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鳖养殖技术越冬死亡症的预防及防治方法


中华鳖越冬死亡症又叫冬眠死亡症、越冬死亡症。该病发病季节为11月至次年5月,全国各地都有发现。随着气温的下降,部分鱼塘可能会出现死亡中华鳖。
主要症状:病鳖身体完整,无出血或腐烂斑,双目紧闭;但体消瘦,背甲颜色呈深黑色,失去光泽,有时还可见肋骨的外形,裙边柔软不坚韧,出现皱纹,有的略上翘或几乎无裙边;鳖四肢无力,用手拉后肢,回缩力弱;摄食能力差,活动力减弱,常衰弱地躺在岸边或晒台上,不久便死亡。
该病是一种综合性疾病,除病原体致病因素外,分析其原因主要有:①鳖体体质差,由于摄食、投饵等原因,导致鳖体没有积累充分的营养,到秋季低温冬眠期,由于抗逆能力弱,鳖体在冬眠期死亡。②亲鳖产后体内消耗的营养未得到充分的补充,体质虚弱,抗逆能力减退。③池塘底质污染较大,硫化氢、甲烷等有害气体太多,鳖处在恶劣环境下越冬。④越冬池塘泥沙深度不够,水太浅,导致鳖受冻不能安稳冬眠。
该病的防治:
①加强冬眠前期强化培育,增强鳖的体质,可采取以下措施:在饲料中添加一些动物肝脏等鲜活饵料;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水解乳蛋白和多种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E;增加5%左右的鱼油、玉米油等高脂肪能量饲料(1:2);强化投饲,增加投喂次数与投喂量。
②要冬眠的鳖在越冬前(9月底到10月初)全池泼洒一次生石灰,用量为200g/亩。
③水温降到到20℃左右后,用1ppm漂白粉泼洒2次,每隔10天左右一次。
除此之外,要做好冬眠期管理,保持鳖好的冬眠环境。冬眠期间不要搅动池水,不要购鳖入池,不要泼洒药物,水温16℃以下不要清池盘点,池水深要保持在1.5米左右。

相关推荐

中华鳖脂肪代谢不良症的防治方法



该病是由于投喂了鲜度差的变质饲料、氧化了的生鱼、干蚕蛹,或投喂了过量腐烂的鱼、虾、螺、蚌肉等,致使变性脂肪酸在鳖体内大量积累,造成鳖的肝、肾机能障碍、代谢机能失调,而发生的一种疾病。
病鳖营养失调,手握有厚重感;病情严重时,全身浮肿或极度消瘦,身体隆起较高,无光泽,体质虚弱,逐渐成为慢性病,最后停止摄食而死亡。
1.诊断
肉眼检查,病鳖全身浮肿或极度消瘦,有时裙边发硬或出现皱纹,无光泽,体态较高;解剖检查,病鳖腹腔恶臭味,脂肪组织呈黄土包或黄褐色、硬化,肝脏发黑,骨体软化。
2.防治
①保持喂新鲜、营养丰富的天然或人工配合饵料,并添加复合维生素,坚决不喂氧化的、腐败变质和霉变饲料,尤其不能投喂变质的干蚕蛹;②保持池内清沽卫生,及时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清新;③夏季饲料台应设在阴棚下,防止饲料在烈日下暴晒变质,还要严格定位、定时、定质、定量投喂饲料。

甲鱼越冬后期死亡原因及预防方法



在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的甲鱼越冬期间,尤其是越冬后期(越冬期最后的一到两个月),甲鱼体内的能量物质大量消耗,抵抗力、应激能力均下降,有时会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人们将此称为越冬死亡症,或称为苏醒死亡症等。该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现,死亡率高的可达20%,严重影响了甲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死亡者大多是雌鳖和体重200克以下稚鳖,病鳖身体消瘦,有时呈现肋骨的外形,背甲颜色加深变黑,失去光泽;裙边柔软,并出现皱纹;活力减弱,四肢无力,反应迟钝。越冬死亡症不是单一因素的结果,而是多方面不良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下面是对越冬死亡原因及其预防方法的探讨:
一、原因
1、营养不良。后期出壳(8月下旬或更晚)的稚鳖,经过短暂的摄食阶段,体内尚未积累充分的营养,就要进入漫长的越冬期,其体质、抗病和抗寒能力均十分弱,仓促越冬极有可能造成大量死亡。
2、管理不当。亲鳖的生殖旺季是6、7、8月份,此时也是摄食的旺季,但养殖者往往忙于稚鳖的孵化、养殖,追求多孵化、多出苗,而忽视了对亲鳖的培育。
3、雌鳖产后虚弱。体内营养未能得到充分的补充,雌鳖在8、9月份产下最后一批卵后,体质已极度疲劳和虚弱,接踵而来的气温下降,使雌鳖的摄食能力逐渐下降,如果再加上饲料营养不全面,雌鳖体质尚未得到完全的恢复就进入冬眠,容易得病死亡。
4、越冬前或冬眠期鳖体受伤或受冻。这类鳖大多在冬眠期内就会死亡,开春后尸体漂浮在水面或者腐烂于池底,污染水质。即使有幸不死者,也会在冬眠苏醒后短期内死亡。
5、水质败坏。鳖在越冬期间换水次数和换水量都大大减少,池中有害物质(硫化氢、氨氮、甲烷等)积累过多,远远超过了鳖体的承受能力,从而发生中毒反应,导致死亡。
6、池底泥沙深度不够,未能给鳖创造良好的越冬环境。
7、生物病原体的侵袭和感染。
二、预防措施
1、越冬前的适温期进行强化培育。尽量多投喂动物性饵料,尤其要加喂动物肝脏等,补充营养。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添加甲鱼多维以增强鳖的体质。越冬前水温30℃左右时进行强化投饲。因为这段时间饲料利用率仍比较高,每天投喂2次,上、下午各一次。
2、秋后气温开始下降时进行一段时间的保温养殖,延长鳖的生长期。9月底10月初,水温下降到25℃以下,应采取适当措施予以加温到30℃,保温养殖一个月,使鳖(特别是刚孵出不久的稚鳖和产卵后的雌鳖)能够积累营养供冬眠消耗,避免体重下降过多。
3、越冬期绝对禁止骚扰、捕捉、运输等操作。在低温的情况下,以上操作不仅会造成擦伤、冻伤。更重要的是由于温度过低,经过处理的鳖无法再潜入泥中,进而造成严重伤亡。
4、不要选择渗漏池作为越冬池,避免水温波动过大。
5、水温持续高于12℃时,应提早结束越冬,尽早进食。

黄鳝养殖之网箱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预防


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多年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认为网箱黄鳝越冬死亡有多种原因,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

1.体质太差:由于黄鳝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剧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主要措施是: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一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一次;秋天水温逐渐降低,上午和晚上吃食减少时,可以把投喂时间逐步集中到水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每次投喂饲料数量要足。

2.水草不适:冬季网箱中的水草都枯萎,但黄鳝仍需要栖息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黄鳝就无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死亡。预防方法是:越冬前应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

3.水质不良:冬眠期间,黄鳝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如水质不良,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黄鳝死亡。因此,越冬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方法是: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

4.水面结冰: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严寒的冬季,网箱中水面枯萎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鳝死亡。防止方法是:正确选择养殖用的水草,如水花生、油草,而不宜用水葫芦。

5.病害侵袭:主要有水霉病、腐皮病和蚂蝗为害等。病害一是严重影响冬眠黄鳝的体质,二是带病个体越冬易死亡,三是带病个体疾病传播。因此,越冬前必须严格防病,有病则要及早治愈。冬眠前还要向水体泼洒一些杀菌灭虫药物预防。

6.人畜等为害:由于冬眠期黄鳝活动能力极弱,外界干扰会使它落入水质极差的网箱底部,又无法回到水面的水草中而缺氧窒息死亡。因此,冬季切莫随意拉动水草和搅动水体。

黄鳝网箱越冬死亡的原因及预防



一般人工养殖的商品黄鳝到春节前后销售,小黄鳝则在第二年继续养成。网箱中养殖的黄鳝在冬季冬眠时常有死亡,给养殖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对多年的养殖实践进行总结,认为网箱黄鳝越冬死亡有多种原因,并可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

1.体质太差:由于黄鳝自身体质太差,对环境变化特别是水温剧变和病害的抗逆力差而造成死亡。因此,从越冬前的秋季开始就必须加强饲养管理,以增强黄鳝自身体质。主要措施是:投喂含丰富蛋白质和一定量脂肪的能量饲料,如蚯蚓、螺蚌肉、鲜鱼、蝇蛆、全价配合饲料等;增加投喂次数,由原来每天傍晚喂一次,在每天上午再增加一次;秋天水温逐渐降低,上午和晚上吃食减少时,可以把投喂时间逐步集中到水温较高的中午进行;每次投喂饲料数量要足。

2.水草不适:冬季网箱中的水草都枯萎,但黄鳝仍需要栖息在水体上层的水草中。这时如果水草太少或该层无纵横交错的密集水草,则黄鳝就无良好的栖息场所,最后落入网箱底部缺氧死亡。预防方法是:越冬前应在网箱中培植大量的水草。水草品种以水花生最好,因为它的水上水下部分都很发达,且其水下部分冬季仍不会死亡。

3.水质不良:冬眠期间,黄鳝主要依赖退化了的鳃和皮肤呼吸水体中的氧,如水质不良,水中缺氧,也会造成黄鳝死亡。因此,越冬期间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方法是:保持水体一定的肥度,经常加注新水并保持高水位。

4.水面结冰:黄鳝对低温的耐受能力一般在1℃。严寒的冬季,网箱中水面枯萎的水草若不能覆盖水面而结冰,时间过长也会导致黄鳝死亡。防止方法是:正确选择养殖用的水草,如水花生、油草,而不宜用水葫芦。

5.病害侵袭:主要有水霉病、腐皮病和蚂蝗为害等。病害一是严重影响冬眠黄鳝的体质,二是带病个体越冬易死亡,三是带病个体疾病传播。因此,越冬前必须严格防病,有病则要及早治愈。冬眠前还要向水体泼洒一些杀菌灭虫药物预防。

6.人畜等为害:由于冬眠期黄鳝活动能力极弱,外界干扰会使它落入水质极差的网箱底部,又无法回到水面的水草中而缺氧窒息死亡。因此,冬季切莫随意拉动水草和搅动水体。

中华鳖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中华鳖病毒病是由中华鳖病毒及虹彩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
(一)病原
中华鳖病毒(TSV),病毒颗粒呈球形,直径约为30纳米,病毒的结构蛋白由5条多肽组成,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85、60、55、18和12kD,其中18kD多肽的含量最多,其次是12kD的多肽。在鲤上皮瘤细胞(EPC)株中增殖引起细胞病变,形成许多小空斑,空斑逐渐扩大,以至全部细胞脱落;不产生包涵体。将培养细胞扩增的病毒液和从病鳖粗提的病毒液,通过舌腿基部分别注射到健康鳖的腹腔内,3-4天后都开始产生出血点,4-5天开始出现死亡,2-3周内全部死亡。可能是一种无囊膜的病毒。虹彩病毒,为有囊膜的脱氧核糖酸病毒,直径100-120米;在15-30℃范围内能在草鱼卵巢细胞、鲤鱼上皮细胞、草鱼肾细胞中增殖,但不能在大鳞大麻哈鱼发眼卵细胞、虹鳟肝细胞、狗鱼性腺细胞中产生细胞病变;其中在草鱼卵巢细胞中的滴度最高,最适复制温度为25-30℃,此时2天细胞病变可达90%以上;病毒最高滴度每0.1毫升可达1010半数细胞病变剂量以上。在感染了病毒的草鱼卵巢细胞单层上覆盖琼脂后2-3天,能形成直径约1-1.5毫米、边缘清晰的空斑;细胞病变的主要特征是先形成空洞,然后迅速扩大,直至整个细胞单层破坏。病毒对氯仿、酸(pH3)、碱(pH9)敏感,脱氧核糖核酸抑制剂能抑制其复制过程。
(二)流行情况
全国各地都有发生,每年初春和夏未有两次发病高峰,死亡率高达60%以上。
(三)症状
疾病早期,病鳖的颈部、背部和腹部皮肤充血或出现小出血点,接着出血点增多、扩大,有的鳖因腹甲布满出血点而呈红色,接着在体表任何部位均可出现出血性溃疡,嘴巴烂,随着病情加重,溃疡由少量、小面积而扩大变多,并向体表深层发展,直到出现穿孔等重症。剖开腹部,可见肝脏、脾脏、肠壁等充血。在肝的被膜下有大小形状不一的出血区;肝脏、脾脏、胆囊明显肿大,特别是肝脏肿大后,有的可超过等体重健康鳖肝的1.5-2倍;肠内无食,也无黄色黏液;肿大充血的肝脏、脾脏、肾脏等组织失去弹性,且易碎;胆管增生,肝、脾、肾、心、肠、肺等器官的组织、细胞均不同程度地受损。解剖人工感染病毒尚未出现体表症状的鳖,最早出现病变的器官为肝脏和脾脏。
(四)诊断
(1)根据症状及流行情况进行初步诊断。
(2)进行超薄切片或病毒分离培养作出进一步诊断。
(3)血清学检测
①双向免疫扩散测试:1%琼脂铺在直径为5厘米的平皿中,打上梅花型的孔,在中心孔内加入经过或未经过鲤鱼上皮瘤细胞裂解液吸附的中华鳖病毒抗体1毫升,在侧孔内分别加入患病中华鳖组织匀浆液、中华鳖病毒感染的细胞培养液、经差异离心提纯的中华鳖病毒、传染性胰脏坏死病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鲤鱼痘疮病毒、对虾杆状病毒、病毒性出血败血症病毒、健康中华鳖组织匀浆液等待检样品0.5毫升,作双向免疫扩散测试。结果是:用未经细胞裂解液吸附的中华鳖病毒抗体与经差异离心提纯的中华鳖病毒产生2条沉淀线;经过鲤上皮瘤细胞裂解液吸附的中华鳖病毒抗体与同样的抗原中华鳖病毒反应,只产生l条特异的沉淀线;而与其他病毒及健康鳖组织匀浆液均不产生免疫沉淀线,说明中华鳖病毒与其他5种鱼、虾病毒之间缺少血清学相关性,可作出诊断。
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结果显示,病鳖组织匀浆液、中华鳖病毒细胞培养液及经差异离心提纯的中华鳖病毒稀释100倍与中华鳖病毒抗体都呈阳性反应,而其他5种鱼、虾病及健康鳖组织匀浆液与中华鳖病毒抗体都呈阴性反应,可作出诊断。
(五)预防措施
(1)养鳖场地、水体、工具、食台都要进行清扫、消毒。
(2)严格执行检疫制度。(3)加强饲养管理,投喂营养全面、优质的饲料,泼洒复合光合细菌、玉垒菌等,保持环境优良、稳定,提高鳖体抵抗力。
(4)注射中华鳖病毒细胞培养灭活疫苗,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六)治疗方法
尚未进行研究。

越冬期亲鳖上浮死亡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近年来,笔者发现一些养鳖专业户越冬期亲鳖上浮水面后逐渐死亡的现象。我们通过解剖、分析,可能是以下四个原因。
一、外购野生亲鳖内伤过重 由于大部分亲鳖都是外购野生鳖,因为捕鳖方法的局限,有些野生亲鳖当时看似健壮,实际上有很重的内伤。还有的是运输时群堆集装,互相挤压咬伤。这些带伤的成熟亲鳖开始虽也产卵,但食欲和抵抗力都明显下降,达不到越冬所需的肥满度,入冬后就会因难耐基础代谢能量的消耗和疾病的侵袭逐个上游水面。如不及时抢救,就会逐步死亡。
二、产后培育差 亲鳖产卵后,不但需要足够的营养恢复体质,还需要一定的能量积蓄以利越冬。所以产后亲鳖的饲料结构不同于平时,而一些养殖专业户不注意产后亲鳖的培育,往往使亲鳖没有足够的能量积累进入越冬期。因此冬季天气偶现晴暖时亲鳖就大批上浮水面觅食,当这种现象反复几次后,就更加加重体能的消耗而无力潜回水底,逐渐消瘦死亡。
三、水环境不好 鳖的呼吸虽是以肺为主,但鳖是一种变温的水生动物。到水温下降到12摄氏度以下时就会本能地潜入深处冬眠。此时全靠辅助呼吸器官——鳃上组织获得水中的溶解氧维持生命。所以对水体缺氧和产生的有毒气体特别敏感。一些养殖户越冬前不注意调节水质和水体消毒,当冬季水质败坏时,亲鳖就会不顾严寒被迫浮上水面呼吸。此时极易冻伤吻端的鼻孔和头颈部。当冻伤部位肿胀发炎后就会堵塞呼吸道和感染呼吸器官而窒息死亡。有的则因水体中有毒气体浓度高而直接中毒死亡。
四、寄生虫侵袭 侵袭鳖的寄生虫很多,但主要是蛭类、螨类和原虫类。这些寄生虫对鳖的危害很大,蛭类吸于鳖的体表,使鳖不得安宁而降低食欲直至消瘦死亡。螨类寄生虫于雌亲鳖的输卵管中,可造成输卵管炎。
针对上述主要原因,提出以下对策与预防措施供参考。
一、对策
1.当发现有上浮的亲鳖时,当确诊上浮的亲鳖是营养不良,就应及时捞出移到温室里(如无温室,应临时搭建塑料棚保温池)精心饲养。放养前每千克注射25%的葡萄糖5毫升与维生素C3毫升。然后每天投喂营养合理的全价配合饲料,直到完全恢复后再放回越冬池。
2.当确诊上浮的亲鳖是因病而起,应及时捞出到保温池里暂养治疗。先在一个肢下每千克注射25%的葡萄糖3毫升,然后在另一肢下每千克注射庆大霉素15万单位,每隔4天注射一次,三次即可。打药后要移到保温池里精心饲养,投喂营养全面的全价配合饲料。
3.当水质发黑,发褐紫色,亲鳖大批上浮时,应及时排出池水2/3,然后逐步注入新水,越冬池水深一般不得少于1.5米。当水体PH值低于6.8时,每立方米水可用15克生石灰化水泼洒调节。如水面有腐烂的杂草或其它飘浮物时应全部捞出。
二、预防
1.外购野生亲鳖应挑选活动自如,反应灵敏,体表无病伤的健壮甲鱼做亲鳖。运输时要用布袋单只单装,单层排列。下池前要用1立方米水20克的高锰酸钾药水浸泡10分钟消毒。下池后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配合饲料。
2.越冬前要注意水体环境,切忌水质过肥,水色呈茶绿、浅黄绿。产后培育的饲料营养中,能量饲料的比例不得少于25%,绝不投喂腐败变质的饲料。
3.越冬前如发现有寄生虫,先用晶体敌百虫按每立方米水0.1克化水全池泼洒杀灭大型寄生虫,一星期后再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2)按每立方米水0.7克浓度(水温在20~25摄氏度时)泼洒杀灭原虫性寄生虫。

中华鳖病害综合防治技术介绍



鳖的生命力强,对于一般损伤自愈能力极强,一般较少得病,但在高密度人工养殖情况下,如果水质不良,投饵不当也会发病,一旦得病,如不及时治疗,甚至造成大量死亡。所以,鳖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尤其是对传染病,一旦发病损失往往很大。所以在中华鳖病的养殖中,必须重视疾病预防工作,预防中严格执行鱼病防治中的”三消毒”及投饵“四定”措施。
做好常规的水体消毒是疾病预防工作环节的基础。消毒一般可用生石灰30克/平方米,漂白粉2克/平方米,最好交替使用。鳖放养前后也要做同样消毒,其消毒频率为5月份和10月份隔25天左右消毒1次,6月和9月份15天1次,7、8月份高温季节7天左右1次。容易发生鳖病时,可适当加快消毒频率。
病害防治中也要注意防鼠害和鸟害。稚鱼阶段,要严防鼠、蚊、蟹、鳗等敌害,为防止敌害入侵,要加固池堤,堵塞漏洞,同时要经常清理池塘石缝、石穴,使敌害无处藏身。
病害防治要在养殖的全过程始终加强水质管理,在投喂配合饲料的同时添加一些鲜活饵料,保持全面的营养,增强鳖的体质,杜绝营养性疾病的发生。另外温室速养成的鳖易发病,这是因为温室鳖密度大,水质环境条件差,鳖比较娇嫩,抗病力较差的缘故。应注意科学准确的确定合理的养殖密度,改善水质环境,提高鳖的抗病能力。
防治鳖病有时可以采取药液浸泡的办法对鳖体消毒。如果在饲料中添加对症的中草药,用药时最好将中草药煎成煎剂再加入料内。一般可用2%~4%的添加量。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维生素E,以增强鳖自身机体免疫力。杀菌防病可以在饲料内添加大蒜素,用量为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左右,连用15天。
对敌害也要注意防范。特别是刚孵出的稚鱼,体小力单,会被蚂蚁围攻,因此要及时清除产卵场和孵化场内的蚁穴,并洒药消灭蚂蚁。成鳖常受鹰类、黄鼠狼、猫等的攻击,可加金属网、围墙加以保护和捕捉有害动物的办法加以防范。有鼠害的池塘放鼠药灭鼠。
捕成鳖时要防止使鳖受伤,将池水降至30厘米,用脚在水池中趟捕,感觉踩到鳖时,使用事先准备的网袋,采用1袋装1鳖,抓捕装入网袋之中,互相隔离,以防鳖间抓伤、咬伤。

中华鳖养殖技术之常见病溃烂病防治方法



四肢、脚趾、尾部溃烂,脚爪脱落;腹部溃烂,裙边缺刻,有的形成结痂。该病病程较长,如不发生继发性感染,多数病鳖可长期存活,少部分可自愈,但颈部感染和病程严重者反应迟钝,活动微弱,不摄食,短期内即死亡。
[流行及危害]该病主要危害高密度囤养育肥的0.2—1.0千克的鳖,尤其是0.45千克左右者。该病发病率高,持续期长,危害较严重,死亡率可达20%~30%,我国从南到北各个鳖养殖区都有此病流行,尤以长江流域一带严重。流行季节是5—9月,7~8月是发病高峰季节;如果水温高,生长季节延长,该病的流行季节也会延长。温室中全年均可发生。该病的发生与水温有较密切的关系,水温20℃以上即可流行,温度越高,该病发生率越高。
[诊断方法]根据外部溃烂等症状即可判断,确诊需进行病原分离与血清学试验。
[预防]①放养成鳖时,要挑选平板肉肥,背甲呈褐色,腹甲呈乳白色或带浅红色,体健灵活,无病无伤,规格大小均匀的鳖,且雌雄搭配要合理。入池前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浸洗30分钟,或用20—3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浸洗30—40分钟温室养殖的鳖,在整个养殖期间,要分池一次,以避免大小不匀相互撕咬。③每半个月左右用2~3毫克/升的漂白粉或0.8毫克/升的强氯精泼洒一次;每20天投喂磺胺类等抗菌药物(如复方新诺明)一次,每天每千克体重用药0.1克,或用呋喃唑酮0.2~0.5g,连续3~5天。
[治疗]①将病鳖隔离饲养(密度小于1只脒2),每隔2~3天用3—4毫克/升的漂白粉或1毫克/升强氯精或0.5毫克/升二氧化氯泼洒一次,反复3~4次,一个月后可痊愈。②对病症较轻的鳖分别用30毫克/升高锰酸钾或i0毫克/升的红霉素浸浴20~30分钟,有较明显疗效。③病情较重的鳖,可采取下列方法:用1%的龙胆紫涂抹溃烂处;用10毫克/升的磺胺类药物或链霉素,或氯霉素等浸浴30~48小时;按每千克鳖体重注射20万国际单位金霉素。④按每千克鳖体重每天投喂土霉素钙盐、或金霉素、或氯霉素50毫克,连喂6天,或磺胺类药物0.2克,连喂6天(第2~6天减半),同时以0.5毫克/升二氧化氯泼洒一次,以此为一个疗程,连续2~3个疗程。

中华鳖稚鳖培育条件及稚鳖放养技术



稚鳖由于个体娇嫩,需要精心饲养,所以稚鱼池的要求也较高,可以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建设要求背风向阳,光线明亮,易于控制温度。稚鳖培育一般用较小的水泥池,室内池的面积为2~10平方米,池壁0.5米,池底铺5~10厘米厚细沙,池内水深20~30厘米,在水面设台供稚鳖休息,约占池面积1/5。也可以在三合土池底上铺设5厘米厚的细沙。室外培育用池要尽量营造仿自然的养殖生态环境,建池面积一般20~50平方米,可以是水泥池或土池。供稚鳖休息的台子可以直接做成斜坡式的。要做好稚鳖培育的准备工作,首先将蓄水池和养殖池彻底消毒,同时做好养殖池施肥培水,水泥池中水深保持在30~50厘米,放置占水面约1/3的凤眼莲等植物,可以用拉绳固定植物位置。
稚鳖阶段暂养2天左右就可以转入培育池,这时密度以每平方米50~150只为宜,以后随着生长可减小密度。下塘时先将装有鳖的盆子放入水中,然后从一边掀起,缓缓地将鳖倒入水中。要分点放入使分布均匀。养殖当中要特别注意水质的变化,每天适量换水,定期泼洒10~15克/平方米的生石灰防病,决不可出现水质恶化现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66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