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彻底治理蟹塘里的青苔


河蟹养殖过程中,青苔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养殖户,很多养殖户在养殖前期不做好预防工作,当青苔发生时,会使用硫酸铜或杀青苔药物进行杀灭。但是随着药物的使用会导致养殖后期出现更多复杂的问题,例如青苔死亡后的很难处理,肥水肥不起来等一系列问题。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总结了许多养殖户的成功经验,并把这些成功经验向广大养殖户进行宣传,帮助养殖户解决这一难题。
在放苗前,我们就必须做好肥水工作,要做到蟹苗肥水下塘。但是很多养殖户会说前期水温较低,藻类不容易生长。在实际养殖过程中确实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我们在前期应该怎么有效的肥水呢?首先在清塘以后,我们要在池塘底部施基肥,一般在20xx来膏状肥水产品受市场青睐的原因。
河蟹养殖的三、四、五月份,可以通过不断追肥保持水体透明度在20-25公分左右,此时青苔是不容易生长的。但是很多养殖户心中有一些疑虑,当透明度保持在20-25公分时,水草的长势会受到影响,透明度太低会影响水草的光和作用。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但是绿百多的黑金刚或蟹安神(1-2亩/袋)能帮助你解决这一问题。黑金刚的主要成分是腐植酸钠和芽孢杆菌,大部分养殖户可能知道,腐植酸钠具有很多种功能,它能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能螯合重金属离子,还具有保肥促肥的作用,再加上芽孢杆菌他能有效的控制水体透明度,保证水草进行光合作用。
青苔生长的主要原因我们分析有一些几个方面:1)前期的肥水没有肥起来;2)水草生长的阶段没有及时追肥,水草把池塘中的营养物质消耗后,有益藻类得不到营养。所以在种草后一定要密切关注池塘中水色的变化,一旦发现水草长势很快,水体透明度增高时及时追肥,使透明度维持在20-30公分。3)螺蛳一次性投放量过大,导致水质清瘦,肥水困难,青苔滋生。螺蛳一般在清明前后放养,放养螺蛳前一定要注意水质的肥度。放养螺蛳前最好要大量施肥,水越肥越好,第一批螺蛳放养量在200-300斤/亩,不宜过多。
河蟹养殖的五月份是青苔生长的旺盛期,此时水温达到20°C以上,如果发现池塘中有青苔出现,一般不建议使用药物或者硫酸铜杀灭。在养殖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可以通过一些微生物制剂来控制或杀灭青苔。先使用绿百多的生物菌改底剂(3亩/袋)在青苔四周干撒,然后使用黑金刚(1亩/袋)化水泼洒,两天后使用绿百多膏肥(如底栖硅藻生长素、氨基酸有机膏、益藻营养膏)+肥水利生素肥水,一般在一周左右,青苔自然死亡。生物菌改底剂主要是芽孢杆菌,芽孢杆菌沉在青苔上会消耗氧气,抑制青苔的呼吸作用;黑金刚或蟹安神使用后通过抑制青苔的光和作用抑制青苔的生长,最后培养有益藻类和菌类达到杀灭青苔的目的。
药物和硫酸铜的使用对养殖环境的影响:1)导致池塘中重金属离子超标,影响河蟹的吃食,从而导致河蟹体质下降,生长缓慢,最后导致河蟹规格不大。2)在杀灭青苔的同时会杀灭池塘中的有益藻类和有益菌群,导致水体失去平衡,如果不解毒还会造成后期肥水困难。3)对水草有一定影响,长势不旺。有些经常使用硫酸铜、漂白粉或者杀青苔药物的养殖户发现,他们螃蟹的规格总是不大,原因就在这里了。Yz023.cOM>

相关知识

河蟹养殖户如何正确看待蟹塘里的青苔



养殖伊始,解毒、肥水、抗应激等,这对于有一定经验的养殖户都不陌生,或多或少都做过了。现在主要说一说养殖前期,养殖户和经销商都比较头疼的一个问题:处理青苔。养殖户认为,现在卖的药是越来越假,以前一瓶青苔药用2~3亩就把青苔一扫而光,现在一瓶用1亩都没效果,即使杀掉了,过两天就“报复式”的又疯长起来。经销商是忧虑不安,用了这么多药还是没搞定,一接到养殖户电话,心里就想“千万别找我处理青苔”。
青苔问题确实让众多养殖户和经销商头疼,但并非没有办法。我们要正确看待青苔。
青苔在蟹塘的坏处:
1.若草上长满了青苔,草又脏且不长;
2.若塘底铺满了青苔,喂的料都被裹在青苔里,螃蟹吃不到。
青苔在蟹塘的好处:
1.塘里有少量青苔,水清;不管刮风下雨,水色不变;
2.塘里有少量青苔,5~6月份蟹塘不容易生虫,即使有虫也不影响水的透明度;
3.塘里有青苔,6~8月份蟹塘不生蓝藻,即使外河水带进蓝藻也繁殖不起来;
4.有经验的养殖户会发现,养殖过程中都伴有青苔的塘口,喂料不需太多,螃蟹规格不会小,反而会比以往没有青苔的塘口要大很多。
综上所述,可以说:蟹塘里只要青苔不过量生长,不在草上生长,其在蟹塘里的利大于弊,也就是说青苔不在杀,关键在于控。控青苔就相对简单了。若是草上有青苔,可先用施立康稀释200倍喷洒叶面,隔天用黑爽发酵后撒叶面,然后再用壮元培藻膏+活力钙肥即可;若是水里有青苔,就用黑爽+壮元培藻膏+活力钙肥化水全塘泼洒,通过肥水、分解、遮光来控制青苔不大量爆发即可。
用“科学的知识+实战的经验”可以避免我们在养殖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正确看待青苔,控而不杀!

大闸蟹养殖户如何有效解决蟹塘青苔问题



河蟹养殖前期最让养殖户头痛的就是青苔滋生,目前还没有好的杀青苔的产品,一般的杀青苔产品对水草多少都有点影响,严重的可造成水草死亡,所以在有青苔的情况下,一般不建议使用杀青苔的药物。青苔的滋生需要一个环境,比如水位太浅、透明度过高、水体太瘦等环境因素,所以前期肥水可以有效的控制青苔的生长。青苔滋生会造成水体消瘦,使水草无法正常生长;缠绕螃蟹,造成脱壳不畅,严重时可以造成死亡;另外青苔死亡后会造成底质恶化,造成水体缺氧,影响河蟹的生长。所以在青苔腐烂后建议第一天用解毒类产品解除毒素(“绿水解毒安”或“增氧解毒安”)。第二天上午吸附悬浮物(可用“净水宝”);第二天下午使用底质改良剂(“底改”)改善底质,连续用两次。第三天使用生物制剂(“利生素”或“速调107”)调水。具体用量根据产品说明书。另外建议:在青苔较多的地方采取人工捞除,并尽量扔得远离池塘。另外要注意解毒,在人工捞除后,第二天晴天上午要解除青苔死亡释放的毒素(可使用“绿水解毒安”、“增氧解毒安”等)。在解完毒以后要底质改良,调水,选择晴天上午,可使用“底改”改良底质。以后主要是要使用微生态制剂(“利生素”、“菌克27”)调节好水质,关键还有一点就是要注意追肥,平时多使用肥水产品(“生物肥爽”、“肥水膏”、“生物酵素肥”、“氨基酸培藻精”),保持水体肥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止青苔滋生。

梅雨季节,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管理蟹塘?



6月9日湖北省入梅,梅雨季正值河蟹的生长旺季。华中农业大学教授、虾蟹专家顾泽茂提醒,此时蟹塘管理必须做好消毒、调水、养草等工作。
因梅雨季节有长时间的阴雨天气,会导致蟹池各类病菌繁殖加快,病菌的种类、数量随之增加,造成河蟹抵抗力下降,易引发疾病。顾泽茂建议,蟹农可以使用氯制剂和碘制剂进行消毒,水草不好的塘口可选择生石灰消毒。
“多雨天气一定要确保池水处于良好状态。”顾泽茂说,适时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遇到雷阵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情况下,开机时间要延长。”没有增氧机的池塘,要自备增氧剂、分解底改等药物,同时及时加注新水。梅雨季节不适宜使用消毒药物,因此增加使用微生物制剂的频率来调节水质和改良底质。
对于蟹塘来讲,管草仍是关键:“要防止河蟹毁苦草和轮叶黑藻,沟里伊乐藻不能出水,如有出水要及时割除。”顾泽茂指出,大雨时节,还要注意防逃工作,“蟹池水位原本较高,很容易溢塘,因此要加固各种防逃设施,做到勤巡池,谨防雷雨时水漫池埂,引起河蟹逃逸。”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掌握蟹池的水体环境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那么为什么中度肥水能提高池塘养蟹的产量,如何判断和调节养蟹池水的肥度,现分析如下:
蟹池人为大量投饵后的剩饲、残饲,河蟹的排泄物经过分解加上池底土壤厚有肥力对池水的慢慢释放等,形成了池水的肥力,池水肥力是池中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基础因素之一。当池中浮游植物大量繁殖生长,使池水呈某种藻类带来的固有色,有绿色、褐色、黄褐色等。水的肥度常按池水的颜色或透明度来判断。清水指水色清淡、水中浮游植物量少,水的透明度一般在35厘米以上,肥水指水色浓、水中浮游植物量多,一般呈褐色、茶褐色、油绿色,水的透明度较低。一般在15厘米以内,中度肥水介于二者之间,水色肥而嫩爽。
蟹池池水肥度的调节:
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养蟹池塘水的肥度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一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繁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河蟹养殖户如何做好蟹塘放苗工作



蟹塘经过整塘清塘工作后,有个别的塘口选择年前放苗,多数塘口选择年后加水放苗,塘口在经过长时间闲置之后,塘底氧化、残毒释放后,此时放苗要进行哪些工作:
一、肥水
放苗前进行肥水工作,给下塘的蟹苗提供天然饵料生物,丰富的藻相使水中有充足的溶氧,也能起到很好控制青苔效果,给蟹苗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提高脱壳成活率以及脱壳膨胀系数。
具体操作:“解毒护水宝”5亩.米/瓶,第二天使用“氨基酸肽肥”10亩.米/桶+“水优美”5亩.米/袋,过后可以根据天气以及水质肥瘦度进行少量多次补充,切不可一次超量使用,前期水温低,藻类代谢速度慢,加上水中的藻种丰度小,下去的肥料得不到及时转化吸收利用,长期积累容易滋生浮游动物,致后期控虫带来麻烦。管理中不要轻信一些不负责任的技术人员盲目的夸大肥料的功效,要知道,没有光照温度,藻类的代谢从何谈起。
二、放苗
1、抗应激
放苗前塘水泼洒“抗应激灵”5亩.米/包,减少桶水泡苗麻烦以及损伤,也能使苗有充分的吸收有效成分,提高苗下塘的抗应激能力,提高苗的成活率。
2、选苗
苗种无论是本地苗(优先)还是外地苗,都要选择活力强的,个头均匀(60-120头),蟹体青灰色,有光泽,无杂质,腹部白皙,肠线粗黑,附肢甲壳完整,无溃疡斑点以及磨爪现象。打开甲壳,鳃丝光洁,无黑鳃,无烂鳃等,肝胰脏饱满,色泽鲜亮,橘黄色,一丝丝分界线明显,有白斑、糜坏的个体尽量剔除。
3、试苗
为安全起见,苗下塘前可以用青虾下网箱试水24小时,看青虾的成活率来决定是否适合放苗,青虾成活无损伤则可以放苗,有损失则要检测水质等情况延迟放苗。
4、放苗
一切就绪,进行放苗,放苗尽量选择晴天早上,外地苗到塘要进行吐水程序,苗袋下水1-2分钟,提起放置5-10分钟,重复2-3次即可,将蟹苗均匀放在池塘四周池边上,让其慢慢爬入水中,勿直接成堆倒入池中,健康的蟹苗爬入水中,体质差的在岸上可以剔除,补足数量。当天夜里以及第二天进行巡塘观察蟹苗适应情况。有意外上岸情况,可以泼洒“解毒护水宝”+“抗应激灵”。
5、投喂
苗下塘2天左右就可以选择营养全面的河蟹饲料投喂,促进早脱壳。

河蟹养殖户应该如何调节河蟹池塘的肥度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目前许多养蟹户普遍采用进排水的方法来调节蟹池水的肥度,这不是最佳办法。因为过多的进排水:一是浪费电力;二是流失水中有效成份;三是水位不定,河蟹洞穴变化频繁,部分河蟹迁移水面以上不吃食,不蜕壳,形成懒蟹;四是进排水稍有疏忽,就可造成河蟹的逃漏。如何调节养蟹池水使其达到中度肥度呢?可用以下办法来调节。
1、水质清瘦的池塘,往往池底淤泥少,池中肥力不足,可采用施肥的方法来调节,一般在池塘清整后,蟹种放养前15天,每亩施发酵过的粪肥3-5担,养殖中期如池水仍较瘦,可用化肥追吊,一般每次每亩用尿素3-4公斤,15-20天用一次。
2、投放鲢鱼、鲫鱼种或青虾苗。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鲫鱼和青虾能摄食河蟹吃剩的饵料碎屑,减少池塘有机物积累,蟹池适当混养这些品种,可起到控制池水过肥的作用。一般亩放鲢鱼种100尾、鲫鱼种500-600尾(每公斤20-40尾)、青虾苗2万尾或2-3厘米的幼虾0.5-1公斤。
3、对池底淤泥较多,水中肥力较足的池塘,可通过栽植水草或投放浮游性水生植物如大、小叶浮萍、水花生等,吸收水中肥力,控制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移栽或投放的水草面积约占总水面积的1/5-1/4。这样不但能满足河蟹的生长需要,还可改善水质及河蟹的肉味品质。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29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