增加饲料的适口性,提高猪的生长速度、瘦肉率和酮体的品质。

3、消除霉菌毒素的危害
近年来猪群受霉菌毒素的危害较为严重,不但会影响生长育肥猪的增重,还会引起机体免疫抑制,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易引起疾病的暴发,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注意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想办法消除霉菌毒素的毒害作用。首先要购买优质的饲料原料,并且做好饲料的保存工作,保持料库适宜的温度和温度,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可以在饲料中使用脱霉剂来防止饲料发生霉变。在使用料槽饲喂时,在每次喂料前要先将料槽内的剩料清理干净,以免剩余饲料发霉污染新鲜饲料。当出现霉菌毒素中毒时要及时的采取措施来治疗,首先要停止喂料,并进行保肝护肝的方法来治疗。

4、预防疾病的发生
生长育肥猪易患呼吸道疾病,这主要是由于育肥舍过于干燥,或者过于潮湿,舍内的卫生条件较差,而导致细菌、病毒和粉尘的量增加,另外,有害气体的浓度过高,其中的氯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会刺激呼吸道黏膜,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而使抗病能力下降。因此要加强呼吸道疾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搞好环境卫生,及时的清理粪便,避免粪污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加强舍内的通风换气力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保持舍内清洁干燥,在日常的工作时,如打扫和喂料时动作要尽量的轻一些,以免粉尘和饲料碎屑飞扬,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途径。可在饲料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生物制剂,来提高生长育肥猪的抵抗力。目前除氨除臭技术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减少舍内氨气的含量。

5、搞好免疫与驱虫工作
虽然生长育肥猪的各项机能已发育完善,抗病能力较强,但是如果发生疫病则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做好育肥猪的免疫接种工作。要根据当地的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并严格的执行,在接种时要选择正规厂家的疫苗,并按照使用说明书上的剂量正确操作,并做好疫苗的保存工作。每一次接种疫苗时都会使猪发生短时期的免疫力下降,也易产生免疫应激,所以在免疫接种时要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原微生物趁虚而入。育肥猪易患寄生虫病,会降低饲料利用率,影响育肥效果,威胁到猪群的健康,因此要根据不同日龄的猪群进行驱虫1~2次,在驱完虫后要及时的将粪便清除,进行无害化处理,进行堆积发酵,防止再度发生感染。

规模化猪场中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对于一个规模化工厂化的猪场而言,生长育肥舍就好比是一个成品车间,此阶段是猪场盈利的冲刺阶段,此阶段的生产成绩可能决定一个猪场的盈亏。但多数情况下,猪场往往侧重于种猪和仔猪的投入,忽视对生长育肥猪的投入,导致其生产性能下降和疾病的发生率提高,影响了猪场的经济效益。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规模化猪场中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方法。

1、做好准备工作

在育肥前为了确保育肥猪健康的生长发育和增重,要做好育肥前的准备工作,一般包括圈舍的清洗和消毒、免疫接种和驱虫等。目前规模化猪场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在上批猪出栏后,下一批猪入舍前要对圈舍进行全面的清洗和消毒,消毒的方法是使用2%-3%的氢氧化钠喷洒消毒,再使用20%的石灰乳粉刷墙壁,然后空舍1周后再转入。用于育肥的猪在仔猪阶段就要根据本场的免疫计划接种相关的疫苗,在育肥期则要根据疫病的流行情况,接种相应的疫苗,以防疾病的传播,从而确保生长育肥猪的健康生长发育和增重。保育猪在育肥前要进行一次全群性的预防性驱虫工作,以后则要每2个月驱虫1次,驱虫药要选择广谱、高效、低廉的,驱虫后的粪便要集中处理,进行堆积发酵。

2、加强饲养管理

合理分群。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对于生长育肥猪实行群体饲养时要合理的利用圈舍的面积,以提高劳动效率,因此在育肥前要对猪群进行合理的分群。仔猪在断奶后进入保育舍前需要分群,在保育结束后进入育肥前也要重新的进行分群,其目的是避免出现以大欺小、以强欺弱的现象,在分群时要尽量让同一品种、体重大小、体质强弱相差较小的个体分为一群。在分群时可猪鼻喷漆酒精等有浓郁气味的药液,或者选择在夜间先组群,再分群,以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一旦完成分群工作就不可轻易的调群,否则会破坏猪群已形成的群体秩序,引起不良反应。

及时调教。生长育肥猪在分群结束进入育肥舍后要及时的对其进行调教,即进行采食、躯卧、排泄三点定位的调教,这样不但有助于保持圈舍的清洁卫生和干燥,还便于管理,对育肥猪的生长发育和增重有利。在进行调教时要根据圈舍的条件来进行,对于全漏缝式地板,在调教其排泄时只要育肥猪不将粪尿排泄到食槽中即可,而对于实体地面的圈舍,粪尿需要每天打扫,在调教时则要求育肥猪在定点排泄。在调教时在猪进圈前可将排泄区内放入一些猪粪尿,在猪进舍时将全群赶到排泄区,让其在此地点排泄,这样看管三天后即可形成良好的习惯。

在育肥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好群体的饲养密度,每一群体规模的大小和饲养密度的高低都会对猪的育肥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密度过大,会导致猪体拥挤,引起骚乱,使群体间打斗的现象增多,休息的时间减少,使育肥猪的生长和增重速度减慢。而如果群体的密度过小,则会造成圈舍的浪费,增加养殖成本,并且在寒冷季节不利于保温,也会影响育肥猪的生产性能。一般生长育肥猪适宜的饲养密度应为每圈10-16头,实际的饲养密度还要根据生长育肥猪体重的大小和猪舍的条件来灵活掌握。

3、提供适宜的环境

环境因素对于生长发育肥猪的育肥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做好养殖环境的控制工作。保持圈舍内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育肥舍的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温的措施,夏季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防止育肥猪发生冷、热应激而影响生产性能。一般育肥猪舍的温度易控制在15-20℃。育肥舍要保持干燥,相对湿度易保持在60%-70%,如果湿度过大会加重寒冷和炎热的不利影响,还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增加猪群患病的几率。猪舍内的粪便、猪的呼吸以及饲料的腐败等会导致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升高而使舍内的空气质量变差,另外,如果舍内过于干燥,还会引起舍内粉尘量过大,引起猪群发生呼吸道疾病,因此要注意加强通风换气的力度,以排除舍内的有害气体和尘埃,保持猪舍内空气新鲜。除此这外,还要做好圈舍日常环境的卫生清扫及定期的消毒工作,在消毒时不宜长时间的使用一种消毒药剂,以免产生耐药剂,最好1个月换1次消毒药。

4、做好疾病预防

猪群只有健康无病才可健康的生长发育和增重,因此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是规模化猪场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在疾病的防治方面要以预防为主,治疗相辅为原则。要加强日常的饲养管理,合理饲喂,科学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和充足的饮水,可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类的添加剂,以增强猪群的抗病能力。另外,还要做好消毒工作,包括场区内消毒、圈舍内消毒、工具用具的消毒以及带猪消毒。另外,在发病高峰期也加强消毒的强度和频率。对猪群进行科学的免疫,猪场要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免疫程序,并严格执行。做好保健工作,定期的驱虫,驱除体内外寄生虫时要选择适宜的驱虫药,并将粪便进行堆积发酵处理,以杀灭虫源。

一、免疫疋刚提
生长育肥猪的免疫一般只有五号病,因此对保育仔猪要做好一些重大病;毒性疾病(如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等)的疫苗接种工作,并定期的进行抗体检测,以保证生长育肥猪不发生重大病毒性疾病和烈性传染病。
二、苗养是基础
生长育肥猪的饲料成本约占猪场总饲料成本的70%,因此,在育肥阶段节省饲料和降低饲料成本是最切实可行的。一般情况下猪场总是将最差的饲科用于育肥猪,特别是在饲:料用于育肥猪,特别是在饲料发霉的情况下,为降低损失,只好饲喂育肥猪。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生长育肥阶段的饲料要保证不用变质的饲料原料,更不能用发霉的饲料原料,需提供营养全面、平衡的饲料来增强猪只的免疫机能,提高猪只的抵抗疾病的能力。对于生长育肥猪来说营养全面、平衡、品质优良的饲料就是最好的药物。
三、药防是必要
要注重预防用药,淡化治疗,加强饲养;树立防重于治,养重于防,养防结合的观念。猪只在转群或免疫时,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多维、电解质等抗应激的药物,连用3-5天。生长育肥猪会在某一日龄段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或肠道等疾病(如所谓的13周龄墙、15周龄墙、18周龄墙等),针对此种情况应提前选择一些广谱或具有针对性的药物i的药物添加到饲料或饮水中来预防疾病的发生。选择的药物有四环素类、头孢类、磺胺类、泰乐菌素、替米考星、秈高霉素、氟苯尼考、痢茵净等。
用药的原则:采用脉冲式投药,根据所选的药物特性并参照说明书来决定用药剂量,连用5-7天;如果仅仅是单纯的预防保健,可选用一些疗效一般、价廉的药物。当猪群有发病的征兆或已发病,就要选用高效的药物(有时价钱贵的药不一定就是好药)。救病如救火,要注意用药的时机,不能坐等专家或者实验室的诊断,要积极采取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支持疗法,更不能迷信某种药物是“仙丹”,非它不行。尽可能的联合用药,但要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多用些能增强猪体质的药物(如维生素C、E、GS、电解质等)。
四、管理是关键
首先,保证全进全出批次化是控制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如做不到,很造成某一种疾病在同一猪舍内的循环感染。其次,定期消毒能减少或消灭外界环境中病原微生物,是控制感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因此,消毒工作一定要制度化,确保消毒的有效性。如,每周2次的带猪消毒;每周1次的全场道路及环境消毒;每次售猪前后对售猪台消毒;空棚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彻底清洗后消毒等,然后对有传染性的病猪要隔离饲养;棚舍内的病死猪要及时运走并进行化制或深埋,以防病菌扩散感染健康猪群。
—般情况下,在有漏缝地板或有外运动场的猪舍,密度要求不小于0.8m2/头;而在水泥地面上,要求每泪者至少为1m2。如果密度高,肥猪的应激反应加重,猪容易打架,容易发生疾病的水平传播,特别是呼吸道疾病。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曰产曰18-20℃,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因此,要做好夏季的防暑降温(如喷淋、负压通风、冲水等)和冬季的防寒保暖(如双层吊顶、烧炭炉、垫稻草等等)。合理的组群:按个体的大小分群,在饲养过程中要对出现的弱猪适当调群,特别在每次换料时要调群,将体重不达标的雏鹰生态猪调出不换料,但也不要频繁的调群、混群。加强通风:育肥阶段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疾病,而其发生与空气的的质量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冬季),空气质量又与棚舍内的尘埃、氨气和其它有害气体的浓度有关。湿度可以影响猪舍内氨气和尘埃的浓度,因此要及时通过开门窗(根据风向来开窗)来进行通风换气,同时要注意舍内温度的变化。
按照不同岗位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制度来管人;通过奖罚机制来调动人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打造一支具有一流执行力的团队,提高饲养管理和生产水平。人的因素往往决定一个猪场的兴衰成败。为生长育肥猪提供最舒适的生长环境,才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和抗病能力,并能达到最佳的饲料转化率。猪其实也是好奇、聪明的动物,对良好的管理也会产生良好的回报,所以我们要积极为其创造快乐的生活环境,不快乐的猪是不会为猪场带来利润的。

冬季育肥猪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方法


冬季气温较低,猪体散热较快,猪为了维持自身的体温,会增加饲料的消耗量,饲料的报酬率低,使养猪经济效益下降。另外,冬季室内外的温差较大,有的猪场往往为了保温而对猪群进行封闭管理,会导致舍内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的浓度超标,会影响到猪的健康,如果此时饲养管理技术不佳,猪不但不会增重,反而会严重的掉膘,甚至还会引发疾病,因此做好冬季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要改善育肥猪的饲养环境,同时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的冬季育肥猪的饲养与管理技术方法。

1、选择适宜的品种

品种的选择对于育肥猪的育肥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是饲养育肥猪的关键。如果品种选择不好,即使使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其生长速度、肉的品质及饲料利用率等也很难达到理想的要求。良种猪具有生长速度快、胴体品质好、饲料报酬率高、可提前出栏等优点。目前实际生产中常选择用来育肥的品种多为二元或者三元杂交猪,即利用优良的公猪品种与当地的母猪杂交所得的杂交后代来进行育肥。在育肥前要对公猪进行去势处理,一般选择在25日龄前去势,去势的公猪性格温顺,易于管理,增重效果好,并且肉的品质也会有所改善。

2、做好防寒保温工作

冬季的温度较低,尤其是我国北方地区,有的可达到零下30℃以上,漫长而寒冷的冬季气候对养殖极其不利,因此,冬季饲养育肥猪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要做好防寒保温工作。在育肥猪转群前要做好育肥舍的检修工作,检查舍内屋顶、墙壁、窗户是否有漏风的地方,如果发现要及时的修理,并将漏风的地方堵上,防止贼风进入。在育肥猪转舍后也要做好日常的检修工作,并注意保持舍内温度相对的稳定,以减少育肥猪的维持消耗。如果有必要还要在舍内设置保温装置,如可以搭建塑料暖棚,该设施投入少,制作方便,保温能力强,可将舍温提高7~10℃,适合于小规模的养殖户。如果规模化饲养,则可在舍内安装保温炉,以减少室内外的温度差。另外,在冬季还可以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以猪自身的体温来提高育肥舍的温度,无论是采取舍内设置暖炉还是增加饲养密度的方式来提高舍温都要注意,在冬季不可以为了保温而不进行通风,即使在冬季也要适当的通风,以减少舍内有害气体的浓度,保持舍内空气新鲜,以避免疾病的发生。

3、提供全面均衡的营养

寒冷天气,育肥猪摄入的营养有一部分用于抵抗寒冷,因此为了提高育肥猪抗寒能力和增重速度,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同时,还要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营养浓度,尤其是能量和蛋白质的水平。日粮中的消化能提高到11.9~13.3MJ/kg,育肥前期蛋白质水平可增加到17.5%,然后再逐渐的降低。根据生长育肥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实行前高后低,按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提供不同的营养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日增重。饲料要进行合理的搭配,使各营养物质全面、充足且配比合理。不可以忽略育肥猪对矿物质以及维生素的需求量。如果有条件,可以饲喂育肥猪一些白菜、胡萝卜等饲料,这样可以补充维生素,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和抗寒能力。在采取科学的饲喂方法,可采用直线育肥法,一直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使其充分发挥生长潜能,缩短出栏时间。在育肥的后期,要少量多次的饲喂不但可以防止饲料浪费,还可以增加育肥猪的采食量,利于脂肪的沉积与增重。

4、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冬季应加强育肥猪的饲养管理,做好日常的卫生清洁工作,及时的清理粪污,防止粪便堆积发酵。根据猪的大小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利于猪的生长发育,还可减少空间的浪费,冬季可以适当的增加饲养密度。育肥猪入舍后要做好调教工作,让其在固定的地点休息、采食和排泄,这样不但便于管理,还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冬季天气较为寒冷,虽然饮水量较夏天要少的多,但是也不可忽略水的供应,有条件的猪场最好给猪提供温水,避免因饮用太凉的水而带来的刺激。定期对圈舍进行消毒,包括栏舍、用具以及设备都要进行彻底的清理、冲洗和消毒。

5、做好疾病预防工作

做好育肥猪的疾病预防工作,因育肥猪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已发育健全,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较强,但是一旦发病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要加强疾病的预防。育肥猪易感染寄生虫病,会影响猪的生长发育以及增重,要定期进行驱虫工作,并及时将粪便以及污染物收集起来,进行堆积发酵,以防止再次感染。加强日常的消毒工作,并定期带猪消毒。要根据本地区以及本场猪病的发生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程序,并要严格的执行,及时的接种相关疫苗,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育肥猪冬季的管理做好这几点

如何做好育肥猪管理冬季是饲养育肥猪的关键时期,是猪肉价格最好的时机,但却是一年中饲养环境条件最差、危害最大、困难最多的时期。如果饲养管理技术跟不上,猪不但不长膘,反而掉膘。冬季要大力改善饲养环境,并进行科学饲养。

选择良种杂交猪
利用优良品种公猪与当地母猪进行二元或三元杂交,生产优良杂交仔猪进行育肥。良种猪生长速度快,肉品质好,比土种猪早出栏7天~10天,饲料报酬率高,经济效益可观。选择良种是饲养育肥猪的关键,如果品种不好,不但生长慢,而且肉品质差,饲料利用率低。

足够的生活空间
猪的良好生长需要有足够的生活空间,依据猪的个体大小和用途确定饲养密度和圈舍空间。饲养密度要适当,不能太拥挤,否则不利于猪的生长,而太少则浪费空间。通常圈舍要有采食区、休息区和生活区。采食区要满足所有猪同时采食所需的采食面积,休息区要满足所有猪同时侧卧所需的空间。

舍圈要定期消毒
在育肥猪进圈前应把猪舍、食具等进行彻底清理、冲洗和消毒。墙面粉刷后用2%的烧碱溶液喷雾消毒,以全面杀灭病原微生物,防止感染动物疫病。饲养期间要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定期消毒,所选择的消毒药品广谱、价廉、使用方便,无味、无刺激腐蚀性。消毒药品要经常更换,以便达到彻底消灭病原的目的。

给猪驱虫
猪在饲养期最易感染寄生虫病,影响猪的生长。驱虫可用左旋咪唑或伊维菌素等,应在早晨空腹时喂药。在驱虫期间,猪的粪便及其污染物应及时收集,进行堆积发酵,防止再次感染。

饲料营养要全面
冬季天气寒冷,为提高育肥猪的抗寒能力和增重速度,可逐步提高日粮的能量水平。蛋白质水平可相应增加到17.5%,前高后低,可获得较高的日增重。另外,要满足育肥猪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实际需要量。对育肥猪最好采用直线育肥法,从断奶到出栏一直饲喂营养丰富的饲料,以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使其尽快出栏,缩短育肥时间。在管理上,需要用较暗的光线,适当减少猪的运动量。饲喂要讲究方法,特别在育肥后期,多采取不限量喂法,最好是少量多次,防止饲料浪费,同时有利于脂肪的沉积与增重。猪吃得多,增重快,能缩短育肥期。若发现育肥猪采食量增加,屠宰率较高时,不要再养,应适时出栏。

育肥猪生长发育特性 育肥猪饲养管理


育肥猪是猪生长过程中的最后阶段,此时猪的生长速度加快,应用最短的时间,最少的饲料,提高猪每天的最大增重,从而缩短育肥期,最大程度的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猪业户的经济效益。本文从生长发育特性进行研究,阐述了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方法与技术要点。

1、生长发育特性

养猪业户要想获得最大的收益,首先要充分了解育肥猪生长特征。按猪自身体重增长规律可分成生长期和育肥期两个重要时期。不同生长时期表现出来的发育情况也不同,只有充分掌握猪的发育规律才能不断地进行饲养调整,使猪体重稳定增长。

生长期。从猪只体重上来看,生长期体重一般为20~60kg。此时期的猪各项生长机能和组织都尚未发育完全,消化系统比较薄弱,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差,其中消化液里一些促进吸收的成分还不能满足猪本身的生长需要。生长期的猪骨骼发育比脂肪的增长速度快。

育肥期。从猪体重上看,育肥期体重一般为60kg直至出栏。此时期的猪各项器官组织都发育完全,消化系统功能强大,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相对较强。虽然此时期的猪骨骼和肌肉的生长速度都比较缓慢,但此阶段的猪脂肪组织快速生长。对各种饲料吸收能力加强,自身抵抗力也增强,神经系统也非常健全,最主要表现为可以快速应对气候和温度等变化。

2、饲养管理

注重日粮搭配比例。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营养,为了猪体重快速增长,要充分提高蛋白质的比例,通过猪生长期强大的消化功能,提高蛋白质利用率。如在饲喂时可以用两份玉米加一份肉骨粉,这种专业混合饲喂方法有效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对猪体重增加有促进的作用。在搭配过程中不可以将饲料进行煮熟处理,避免高温使饲料中蛋白质发生变质,尽量用生饲料喂猪。

饲喂时要定时定量。在饲喂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时间进行饲喂,在饲喂次数上也要明确,通过科学的饲喂,使猪的进食有规律,促进消化液分泌,提高消化机能,使猪在育肥期内有食欲,从而提高饲料的利用价值。具体方法是,以精饲料为主时每天控制饲喂次数为2~3次。以青饲料为主时,每天控制饲喂次数为3~5次。养殖户要根据饲料情况进行合理调整次数,在冬天和夏天可以根据昼夜长短多饲喂1次。在饲喂的时候一定要定量,要按比例增加饲料量,避免影响猪日后进食食欲,从而降低饲料消化能力。在变更饲料饲喂的时候,要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不可以快速切换饲料,必须要让猪有适应阶段,这样也有利于猪的食欲,达到增肥的目标,

猪场的环境管理。加强育肥猪饲养管理,首先要注意饲养过程的卫生环境,提高猪生活的环境质量。夏天做好猪舍降温防暑工作,降低温度可以提高猪进食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猪舍周围种植一些树木,适当减少热量,在室外活动场地可以搭建一些乘凉设施。场地要尽量远离住宅区和生产区,以减少病原传染途径,提高预防传染疾病的能力。生产区要配有消毒设备,消毒液要及时更换,做到每周消毒1次,外来车辆进入厂区也要进行消毒。

注意育肥猪便秘。育肥猪在饲养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便秘等问题,猪便秘的时候消化功能会失调,肠道菌群也会失衡,所以在猪便秘时,饲料中需添加微生态制剂用来调和体内菌群的平衡。不同的微生态制剂作用不同,可以根据猪便秘的具体情况进行对症给药。在应用时要注意搭配使用,这样才能在猪体内营造适合有益菌生长的环境,快速有效地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使母猪排便顺畅。

选择适宜的出栏体重。在掌握科学的饲喂方法后,还要了解育肥猪出栏日期,当育肥猪体重超过90kg后,每天增重速度就会不断减慢,而且非常明显,这时主要以脂肪沉积为主,在饲喂下去只能导致猪肥肉越来越多,而且影响销售。对于体重不足90kg的猪若要出栏,虽然饲料成本相对较低,但猪体重过小也直接影响经济效益。所以猪的体重也决定了出栏日期,一般育肥猪体重达到90—120kg,是出栏的最佳时期。

通过对育肥猪生长发育情况的了解,合理的进行饲料配比,充分做好舍内卫生防疫等工作。有步骤的完成饲料添加,有效地控制饲喂次数,控制好出栏时间等,都是育肥猪饲养过程中降低成本时应注意的事项。

猪的育肥一定要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针对猪的习性和特点,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从而达到猪只增重快、耗料少、月同体品质优良、成本低和效益高的目的。
一。饲粮的消化能不可忽视。我国的生长肥育猪饲粮能量水平普遍偏低,已成为影响猪生长速度发挥的主要营养因素之一,猪只在生长过程中往往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猪只的生长发育要使用多种饲粮,来保证猪只的正常生长和营养,我们应该采用一系列的科学管理技术来保证猪的正常生长和猪的胴体品质。
二。猪只如果吃的越多,增重也就越快,饲料使用的越多,猪只体内沉积的脂肪也就越多。为了使猪只得到最佳的肥育效果对蛋白质的需要更为复杂,这不仅仅要满足蛋白质量的需求,还要考虑必须氨基酸之间的平衡和利用率。猪只获得的能量高会使猪只的品质降低,而适宜的蛋白质能够改善猪胴体品质,这就要求日粮具有适宜的蛋白质。猪是单胃杂食动物,对饲料粗纤维消化慢,因此住每天摄入的粗纤维不宜过高,在肥育期应低于8%。猪只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很多矿物质和维生素,所以不要出现过量或不足的情况,这会影响猪只的正常生长,影响猪只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三。为了保证猪只的生长发育,把由仔猪培育室转群来的生长猪按猪只的大小、强弱、种用和非种用、花色分舍分栏饲养。
四。夏天天气炎热,要注意防暑和降温。夏季可以安装喷淋设施来防暑降温,而且还要做好通风,每天定时给猪只喷淋,在猪只体重达到75~90kg时应加强降温。没有喷淋设施的厂家,应在日光不太强烈的时候在冲刷栏舍时给猪喷淋。单列式猪舍,夏天更应注意防晒。下午不可冲刷猪舍,因为日光强烈时,水分的蒸发容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使猪只中暑。如果猪只发生中暑,应立即将猪只单独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抢救。
五。为了加快猪只的生长速度,一般在猪只的体重达到60~70kg时,对猪只进行一次驱虫以达到快速增重的效果。

育肥猪出栏延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对策


在生猪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如果育肥猪不能在有效的生长天数内达到预期的体重,从而延长了育肥的时间,延缓了育肥猪出栏,这样就会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减少了生猪养殖的经济效益。延缓育肥猪出栏的原因有多种,养殖场要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法来提高出栏率。下面就来具体了解一下:育肥猪出栏延期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对策。

1、育肥猪未按时出栏的原因

品种因素。虽然不同品种的猪生长规律一样,但是其生长发育的速度,育肥期的长短等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品种性成熟和体成熟都较早,但在后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则变慢,从而导致出栏时间不一样。有些猪场在引种时未充分了解该品种的生产性能,盲目引种,常导致猪群的生活力较差、易产生应激综合征、生长速度慢、猪肉的品质差,不能按时出栏。

营养因素。因不同生理阶段猪的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对营养的需求量以及需求种类也不同,因此在提供营养时要根据猪的生长时期来确定最佳的营养水平。如果饲料的质量差、营养不全面、配比不合理、消化利用率较低都会导致生长育肥猪达不到预期的增重效果。另外,如果长期给生长育肥猪提供不适宜的饲料,还会引起营养不良,生长发育受阻,有的还会出现生长停滞,甚至负增长的现象。初生重以及断奶重较大的仔猪在后期的生长发育速度和增重速度都较快,如果在仔猪阶段不打好基础,会导致在育肥阶段的生长速度缓慢,抗病能力较差,而主要原因是由于在哺乳期补料不及时,教槽料质量差的原因。

管理因素。在母猪妊娠期不加强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工作会导致胚胎的发育不良,从而导致母猪产弱仔,并且母猪的泌乳水平较差,不能提供充足的乳汁而使哺乳仔猪的体质较差,其最终会影响到育肥猪的健康、生长和增重。另外,对于初产母猪来说配种过早,或者母猪的胎次过高,都会使弱仔率提高。育肥阶段猪群的管理不善,没有做好调教工作,使育肥猪没有形成定点采食、排泄、休息的习惯,或者猪群没有建立好秩序或秩序被打破,从而使舍内卫生条件较差,猪群间易发生打斗,而影响育肥猪生长增重。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对育肥猪的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猪舍的卫生条件较差、舍内温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密度过大、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等不良的环境条件会导致猪发育的不整齐、抵抗力下降,易患多种疾病。

疾病因素。目前猪场的疾病种类较多,并且多存在混合感染的现象,猪场为了预防疾病常进行预防性的投药,长期下来会导致猪群产生抗药性,并且还会影响到体内益生菌的数量,使消化吸收能力减弱,影响生长发育。但是如果不加强疾病的预防,不注重消毒和防疫又会导致猪群患病,甚至死亡。例如当育肥猪患有寄生虫病后,会增加饲料的消耗,影响生长和增重造成严重损失。

2、解决办法

选择适宜的品种。在养猪生产中选择好品种很重要。因为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猪生长速度、饲料报酬率、饲养周期以及胴体品种不同,因此要选择生产性能良好、饲料利用率高、日增重高、瘦肉率高等的品种。我国目前用于育肥的猪多为三元杂交猪,最常见的为杜洛克大白长白或者杜洛克长白大白。还有猪场使用国外的优良品种与本地的优良品种杂交,所得到的后代生长速度快,可按时出栏,其猪肉的品质也有所提升。

适宜的营养。营养是生长育肥猪充分发挥其生长性能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合理的调控营养,提供适宜的营养水平,以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要根据猪不同的生长阶段选择营养全面、配比合理的饲料。并且要保证饲料的品质优良、适口性好、利于消化、抗营养因素含量低。一般适宜的饲料要求能量水平适宜,要同时兼顾到猪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以及胴体的瘦肉率这三个指标;蛋白质的水平也要按照生长育肥猪的生长规律来提供,要保证日粮中不缺乏必需氨基酸,以确保猪的正常生长;除此之外,还要注意饲料中要有适宜的矿物质和维生素,粗纤维的水平也要适当,如果粗纤维的含量过低,猪会腹泻或便秘,如果过高,则饲料的适口性差,采食量低,生长速度变慢,影响出栏。

加强日常的管理。在育肥前要将猪群按照品种、大小、强弱来合理的分群,并及时的做好调教工作,一旦确定好一个群体则不要轻易的并群或拆群,以免破坏已建立好的秩序。调整适宜的饲养密度,做好猪舍环境的控制工作,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加强育肥舍的通风换气工作,减少舍内有害气体以及尘埃的量。

做好疾病预防工作。除了要做好日常的卫生清理工作外,还要定期的对猪舍、工具、料槽等进行消毒,以减少病原微生物数量。另外育肥猪易感染寄生虫,因此要在60日龄时驱虫1次,半月后再驱虫1次。同时还要根据本场疫病的发生情况、季节变化以及猪群的健康进行免疫接种,不定期的投放一些保健类免疫调节剂。

育肥猪延缓出栏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
养猪生产过程中,育肥猪不能在有效生长天数内达到预期体重而延长育肥期,会导致饲养成本增加,减少养殖利润。
1.育肥猪的生长发育规律
1.1体重的增长
由于品种、营养、管理和环境的差异,不同猪的绝对生长和相对生长不相同,但其生长规律是一致的。
肉猪的绝对生长即生长速度,以平均日增重来度量,日增重与时间的关系呈“钟”形曲线。
肉猪的生长速度先是增快(加速度生长期),到达最大生长速度(拐点式折点)后降低(减速度生长期),折点发生在成年体重的40%左右;相当于肉猪的适宜屠宰期(90~100千克)。
肉猪生长强度可用相对生长来表示。年龄越小,生长强度越大,随着年龄(成体重)增长,相对生长速度逐渐减慢。
因此,在集约化肉猪生产中,利用杂交品种(二元、三元或四元),抓好肉猪生长转折点(90~100千克)之前的饲养管理工作,尤其是利用好其在生长阶段较大的生长强度,是保证其最快生长、提早上市、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增加养猪效益的关键。
1.2体组织的生长
肉猪体组织的日增长速度,也呈钟形曲线。不同组织发育和成熟的相对效率,猪体的神经、骨骼、肌肉、脂肪的生长顺序和强度是不平衡的。神经组织和骨骼组织的最快生长期比肌肉和脂肪组织出现的早,而脂肪的生长发育是出现最晚的组织,皮肤的生长基本上比较平稳,其生长势一般出现于肌肉之前。与后备猪相比,育肥猪生长时缩短了组织部位的生长发育时间,脂肪组织的增长加快。
一般情况下,生长育肥猪20~30千克为骨骼生长高峰期,60-70千克为肌肉生长高峰期,90~100千克为脂肪蓄积旺盛期。
根据以上生长规律,在肉猪生长前期给予易消化、营养水平高的饲料,并注意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促进骨骼和肌肉的快速生长发育,后期则要控制饲粮中能量水平,增加蛋白质供给,并适当限制采食量,减少脂肪沉积,这样可降低饲料消耗,又可提高瘦肉率,改善胴体品质。
2.延缓出栏的原因分析
2.1品种
一般来说,良种猪出栏快,育肥期短,而本地猪或杂交猪生长速度要较慢。良种猪正常条件下在150-160日龄均能达到出栏体重100千克,而非良种猪由于性成熟、体成熟比较早,过早地沉积脂肪,后期生长速度减慢,不能按时出栏。
2.2营养
不同生长阶段的育肥猪所需营养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猪只的生长时期来确定饲料的营养。饲料质量低劣、营养不全、营养失调或吸收率低都会导致猪不能达到预期日增重。长期供给低蛋白质、钙磷比例失调、微量元素缺乏、维生素不足或营养被破坏的饲料都会引起猪营养不良,生长速度减缓、降低、停滞甚至出现负增长。
2.3管理
饲养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不严格执行管理制度,都会造成母猪产弱仔、哺乳仔猪不健壮、育肥猪不健康等情况出现。如初产母猪配种过早或母猪胎次过多都可能生产弱仔。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或过低、消毒措施不严格、防疫体系不健全,常导致猪只发育不整齐、体质差、易得病。在冬季如果既无采暖设备又无保温措施,则易导致舍内温度过低,圈舍潮湿阴冷,饲料冷冻。在夏季如果无降温设备和通风设施,就容易导致舍内温度过高,湿度过大。氨气过浓,粪尿得不到及时处理等情况,会引起猪只消化系统或呼吸道疾病,影响育肥猪的生长发育。
2.4疫病
由于猪病种类很多及混合感染现象的增多,养殖场出于对猪只的保健防病的目的,采取经常性投药,而导致猪群的抗药性增强,体内有益菌减少,影响营养元素的吸收。

3.延迟出栏的解决对策
3.1选好猪种
瘦肉型猪比兼用型和脂肪型猪对饲料的利用率高,而且增重快,育肥期短。父本对全场效益影响较大,优良的父本应表现出良好的产肉性能,饲料利用率、日增重、屠宰率、瘦肉率高,腿臀肌肉发达,背膘薄和性欲好等生产性能。母本的选择要表现出良好的繁殖性能,产仔多、泌乳力强,分娩指数高。优良的公猪和母猪品质,保证了仔猪和育肥猪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胴体瘦肉率,提高了经济效益。
3.2营养物质
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选择营养全面的饲料原料,并清楚每种饲料原料所能提供的营养物质和每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来配制适宜、合理的日粮。优质的饲料原料要求适口性好,消化率高,抗营养因子含量低。优质的饲料营养必须满足猪的生长需要,粗纤维水平适当,适口性好,保证猪只消化良好,不便秘,不排稀粪,能够生产出优质的胴体,而且成本低。
应根据不同季节选择不同的饲料配方,比如在夏季可降低玉米的含量,而在冬季则相反。
3.3日常管理
提高转群整齐度和转群窝重。猪场母猪群体数量1-2胎、3-5胎、6胎以后之间比例以3:6:1较为合理,这种比例有利于提高猪场的产活仔数、强仔数、成活率。加强妊娠母猪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怀孕后期和哺乳期增大饲喂量,提高母猪的泌乳力和仔猪的初生重。哺乳仔猪应尽快诱食,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提高其断奶重。
根据猪只来源、品种、强弱、体重大小等合理分群,减少应激,遵循“留弱不留强,拆多不拆少,夜并昼不并”的原则及时调教,尽快养成三点定位,保持合理群体规模和饲养密度,做好夏季防暑降温、冬季保温、合理的通风换气、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等工作,为猪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加强消毒工作,在转入育肥猪前猪舍彻底冲洗消毒,空栏7天,转入后要坚持每7天消毒1次,消毒药每7天更换1次,降低猪舍内细菌病毒的含量。搞好防疫和驱虫工作,要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仔猪在70日龄前要进行猪瘟、猪丹毒、仔猪副伤寒、气喘病、水肿病、蓝耳病等疾病的免疫接种。
3.4适时屠宰
猪的类型及饲养方式、消费者对胴体的要求、生产者的最佳经济效益、猪肉的供求状况等是影响出栏体重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能力不同,如高瘦肉生长潜力的猪,肌肉生长能力较强,且保持强度生长的持续期较长,因而可适当延长出栏期,增加出栏体重。
生产者的经济效益与肉猪的出栏体重有密切关系,因为出栏体重直接影响育肥平均日增重、饲料利用率,生产者还必须考虑不同品质肉的市场售价,全面权衡经济效益,确定适宜的出栏体重。
市场猪肉供求状况也影响出栏体重,供不应求时,可适当提高出栏重,增加产肉量。供过于求时,常导致出栏体重降低。
确定适宜出栏体重,需根据育肥期平均日增重、料肉比、屠宰率、市场需求状况等指标综合考虑。肉猪的生长有一个高峰期,之后则逐渐下降,成年时体重达到稳定。但随着体重的增加,维持需要相对增多,机体组织的生长以脂肪为主,肌肉生长强度降低,饲料利用率也逐渐下降。所以,要选择适宜的出栏体重,适时出栏。
我国早熟易肥猪种,适宜出栏体重为70千克,其他地方猪种为75~80千克。我国培育猪种利用地方猪种为母本,国外肉用型猪种为父本所生产的二元杂种猪,适宜出栏体重约90千克。两个引入的国外肉用型猪种为父本的三元杂种猪,适宜出栏体重为90~100千克。

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通常把30公斤~出栏的猪称为生长育肥猪,根据体重,可以划分为育肥前期(30~60公斤)和育肥后期(60公斤~出栏)两个阶段。生长育肥猪最大的培育目标是保持猪群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稳定的生产环境,挖掘遗传潜力,促进快速生长。

第一节生长育肥猪的营养与饲粮

生长育肥猪的消化系统已经完全发育成熟,对养分的消化率高,对饲料的适应性强。

在设计和配制生长肥育猪饲粮时,如下几点需要注意:

1.饲粮的消化能不可忽视。我国的生长肥育猪饲粮能量水平普遍偏低,已成为影响猪生长速度发挥的主要营养因素之一,为降低成本,饲粮中高比例使用麸皮,会使能量不足,另外,如果饲粮中使用棉、菜粕,会使蛋白饲料在配方中的比例增加,进而使玉米等能量饲料的配方空间下降,降低饲粮消化能含量。现代良种猪育肥前期猪消化能水平不应低于3100千卡/公斤,后期不应低于3000千卡/公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能量尽可能提高。生产中常见的生长育肥猪毛凌乱、毛长、皮肤苍白等现象也和饲粮能量低有一定的关系,仅靠添加砷制剂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2.良种猪高营养水平供给。良种猪生长潜力很大,为追求快的增重速度和瘦肉率,生长肥育猪需要供给高的营养水平。理论上,肥育后期猪以沉积脂肪为主,但供给高的蛋白水平饲粮也可沉积较多的瘦肉。

第二节育肥前期饲养管理(30~60kg)

由于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仔猪基本上都是身体健康、体质健壮的架子猪,但饲养管理不能放松。

1.由仔猪培育室转群来的生长猪按猪只的大小、强弱、种用和非种用、花色分舍分栏饲养。每栏饲养9─11头并挂牌标出转入时间。

2.转群后1周内做好调教,使猪只采食、排泄、休息实现三定位。

3.在既能满足猪只的生长需要,又能降低饲养成本的前提下,在1周内完成由小猪料过渡到中猪料(含粗蛋白16%以上、消化能3100大卡左右),采用自由饲喂。

4.除做好每日二次清扫舍内外环境卫生和每周消毒一次外,仍必须每日早、中、晚仔细观察猪只的精神状况、呼吸、吃食、粪尿等状况,发现异常立即找兽医治疗。

5.从目前部分猪场的饲养情况看,在10~5月间,该阶段的猪易发生散发性、急性、死亡快、以肺部病变为主的疾病。经用青霉素、卡那霉素、磺胺5甲氧等连续用药三天,可控制死亡。通过每日情况观察,一旦发现呼吸加快,体温在40~42摄氏度左右应立即用上述药物治疗。对死亡猪,解剖取样后,送有关部门化验,做药敏试验。按该试验结果及时更换药物。

第三节育肥后期饲养管理(60~90kg)

1一周内由中猪料更换为大猪料。饲粮粗蛋白15%以上,消化能3000千卡以上。自由采食,日喂2次。

2注意防暑降温。如果是复式猪舍,夏季不仅要做好通风,还要注意防暑降温,最好安装喷淋装置,定时给猪只喷淋。尤其是在75~90kg体重时更应加强降温。若无该装置,可在上午九时左右结合冲刷栏舍时给猪喷淋。单列式猪舍,夏天更应注意防晒。下午不可冲刷猪舍,尤其是日光强烈时,易造成高温、高湿的环境,致使猪只中暑。一旦发生中暑,应立即将猪移到通风阴凉的地方抢救。额头浇凉水,耳尖、尾尖放血,并根据病情发展,补液和其他药物治疗。

3欲加快生长速度,在体重达60~70kg时,对猪只进行一次驱虫。

4为减少粉料的损耗和粉尘对呼吸道的刺激,应拌湿喂之,以手握,指缝不滴水,手松即散为度。

5、调群、出栏后的空圈要尽快冲刷干净,并清洗消毒备用。

瘦肉型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肉猪亦称育肥猪,是养猪生产的最后环节,也是猪日增重最大的时期,猪体重的75%是在最后110天内完成的,为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须重视育肥猪的饲养管理。

1.育肥前准备进猪前要将栏舍彻底清扫冲洗,干后用3%烧碱溶液泼洒,墙壁用20%生石灰乳刷白,舍内熏蒸消毒,待无异味即可进猪。用具用2%烧碱溶液消毒后清水洗净。

瘦肉型育肥猪品种要选择生产性能好的商品仔猪,多用杜长大,在个体选择上,要选出生重和断奶重都大(60日龄达20千克)、体躯长、背平微弓、腹平直、前低后高、后躯丰满、头颈结合良好、腮肉少、嘴筒齐;体型躯干紧凑但不能滚圆绷紧;全身白毛、四肢端正有力、后肢飞节不靠拢、蹄结实、毛光亮、活泼健康、吃食好的猪。同批或同栏的猪要求品种、大小一致,以获得均匀的产品。

2.饲料要求饲料用全价配合饲料,如自配,须满足生猪营养要求:20~60千克体重阶段,每千克饲料含消化能12.55兆焦(3100千卡)、粗蛋白质16%、赖氨酸0.61%;60~100千克体重阶段每千克饲料含消化能12.55兆焦、粗蛋白质14%、赖氨酸0.8%,还要添加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饲喂方式采取前高后低,即在猪60千克体重前/,要让其吃饱(日饲喂量约占其体重的5%~5.5%),到60~90千克体重阶段则实行限量饲喂,即在原日喂料量的基础上减10%~15%,以控制脂肪沉积,提高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的目的。在饲料调制上要做到尽可能缩小饲料体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利用率。最好喂颗粒全价料,不能将饲料掺水稀喂,喂成大肚猪。饲喂次数以日喂两餐为宜。

3.育肥猪管理分群。按照品种、猪只大小强弱分栏饲养,同圈内猪只个体之间上下体重不超过5%。每头占栏地面0.8~1.0平方米,每栏养10~15头。

调教。猪并群时,可在每头猪身上喷上白酒,让它们嗅不出异味,可防止和减少打斗。猪有睡卧和排泄定点习性,要调教其到指定地点排泄。方法是:事先在其排泄地方泼撒一些猪粪尿,在猪睡后起来和吃食前排泄时驱赶到指定地点排泄,连赶3~4天即成规律。

免疫接种与去势。自繁自养的猪应按本场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购进的猪则要隔离观察10天左右,确定无疫病后,按免疫程序接种,再用伊维菌素驱虫。未去势的公猪及时去势。

洗胃与健胃。驱虫后第二天按每10千克体重用2片小苏打研末,拌料1次喂猪洗胃;第三天按每10千克体重用2片大黄苏打片研末拌料1次喂猪健胃;第四天按每10千克体重用10~20克白酒、50~60克韭菜切碎拌料,分1~2次喂猪。每次喂药前要停食6~9小时,让猪都能吃到足够的药物。

药物保健。保育猪转到育肥舍和育肥中期各保健1次。氟康王(10%氟苯尼考、干扰素)600克,抗菌肽200克,黄芪多糖粉1000克,板蓝根粉1000克,拌入1吨饲料,每次连喂7~12天。或用福乐(10%氟苯尼考,微束包被的干扰素,转移因子)600克,溶菌酶400克,黄芪多糖粉1000克,板蓝根粉1000克,拌料1吨,每次连喂7~12天。

提供优越的环境条件。一是适宜的温度。11~45千克体重的猪为21℃;45~110千克的猪为18℃,冬防严寒夏防酷暑。相对湿度为55%~60%。二是合理的通风换气,及时排除舍内有毒有害气体和粉尘。三是光照不可太强或太弱,以40~50勒克斯为宜。四是环境要安静。五是保持栏舍环境清洁卫生、干燥。栏舍要每天打扫,每周消毒1次,猪舍周围环境要每周打扫,每月消毒1次。

供给充足的清洁饮水,最好在栏内安装猪的自动饮水器。

4.适时出栏肉猪体重过小过大出栏都不合算。而且大猪脂肪多瘦肉少降低了肉的品质,降低了经济效益。最适宜的出栏体重为90~95千克,最大不超过100千克。■

(湖南郴州市畜牧兽医水产局423000彭桐生)

高效的肉牛育肥方法 育肥牛管理方法


架子牛短期育肥是一种经济、高效的育肥方法。通过选择健康的架子牛,短期内高营养、高能量的饲料饲喂,配合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使体重快速增长,达到出栏标准。牛育肥前必须驱虫、健胃与管理。日常管理应保持圈舍卫生,不喂发霉腐败饲料,保证充足饮水,环境要安静,实行圈养,减少运动,以达到理想的增重效果。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高效的肉牛育肥方法育肥牛管理方法。

1、架子牛的选择

邢台市邢台县某牛场的肉牛育肥主要是通过外购架子牛,场区内短期育肥。

年龄:选择1~1.5岁左右青年架子牛,体重300~350kg。凶为年龄越小饲料转化率越高,年龄大的牛饲料转化率变低,脂肪贮存比例增大。

性别:相同的育肥水平条件下,公牛生长速度比阉割公牛和母牛快,饲料转化率高,所以一般选择公牛。

品种:选择兼用型西门塔尔牛。

个体:健康无病,性情温顺;体型上选择四肢长,飞节高,身腰长的牛,无论侧望、前望、后望、上望,均呈“矩形”。即使体型上有部分不足,但体高、体躯深长的牛增重潜力会比较大。另外要选择皮肤松弛柔软,皮毛柔密的牛。

血统:选择良种或改良种牛的后代。严禁从有重大疫病流行的地区引进牛。

2、育肥方法

架子牛短期舍饲育肥采用限制运动栓系式饲养,尽量减少运动。根据牛的年龄体况,全期约需要100~200天。

育肥前期的饲养:前期1个月左有,是适应阶段,完成驱虫、免疫、编组、编号,让牛适应新的环境。让牛充分饮水,多喂粗饲料(青贮饲料),少喂精料。根据牛对新环境的具体适应情况,以及精神状态,逐步增加精料,减少粗饲料的喂量。

育肥中后期的饲养:经过前期的适应阶段,让牛逐渐适应精料型日粮。饲喂采用TMR全混合饲料进行饲喂,按照定期称重结果调整精饲料添加比例,精饲料给量一般按体重的1%~1.1%的量控制,即体重300kg,给量3~3.3kg,/100kg体重/I~5kg,500kg以上体重5~6kg。

3、育肥牛的日常管理

育肥牛采用舍饲短绳拴系、定槽饲喂的方法。

牛舍:该场牛舍建立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的地方。砖墙、封闭式棚舍,前后设有窗户,有运动场,通槽饲养。保证通风,同时要注意舍内温度,夏季最好保持在20~25℃左有,冬季要在7℃以上。牛舍内要及时清理粪污,保持干燥,每月消毒1次,夏季用药物消灭蚊蝇。

限制运动:肉牛在育肥期应限制运动,采取短绳拴系饲养(缰绳的长度以牛能卧下为度),以减少其活动范围,降低能量消耗,提高育肥效果。

建立规律的饲喂制度:育肥期间要定时给牛喂料、饮水,坚持每天给牛刷拭身体1~2次,以保持牛体卫生,促进血液循环。如果天气允许,每天10点在运动场晒太阳,但要限制运动。为检查饲养效果,每20~30天给牛称重1次,以便及时根据体重调整日粮,或者适时出栏。

喂料:每天饲喂2次,上午6~7点,下午4~5点。持续时间60~90min,喂完后1h饮水。饲喂采用TMR全混合饲料进行饲喂,按照定期称重结果调整精饲料添加比例,精饲料给量一般按体重的1%~1.1%的量控制。饲喂顺序是先给料后喂水,要求多次放料,保持料槽的干净,严防暴饮暴食。做到五净,即草料净、饮水净、牛槽净、牛舍净、牛体净。

确保饲草、饲料原料的干净、新鲜、无毒、无霉变,种类多样化,同时根据牛的体重及时调整饲料配方。饲喂人员要尽量固定,不能经常换人,以减少对牛群的应激。

供足饮水:育肥期间要供应充足、清洁的饮水。如果天气炎热,中午可以适当加饮一次水;天气寒冷时,水温要保持在25℃左右。

4、适时出栏

肉牛在饲养到1.5~2岁时,体重达到550~600kg时,适时出栏。

根据采食量判断:如果肉牛体重达到500kg以上时,但是采食量减少,同时增重速度下降,说明已经没有增重的潜力,应及时出栏。如果已达到ILIJ栏体重,但食欲旺盛,体重仍在增加,增重速度并没有太大的下降,可以冉饲喂一段时间,稍晚些出栏。

根据肥度指数判断:根据公式(体重/体高)×100%,一般育肥牛指数达到/IOO%~/450%,就可出栏。

根据皮下脂肪状况判断:用手触腰角,或握住耳根有脂肪触感,可以判定全身已经形成皮下脂肪,说明肌肉已形成大理石花纹,应该适时ILIJ栏。

5、消毒防疫措施

新购进的架子牛,要进行隔离饲养,进行驱虫、疫病检测,2周后,确定没有问题后冉混群饲养。口蹄疫疫苗免疫根据本场实际情况,每年免疫3次,分别在2N3月、6~7月、10~11月,定期检测免疫抗体水平。人栏前或出栏后,要对牛舍、食槽、水槽、器械、工具等进行彻底的打扫、消毒。建立完善的消毒制度,除了工具、器械等进行定期清理消毒,牛场门口设消毒池,过往车辆进行严格消毒。严禁无关人员随意出入场区。

育肥牛饲喂方法:
⑴体重250公斤以下,日喂2次。
⑵应喂钦清洁井水和长流河水。夏季饮3次,冬季日饮2次,最好是温水,散放圈养,应设水槽,自由饮用;拴系育肥,喂饲后1小时再饮水。
⑶饲料喂前要进行调制。将精料用水调湿、焖好,临喂前将适量尿素拌入料中。然后与粗饲料混拌均匀,分批分次喂给,1次喂饱。也可将精料拌入一部分粗饲料先喂吃完后,再喂剩余粗饲料。⑷精粗日粮要稳定,需要调换日粮时,要逐步进行,使牛只逐渐适应,以防消化障碍,影响增重。⑸尿素喂法,尿素是成本低、效果好的蛋白质补充饲料,开始喂时,先给定量的1/5-1/4,经过10-15天,逐步达到计划喂量,日用量要分几次喂给,喂时拌入草料中,不可将尿素溶于水中饮用,以防中毒。

育肥牛管理方法:
⑴选择责任心强有一定饲养经验和文化水平,年富力强,善于学习的人来管理,并保持人员相对稳定;
⑵牛只管理要有规律,做到定人员、定槽位、定牛只、定饲料种类、定饲喂和饮水时间、定管理日程。
⑶保持环境安静,使牛只休息好,能充分反刍。
⑷饲料要清洁、防潮、防污染、不喂发霉变质饲料,要做到饲具洁净,定期消毒,圈舍清洁,地面干燥平坦,牛体干净,空气清新。
⑸观看牛只状况一有异常,及时检查治疗。
⑹夏季要保持房内通风良好,空气流畅;冬季要增加保温,并用排气孔调节温度。
⑺定期测重,根据增重情况,调整日粮配方和饲喂量。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5187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