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都去哪里啦?早期管理是关键!!


这两年河蟹市场价格持续走高,有部分高水平养殖户有了很高的回报。但通过今年的走访了解还是有很多的养殖户辛苦一年没有赚到钱还到贴不少资金。哪我们养殖的螃蟹去哪里了呢?
通过近几年的跟踪调查和大多数的养殖户交流,河蟹成活率低,产量低,主要原因忽略了蟹塘早期的管理。
1、清塘时使用大量的有毒清塘剂(如菊酯类·敌杀死等)药残严重,导致水体和土壤残留大量的有毒物质,直接影响在后期养殖中河蟹的成活率和生长。
2、早期没有做好充分的肥水工作,导致有益藻类没有形成优势种群,致使水质过清青苔大量滋生,消耗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影响水草的生长进而破坏水体环境。青苔死亡分解后产生有毒物质会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
3、不注重早期抗应激。苗种因长途运输和环境改变而引起的应激反应消耗大量的能量,没有做好抗应激及时补充能量工作。
4、不注重早期喂养和内服护肠。进回来的蟹苗经过低温的冬眠阶段,严重缺少营养肠道萎缩细小,很多养殖户投喂期间没有注重肠道的保护,就算是吃的很好吸收利用也很低。
5、补钙误区,认为早期蟹苗前2次脱壳蟹小水好,不用补充钙物质。早期蟹苗娇嫩,体质差,气温不稳定,温差大易发生脱壳不遂和软壳死亡现象,补钙的工作更是尤为重要。
早期蟹塘管理是河蟹养殖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苗种的成活率。没有早期的细致管理做基础何谈后期养殖高效益。综合措施如下:
一、解毒
苗种下塘前彻底换水做好解毒工作,使用(解毒专用)强力有效解除水体和淤泥残留毒素,减少药残对苗种的伤害。
二、肥水
肥水应选择优质的低温肥水产品(渔水旺093)营养全,肥效快易吸收,保持水质稳定肥活清新。早期肥水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减少苗种应激反应;平衡水体的藻相与菌相,减少病害发生;补充水体的营养和微量元素,增强苗种抗病能力,加快伤口愈;能有效预防青苔发生;为水草提供营养肥源,促进其生长发育。
三、抗应激
苗种下塘由于运输体能消耗和对新塘口的不适应,泼洒(应激专用)减少苗种对新环境不适应反应补充体能。
四、护肠保肝
早投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饵料拌内服保肠道选(肠康)促进消化吸收增强体质保证河蟹体质健康,提高自身的抗病能力。
五、强化补钙
河蟹前2次蜕壳是否顺利直接关系着成活率。钙是甲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蛋白质的合成与代谢·碳水化合物的转化·细胞的通透性·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均能有重要的影响。河蟹等甲壳的生长要通过不断退壳和硬壳来完成,因此需要从饲料和水体中吸收大量的钙来满足生长需要。而集化的养殖又常使水中的矿物质盐的含量严重不足,导致钙质的大量流失不足,所以解决钙的溶解与吸收补钙至关重要。河蟹蜕壳需要消耗大量能量来增强活力,此时应及时补充(钙天力加免疫专用)活性高易吸收的钙镁磷和微量元素增强活力促进快速蜕壳和硬壳,提高成活率。

相关推荐

河蟹养殖早期管理重点及常见问题



河蟹早期池塘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蟹苗成活率,青苔、水浑、水浓等各种水质问题的发生,也影响到水草生长的基础环境,是河蟹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做好早期池塘管理,及时解决好池塘问题非常重要,下面浅谈一下早期池塘管理重点工作和常见的问题。
一、投喂
放苗初期水温较低,河蟹摄食量偏少,投喂要把握尽早投喂、足量投喂、少量多次的原则。一般放苗后即可开始投喂,饵料应选择高蛋白(40%以上为宜)的河蟹开口料,投喂地点选择在深水区,因为深水区的水温变化相对较小、稳定,蟹苗大多数会在此区域活动,配合饲料的投喂量按河蟹体重的1%-2%来计算,套养青虾池塘酌情增加。
二、肥水
蟹苗放苗后池塘温度较低,水体藻类繁殖较慢,一般水体比较清瘦,容易滋生青苔,而且养殖初期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清瘦的水体不稳定,受环境的影响也大,对河蟹的应激大,影响蟹苗的成活率,同时由于水体中饵料生物少,影响青虾生长,因此放苗后需要及时肥水。肥水时选用正确的肥料,如可溶性有机肥“肥水肽”,这类肥经过特殊发酵处理具有溶解性好、营养全面、吸收率高、高碳低氮、无毒害等特点,而且肥起来的水比较稳定。施肥时间选择在晴天上午,用完肥料后最好当天晚上要开增氧机。
三、病害防治
为了防止进苗后蟹苗或青虾苗携带致病菌,放苗后要“消毒”。消毒剂的使用不能过早,一般在放苗后一周左右,等待蟹苗已经适应环境之后进行,而且尽量不要使用刺激性大的消毒剂如漂白粉、二氧化氯等,以刺激小的碘制剂消毒为主如“永乐碘”。
四、早期常见问题
1、蟹苗上岸、挂网
(1)蟹苗的应激过大。由于蟹苗经过长途运输加上环境改变,蟹苗不适应新的塘口造成的;
(2)清塘过程中施用毒性大、残留重的药物(如敌杀死等菊酯类药物),没有进行彻底的换水、解毒使河蟹中毒爬边,甚至死亡;
(3)苗种的质量。一般弱苗、差苗都会不适应环境而爬边;
(4)放苗方法不正确,没有进行“吐水”或者天气选择不当等。
针对以上原因,建议:
(1)在选苗时一定要挑选质量好、体质较强的蟹苗;
(2)放苗之前全塘泼洒“碧水安”(3亩/瓶)+“激活”(2亩/包)起到解毒和抗应激的作用;
(3)苗种下塘时进行“吐水”,提高河蟹的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4)选择水温较低且天气稳定的时期放苗,放苗之前尽量加深水位。
2、青苔
青苔常见种类有刚毛藻和水绵;刚毛藻为深绿色,容易被捞起,也容易缠绕到水草茎叶上;水绵颜色为浅绿色,俗称“烂苔”,不容易捞起,不耐高温,易腐烂坏水。
河蟹池塘一般早期青苔问题比较突出,有些池塘整个养殖周期都有,本地区大都有杀青苔习惯,用完杀青苔药物后,出现水草叶片萎缩、生长缓慢等一些不良现象。有的池塘用硫酸铜或漂白粉处理青苔,直接对水草有触杀作用,严重的会诱发河蟹厌食等现象,所以不建议用这些药物杀青苔。前期青苔的预防很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提高水位,肥水的方式来防青苔生长,当水草生长后青苔会慢慢与水草因竞争营养被水草压制。
3、水红
这一时期水红大多是由于老塘草没有拉出,经过冻晒后直接上水导致,这种情况下水体中有机质过多,表现为水浓,严重的水发红。
处理方案:“碧水安”(3亩/瓶)降解有机质,调节水质。“底居安”(5亩/包)降解池塘有机质。
4、水浓
表现为水色浓绿,藻类和有机质大量存在于水体中,透明度低,肉眼观察不能看到水草,经常出现水草挂脏,附着大量杂质或青苔。
原因:
(1)水草长势缓慢,净化能力差;
(2)选择肥水产品不正确如使用菜饼、粪肥等;
(3)经常投喂豆粕的池塘容易出现水浓。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露出水草,以保证其正常生长;
(2)长时间水浓导致的烂草过多时要及时补栽水草;
(3)勿乱施肥,肥料以可溶性有机肥为主;
(4)投放螺蛳;
(5)使用爽水型药物“碧水安”,分解有机质,提高透明度。
5、黄浑水
原因:颤藻、鱼腥藻水华。在显微镜下镜检能看到大量杆状带有异形胞的颤藻、鱼腥藻,这些藻类在低温期也可大量发生,在河蟹池塘早期主要影响水草生长,对蟹苗、青虾危害较小。
处理方法:
(1)适当降低水位;
(2)多栽种水草;
(3)定期使用“新威灭”,控制老化藻类,提高水体透明度,促进水草生长。
6、枝角类过量繁殖(俗称“小白虫”)
原因:
(1)池塘底泥中存在虫卵,待条件适宜、饵料充足时自然生长;
(2)使用利用率较差或者化肥肥水,导致小型藻类大量繁殖,给枝角类提供了大量饵料;
(3)外源水打入。
处理方法:
(1)枝角类是虾蟹优质的生物饵料,慎用杀虫药物,以防杀虫带来毒素残留影响虾蟹生长;
(2)枝角类是水中正常存在的生物,定期解毒、改底缩短枝角类生命周期,坚持肥水、增氧,补充水体营养,保持水草活力,保障水质不浑浊、水草正常生长。

河蟹养殖期饲养管理关键措施



抓好河蟹养殖生长期饲养管理十分重要,是提高河蟹产量、规格、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关键,根据笔者多年经验,现将饲养管理关键措施总结如下:
1、根据池塘实际养殖条件采取不同的套养模式
河蟹以大规格稀放为主,同时可套养鲢、鳙,青虾、鳜鱼等,采取不同的套养模式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2、掌握河蟹蜕壳规律,加强蜕壳管理
河蟹苗种放养以后,在第一次蜕壳前应采取浅水,提高水温,及早投喂,投喂以小杂鱼为主,确保第一次蜕壳顺利。根据河蟹的蜕壳规律,掌握好下一次蜕壳期,在河蟹蜕壳期加强管理,“补钙”是河蟹养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关键,在蟹池内泼洒硬壳宝促进河蟹蜕壳,也可在饲料中添加脱壳素、磷酸二氢钙投喂,保持河蟹蜕壳期环境安定。
3、采取先肥水,控制青苔的生长
在河蟹苗种放养前对池塘进行肥水,一是为河蟹提供适口的天然饵料,二是减弱青苔生长,控制青苔在池塘中的蔓延。
4、保持蟹池水草搭配均衡和适当的覆盖率
水草在池塘养蟹中的作用很大,不仅为河蟹提供天然饵料,而且能调节水温,提供隐蔽场所,能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和重金属,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防止水体污染,蟹池内应移栽伊乐藻、苦草、水花生等水草,栽植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60%以上。
5、适时补放螺蛳
清明前后,每亩投放螺蛳200公斤,养殖中期根据螺蛳量的多少,可在8月份适量补投一次。
6、科学合理投喂饵料
饵料投喂坚持两头精、中间青的投饵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投喂方法,4—5月初期,饲料以新鲜野杂鱼和颗粒饲料为主,6—8月份中期投喂小杂鱼,辅以小麦、玉米等,投喂量上午投1/3,下午投2/3。
7、保持蟹池内有充足的溶氧
在高温季节要控制水草的密度,防止水草腐烂污染水质,造成河蟹缺氧,采取科学投饵,定期施肥,保持水色良好,使用增氧机或微孔增氧,保持蟹池内有充足的溶氧。
8、加强水质调控
种草和投螺能改善水质环境,一般水深保持0.8-1米,高温季节调节到1-1.5米,水质调节应侧重三个方面:一是勤换新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高温季节每天加水10-20厘米,同时开动增氧设备。二是调节水体的酸碱度,一般保持PH值在7.5-8.5之间,用生石灰调节,7-10天全池泼洒一次,每亩1米水深用10-15千克。三是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底质,先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然后再使用EM菌改良水质,可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促进河蟹健康生长。
9、加强河蟹疾病预防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生态调节和科学用药相结合,除种植水草,定期泼洒生石灰,调节水质,科学投喂等一系列措施,还可使用微生物制剂,5、9月中旬用硫酸锌杀灭纤毛虫,并进行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同时要防水老鼠、鸟类等敌害的侵袭。

河蟹蜕壳要重视,提高成活是关键!



蜕壳贯穿河蟹的整个生活史,每次蜕壳都是河蟹生死攸关的时刻,蜕壳期间的正确管理对于提高河蟹成活率具有重大意义。成蟹养殖第一、二次蜕壳通常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直接导致河蟹前期成活率低,因此加强前两次蜕壳期间的管理十分重要。
一、河蟹的蜕壳与生长
河蟹的一生从蚤状幼体、仔蟹、幼蟹到成蟹要经历18~21次蜕壳。每次蜕壳都是河蟹的生死大关,在这期间容易感染疾病(图1)。蜕壳时需吸收大量水分,因此在蜕壳过程中河蟹重量明显增加,刚蜕壳的软壳蟹体重比蜕壳前增加30%~40%。一般情况下早期幼蟹蜕壳次数较频繁,随着身体的不断生长,蜕壳间隔慢慢延长。蜕壳时要选择比较安静而隐蔽的地方进行,通常是潜伏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一次顺利的蜕壳约需15~30分钟,有时3~5分钟就可蜕去旧壳,蜕壳结束后1~2天新壳逐渐硬化,开始正常活动。如果蜕壳过程中发生问题,蜕壳时间会延长,很容易造成河蟹蜕壳未遂而死亡(图2)。
图1
图2
二、蜕壳期间的管理
1、蜕壳前保证足够的营养积累
只有满足河蟹蜕壳前充足的摄食、足够的营养积累,才能保证河蟹蜕壳所需的良好体质,保证较大的“发头”和较高的成活率。建议长期投喂发酵饲料“利苗多”,内服“利多精”+“LY-生命素”+“营养快线”,保证河蟹蜕壳所需的营养,增强河蟹体质,促进河蟹同步蜕壳,不要只考虑蛋白含量,导致营养不全面。
2、蜕壳期间保证足够的钙补充
河蟹要顺利蜕壳必须有足够的钙补充,河蟹钙的吸收途径主要有:通过摄食体内储存钙、吸收水体中的钙、吸收原壳上的钙。为了保证河蟹集中蜕壳、顺利蜕壳以及快速硬壳,建议蜕壳期间全池泼洒“营养快线”+“活力钙”,补充足够的钙和维生素,增强河蟹体质。
3、蜕壳期间需保持适宜的水质肥度
水体有一定的肥度可以提高水体的稳定性,“水稳决定成活”,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水体的稳定性,建议池塘定期施用可溶性有机肥,如“肥水肽Ⅱ”等,保持池塘适宜的肥度。
4、保证蜕壳所需的场所
水草是河蟹蜕壳的场所,水草的有无对河蟹蜕壳“发头”影响非常大。不管是养殖前期还是后期,河蟹蜕壳必需保证足够的水草。
5、蜕壳期间注意防病
由于蜕壳蟹体质还未完全恢复,在此期间易发生疾病,建议蜕壳期间防病选用刺激小的消毒产品,如“永乐碘”。
6、蜕壳前强力解毒
养殖水体中含有较多的毒素,蜕壳期间软壳蟹对水体毒素的抵抗力较差,易引起河蟹蜕壳出现问题,所以建议蜕壳前全池泼洒“碧水安”强力解毒,保证河蟹蜕壳所需的良好水质。

早期河蟹塘的青苔,看看老司机们是如何应对的?



作为养殖户,我们最快乐的时光,可能就是春节前后,这个把月,才是无忧无虑的,每年苗一进塘口,从此,一年中,我们的苦逼日子,也就默默地开始了。
在外人眼里看上去,天天亲近大自然,白天风花雪月,夜里涛声依旧,何等惬意!然而,知道这个苦的,只有我们这些养蟹的大老爷们,且不说,孤对残灯,孤独难眠。还有就是那个神出鬼没的青苔,每天小心又小心了,但是,它还总是阴魂不散,悄悄地出现在塘口,让你措水不及,这样的无奈,总是年复一年,让我们记忆犹新。
这不,马上新一轮养殖工作又要开始,解毒、肥水、控水,加抗应激,防营养元素缺失等,这对于有一定经验的老养殖户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做过了。现在,主要说一说养殖前期,新养殖户菜鸡和老司机们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如何处理青苔。老司机养殖户认为,现在卖的药不行了,是越来越假,以前一瓶青苔药用2~3亩就把青苔一扫而光,而且,很难再东山再起。现在一瓶用1亩都没效果,即使杀掉了,过两天就“报复式”的又疯长起来。
其实,青苔对化学药产生了抗体,这也是个事实.天天忙着去各种药店卖药偿试,用了这么多药还是没搞定,想到这些,心里就想“千万别让我家塘口有青苔”,甚至,有的人家塘口,供起了神牌,求大神保佑了。可是,大神仙菩萨真能保佑我们塘口不生青苔吗?
接下来,我正经点说,青苔的前世今生吧。
青苔问题确实让众多养殖户和头疼,但并非没有办法。我们要正确看待青苔。
先说一下,这些青苔在蟹塘的坏处:
1.若草上长满了青苔,草又脏且不长;
2.若塘底铺满了青苔,喂的料都被裹在青苔里,螃蟹吃不到。而且,连一塘的螺蛳,也很不幸地被带了“绿帽子”;
3.青苔过多之后,温度一高,青苔开始腐烂,会导致底质变差进而败坏水质;
对不起,还是正经点吧说点大家关心的问题,青苔有好处吗?
青苔在蟹塘的好处:
1.塘里有少量青苔,水清;不管刮风下雨,水色不变;而且有青苔的塘口,几乎没有蓝藻;
2.塘里有少量苔,5~6月份蟹塘不容易生虫,即使有虫也不影响水的透明度;不影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易发生死草,败塘现象;
3.塘里有青苔,6~8月份蟹塘不生蓝藻,即使外河水带进蓝藻也繁殖不起来;
4.有经验的老司机养殖户会发现,养殖过程中都伴有青苔的塘口,喂料不需太多,螃蟹规格长起来不会小,反而会比以往没有青苔的塘口要大很多,而且成蟹率高,相对残蟹少。
综上所述,可以说:蟹塘里只要青苔不过量生长,不影响塘口水草生长,其在蟹塘里的利大于弊,也就是说青苔不在杀,关键在于控。控青苔就相对简单了。其实真的等到青苔长起来再来杀已经是下策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通过调水防止青苔大量爆发!
我给个的思路:
1、塘口没有青苔的时候:主要是做好前期肥水工作,青苔容易在低温、水瘦、藻类单一的情况下大量爆发,所以我们想办法注重前期肥水培藻,这里面腐植酸钠是一种好东西,它本身能够促进肥水,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水体透明度,阻碍青苔通过光合作用而大量生长,当然你可能会问,那岂不是也会影响水草生长?我可以跟你说,基本没什么影响,腐植酸钠还能护草保草呢!(具体详见文章《听老司机给你讲讲腐植酸钠的前世今生》)只要你把握好了什么时候用,用好多量,这个需要你们自己去尝试,塘口情况不一样一时半会说不清楚,我只提供一种思路!
2、如果塘口已经青苔满塘了,那很不幸,你只有动手杀青苔了,但是如果青苔不多的情况下,我建议你可以尝试用腐植酸钠加菌种,尤其是芽孢菌多用,用勤一些,能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只要青苔不大量爆发就行,因为越到后期青苔在塘口其实就是块宝能够清水还能防止蓝藻爆发!当然,芽孢如果用得好可以把全年的水质维持在一个非常好的状态,芽孢用的好的塘口,蓝藻也起不来,具体的后面会有文章具体讲解芽孢的妙用!
温馨提示:
往往很多人会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也就是青苔多是因为水体不够肥,所以拼命肥水,结果发现青苔越肥越多!熟不知青苔也能利用营养物质供其生长,所以肥水最好在青苔出现之前就肥水!在螃蟹塘口使用过磷肥或者水体含磷过高时易爆发青苔。所以当你已经发现自己塘口有少量青苔的时候,切忌使用过磷酸钙或者其它磷肥肥水,以免水体越肥青苔越多,在以后的肥水过程中也避免单施磷肥的情况发生。
那么,塘口里,到底有几种青苔呢?如何生成的呢?
主要外来水源协带的种源,外来螺丝的衣外体。还有你把每次的苔衣,辛苦地捞起来,方在了塘埂上,看上去好像晒死了,但是我要恭喜你,你的塘埂上,却是一个青苔种子库,一场雨后,干苔里的苞子种,又回到了老家,所以不管你怎么杀,永远杀不完!你可知道,干苔体内的苔苞种子,可以活三年,有水环境24小时,马上复活?
所以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有的塘口每年都有青苔,而有的塘口就是没有青苔了吧!你的青苔还敢继续捞了放在田埂上么?
遇到这种情况给大家一个方子:
捞的青苔尽量不放在田埂上,如果实在丢在田埂上建议晒干之后拿火烧掉,另外每个老苔高发的区域,在清塘,记得先用硫酸铜或黄腐酸纳洒一道,有条件的的把塘底泥用水滚机爬一遍,然后,用生石灰化水洒一遍;
最后给大家科普一下,青苔的种类吧!
1、网状丝苔
不常加水,用农家肥、茶籽饼、淤泥厚的老塘居多
2、水绵发苔
丝状,没有分叉,手感粘滑,不常加水的,爱用农家肥的老塘水面草头多
3、刚毛藻
丝状,有分叉,手感不粘且硬,经常加水的,爱用化肥的,水位深,透明度大的塘口居多。

抗应激补钙在河蟹养殖早期管理中的作用



由于池塘养殖品种时间较长,且一般不会调整茬口或休塘,一般养殖塘口都缺乏钙磷及营养元素。同时在早期3-4月份左右,水温回升,气温不稳定,水温昼夜相差大,蟹苗娇嫩,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在养殖期间,水质变化,易发生虾蟹蜕壳不遂,软壳虾蟹死亡现象。为了提高河蟹养殖全年的成活率,早期的抗应激补钙工作显得尤其重要。
一、蟹塘补钙的方法有哪些?
1、在肥水时可以添加一些钙剂或磷酸二氢钙,每亩水深1米使用5斤磷酸二氢钙,补充水体中所需要的营养元素,做到肥水时能促进藻类的快速繁殖,特别是前期放苗前肥水,达到肥水同时也补钙的效果,为养殖品种提供优良的生存环境,在3-5月要使用一次磷酸二氢钙。
2、使用补钙类产品钙加加、离子钙和生物活性钙补,在河蟹蜕壳前10天使用,效果最佳。
3、池塘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生石灰溶化成水全池泼洒、投放螺蛳等也是补充钙质的方法。
二、蟹塘使用激安C和低聚糖863为什么可以起到很好的抗应激作用?
激安C:
1、具有强的抗氧化性,起到调节免疫和解毒的功能。
2、具有诱食、抗应激、防止体表及眼出血、身体畸形等功能。
3、是合成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等细胞间质的必需物质,促进细胞生长。
4、参与酪氨酸代谢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等,是体内代谢不可缺少的成份。
低聚糖863:
1、增强代谢酶活性及细胞活力,加快营养吸收,促进生长。
2、在肠道中作为自由飘流的受体位点,使有害细菌结合它们而不是肠壁。抑制肠道有害菌,促进有益菌的繁殖。(低聚糖饲喂后,粪便中大肠杆菌等有害菌的数量减少至原来的5%~20%,双岐杆菌等有益菌的数量增长6~l0倍)
3、刺激和增强免疫系统的作用,增加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整体提高机体健康水平。
4、保护动物肝脏,促进机体生长,降低了肝脏的解毒负担。
5、抗应激、抗低氧、解毒、解药残、改善肉质、去除土腥味。

河蟹放苗无小事 提高成活是关键



放苗是河蟹养殖的重中之重,有些养殖户发现,一个养殖周期下来并没看到多少河蟹伤亡,但成活率却不高,问题就出在养殖早期阶段。通过近几年对本地区河蟹养殖的跟踪,我们发现放苗初期的成活率是决定河蟹最终养殖成活率的一个关键因素。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在放苗时应该把握哪几个关键点呢?
一、苗种
首先苗种的好坏是个关键因素,水质、管理再好,如果苗种有问题,养殖最后可能都以失败而告终。选苗有以下三点注意事项:
1、苗种规格建议在60~80头/斤为宜(自育苗、本地苗60头/斤,外地苗80头/斤),过大的苗免疫力差,成活率低,过小的苗不容易长大,影响规格。
2、苗种质量:选择体色一致、无斑点,无杂苗,体表无挂脏及寄生虫,活力强的苗为宜。
3、本地苗较外地苗有更强的适应能力,下塘后应激小,成活率高,更容易出大规格。
其次是对放养密度的把握,今年大规格行情较好,但由于放养密度过高(120xx偏小,因此我们想要达到大规格、高产量的目的(规格在3.5两以上,亩产量180斤以上),只需放苗800~1000只/亩,保证50%~65%的成活率即可,这样还不会增加管理难度,风险也不会过大。
二、天气
天气对苗种的影响主要是温度的变化对苗种的影响。首先,放苗时不一定要选择晴朗的晴天,而是选择连续几天温度变化小、昼夜温差小的天气放苗,以降低天气对放苗的影响。
其次可以通过加深水位来降低温差对苗种的影响。早期要想池塘生态系统足够稳定,简单做法的就是加深水位,甚至可以是满塘水放苗。
三、水质
水质对早期苗的成活率至关重要,部分养殖户反应,苗种下塘后前两天,都往岸边爬,这种现象,多数是水质出了问题,那么放苗前如何调控水质,以提高早期成活率呢?合理正确的肥水,可以培养藻类产氧,增加水体生物量,稳定水体环境,进而提高放苗成活率。反之,肥水不当将带来底质水质的恶化,影响放苗成活率。
如何合理正确的肥水?(1)水深好肥水(80公分以上),水深水温昼夜变化小,藻类生存空间大,容易繁殖,建议水位与坂田齐平(或者采用深水位放苗);
(2)肥水前可以适当的进水,引进外源水中的藻种,就像种庄稼一样,只有田里有了种子,我们适当的下肥,才能长出庄稼。
(3)肥水前使用“碧水安”彻底解毒:去除水体中毒素、清塘药残等抑制藻类菌类生长的有害物质,同时还能补充碳源,促进肥水(使用过农药清塘的需要多次解毒)。
(4)使用肥料时要选择营养全面、全溶解的有机肥(例如:“肥水肽Ⅱ”),营养全面的有机肥培养的藻类种类丰富、不易倒藻、稳定性高,溶解性高可以避免肥料的残渣污染底质水质,以达到肥水无副作用的效果。
目前还存在哪些肥水误区?(1)使用大包肥、农家肥等肥料肥水。这些肥料水溶性差,易污染底质和水质。蟹苗主要住在底层,底层环境被这些肥料污染之后,放苗成活率会受影响。而且大包肥、农家肥用多了之后,3、4月份温度回升就开始氨氮、亚硝酸盐高,鞭毛藻大量繁殖,而且很容易长浮游动物(沙虫),水还容易浑,所以这些肥料危害大,而且不省钱(底坏、水变后还要花钱改底调水)。
(2)使用化肥肥水。起效快、时效短、培养的主要是小型藻类。此类水体不稳定变化大易发生“气泡病”(青虾红鳃等),天气突变时易倒藻,易引起蟹苗和虾苗缺氧、应激大等问题。此外,大量使用化肥会造成氨氮剧烈升高,引起蟹苗、虾苗氨中毒,影响成活率。
(3)过量施肥。很多养殖户喜欢超几倍的量肥水,往往造成水体变化大,易出现水浓、缺氧等现象,有时候如果池塘的水里缺少藻种,下多少肥都肥不起来,进而出现氨氮、亚硝酸盐超标,这些都严重影响早期苗种成活率。
由此可见适度肥水可以稳水,提高放苗成活率,但是盲目过量的肥水不但不能稳水,还会起反效果。
四、营养
冬季温度偏低,苗塘过冬停食过早,易缺乏营养。因此蟹苗进塘时补充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抗应激。整个出苗、运输和下塘过程都是蟹苗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也是应激较大的过程,部分体质稍差的蟹苗就容易损伤。建议蟹苗下塘前2~3小时全塘外泼增强体质抗应激的营养物质,减缓蟹苗下塘应激带来的损伤。
2、早投喂。早期开口投喂对蟹苗的成活影响大,蟹苗在下塘之后,早一天投喂,蟹苗就早一天恢复体质,长势也好。大部分人认为温度低,河蟹不吃食,也就投喂很少或者不投喂。其实,只要环境稳定,温差小,河蟹在4℃就开始进食。
还是那句话,河蟹放苗无小事,提高成活是关键!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188.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上一篇:怎样养殖豪猪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