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瘤胃臌胀的防治方法

瘤胃臌胀又称瘤胃臌气。近几年该病在我镇牛群中时有发生,春夏季节发病率较高。笔者在临床实践中治疗该病113例,治愈102例,治愈率90.2%,治疗效果较理想。

一、病因

牛在短时间内采食了大量易发酵的饲料,如青草、块根饲料,尤其是苜蓿、紫云英等豆科植物;或采食了大量不易消化的饲料,如菜籽饼、豆饼、豌豆或腐败变质的饲料等,这些饲料在胃内迅速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瘤胃急剧膨胀;或继发于食道阻塞、前胃弛缓等疾病。

二、症状

患牛常在采食中或采食后不久突然发病,腹部迅速膨大,左肷窝突出,手压有弹性感,松手后不见压痕,叩诊呈鼓音,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患牛无食欲,反刍停止,时起时卧,回头顾腹或用后肢踢腹,呼吸困难,张口伸舌,两前肢张开,心跳加快,心律不齐,黏膜发绀,如不及时抢救,会因窒息或心脏麻痹而死。

三、治疗

1.重症病例,有窒息危险时(/),采取瘤胃穿刺放气,以制止食物继续发酵。具体操作方法:选择在左肷部突出部位(左髋结节到最后肋骨垂直线的中点,距腰椎横突10厘米)剪毛、剃毛、消毒,然后在穿刺点用手术刀将皮肤切开长0.5厘米的小口,左手移到皮肤切口处,右手将针尖放入皮肤切口内,向对侧肘头方向迅速刺入10厘米左右,用左手固定好套管,拔出内针,用大拇指堵住管口,间断缓慢放出瘤胃内的气体。气体排除后,将内针插回套管,左手压住针孔周围的皮肤、拔出套管针,并用碘酊涂擦皮肤切口消毒。

2.轻症病例,采取植物油消胀通肠法治疗,可用松节油30~50毫升与蓖麻油300~500毫升加适量温水混合,一次性内服。

3.瘤胃积食引发瘤胃臌胀时,对患牛可灌服酒石酸锑钾(吐酒石)2~4克,并配合静脉注射10%氯化钠溶液300~500毫升,以兴奋瘤胃、促进蠕动。

4.泡沫性臌胀,可用2%二甲基硅油煤油溶液50~100毫升,一次性灌服。

四、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避免一次性采食大量的豆科牧草。

2.块根饲料应加工达到一定的碎度后再投喂。

相关知识

奶牛原发性瘤胃疾病的防治方法


1、瘤胃迟缓

瘤胃迟缓是瘤胃神经感受性降低,胃平滑肌收缩力减弱,致使瘤胃内容物运转发生障碍,腐败发酵,破坏瘤胃内的微生物区系正常生态平衡,引起消化机能紊乱为主的消化不良综合征。

①病因。长期饲喂难消化、营养差的豆秸、稻草、玉米秸等粗饲料;饲喂发霉、冰冻和变质的饲料;日粮中饲草不足而精料过多;应激、食入异物、饲喂不当、运动不足等管理因素可引发瘤胃迟缓。

②临床特点。食欲不振或时好时坏;反刍和嗳气障碍;瘤胃内容物粘硬,运动减弱;间歇性臌气;便秘、腹泻交替。听诊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蠕动次数减少;触诊瘤胃,内容物粘硬或呈粥样;瓣胃蠕动音减弱。

③治疗。原发性瘤胃迟缓,病初绝食1~2d,再喂给优质干草或易消化饲料。如胃内容物已发酵腐败,插入胃管用0.1%高锰酸钾进行洗胃,每日1次;缓泻:硫酸钠400g、大黄苏打片100g、活性酵母150g加水1500mL1次灌服;增强瘤胃功能:5%葡萄糖生理盐水500~1000mL、10%氯化钠100~200mL、5%氯化钙200~300mL、20%苯酸钠咖啡因10mL一次静脉注射;维生素B120mL肌肉注射,碳酸氢钠50g口服;防脱水和自体中毒:用25%葡萄糖注射液500~1000mL、40%乌洛托品注射液20~50mL、20%安钠咖注射液10~20mL,静脉注射并配合应用抗生素。

2、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是由于瘤胃内积滞过多的粗饲料,引起胃体积增大,胃壁扩张,瘤胃正常的消化机能和运动机能紊乱的疾病。

①病因。食入大量粗硬劣质饲料或容易膨胀的饲料;体弱,消化力不强,运动不足,采食量大而饮水不足等原因引起原发性瘤胃积食。

②临床特点。病牛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左下腹部膨大下坠,内容物坚实;蠕动减弱,排粪迟滞。听诊瘤胃中上部浊音,瘤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触诊瘤胃,病牛不安,内容物坚实,有的呈粥样;腹部听诊,肠音微弱或沉寂。

③治疗。绝食2~3d,饮水充足,饲喂易消化的饲草饲料,每天多次按摩瘤胃,每次10~15min;液体石蜡500~1000mL,硫酸钠500g,鱼石脂15~20g加水一次灌服,同时皮下注射甲基硫酸新斯的明10~20mg;病牛食欲废绝,脱水严重时,应静脉补液补碱,用25%葡萄糖500~1000mL、复方氯化钠液3~4L、5%碳酸氢钠液500~1000mL,一次静脉注射。严重时应进行手术治疗,切开瘤胃,取出内容物。

3、瘤胃酸中毒

瘤胃酸中毒是由于家畜采食大量碳水化合物类饲料,致使乳酸在瘤胃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代谢障碍性疾病。

①病因。富含碳水化合物类饲料喂量过多,或者长期饲喂过量饲喂甜菜等块根类饲料及酸度过高的青贮饲料;精粗饲料比例不当等原因造成瘤胃酸中毒。

②临床特点。病牛精神沉郁,磨牙,流涎;呼吸急促,肌肉震颤;食欲减退或废绝,瘤胃迟缓,反刍减少,粪便稀软或呈水样,有酸臭味;肌体脱水明显,皮肤干燥,眼窝凹陷,排尿减少或停止;发病后期体温低于正常;病情较重的表现神经症状。

③治疗。静脉注射5%葡萄糖生理盐水3000~5000mL、5%碳酸氢钠溶液500~1000mL、安钠咖2g;静脉注射山梨醇或甘露醇300~500mL;肌肉注射庆大霉素100万U,每日2次。

4、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勤观察牛群,发现异常表现,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保证饲草饲料清洁干净,切忌饲喂发霉变质、冰冻和被毒物污染的饲草饲料;清除饲草及场内塑料袋等异物,避免牛食入;保管好饲料,避免牛偷食大量精料。每天至少运动2~3h,保证奶牛的健康和增强抗病能力。

正确配合日粮,供给全价营养饲料。根据当地饲料资源,合理配合日粮;饲料品种力求多样化,粗料不少于2~3种,保证供给牛全价营养饲料,切忌大量饲喂劣质粗饲料、秸秆等粗饲料要用秸秆揉搓机切断后饲喂,长度以2~5cm为宜。青贮饲料喂量占体重的2.5%为宜,如青贮饲料质量较差,应定期加喂小苏打、人工盐。

饲喂要定时定量,少给勤添,不要随意改变饲喂时间和饲喂量;调整日粮和更换饲料要逐步进行,可以采取交叉式的过度方式,慢慢增加新饲料,逐渐减少被替代的饲料,一般过渡期应在10d以上。每日饲喂3次,在饲喂顺序上,要先粗后精、先干后湿、先喂后饮。要保证充足的清洁饮水。

加强泌乳期和干奶期管理,产奶期奶牛日粮供应要合理,精粗比例要平衡,严禁为追求产奶量而过分增加精饲料的饲喂量。干奶期奶牛的营养水平不宜过高,应以粗饲料为主,严禁增料催膘、催奶和偏饲,精饲料饲喂量高的牛场,日粮中按混合料量加入2%碳酸氢钠,以防瘤胃酸中毒。干奶期日粮精、粗比应在25∶75,纤维含量不少于20%。

作者简介:关晓英(1974-),女,大专,兽医师。

关晓英

(黑龙江省海伦市动物卫生监督所,黑龙江海伦152300)

牛疔的防治方法


牛疔是立夏后耕牛的常见病。病原传播是牛皮蝇和纹皮蝇。它们常在牛体皮薄部位,如四肢内侧、腋间、乳房、腹侧等部位停留产卵,一只雌蝇每天可产卵500多个,随后由卵孵化成虫,幼虫顺着毛根钻进皮肤,多在背部定居,逐渐发育形成大小不等的疮疖,这些疮疖成熟破溃后形成很多似筛孔样的孔洞,不断流血、化脓,轻则影响使役,重则造成死亡。因此,必须注意防治。具体做法如下:

(1)搞好牛舍及其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勤起粪、勤垫栏,栏内坑洼必须填平。同时抓好粪便处理,经发酵后再利用,以消灭蝇类滋生地。

(2)平时注意牛体卫生,经常梳刮牛身,刮除蜱虱等体外寄生虫,还要经常让水牛浸水洗浴。此外,夜间用黄荆叶点烧,驱除牛舍内的蚊蝇。

(3)治疗皮肤肌肉内的牛疔:先涂上鱼石脂软膏促进脓肿成熟后切开排脓,或用注射器把脓液抽出,然后注入双氧水或0.2%雷佛奴尔液,反复冲洗,把脓液冲洗干净,外面涂上消炎膏。

(4)对已破出血的牛疔,可用中药荆芥、防风、花椒、薄荷、苦参、黄柏各12克,煮沸候温洗涤患部。外用续断、干姜炭、皂角炭各9克,共研末,加醋调成糊状涂于患处。

(5)如常有鲜血从创口流出,则创口内有蝇蛆寄生,撒上碘仿或少许敌百虫粉后/,则蝇蛆与自行脱落或死亡。如创口肉芽长得缓慢,可外敷脱腐生肌散:枯矾、冰片、黄丹、煅石膏、雄黄各15克,陈石灰30克,朱砂9克,共研末,撒于疮口,使创口碱化而促进愈合。

(6)内治宜解毒散淤,消肿止痛。方用:蒲公英、黄芩、土茯苓、金银花、紫花地丁、白蔹、赤芍、栀子、连翘、大花粉、郁金、野菊花各30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末,煎汤候温灌服。此外,患牛停止使役,保持创口清洁,防止传染。

牛瘤胃微生物治疗牛中后期前胃弛缓的治疗


鉴于健康牛瘤胃内容物中含有许多可以帮助消化的细菌、真菌和纤毛虫等,笔者自2003年开始,先后用健康牛瘤胃内容物治疗牛中后期前胃弛缓三十多例,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相关内容汇总如下,供参考。
一、理论依据
健康状态下,牛前胃的消化机能是通过前胃的运动和前胃内微生物群、纤毛虫的活动来完成。当牛发生前胃弛缓时,初期症状是前胃运动出现障碍,主要表现为前胃兴奋性降低或抑制、收缩力减弱或停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后(中后期),由于前胃(主要是瘤胃)内容物不断发酵、腐败,使得前胃内微生物和纤毛虫的生存、生长和繁衍环境遭到破坏,加之营养供给链中断,微生物群和纤毛虫逐渐死亡。若前胃内的微生物和纤毛虫全部死亡,前胃的消化机能也就丧失。所以,治疗前胃弛缓时,初期宜在针对原发病用药的基础上,配合使用兴奋、促进和加强前胃运动的药物;而中后期还要考虑如何恢复前胃内微生物群和纤毛虫的问题。
二、使用时机与方法
1.使用时机。牛前胃弛缓中后期,并确认原发病已经治愈。
2.使用方法。取健康牛瘤胃内容物(固液比1∶1)3~5千克,()给患牛一次性灌服。视病情恢复情况,可在第二天重复灌服1次。
三、注意事项
1.在牛前胃弛缓原发病如瘤胃积食、瘤胃臌胀、瓣胃阻塞等未治愈的情况下,灌服瘤胃内容物不但没效果,反而增加了前胃负担,导致病情加重。
2.在灌服瘤胃内容物的同时,宜结合使用兴奋、促进和加强牛前胃运动的药物,抑或在前胃运动机能有所恢复的情况下再灌服瘤胃内容物,以期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由于已处于前胃弛缓中后期,患牛体质、精神都很差,加之反刍功能尚未恢复,灌服时必须小心谨慎,以免发生呛伤,引发新的疾患。
(作者联系地址:梁兆旭甘肃省临夏县农牧局邮编:731800;徐大文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吴家园235号邮编:730050)

牛不孕症的防治方法


牛产后在2个月~3个月之内多数会正常发情,然后进行适时配种就可以受孕,但也有少数在产后5~6个月仍然不见发情或是发情正常但出现屡配不孕.称为不孕病,此病占整个牛群的15~20%。不孕病的病因主要有:传染性病因和非传染性的病因。

传染性病因

引起牛不孕的传染性病因有:布氏杆菌病、滴虫病阴道炎等。但在生产中多见的还是布氏杆菌病,本病的潜伏期为2周至半年,妊娠母牛发生流产、胎衣不下、生殖器官及胎膜发炎,发生流产的母牛多在怀孕5~7个月,母牛流产后伴发胎衣不下或子宫炎,若是处理不及时可能继发慢性子宫炎,最后引起不孕。在牛群中主要依靠变态反应来诊断此病,对于检测出的阳性病牛要隔离饲养,继续利用,逐步淘汰,从而尽可能减少不孕病牛的发生。在预防上每年都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常用的疫苗有布氏杆菌19号弱毒菌苗、布氏杆菌羊型5号弱毒菌苗。

非传染性病因

有子宫内膜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卵巢囊肿等。子宫内膜炎为牛的常见疾病,是造成不孕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多由细菌、真菌、支原体混合感染造成。症状是屡配不孕,发情时流出的黏液混浊,有时带脓性分泌物。诊断主要根据直肠检查子宫的变化情况而确定;子宫内膜炎根据炎症的程度,用不同的冲洗液进行治疗,常用的冲洗液有0.1~0.2%雷佛诺尔、0.05%洗必泰、0.05%新洁尔灭、青霉素链霉素合剂(青霉素160万单位、链霉素1克溶于100毫升生理盐水)等。当子宫内膜有出血时,可用1%明矾或1~3%鞣酸冷溶液冲洗,对顽固慢性子宫内膜炎可用1%鱼石脂溶液或0.5~1%碘溶液冲洗。不论采用何种溶液冲洗,容量不能过大,一般是500~1000毫升。冲洗后要按摩子宫,尽量使蓄积在子宫腔内的液体排出。开始2~3天每天可冲洗一次,以后每隔一天冲洗一次。采用这种方法治疗对子宫的复原会有很好的效果。

卵泡囊肿:本病因内分泌机能紊乱、饲养管理不当、气温变化等许多因素引起。

患卵泡囊肿的牛一般发情表现都比较明显而频繁,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病牛约有1/4表现为慕雄狂,即性欲特别旺盛,极度不安,常爬跨其他母牛。直肠检查卵巢肿大,在一侧卵巢或两侧卵巢上有一个或多个囊肿的卵泡。本病可肌肉注射促黄体素150~300单位,一般注射后3~6天囊肿即形成黄体,症状消失,20~30天恢复正常发情周期。如果用药后1周,直肠检查变化不大,或外表症状不见好转,可第二次用药。症状明显的,一般都不可能一次治愈,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反复出现囊肿,必须继续用药,同时加强饲养管理,直至囊肿萎缩消失。

牛、羊口蹄疫的诊断 牛、羊口蹄疫的有效防治方法


牛、羊在我国的畜牧养殖业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市场需求量高而稳定,养殖效益客观。口蹄疫是一种传染性疾病,牛、羊极易感染发病,危害相当之大,致死率较高,严重影响牛、羊的养殖效益,因此必须要在牛、羊养殖过程当中,做好对口蹄疫的防治工作。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和学习经验,主要就牛、羊口蹄疫的诊断与防治进行了相关的探讨,以期能为养殖实践提供参考、指导,保障牛、羊健康与养殖效益。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牛、羊口蹄疫的诊断和牛、羊口蹄疫的有效防治方法。

1、症状

口蹄疫疾病主要是受口蹄疫病毒的影响,而对偶蹄类动物带来严重的危害,属于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该病常年容易发生,秋季和冬季是高发季节。口蹄疫最明显的临床表现就是受病毒致病力与动物的易感性而发生改变,患病的家畜在口腔黏膜以及蹄部会形成水疱。对于羊口蹄疫而言,这种临床症状并不是很严重,只是存在小型的水疱,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发生烂斑和溃疡等情况,进而导致羊的前胃和大小肠黏膜出现血性炎症,引起心肌炎。但是,对于新初生幼羊因心肌炎影响而死亡。如果养殖场卫生清洁工作不完善,很容易出现继发性感染,使其患有败血症或是局部坏死。对于牛口蹄疫,在其患病以后,临床症状十分严重。

一般来讲,牛口蹄疫的潜伏期在7~30天,而在患病初期,其体温会随之提高,结膜潮红。在感染时间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口腔病变而形成水疱。在牛感染口蹄疫以后,接近90%都患有典型的蹄部真皮炎。

2、诊断

第一,常规诊断。通常,绝大部分口蹄疫家畜都是偶蹄,这样就不必进行试验诊断可以直接确诊。然而,由于口蹄疫病毒种类很多,要想确定病毒类型,必须要将牛羊蹄部位置的水疱放置于甘油生理盐水内部,并及时将实验样本送至部门鉴定,最终确定病毒的类型。

第二,鉴别诊断。以往在诊治口蹄疫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过口蹄疫、口炎相混淆的误诊情况。与口蹄疫相比,牛羊口炎只会出现短时间的微热,伴有小丘疹的产生。而小丘疹的具体位置就是牛羊鼻镜与鼻孔黏膜位置,具体的颜色就是深红一红一灰褐色,随后会由坏死组织覆盖。另外,还有病灶会表现成疤状。针对普通病理而言,牛羊脏器损伤并不明显,而是表现出口炎疤变。

3、防治方法

上报要及时。一旦养殖场内部出现感染病例,一定要及时上报,并且按照具体规定要求隔离患病的牛羊,进行诊治或者是消毒,或是捕杀,以保证有效减小疫情蔓延的范围。与此同时,需要尽快将病畜隔离,通过隔离治疗的方式控制疫情并划分病源区。另外.要将已经划定的疫区封锁并隔离,使用消毒试剂完成消毒工作。

日常预防工作。针对牛羊口蹄疫多发的地区,在夏季与秋季期间,一定要针对养殖场内部牛羊进行免疫注射,但是要保证牛羊分离接种。一般情况下,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是口蹄疫疫苗常见的品种。在牛1~2岁的时候,注射1mL口蹄疫疫苗,注射的方式是皮下肌肉注射。超过2岁的牛可以注射2mL口蹄疫疫苗,同样采取皮下肌肉注射的方式。对4~12月龄的羔羊,疫苗注射量应选择在0.5mL。超过1岁的成年羊应注射1mL疫苗。疫苗免疫的周期是半年。

仔细清洗患部。首先,对于口腔病变,需要使用清水、盐水以及质量分数为0.1%的高锰酸钾的稀释溶液清洗。而后使用质量分数为1%的明矾溶液涂抹,也可以使用冰硼散,将其涂撒在口腔的病变位置。其次,对于蹄部病变,应使用质量分数为3%的煤酚皂溶液,或是质量分数为3%的硫酸铜溶液,浸泡患有口蹄疫疾病的牛羊蹄部。另外,可以使用消毒软膏,或是质量分数为10%的碘酒涂抹牛羊蹄部,利用绷带进行包裹。最好不要反复清洗牛羊的蹄部,如果蹄部处于潮湿的状态,会严重影响病变的区域。最后,对于乳房病变,则应当对挤奶工作加以注意。其中,主要使用质量分数为2%的硼酸水清洗乳头,随后要将消毒药膏涂抹于乳头之上。

注射治疗。如果牛羊口蹄疫的病情十分严重,必须要使用消毒唑。其中,应当充分考虑牛羊的体重,每千克使用10mL消毒唑,以皮下肌肉注射方式为主。对于继发性感染状况严重的牛羊,需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其中,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葡萄糖溶液并添加安钠咖溶液,同时,需要加入适量的抗生素,进而对其他细菌感染予以严格控制。如果牛羊出现严重的酸中毒问题,使用质量分数是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

后续的处理。在诊治口蹄疫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处理病死牛羊,可以焚烧,也可以深埋。与此同时,应当全面消毒并处理被污染的养殖圈舍。另外,要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及时上报,在疫情被控制以后,要针对整个区域消毒15天,而后开展正常养殖工作。

牛的常见疾病及其防治方法


本文列举了一些牛的常见疾病,描述了其症状,并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为牛的养殖提供参考。

1犊牛大肠杆菌病

1.1症状

该病又称犊白痢,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初生犊牛。临床上表现有两种类型:败血型及肠型。主要症状是腹泻,粪呈淡黄色或灰白色、恶臭。

1.2防治方法

1.2.1预防

加强对怀孕母牛的管理,补喂胡萝卜、骨粉、食盐、青草,做好新生犊牛断脐消毒工作,让犊牛吃足吃好初乳,保持栏舍干燥清洁,并及时给出生犊牛注射母牛血液100~150ml。

1.2.2治疗

氯霉素按0.01~0.03g/kg体重肌注,每日2次,或硫酸黄连霉2~4ml肌注,6h一次,连用2d。

2牛结核病

2.1症状

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一般以奶牛感染该病的情况较多,该病的特征是在器官和组织中形成结核结节。

2.2防治方法

2.2.1预防

每年春、秋两季用结核菌素对牛群进行接种(点眼及皮下注射),发现阳性病牛,及时隔离治疗或捕杀;严格消毒牛栏,可用20%石灰乳或20%漂白粉或5%来苏儿消毒;将粪便堆积发酵;对其产品(牛奶)应经70~80℃消毒30min后方可饮用。

2.2.2治疗

病初每日用异烟肼3~4g分3~4次混在精料中饲喂,3个月为一个疗程;症状严重的每日口服异烟肼1~2g,同时肌肉注射链霉素,每次3~5g,隔日一次。

3牛布氏杆菌病

3.1症状

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流产、不孕,公畜表现为睾丸炎。

3.2防治方法

3.2.1预防

定期对牛群进行血清检疫(/),及时捕杀阳性病牛,定期饮服、喂服或注射猪型二号菌苗;接生人员要有工作服、胶靴、口罩、胶手套等防护用品,以免感染;被污染栏舍、用具彻底消毒,可用2%~3%来苏儿、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消毒;将粪便堆积发酵;对流产胎儿、胎衣和阴道排出物进行深埋处理。

3.2.2治疗

本病尚未有特效治疗药物,可试用土霉素、链霉素或抗病1号进行防治。

4牛放线菌病和牛放线杆菌病

4.1症状

该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变多在颊部、下颔骨、舌头、颈部和皮肤。患部初期硬肿、疼痛,后化脓溃烂,并形成瘘管。骨发病时膨大、松脆。舌发病时肿大、硬实、伸缩不灵。

4.2防治方法

4.2.1预防

注意清除饲料中的尖锐硬物和谷物芒刺,或将饲料浸软后喂牛。

4.2.2治疗

切除界限明显的肿块,然后用5%碘酊纱布或2%碘甘油纱布填塞创口,24~48h换一次,并在创口周围注射卢戈氏液;内服碘化钾,成年牛每天5~6g,犊牛2~4g,连用2~4周,或静注10%碘化钠溶液,每天50~100ml,隔日一次,共3~5次;发现碘中毒现象的,应停药5~6d或减少药量。

5牛黏膜病

5.1症状

牛黏膜病又称之为牛病毒性腹泻,2月龄到2岁的牛易感。患病牛的口腔及消化道黏膜糜烂或溃疡,并发生腹泻。

5.2防治方法

5.2.1预防

江西省畜牧良种场对奶牛试用猪瘟兔化弱毒冻干苗进行预防接种,效果很好。生产奶年每头肌肉接种4头份(猪用量)、发育牛3头份、犊牛2头份。

5.2.2治疗

在精、粗饲料中全面按2拌入强力益生素,同时可试用抗病1号。

6破伤风

6.1症状

该病又叫直症,俗名顺口风,是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病牛肌肉强直、吞咽困难、流涎呈线状、不愿走动、站立如木马状。

6.2防治方法

6.2.1预防

在常发地区定期皮下注射破伤风明矾类毒素,发现外伤立即处理,彻底清洁伤口,并涂上5%碘酊。对大而深的外伤,可皮下注射抗破伤风血清1~2万IU。清除舍内外铁钉、铁丝、玻璃片等尖锐硬物。

6.2.2治疗

将病牛置于干燥、清洁、安静的栏舍,喂给稀粥或青草,多给饮水,及时处理伤口。早期可使用抗破伤风血清,成年牛每次皮下、肌肉或静脉注射30~40IU,以后每隔3~5d注射10万IU,共注射2~3次;小牛用量为5~10万IU。病牛出现强烈兴奋、强直性痉挛、不能采食饮水、心脏衰弱、牙关紧闭时,可采用相应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7日本血吸虫病

7.1症状

本病为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牛主要表现生长发育不良、腹泻、粪便带血、母牛不孕或流产,通过粪便虫卵检查法或粪便毛蚴孵化法以及环卵沉淀反应法,可以观察到虫卵或毛蚴,便可确定牛是否感染了日本血吸虫病。

7.2防治方法

7.2.1预防

严格粪便管理,搞好饮水卫生,消灭钉螺。

7.2.2治疗

硝硫氰胺按60mg/kg体重的份量一次内服,极量为黄牛18g、水牛24g。

8乳房炎

8.1症状

该病是乳牛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挤奶技术不熟练或其他原因致使乳房受损伤、感染细菌所致。病牛乳房肿胀、发热,触压感觉疼痛,泌乳减少,乳汁变质混有灰白絮状物,有时带有血丝,甚至有褐色脓液,味臭。

8.2防治方法

8.2.1预防

掌握挤奶技术,用电机挤奶必须掌握时间,避免挤出血奶。人工挤奶时,每分钟挤压80~120次,不能中断,一次完全挤干。无论用什么方法挤奶,都必须在挤奶前进行热敷、按摩乳房,并保持栏舍干燥清洁,不使乳房受外伤感染。

8.2.2治疗

先用3%克辽林溶液洗净乳房,挤净乳汁,然后用乳导管注入青霉素20~40万IU、链霉素100万IU(溶于25~50ml蒸馏水中),在乳房硬结处涂鱼石脂软膏,同时内服磺胺制剂,并肌肉注射青霉素80~100万IU。

牛螨虫病的症状和防治方法


螨虫病又叫疥螨、癞病。由疥螨和痒螨引起。以剧痒、湿疹性皮炎、脱毛和具有高度传染性为特征。

牛螨虫病分布遍及我国各地,在冬、春季节,凡牛舍阴暗、拥挤、饲养管理差的牧场,不论水牛、黄牛均可发病,尤以犊牛受害最为严重。

1牛螨虫病的病原

1.1疥螨疥螨寄生于皮肤角化层下,并不断在皮内挖凿隧道,虫体即在隧道内不断发育和繁殖。疥螨的成虫形态特征为:虫体小,长0.2~0.5毫米,肉眼不易看见;体呈圆形,浅黄色,体表生有大量小刺;前端口器呈蹄铁形;虫体腹面前部和后部各有两对粗短的足,后两对足不突出于体后缘之外。每对足上均有角质化的支条,第一对足的后支条在虫体中央并成一条长杆,第三、四对足上的后支条,在雄虫是互相连接的。雌虫第一、二对足及雄虫第一、二、四对足的末端具有与不分节柄连接的钟形吸盘,无吸盘足的末端则生有长刚毛。

1.2痒螨寄生在皮肤表面。虫体呈长圆形,较大,长0.5~0.9毫米,肉眼可见。口器长,呈圆锥形。4对足细长,尤其前两对更为发达。雌虫第一、二、四对足和雄虫前足有细长的柄和吸盘,柄分3节。雌虫第三对足上有两根长刚毛;雄虫第四对足短且无吸盘和刚毛,尾端有两个尾突,在尾突前方腹面上有两个性吸盘。

2牛螨虫病的流行特点

疥螨寄生于牛的表皮深层,吸食组织和淋巴液。痒螨寄生于牛的皮肤表面,以口器刺吸淋巴液。这两种螨的全部发育过程均在牛体上进行。经过卵、幼虫、若虫、成虫4个阶段。各种牛对螨均易感,但犊牛比成牛最易感。感染牛是主要传染源。健康牛接触病牛,或螨虫污染牛舍及运动场中的栏杆、用具、圈舍等而感染;本病在秋、冬季节多发。如果牛舍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卫生条件极差,可促进本病的发生。

3牛螨虫病的牛病临床症状

临床上牛的疥螨和痒螨大多呈混合感染。初期多在头、颈部发生不规则丘疹样病变,病牛剧痒,使劲磨蹭患部,使患部落屑、脱毛、光滑,甚至出血,皮肤增厚,失去弹性。鳞屑、污物、被毛和渗出物粘在一起,形成痂垢。病变部逐渐扩大,严重时可蔓延至全身。由于剧痒,病牛长期烦躁不安,影响正常采食和休息,从而使消化吸收功能及营养状况日渐下降而急骤消瘦。如继发感染,则出现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等症状。有的病牛因消瘦和恶病质而死亡。

4牛螨虫病的诊断方法

在患部刮取痂皮检查虫体。方法是选患部与健康皮肤交界处的新鲜病灶,用消毒凸刃小刀先刮去干燥皮屑,然后轻轻用力刮取湿润皮肤数处,深部以见有血印为止,刮过的局部用碘酊消毒,病料放在试管或平皿中备用。检查方法可用直接检虫法、活虫检查法、沉淀法。

5牛螨虫病的类症鉴别

5.1湿疹类似处是瘙痒,皮肤变得粗厚,长毛处积皮屑,结节、水疱,易复发。不同处是湿疹主要发生于夏季,发生部位茬前额、尾根、背腰、后肢等凹部,病初红斑,然后形成水疱、脓疱。局部热、痛。

5.2虱病类似处是瘙痒,使劲磨蹭患部,使局部皮肤出现脱毛。不同处是多寄生于皮肤较薄、较隐蔽的地方,如耳根、腹股沟、尾根下、耳壳内侧、腹下肘窝。

5.3毛癣菌病类似处是瘙痒、脱毛、脱屑、结痂、皮肤增厚。不同处是多数为疣毛癣菌、须毛癣菌、马毛癣菌等侵害。常见于眼眶、口角、面部、肛门等处。病牛皮肤有痂块,多呈局限性脱毛斑(/),上残留短毛,严重时全身融合成大片。

6防治

6.1预防牛舍要宽敞,干燥,透光,通风良好,经常清扫,定期消毒。对患病牛及时隔离治疗。治愈牛应继续观察20天,如未再发,再一次用杀虫药处理后方可合群。引入牛时,要隔离观察,确认无螨病后再并入牛群中。

6.2牛螨虫病的治疗

(1)西药疗法局部涂擦和药浴疗法。用药前剪去患部被毛,用温肥皂水或温碱水洗掉患部的污物、痂皮和皮屑,晾干后涂药。若患部面积较大,必须分片治疗,以防中毒。

①涂药疗法局部剪毛清洗后反复涂药。敌百虫溶液(来苏儿5份,溶于温水100份中,加入敌百虫5份)涂擦患部,或用敌百虫0.5%~1%的水溶液喷洒,或螨净0.5%溶液喷洒。

②药浴疗法可采用水泥药浴池或机械化药浴池,常用0.05%辛硫磷等。药浴后要防止牛舔食药液。

③伊维菌素每千克体重200微克皮下注射,严重病例,间隔7~10天重复用药1次。

(2)牛螨虫病的中药疗法

①灭疥灵百部、大枫子、马钱子、苦参;白芷各10克,狼毒、苦楝根、紫草、当归各15克,黄蜡30~60克,植物油500毫升。除黄蜡外,各药入油内炸至药赤色,滤去药渣,趁热加入黄蜡,冷却后呈膏状。用时将药膏抹于患部。隔5~7天重复使用1次。如果受损面积较大,应分片涂抹。一般用药7~14天,即可见新毛长出,皮肤光润而痊愈。

②单方硫磺粉500克与棉籽油1千克共熬成软膏,涂擦患部。乳香15克,枯矾、硫磺各60克,海螵蛸90克,研细末过80目筛。根据患部大小,按植物油2份、药1份的比例,先将油加热,入药稍熬即可。用时涂擦患部,1周1次。

文章由养殖致富网(http://m.yz023.com/y/5245824.html)为您提供,感谢您访问本站,欢迎您继续访问!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